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苏州妇女的服饰追求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23884318 上传时间:2021-06-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2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明清时期苏州妇女的服饰追求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明清时期苏州妇女的服饰追求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明清时期苏州妇女的服饰追求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明清时期苏州妇女的服饰追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清时期苏州妇女的服饰追求(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明清时期苏州妇女的服饰追求 摘要:从明朝中后期开始,苏州妇女服饰从朴素保守渐趋转为华美高贵,甚至逾礼越制。这一转变既与明清时期苏州商品经济的繁荣、手工业生产技艺的精细有关,传统礼教的渐趋败落和妇女家庭地位的提高也是其重要原因。关键词:明清;苏州;妇女;服饰Abstract:From themid-MingDynasty on, SuzhouWomen s pursuitofapparel and accessories began to shift from the plain andconservative to the beautiful and noble to such a degre

2、e that they even violatedritual propriety and rules ofproperbehaviour;.Themajor reasons for the shiftare the prosperity ofSuzhou smarketeconomy during theMing andQingDynasties, the sophistica-tion of themanufacturing techniques, the gradual decline of the Confucian ethical code, and women s rise in

3、family status.Key words:Ming and QingDynasties; Suzhou; women s apparel and accessories明清时期苏州是全国一大都会,经济发达,赋税甲于天下。与此相应,苏州百姓生活相对富裕,以致有服食器用兼四方之珍奇,而极一时之华侈;1之说。这股奢侈风气的始作俑者是一些富商大贾、巨室豪族,然而论及引领时尚;者,则非女性莫属。在当时苏州多奢少俭;的社会风气影响下,妇女们在服饰方面力求华美高贵即其突出表现。一、时尚之都苏州的妇女衣饰明立国之初,战火甫熄,经济萧条,百姓致力于耕稼、纺织以输徭役,消费能力有限;朝廷对各色人等服饰有明确

4、规定,以明尊卑,别贵贱;。在妇女衣饰方面,上至朝廷命妇,下至庶人妇女、奴婢,各有定制,禁止僭越。士庶妻女服制,洪武三年(1370)定为服浅色团衫,用纻丝、绫罗、紬绢。;洪武五年(1372)又令:民间妇女礼服惟用紫絁,不用金锈,袍衫止紫、绿、桃红及诸浅淡颜色,不许用大红、鸦青、黄色,带只用蓝绢布;,而凡婢使,绢布狭领长袄,长裙。小婢使,长袖短衣,长裙。;2因此,明初妇女服饰朴素守制。至嘉靖(1522—1566)后期,奢侈之风渐起。服饰方面,一改明初情形,趋于华丽高贵,甚至逾礼越制。不仅富贵人家的女性突破品级规定,即便平民妇女乃至被人视为身份卑贱的倡优、婢女及隶卒之妇,也随心所欲,任意

5、妆扮。生活于嘉(庆)万(历)年间(1522—1619)的杭城人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记载:是时,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是皆僭礼无涯,逾国家之禁者也;。3清乾隆吴江县志也称,明初吴江女子仅着裙布荆钗;,其嫁娶止以银为饰,外衣亦止用绢;,但至嘉靖中,庶人之妻多用命服,富民之室亦缀兽头,循分者叹其不能顿革;。4服饰追求华美高贵,为此不惜倾家以赴,尤以清代前期为甚。当时无锡人钱泳感慨系之:余五六岁时,吾乡风俗尚朴素不论官宦贫富人家子弟,通称某官。有功名乃称相公,中过乡榜者亦称相公,许著绸缎衣服。今隔五十余年,则不论富贵贫贱,在乡在城,男人俱是轻裘,女人俱是锦绣。;5生活在清代中期的苏州人袁景澜

6、在吴郡岁华纪丽中也说到,三吴风尚浮华,胥隶、倡优,戴貂衣绣,炫丽矜奇;,更有贩竖妻孥,亦皆绸缎金珠,不肯布素;。6即便乡间亦受此风气影响,如康熙常熟县志称,当地闺媛村媪迨不免焉,而冶容炫服间亦不少;7。可见,从明朝后期起,朝廷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已不能限制江南百姓的日常穿戴。妇女对时尚服饰的追求并不是富贵人家的专利,而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苏州妇女按照自己的喜好,追逐流行时尚,随心所欲地穿着扮相。苏州妇女在服饰妆扮上的华丽和新奇,加上苏州地区工商业发达,使苏州成为当时全国的时尚之都。当时人把流行的服饰与妆扮称为时装;或时妆;。明人袁宏道荷花荡云:舟中丽人,皆时妆淡服,摩肩簇舄,汗透重纱如雨;8,描

