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小学数学说课说课稿(模板篇)

上传人:h****3 文档编号:237641479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49.2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4年小学数学说课说课稿(模板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2024年小学数学说课说课稿(模板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2024年小学数学说课说课稿(模板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资源描述:

《2024年小学数学说课说课稿(模板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小学数学说课说课稿(模板篇)(6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4年小学数学说课说课稿(模板篇) 总结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从而更好地改进自己。总结时可以适当运用概括性的词语和短语,提升表达效果。接下来是一些精选的总结样本,希望能够为大家写作总结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小学数学说课说课稿篇一 我今天说课的主题是:需要产生数学。 根据数学课标中“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这一理念,以及“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应用价值,我确定了本节课的设计主题:需要产生数学。这里面有两层意思: 1、生活中需要知道一些面的大小,所以我们要学习“面积”这一概念。 2、测量面积单位需要有统一的标准,所以我们要学习面积单位。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才有了如下的设计思路: 从线

2、段的长度有长短引出面有大小,然后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让学生体验封闭图形有大有小,物体的表面也有大有小,从而概括出面积的概念。 1、以比较两张卡纸的面积为载体,引导学生用熟悉的图形去摆一摆,让学生在自主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到选用正方形摆比较方便,为后面揭示三个面积单位的概念做了铺垫。 2、根据学生不同的测量结果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测量面积需要有统一的标准。 3、通过测量课桌面的面积和估测教室的面积,使学生感悟到不同大小的面积需要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去测量。从而为下一步为什么学习不同大小的面积单位做了铺垫。也从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观。 4、教学三个面积单位。 通过上述几个

3、步骤的教学,此时揭示三个面积单位的概念,就水到渠成了。 最后通过体验巩固,将面积单位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深入体验面积单位的概念及其现实意义,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另外,让学生经历充分的体验过程是本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在实际的教学中,对面积概念的体验安排了两个层次: 、看一看,摸一摸。 、摆一摆。 对面积单位的体验有三个层次: 、摆一摆。 、测量。 3、和估计。 还有,让学生选择不同大小的正方形去测量不同大小的面积,为了让学生体验到为什么要学习大小不同的面积单位搭建平台。 下面,就如何设计各种层次的需要,逐步引导学生建立面积单位的概念,说说我的想法: 产生面积单位的原始问

4、题情境就是比较两个平面的大小。因此,在教学了面积的概念以后,通过以下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体验到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借助于一定的测量工具以及这个测量工具最合理的形状: 这个环节中,我给学生提供了多种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到选用正方形作为测量工具比较方便。从课堂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基本都全用了正方形,体验还是比较深刻的。在学生体验到选用正方形去测量最方便的之后,“如何再进一步凸现测量面积需要有统一的标准”就是我设计的第二步。 任何数学知识的形成,都有一个原始的建构过程,以传授间接经验为主要形式的现代数学教学往往忽视这一建构的过程,没有给学生创设充分体验的机会,

5、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一般的“面积单位”的教学往往把面积单位概念的教学作为重点,而忽视了“测量面积要用统一的标准”这一思想的体验,学生也就无法充分地认识到面积单位的意义所在,他们只会用面积单位进行机械的测量和计算。因此,我们必须重现知识建构的过程,让学生亲历这一过程,从而凸现要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测量标准来测量。因此,让学生操作后把学生的操作结果呈现。让学生观察分析这些测量结果哪些能直接比较。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25个1号和24个1号能直接比较从课堂生成的情况看,学生能体验到第1种情况都用1号正方形摆的,而这个1号正方形就是一个统一的标准。通过以上的操作分析活动使测量面积需

6、要用统一的标准这一“需要”进一步凸现。 在实际应用中有了统一的标准难道就够了吗?大家也都知道,在实际测量中,大的面积用大的面积单位,小的面积用小的面积单位比较合适。那么就应该通过各种细化了的需要让学生体验到产生多种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所以课上通过让学生用老师提供的材料量一量课桌面积的大小和教室地面面积的大小。 让学生在测量大小不同的面积的过程中,产生由总体需要所派生出来的各种细化了的需要,促使学生学习更丰富、更深层次的知识。这些细化了的“需要”正是学生继续深入进行学习的动力。 在这节课中存在这很多问题。比如说: 1、1平方米面积单位的得出中,当学生讲它的面积是4米时,我是引导学生把面积和周长的两

