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______诗经PPT课件

上传人:深*** 文档编号:23974962 上传时间:2021-06-15 格式:PPTX 页数:82 大小:4.5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______诗经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______诗经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______诗经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______诗经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史______诗经PPT课件(8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第 二 章 诗 经 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 一诗经名称和篇数 ( 一 ) 诗 经 的 得 名 : 诗 经 的 本 名 诗 经 是 我 国 最 早 的 一 部诗 歌 总 集 , 原 称 诗 、 诗三 百 、 诗 三 百 篇 。 诗 经 的 得 名 汉 代 经 学 兴 盛 , 始 将 诗 称 为 诗 经 。 (二)诗经的篇数 1.原有的篇数 诗 经 原 有 311篇 , 其 中 六篇 为 有 声 无 辞 的 笙 诗 , 即 南 陔 、 白 华 、 华 黍 、 由 庚 、 崇 丘 、 由 仪 。 笙 中 国 古 老 的 簧 管 乐 器 , 殷 代 ( 公 元 前1401-前 1122年 ) 的

2、甲 骨 文 中 已 有 “ 和 ”( 小 笙 ) 的 名 称 。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 笙 已 非常 流 行 , 它 与 竽 并 存 , 在 当 时 不 仅 是 为 声乐 伴 奏 的 主 要 乐 器 , 而 且 也 有 合 奏 、 独 奏的 形 式 。 笙 的 构 造 是 , 将 铜 制 的 簧 片 装 在 若 干竹 管 下 端 , 这 些 竹 管 插 在 一 个 匏 制 、 木 制或 铜 制 的 带 有 吹 孔 的 斗 子 上 。 吹 时 用 指 按着 竹 管 下 端 所 开 的 孔 , 使 簧 片 与 管 中 气 柱 发 生 共 鸣 而 发 出 乐 音 。 演 奏 时 , 除 单 音

3、 外 、大 都 用 二 音 、 三 音 或 四 音 配 成 和 音 。 2.现有篇数: 由 于 六 篇 笙 诗 有 目 无 辞 , 所 以 今 天 所 能 看 到 的 诗 经 实 际上 为 305篇 。 二、诗经的时代、地域和作者 (一)诗经的创作时代 根 据 诗 歌 所 反 映 的 内 容和 相 关 典 籍 的 记 载 推 断 , 最 早应 该 创 作 于 西 周 初 年 ( 一 说 殷商 时 代 ) , 最 晚 不 晚 于 春 秋 中叶 。 (二)诗经产生的地域 诗 经 中 的 诗 歌 产 生 的 地 域 广 阔 。 以 北 方 的 黄 河 流 域 为 中 心 , 向 南扩 展 到 江 汉

4、 流 域 , 包 括 了 当 时 中 国 的 大 部 分 地 区 , 即 今 天 的 陕 西 、 陕 西 、河 南 、 河 北 、 山 东 、 安 徽 、 湖 北 、 四 川 等 地 区 。 (三)诗经的作者 除了极少数诗篇留有作者的名姓,绝大部分作者的名字以不可考。但据具体诗篇推定,其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阶层人士。 三、诗经的编定 (一)诗经编定成书的时间 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 中叶,诗经结集成书。 (二)诗经编定的 几种说法 1.采诗说 采诗说是诗经诗歌来源的一种说法。据说周代保存着上古的旧制:朝廷派专门的官员到全国各地采集诗歌,作为朝廷了解民情的一种手段。 2.献诗说 献诗说是关

5、于诗 经编定途径的另外一 种解释。根据先秦典籍 的有关记载,周代存有 公卿献诗来劝谏君王的 制度。 邵公曰:“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国语 周语上 邵公谏弭谤 3.删诗说 孔子删诗说也是诗经编定过程中一种很有影响力的说法。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的是司马迁。他认为在孔子之前,诗歌篇目众多,孔子按照自己的诗学标准,删去了重复的篇章,选取其中他认为合适的诗篇,配以适当的乐调,使之成为定型的诗集。 古 者 诗 三 千 余 篇 , 及 至 孔 子 , 去 其重 , 取 可

6、 施 于 礼 义 , 上 才 契 、 后 稷 , 中述 殷 、 周 之 盛 , 至 幽 、 厉 之 缺 , 始 于 衽席 三 百 五 篇 , 孔 子 皆 弦 歌 之 , 以 求合 韶 、 武 、 雅 、 颂 之 音 。 史 记 孔 子 世 家 孔子是否删诗, 作为诗经研究史上的一大公案,从唐宋绵延至今,争议颇大。到了近现代,经过诸多学者的辨析,基本上有了一个比较一致的看法,孔子删诗说是不可信的。 四、 诗经的分类和“诗六义” 今传的诗经是按照“风”、“雅”、“颂”的顺序分类编排的。(一)诗经的分类 1.风 风 又 名 “ 国 风 ” 、 “ 十 五 国 风 ” , 是 东周 时 期 所 收 集

