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锦集9篇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23905178 上传时间:2021-06-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5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锦集9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锦集9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锦集9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锦集9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锦集9篇(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锦集9篇教学设计方案锦集9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设计方案 篇11、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理解文章中的成语,并学会用成语说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3、能够根据提示练习给课文分段。4、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人类纯朴的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对小伙伴们性格的理解。请同学们回忆自己从小到大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以及当时是怎样

2、走出困境的。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以童年往事为话题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状况,解决字词障碍。(一)生字注音点缀(zhu)颤动(chn)清澈(ch)恬静(tin)骇(ha)炫耀(xun)攫住(ju)呕(u)憨直(hn)(二)生词解释浮光跃金:只月光照耀下的水面闪着金光。这里比喻月光照耀下的水面。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攫住:抓住。憨直:憨实直爽。三、初读感知1、指名学生朗读文章,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一、自读课文,解决难点。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全班交流,重点理解一围黑绿、嵌、点缀、恬静。(为理解课文做准备)理清脉络:给课文分层次。(学生分的层

3、次只要说得有道理就可以,此举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理清一下课文的层次。)二、品读课文,理解情感。(1)找中心句师:文章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这句话就是本文的中心句,同学们找一找(板书:大自然和谐的美人类纯朴的爱)(2)研读荷塘的部分,仔细体会文章的美。(荷塘美和语言美)自读课文,初步感受荷塘的美景。探究:作者是怎样把他眼中的美丽的荷塘告诉我们?(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妙处和一些词语的精用)配乐朗读。(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3)研读狗刨比赛和戏水游戏。问题一:在这美丽的地方,作者过了一个怎样的暑假?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自读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问题二:作者是如何写出戏水时的激烈?哪些词语

4、用得特别好?自读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4)体会小伙伴淳朴的爱。朗读想像我遇到危险的情景。想像一下当我在拼命挣扎时,小伙伴们的反应,表情,语言,动作。体会比喻句铁链般。(作者对小伙伴的信赖依靠)绝处逢生的我吓得哇哇大哭。可是小伙伴们却哈哈大笑,你们理解吗?他们为什么笑?(5)了解景物描写对于烘托人物品质的作用。质疑:从本文的题目来看,本文是记事的。但作者却用了三个自然段来写景。这是否矛盾?去掉这一部分好不好?为什么?思考后交流。三、布置作业:回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童年往事,选择一件事写一写。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词语:漓江、无瑕、翡翠、峰峦

5、、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连绵不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和课文的语言美。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桂林山独特的美。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准备:桂林山水的相关图片、投影片。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 一 课 时探究过程: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1、桂林山水2、提问:你知道桂林吗?3、提出自学要求:(投影)(1)、自由轻声读课文,认识生字,初步理解生词语。(2)、默读课文,想想桂林的山水有什么特点?用笔画出重点句子。(3)、找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

6、同位试着说一说好在哪里。(4)、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同位讨论一下。二、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15分钟左右三、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分段读课文,共同纠正读音。2、提问: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读出相关句子。板书:山的特点:奇、秀、险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读出相关句子。板书:水的特点:静、清、绿。3、学生交流自己认为优美的语句。说说好在哪里。可以说语言美,也可以说景色美。教师适时加以肯定,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加以引导。四、教师小结。五、作业。抄写本课生字。教学设计方案 篇3一、概述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是人教课标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一课时(45分钟)

7、。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反应等方面的定量关系时是广泛运用的物理量。它在高中化学计算里还是最关键的概念,可使计算较为简捷明了,非常重要。本节教材的特点是概念多、理论性强,教学难度大;在本课时教学中安排了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几个高难度的抽象概念,这些概念不仅涉及宏观领域,还涉及微观领域,难点集中,理解困难,为教学带来了障碍。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了解科学上引入“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必要性;能够初步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意义,及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2能够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并能从物质的量的角度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及化学反应中物

