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小石潭记》知识点检测题(含解析)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小石潭记》知识点检测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小石潭记》知识点检测题(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小石潭记》知识点检测题(含解析) 《小石潭记》知识点检测题 一、理解背默题 1、《小石潭记》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身、溪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2、《小石潭记》中描写潭周围树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 3、《小石潭记》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___ 的气氛,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4、《小石潭记》中写潭中鱼游来游去,非常活跃的语句是: _________ 。 5、《小石潭记》中写出小石潭源头悠远
2、、两岸弯曲的语句是: _________ 。 6、《小石潭记》中侧面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_________。 8、《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二、词语解释题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 _________ 。 2、下见小潭。 下: _________ 。 3、皆若空游无
3、所依。 空: _________ 。 4、日光下澈。 下: _________ 。澈: _________ 。 5、俶尔远逝。 远: _________ 。 6、潭西南而望。 西南: _________ 。 7、斗折蛇行。 斗: _________ 。蛇: _________ 。 8、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 _________ 。 9、凄神寒骨。 凄:___。寒:___。 10、如鸣佩环。 鸣: _________ 。
4、 11、心乐之。 乐: _________ 。 12、近岸。 近: _________ 。 13、隶而从者。 隶: _________ 。 14、似与游者相乐。 乐: _________ 。 三、翻译句子题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_________________。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_________________。 4.俶尔远逝,往来
5、翕忽。 _________________。 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 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 四、内容理解题 1、这篇散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景物的?具体写了哪些景物? 2、小石潭的全貌是什么?潭中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3、潭上有什么景物? 4、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观鱼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5、作者为什
6、么将这个无名小水潭命名为“小石潭"? 6、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小石潭的水为什么这么清澈? 7、小石潭记中表现喜的句子有 8、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 9、文中哪些句子写了“水"?请说明理由。 10、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遂",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11、本文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情感,阅读时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试做具体分析。 五、比较阅读题 (一)《小石潭记》与《游白水书付过》比较阅读。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7、。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②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③,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厓④有巨人迹⑤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⑥弄珠璧。 到家二皷⑦,复与过饮酒,食余甘⑧,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8、。东坡翁。 (选自苏轼《游白水书付过》) [注]①幼子过:苏轼的三儿子苏过。②殆:大概,恐怕。③磓(duī)石五丈:用五丈长的绳子系上石头投入水中,是测水深的方法。④厓:岸边。⑤巨人迹:巨大的脚印。⑥掬(jū):双手捧取。⑦皷:古同“鼓”。⑧余甘:水果名。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佁然不动 _佁然:___ 。 (2)凄神寒骨 凄:___ 。 (3)折处辄为潭 辄:___ 。 (4)书以付过 书:___ 。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 (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_________________。 (2)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甲、乙两个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使用比喻手法,写出了小溪岸势高高低低,凹凸不平,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B.“悄怆幽邃”写出了作者的内心感受。作者一来到小石潭,心情就凄苦忧伤。他游山玩水,是为了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 C.“掬弄珠璧"写出了江月倒映水中,父子二人捧水弄影的幽雅情趣。 D.“顾影颓然,不复甚寐”的情状刻画蕴
10、含丰富,作者的山水之乐、身世之悲交织其间。 4.【甲】 【乙】两文都写了水,结合画波浪线句子,分析写法上有何不同,写出水怎样的特点?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乙】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二)《小石潭记》与《游天平山记》比较阅读。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
11、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翌日,饭于林虑①,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泉声夹道,怪石奇花,不可胜数。山回转,平地数寻,曰槐林,坐石弄泉,不觉日将晡②,憩环翠亭,四顾气象潇洒,恍然疑在物外,留连徐步。薄暮,至明教院,夜宿于连云阁。 (选自柳开《游天平山记》) [注]①林虑:今河南省林州市。②晡(bū):申时,午后三时至五时。 1.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12、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尤清冽"中的“清冽”是清凉的意思,写出了小石潭水的清澈寒凉。 B.“斗折蛇行"中的“斗”“蛇"指像北斗星、像蛇一样,表现溪流的曲折蜿蜒。 C.“明灭可见”中的“明灭"指忽明忽暗,写出岸边树影斑驳、明暗交错的景象。 D.“坐石弄泉”中的“弄"在这里有玩赏的意思,表现了作者的闲适愉悦之情。 2.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______________ ____。 3.甲文段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由“乐”到“忧"的变化,“乐”和“忧"的原因分别