7、个概念区分开来。但是揭示1平方米概念的同时,我没有就面积指的是这个正方形的哪一部分作进一步强调。而是直接揭示了1平方米这一概念。如果此时我能及时在这个正方形纸上再比画一下,我想学生对1平方米这个概念认识会更加深刻。 2、让学生测量教室地面面积过程中,当我提出要求后学生的第一反应是使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我通过“那我们需要摆到什么时候?”一句话简单的暗示了学生需要选择更大的正方形。如果此时顺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在地面上摆一摆,那么学生会很深地体验到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摆太麻烦了。此时他们会自然而然想到需要产生更大的正方形去摆。他们的体验也就更加深刻。 本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8、,请各位专家、领导、老师们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 小学数学说课说课稿篇二 学生能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学生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等,逐步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形成对时间的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秒的具体概念。 四、 课件、作业纸、各种钟表(课前让学生自行准备)、钟面模型等。 (一) 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 认知“秒” 请同学们听一听这时什么声音?(课件中传出“滴答、滴答”的钟声) 师:你们愿意感受一下倒计时的气氛吗?(愿意)好我们一

9、起来倒计时 师:你们知道我们数的每个数字之间经历了多长时间吗?(1秒) 2、 自主探究,合作求知 (1) 认识秒针和1秒 今天咱们带了各种钟表你认为那些钟表可以计量“秒”?你知道秒针是怎样计时的吗?你们还了解那些关于“秒”的知识?把你的想法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4人一小组合作交流对秒的认识) 师:(出示钟面)根据学生的汇报揭示: a.有些钟面上又细又长走的最快的针就是秒针。 b.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板书) (2) 认识几秒 b.以组为单位用自己的时钟说一说秒针从哪到哪走了几秒?(一个同学问其他同学答) c.引出秒针从12绕了一圈,走到12,经过了多长时间? (3) 教学1分=60秒 (

10、课件演示分针和秒针同时走动。) a.观察验证:秒针走一圈,是多少秒?(是60秒)分针走多少,是多少分钟?(一个小格,是1分钟) 师:1分钟和60秒是什么关系呢?(相等) b.板书:1分=60秒 (4) 体会1秒的长短 a.1秒到底有长呢?让我们再来闭上眼睛,仔细的听一听钟表发出的“滴答”一声所经历的时间就是1秒。 b.刚才,我们听到钟表发出的“滴答”一声就是1秒,你能做一个动作来表示一秒吗? (5) 1秒的价值 1秒的确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却能在1秒钟做很多事情,不信我们一起来看!(科技出示一组数据) (6) 体会几秒 刚才我们看到1秒有那么大的作用,那么2秒、10秒是不是就能做更多的事

11、情呢? a.用5秒时间你能从1数到几?(先感受5秒钟有多长,再数) b.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一会儿我说“开始”咱们把眼睛闭上如果你估计1分钟到了你就把手举起来,咱们看一看谁估计的最准! c.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用秒来计算时间吗?(生汇报) (二) 联系实际,巩固拓展 1、3时=( )分 120秒=( )分 30分( )30秒 2、填合适的单位 东东吃早饭大约需要10( ) 我们每天睡眠时间大约要9( ) 走1千米大约需要15( ) 小民跑50米大约用10( ) 3、你能说出谁是第一名吗? 4、秒针从4到6是多长时间?分针呢?时针呢? 同学们真棒!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闯过了层层关卡,现在

12、我们就来看看这个小客人是谁! (三) 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师:今天我们利用了一节课40分钟,学习了有关“秒”的很多知识,相信大家在今后每时每刻都能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让我们永远铭记古人的教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小学数学说课说课稿篇三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三单元数学活动课我长高了。 2、教材简析: 我长高了是在学生学习了厘米和米的认识基础上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的测量长度的活动。在测量长度活动中,教材通过让学生互相测量身高、步长、两手伸开长以及测量门窗的宽度等实际活动,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