8、质质量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所给资料,提高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的能力;在思考、讨论和交流中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养成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2通过物质的量的教学,体验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3在摩尔是堆量的教学中,提高迁移应用的能力及想象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物质宏观与微观间量的关系的探究,感受化学界的奇妙与和谐;能够对学习自然科学感兴趣,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接受能力较强,处于初三和高一的衔接阶段;在该阶段学生对国际单位制中的“长度”(单位:米)、“质量”(单位:千克)等物理量已非常熟悉,但对国际单位制中的“物质的量”这一

9、物理量非常陌生,而且易将“物质的量”这一抽象概念与“物质的质量”相混。 学生的好奇心强,已具备了探究的意识;掌握了探究必备的相关知识,如知道化学反应的实质是物质构成的微粒按一定的数量比进行,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质量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师引导探究,启发学生自主建构概念。对于抽象概念的突破,采用直观的方式展示,如视频、动画等,变静为动,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并自己建构新概念。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PPT课件概念动画实验视频相关图片多媒体教室六、教学过程环节一:提出问题(一)情境引入教师通过学生熟悉的化学反应视频引入(此处需常见的化学反应视频,如炭在氧气中燃烧

10、)学生观看视频,从化学反应方程式出发,讨论分析其中包含的意义。C?O2点燃CO2微观粒子数 11 1物质质量12g 32g 44g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学生将这一反应中所包含的意义进行复习总结:(1)从质量守恒的角度,12克碳和32克氧气反应生成44克二氧化碳(2)从微观机理角度,1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结合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二)提出问题教师从学生的讨论结果出发,提出引导问题: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物质间的化学反应是微粒按一定数目关系进行的,那可称量物质与微粒之间是否存在一种联系?我们有何办法能将微粒数量与物质质量联系起来?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想办法设计意图: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

1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从而为学生了解引入“物质的量”这一概念的必要性打好基础。环节二:方法探究(1)从微观角度出发,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分组汇报所想出的办法;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结果,将学生的认识过程与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联在一起,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一个某种原子为例,此处要标出1个原子的质量(用普通天平不可称量),为将微粒与物质质量联系起来,将此种原子由一个开始不断堆积(此处需要媒体课件,展示微粒堆积的过程),同时质量随微粒数目的增加而相应的增长,直到有一刻该微粒集体的质量可称量。就可说某克的物质中微粒数目是多少。)学生体会,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其核心是一种化小为大的思想。(2)摩尔堆量教

12、师以学生常见的物质为例,演示其粒子堆积的过程,并伴有总质量、粒子总数的同步变化。(如以碳原子为例,展示碳在堆积的动画课件)当堆积的微粒数为6.02?10我们就说这是1摩尔,如以碳原子为例,6.02?10子。学生进一步的体会摩尔是联系宏观与微观数量的桥梁。教师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表示量的名词与摩尔相似。学生思考,并回答常见量词的名称,如“双”、“打”,“公斤”等。(3)迁移应用教师将示例微粒改变,而微粒数目6.02?10232323时,个碳原子,我们就说这是1摩尔的碳原不变,引导学生回答此时这些微粒量是否为1摩尔?(此处需1摩尔不同物质的相关图片)学生回答肯定,并得出结论:将示例微粒改变,同

13、样数目是6.02?1023时,我们说它是1摩尔。设计意图:围绕提出的问题,再现科学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验科学家解决问题时的思维和方法;通过一种物质迁移至其它物质,使学生体会摩尔是一量的单位。环节三: “物质的量”概念(1)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教师进而指出“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就像“千克”是“质量”单位,“米”是“长度”的单位。(举例类比),摩尔简称“摩”,符号:mol学生理解,并细细体会摩尔与物质的量间的关系。(2)“物质的量”国际单位制7个基本单位之一教师展示有关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单位的信息(此处需要有关国际单位制方面的图片),物质的量是其中之一,记作n。学生看教材P1

14、2资料卡片,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建构新概念。(3)“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的量”教师提出思考问题: “物质的量”是“物质的质量”吗?为什么?并结合教材P11图1-11给出结论。学生思考,讨论。(“物质的量”不同于“物质的质量”。如以炭为例,12克C-12含有6.02?10子,物质的质量12克,而“物质的量”是1摩尔。)(4)阿伏加德罗常数教师介绍:国际上规定,1摩尔任何微粒所含有的微粒数与12克C-12所含有的碳原子23个碳原。数相等。实验表明,这数目约为6.02?1023。6.02?1023mol。NA学生体会,记忆。 ?1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设计意图:在摩尔堆量的基础上,提出了“物质的量”