13、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4.游记一般采用“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的写法。请根据两个文段的内容完成填空。 甲文段以“定点观察”为主,作者立足小石潭,对潭中景物和①__ __进行了描绘。乙文段以“移步换景"为主,作者的游踪是:早上从林虑出发,②___ ___,后来途经槐林,③ __ _____,④ _______,夜宿于连云阁。 (三)《小石潭记》与《观第五泄记》比较阅读。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
14、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___ _________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①,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②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③如虹,忽卷掣折④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
15、坐欹⑤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节选自袁宏道《观第五泄⑥记》) [注]①罅(xià):缝隙,裂隙。②掉:摇动。③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④掣折:转折。⑤欹(qī):斜靠。⑥第五泄:第五级瀑布。在今浙江境内。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潭中鱼可百许头 _可:___。 (2)悄怆幽邃 邃:___。 (3)闻疾雷声 闻:___。 (4)而犹不忍去 去:___
16、。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 (2)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写水,突出了水的不同特点,其中【甲】文突出了水的 ,【乙】文突出了水的 _________________。(分别用文中的一个字填空) 4.请比较【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四)《小石潭记》与《黄州快哉亭记》比较阅读。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
17、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
18、①,将何适而非快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②,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③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④睹其为快也哉! (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有删改) [注]①以物伤性:因外界事物而影响自己的本性。②蓬户瓮牖:用蓬草做门,用破瓮口做窗。③揖:拱手行礼。这里的意思是面对(西山白云)。④乌:哪里。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以其境过清 _ 清:___。
19、②不可久居 居:___。 ③不以物伤性 以:___。 ④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 濯:___。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 ②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_________________。 3.【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可由【甲】文中哪个句子得到印证 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④睹其为快也哉! ____________
20、_____。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两文在思想情感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小石潭记》知识点检测题 一、理解背默题 1、《小石潭记》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身、溪水的语句是: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小石潭记》中描写潭周围树木的语句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小石潭记》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
21、的心绪。 4、《小石潭记》中写潭中鱼游来游去,非常活跃的语句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5、《小石潭记》中写出小石潭源头悠远、两岸弯曲的语句是: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6、《小石潭记》中侧面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7、《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8、《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二、词语解释题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
22、 下:名词作状语,在下面。 3、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 下:名词作状语,向下。澈:形容词作动词:照射。 5、俶尔远逝。 远: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 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7、斗折蛇行。 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名词做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 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10、如鸣佩环。 鸣:使
23、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11、心乐之。 乐: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以…为乐。喜欢的意思。 12、近岸。 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13、隶而从者。 隶:名词作动词,跟着。 14、似与游者相乐。 乐:形容词作动词,玩乐。 三、翻译句子题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译: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
24、动。 译: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呆呆的一动不动。 4.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译: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明灭可见。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那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够知道它的源头。 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四、内容理解题 1、这篇散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景物的?具体
25、写了哪些景物? 以游览的先后次序来描写的。先写潭上的大概景象,再写近处潭中景象,然后写远望溪流水源之景,最后写潭上气氛。具体描写了石潭、潭水、游鱼和溪流。 2、小石潭的全貌是什么?潭中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 3、潭上有什么景物?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观鱼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作者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时心情是快乐的,而“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中
