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文化贸易相关文献综述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23881648 上传时间:2021-06-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6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国内外文化贸易相关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国内外文化贸易相关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国内外文化贸易相关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国内外文化贸易相关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外文化贸易相关文献综述(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国内外文化贸易相关文献综述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新形势下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建设研究新政策下对外文化贸易发展探析绪论国内外文化贸易相关文献综述我国文化贸易政策发展轨迹及新政策环境分析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现状分析新政策下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的SWOT模型研究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新政策下中国文化外贸问题分析结论及参考文献第 2 章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2.1 国内外相关文献2.1.1 文化贸易概念关于国际文化贸易的概念,国内外文化学者和经济学者、政府官员以及业内人士众说纷纭,至今未有一个统一的描述。并且,世界范畴内的专家学者在做文化贸易研究时,也很少对文化贸易概念做出具体界定。国外的专家学者一般

2、是先对文化贸易的意识形态;角度进行研究。萨缪尔?亨廷顿曾经于 1998 年指出,冷战结束后,文明的冲突;逐渐代替了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所以,学者研究文化贸易时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即文化贸易保护与文化贸易自由相对立。Fernando(2010)认为,在上个世纪的大半程中,一国对外国文化产品的消费,在通信技术为载体的条件下,更容易达成贸易。因此,由于技术领先,一些经济技术强国所推出的文化产品更容易被国外市场采纳。这样的优势会威胁一些小经济体的发展,甚至将其挤出文化市场。因此应当实行保护;而 Christopher M. Bruner(2008)则认为,自由消费才能保证消费者的人权不受损害,应通过文

3、化贸易自由来给各国消费者自由选择的权利,同时他认为,保护会有损效率,进而降低一国消费者的福利水平。国内对文化贸易基本概念的研究较少。李小牧、李嘉珊(2007)综合叙述和分析了国际贸易的概念,同时尝试与文化产业相结合,从文化贸易内涵和外延的角度进行梳理,理清文化贸易概念的逻辑体系,从而使国际文化贸易理论得以进一步的完善,也奠定了扎实的研究基础。此外,李嘉珊(2012)也指出,在国内文化贸易研究为数不多的文献中,对文化贸易基本概念的研究较为薄弱,而概念内涵、外延的明确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文化贸易实践中的许多现实问题。2.1.2 文化贸易发展的研究已发表的研究着作中,罗能生所着全球化、国际贸易与文化互

4、动(2006)、李怀亮所着国际文化贸易系列丛书(2007)以及胡晓明所着国际文化贸易(2009)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罗能生着力于国际贸易的特点,从竞争与冲突的角度,跨学科、综合运用文化社会学、经济学和国际贸易学等理论知识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我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对外文化贸易的策略。李怀亮对文化贸易的发展历史以及如今状况,采用纵横交叉的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全面研究分析了世界文化贸易的总格局,并以此为基础,具体阐述了各产业的发展情况;其研究方法运用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其他有关学科的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此外,还对各产业一些经典案例进行了着重分析。胡晓明针对国际文化贸易的发展轨迹、基本理论、政策

5、实行,以及国际影视节目、图书版权、演出等贸易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与此同时,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将国际文化贸易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既体现了较高的理论水平,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对文化贸易现状的研究,除着作以外,很多也采用报告的形式,商务部有关文化贸易的研究报告硕果累累,如中国文化出口对策研究、2006 年中国娱乐、文化和体育服务贸易发展概况,以及我国文化服务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和电影音像服务贸易分析等。除此之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出台研究报告,从微观角度反映我国文化贸易的现况,如特定文化产品的国际流通 1980-1998(2000)、特定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流通,1994-2003(2

6、005)等。文章方面,2006 年,李怀亮发表了当代国际文化贸易综论,他在文章中指出,在整个国际贸易格局之中,文化贸易的比重越来越大,文化贸易的国际市场深受大型跨国媒介集团的影响,存在极大的不平衡性。该文的发表,对于我国对外贸易的结构调整、扭转文化贸易逆差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2008 年,魏雪莲从文化产业、文化贸易的概念出发,对我国文化贸易近年来的成果、现状进行了客观阐述,对其具有的优势、存在的缺点做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改变不足的对策。围绕我国文化贸易严重逆差的现况,学者李琴琴发表了中国对外文化贸易战略研究,文章指出,文化贸易逆差不仅损失经济利益,也严重削弱了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原因在于

7、,文化贸易是一个国家提升国际影响力最为重要的措施和手段。在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与文化贸易的政策选择的文章中,作者项莹对当代国际文化贸易发展的现况做出了具体分析,并以此为基础,从投入和产出两方面所需要素的角度,针对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构建了以灰色关联度为评价模型的综合性评价体系,测评和比较了我国与国际主要文化贸易国家之间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差异;并以此为基础,深入研究和分析了我国现行文化贸易政策的得失,最后,为促进我国文化产业更具国际竞争力,作者提出了发展我国文化贸易政策性的建议。2.1.3 文化贸易政策的研究国外注重文化产业基本理论的系统化研究。大卫·索斯比(2008)研究英、美

