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昌宁县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23911801 上传时间:2021-06-1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0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云南省昌宁县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云南省昌宁县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云南省昌宁县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云南省昌宁县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昌宁县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云南省昌宁县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文言文阅读 (共8题;共93分)1. (21分) (2019高三上海淀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凡国有三制,有制人者,有为人之所制者,有不能制人,人亦不能制者。何以知其然?德盛义尊,而不好加名于人。人众兵强,而不以其国造难生患。天下有大事,而好以其国后。如此者,制人者也。德不盛,义不尊,而好加名于人;人不众,兵不强,而好以其国造难生患;恃与国,幸名利。如此者,人之所制也。人进亦进,人退亦退;人劳亦劳,人佚亦佚,进退劳佚,与人相胥 , 如此者,不能制人,人亦不能制也。爱人甚而不能

2、利也,憎人甚而不能害也。故先王贵当,贵周。周者不出于口,不见于色;一龙一蛇,一日五化之谓周。故先王不以一过二,先王不独举,不擅功。先王不约束,不结纽。约束则解,结纽则绝。故亲不在约束、结纽。先王不货交,不列地,以为天下。天下不可改也,而可以鞭箠使也。时也,利也,士为之也。余目不明,余耳不聪,是以能继天子之容。官职亦然。时者得天,义者得人。既时且义,故能得天与人。先王不以勇猛为边竟,则边竟安。边竟安则邻国亲,邻国亲则举当矣。(取材于管子)【注释】胥:从。结纽:与别国结成同党、缔结联盟。士:事。容:指天子圣德。(二)随以汉东诸侯叛楚。冬,楚斗榖於菟帅师伐随,取成而还。君子曰:“随之见伐,不量力也。

3、量力而动,其过鲜矣。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诗曰:岂不夙夜,谓行多露。”宋襄公欲合诸侯,臧文仲闻之,曰:“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二十一年春,宋人为鹿上之盟,以求诸侯于楚。楚人许之。公子目夷曰:“小国争盟,祸也。宋其亡乎,幸而后败。”秋,诸侯会宋公于盂。子鱼曰:“祸其在此乎!君欲已甚,其何以堪之?”于是楚执宋公以伐宋。冬,会于薄以释之。子鱼曰:“祸犹未也,未足以惩君。”(取材于左传)【注释】随:国名。斗榖於菟:人名。(1) 下列对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恃与国,幸名利 与:结交B . 人佚亦佚 佚:安逸C . 故先王贵当,贵周 周:周密D . 以为天下 以为

4、:认为(2) 下列各组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则边竟安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 . 随之见伐 哀吾生之须臾C . 宋其亡乎 其皆出于此乎D . 会于薄以释之 而君幸于赵王(3)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德盛义尊,而不好加名于人 有的国家德义尊盛,却不喜欢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他国B . 如此者,人之所制也 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是人制造出来的灾难C . 故先王不以一过二,先王不独举,不擅功 所以先王不夸大其词把一说成超过二,不独自蛮干,不独自占有功绩D . 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 成败是由自己,难道是由别人吗(4) 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时者

5、得天,义者得人。既时且义,故能得天与人君欲已甚,其何以堪之(5) 依据短文(一)管子关于“三制”的论说,推断短文(二)“楚人许之”的意图。 (6) 请结合短文(一)解释孔子这么说的理由。 孔子在论语中称赞管仲:“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又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注释】如其仁:就是仁。2. (6分) (2017高二上红桥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张特立字文举,东明人。中泰和进士,为偃师主薄。改宣德州司侯。州多金国戚,号难治。特立至官,俱往谒之。有五将军率家奴劫民群羊,特立命大索闾里,遂过将军家,温言诱之曰:“将军宅宁有盗羊

