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之小说-2023-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含解析)



《记叙文阅读之小说-2023-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阅读之小说-2023-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含解析)(3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记叙文阅读之小说-2023-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含解析) 记叙文阅读(一) ——小说 例题一 卧 铺 刘洪文 ①在外地实习半年的刘凤放假了,因为几个高中时的好友要来这边聚一聚,所以刘凤 没有马上回家,没想到这一耽搁就是一周多的时间,于是就赶上了春运。 ②刘凤只买到了无座火车票。八九百公里的路程要一直站到家,这让刘凤很是懊恼。 ③母亲不合时宜地打来了电话:“凤,咋样?买到火车票了吗?” ④母亲显得很着急,声音里满是期待。 ⑤“没有,今年不回去了!什么忙也帮不上,就知道问问问!”刘凤没好气地吼道,
2、 然后恼火地挂断电话,拖着拉杆箱朝候车大厅走去…… ⑥火车上的人真是太多了,刘凤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放好了行李, 人已经被挤到了车厢连接处,紧贴在门口旁边站着。早知道这么挤,还不如过了春节再回 呢!她又懊恼不已。 ⑦人要是倒霉,喝口凉水都塞牙。这不,紧挨着刘凤站着一个农民工,蓬头垢面,衣 着邋遢,胡子似乎有几天没刮了,眼圈微黑,显得很疲惫。 ⑧最让人不能容忍的是他的身上竟然散发着一股汗馊味,很难闻。 ⑨刘凤皱了皱眉头,想往墙角里挪,可是那里已经没有任何空间了。刘凤一脸厌恶, 大声说道:“离我远点儿!” ⑩农民工先是一
3、怔,然后拼命向后挤,希望能挤出一点空间。可是哪里挤得动,外面 的人还急着往里挤呢。他急得脸都红了,不住地说着“对不起”,样子尴尬极了。刘凤瞥 了他一眼,不再理会。 正在这时,农民工的电话响了,他赶紧接听,用一只手拢在耳朵上,显得那么老土: “妈,我上车了,很快就能到家了。嗯,您放心……对,是卧铺……很舒服……” 刘凤的心里猛地一动,似乎被碰触到了某根敏感的神经,让她如芒在背,不由得多 看了几眼旁边的农民工。他的年龄并不大,跟刘凤应该算是同龄人,只是因为穿着打扮的 原因,显得有些老气。 那个农民工挂了电话,见刘凤愣愣地看着他,脸更红了,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4、 “你为什么要那么说呢?”刘凤好奇地问。 农民工笑了,一脸纯朴:“这样她才放心嘛。儿行千里母担忧,她担心也好,不担 心也罢,最终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又何必让她操心呢?” 刘凤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忙掏出手机拨通了母亲的电话:“妈,我上车了。嗯,遇 到了一个好心的老乡帮我买的票。对,是卧铺……” 火车在苍茫的山野间飞驰着,一路温情……____________1.根据本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刘凤的心理变化,完成下列表格。(每空 1 分,共 6 分) 故事情节 刘凤心理变化 开端 在外地实习的刘凤因事耽误,遇上春运,只买到站票回家
5、懊恼 发展 ① 不耐烦 ② 更加懊恼不已 刘凤遇见衣着邋遢,满身汗臭的农民工 ④ 高潮 ③ ⑤ 结局 刘凤给母亲打电话说自己买到了卧铺票 ⑥ 2.赏析下列文中划线句子。(每小题 3 分,共 6 分)____________ (1)这不,紧挨着刘凤站着一个农民工,蓬头垢面,衣着邋遢,胡子似乎有几天没刮了, 眼圈微黑,显得很疲惫。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_ (2)火车在苍茫的山野间飞驰着,一路温情…… _________ ______ ____
6、_____ ______ 3.结合文章第⑩至 段的内容,分析农民工的人物形象。(4 分)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_ 4.文章最后刘凤为什么要向母亲撒谎?你如何看待这样的行为?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的 认识。(4 分)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_ 例题二 老杨树下 舒小骅 ①宿舍楼前耸立着一棵老杨树,纹理粗糙的枝干奋力托举起硕大的树冠。入夏来,树 上缀满大大小小浓密的叶子,犹如撑开一把遮阳的巨伞,为树下乘凉的老