7、 起 来 的 十 五 个 国 家 和 地 区 的 民 歌 ,共 160篇 。 十五国风包括1. 周 南 2. 召 南 3. 邶 风 4. 鄘 风 5. 卫 风 6. 王 风 7. 郑 风 8. 齐 风 9. 魏 风 10. 唐 风 11. 秦 风 12. 陈 风 13. 桧 风 14. 曹 风 15. 豳 风 2.雅 ( 1) 名 称 与 篇 目 : 雅 又 可 以 称 作 “ 二 雅 ” , 是 周 代 的 王 畿 之 乐 ,共 105篇 。 ( 2) 大 雅 与 小 雅 : 大雅31篇,全部为西周时代的作品,主要为朝会宴饮的乐歌,应用于诸侯朝聘等典礼。 小雅 74篇 , 除 少 部 分为

8、东 周 作 品 , 其 它 都 是 西 周 后 期 所作 , 应 用 由 朝 会 典 礼 扩 大 到 贵 族 的宴 会 。 东 周 的 作 品 多 为 讽 谏 怨 刺 之 作 ,艺 术 价 值 较 高 。 3.颂 ( 1) 名 称 与 篇 目 : 颂 又 称 为 “ 三 颂 ” ,是 宗 庙 祭 祀 的 乐 歌 , 共 40篇 。 宗 庙 之 音 曰 颂 。 郑 樵 通 志 昆 虫 草 木 略 序 下 图 : 瑶 族 祭 祀 庆 典 上 图 : 音 乐 剧 金 沙 中 的 祭 祀场 面 ( 2) 三 颂 : 周 颂 31篇 , 西 周 初 期 王 室 的 祭 祀乐 歌 商 颂 5篇 , 殷 商

9、 中 后 期 殷 王 室 的祭 祀 乐 歌 鲁 颂 4篇 , 春 秋 中 叶 鲁 国 祭 祀 宗庙 的 乐 歌 学术争鸣 关于商颂的创作年代,目前学术界存在两种看法:一说是殷商中后期的作品,一说是春秋时期宋人所作的宗庙祭祀乐歌,主要颂赞殷商先祖的功绩。 目前采用的教材袁行霈主编的高教版中国文学史采前说。 (二)诗经分类的标准 1. 诗 经 分 类 的 几 种 说 法 : 关 于 诗 经 如 何 划 分 , 后 世 学 者 有 不 同 看 法 。 主 要 有 三 种 : 按 照 内容 划 分 、 按 照 诗 的 用 途 划 分 、 按 照 音 乐 的 不 同 划 分 。 2.音 乐 说 : 按

10、照 音 乐 的 不 同 划 分 诗 经 的 风 、 雅 、 颂 , 是 被 今 天 的 诗 经 研 究 者 广 为 接 受 的 一 种 说 法 。 诗体既异,音乐亦殊。 毛诗正义 诗 有 六 义 焉 : 一 曰 风 , 二 曰赋 , 三 曰 比 , 四 曰 兴 , 五 曰 雅 ,六 曰 颂 。 毛 诗 序 (三)诗六义 风 、 雅 、 颂 者 , 诗 篇 之 异 体 ; 赋 、 比 、 兴 者 ,诗 篇 之 异 辞 耳 。 大 小 不 同 , 而 得 并 为 六 诗 者 , 赋 、比 、 兴 是 诗 之 所 用 ; 风 、 雅 、 颂 是 诗 之 成 形 。 用 彼三 事 , 成 此 三 事

11、, 是 故 同 称 为 义 。 孔 颖 达 毛 诗 正 义 赋 者 , 敷 陈 其 事 而 直 言 之 也 ; 比者 , 以 彼 物 比 此 物 也 ; 兴 者 , 先 言他 物 以 引 起 所 咏 之 辞 也 。 朱 熹 诗 集 传 1 赋 : 赋 是 铺 陈 直 叙 , 即 直 接 叙 述 事 物 , 铺 陈 情 节 , 抒发 感 情 的 手 法 , 是 诗 人 常 用 的 最 基 本 的 表 现 方 法 。 2比: 比 是 比 喻 和 比 拟 , 即 利 用 两 种 事 物 种 类 间 的 相 似 之 处 打 比方 。 “ 比 之 为 义 , 取 类 不 常 : 或 喻 于 声 , 或