6、者邪,聊视之以杜众口。”潜使人索其后庭,得羊数十。遂缚其奴系狱,其子匿他舍,捕得之,以近族得减死论。豪贵由是遵法,民赖以全。正大初,迁洛阳令。时军旅数起,郡县窘迫,东帅纥石烈牙兀喧又侮慢儒士。会移镇陕右,道经洛阳,见特立淳古,不礼之,遽责令治糗具,期三日足,后期如军法。县民素贤特立,争输于庭,帅大奇之。既而拜监察御史,首言世宗诸孙不宜幽囚;尚书右丞颜盏石鲁与佃民争田,参知政事徒单兀典谄事近习,皆当罢黜。执政者忌之。会平章政事白撒犒军陕西,特立又劾其掾不法。白撒诉于世宗,言特立所言事失实。世宗宥之,遂归田里。特立通程氏易,晚教授诸生,东平严实每加礼焉。岁丙午,世祖在潜邸受王印,首传旨谕特立曰:“

7、前监察御史张特立,养素丘园,易代如一,今年几七十,研究圣经,宜锡嘉名,以光潜德,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壬子岁,复降玺书谕特立曰:“白首穷经,侮人不倦,无过不及,学者宗之,昔已锡嘉名,今复谕意。”癸丑,特立卒,年七十五。特立所著书有易集说历年系事记。(节选自元史张特立传)(1)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遂过将军家 过:拜访B . 以近族得减死论 论:辨别C . 后期如军法 如:按照D . 世宗宥之 宥:宽恕(2) 以下字全都说明张特立敢于直言、不畏权贵的一组是( )其子匿他舍,捕得之 县民素贤特立,争输于庭首言世宗诸孙不宜幽囚 参知政事徒单兀典谄事近习,皆当罢黜世

8、宗宥之,遂归田里 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A . B . C . D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特立做事很讲究策略,先稳住五将军,再命人暗中搜查,最终,把将军绑起来关进监狱。B . 东帅纥石烈牙兀喧向来对读书人不尊敬,故意刁难张特立,令他在三日之内备足军粮器械。C . 由于张特立直言进谏,得罪了权贵白撒,致使其到世宗那里告状,因此,被解官归乡。D . 晚年,张特立隐居田园,朝代变换也始终如一,被元世祖封为“中庸先生”。3. (1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

9、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以不相爱生邪?子墨子言:“以不相爱生。今诸侯独知爱其国,不爱人之国,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今家主独知爱其家,而不爱人之家,是以不惮举其家以篡人之家。今人独知爱其身,不爱人之身,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众必劫寡,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

10、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1) 下面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家之与家之相篡 篡:夺取B . 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 用:作用C . 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 惮:忌惮D . 贵必敖贱,诈必欺愚 敖:轻视(2)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失其所与 , 不知B . 今诸侯独知爱其国/其孰能讥之乎C . 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 . 天下之人皆不相爱/不爱人之身(3) 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首先说明为天下人兴办好事、除去有害的事是仁人的事业。B . 墨子认为诸侯之间互相攻打、人与人之间互

11、相残害都是对天下有害的方面。C . 墨子认为天下所有的祸害、篡夺、仇怨、憎恨都是由人们不相爱而产生的。D . 由于人们只知道自爱而不互爱,出现“强必执弱,贵必敖贱”的事情,因此墨子不主张“自爱”。(4) 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4. (11分) (2019高二上哈尔滨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欲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

12、为谒者给事中。从上幸雍祠,获白麟,一角而五蹄。上异此物,博谋群臣。军上对曰:“臣闻诗颂君德,乐舞后功,异经而同指,明盛德之所隆也。南越窜屏葭苇,与鸟鱼群,正朔不及其俗。北胡禽兽行,虎狼心,上古未能摄。陛下盛日月之光,专神明之敬,而异兽来获,宜矣。昔武王中流未济白鱼入于王舟俯取以燎群公咸曰休哉今郊祀获兽此天之所以示飨也宜因时令,改定告元,使著事者有纪焉。若此之应,殆将有削左衽、袭冠带、而蒙化者焉。斯拱而俟之耳!”上甚异之,由是改元为元狩。后数月,越地及匈奴王有率众来降者,时皆以军言为中。初,军从济南步入函关,关吏予军繻。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 , 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