7、人、玩耍的孩子 提供着清爽和绿意。 ②午后,我正在赶写一篇文章。窗外由远而近传来“叮啷、叮啷”的铁板敲击声,稍 后便响起了“磨剪子嘞抢菜刀”的悠长吆喝。思绪被搅乱,我刚停住笔,猛然间,窗外爆 发出争吵——“你磨刀怎么这么贵呀!不能便宜点吗? ”“你打听打听,眼下都这个价。 ” 眼看文章根本没法继续写,我迅速穿上外衣开门下楼。 ③树荫底下横了一条绑着磨刀石、悬挂小铁罐的长凳。旁边有个拿菜刀的老太太正与 身材消瘦的磨刀师傅侃价。师傅有把子年纪了,穿着一件围裙式的粗布工作服,脸上胡子 拉碴的。他磨一把菜刀要 6 元,老太太不干,坚持只给 4 元。我想让二人生意尽快
8、做成好 早点走人,就劝他俩:“你们各让一步, 5 块钱磨了吧!”磨刀师傅没吭气,撩起衣襟擦 了擦额头上的汗,抬起一双被细密皱纹围裹的干眼狠狠地瞪了瞪我。老太太转过脸来,像 要打架一样冲我吼道:“凭什么要 5 块,这 1 块钱你替我出?”我本想给双方打个圆场, 却没料到两面不落好,只得闭上嘴在一旁傻站着。争执双方各不相让,僵持了一会儿,不 欢而散。 ④“你这是何苦呢!”我在一旁轻声埋怨磨刀师傅说:“5块钱给她磨了算啦,不就 是少收 1 块钱嘛!”“那不成!”磨刀师傅断然拒绝:“少收她 1 块,待会儿你要磨刀, 俺是不是也得少收 1 块?再来人磨刀,俺不都得少收 1 块。那俺今晚买干粮
9、、买菜的钱就 不够啦!” ⑤听他这么说,多收少收这 1 块钱还真关系到温饱的大问题。我不免试探着问:“那 你一天能挣多少?”“这可说不好,干俺这行,哪能旱涝保收。”我又追问:“那你最多 一天磨过几把刀?”磨刀师傅想了片刻回答:“你还甭说,头年真有那么一次。俺一天磨 了 20 把菜刀、 5 把剪子。干一桩活挣 5 块。那可是俺生意最火的一天。”说到这,磨刀师 傅的一双干眼中闪现出亮光,四周包裹的皱纹也舒展开了,脸上的表情顿时变得生动起来。 ⑥“那最少的一天呢?”磨刀师傅叹了口气说:“唉,出门转悠一整天,一桩活没揽 下也是常有的事。就像今天吧,大热天的,有几个
10、人来送活?赶上刮风下雨下雪天就更甭 提啦……”通过交谈,我大致了解到磨刀师傅的人生经历。他姓邵,年近六旬,早先在一 家县刀具厂上班,厂子倒闭后回乡务农。妻子多病,三天两头跑医院。为了看病方便,他 和儿子陪妻子进城长住。租房、吃饭、看病、买药……全需要钱。儿子每天去建筑工地打 工。他的肾有病不能干重活,只能凭磨刀的手艺挣一份零钱。我对邵师傅的同情心油然而 生,想撵他挪地方的念头早已打消,脑子里转悠的只是能为他做点什么。 ⑦这时一位中年妇女提把菜刀走近问:“师傅,磨菜刀多少钱?”“6 块。”“呦, 怎么贵啦?不都是 5 块嘛!”“那是过时的行市啦!”我抢着替师傅解释:“眼下企业职 工、
11、公务员们不都涨工资啦?干个体服务的价格也该适当涨涨吧!再说这么大热天,他 ‘吭哧、吭哧’地磨,容易吗?您就别计较这 1 块钱啦!”听了我这番话,中年妇女默认 了 6 元的价格。邵师傅从随身携带的工具袋里掏出一把小刷子,蘸了蘸小铁罐中的水,滴 在磨刀石上,接过菜刀俯身磨起来。趁着邵师傅干活,我回了趟家,翻出 4 把生锈的刀剪, 又倒了一杯凉开水拿到老杨树下。邵师傅此刻正伸出左手大拇指在磨得铮亮的刀刃上试了 试,然后把菜刀递给中年妇女,叮嘱说:“这刀刃可锋利,用时留点神,当心拉了手。” ⑧“邵师傅,你先喝口水,再帮我磨磨这几把刀剪。”邵师傅接过水杯连声道谢,仰 面朝天
12、一口气喝完,然后开始干活。活干完后,我对他说:“4 把刀剪,该给你24 块对 吧?”不料他回答:“你送的活多,得给你优惠,每把 5 块。”“那怎么行,不能坏了你 的规矩。”我寸步不让地与他逆向侃价,一番拉锯后,邵师傅让步了。我抽出一张 50 元的 递给他。他为难地说:“今儿送活的人少,手头没零钱找。”我一把将钱塞进他手里说: “那就别找啦!”他摇头道:“那不成!俺哪能占这种便宜?”说罢他拿着那张钞票转身 直奔向邻楼底层的小卖部,不一会儿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先退给我 26 元,又把一小瓶显然 是为换零钱而买的矿泉水,宝贝似的放进工具袋里。我猜想他大概是带回家去给有病的妻 子或者出力流汗的儿子。
13、 ⑨我收下钱,跟邵师傅道了别,回家刚坐下,忽听门铃响。开门一看,原来是邵师傅。 他微微喘着气说:“摁了好几家门铃才找到你。”说着举起一张卡问:“这是你刚才丢的 吧?俺收工时在地上捡到的。”那是一张不设密码,任何人持有都能使用的商场购物卡。 我告诉他这张卡不是我丢的,让他再问问别人。邵师傅有些失意地说:“已问过几个人了, 都没人认领啊!”“那你就留着自己用呗,”为了使他安心,我又添了一句:“反正又不 是偷的、骗的。”“那不成!不属于俺的俺不能要!”邵师傅回绝的神情仿佛人格遭受了 侮蔑似的,直拿那双干眼瞪我。我急忙致歉说刚才失言了。“丢卡的人还不知有多着急 呐!”