7、写苏州葑门外旅游胜地荷花荡游人画舫云集之景象。当时从苏州发展出来的新式服装有百裥裙;:裙式用整幅缎子打折成百裥,因褶裥多而细,故名;有月华裙;,即一裥之中,五色俱备,犹皎月之现光华也;9,为一种浅色画裙,裙幅共十幅,腰间每褶各用一色,轻描淡绘,色极淡雅,风动如月华,因此得名;有水田衣;,亦称百衲衣;,以各色零碎锦料拼合缝制而成,形似僧人所穿的袈裟,因整件服装织料色彩互相交错形如水田而得名。这种水田衣在明末由民妇之服转成大家闺秀的服装样式,至崇祯年间尤为盛行。发髻有所谓牡丹头;、荷花头;、钵盂头;等种种新式;妇人梳头有牡丹;、钵盂;之名,鬓有闹花;、如意;之号。10这三种发髻都属高髻,以假发掺和

8、衬垫梳理而成,其样式豪华,高高耸立达七寸余,犹如盛开的牡丹、荷花。脑后梳理成扁平的三层盘状,并以簪或钗相固定,髻后作燕尾状,钵盂头则形如覆盂。这些发髻都是当时最流行的样式,后由苏州传播到其他地区。女性配饰凸显苏州手工艺的精巧,如象生花;:穷精极巧,与树头摘下者无异,纯用通草,每朵不过数文,可备月余之用;又有绒绢所制者,价常倍之;9,但不如前者精美逼真。可见象生花;是一种头饰,由通草或绒绢制成,特别是前者不但精美逼真,而且价格低廉,是普通苏州妇女最常使用的头饰。当时人把从苏州发展出来的流行服饰称为苏意;或苏样;,影响遍及全国。所以,明人于慎行形容隆(庆)万(历)年间(1567—161

9、9)北京城时注意到:吾观近日都城,亦有此弊,衣服器用不尚髹添,多仿吴下之风;11。甚至远在西北的泾阳,时人称:陕地繁华,以三原、泾阳为第一。其人多服贾吴中,故奢丽相慕效;,妇女结束若三吴;。12可见作为时尚之都的苏州对其他地区有很大的影响力。影响所及,全国各地妇女纷纷效仿,特别是各地的富裕人家都以能穿地道的苏州服装为时尚。二、妇女服饰趋奢的原因探析论及明中后期以来苏州妇女的服饰趋奢之因,约有以下数端:第一,明清时期苏州商品经济的繁荣。经过明初数十年休养生息,江南城市再度显现强大的生机。元末受打击最严重的苏州,不但恢复了旧日的繁华,而且成为江南地区的经济中心。王锜寓圃杂记描述了这一变化,明初,苏

10、州邑里潇然,生计鲜薄;正统、天顺间(1436—1464)稍复其旧,然犹未盛也;至成化年间(1465—1487),已经是迥若异境;了;待至其所处之弘治年间(1488—1505),愈益繁盛:闾檐辐辏,万瓦甃鳞,城隅濠股,亭馆布列,略无隙地。舆马从盖,壶觞罍盒,交驰于通衢永巷中,光彩耀目,游山之舫,载妓之舟,鱼贯于绿波朱阁之间,丝竹讴舞与市声相杂。;13此后直至清代前期,苏州经济一直保持着不断增长的势头。它既是一个八方交汇的商业城市,又是江南丝织业的重要基地,造就了一批富商大贾和数量日增的中产家庭,而相对贫困之家也可靠辛勤劳动维持温饱,甚至步入小康。这是奢侈成风;