26、流露出凄凉忧伤的心情。 5、作者为什么将这个无名小水潭命名为“小石潭"? (扣住作者贬居时的心境去品析,对照文章内容分析)因为它周围都是石头。 6、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小石潭的水为什么这么清澈? (因为有游鱼的活动,周围树木的保护,而且小石潭是活水) 7、小石潭记中表现喜的句子有 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 8、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 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说明“潭”的的确是个“石潭"。“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
27、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激透明。“凄神寒骨”不尽是石的冰凉,不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 9、文中哪些句子写了“水"?请说明理由。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激,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椒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句话正面写出游鱼的生动活泼,从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激透明。“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小溪的形状。 10、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遂”,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
28、,失败被贬,心中愤满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11、本文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情感,阅读时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试做具体分析。 由“隔篁竹"听到玲琮作响的水声引起内心之“乐”,这是情感的第一个层次。于是“伐竹取道"而往,“下见小潭”。清冽的潭水奇特的潭石、蓊郁的潭树,都是在这种内心愉悦之情下的对小石潭的关注与欣赏。 接着写清潭中的游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因此感到鱼儿“似与游者相乐",此时物与我融而为一,作者从自然界中得到充分的慰藉。这是
29、情感的第二个层次。 五、比较阅读题 (一)《小石潭记》与《游白水书付过》比较阅读。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②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③,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厓④有巨
30、人迹⑤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⑥弄珠璧。 到家二皷⑦,复与过饮酒,食余甘⑧,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选自苏轼《游白水书付过》) [注]①幼子过:苏轼的三儿子苏过。②殆:大概,恐怕。③磓(duī)石五丈:用五丈长的绳子系上石头投入水中,是测水深的方法。④厓:岸边。⑤巨人迹:巨大的脚印。⑥掬(jū):双手捧取。⑦皷:古同“鼓”。⑧余甘:水果名。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佁然不动 _佁然:___ 。 (2)凄神寒骨
31、凄:___ 。 (3)折处辄为潭 辄:___ 。 (4)书以付过 书:___ 。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_________________。 (2)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甲、乙两个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使用比喻手法,写出了小溪岸势高高低低,凹凸不平,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B.“悄怆幽邃”写出了作者的内心感受。作者一来到小石潭,心情就凄
32、苦忧伤。他游山玩水,是为了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 C.“掬弄珠璧"写出了江月倒映水中,父子二人捧水弄影的幽雅情趣。 D.“顾影颓然,不复甚寐”的情状刻画蕴含丰富,作者的山水之乐、身世之悲交织其间。 4.【甲】 【乙】两文都写了水,结合画波浪线句子,分析写法上有何不同,写出水怎样的特点?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乙】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参考答案】 1.(1)静止不动的样子 (2)使……感到凄凉 (3)就 (4)写 2.(1)忽然间向远处
33、游去,往来轻快迅疾。 (2)(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又高兴又害怕。 3.B【解析】联系原文中的“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可知,诗人原本心情是高兴的,所以B项“作者一来到小石潭,心情就凄苦忧伤”表述有误,诗人游山玩水,是为了排遣自己内心的愤懑与失意。 4.【甲】文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侧面描写,看似描写潭中的游鱼,实则为了衬托水的清澈。【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直接描写瀑布的高,并用五丈长的绳子投石到不了底从侧面写出潭水之深,让人印象深刻。(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乙】绍圣元
34、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汤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道瀑布高七八十丈,山路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就是潭,潭水深的地方,用五丈长的绳子系上石头投入水中,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又高兴又害怕。水岸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壮观。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到了江边,月亮从山后面出来,在江心划船,双手捧取拨弄水中玉璧明珠似的月影。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水果,煮菜,回头看看自己
35、的影子,凄凉之感涌上心头,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苏东坡记。 (二)《小石潭记》与《游天平山记》比较阅读。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36、。 【乙】翌日,饭于林虑①,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泉声夹道,怪石奇花,不可胜数。山回转,平地数寻,曰槐林,坐石弄泉,不觉日将晡②,憩环翠亭,四顾气象潇洒,恍然疑在物外,留连徐步。薄暮,至明教院,夜宿于连云阁。 (选自柳开《游天平山记》) [注]①林虑:今河南省林州市。②晡(bū):申时,午后三时至五时。 1.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尤清冽"中的“清冽”是清凉的意思,写出了小石潭水的清澈寒凉。 B.“斗折蛇行"中的“斗”“蛇"指像北斗星、像蛇一样,表现溪流的曲折蜿蜒。