14、邵师傅说罢又问我居委会的所在地。我猜他是想通过居委会寻找失主。 ⑩邵师傅匆匆离去后,我的心潮难以平静。我伸头望窗外,老杨树下已空无一人,但 “叮啷、叮啷”的铁板敲击声似乎仍在回荡。老杨树被夕阳铺洒上一层迷人的金色,晚风 拂动着枝叶发出轻微的声响,宛若应和着铁板声在歌唱。 1.文章写了“我“对磨刀师傅老邵的情感变化过程,请根据提示填空。 (2 分) ________→ 同情 → _____ 2.文中 2 次写老邵“瞪我”。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中“瞪”分别表现他怎样的心理? (4 分) (1)磨刀师傅没吭气,撩起衣襟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抬起一双被细密
15、皱纹围裹的干眼狠狠地 瞪了瞪我。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_ (2) “那不成!不属于俺的俺不能要!”邵师傅回绝的神情仿佛人格遭受了侮蔑似的,直 拿那双干眼瞪我。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_ 3.第⑦一⑨段多方面表现了老邵的优秀品质。请结合其中的细节描写分析老邵这一人物 形象。 (4 分)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_ 4.作者为什么要通过“我”的眼光来讲述老邵的故事?请分析这种叙事角度的好处。
16、 (4 分)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_ 5.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结尾环境描写的作用。 (4 分)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_ 例题三 雪夜的老人 叶骑 ①雪花平平仄仄落下来,散在我的脸上,像针,刺入肌肤。这痛告诉我,自己还在这 个城市活着。 ②寒冷。这是这个城市,在这个夜晚,留给我唯一真实的印记。 ③三年了,一千多个日夜,我三次告别父母,远走他乡,在这个城市开始自己的事业。 但最终,三次创业换来的
17、结局,是最初的壮志雄心成了今晚口袋里仅剩的十五块钱。我淡 淡发笑,索性把这十五块钱,再换成三罐啤酒,一无所有,大概,不过如此吧。 ④我拿出手机,突然有倾诉的欲望。 但打给谁呢?爸妈?万万不能。朋友?能说真心 话的又有几人。不如,就跟眼前的夜相对无言吧,何必倾诉,谁愿倾听?我坐在公园的长 椅上,看着这个城市的灯火,突然忘了,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你捂住嘴巴,它们就 会从眼睛里跑出来。 ⑤夜越来越深,气温几乎跌至冰点,整个公园除了自己这个失意人,已经找不到其他 行人。 ⑥我独自对着这茫茫夜色,雪花漫天飞舞。不知道什么时候,对面的长椅上来了一个 老人。
18、 ⑦老实说,一开始,我并没有注意到老人的到来。兴许,他恰巧从这里路过,或是心 里也藏着一点儿心事;而我,一个年轻人在这里坐着,他干脆也坐上片刻,这么冷的天, 他不会待得太久。____________ ⑧我沉浸在三年创业的岁月里,分不清哪是雪,哪是泪。老人一直在我对面坐着,偶 尔用目光打量一下我,像问候,像关怀,似乎也没有离开的意思。___ ⑨我渐渐对这个老人有些好奇,不知道他这样跟我面对面坐着,是巧合,还是另有用意。 ⑩我前几天看报纸,说这附近的一个社区成立了一个老年服务队,专门给需要帮助的 陌生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莫非,他是这个服务
19、队的成员,怕我一时想不开,做出什么 傻事?______ ___ ⑾或者,是我长得像他的孩子,而他也曾在深夜里,看见自己的子女在生活面前声泪 俱下、遍体鳞伤,眼前的这一幕勾起了他内心深处的回忆? _________ ⑿抑或,他是自己一个远方未曾谋面的亲人,我不认得他,而他记得我,这个孤独的 夜晚,是他无声的陪伴?____________ ⒀我黑色幽默般地放飞想象,希望求得一丝慰藉。但最终,悲伤如雪花般向我袭来, 生活的痛楚,再次将我包围。___ ______ ⒁终于,夜色已深,是离开的时候了。眼前这个老人到底是谁,又何必
20、在意。 ⒂我站起身,朝自己的出租房走去。___ _________⒃没走几步,我隐隐察觉到,身后的老人也站起了身子。 _________⒄我转过头,恍惚中,看见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到长椅旁,弯腰,捡起地上的三个空啤 酒罐,微微向我致意,然后,安静地离开了公园。____________ ⒅我怔怔地站在原地,突然明白过来,却怎么也不敢相信——___ ⒆这是一个拾荒老人,他用雪地一晚的守候,换来了三个易拉罐。___ ⒇我望着老人远去的方向,蓦地记起他坐在公园长椅上,任由雪花飘落的那份倔强。 或许,在他的一生中,还经历过无数个这样的夜晚, 雪花可以落在他的头上
21、,可以刺进他 的肌肤,但大雪,从未将他掩埋。 (21)风雪愈紧了。 (22)我拨通母亲的电话,告诉她,今年生意没做好,但自己所在的城市下了一场大雪, 老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明年一定会是一个好年成。 1. 根据小说内容,请将表格补充完整。(4 分) 情节内容 情感变化 创业失败,雪夜独自喝酒 ① ② 疑惑 起身离开,老人捡走拉罐 ③ ④ 释然 2. 请联系上下文,赏析下列句子含义。(3 分) 寒冷。这是这个城市,在这个夜晚,留给我唯一真实的印记。 _________
22、 ______ _________ ______ 3. 请联系上下文,阅读第④段画线句中,具体分析人物的心理。(4 分) 但打给谁呢?爸妈?万万不能。朋友?能说真心话的又有几人。不如,就跟眼前的夜 相对无言吧,何必倾诉,谁愿倾听?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_ 4. 误会是小说在情节设置中常用的手法。请找出文中设置的误会并分析其作用。(4 分)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_ 5. 文章为什么以“雪夜的老人”为题?请简要分析。(4 分)