13、、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厘米、米的认识;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渗透简单的统计思想。 这部分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掌握正确的量物体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教学难点是在活动中渗透简单的统计思想。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我设计了一条通过教师启发,学生动手操作,从感知中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掌握正确测量方法的途径,采取导一扶一放的教学策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为了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在重视教法选择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1、猜测感知:通过猜一猜讲桌和窗的长度,感知厘米和米的和长度。 2、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动手实际测量物体的

14、长度,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同时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 3、归纳概括:在活动中,教师用统计表记录数据,使学生初步了解收集数据的方法,积累一些对统计初步知识的感性认识。 4、自由测量:通过指导学生自由测量,想一想,议一议,让学生自己探索知识。 本课时计划分四个教学环节,每个环节设立不同的侧重点,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逐步达到教学目的。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欲望。 1、温故铺垫:比划出1厘米、1米的长度,目的是唤起学生对厘米和米实际长度的回忆。 2、谈话创设情境:同学们能猜一猜讲桌的长和窗户的宽吗?通过大家自由猜测,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这时教师提出大家的猜测是否准确这一疑问,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15、。 第二个环节:实际测量,掌握方法。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测量讲桌的长和窗户的宽,验证刚才的猜测是否准确;然后教师将学生测量的结果收集在一起,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问题,为什么有的会不一样?学生思考后发现有的同学在测量时方法不对,因而出现了误差;最后教师针对这一问题指导学生思考,正确的测量方法应该是怎样的?在学生叙述后再用课件展示加深印象,从而使每个同学都能掌握测量的正确方法,并将此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三个环节:渗透统计内容,建立感性认识。 1、谈话引入:猜一猜同学的身高大约是多少?怎样知道猜测结果是否正确? 2、请同学演示并叙述测量身高的正确方法。 3、分小组开展活动,测

16、量自己的身高。 4、将同学的身高数据收集整理成一张表,引导学生学习看统计表,初步了解通过统计表可以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 5、让学生讨论后再说一说自己了解到了什么内容,逐步渗透统计初步知识,建立对统计初步知识的感性认识。 第四个环节:自由测量,深化发展。 在这个环节中,放手让学生去自由测量,想测量什么就测量什么,通过对各种不同实物的测量,巩固正确的测量方法,学会使用各种测量工具,同时也可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性的数据。 小学数学说课说课稿篇四 一、归总的实际问题。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计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实际作用和价值,同时可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自主探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逐步提高

17、数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都曾渗及过,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在前几册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自然和社会现象有一定的好奇心,教师有目的地引导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目标定位,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18、;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重点:能正确运用小数除法,培养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难点: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对本课教学过程的预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生活和活动情景,以创境激趣为关键,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自主探索为主线展开的多维合作活动。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采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经历思维冲撞、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使

19、学生体验探索的过程,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预设如下几个部分展开学习。 (一)、创设情景、收集信息。 2、导入: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帮助小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出示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类似归一的实际问题生活中素材很多。创境激趣,把学生带入到实际生活中,突破了数学教学的封闭状态,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将课内外结合起来,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逐步丰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1、出示例题:小戴家有3个滴水龙头上周流失了725.76千克的水

20、。 (1)大家能从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挖掘题中隐含的重要信息上周,提问:上周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条件?(上周实际是告诉我们7天这个隐藏的条件。)。 (2)提出问题:小戴家平均每个滴水龙头一天流失多少千克的水呢? (设计意图:创设提问题的情境,体会提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问题在生活中的存在。)。 (三)、自主合作、探究问题。 1、深入分析。 (1)教师:现在同学们能计算出每个滴水龙头1天的流失量吗?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2)想一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合课本上的相似例题11提示。 2、学生结合信息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帮助学生从量的角度对

21、数量进行分析,自主得出答案。(教师巡查,确定学生发言)。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交流,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把握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创设恰当氛围,组织学生交流,并同时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式理解数学问题。组织引导各小组提出不同的方法,发现新的思路、方法及时扩散,并给予及时评价和指导)。 (四)、交流方法、解决问题。 1、指名说板,呈现不同的解题过程。 第一种:可以先算1个滴水龙头一周滴水的流失量。 725.763=241.92(千克)。 再算平均1个滴水龙头1天流失多少千克的水。 241.927=34.56(千克)。 答:每个滴水龙头一天流失34.56千克的水。 第二种:可以先