13、不还。”弃繻而去。军为谒者,使行郡国,出关,关吏识之,曰:“此使者乃前弃繻生也。”军行郡国,所见便宜以闻。还奏事,上甚说。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天子大说,赐南越大臣印绶,一用汉法,以新改其俗,令使者留镇抚之。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

14、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选自汉书终军传)【注释】繻,用作通行证的帛。传,凭证。(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昔武王中流/未济白鱼入于王舟/俯取以燎群公/咸曰休哉/今郊祀获兽/此天之所以示飨也B . 昔武王中流未济/白鱼入于王舟/俯取以燎/群公咸曰/休哉/今郊祀获兽/此天之所以示飨也C . 昔武王中流未济/白鱼入于王舟/俯取以燎群公/咸曰休哉/今郊祀获兽/此天之所以示飨也D . 昔武王中流/未济白鱼入于王舟/俯取以燎/群公咸曰/休哉/今郊祀获兽/此天之所以示飨也(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左衽,我国古代部分

15、少数民族或是明代初期汉族女性所着的服装,前襟向左掩,不同于中原一带人民的右衽。B . 改元,指封建时期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文中即是此意。C . 合符是中国流传久远的一项合盟信物制度,符又称符节、符信,制成后一分为二,供持有者双方相互印证,也就是合符。D . 印绶,指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封建帝王赐给大臣印绶即是授予相应的官职。(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终军不慕权贵,太守想要和他结交,召见他,他明确地拒绝了太守,只是作了一个揖就转身离开了。B . 终军用周武王的例子给皇帝

16、解说抓获异兽之事,后来越地和匈奴有人来归降,人们认为他的话应验了。C . 终军巡视郡国的时候,把他见到的对国家有利的事都上报给朝廷,返回后向皇上奏事,皇上十分高兴。D . 终军成功地劝说了南越王投降,但是南越宰相吕嘉不愿归顺,他发兵攻击并杀死了南越王及汉朝的使者。(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闻诗颂君德,乐舞后功,异经而同指,明盛德之所隆也。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5. (11分) (2017高二上宜昌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

17、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於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

18、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於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於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雠,而反委质臣於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雠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於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

19、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原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於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B . 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C . 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

20、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D . 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2)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国士是指国中才能最优秀的人物,也可以指有力量的勇士。B . 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长官称尚书,副长官为左、右侍郎。C . 下车意思是古代作殉葬用的粗陋的木制车,初即位或到任也称为“下车”。D . 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3) 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21、豫让决心为智伯报仇,这样就不会愧对死去的智伯了。因为智伯当年以国士之礼对待他,对他有知遇之恩。B . 豫让不用卑鄙的手段报仇,却在身上涂漆使自己长疮,吞炭让声音变得沙哑,目的是使人认不出他。C . 豫让首次刺杀未成,襄子因表现胸襟气度,博取贤名而饶恕了他。D . 豫让自杀后,太史公写“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反映此事震撼人心,增强了故事的悲壮性。(4) 请翻译下列句子。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6. (11分) (2019高一上长春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高祖为

22、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悦。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

23、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酇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舍,攻域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太史公曰: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及汉兴,而何之勋烂焉。(节选自史记)【注释】无害:无比,无人能胜。厄塞:险要之地。(1) 对下列对

24、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所上必益信君。B . 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C . 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D . 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高祖刘邦死后,群臣议定的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皇帝”,庙号全称为“汉太祖高皇帝”,简称为“汉太祖”,谥号简称为“汉

25、高帝”。B . 布衣,指麻布衣服,古代衣服的质料主要是丝与麻,丝织品价格昂贵,富贵人家才能穿用,平民一般只能穿布农,因以布衣借指平民。C . 汉代的爵位共分为王、公、侯、伯、子、男六等,常见的是xx王、xx公和xx侯这三等。封爵一般是需要有贡献的,比如扶保刘邦的都侯萧何。D . 食邑又称采邑、采地、封地。它是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但不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萧何擅长文书,无人能比,曾经是沛县县令手下的官吏。汉高祖刘邦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萧何就多次凭着官吏的职权保护他。B . 沛公进入咸阳以后,为了犒劳将领任