23、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_ 6.研读第(22)段中“我”打给母亲电话内容,请说出其中揭示了哪些人生道理。(3 分)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_ 例题四 密营 (1)那天傍晚,她拨开洞口的矮树丛,小心翼翼地从密营里走出来,十分警惕地看了一 下四周,确定已经很安全了,这才抱着一只水罐,紧贴着崖壁向溪边走去。 (2)密营很小,很隐蔽,在长满野葡萄藤的断壁与一片茂密的杂树之间,就像是被风吹 落在山中的一颗干瘪的果子,很难被人发现。
24、 而那条小溪,就在密营百步开外的地方。 (3)快要走到一半的时候,她突然站住了。一个陌生的声音让她警觉起来,她忙摘下背 上的那支马枪,紧张地伏下身去。 (4)循声望去,她看到了一个影子,那影子就躲在溪边茂密的草丛中,伸长脖子,把整 个头探向了水面。猛然间始起头来,抖了抖唇边的水滴,回过头去叫了一声。 (5)那声叫把她逗笑了,原来是一只狍子。 (6)她已经半个月没有吃上一粒粮食了,他也没有。她可以吃野果,吃树叶和树皮,但 是,他不能只吃这些。他是她的丈夫,在西征时,腿上受了伤,现在就躺在密营里。 (7)那只狍子来得可真是时候。她想,这可
25、真是天赐的美味。她边想着,边瞄准。 (8)但是,她的目光越过准星,突然看到一只小狍子从一旁的草丛里走出来。那只小狍 子太小了,一步三晃,总是站不稳。 (9)它一定是那只狍子的孩子了。瞬间,她心里翻江倒海,慢慢地把枪收了回来。 (10)这当儿,“砰”的一声枪响,把他吓了一跳,那只狍子应声倒了下去。小狍子慌 乱地站在那里,看着倒在地上的妈妈,声音凄切地呼唤它,很快,一群人从对面的坡地上 跑过来,一边跑着,一边兴奋地喊着什么。 (11)她听出了这是日本人的声音,一颗心旋即又提了上来。那些人跑到那只狍子倒下 的地方,把它从那片被血染红的草丛里
26、拾起来,和那只被吓坏了的小狍子捆在一起。头也不 回地抬走了。 (12)那声枪响,让他突然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他努力挣扎着身子,半晌才从地上坐 起来,之后,他就像一个开始学走路的孩手一样,一寸一寸走向洞口。 (13)暮色哗啦一下涌了过来,险些把他撞个跟头。咬牙坚持着再次站稳之后,他抬眼 看到,她怀里抱着那只水罐,已经快要来到洞口了。 (14) “你终于能走了……“她说。她实在抑制不住心中的惊喜,眼里的泪水一下涌了 出来。 (15)他说:“我听到了枪响,到底怎么了?” (16) “他们又来了。”少顷,她说。 (17)他知道“他
27、们”是谁。从上个冬天开始,日本人天天在山里转,采取梳篦山林的 策略,封锁了每一道进出山林的路口,发现一处密营,就烧毁一处,妄想以此将抗联队伍 一网打尽。那些抗联伤病员连一处藏身的地方都没有了。为了跳出敌人的包围圈,两个月 前,抗联队伍不得不翻山越岭走上西征的道路。 (18)西征路上的第一仗,他腿部就中弹负伤了,无法跟着队伍一起西进了。不但他不 能,就连她也不能了。后来,他们就来到了这座密营。 (19)为了让他尽快好起来,她必须经常离开密营,跑到山林深处,把一些老鸹眼树皮 扒下来,熬成膏药,敷到他的伤口上,这种树皮,治疗枪伤效果很好,他的伤渐地好了起 来。可是话却越来越少
28、了。 (20)她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21)这天夜里,她梦见了那只小狍子,还有里黑洞洞的枪口,看到那枪口,她一边着 急地扯着嗓子大声喊叫着不要开枪,不要开枪,一边不管不顾地扑了过去…… (22)他使劲拉了一下她的胳膊,把她拉醒了。 (23)过了一会儿,他说道:“咱们去找部队吧!咱不能再在这里待下去了,你看,我 的伤已经好了。我已经想好了,明天咱就走!”他的话很坚决。 (24)她望着他,不无担心地问道:“你真的能走?” (25)他咬着牙,嘴里蹦出了一个字:“走!” (26)天要放亮的时候,她搀着一瘸一拐的他,终
29、于离开了山缝里的那座密营,就这样 一步一步头也不回地往前走着,山林里到处充满了危险,两个人谁也说不清楚,到底能不 能顺利地找到自己的队伍。 (27)但是,到这时为止,他们都已经做好了最后的准备。 (取材于童村的同名小说) 助读资料卡 (1) 密营是抗战时期一种特殊形态的根据地,是东北抗日联军为保存实力、存放给养和救 治伤员而建立的秘密营地。 (2) 文中“她”和“他”的原型分别是东北抗日联军英雄杨贵珍和宁满昌。 班级开展“走进小说天地,感受小说魅力”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共读了小说《密 营》,请你完成以下阅读探究任务。___ _____
30、____1. (鲜活人物我来谈)鲜活的人物是小说的核心。你从这篇小说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 “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_ 2. (动人情节我来析)动人的情节扣人心弦,第(21)段写“她”梦见小狍子的情节,有 何作用?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_ 3. (精彩语言我来赏)修辞用得好,词语用得妙,往往会使小说语言更具有表现力。请自 选角度进行赏析。____________ (1)密营很小,很隐蔽,在长满野葡萄藤的断壁
31、与一片茂密的杂树之间,就像是被风吹落在 山中的一颗干瘪的果子,很难被人发现。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_ (2)暮色哗啦一下涌了过来,险些把他撞个跟头。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_ 4.(细腻的情感我来品)朗读是走进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方式,对于小说第(23)段两处 画波浪线的句子,你认为应该分别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请说明理由。 (1)咱们去找部队吧! (2)明天咱们就走!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32、 ______ 5. (深刻主题我来探) 阅读了助读资料卡后,有同学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用真实名字好, 有同学则认为用“她”和“他”好。你赞同那种观点,为什么?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_记叙文阅读(一) ——小说 例题一 卧 铺 刘洪文 ①在外地实习半年的刘凤放假了,因为几个高中时的好友要来这边聚一聚,所以刘凤 没有马上回家,没想到这一耽搁就是一周多的时间,于是就赶上了春运。 ②刘凤只买到了无座火车票。八九百公里的路程要一直站到家,这让刘凤很是懊恼。