22、算3个滴水龙头一天滴水的流失量725、767=103、68(千克)再算平均1个滴水龙头1天流失多少千克的水。103、683=34、56(千克)。 答:每个滴水龙头一天流失34.56千克的水。 2、小结:分析问题时,我们要弄清楚题目的数量关系,再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解答。解答的每一步是求什么,心中都要很清楚。 (设计意图:将小组共同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全班共有,激励创新,拓展思维。呈现学生的不同解法,让学生在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后,享受成功的快乐。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成功,发现问题的良性循环。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五)、尝试训练、反馈评价。 1、

23、出示课本例题11。 张燕家养的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每头奶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 (1)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题目的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课本空白练习。 (3)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2、出示做一做的情景图。 (1)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题目的数学信息和问题。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练习。 (3)小组交流讨论,着重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教师为学生创设充分自主探究的空间,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课知识,形成技能,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

24、养与提高。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 (六)、布置课外作业。 小学数学说课说课稿篇五 数学,以其丰富的内容,开放的思维,严密的逻辑,使孩子们产生强烈的兴趣。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小数乘整数就是这样一个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它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3页的内容。本教学内容是小数乘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已有整数乘法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教学时与整数乘法联系,便于引导学生将整数乘法的经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中来。 结合当前的课改形势,我认真研读课标,分析教材,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能力

25、目标: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整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处理好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以讨论交流、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我先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买风筝的生活情景。接着用迁移类推法引导发现法,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基础,引导学生由整数乘法的经验类推到小数乘法。

26、 本节课的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感受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我以买风筝这一生活情境为蓝本,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课一开始,我问道:同学们,你们是怎样度过这个愉快的暑假的?这一天,小红、小明、小丽跟着爸爸、妈妈来到公园游玩,他们被眼前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着、陶醉着。这时,小明看见公园一角有位阿姨正在卖着各式各样的风筝,买风筝的人真多,可热闹了。 最后根据学生的提问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 心童趣,激发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7、。 二、自主探索,理解法理。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理当重点突破。我是这样做的: (一)学习例1。 1、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容易理解的方法解答,列式计算。 2、分析交流:请你写出计算过程,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这样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基础,让学生利用先前经验独立解决问题。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独立思考过程,鼓励和提倡算法多样化。让学生表述自己的见解,加深对自己思路的认识,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3、体现算法多样化。请你比一比,想一想,哪种解法较为简单。 4、集体交流:评出较简单的方法。 5、同步练习:请用你喜欢的方法

28、为其他三个同学算出风筝的总价,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利用学生熟悉的元、角之间的进率,为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计算做准备。让学生在分析、对比、交流中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渗透优化意识。同步练习,使学生加深理解,增加学习信心。 (二)教学例2。 1、出示算式:0.72=5=? 提问0.72不是以元作为单位。 了,你应该怎样计算? 2、集体汇报交流:小组派代表在黑板上列竖式计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教师引导概括:先将0、72扩大到它的100倍,再按整数乘法的法则计算72=5=360,由于因数0、72扩大到它的100倍,要使积不变,积360应缩小到它的100倍。 4、提问:

29、请你仔细观察积3、60,你想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 (三)小结。 1、提问:谁能说说小数乘整数可以怎样去做?应该注意些什么? 2、引导学生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要点。 这样的设计旨在体现课标中关于计算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学生的经验,给予充足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亲身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依据本节课的特点,我精心设计了如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2、深化题。除了基本的练习题外,我还逐步加深难度,检验并提高学生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30、能力。我安排了练习一第1题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拓展题:练习一第。 2、3题。 我的设计目的在于以不同层次的练习题逐步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理解,巩固新知,强化重点,突出难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四、反思评价,完善认知。 我用提问的方式带领学生总结本次课堂。 1、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你觉得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应注意什么? 通过本节课的设想我体会很多,我认为最大的亮点有以下两个方面: 1、转变了教师的角色,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的遵循课程理念。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机械地告诉学生。在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探

