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历程及中风的本质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23845485 上传时间:2021-06-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1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医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历程及中风的本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医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历程及中风的本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医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历程及中风的本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中医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历程及中风的本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历程及中风的本质(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医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历程及中风的本质 l、 中风认识的朦胧阶段 在秦汉唐以前,中风病机认识比较混乱,如灵枢&刺节真邪认为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荣卫荣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认为中风以正气虚又感外邪,邪留于内是其发病机理,其中外邪多指外风。又如素问&风论提出风中五脏六腑之俞,亦为脏腑之风,各人其门户,所中则为偏风;,再次认为风邪自外中内而发病。又言偏枯者,半身不遂也;为中风的外在表现,而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苑于上,使人薄厥;,是指由外界精神刺激过度导致血随气逆所产生的突然昏厥,再次说明本病为有外因而诱发。到汉代医圣张仲景在金匾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

2、并治中认为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首次提出中风;之名,其病机认识多为真中风,又涵盖所有脑血管病,故认识仍未离开外风,但此名对后世医家延续至今,唐代伟大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翼&论杂风状中称:中风大法有四:一曰偏枯,二曰风痱,三曰风懿,四曰风痹;,又认为诸急卒病,多是风;。再次以风立论,是病机还为外风与内风不分。妇科圣手陈自明在妇人大全良方中称中风;为偏风;,认为其病机由血气衰损,为风所客,令血气不相周荣于肌,故令偏枯也;,此为典型外感风邪,经脉受阻的痹症,实为外风说。综上可见,在此时期多以见到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半身不遂、或口眼歪斜、或语言蹇涩等一类症状

3、特点,只是以风命名,但病因病机并未阐述明了。2、 中风认识的转折阶段宋金元时期,以刘河间、李杲、朱丹溪三家为代表,开始对中风的重新认识,并提出了中风由内而起,但各执一说。如刘河间河间六书&素问玄机原病式云由乎将息失宜,心火暴甚,肾水虚衰不能制之,则阴虚阳实而热气拂郁,心神皆冒,筋骨不用而卒倒无知也;。认为中风多为阴虚阳亢所致,其阳盛多为热,内热为根本,卒倒为症状,故提出以热为本,以风为标;的病机认识;李杲在东垣十书&溯洄集云中风者,非外来风邪,乃本气病也;,认为正气虚是其发病根本,否定外邪所致,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朱丹溪丹溪心法云东南之人多是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又云西北气寒有中风,东

4、南气湿非真中风,皆因气血先虚,湿主痰,痰生热,热生风也;。提出痰热生风;的病机理论。本时期开始否定中风外风所引起,虽认识不同,在本病的认识上有了很大转折,为后世进一步正确认识本病奠定了更多的基础,进一步明确中风非风理论。3、 中风非风说形成阶段明清时期,明代王履在医经溯洄集&中风辩云殊不知因于风者,真中风也,因于火,因于气,因于湿者,类中风而非中风也。;从而看出他对中风有了更新的认识,并提出真中;和类中;,其中真中;为外感六淫之邪,而类中;是以卒倒、昏迷、半身不遂,或口眼歪斜,或语言謇涩等一类相似真中;症状而矣,具体病机为阐述明了。从中可以知道他所提类中风;更接近于现代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薛

5、已在明医杂注&风症时明确提出此风非外来之风邪,乃本气病也;,已经开始否定外风的病因,特别注重肾肝亏虚为中风之本。此时期的医家虽然继续使用中风;病名,但是都已认识到中风之发病与外感六淫的风邪;没有直接关系,只是取类比象借其起病迅速、发展较快之意。再到明代大医家张景岳,倡导非风;之说,提出卒倒,昏愦皆由内伤积损;的论点。他在景岳全书&非风中说:非风一证,实时人所谓中风证也,此证多见卒倒,卒倒多由昏愦,本皆内伤积损,颓败而然,原非外感风寒所致。而古今相传,咸以中风名之,其误甚矣;。又想余欲易去中风二字,而拟名类风,又欲拟名属风,然类风,属风,仍与中字相近,恐后人不解,仍尔模糊,故单用河间、东垣之意,

6、竟以非风名之;。更加明确提出中风之发生与风无关,否定本病非外来风邪也非内风致病,而是提出内伤积损,颓败而然;的病机,使中风病因病机认识更接近本质。清代王清任以尸体解剖为基础,更加直观的研究中风病机,认为中风为体内淤血所致,这与脑血管病现代认识相同,创立五逐瘀汤;更是延续至今,对后世影响很大,但因科技有限,未能进一步阐明血液和血管的病变。从上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对中风的认识达到了一定的深度,更接近中风的本质,为近现代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从而确立了中风非风说。4、 近现代,揭示中风病本质随着现代科学及诊疗技术的引进,对中风病因病机演变做了深入研究,认为其病因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正气虚弱,在情志过急

7、,劳倦内伤,饮食不节,劳力过度,气候骤变的诱因下,导致瘀血阻滞,痰热内生,心火亢盛,肝阳暴亢,风火相煽,气血逆乱,上冲犯脑而形成本病,其病位在脑,涉及心、肝、脾、肾。其病机为风(肝风)、火(肝火、心火)、痰(风痰、湿痰、痰热)、瘀(血瘀)、虚(气虚、阴虚、血虚)、气(气逆);6 个方面。6 个方面可单独致病,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又可合而为病,其病性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在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虚衰;在标为风火相煽,痰热雍盛,气逆血瘀。基本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现代医学认为脑血管病病因复杂,多有动脉硬化、血管炎、先天性血管病、外伤、药物、血液病及各种栓子和血液动力学改变都可引起脑循环

8、障碍,使脑的供血供氧不足,或破裂、或梗塞,进而造成脑组织变性坏死,形成局限或全面脑功能缺损,造成偏瘫或昏迷或语言不利、口眼歪斜等一系列症状。5、 小 结综上所述,中医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从秦汉唐以前,认识中风以外因为主,多以外风所致,对中风认识处于朦胧,混乱状态;到了宋金元时期,特别刘完素、朱丹溪,李杲等医家开始重视内因的研究,使本病认识发生了转折;再到明清时期,王履区分外风所致为真中;与类中;,开始否定了外风之说,对本病的认识进入成熟阶段;到张景岳确立内伤积损,颓败而然;为病机,再到王清任以尸体解剖为基础,认为中风为体内淤血所致,越来越明确外风非本病之因。现代医学借助实验室、影像学等辅助检查,对脑及脑血管进行直观研究,对其病因病机本质已日益清晰,对急性脑血管病所造成的偏瘫或半身不遂或语言謇涩称之谓脑卒中,偏瘫只不过是本病的外在表现,一个症状,并不是风邪所致,从而更加明确了中风非风说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