15、概念,降低了学生在理解这一抽象概念时的难度;通过将常见物理量,及易混概念对比分析,使学生从整体上初步完成了新概念的建构过程。环节四: “物质的量”的应用在初步了解了物质的量等相关概念后,教师让学生继续完善在环节一中做的分析,将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微粒数联系在一起。学生思考、讨论做出总结:C?O2点燃CO2微观粒子数 11 11NA 1NA 1NA物质的量 1摩 1摩 1摩设计意图:通过将物质的量(摩尔)概念再次应用于化学反应,使学生更好的体会“物质的量”作为联系宏观质量与微观数量间的桥梁给我们研究问题带来的便利,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为以后进行相关的化学计算的学习做好准备。七、教学评价设

16、计本节课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学习参与情况: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活动,吸取其它同学在该问题中正确的地方,有根据的提出自己的看法主张。自主学习情况: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反馈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1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2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个微粒的集体就是1摩尔233NA的精确值为6.02?10,单位为mol23?1 41摩尔物质均约含有6.02?10分子2350.1molH2O中含有0.2?6.02?10个H原子教学设计方案 篇4教学内容人教社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课前透视这篇科学童话借小青蛙遇到的问题和青蛙妈妈的讲解向学生展示了一个

17、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回声。课文语言浅显,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内容充满童真童趣,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教学中应从文章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多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大多数学生对回声的了解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甚至有的同学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因此,在课前教师应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会,丰富学生的感知。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联系生活经验,运用图片或多媒体等手段,揭开回声的奥秘。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

18、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4、感受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的成因。信息资料1、生字词语卡片、图片或课件。2、课前引导学生去生活中体验回声。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谈话揭题:小时侯,老师很喜欢钻到空房子里或是到空旷的山谷中,拉长嗓音不停地大叫:你是谁?谁在学我说话?然后总能听到令人兴奋而又好奇的回答。课前我也让大家在生活中去寻找这个感觉,你谈谈自己的体会吧!(学生谈感受)(板题:回声)(联系课前实际,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表达愿望,自然引入课文学习。)2、揭题激趣:(板书:声)你们看这是什么字?平时你

19、们听过什么样的声音?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课文回声,看到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好,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课文。(因题质疑,培养了学生思考、提问的能力。同时了解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动机及问题取向,有利于设计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活动的高效率。)对话平台自读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自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注意读准每一个生字的字音,划出带有生字的新词以及不懂的词句。记下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培养自读能力,整体感知课文。)识字1、字卡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呱哩圈纹碰返。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把识字与读文联系起来,强调重点字音。如:呱:读什么?呱呱呱是谁的叫声?课文里的小青蛙是怎么

20、叫的?(指名读句子、指导朗读);圈、纹:课文中圈和纹可以组成词语一圈圈波纹。(出示)看看课文的插图,找找一圈圈波纹是怎么样的?(指名)你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这个词语一句话?(出示课文插图。一圈圈波纹碰到河岸又返回来。)(结合语言环境,进行识字活动,避免了形式枯燥,做到了识用结合,提高了识字效率,训练了学生语言。)2、组内识字巩固。组织组间的识字比赛。写字1、出示我会写中的8个字,组织学生观察,分类学习书写。2、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左右结构的字,看看哪些字左窄右宽,哪些字左宽右窄?指名说(洞、纹是前者,影是后者。)范写。生描红,临写。同桌评一评。3、观察。两个大口框的字圆,围。大口框和口字的写法不同

