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风致结构响应结果分析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23836855 上传时间:2021-06-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4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层建筑风致结构响应结果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层建筑风致结构响应结果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层建筑风致结构响应结果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高层建筑风致结构响应结果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层建筑风致结构响应结果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层建筑风致结构响应结果分析高层建筑风致结构响应结果分析 2019/07/19 摘要:广州良业大厦项目,塔楼2、塔楼3高度约150m,结构平面形状原为矩形,后修改为切角三角形,项目前后进行了两次风洞试验。对风洞风荷载、规范风荷载及结构响应进行了详细比较研究,指出超高层建筑中横风向风振和扭转风振等效风荷载对结构楼层位移角和构件内力的影响显著。同时总结了应用风洞试验数据和确定地面粗糙度类别的的注意事项。关键词:风洞试验;横风向风振等效风荷载;扭转风振等效风荷载;扭转效应;地面粗糙度类别1概况某项目位于广州市新滘东路以西琶洲B2区,由塔楼1、塔楼2、塔楼3等3个塔楼和底部连接塔楼1和塔楼2的裙楼组成

2、,3个塔楼呈“2风洞风荷载与规范风荷载的结构风致响应对比风洞风致结构响应分析报告2,3提供了用于主体结构设计的风荷载,每个塔楼包含6个不利风向对应的等效楼层风荷载,每个风向风荷载包含顺风向、横风向以及扭转等3个等效风荷载分量及其组合系数,采用YJK计算程序验算风洞风下的结构响应,并和规范4风下的结构响应进行比较。篇幅所限,以塔楼2方案1的对比研究成果为例。风洞不利风向和风荷载组合系数如表2所示。塔楼2在风洞风和规范风下的结构楼层等效风荷载包络值对比和位移角对比如图3、图4所示。对比可知,塔楼2风洞风的楼层顺风向风荷载明显小于规范风,但横风向风力则大幅度大于规范风,且扭转等效风荷载力矩较大,相当

3、于风荷载平面偏心16%引起的扭矩大小。结构扭转效应显著增大,导致结构楼层位移角增大较多。为了解风洞风横风向和扭转风振对结构构件内力的影响5,选取核心筒一连梁的剪力作为比较对象,为便于比较不同风荷载的对连梁剪力的影响,比较时仅考虑风荷载工况下的连梁剪力标准值(见图5)。选取3种风荷载工况进行比较:按文献48.5.6条的组合系数进行风荷载组合的规范风荷载工况;按文献67.5.14条的组合系数进行风荷载组合的规范风荷载工况;风洞风荷载工况。文献4和文献6关于风荷载分量的组合系数工况要求如表3所示,两者的要求有较大区别,文献6考虑风荷载各荷载间的相关性,且组合系数比文献4大。连梁剪力标准值对比如图6所

4、示,横风向风振和扭转风振等效风荷载引起的连梁剪力比例分别如图7、图8所示。对比可知,虽然风洞顺风向风荷载最大值仅为规范风顺风向的68%,但横风向和扭转风振等效风荷载较大,风洞风作用下的连梁剪力较规范算法有较大增幅,剪力标准值最大值相对文献4算法和文献6算法分别增大40%和34%。在各不利风向风洞风等效风荷载作用下的连梁剪力,由横风向风振等效荷载引起的剪力与连梁总剪力的比值为4%125%,比值的大小与风向和梁长方向的夹角存在高度相关性,当风向与梁长方向接近时比值小,当风向与梁长方向接近垂直时比值大。扭转风振引起的剪力占连梁总剪力的比值为5%75%,270和30风向作用下扭转风引起的剪力占比小,该

5、风向为平行于建筑物长边的基底剪力分量主控,其它方向来风扭转风风振引起的剪力占比较大,多数楼层大于32%。风荷载作用下的高层建筑结构的横风向风振和扭转风振等效风荷载引起的结构构件内力较大,构件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应予以考虑。3不同体型的结构风致响应对比本项目进行了总平面布置相同而塔楼平面形状不同的两次风洞试验,本文对方案1、2对应的风洞风引起的楼层剪力和位移角等风致结构响应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得到不同平面形状的建筑物的风致响应规律。楼层剪力。塔楼2、3不同方案在顺风向基底剪力主控风向下,顺风向风荷载引起的单位宽度楼层剪力大小(楼层剪力除以顺风向受风面宽度)对比如图9所示,两栋塔楼的方案2单位宽

6、度风荷载大小均比方案1的大,楼层总剪力亦是相同情况。顺风向楼层位移角。图10分别为塔楼2、3不同方案顺风向楼层位移角对比,楼层位移角的变化趋势与楼层剪力的变化趋势一致,方案1顺风向楼层位移角大于方案2。横风向和扭转风振引起的位移角与总位移角的比值。图11为塔楼2、3扭转风振等效风荷载引起的位移角大小与总位移角的比值,扭转风振引起的位移角比值,方案1(矩形平面)小于方案2(三角形平面)。两塔楼不同方案横风向风振引起的顺风向位移角均较小,与总位移角的比值小于5%。风洞风和规范风顺风向楼层位移角的对比如图12、图13所示。不同方案的风洞风引起的位移角最大值均大于规范风,结构楼层位移角最大值均为风洞风