37、 C.“明灭可见”中的“明灭"指忽明忽暗,写出岸边树影斑驳、明暗交错的景象。 D.“坐石弄泉”中的“弄"在这里有玩赏的意思,表现了作者的闲适愉悦之情。 2.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______________ ____。 3.甲文段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由“乐”到“忧"的变化,“乐”和“忧"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4.游记一般采用“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的写法。请根据两个文段的内容完成填空。 甲文段以“定点观察”为主,作者立足小石潭,对潭中景物和①__ _
38、_进行了描绘。乙文段以“移步换景"为主,作者的游踪是:早上从林虑出发,②___ ___,后来途经槐林,③ __ _____,④ _______,夜宿于连云阁。 【参考答案】 1.C【解析】“明灭”写出小石潭溪水的时隐时现,并不是写出岸边树影斑驳、明暗交错的景象。 2.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3.①小石潭水声悦耳,游鱼灵动、可爱,让作者感到快乐。②小石潭周围凄清的环境触发了作者内心被贬谪的悲凉,让作者感到忧伤。(意思对即可) 4.潭周边景物 中午到达桃树林 下午在环翠亭休息 傍晚到达明教院
39、 【参考译文】【乙】第二天,(我)在林虑吃(早)饭,正午时抵达了桃林村,原来(这里)才是山脚。山泉叮咚作响,夹道而流,(路边)怪石和珍奇花草,数不清。山回路转,有一块几丈大的平地,叫槐林,(我)坐在石头上玩赏着山泉,不知不觉到了申时,(我便)在环翠亭上休息,环顾四周清秀脱俗的景色,恍惚间疑心是在人世之外,(我)留恋美景,慢慢走着。傍晚时,(我)到了明教院,当晚住宿在连云阁。 (三)《小石潭记》与《观第五泄记》比较阅读。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
40、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___ _________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①,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②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③如虹,忽卷掣折④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⑤岩下
41、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节选自袁宏道《观第五泄⑥记》) [注]①罅(xià):缝隙,裂隙。②掉:摇动。③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④掣折:转折。⑤欹(qī):斜靠。⑥第五泄:第五级瀑布。在今浙江境内。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潭中鱼可百许头 _可:___。 (2)悄怆幽邃 邃:___。 (3)闻疾雷声 闻:___。 (4)而犹不忍去 去:___。
42、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 (2)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写水,突出了水的不同特点,其中【甲】文突出了水的 ,【乙】文突出了水的 _________________。(分别用文中的一个字填空) 4.请比较【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1.(1)大约(2)深(3)听见,听到(4)离开 2.(1)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
43、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沿着山路行走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象了。 3.清 伟(或:奇) 4.【甲】文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乙】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参考译文】【乙】从山门向右拐,有一条石头铺的小路。走了几步,听到很响的雷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和尚说:“这是瀑布的声音。” 快步走去,迈过一条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瀑布从青壁间落下,震撼摇动着山谷,(就像)直着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
44、岸边的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沿着山路行走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象了。游人们有的坐(在岩石上,)有的斜靠着岩石向下望,用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离开。 傍晚回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 (四)《小石潭记》与《黄州快哉亭记》比较阅读。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①,将何适而非快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②,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③西山之
46、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④睹其为快也哉! (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有删改) [注]①以物伤性:因外界事物而影响自己的本性。②蓬户瓮牖:用蓬草做门,用破瓮口做窗。③揖:拱手行礼。这里的意思是面对(西山白云)。④乌:哪里。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以其境过清 _ 清:___。 ②不可久居 居:___。 ③不以物伤性 以:___。 ④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 濯:_
47、__。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 ②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_________________。 3.【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可由【甲】文中哪个句子得到印证 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④睹其为快也哉! 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两文在思想情感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48、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凄清(2)停留(3)因为(4)洗涤 2.(1)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2)读书人活在世上,假使(他)心中不坦然,(那么,)到哪里没有忧愁 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思想情感:【甲】文中的被贬者,孤凄神伤、悲凉深沉;【乙】文中的被贬者则坦然从容、豁达超然。 写法:【甲】文以记叙描写为主,以乐景写哀情;【乙】文以议论为主,用对比说理。 【参考译文】【乙】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假使(他)心中不坦然,(那么,)到哪里没有忧愁 假使(他)胸怀坦荡,不因外界事物而影响自己的本性,(那么,)到什么地方会不感到快乐呢 现在张君不因为被贬官而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这是(因为)他心中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即使是用蓬草做门,以破瓮口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乐,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涤,面对西山的白云,尽享耳目的美景来自求安适呢 (如果)不是这样,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这些都是忧思善感的文人士大夫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景色,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