33、 ③母亲不合时宜地打来了电话:“凤,咋样?买到火车票了吗?” ④母亲显得很着急,声音里满是期待。 ⑤“没有,今年不回去了!什么忙也帮不上,就知道问问问!”刘凤没好气地吼道, 然后恼火地挂断电话,拖着拉杆箱朝候车大厅走去…… ⑥火车上的人真是太多了,刘凤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放好了行李, 人已经被挤到了车厢连接处,紧贴在门口旁边站着。早知道这么挤,还不如过了春节再回 呢!她又懊恼不已。 ⑦人要是倒霉,喝口凉水都塞牙。这不,紧挨着刘凤站着一个农民工,蓬头垢面,衣 着邋遢,胡子似乎有几天没刮了,眼圈微黑,显得很疲惫。
34、 ⑧最让人不能容忍的是他的身上竟然散发着一股汗馊味,很难闻。 ⑨刘凤皱了皱眉头,想往墙角里挪,可是那里已经没有任何空间了。刘凤一脸厌恶, 大声说道:“离我远点儿!” ⑩农民工先是一怔,然后拼命向后挤,希望能挤出一点空间。可是哪里挤得动,外面 的人还急着往里挤呢。他急得脸都红了,不住地说着“对不起”,样子尴尬极了。刘凤瞥 了他一眼,不再理会。 正在这时,农民工的电话响了,他赶紧接听,用一只手拢在耳朵上,显得那么老土: “妈,我上车了,很快就能到家了。嗯,您放心……对,是卧铺……很舒服……” 刘凤的心里猛地一动,似乎被碰触到了某根敏感的神经,让
35、她如芒在背,不由得多 看了几眼旁边的农民工。他的年龄并不大,跟刘凤应该算是同龄人,只是因为穿着打扮的 原因,显得有些老气。 那个农民工挂了电话,见刘凤愣愣地看着他,脸更红了,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你为什么要那么说呢?”刘凤好奇地问。 农民工笑了,一脸纯朴:“这样她才放心嘛。儿行千里母担忧,她担心也好,不担 心也罢,最终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又何必让她操心呢?” 刘凤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忙掏出手机拨通了母亲的电话:“妈,我上车了。嗯,遇 到了一个好心的老乡帮我买的票。对,是卧铺……” 火车在苍茫的山野间飞驰着,一路温情……
36、 1.根据本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刘凤的心理变化,完成下列表格。(每空 1 分,共 6 分) 故事情节 刘凤心理变化 开端 在外地实习的刘凤因事耽误,遇上春运,只买到站票回家 懊恼 ① 不耐烦 发展 ② 更加懊恼不已 刘凤遇见衣着邋遢,满身汗臭的农民工 ④ 高潮 ③ ⑤ 结局 刘凤给母亲打电话说自己买到了卧铺票 ⑥ 【解析】 本题考查梳理故事情节及人物心理变化。第 1②段是故事开端,写刘凤耽误回家的行 程,只买到站票,很懊恼。故事发展:第③④⑤段写妈妈来电关心行程,刘风不耐烦;第 ⑥段写刘凤
37、被挤到车厢连接处,心里更加懊恼不已;第⑦⑧⑨⑩段,写刘凤上车遇到了衣 着邀遢、满身汗臭的农民工,心生厌恶。高潮部分:第 1 至 6 段写刘凤被农民工对其母亲 的谎言震撼,心里后悔对妈妈的做法。结局部分:第 16-17 段刘凤给妈妈打电话说买到了 卧铺票,心里轻松,开心了很多。据此概括回答即可。 【答案】 1.①母亲打来电话关心行程。 ②终于挤上拥挤的车厢,刘凤紧贴门口站着。 ③农民工对母亲说的谎言及其原因触动了刘凤。 ④厌恶 ⑤惭愧、后悔 ⑥温暖 2.赏析下列文中划线句子。(每小题 3 分,共 6
38、分)____________ (1)这不,紧挨着刘凤站着一个农民工,蓬头垢面,衣着邋遢,胡子似乎有几天没刮了, 眼圈微黑,显得很疲惫。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_ (2)火车在苍茫的山野间飞驰着,一路温情……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文中重要语句。 ①可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蓬头垢面,衣着邋遢,胡子应该有几天没刮了,眼圈微黑, 显得很疲惫"属于外貌描写,由此可以内在的品质起到鲜明对比的效果,突出了农民工品质
39、的高尚。 看出人物身份的卑微,并推测出其工作艰辛。但是后文农民工与妈妈的通话,让退与 后面渲染了温馨的气氛,衬托了人物回家的愉快心情。此外,作为最后一段,还起到收束 全文、照应上文的作用。 【答案】 ①运用外貌,表现了农民工的生活艰辛,身份卑微,与后面农民工的高贵品质形成对 比(衬托后文农民工表现出的高贵品质)。 ②运用环境描写,渲染出一种温馨的气氛,烘托人物想要回家的急切的心情。收束全 文,与上文形成照应。 3.结合文章第⑩至 段的内容,分析农民工的人物形象。(4 分) _________ ______ __
40、_______ ______ 【分析】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从第 0 段"一怔”"急得脸都红了”“样子尴尬极了”等神态 描写可知,农民工是一个腼腆的人。从“拼命向后挤”“不住地说“对不起”等动作和语 言描写中可知农民工是一个纯朴善良、爱为他人着想的人。从第 11 段他和妈妈说自己买了 卧铺票的谎言中,可知他是为了不让母亲担忧,体现出他是一个懂事的、孝顺的人。 【答案】 从第⑩段农民工“一怔拼命向后挤”急得脸都红了,不住地说“对不起,样子尴尬极 了”等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中可知,他是一个纯朴善良、性格腼腆、爱为他人着想的人。 从他向母亲撒谎可