26、他们争抢瓜分珍宝钱财,唯独命萧何接受秦朝丞相府御史府的法律文献,并把它收藏起来。C . 平定了天下,论功行赏。群臣争功,对高祖封萧何为都侯,给予的食邑最多,功臣不服。高祖以猎人与猎狗比喻,以及追随自己打天下的人数来说服功臣。D . 司马迁对萧何做了评价,认为萧何在秦时充当刀笔吏,表现平平,“未有奇节”;到“汉兴”之时,萧何才施展抱负,大有建树,堪称“勋烂”。(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为现代汉语。 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7. (1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阮籍,容貌瑰杰,志气宏

27、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 , 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及曹爽辅政,召为参军。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宣帝为太傅,命籍为从事中郎。及帝崩,复为景帝大司马从事中郎。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言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风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

28、为大将军从事中郎。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坐者怪其失言。帝曰:“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众乃悦服。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恒游府内,朝宴必与焉。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沈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据案醉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籍嫂尝归宁,籍相

29、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设邪!”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其外坦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景元四年冬卒,时年五十四。籍能属文 , 初不留思。作咏怀诗八十余篇,为世所重。著达庄论,叙无为之贵。文多不录。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遂归著大人先生传,其略曰:“

30、世人所谓君子惟法是修惟礼是克手执圭璧足履绳墨行欲为目前检言欲为无穷则。少称乡党,长闻邻国。上欲图三公,下不失九州牧。独不见虱群之处裈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也。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裈裆,自以为得绳墨也。然炎丘火流,焦邑灭都,群虱处于裈中而不能出也。君子之处域内,何异夫虱之处裈中乎!”此亦籍之胸怀本趣也。(选自晋书,有删节)(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当其得意 , 忽忘形骸 得意:称心如意B . 籍由是不与世事 由是:从此C . 籍尝从容言于帝曰 从容:漫不经心D . 籍能属文 , 初不留思 属文:写文章(2) 对文中最后一段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1、 ) A . 其略曰:“世人所谓/君子惟法是修/惟礼是克/手执圭璧/足履绳墨/行欲为目前检/言欲为无穷则。B . 其略曰:“世人所谓君子/惟法是修/惟礼是克/手执圭璧/足履绳墨/行欲为目前检/言欲为无穷则。C . 其略曰:“世人所谓/君子惟法/是修惟礼/是克手执圭璧/足履绳墨/行欲为目前检/言欲为无穷则。D . 其略曰:“世人所谓君子/惟法是修/惟礼是克/手执圭璧足履绳墨/行欲为目前/检言欲为无穷则。(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因为他任性不羁,人们大多认为他痴。只有族兄阮文业经常叹服他,认为胜过自己。因此,大家都说阮籍与众不同。B . 籍文思敏捷。一次

32、,公卿大臣派阮籍写一篇文书劝晋文帝当仁不让。阮籍酒醉忘记写了。拿文书的人到他府上,见他正趴在几案上醉眠,告知来意。阮籍就在几案上用手指画字,来者写下来。没有任何改动,文辞非常有气势。C . 阮籍见到世俗遵循礼法的人,翻白眼看他。嵇喜来吊唁,阮籍翻白眼。嵇喜的弟弟嵇康,带上酒,拿着琴,来拜访。阮籍很高兴,以青眼对之。D . 也有名士不尊重阮籍。他曾经在苏门山遇到孙登,和孙登探讨长生、神仙、道气的法术。孙登都不答话。阮籍于是长啸而叹,悻悻而归。到了半山腰,听到孙登以啸声讥笑他。(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恒游府内,朝