21、(口字的左右竖和右边的折向里收,大口框不向里收。)范写。生写。4、范写倒、游提醒各部分应该写的瘦长,紧凑一些。提醒写字姿势。(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抓住汉字的书写规律和特点,丰富识字写字经验,提高书写能力。)朗读1、分组自由朗读课文,互相评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帮助读书有困难的同学共同进步。2、指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一段,师生共同评议。感悟1、组织学生通过读文,回答自己课前的问题或是在读书中弄懂的问题。回答,读相应的课文。2、启发思考:小青蛙听到了什么声音?把有关句子画下来。想一想,这些声音是小青蛙在哪儿听到?妈妈是怎样回答小青蛙提出的问题的?把有关的句子画来。仔细读一读。第二课时导入复习巩

22、固字词。同桌互考;看老师的口形说字,带读。精读1、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分角色朗读课文。2、启发小组合作读书,思考:小青蛙是怎么弄明白这是回声的?妈妈不但告诉了小青蛙这是回声,还做了一个小小的实验,谁来说说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从青蛙妈妈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教师可以提供如下的提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填空。)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一颗石子,()河里,河水被激起()。波纹(),又一圈圈地()回来。(抓住课文的主要线索,突出重点部分,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合作讨论,完成填空等活动,初步了解了回声现象。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了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水

23、平。)3、教师运用多媒体或图片等,进一步解释声波,加深学生对回声现象的理解。4、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课件或图片,同桌或与周围的同学互相讲解。教师也可以根据本班学生实际选择如下方式进行提示:(1)声音的()碰到桥洞的(),要()回来。这样,小青蛙就能听到()啦。这返回来的声音就是()。(2)你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小青蛙为什么能听到自己的回声吗?拓展1、出示句子:暑假里,妈妈带着小明大山里去游玩。她们来到山顶上,小明对着大山喊:喂,我来啦!对面的大山也喊了起来:喂,我来啦!小明感到非常奇怪。妈妈笑着说:_。小朋友都来做小明的妈妈,对你的同桌说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训练学生语言,发展学生思维

24、,巩固学生对回声现象的认知。)2、平时生活中你认为哪里还可以听到回声?你能来解释一下吗?3、小结:关于声音还有许多奥秘,同学们课下去寻找吧!教学设计方案 篇5一、谈话引入,感知课文1让学生说一说有关天气情况的谚语。2出示挂图,教师读课文。3告诉学生这课的谚语都是反映天气情况的。4讲解什么是谚语,谚语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发现的规律,有一定道理,编成押韵的顺口溜,便于人们记住。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1让先自学会的同学读课文,激励自主学习的乐趣。2出示生字卡,看看哪些学生已经学会了,及时表扬。3让学生拼读生字卡片上的音节4老师去掉音节领着学生识字。5自由认字,同桌互考。6开火车认字。7指导写字。三、

25、研读课文,自主探究读一、二句,体会课文含义,通过月亮形状,测算日期。读三、四句谚语,知道太阳辨方向。读五、六句谚语,通过动物的活动,辨天气。读最后四句,通过动物活动,预测气温变化。四、领悟写法,课外延伸通过学习、体会谚语的美,你能把生活中一些现象编成顺口溜吗:试着写一写吧。教学设计方案 篇6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6个词语,认识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王宁选自己的目的是为了向李小青学习爱劳动、爱集体的好思想,为大家服务。教育学生从小树立关心集体的好思想。教学重点重点是通过课文学习,知道王宁选自己的目的是为了向李小青学习爱劳动、爱集体的好思想,为大家服务。教育学生从

26、小树立关心集体的好思想。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记生字。难点是生字中有些字不容易读准字音,有些字容易写错。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我选我,理解选(选举、推选的意思)。齐读课题。提问:看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我是谁?他选自己干什么?他为什么要选自己?)下面你们就轻声读课文,自己解决这些问题。二、初读课文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要看清楚拼音,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己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读、听、纠正读音。读过以后,在课文中画出生字。三、检查初读情况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

27、检查生字的读音。提醒学生注意今、林的韵母是前鼻音,名、让的韵母是后鼻音。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和指导长句子的停顿。四、教师示范(或放朗读课文的录音)请学生说一说:我是谁,他为什么选自己当班上的劳动委员。五、理解课文,指导朗读1齐读第1自然段,指名说说这段讲了什么:班上的劳动委员李青转学了。2出示思考题,学生自由轻声读第2、3自然段,边读边想。(1)当林老师让大家补选一名劳动委员时,为什么教室静悄悄的?(2)当王宁说:我选我时,为什么大家都愣住了。(3)王宁为什么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学生读后讨论,教师加以点拨,先理解前两个问题。(静悄悄就是一点声音都没有。说明大家对补选劳动委员这件