7、控制。塔楼2、3的1、2方案结构风致响应指标对比汇总如表4所示。4地面粗糙度类别的确定项目场地位于广州市琶洲地块在建核心商务地段,场地南北侧距珠江(或支流)较近,南侧距珠江支流约400m,北侧距珠江约800m,根据卫星图像资料,东南角4km范围内为田野和河流,未有高层建筑物。方案阶段,采用文献48.2.1条条文解释建议的以2km半圆影响范围内建筑物的平均高度方法近似确定,地面粗糙度为C类。笔者认为该方法不能体现不同方向来风建筑物密集程度的差别,且未能合理地消除圆形平面影响范围内个别较高建筑物的对平均高度计算的干扰。东南方向来风田野和河流的地貌,与文献4的B类粗糙度定义较为相符。场地地面粗糙度是

8、统一按B类或者C类,或区分风向确定,地面粗糙度的确定存在困难。风荷载按文献4计算,地面粗糙度由C类修改为B类时,楼层最大位移角由1/790增大到1/634,增幅达到25%,梁钢筋用量增幅为6%,地面粗糙度的选取对结构性能和经济指标影响较大。7,8故本项目委托广东建科院风工程研究中心进行专门研究。根据周边地貌特点,将场地四周分为4个典型的扇形区域,采用英国工程技术数据ESDU01008(E0108)的数字风力模型,按照Harris和Deaves研究的通用的大气环境中边界层计算方法分析,定量确定场地上空的风特性。根据各典型扇区内沿风来流路径上的地面粗糙度和路径长度,计算得到各扇区内的风速剖面,最不

9、利的扇区风速剖面与文献4定义的A、B、C、D类粗糙度的相对关系如图14所示,扇区风速剖面图与规范C类风剖面比较接近,最终设计采用C类地面粗糙度。5应用风洞试验数据的几点注意事项在房屋高度较高、平面或立面形状复杂、周围地形和环境复杂时,风洞试验可作为判断确定建筑物风荷载的有效手段,其数据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事项:5.1风荷载与地震作用的组合项目进行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时,审查专家提出地震作用与风荷载组合时,两者的方向角应一致。风洞试验提供的等效风荷载最不利风向角,是以风荷载在结构主轴的荷载分量极值大小为判断标准的9,10,同一风向角的等效风荷载各荷载分量不一定同时达到最大峰值,最不利风向角不等同于

10、在该风向角方向等效风荷载数值最大,故最不利风向风荷载工况应与结构主轴方向的地震作用组合。5.2风荷载力的作用点及方向的规定、风荷载各分量的组合系数项目进行第一次风洞试验时,试验单位提供的风荷载是以结构刚心为作用点统计的,荷载扭矩方向为左手法则,而计算程序YJK和PKPM风荷载作用点均为结构形心,荷载扭矩方向为右手法则,风洞风荷载和计算程序对于风荷载作用点和力的方向规定相差较大。另外计算程序对于规范风下的顺风向、横风向和扭转等效风荷载的组合系数,采用了文献4的要求,与文献6的要求有较大差别。通过结构计算程序计算风荷载引起的结构响应时,应对风洞数据和计算程序的相关规定进行认真检查。5.3结构顶点风

11、振加速度按照文献113.7.6条的规定,高度不小于150m的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应满足风振舒适度要求,以在10年一遇的风荷载标准值下的结构顶点顺风向和横风向振动最大加速度为判断标准。风洞试验结果和按文献4附录J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两者均满足办公建筑加速度0.25m/s2的限值要求,但风洞试验结果绝大多数大于计算结果,为计算结果的133%186%,按文献4附录J计算的加速度大小接近限值时进行专门研究判别。5.4水平位移限值的判断标准12文献113.7.3条和4.2.6条规定,按弹性方法计算的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角要满足相应限值要求,由于风洞试验提供的楼层扭转风振等效风荷载较大,在顺风向

12、风荷载相同的情况下,扭转风振加大了结构的扭转效应,楼层最大位移角必然增大。具体项目实施时,考虑扭转风振的组合风荷载作用下的结构楼层位移角限值,是否采用与仅考虑顺风向风荷载时的相同限值标准,可与审查专家进行沟通,确定合适的位移角限值标准。6结语横风向风振等效风荷载对结构构件内力有较大影响,扭转风振等效风荷载对结构位移角和构件内力均有较大影响,应用风洞试验风荷载时,不能采取仅对比结构基底力大小判断风荷载控制工况的方式,应将风洞风荷载用于结构性能分析和构件承载力设计。扭转风振等效风荷载引起楼层位移角较大增幅,本项目两塔楼不同方案的最大楼层位移角均为风洞风控制。本项目建筑物平面为切角三角形时的楼层剪力

13、和楼层位移角等指标,优于矩形平面。地面粗糙度类别的选取对结构性能和经济指标有较大影响,必要时采取专门研究确定。应用风洞试验报告数据进行结构设计时,应对报告和计算程序对力的作用点和方向的规定进行检查确保计算和实际一致。参考文献1唐意,顾明,金新阳.偏心超高层建筑的风振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2):178-182+316.2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琶洲AH041006地块总部经济项目风致结构响应分析报告R,2014.3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广州良业大厦项目风致结构响应分析报告R,2016.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14、5严亚林,金新阳,唐意,等.高层矩形建筑横风向风力特性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11,41(11):118-120+171.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广东省标准):DBJ15-101-2014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7周云,汪大洋,李庆祥.基于性能的某高层结构风振控制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1,30(11):203-208.8李伟锋.珠海巨人高科技大厦的抗风设计C.第五届高层建筑抗震技术交流会论文集.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1995:402-404.9周印.高层建筑静力等效风荷载和响应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1998.10顾明,叶丰.高层建筑风致响应和等效静力风荷载的特征J.工程力学,2006,23(7):93-98.1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12张相庭.国内外风荷载规范的评估和展望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5):539-54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