中国建筑艺术史学习课件

上传人:深*** 文档编号:24051631 上传时间:2021-06-19 格式:PPTX 页数:39 大小:8.3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建筑艺术史学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中国建筑艺术史学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中国建筑艺术史学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资源描述:

《中国建筑艺术史学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建筑艺术史学习课件(3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概述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中国建筑与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并列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以历史最悠久、风格最统一、特点最显著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建筑从最初的构木为巢、穴居转为地上建筑,一直到宏伟壮观的北京建筑群,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目录1.原始时期建筑特点2.先秦时期建筑特点3.秦汉时期建筑特点4.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特点5.隋唐时期建筑特点6.宋辽金时期建筑特点7.元明清时期建筑特点8.总结 原始时期建筑特点 原始时期的建筑的发展分为两条主线,黄河流域的仰韶、大汶口、龙山等文化的建筑,主要是按地穴-半地穴-地面建筑的线索演变的; 长江流域的河姆渡、良渚等文化的

2、建筑,则大致沿巢居-杆栏式建筑的线索一步步完善. 地穴半地穴地面地穴(横穴指黄土断崖壁面上开凿的洞穴和竖穴指从地面往下挖成的洞穴)半地穴(地面和居住面之间由斜坡道连接,地面和壁面为铺平压实的草泥土,少数木骨泥墙上的草泥灰还经过火烤.)地面(由墙体、屋顶两部分构成。墙体为木骨泥墙结构,室内由构架和木柱来支撑屋顶.) 巢居以树干为桩,以树枝为梁,再以树条绳索绑扎出楼板和屋顶的骨架,敷以茅草形成。 杆栏式建筑从巢居方式发展而来,在建筑方式上,它通常用木柱将建筑的居住面架空,形成脱离地面的平台, 平台以上才是建筑的墙身.它出现于河姆渡等原始文明之中. 先秦时期建筑特点 商代的建筑是在低矮的夯土台上,东

3、西宽,南北窄,平面呈长方形。主檐柱外又分别立有擎檐柱.墙身为木骨泥墙,并列分有多个房间,屋顶为四坡顶上盖茅草,外观古拙简洁,即“四阿重屋”. 瓦出现了西周,是用于覆盖屋顶的建筑构件.瓦可以防止雨水渗入建筑腐蚀木构件,进而延长建筑寿命。屋檐处的筒瓦头常有纹饰图案作为装饰,称为瓦当. 秦汉时期建筑特点 中国的木框架建筑,特别是以抬梁式为主流的结构形式,到秦、汉时期已经更加成熟并产生了重大的突破。 首先是在大跨度梁架方面,秦咸阳离宫一号宫殿主厅的斜梁水平跨度已达10米。可以想象,雄伟的阿房宫前殿的主梁,一定不会小于这个跨距。殿的主梁,亦未超过这一限度。 高层建筑的木结构问题,到汉代也得到了解决(虽然

4、西汉武帝时所建的井干楼结构是用大木套叠的井干)。抬梁式木构施于高层建筑的形象,可见于画像砖及陶楼建筑明器,其柱、梁、枋、斗拱的结构与组合形式已很清晰。 秦咸阳离宫 阿房宫 汉代建筑特点:屋角平直无起翘,建筑造型质朴简洁,体量雄伟,气势恢宏. 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特点 魏晋时期楼阁式建筑相当普遍,平面多为方形。斗拱有卷杀、重叠、跳出,人字拱大量使用,有人字拱和一斗三升组合的结构,后期出现曲脚人字拱;令拱替木承转,栌斗承栏额,额上施一斗三升柱头人字补间铺作,还有两卷瓣拱头;栏杆是直棂和勾片栏杆兼用;柱础覆盆高,莲瓣狭长;台基有砖铺散水和须弥座;门窗多用版门和直棂窗,天花常用人字坡,也有覆斗形天花;屋

