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区域地理PPT课件

上传人:深*** 文档编号:23970926 上传时间:2021-06-15 格式:PPTX 页数:43 大小:5.1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区域地理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区域地理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区域地理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资源描述: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区域地理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区域地理PPT课件(4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一 、世界的海陆分布及大洲大洋2 七大洲的排序、洲界、地跨两大洲的主要国家1、相关知识点和概念:P12面积由大到小: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印度尼西亚:亚、大。 哈萨克斯坦:亚、欧。土耳其:亚、欧。 俄罗斯:欧、亚。 埃及:非、亚。 美国:北美、大。 巴拿马:北美、南美。 太 平 洋大西洋 印 度 洋 北 冰 洋 大西洋合 恩 角 的 西 经 67 经 线北冰洋与太平洋之间有白令海峡挪 威 海 , 格 陵 兰 海 和 巴 芬 湾3、四大洋的排序(面积、深度、表面水温)分界线或相通的海区 图为四个地区的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在四幅图中出现的地跨两大洲的国家有

2、(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D 二、世界各大洲主要经纬网范围 主要经度范围主要纬度范围位置特征亚洲26E向东至169W 10S-80N北回归线、北极圈通过,跨南北半球和低、中、高三个纬度带非洲17W向东至51E 35S-37N南、北回归线通过,跨南北半球,以热带为主欧洲10W(岛屿达28W) 向东至66E 36N-71N(岛屿达80N)处中、高纬度北美洲170W向东至20W 7N-72N(岛屿达84N)北回归线、北极圈通过,跨低、中、高三个纬度带南美洲79W向东至35W 54S-12N赤道、南回归线通过,热带面积广 大洋洲110E向东至140W 47S-30N赤道、日界线穿过,跨东

3、西半球、跨南北半球,同时存在二个日期南极洲绕纬线圈一周62S以南跨经度最大的洲,以南寒带为主 亚洲 欧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900E900S 180000300S600S 1500S1200S 300E 600E1200E1500E南极洲 直布罗陀海峡6W 36N55E 25N霍尔木兹海峡 100E马六甲海峡 0 28E 40N土耳其海峡英吉利海峡 0 50N 180 663460白令海峡重要特征区域的经纬度其 他 : 如 麦 哲 伦 海 峡 、 苏 伊 士 运 河 、 巴 拿 马 运 河 、 好 望 角 埃及30E 30N印度75E 23.5N120E 150E 30S澳大利亚023.5

4、S50W巴西 40N120W 80W美国10E 50E德国 考纲规定的八个国家的经纬度和大陆轮廓40N140E 日本 60N 60E 140E 60N 俄罗斯 1. 根 据 地 理 事 物 的 经 纬 网 数 据 定 位 。 熟 悉 重 要 地 理 事 物 的 经 纬 度 位 置 , 如 : 北 美 洲 的 中 心 经 度 约 为 90 W、 澳 大 利 亚 介 于 10 S40 S和 120 E 150 E之 间 且 南 回 归 线 穿 过 其 中 部 。 2. 通 过 地 理 事 物 的 轮 廓 形 状 定 位 。 一 些 国 家 、 地 区 、 省 市 、 河 流 、 湖 泊 等 都 有

5、 自 己 轮 廓 特 征 , 如 : 意 大 利 半 岛 像 个 长 筒 高 跟 靴 踢 足球 、 黄 河 则 像 个 “ 几 字 ” 形 、 青 海 省 像 玉 兔 、 广 东 省 像 象 鼻 等 等 。 3. 根 据 地 理 事 物 的 相 对 位 置 定 位 。 有 时 可 以 通 过 周 围 事 物 ( 如 湖 泊 、 山 脉 、 洋 流 等 ) 判 断 、 推 理 地 理 事 物 的 相 对 位 置 , 如 看 到 五 大淡 水 湖 群 , 可 以 知 道 此 区 域 位 于 美 国 东 北 或 者 加 拿 大 东 南 。 总 之 , 要 学 好 定 位 区 域 , 要 会 看 地

6、图 , 熟 记 重 要 的 经 纬 线 , 能 讲 出 该 区 域 主 要 地 理 事 物 , 认 识 重要 区 域 的 轮 廓 。区域定位方法: 读下列各图,回答13题。 1四幅图中位于低纬度并联系两大洋的海峡是()ABCD2两侧属于同一大洲并联系同一大洋的两个海域的海峡是()ABCD3两侧分属于两个大洲,但联系同一大洋的两个海域的海峡是ABCD考查了世界海陆分布状况及区域定义。从经纬度位置和轮廓形状特点可判断:为英吉利海峡,两侧同属于 欧洲,联系大西洋的北海和比斯开湾;为马六甲海峡,两侧同属于亚洲但联系太平洋和印度洋两大洋;为麦哲伦海峡,两侧同属于南美洲,联系太平洋和大西洋;为曼德海峡,两