12、方 于 貌 。 或 拟 于 心 ,或 隐 于 事 。 ” 刘 勰 文 心 雕 龙 比 兴 篇 手 如 柔 荑 , 肤 如 凝 脂 ; 领 如 蝤蛴 , 齿 如 瓠 犀 ; 螓 首 娥 眉 , 巧笑 倩 兮 , 美 目 盼 兮 。 卫 风 硕 人 比 喻 3兴: 兴 , 起 也 。 说 文 解 字 五、 诗经的流传 (一)秦始皇焚书坑儒 公 元 前 213年 , 秦 始 皇 根据 丞 相 李 斯 的 建 议 , 焚 烧 了 除秦 史 之 外 的 其 它 国 家 的 史 书 , 诗 、 书 和 诸 子 典 籍 仅限 于 博 士 官 保 存 , 只 保 留 了 医药 、 卜 筮 、 种 树 的 书

13、籍 。 (二)诗经在汉代的流传 1.四家诗: 汉 代 废 除 秦 律 , 设 立 五 经 博 士 , 先 后 出 现 了 鲁 、 齐 、 韩 、 毛四 家 诗 先 后 并 传 的 局 面 。 所 谓 今 文 诗 , 是 指 汉 代 把 五 经 立 为 官 学 , 整 理 的 诗 经 写 本 。 为 了 讲 述 的 便 利 , 采 用 了 当 时通 行 的 文 字 隶 书 书 写 , 讲 解 上 也 与 古 文 诗 不 同 。 四 家 诗 中 , 鲁 、 齐 、 韩 三 家 为 今 文 诗 , 称 为“ 今 文 三 家 ” , 简 称 “ 三 家 诗 ” 。 三 家 诗 在 汉 代 被立 为 官

14、 学 。 (1)鲁诗: 今 文 三 家 诗 中 , 鲁 诗 是西 汉 初 年 最 早 的 传 本 , 因 其 传习 者 鲁 国 人 申 培 而 得 名 。 (1)齐诗: 今 文 三 家 诗 中 , 齐 诗 因其 传 习 者 齐 人 辕 固 而 得 名 。 (1)韩诗: 今 文 三 家 诗 中 , 韩 诗 因其 传 习 者 燕 人 韩 婴 而 得 名 。 2.古文诗 所谓古文诗,是指秦以前用一种与籀书、小篆都不同的古文字所书写的,由汉代学者加以训释的,与今文诗讲解不同的诗经传本。 毛诗 作为古文诗的毛诗,是由鲁人毛亨(大毛公)、赵人毛苌(小毛公)所传。 据说毛亨传自荀子,荀子传自子夏,毛亨又将之

15、传给毛苌。 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 一、祭祀诗 二、燕飨诗 三、农事诗 豳风 七月 四、婚恋诗 五、怨刺诗 八、其他内容的诗歌 载 驰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点 一、赋、比、兴的手法 二、复沓的章法和四言为主的句式 三、灵活的押韵 四、生动优美的语言风格 蒹 葭 苍 苍 , 白 露 为 霜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一 方 。 秦 风 蒹 葭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小雅 采薇 第四节 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奠定了优秀的传统和比兴风雅的手法。二、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笙 中 国 古 老 的 簧 管 乐 器 , 殷 代 ( 公 元 前1401-前 1122年

16、) 的 甲 骨 文 中 已 有 “ 和 ”( 小 笙 ) 的 名 称 。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 笙 已 非常 流 行 , 它 与 竽 并 存 , 在 当 时 不 仅 是 为 声乐 伴 奏 的 主 要 乐 器 , 而 且 也 有 合 奏 、 独 奏的 形 式 。 笙 的 构 造 是 , 将 铜 制 的 簧 片 装 在 若 干竹 管 下 端 , 这 些 竹 管 插 在 一 个 匏 制 、 木 制或 铜 制 的 带 有 吹 孔 的 斗 子 上 。 吹 时 用 指 按着 竹 管 下 端 所 开 的 孔 , 使 簧 片 与 管 中 气 柱 发 生 共 鸣 而 发 出 乐 音 。 演 奏 时 , 除

17、 单 音 外 、大 都 用 二 音 、 三 音 或 四 音 配 成 和 音 。 1.采诗说 采诗说是诗经诗歌来源的一种说法。据说周代保存着上古的旧制:朝廷派专门的官员到全国各地采集诗歌,作为朝廷了解民情的一种手段。 今传的诗经是按照“风”、“雅”、“颂”的顺序分类编排的。(一)诗经的分类 (二)诗经分类的标准 1. 诗 经 分 类 的 几 种 说 法 : 关 于 诗 经 如 何 划 分 , 后 世 学 者 有 不 同 看 法 。 主 要 有 三 种 : 按 照 内容 划 分 、 按 照 诗 的 用 途 划 分 、 按 照 音 乐 的 不 同 划 分 。 (1)鲁诗: 今 文 三 家 诗 中 , 鲁 诗 是西 汉 初 年 最 早 的 传 本 , 因 其 传习 者 鲁 国 人 申 培 而 得 名 。 一、赋、比、兴的手法 三、灵活的押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