31、索中,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体验,使学生在交流中吸取其他同学的好方法。 2、转变了学生的角色,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整节课教学中,教师始终注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原则,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手段,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力争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形成高涨的学情。真正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我会学、我乐学的转变。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各位专家、各位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小学数学说课说课稿篇六 图案设计是建立在学生具有一定空间观念基础上,对有关图形知识的一个巩固过程。它是对学生空间观念,基本图形知识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一种综合培养。 首先课本给出了四幅精美的设计图

32、案为背景,告诉学生这些有个性的美丽图案都是用直尺、圆规、三角尺画出来的。由此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以实物照片的形式给出了“六花瓣”图案的设计过程,在思考与动手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用圆规将圆三等分和六等分的方法。 最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并展开充分的讨论与交流完成所给出图案的设计。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在教学设计上,通过创设的丰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并在实践中积累教学活动经验,发展有条理的思考。由于在图案设计过程中,经常要用到等分圆,因此怎

33、样用圆规将圆几等分应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另外,在画图前,怎样观察并分析出图案的基本构成是图案设计的关键,也是本节的重点所在。课程目标: 1、通过图案设计活动,巩固有关图形知识,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2、熟悉圆规的使用技能,了解将圆六等分,三等分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口头表达能力。 2、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及创作、欣赏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积极参与的精神。重点:熟悉圆规的使用技能,了解三等分圆与六等分圆的基本方法。 难点:在设计过程中,对图案基本构成进行有条理的分析,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1、教学结构和教学基本思路以动手操作为主,以经

34、历探索,思考与分析的过程为重,在创设的生动,形象的背景下进行教学设计。以精美图案的设计为背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对“六花瓣”图案操作过程的演示,向学生介绍六等分圆与三等分圆的基本方法。进一步熟悉圆规的使用技能。最后一环,通过学生对图案构成的分析与操作来历经观察,思考,交流与合作最终作出图案的一个过程。 2、重难点突破法书中以实物照片形式演示的情景过程中,怎样将一个圆用圆规分成六等分和三等分是本节内容的重点。教学时首先要介绍圆规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并提醒学生画圆时必须要确定圆心和半径。其次,在等分圆的方法讲解之前应先让学生经历思考,交流和组织语言表达的这样一个过程,然后再演

35、示作法,从而让学生更容易掌握这种基本作图的方法,突出了重点。 3、图案设计之前对其构成的分析是能作出图形的关键,也是本节的难点。因此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还要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动脑,充分展开合作与交流。必要时再加以适当的引导。特别是每次画圆时,必须让学生说出圆心在哪里,在分析出了图案的基本构成,明确了这些基本构成的画法之后,那么按一定的顺序和步骤,就能设计出一幅图案来,从而便于难点分散,最终突破难点! 本节课以学生的实际操作为主,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这要求学生建立在有关图形知识的基础上了解等分圆的基本作法。另外,在探索与实践过程中还要体现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在课

36、堂上主要采取积极引导,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方法来组织教学。 利用直观形象的图案模型来体现本节内容的知识性与趣味性,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索的热情。小黑板上的图案便于观察、讨论与分析等一系列过程的进行。 p145随堂练习2、作出图示的图案(目的在于巩固等分圆的基本作法)3、利用直尺,圆规,三角尺自己设计一个美丽图案。(可在全班进行评比,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说课说课稿篇七 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百分数中的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百分数的的意义和写法,掌握了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的基础上学习的。 学情分析:根据教材特点,我也对学生做出了以下分析。 学生

37、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还可以,同学之间的相互质疑,解疑的能力有一定的水平。但学生在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较薄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本课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学情和设计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观察、计算,主动探索的活动,认识利率,初步掌握利率计算及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结合储蓄等活动,学习合理理财,逐步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我试图引导学生通过以下的学习方法掌握新知:1、自主探

38、究法,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2、抽象概括法,让学生通过抽象,概括出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3、互助学习法,在互助合作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及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课堂教学要求,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一、情景导入;二、新课讲解;三、巩固练习。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情景导入。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增加,人们可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这样一是支援国家建设,二是对个人也有好处,既安全和有计划,同时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那么,怎样计算利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2、