41、以看出,他是一个孝顺的人。 4.文章最后刘凤为什么要向母亲撒谎?你如何看待这样的行为?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的 认识。(4 分)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_ 【分析】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拓展探究能力。文段的结尾,结合"这样她才放心嘛。儿行千里母 担忧,她担心也好,不担心也罢,最终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又何必让她操心呢? ”可知, 刘凤给母亲打电话说谎的原因就是受到农民工的影响,内心有所触动,为了不想让妈妈担 心,所以“忙掏出手机拨通了母亲的电话”,这也表现出社会需要正能量。如赞同刘凤撒 谎的做法,可说因为“儿
42、行千里母担忧",为了不让母亲操心,需要善意的谎言;如反对, 可从说谎不符合道德,违背了做人最基本的准则--诚实等角度切入。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①刘凤听了农民工的话,深受感触,为了不让母亲担心,她向母亲撒了谎,说自己买 到了卧铺票。 ②示例1:我赞同刘风撒谎的行为,"儿行千里母担忧”,为了不让母亲操心,有时候 我们需要善意的谎言,只要这个谎言没有对其他人带来伤害就好。 示例2:我反对刘凤撒谎的行为,撒谎本身就是不对的,不管出于什么目的的谎言都 不应该说,因为这违背了做人最基本的准则——诚实。 例题二 老杨树
43、下 舒小骅 ①宿舍楼前耸立着一棵老杨树,纹理粗糙的枝干奋力托举起硕大的树冠。入夏来,树 上缀满大大小小浓密的叶子,犹如撑开一把遮阳的巨伞,为树下乘凉的老人、玩耍的孩子 提供着清爽和绿意。 ②午后,我正在赶写一篇文章。窗外由远而近传来“叮啷、叮啷”的铁板敲击声,稍 后便响起了“磨剪子嘞抢菜刀”的悠长吆喝。思绪被搅乱,我刚停住笔,猛然间,窗外爆 发出争吵——“你磨刀怎么这么贵呀!不能便宜点吗? ”“你打听打听,眼下都这个价。 ” 眼看文章根本没法继续写,我迅速穿上外衣开门下楼。 ③树荫底下横了一条绑着磨刀石、悬挂小铁罐的长凳。旁边有个拿菜
44、刀的老太太正与 身材消瘦的磨刀师傅侃价。师傅有把子年纪了,穿着一件围裙式的粗布工作服,脸上胡子 拉碴的。他磨一把菜刀要 6 元,老太太不干,坚持只给 4 元。我想让二人生意尽快做成好 早点走人,就劝他俩:“你们各让一步, 5 块钱磨了吧!”磨刀师傅没吭气,撩起衣襟擦 了擦额头上的汗,抬起一双被细密皱纹围裹的干眼狠狠地瞪了瞪我。老太太转过脸来,像 要打架一样冲我吼道:“凭什么要 5 块,这 1 块钱你替我出?”我本想给双方打个圆场, 却没料到两面不落好,只得闭上嘴在一旁傻站着。争执双方各不相让,僵持了一会儿,不 欢而散。 ④“你这是何苦呢!”我在一旁轻声埋怨磨刀师傅说:“5块钱给她磨
45、了算啦,不就 是少收 1 块钱嘛!”“那不成!”磨刀师傅断然拒绝:“少收她 1 块,待会儿你要磨刀, 俺是不是也得少收 1 块?再来人磨刀,俺不都得少收 1 块。那俺今晚买干粮、买菜的钱就 不够啦!” ⑤听他这么说,多收少收这 1 块钱还真关系到温饱的大问题。我不免试探着问:“那 你一天能挣多少?”“这可说不好,干俺这行,哪能旱涝保收。”我又追问:“那你最多 一天磨过几把刀?”磨刀师傅想了片刻回答:“你还甭说,头年真有那么一次。俺一天磨 了 20 把菜刀、 5 把剪子。干一桩活挣 5 块。那可是俺生意最火的一天。”说到这,磨刀师 傅的一双干眼中闪现出亮光,四周包裹的皱
46、纹也舒展开了,脸上的表情顿时变得生动起来。 ⑥“那最少的一天呢?”磨刀师傅叹了口气说:“唉,出门转悠一整天,一桩活没揽 下也是常有的事。就像今天吧,大热天的,有几个人来送活?赶上刮风下雨下雪天就更甭 提啦……”通过交谈,我大致了解到磨刀师傅的人生经历。他姓邵,年近六旬,早先在一 家县刀具厂上班,厂子倒闭后回乡务农。妻子多病,三天两头跑医院。为了看病方便,他 和儿子陪妻子进城长住。租房、吃饭、看病、买药……全需要钱。儿子每天去建筑工地打 工。他的肾有病不能干重活,只能凭磨刀的手艺挣一份零钱。我对邵师傅的同情心油然而 生,想撵他挪地方的念头早已打消,脑子里转悠的只是能为他做
47、点什么。 ⑦这时一位中年妇女提把菜刀走近问:“师傅,磨菜刀多少钱?”“6 块。”“呦, 怎么贵啦?不都是 5 块嘛!”“那是过时的行市啦!”我抢着替师傅解释:“眼下企业职 工、公务员们不都涨工资啦?干个体服务的价格也该适当涨涨吧!再说这么大热天,他 ‘吭哧、吭哧’地磨,容易吗?您就别计较这 1 块钱啦!”听了我这番话,中年妇女默认 了 6 元的价格。邵师傅从随身携带的工具袋里掏出一把小刷子,蘸了蘸小铁罐中的水,滴 在磨刀石上,接过菜刀俯身磨起来。趁着邵师傅干活,我回了趟家,翻出 4 把生锈的刀剪, 又倒了一杯凉开水拿到老杨树下。邵师傅此刻正伸出左手大拇指在磨得铮亮的
48、刀刃上试了 试,然后把菜刀递给中年妇女,叮嘱说:“这刀刃可锋利,用时留点神,当心拉了手。” ⑧“邵师傅,你先喝口水,再帮我磨磨这几把刀剪。”邵师傅接过水杯连声道谢,仰 面朝天一口气喝完,然后开始干活。活干完后,我对他说:“4 把刀剪,该给你24 块对 吧?”不料他回答:“你送的活多,得给你优惠,每把 5 块。”“那怎么行,不能坏了你 的规矩。”我寸步不让地与他逆向侃价,一番拉锯后,邵师傅让步了。我抽出一张 50 元的 递给他。他为难地说:“今儿送活的人少,手头没零钱找。”我一把将钱塞进他手里说: “那就别找啦!”他摇头道:“那不成!俺哪能占这种便宜?”说罢他拿着那张钞票转身 直
49、奔向邻楼底层的小卖部,不一会儿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先退给我 26 元,又把一小瓶显然 是为换零钱而买的矿泉水,宝贝似的放进工具袋里。我猜想他大概是带回家去给有病的妻 子或者出力流汗的儿子。 ⑨我收下钱,跟邵师傅道了别,回家刚坐下,忽听门铃响。开门一看,原来是邵师傅。 他微微喘着气说:“摁了好几家门铃才找到你。”说着举起一张卡问:“这是你刚才丢的 吧?俺收工时在地上捡到的。”那是一张不设密码,任何人持有都能使用的商场购物卡。 我告诉他这张卡不是我丢的,让他再问问别人。邵师傅有些失意地说:“已问过几个人了, 都没人认领啊!”“那你就留着自己用呗,”为了使他安心,我又添了一句:“反
50、正又不 是偷的、骗的。”“那不成!不属于俺的俺不能要!”邵师傅回绝的神情仿佛人格遭受了 侮蔑似的,直拿那双干眼瞪我。我急忙致歉说刚才失言了。“丢卡的人还不知有多着急 呐!”邵师傅说罢又问我居委会的所在地。我猜他是想通过居委会寻找失主。 ⑩邵师傅匆匆离去后,我的心潮难以平静。我伸头望窗外,老杨树下已空无一人,但 “叮啷、叮啷”的铁板敲击声似乎仍在回荡。老杨树被夕阳铺洒上一层迷人的金色,晚风 拂动着枝叶发出轻微的声响,宛若应和着铁板声在歌唱。 1.文章写了“我“对磨刀师傅老邵的情感变化过程,请根据提示填空。 (2 分) ________→ 同情 →