5、顶愈发多样,尾脊已有生起曲线,屋角也已有起翘;梁坊方面有使用人字叉手的和蜀柱现象,栌斗上承梁尖,或栌斗上承栏额,额上承梁;柱有直柱和八角柱等,八角柱和方柱多具收分。 分段式歇山顶和人字拱. 楼阁式建筑相当普遍,平面多为方形。斗拱方面,额上施一斗三升拱,拱端有卷杀,柱头补间铺作人字拱,其中人字拱的形象也由起初的生硬平直发展到后来优美的曲脚人字拱。屋顶方面,东晋壁画中出现了屋角起翘的新样式,且有了举折,使体量巨大的屋顶显得轻盈活泼。 天龙山石窟 云冈石窟 隋唐时期建筑特点 隋唐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隋唐建筑追求雄伟壮丽的风格,斗拱的完善和木构架体系的成熟。 隋代建筑可以说是南北朝建筑向唐代建

6、筑的转变的一个过渡,它的斗拱还比较简单,鸱尾形象较唐代建筑清瘦,但建筑的整体形象已变得饱满起来。 唐朝建筑内质外美,很强调整体的和谐跟真实,造型浑厚质朴,多采用凹曲屋面,屋角起翘十分柔和大度,重视本色美,气度恢宏从容,内部空间组合变化适度,可以用“雄浑壮丽”四字来概括,具有可贵的独创精神,堪称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高峰! 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塔通高64.5米,塔身为七层,塔体呈方形锥体,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塔内有木梯可盘登而上。每层的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整个建筑气魄宏大,造型简洁稳重,比例协调适度,格调庄严古朴,是保存比较完好的楼阁式塔。在塔内可俯视 西安古城。

7、 ,在云南、四川等地区的唐、宋时期的密檐塔虽各具地方特色,但仍可以看出与小雁塔的继承关系。 小雁塔是密檐式方形砖构建筑,初建时为十五层,高约46米,塔基边长11米,塔身每层叠涩出檐,南北面各辟一门;塔身从下往上逐层内收,形成秀丽舒畅的外轮廓线;塔的门框用青石砌成,门楣上用线刻法雕刻出供养天人图和蔓草花纹的图案,雕刻极其精美,反映了初唐时期的艺术风格。 塔的内部为空筒式结构,设有木构式的楼层,有木梯盘旋而上可达塔顶。明清两代时因遭遇多次地震,塔身中裂,塔顶残毁,现在仅存十三层。由于小雁塔的造型秀丽美观,各地的砖石结构密檐塔大都仿效建造 南禅寺上覆单檐歇山屋项,屋顶较为平缓。建筑内部用两道通进深的

8、梁架,无内柱,室内无天花吊顶,属于木构架中的厅堂型构架。南禅寺是村落中的小佛寺,相当于村佛堂,会昌灭法时所拆毁的招提、兰若等四万余所佛堂属于此类。 石块砌成者最著名的是济南神通寺四门塔 用矩形块石、条石砌成的单层攒尖顶方塔,外壁和塔心用块石砌成,中留宽7.7米的回廊。外檐用石块叠涩挑出,再用反叠涩上收形成攒尖顶,回廊上部用石板斜搭,下加三角形石梁构成双坡廊顶的形式 。 宋辽金时期建筑特点 宋代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大转变时期。规模一般比唐朝小,但比唐朝建筑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 台,主要以殿堂、寺塔和墓室建筑为代表. 奇特的建筑布局:例如河北正定隆兴寺其布局和结构

9、是典型的宋代建筑,整个寺院纵深展开,殿宇重重,高潮迭起。院落空间时宽时窄,随建筑错落而变幻。佛香阁与周围的转轮藏、慈氏阁所形成的空间,成为整组寺院建筑群的高潮,具极强的感染力。寺中的摩尼殿为隆兴寺现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最高的摩尼殿。大殿建在12米高的台基上,殿面阔、进深皆七间,重榴歇山顶。奇特的是,正方形殿身每面正中各出一扇向前的歇山式抱厦,使平面形成十字形。由于殿身和四抱厦的整宋代建筑体组合,大殿外观重叠雄伟。 营造法式是宋将作监奉敕编修的。 大木作殿堂立面处理示意图 在建筑色彩方面,对木构架部分法式有彩画制度作了详细叙述,屋面色彩则由瓦的品种来定:用本色“素白瓦”者灰色;用渗碳的“青绲瓦