28、事很认真,都在想该选谁劳动委员。愣住的意思是遇到没有想到的情况时呆住了。大家愣住的原因是王宁的发言大家都没有想到。因为一般选举总是选别人,难得有人选自己。)指导朗读。选谁呢要读出思考的语气。教室里静悄悄的要读得慢而低,显示出教室里很安静,大家正在思考问题。我选我,要读出坚定的语气。让学生多读王宁的话,体会他为什么选自己当劳动委员王宁和李小青是好朋友,非常想学习李小青爱劳动,爱集体的优点;王宁有信心,有决心,能做得像李小青那样热爱劳动、关心集体。)指导朗读。老师的话要读得和蔼可亲。王宁的话要读得诚恳、坚定。3有感情地朗读课第1-3自然段。(齐读、指名读)4齐读第4自然段。讨论: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

29、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全班同学想念王宁一定能当好劳动委员,大家用掌声表示赞同和鼓励。)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齐读、分小组赛读、个别读)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1出示生字词卡片,用齐读、开火车读、个别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词的读音。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自由读、齐读课文。二、识记字形,指导写字1启发学生用偏旁和熟字分析字形。重点分析以下几个字。校:右边是交,不是文。名:要与路右边的各区别。为:先写左上一点,再写一撇,最后是右下一点。话:左边是言字旁,右边是舌,不是古。2指导写课后练习第2题中的字。先读生字,用笔描1个,临写1个,对照范字再写1个。重点指导书写以下几个字。校、让、说、好、话5个字都

30、要写得左窄右宽。今的人字头,撇和捺的起笔相接,开口度较大。三、课堂练习1课后练习第3题。(1)齐读,指名读。(2)启发学生用关心、热爱进行口头组词搭配练习。(关心同学、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热爱科学。)2课后练习第4题。(1)学生自由轻声读句子。(2)指名读句子。(3)用比较的手法,指导学生体会每组的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表达的意思更具体。教学设计方案 篇7教学目的1、读背积累。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3、介绍少儿节目。4、写写自己的小发明。课时安排4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读读背背。2、独立阅读。教学步骤一、学习读读背背部分1、简介作者,纳兰性德是清朝著名的词人,他的小令尤佳,格调韵远。2、自

31、由读,把这首词读熟。3、理解词意。榆关:山海关。那畔:那边,指山海关外。4、再读,想象词描绘的画面。5、学习欣赏这首词。(1)介绍:康熙二十一年,纳兰性德随康熙皇帝到关外,这首词可能是此行途中所作。(2)找找哪些地方分别写所经,所见,所闻,所想?(3)作者挥毫写词的时候,在千帐灯火,风雪交加的深夜。所以起笔先写白天登山涉水,夜来设帐宿营的行踪,后写风雪聒耳,欲梦不成、思乡情切的心理活动、写景抒情巧妙融为一体,表达了思乡之情。(4)词的大概内容山路一程,水路一程,跋山涉水,一路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深人静时唯见千百帐蓬点点灯火。风雪交加,长夜难熬,风雪之中不时传来更鼓声。这风声、更鼓声打破思乡之梦

32、聒得人难以成眠。故乡那宁静的夜晚是听不到这种声音的啊!6、指导朗读,背诵。二、阅读短文1、自由读短文,不懂的词句划上记号,想想读懂了些什么?2、检查自学(1)读懂了内容(2)弄不懂的词句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弄懂文中的词句。鼓励学生、辞典。3、引导学生弄懂短文第2题(1)自由读并思考(2)讨论交流作者由贝壳感悟到人生的意义:生命是短暂而渺小的,但人生应该更加一丝不苟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他人留下些令人珍惜值得玩味的有价值的东西。(3)引导理解: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这句话中,固执是说当一个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时,他肯定是经过了一番不懈的努力。自强不息,矢志不渝,这是固