51、 _____ [解析] 文中“我”对磨刀师傅最开始“窗外由远而近传来‘叮啷叮啷’的敲击声”,稍后便响起了 “磨剪子嘞抢菜刀的悠长吆喝,于是思绪被搅乱”,再加上吵闹声,所以我心生厌恶,感觉 “文章根本没办法继续写”,当我下楼后,在与师傅的闲聊中,知道了师傅的情况,于是心生 同情。然后, “我”从家里拿来四把刀剪和一瓶矿泉水,最后“那不成,俺哪能占这种便 宜 ”, “那不成,不属于俺的俺不能要!”,体现出来的师傅的真诚感动了“我”,让我发自 内心的敬佩他。据此作答即可。 [答案] 讨厌、敬佩 (1)磨刀师傅没吭气,撩起衣襟
52、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抬起一双被细密皱纹围裹的干眼狠狠地 瞪了瞪我。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_ (2) “那不成!不属于俺的俺不能要!”邵师傅回绝的神情仿佛人格遭受了侮蔑似的,直拿 那双干眼瞪我。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活动的体会。解答此题结合具体语境和文章主题分析人物心理。 (1)根据前文情节,可知他瞪我的直接原因是“你们各让一步,5 块钱磨了吧”,再根据后文 “我”与他交谈的内容,“少收她 1 块,待会儿你
53、要磨刀,俺是不是也得少收 1 块 再来人磨 刀,俺不都得少收 1 块。那俺今晚买干粮、买菜的钱就不够啦”,可知他认为“我”的“调 解”伤害了他的做事原则,是不可原谅的错误。____________ (2)“瞪”是因为我劝他将捡来的购物卡自己拿去用,他觉得自己受到的侮辱。他认为我那 样说他是对他诚实正直人格的侮辱和诋毁。 [答案]____________ ①他认为“我”的“调解”伤害了他的做事原则,是不可原谅的错误。 (2 分) ②他认为“我”那样说他是对他诚实正直的人格的侮辱和诋毁。 (2 分) 3.第⑦一⑨段多方面表现了老邵的优秀品质。请结合其中的细节描
54、写分析老邵这一人物 形象。 (4 分)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_ [ 【答案】 ① 从“‘那不成! ’磨刀师傅断然拒绝”等句中,可见老邵固执,生活艰辛; ② 从又把…… 的“矿泉水,宝贝似的放进工具袋里”等句中,可见他善良、关心家人; ③ 从老邵的话语“那不成!不属于俺的俺不能要!”中,可看出他非常诚实、朴实和正直。 4.作者为什么要通过“我”的眼光来讲述老邵的故事 请分析这种叙事角度的好处。 (4 分)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55、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人称叙述角度的作用。解答时要熟知各种人称叙事的作用。第一人称的作用即:作 为线索,贯穿全文,结构严谨;亲切自然,真实可信,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情感,进 行详细的心理描写;便于塑造人物形象,突出文章的主旨;便于直抒胸臆,易唤起读者内心的 感受和思考。本题中的“我”就是线索人物,所有的事件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以第一 人称的好处结合以上常见的解答思路解答即可。 [答案]____________ (1)“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以“我”的口吻叙述故事,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 (2)采用第一人称,增强故事的
56、真实性和亲切感。 (3)直接描写“我”的见闻感受,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题。 (答出两点即可) 5.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结尾环境描写的作用。 (4 分)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_ 【解析】 结尾环境描写既照应开头,暗含自己感情的变化,又借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寄寓作者赞美、 敬佩、甚至歌颂老邵这样平凡而又善良、朴实而又正直的人。 【答案】 渲染美好的气氛,表现“我”心情的愉悦;照应开头,借环境赞美邵师傅这样平凡善良、 正直朴实的人;表现邵师傅的人格魅力对“我”
57、影响之深,震撼之大,突出文章的主旨。 例题三 雪夜的老人 叶骑 ①雪花平平仄仄落下来,散在我的脸上,像针,刺入肌肤。这痛告诉我,自己还在这 个城市活着。 ②寒冷。这是这个城市,在这个夜晚,留给我唯一真实的印记。 ③三年了,一千多个日夜,我三次告别父母,远走他乡,在这个城市开始自己的事业。 但最终,三次创业换来的结局,是最初的壮志雄心成了今晚口袋里仅剩的十五块钱。我淡 淡发笑,索性把这十五块钱,再换成三罐啤酒,一无所有,大概,不过如此吧。 ④我拿出手机,突然有倾诉的欲望。 但打给谁呢?爸妈?万万不能。朋友?能
58、说真心 话的又有几人。不如,就跟眼前的夜相对无言吧,何必倾诉,谁愿倾听?我坐在公园的长 椅上,看着这个城市的灯火,突然忘了,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你捂住嘴巴,它们就 会从眼睛里跑出来。 ⑤夜越来越深,气温几乎跌至冰点,整个公园除了自己这个失意人,已经找不到其他 行人。 ⑥我独自对着这茫茫夜色,雪花漫天飞舞。不知道什么时候,对面的长椅上来了一个 老人。 ⑦老实说,一开始,我并没有注意到老人的到来。兴许,他恰巧从这里路过,或是心 里也藏着一点儿心事;而我,一个年轻人在这里坐着,他干脆也坐上片刻,这么冷的天, 他不会待得太久。 ⑧我沉浸在三年创业的岁
59、月里,分不清哪是雪,哪是泪。老人一直在我对面坐着,偶 尔用目光打量一下我,像问候,像关怀,似乎也没有离开的意思。 ⑨我渐渐对这个老人有些好奇,不知道他这样跟我面对面坐着,是巧合,还是另有用 意。 ⑩我前几天看报纸,说这附近的一个社区成立了一个老年服务队,专门给需要帮助的 陌生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莫非,他是这个服务队的成员,怕我一时想不开,做出什么 傻事? ⑾或者,是我长得像他的孩子,而他也曾在深夜里,看见自己的子女在生活面前声泪 俱下、遍体鳞伤,眼前的这一幕勾起了他内心深处的回忆? ⑿抑或,他是自己一个远方未曾谋面的亲人,我不认得他,而他记得我