10、”者黑色;用琉璃瓦者多作绿色。但书中对墙面颜色未作阐明,只能根据卷十三泥作制度“用泥”所列墙壁抹面材料的配合比和操作方法来推断. 在宋营造法式中,彩画作的作业范围包括对柱、门、窗及其他木构件的油饰。 九类三种 第一种:各间面阔相等(“每间之广,丈尺皆同”)。 第二种:明间面阔大,次间小(“假如心间用一丈五尺,则次间用一丈之类”)。 第三种:各间面阔不等(“或间广不匀”)。 1、混作圆雕; 2、半混圆雕,仅备三面,另一面贴地; 3、剔地起突高浮雕,去地; 4、压地隐起低浮雕去地,深23毫米以上; 5、减地平(金及)线刻,去地甚少,在一毫米以下; 6、实雕高或低浮雕,不去地; 7、平(金及)线刻,

11、不去地; 8、素平无花纹。 元明清时期建筑特点 由于领土广阔以及受宗教信仰和民族风俗等因素影响,元代建筑产生了一些新的建筑类型,比如喇嘛塔、盔形屋顶等。汉族固有的建筑形式和技术在元代也有所变化,比如在官式木构建筑结构上直接使用未经加工的木材等等,这使元代建筑有了一种潦草直率和粗犷豪放的独特风格。 永乐宫,是一处在国内外都有 影响的古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 的优秀遗产。在建筑总体布局上 风格独特,东西两面不设配殿等 附属建筑物,在建筑结构上,吸 收了宋代“营造法式”和辽、金时 期的“减柱法”,形成了自己特有 的风格。 在建筑方面,明清到达了中国传统建筑最后一个高峰,呈现出形体简练、细节繁琐的形象。

12、官式建筑由于斗拱比例缩小,出檐深度减少,柱比例细长,生起、侧脚、卷杀不再采用,梁坊比例沉重,屋顶柔和的线条消失,因而呈现出拘束但稳重严谨的风格,建筑形式精炼化,符号性增强。 妙应寺白塔始建于元朝 。 妙应寺白塔用砖砌成,外抹白灰,总高约51米。塔的外观由塔基、塔身、相轮、伞盖、宝瓶等组成。塔基平面呈正方四边再外凸的形状,由上下两层须弥座相叠而成,塔基上有一圈硕大的莲瓣承托着向下略收的塔身,再上为十三重相轮,称“十三天”,象征佛教十三重天界。塔顶以伞盖和宝瓶作结束,伞盖四周缀以流苏与风铎。 在这一时期还存在着根深蒂固的风水观念,决定了明清民间建筑比较注重群体关系,注重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并在装饰上

13、大肆铺陈,木雕、砖雕、石刻都向生活化、世俗化发展。 无论是民间建筑还是官式建筑,建筑群体关系的营造都是明清这个时代的主题,是明清官式建筑的显著特点。 清式殿堂建筑,不论是庑殿顶还是歇山式建筑的房脊之上,都把建筑的功能与艺术造型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起到建筑艺术中的完美和谐的统一,庑殿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最高型制。在等级森严的帝王时期,这种建筑形式常用于宫殿、寺庙一类的皇家建筑,是中轴线建筑最常采用的形式,如故宫午门、太和殿等。 明清古建筑正脊和垂脊交界处的瓦件称为“吻兽”。功能是连接正脊和垂脊并装饰屋顶,以形成丰富的建筑天际线。 明、清是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的集成时期,江南私家园林大都是封建文人、士大