33、宴必与焉。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设邪!”8. (11分) (2017高三上宝鸡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赵希琯,字君锡,旧名希喆,登庆元二年进士第,改赐今名。少扶父丧归,道遇寇,左右骇散,希琯拊棺恸哭不慑,寇义而去。既举进士,调汀州司户。峒寇李元砺方起,汀人震惧,郡会僚佐议守城,希琯下坐无一语,守异之曰不言得无有所见乎希琯曰守城非策也距城三十里有关曰古城若悉精锐以扼其冲贼不足虑矣守以付希琯夜半,贼数百衔枚突至,希琯严兵以待。贼且至,始命矢石俱下,贼无一免,余党闻风而遁。希琯引还,老稚罗拜相属,希琯繇他道以避之。诏升州推官,治疑狱,决滞讼。去之日,军民遮道

34、泣送者数十里。调主管夔州路转运司帐司,疏大宁盐井利病,使者上诸朝,民便之。改知玉山县,未行召对 , 希琯,言:“民力困于贪吏,军力困于偾师。”宁宗嘉纳之。授大理寺丞,权工部郎官。于是希琯次对时首论:“今日多事之际,而未有办事之人。朝绅,清选也,以缄默为清重,以刻薄为举职,以无所可否为识体。臣非敢厚诬天下以为无人,患在选择未得其道、器使未当其才尔。”授成州团练使,赐金带,令服系。以宝玺推恩,进和州防御使。理宗即位,进潭州观察使,以公族近邸,恩特加厚。又进安德军承宣使。希琯引对,言:“初政急务,莫先于明道,总治统,收人心。”上为动容。越明年,论祠祭不蠲,禁卫不肃。慈明宫上寿,升节度,封信安郡公。卒

35、,遗奏闻,上震悼辍视朝,赐含敛,赠以金币。希琯风资凝重,胸抱魁磊,扬人之善,不记人之过;急人之难,不忘人之恩。居官,祁寒盛暑未尝谒告,衣食取裁足而已。追封信安郡王。(节选自宋史赵希琯传)(1)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守异之/曰得无有所/见乎希琯/曰守城非策也/距城三十里有古城/若悉精锐以扼其冲/贼不足虑矣/守以付希琯B . 守异之/曰得无有所见乎/希琯曰/守城非策也/距城三十里有古城若悉/精锐以扼其冲/贼不足虑矣/守以付希琯C . 守异之曰/得无有所见乎/希琯曰/守城非策也/距城三十里有古城/若悉精锐以扼其冲/贼不足虑矣/守以付希琯D . 守异之曰/得无有所见乎希甫

36、/曰/守城非策也/距城三十里有古城/若悉精锐以扼 其/冲贼不足虑矣/守以付希琯(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殿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称进士及第,二甲称进士出身,三甲称同进士出身。B . 召对,是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按照规定,官员的考核使用都需经过这种形式。C . 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D . 理宗即南宋皇帝赵昀的庙号。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7、 ) A . 赵希箱临危不惧,孝义感动他人。他年轻时扶父柩归葬,路遇强盗,别人四散奔逃,他仍拊棺恸哭,强盗认为他孝义而离开。B . 赵希辑善于谋划,智勇令人钦佩。峒寇李元砺攻打汀州,赵希琯临危受命,扼守要冲。面对敌人偷袭,他妥善处置,大获全胜。C . 赵希琯政绩卓著,深得百姓爱戴。汀州推官任上,他判明疑难案件,决断积久的诉讼,离任时百姓哭泣相送,绵延数十里。D . 赵希琯博才多识,受到皇帝器重。他多次被皇帝召见答对,能提出合理化建议,屡被升职,皇帝称赞他风采庄重,光明磊落。(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希琯引还,老稚罗拜相属,希琯繇他道以避之。居官,祁寒盛暑未尝谒告,衣食取裁足而已。第 17 页 共 17 页参考答案一、 文言文阅读 (共8题;共93分)1-1、1-2、1-3、1-4、1-5、1-6、2-1、2-2、2-3、3-1、3-2、3-3、3-4、4-1、4-2、4-3、4-4、5-1、5-2、5-3、5-4、6-1、6-2、6-3、6-4、7-1、7-2、7-3、7-4、8-1、8-2、8-3、8-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