60、,这个孤独的 夜晚,是他无声的陪伴? ⒀我黑色幽默般地放飞想象,希望求得一丝慰藉。但最终,悲伤如雪花般向我袭来, 生活的痛楚,再次将我包围。 ⒁终于,夜色已深,是离开的时候了。眼前这个老人到底是谁,又何必在意。 ⒂我站起身,朝自己的出租房走去。 ⒃没走几步,我隐隐察觉到,身后的老人也站起了身子。 ⒄我转过头,恍惚中,看见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到长椅旁,弯腰,捡起地上的三个空啤 酒罐,微微向我致意,然后,安静地离开了公园。 ⒅我怔怔地站在原地,突然明白过来,却怎么也不敢相信—— ⒆这是一个拾荒老人,他用雪地一晚的守候,
61、换来了三个易拉罐。 ⒇我望着老人远去的方向,蓦地记起他坐在公园长椅上,任由雪花飘落的那份倔强。 或许,在他的一生中,还经历过无数个这样的夜晚, 雪花可以落在他的头上,可以刺进他 的肌肤,但大雪,从未将他掩埋。 (21)风雪愈紧了。 (22)我拨通母亲的电话,告诉她,今年生意没做好,但自己所在的城市下了一场大雪, 老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明年一定会是一个好年成。 1. 根据小说内容,请将表格补充完整。(4 分) 情节内容 情感变化 创业失败,雪夜独自喝酒 ① ② 疑惑 起身离开,老人捡走拉罐 ③
62、 ④ 释然 【答案】 ①痛苦 ②偶遇老人,始终不离开 ③明白 ④给母亲打电话,相信明年会更好 2. 请联系上下文,赏析下列句子含义。(3 分) 寒冷。这是这个城市,在这个夜晚,留给我唯一真实的印记。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_ 【详解】 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需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的含意以 及蕴含的感情。(1)“寒冷”一词有双层含义,表层含义指下雪了,天气寒冷。结合语境 “我三次告别父母,远走他乡,在
63、这个城市开始自己的事业。但最终,三次创业换来的结 局,是最初的壮志雄心成了今晚口袋里仅剩的十五块钱”理解,深层含义指自己创业失败 后的绝望。 【答案】____________ (1)句意一语双关,既写了天气的冷,更暗示了自己创业失败的绝望和无助。 3. 请联系上下文,阅读第④段画线句中,具体分析人物的心理。(4 分) 但打给谁呢?爸妈?万万不能。朋友?能说真心话的又有几人。不如,就跟眼前的夜 相对无言吧,何必倾诉,谁愿倾听?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_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
64、内容的理解和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人物的外在表现是内心活动和情感的 反映。本题作答时要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语境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 感。依据文章叙写的内容,“我”因创业失败而消沉颓废,绝望之下,“我拿出手机,突 然有倾诉的欲望”。后面的心理描写:打给爸妈,他们会担心儿子;打给朋友,担心危难 之中难有真正的朋友,朋友也不过是同情、安慰、敷衍、最后也帮不上什么;不如自己默 默承受这一切。 【答案】 打给爹妈怕让爹妈担心自己,打给朋友,恐怕危难之中也难有真正的朋友,也不过被敷衍 而已;还是自己来承受这挫折和打击,不打扰,不指望别的任何人。 4. 误会
65、是小说在情节设置中常用的手法。请找出文中设置的误会并分析其作用。(4 分)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_ 【详解】 误会法指文章借助于人物之间的各种误会造成一定的矛盾冲突,最后真相大白的写作手法。 一般地,使用误会法的文章会按照“产生误会——发生冲突——升级冲突——真相大白— —消除误会”的线索行文。误会法的布局一定要注意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误会设置要合 理,要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本篇小说的误会,就是文中(10)(11)(12)段中作者对 老人一直坐在对面的各种推测和狂想。误会法的作用:①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66、。②使文章情 节富有剧性,波澜起伏。③服务于文章中心。据此回答即可。 【答案】 小说的误会,就是对老人一直坐在对面的各种推测和狂想。这样的误会能推动情节发展, 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给人一波三折,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阅读享受。 5. 文章为什么以“雪夜的老人”为题?请简要分析。(4 分)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_ 【答案】 ① 老人是小说中的主要形象。②“老人”引发的故事推动着故事情节发展。③“老人” 为了生存而顽强坚守的行为给作者启迪,是小说主题的集中体现。 6.研读第(22)段中“我”打给母亲电话内容,请说出其中揭示了哪些人生道理。(3 分)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_ 【答案】 人生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人生经历磨难和挫折才会有更大的勇气和斗志;人生只有在不断 的战胜困难中成长,在经历失败中成功。 【详解】 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内涵的理解。一般要重点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