14、夫及地主经营的,比起皇家园林来可说是小本经营,所以更讲究细部的处理和建筑的玲珑精致。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的室内普遍陈设有各种字画、工艺品和精致的家具。这些工艺品和家具与建筑功能相协调,经过精心布置,形成了我国园林建筑特有的室内陈设艺术,这种陈设又极大地突出了园林建筑的欣赏性。明清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意境达到了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和文学艺木的有机统一。与一般艺术不同的是,它主要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组成的综合艺术品。成功的园林艺术, 它既能再现自然山水美,又高于自然,而又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 中国的古代建筑的发展,往往首先被其优美的造型、绚丽的色彩、精巧的构造所打动;继而则体验到:靠群体组织营造出的空

15、间意境之美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精髓。中国的建筑以对比衬托、小中见大、起承转合等艺术手法,向人们传达着不同的含义. x.y.z小组制作 秦汉时期建筑特点 中国的木框架建筑,特别是以抬梁式为主流的结构形式,到秦、汉时期已经更加成熟并产生了重大的突破。 首先是在大跨度梁架方面,秦咸阳离宫一号宫殿主厅的斜梁水平跨度已达10米。可以想象,雄伟的阿房宫前殿的主梁,一定不会小于这个跨距。殿的主梁,亦未超过这一限度。 高层建筑的木结构问题,到汉代也得到了解决(虽然西汉武帝时所建的井干楼结构是用大木套叠的井干)。抬梁式木构施于高层建筑的形象,可见于画像砖及陶楼建筑明器,其柱、梁、枋、斗拱的结构与组合形式已很清晰

16、。 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特点 魏晋时期楼阁式建筑相当普遍,平面多为方形。斗拱有卷杀、重叠、跳出,人字拱大量使用,有人字拱和一斗三升组合的结构,后期出现曲脚人字拱;令拱替木承转,栌斗承栏额,额上施一斗三升柱头人字补间铺作,还有两卷瓣拱头;栏杆是直棂和勾片栏杆兼用;柱础覆盆高,莲瓣狭长;台基有砖铺散水和须弥座;门窗多用版门和直棂窗,天花常用人字坡,也有覆斗形天花;屋顶愈发多样,尾脊已有生起曲线,屋角也已有起翘;梁坊方面有使用人字叉手的和蜀柱现象,栌斗上承梁尖,或栌斗上承栏额,额上承梁;柱有直柱和八角柱等,八角柱和方柱多具收分。 奇特的建筑布局:例如河北正定隆兴寺其布局和结构是典型的宋代建筑,整个寺院

17、纵深展开,殿宇重重,高潮迭起。院落空间时宽时窄,随建筑错落而变幻。佛香阁与周围的转轮藏、慈氏阁所形成的空间,成为整组寺院建筑群的高潮,具极强的感染力。寺中的摩尼殿为隆兴寺现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最高的摩尼殿。大殿建在12米高的台基上,殿面阔、进深皆七间,重榴歇山顶。奇特的是,正方形殿身每面正中各出一扇向前的歇山式抱厦,使平面形成十字形。由于殿身和四抱厦的整宋代建筑体组合,大殿外观重叠雄伟。 在宋营造法式中,彩画作的作业范围包括对柱、门、窗及其他木构件的油饰。 妙应寺白塔始建于元朝 。 妙应寺白塔用砖砌成,外抹白灰,总高约51米。塔的外观由塔基、塔身、相轮、伞盖、宝瓶等组成。塔基平面呈正方四边再外凸的形状,由上下两层须弥座相叠而成,塔基上有一圈硕大的莲瓣承托着向下略收的塔身,再上为十三重相轮,称“十三天”,象征佛教十三重天界。塔顶以伞盖和宝瓶作结束,伞盖四周缀以流苏与风铎。 明清古建筑正脊和垂脊交界处的瓦件称为“吻兽”。功能是连接正脊和垂脊并装饰屋顶,以形成丰富的建筑天际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