11、的前提。消费能力提高后,人们势必要突破旧有生活的模式,消费行为更加大胆超前,高消费的生活理念开始在普通民众中流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的丰盈,财富的累积者不甘再过淡泊清苦的生活,于是社会上逾越礼制的情况大量出现。凭借金钱恣意享受的闸门既经打开,便如激流奔涌,一发而不可遏制。;14193自此奢侈之风兴起,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妇女特别是城市中的女性,易于接收最新的时尚信息,购买最时髦的衣物饰品。不仅处于上层的富户闺秀和腰缠万贯的商人妻女,即使是平民妇女,甚至被人视为身份卑贱的倡优、婢女都竞相追逐时尚潮流。乡村妇女在消费方面是相对保守的群体,但地方志的记载也表

12、明,她们受到城市妇女奢侈风气的影响亦群起效尤:不论富贵贫贱,在乡在城,男人俱是轻裘,女人俱是锦绣。;15由此可见,在明清苏州奢侈成风的社会背景下,各阶层妇女从传统女德的崇尚朴素、节俭中走出,参与到奢侈消费之中,在衣物方面的花费已超过生理的基本需要,追求时髦;。第二,手工业生产技艺的日趋精细。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苏州能成为当时流行服饰的时尚中心,和其手工业的发展密不可分;而当地流行时装造成对服饰消费的大量需求,同时也带动了生产制造业,特别是成衣业与纺织业。;16140明清时期的苏州是国内丝织、棉纺织手工业的中心,有衣被天下;的盛誉。不仅从业人数众多,而且产量大、质量精,苏州手工艺品成为人们争相购

13、买的名品。在此基础上,各地争相仿效苏州人的穿着打扮,以为时尚,如前引于慎行所云京城情形:衣服器用不尚髹添,多仿吴下之风,以雅素相高。;11京城尚且如此,他方可想而知,所谓自昔吴俗习奢华,乐奇异,人情皆观赴焉;衣饰方面最为明显:吴制服而华,以为非是弗文也;吴制器而美,以为非是弗珍也。四方重吴服,而吴益工于服;四方贵吴器,而吴益工于器。是吴俗之侈者愈侈,而四方之观于吴者,又安能挽而俭也?;17第三,传统礼教的渐趋败落。商品经济发展带来开放、创新的心态,儒家的重义轻利;思想渐被抛弃,人们开始追逐利益,重视物质享受。再加上商人经济地位的上升,必然会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政治地位,导致传统等级身份制度的改变。

14、由此人们的思想开始解放,不再拘泥于各种礼制和伦理道德,逐渐突破身份礼教的束缚,出现了士大夫所称的僭越;行为。过去妇女之所以不敢学上层阶级的穿着,一则是害怕违法,一则是心中有愧,自觉不合身份。但晚明以来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就连庶民妇女的服饰与配饰都模仿后妃命妇,像女子饰金珠;已不再限于高官命妇了。她们不再担心违法,更无羞愧之心。地方史志多次提到这种情况,如乾隆元和县志称:妇人女子,轻装直髻,一变古风,或冶容炫服,有一衣之值至二三十金者倡优下贱,帝服后饰;。18在苏州府吴江,习俗奢靡,愈趋愈下。庶民之家,僭用命妇服饰,加以钑花银带,恬不知愧;19。随着奢侈风气的盛行,各种僭越、逾分之穿着都被视为平

15、常,人们以过前为丽,得之者不以为僭,而以为荣,不得者不以为安,而以为耻;20。可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带来的社会风气的变化,妇女观念发生丕变。她们不再以穿着不合身份的衣服感到有愧,而追逐模仿上层阶级的穿着打扮,处处追求高贵华美。第四,苏州妇女家庭地位提高。随着苏州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夫妇并作;方式即男女皆参与农作与纺织的生产模式发生了变化,自明代后期起男耕女织;的分工生产模式逐渐确立。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变化,一则是因为明清时期人口的膨胀,使得人均耕地面积缩小,由丈夫一人耕种即可,妇女不需下田,可以有更多时间在家内从事纺织,培养熟练的技术,这更有利于其织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二是在商品经济刺