8、、澳以及加拿大、新西兰的文化产业后发现,文化产业的输出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同心圆似的递减运动;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是国外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2004 年,Mommaas 经研究发现,政策的多样性,是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主要的促进因素,同时,他也明确指出,此类政策不能作为模型加以拷贝,只能当做参考。此外,国外学者对文化产业政策问题持续关注。普拉特(2005)阐述了文化产业依赖文化政策的核心理念,他认为在文化管理方面,应寻找更为开放的空间,以使所有因文化产生的特性得到政策的支持。从对外贸易政策制定所要解决的问题角度研究,当前,我国文化贸易存在严重的逆差问题,如何调整和优化现行文化贸易政策业已成为亟

9、待解决的问题,在现有有关文化贸易逆差研究和相应解决策略中,缺乏从政策层面解决问题的成果。2008 年,学者杨洁华在所着我国文化贸易逆差及其治理对策中谈到了我国之所以形成巨大文化贸易逆差的成因,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策略;政府应加大文化贸易的扶持力度,完善相关法律和政策;政府行为应协调统一,相关服务保障机制应进一步完善,以夯实文化产业基础,培育民族品牌。2007 年,中国文化对外贸易的现状与对策作者刘冬梅在文中阐述了当前世界文化贸易的大环境,具体分析了我国文化贸易的现况,指出了束缚我国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建议。从政策制定走向出发,我国较少直接研究对外文化贸易

10、政策有关走出去的战略,但围绕文化贸易政策组成之一的文化逆差所制定的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其相关研究较多。2004 年,在论中国文化发展的走出去;战略的文章中,胡惠林教授最早提出了文化走出的战略,他明确指出,我国文化产业若要走出去,必须结合全球一体化的现状,重新考虑我国文化产业如何发展,采用何种模式,必须针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实际,重新制定法律和政策体系,必须针对我国文化贸易体制进行深入改革。2005 年,花键研究员发表了走出去;:中国文化产业的必由之路的文章,文中指出,我国文化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必须充分认识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意义,必须以大力发展国际文化贸易为战略突破。2010年,文化走出去;的战

11、略转型作者胡惠林在文中发表了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的最新成果,即在当今的国际社会,其大力构建的物质发展是以低碳;为发展原则,将其融入文化建设,特别是应用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之中,应成为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实现全球化的新的起点。2.1.4 国外其他相关文献笔者针对国外有关文化贸易政策的研究进行了调查,通过外文期刊文化经济学,以及在 EB-SCO 外文电子数据库输入cultural trade policy;进行检索后发现,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文化贸易政策的制定,是否受到文化贸易政策的制定者和具体实施者之间视角、立场差异的影响;二是在全球自由贸易的背景下,是否应区别对待文化产品,如何体现公平

12、合理;三是针对文化贸易的政策,每一个国家是如何选择的。上世纪八十年代,针对贸易自由化的大环境,Steven(1987)和 Johnson(1988)指出了在文化贸易政策方面,政府应如何选择的问题。1998 年,Dennis Browne 指出,政府政策的制定者之所以与文化产业具体实践者之间关系紧张,原因在于二者存在考虑角度差异,以及信息沟通不畅等。2003 年,DesFreedman 和 MonicaGattinger 研究和分析了文化产业具体实践者是否受到贸易政策制定协会态度的影响。1999 年的文化经济学期刊发表 Andreu Mas-colell 一篇深具影响的文章,他对文化产品在对外贸

13、易中遭遇的问题进行了重点探讨,并深刻反思了在贸易全球化的今天,如何公平合理地解决该类问题。同年,文化产品与世界贸易组织作者 Tenia Voon 认为,近年来有关文化贸易争论的焦点在于,其是否应等同于其他商品,也要遵守自由贸易的规则。2006 年,就墨西哥电视产业的转型一案,Kenton T.Wilkinson 探讨了在贸易全球化的环境下,如何选择文化政策的问题。2008 年,针对美国与欧盟之间的文化贸易对抗,J.P.SINGH 谈论了双方在此过程中如何选择文化贸易政策的问题。2.2 文献综述我国针对对外文化贸易的研究相对起步较晚,因此现有研究成果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针对文化贸易政策,缺乏深入的、系统的专门研究;其次,对于文化贸易的客观性,缺乏多视角的定量分析,没有充分发挥统计数据的作用,分析和研究外来文化贸易发展轨迹和结构特征不够全面系统;第三,针对我国的文化贸易,无论是研究深度还是具体性,都有待提升,尤其是未能从政策层面回答相关问题,以及有关我国文化贸易发展的优化和完善问题,也未能从政策层面进行具体阐述。总而言之,在文化贸易特征基础上,结合发展需求,科学分析发展趋势,有效配置和优化文化贸易政策体系,有利于促进文化贸易的健康发展。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