7、侧分别属于亚洲和非洲,两端为红海和阿拉伯海同属于印度洋。、在中纬度,、在低纬度。【答案】1.B2.A3.D (1)我国某海军编队从青岛出发,计划依次出访盂买、亚历山大、圣彼得堡、旧金山等地,要经过图示四区域完成环球航行后回国,请写出经过地区的先后顺序(填字母)。(4分)(2)D图区域有很多世界著名的港口,试分析其共同的区位优势。(4分) (3)D图中、分别表示在该海域通过的船舶运输方向,比较其运输物资的差异。(4分)(1)ABDC(顺序全对得4分,否则不得分)(2)海岸线曲折,多海湾,港阔水深,便于船舶停靠。(1分) 陆域地形平坦,便于筑港。(1分) 地处欧洲西部,经济发达,腹地广阔。(2分)

8、(3)线运输以农矿等初级产品为主(2分), 线运输以工业制成品为主(2分) 回顾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结合地图册,读图归纳总结:地形类型特 点备 注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地面起伏山地海拔较高(500m以上)很大峰峦起伏,坡度陡峻,相对高度大山脉:呈条带状并沿一定方向延伸很长的山地。两条主要山脉丘陵较低(500m以下)较小(多在200m以下)起伏不大,坡度和缓平原较低(200m以下)小地面平坦,起伏很小主要分布在江河的中下游,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_平原。高原较高(500m以上)小地面平坦,起伏不大, 边缘陡峻最大高原:_高原最高大高原:_高原盆地无一定标准大小均匀中间的,四周高我国的四大盆地 三、世界

9、地形陆地地形 世界各大洲地形总体特征 描述某地区地形特征的基本思路 海拔地形类型及其结构地面起伏主要地形的分布地势 地 形 特 征 的 描 述 思 路其他:典型的地貌形态等图 中 信 息 : 等 高 线 、 河 流 流 向 等设 问 要 求 : 地 形 、 地 势 的 基 本 特 征海 拔 低起 伏 小北 高 南 低 以 平 原 为 主学 法 指 导 : 名称地形特征归纳亚洲非洲欧洲南极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地形复杂、起伏大,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以高原为主”高原大陆”以平原为主,世界海拔最低的大洲冰雪高原大陆,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洲,” 冰雪高原”分三个主要地形区,东部高原,中部平原,

10、西部高大的山地类似北美洲,西部山地,中部、东部高原平原相间分布分三部分,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地形复杂地形单一分三个地形区 三、世界地形海底地形组成: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海岭 大陆架: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 自然延伸,深度一般不超过200m 海底地形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巨大的陡坡 洋底地形:大陆坡外,有洋盆、海沟和海岭等地形 图 中“ ” 表 示 什 么 ?“ ” 表 示 什 么 ? 板 块 内 部 与 板 块 边 缘 运 动特 征 有 什 么 区 别 ? 板块的相对运动引起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 板块相对移动对地球面貌的影响举例边界类型张裂形成裂谷或海

11、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生长边界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山脉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消亡边界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海沟、岛屿、海岸山脉亚洲东部岛弧、马里亚纳海沟消亡边界四、板块学说与全球地貌及海陆轮廓的形成 海 沟 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 简述A、B两地区的地形特征差异并解释其成因。 A地为高原,地势平坦; B地为高大的山脉(山河相间),地表崎岖。A地位于印度洋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长期受外力的侵蚀而成地势平坦的高原; B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碰撞地带),地壳活动剧烈,岩层受挤压而形成高大的山脉.成因差异: 练 一 练 : a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北高南低 等高线图判读的主

12、要内容是什么?地形类型、走向、特征、位置、地理要素综合分析(与气候、河流水文、地区规划、土地利用和地形剖面图结合主要从等高线的哪些特征判读以上内容?(1)看等高线的数值。(2)看等高线的延伸方向。(3)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4)看等高线的形状。(5)看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 根据下列相关材料和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读图说明该地区的地形特征。(4分)以低山、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2分);低山、丘陵、河谷、平原交错分布(2分)。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表示的地形图,简要叙述图示区域地形的突出特征? 地形破碎,沟壑纵横 等高线的等高距为1000米。读图,完成下列要求:(2)简要说明形成该区域地形特征

13、的内外力作用。(1)简要叙述图示区域地形的突出特征。 山河相间 山高谷深 (3)简述M河的水文特征 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强烈挤压,地壳不断隆升;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流水的侵蚀和切割作用 水量丰富,落差大,多峡谷,水能丰富 36、 ( 36分 ) 图 7为 我 国 亚 热 带 季 风 气 候 区 一 个小 区 域 的 平 面 图 及 地 形 剖 面 图 。 据 此 回 答 : 试 题 信 息 的 类 型 、 结 构 、 数 量 等 36、 ( 36分 ) 图 7为 我 国 亚 热 带 季 风 气 候 区 一 个 小 区 域 的 平 面 图 及 地 形 剖 面