16、激下,苏州的丝织品和棉纺织品畅销全国,从事纺织能获得更大的利润。据明末沈氏农书估算,一名妇女织绢的收入相当于两名男劳动力耕种的收入。松江府志记载:百工众技,与苏杭等。若花米踊价,匹妇洗手而坐,则男子亦窘矣。;21说明妇女已成为家庭的经济主力,妇女的经济收入远远高于男子耕种的收入,成为家庭经济主要来源。另有一些妇女善于治生、辛勤劳作,使得家业日成。明中叶海虞(常熟)吴敏达妻过氏墓志铭在叙述吴敏达妻生平时提到,虽内政纷然;,但她治之井井有条。以至纺绩丝紝缝衣幂酒之事,靡不致勤,虽劳勩弗辞。自是家业日裕,甲于乡里;2228。可见妇女不仅在处理家庭事务方面得心应手,而且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可以发家致富

17、。另一位海虞朱孺人在明宣德至弘治之间(1426—1505),在丈夫去世后,矢志弥笃,孤灯只影,茹蘖啖水者六十余年,扶衰拯坠,充拓家业,资雄于乡,乃他田宅,以赠族贫;2233-34。遇有男子不事生产,妻子也能挑起养家的重担,辛勤劳动,不仅是为了维持家庭,而且也为了给丈夫、子女提供一个衣食无忧的环境。妇女经济地位的提高自然会带来家庭地位的提高,她们逐渐在家庭内有一定的话语权,能够决定家庭开支的方向,掌握一定的经济支配权。这就为她们购买华美衣物从事奢侈消费提供了可能。康熙常熟县志提到:女子不谙蚕桑,娴于络纬纺织,守礼重志节,而冶容炫服间亦不少。;7由此可见,并不是权贵之家的妇女或者品德不

18、好的妇女才艳容炫服,勤于纺织、刺绣的守礼重志的贤妇也同样衣着华丽奢侈,妇女追求华美衣饰在当时成为普遍现象。结语明清时期苏州妇女在穿衣打扮方面普遍追求新奇、华美,时刻想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现在众人面前,引领全国时尚,其他地区妇女纷起效仿。由此,一方面促进了对苏州服饰的大量需求,带动了生产制造业,特别是成衣业与纺织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大量的手工业者,亦藉此营生,从而解决了一部分城市人口的就业问题,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发展。苏州女性竞逐华服的情况,说明苏州社会相对其他地区更为开放,妇女有更多的自我意识和独特个性,这是在全国其它地方不多见的;由此蔚成的社会氛围更利于苏州进入近代世界。参考文献:1张大纯.吴中风

19、俗论M /吴郡岁华纪丽.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8.2张廷玉,等.舆服M /明史:卷六十七志四十三.北京:中华书局, 1974.3张瀚.风俗纪M /松窗梦语:卷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乾隆·吴江县志:卷三十八M /中国地方志集成.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1.5钱泳.骄奢M /履园丛话:卷七.北京:中华书局, 1979.6袁景澜.吴俗箴言M /吴郡岁华纪丽.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8.7康熙·常熟县志:卷九M /中国地方志集成.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1.8袁宏道.荷花荡M /袁宏道集笺校:卷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20、9李渔.声容部M /闲情偶寄.北京:中华书局, 2007.10褚人获.坚瓠集:卷一M /笔记小说大观.台北:新兴书局,1979.11于慎行.国体M /榖山笔尘:卷三.北京:中华书局, 1997.12屈大均.宗周游记M /翁山文外:卷一.浙江:吴兴刘氏嘉业堂,民国9年(1920).13王锜.吴中近年之盛M /寓圃杂记:卷五.北京:中华书局,1997.14王卫平.吴文化与江南社会研究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5.15钱泳.臆论M /履园丛话:卷七.北京:中华书局, 1979.16巫仁恕.品味奢华:晚明的消费社会与士大夫M.北京:中华书局, 2008.17张瀚.百工纪M /松窗梦语:卷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8乾隆·元和县志:卷十M /中国地方志集成.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1.19嘉靖·吴江县志:卷十三M /中国史学丛书三编.台北:学生书局, 1987.20叶梦珠.内装M /阅世编:卷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21风俗M /崇祯·松江府志:卷七.据日本所藏明崇祯三年刻本影印.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1.22王国平,唐力行.明清以来苏州社会史碑刻集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199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