33、执的含义。简单是说真正的人生其实都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生。4、指导感情朗读课文。5、小结:人生应该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应该给他人一些值得珍惜的东西,这是作者在观察一枚贝壳时所感悟的。我们应当从中受到启发。教学设计方案 篇8(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接受教育。2、能自主学习课文,并通过合作拓展思路发展交流能力,抒发自己感受。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这则寓言故事或深或浅地感悟其中的道理,四年级的学生可能有些困难,应对的策略是精心设计,形成读书系列活动,并通过合作、交流能有所领悟。教具1、挂图2、关于“鲜花”的动画3、鲜花型空气清新剂。(二)、教学步

34、骤一、读题、说题1、读题:一路花香2、说题:(1)说到花,我们脑海里会自然浮现怎样的一幅图画?会用什么词来赞美来描绘?(2)老师也送给大家一组有关花的词语。(3)说到“花香”,我们又会想到哪些词呢。(4)老师也送给大家一组关于“花香”的词语。3、请学生扣住“路”字设置疑问。二、读通课文1、讨论:我们初读课文应该做些什么?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3、请全班学生推荐三名同学分节朗读,并讨论听的同学该做些什么?4、学生读文,老师采访:取得这么好的读书成绩,有何感想?5、精读课文对话部分,自行寻找伙伴分角色练读。6、推选一组读,相机采访读得不太出色的同学有何感想。7、补白:但到了小路的尽头

35、,它仍然感到伤心,因为它又漏掉了一半的水。于是,它再一次向挑水工道歉:8、再读角色对话。三、看动画说鲜花1、欣赏动画,闭眼想象,相机喷洒香气。2、结合刚才的提供的词语描绘一下。3、观察课文插图,说说破水罐。四、感悟课文1、这美丽的鲜花与破水罐有什么关系呢?.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自主合作(先考虑,后小组讨论。)五、抒发感受1、在班中你可能是个成绩不太突出的学生,学了这课文你会想2、在以后的日子里你可能是个不太出色的人,想想小学时读的这篇课文你会想六、设疑拓展1、老师谈感受。2、设疑:你从挑水工这个角色又体会到什么呢?3、课外再要求学生读文。教学设计方案 篇9教学目的: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36、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感悟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趋势。3 培养学生阅读科普作品的能力。教学重点:说明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教学难点:通过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科普作品的能力。教学时间:课时教学准备:收集有关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有人说“学会英语和电脑,是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新世纪已经到来了,你了解电子计算机吗?你知道多媒体吗?让我们来学习课文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在文中注明,哪些内容是你原来就知道的,哪些内容是通过学习可本知道的。3.把你感兴趣或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三朗读课文,分析理解1。

37、提示:有些专用词语找出来,先读顺口。1)课文介绍了有关电子计算机的哪些知识?2)什么是多媒体?3)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之间有着这样的关系?2。小组讨论,交流。1)四人小组讨论2)练习说话:电子计算机之所以被称作“电脑”是因为-3)什么是媒体?什么是多媒体?你能不能举例说明?(填空)4)哪一段集中写电脑和多媒体的关系?指名朗读这一段,边听边思考:电脑和多媒体有什么样的关系呢?(电脑是多媒体信息处理系统的“司令部”)5)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教师介绍引入:其实现在很多电脑就装备了多媒体系统,我们就称它为多媒体电脑。根据你得了解,能说说多媒体电脑的功能吗?四激情延伸,扩展思维。1。十年,二十年之后的电子计算机会“神”到什么程度?2。将来你想发明这样的计算机。五理清课文脉络,总结写法。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为什么这样分?(给每一部分加上一个合适的小标题)2。电子计算机那么神奇,但作者介绍却浅显易懂,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用很多我们熟知的事物来举例说明,这是一种很有用的说明方法,我们应该学习吸收。六布置作业根据你的想象,写一写十年,二十年后的电子计算机。七板书设计电子计算机介绍电脑的诞生和初期用途与 计算机会越来越“神”多 媒 体展示当今电脑的多媒体用途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