14、 图 。 据 此 回 答 : ( 1) 简 述 三 个 剖 面 分 别 显 示 的 地 形 特 征 , 并 综 述 该 小 区 的 整 体 地 形 特 征 。 ( 16分 ) AA 剖 面 图 显 示 的 是 山 地 中 的 一 个 宽 广 的 河 谷 ;BB 剖 面 图 显 示 的 是 山 地 中 的 深 切 河 谷 ;CC 剖 面 图 显 示 的 是 丘 陵 中 的 河 谷 。该 小 区 域 是 山 地 中 分 布 着 宽 窄 相 间 的 河 流 谷 地 。 36、 ( 36分 ) 图 7为 我 国 亚 热 带 季 风 气 候 区 一 个 小 区 域 的 平 面 图 及 地 形 剖 面 图

15、 。 据 此 回 答 : ( 2) 根 据 所 给 信 息 , 说 明 该 小 区 域 土 地 利 用 的 潜 力 及 开 发 利 用 应 当 注 意 的 问 题 。 ( 9分 )A B C D C D A前置限定 B行为动词 C主题范畴 D后置限定有 发 展 耕 作 业 、 林 业 、 果 树 业 和 开 发 水 能 的 潜 力 开 发 中 应 当 避 免 陡 坡 垦 荒 ; 防 止 水 土 流 失 下图中数码代表陆地自然带,“干”、“湿”表示水分状况。读图回答(1)(3)题。(1)甲大陆北端地处两大板块交界地带,这两大板块是A、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B、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C、美洲板块、非洲

16、板块D、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2)两大陆陆地自然带类型相同的是A、与 B、与 C、与 D、与 分析:本题所呈现的主信息为两个线段图,第一条线段是沿某经线甲大陆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根据文字信息提示,代表自然带,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大陆自然带沿经线呈对称分布,由此判断该大陆为非洲大陆。第二条线段是沿南纬某纬线大陆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自西向东水分条件由干到湿。根据信息,该地位于南半球,南半球的陆地主要有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大陆、南极洲,在这四块陆地中符合陆地自然带自西向东由干旱到湿润分布的只有澳大利亚大陆。判断出这两个线段的具体空间位置后,就可以判断出甲大陆北端两大交界的板块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17、,第1题的答案为A。非洲大陆自然带以赤道为界大致成对称分布,因而,两大陆陆地自然带类型相同的是和,第2题的答案为C。所处的纬度应在赤道附近的热带,所处的纬度大致在副热带 地区,从海水表层温度及盐度分布曲线来看,所处纬度相当的表层海域较相对于东侧表层海域“温度高、盐度低”,因而,第3题的正确答案为A。 下图为世界地图上的一段纬线。P点以西为海洋,Q点以东为海洋,PQ为陆地。1、PQ线位于A.北半球、东半球 B.南半球、西半球C.北半球、西半球 D.南半球、东半球2、 下列四项,属于X地所在国的是A.大堡礁 B.泰姬陵 C.好望角 D.格林尼治天文台分析:本题所呈现的主信息为一个线段图,即纬度30

18、. 5的一段纬线,在该纬线上 标有经度(120E、135E、150E)以及字母P、X、Y、Q,题目还给出了文字说明,即“P点以西为海洋,Q点以东为海洋,PQ为陆地。”根据以上信息判断,该纬线应是30. 5S,因而可以判断出PQ线位于“南半球、东半球”。X地所在国的是澳大利亚,因而第2题的正确选项是A。可见,本题正确解答的关键是空间定位准确无误。 一 、世界的海陆分布及大洲大洋2 七大洲的排序、洲界、地跨两大洲的主要国家1、相关知识点和概念:P12面积由大到小: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印度尼西亚:亚、大。 哈萨克斯坦:亚、欧。土耳其:亚、欧。 俄罗斯:欧、亚。 埃及:非、

19、亚。 美国:北美、大。 巴拿马:北美、南美。 图为四个地区的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在四幅图中出现的地跨两大洲的国家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D 二、世界各大洲主要经纬网范围 900E900S 180000300S600S 1500S1200S 300E 600E1200E1500E南极洲 三、世界地形海底地形组成: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海岭 大陆架: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 自然延伸,深度一般不超过200m 海底地形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巨大的陡坡 洋底地形:大陆坡外,有洋盆、海沟和海岭等地形 板块的相对运动引起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 板块相对移动对地球面貌的影响举例边界类型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生长边界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山脉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消亡边界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海沟、岛屿、海岸山脉亚洲东部岛弧、马里亚纳海沟消亡边界四、板块学说与全球地貌及海陆轮廓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