39、巩固练习。 (1)介绍存款的种类、形式。 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 (2)、阅读p99页的内容,自学讨论例题,理解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和含义。 (3)、学会填写存款凭条。 (4)、利息的计算。 3、巩固练习。 “数学源自生活而应用于生活”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下面,我继续沿着抗震救灾这一主线设置情境,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在练习的设计上,我兼顾了习题的层次性和开放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练习,以求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形成技能。 第一题的情境设计为希望工程捐款,在问题的设计上需要学生仔细思考,真正理解问题的含义后才能做对,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二题目的是

40、要检验学生对本课例题的理解程度。第三题为开放性题目,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总之,作为教育者的我更加注重在数学课中自然地融入思想教育,尽可能的使数学课堂凸现人文精神,使每一个孩子能力得以提高,情感得以升华! 小学数学说课说课稿篇八 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理解“

4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由于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上课时就先让学生写一个分数,并说说它表示的意思。(通过让学生写分数、说分数表示的意思,其实是对分数意义的加深认识和理解,根据分数的意义,从而引出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课前准备了不同数量的4盒铅笔,上课时请4位同学到台前,分别从盒子里拿出铅笔枝数的1/2。其他同学注意观察,看能发现什么问题?通过怎么拿铅笔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要把铅笔平均分成两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是几个?并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根据学生拿出铅笔的枝数不同,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都是拿出全部铅笔的1/2,而拿出的铅笔枝数不一样多呢?” 通过刚才的质疑:

42、“为什么拿出的铅笔枝数不一样多呢?”经过学生讨论交流,请台上同学拿出铅笔总数进行验证,通过验证,一是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知道是把一个整体(一盒铅笔)平均分成2份,一份是几支;二是让学生感悟到整体相同拿出的1/2的数量是相同的。学生也就清楚的感悟到原来是铅笔总数不同造成的。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1/2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整体不同时,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1、“说一说”:先是利用学生对分数的新认识,来判断两个小朋友谁看的页数多,通过比较知道两个小朋友虽然都看了自己手中书的1/3,但他们手中书的总页数不同,也就是整体“1”不同,所以,他们看的页数就不一样多。

43、使学生认识到:1/3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学生的认识进一步有了提升;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它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2、“画一画”:先判断1/4的意义,再由1/4判断整体“1”的具体数量是多少,最后画出图形,无论如何画,只要是整个图形的1/4是一个小正方形即可。通过画图,让学生明白:当我们知道了一个分数对应的具体数量,就可以求出整体“1”。(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理解,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练一练”:第1题重点是利用分割法、移动法、旋转、合并这些方法来看图写分数,通过看图,思考:都是把整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占总份中的几份?第2

44、题重点体现涂法的多样性。第3题重点除了体现画法多样性之外,还要比较平均分之后,每一个图形的两个1/2是否相同,重点理解“平均分”。这题其实是对:“整体不同,同一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这句话的加深理解。让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把已经形成的抽象认识,进行了及时的练习和必要的巩固和强化。第4题是结合“云南昭通彝良5.7级地震”和“捐零花钱”的实际活动,体验分数的对应性,教育学生“勤俭节约”,有爱心等。 (五)回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分数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让学生自由说出来。)。 (六)板书:板书与步骤同步,学生通过活动说出来的,我就把它写了下来。 整节课下来,感觉教师引导得过多,不

45、敢大胆放手,学生的参与面不够,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想办法让学生大面积的参与学习;没有注意细节的处理,有些题目讲的太快部分学生没有跟上,对“平均分”的理解不透彻;没有掌握好时间和教学节奏,以至于有点拖堂。还希望各位老师不要保守,毫无保留的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我一定虚心接受,谢谢! 小学数学说课说课稿篇九 “吨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第三单元“千米和吨的认识”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一课时。 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通过本课题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

46、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教材所展现的知识结构,层次清楚,由易到难,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先通过两幅插图说明吨在实际中的应用,然后结合大米的重量,初步建立吨的观念,揭示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接着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推算体重帮助学生哇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最后学生通过“做一做”了解并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某些1吨重物体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掌握重量单位吨与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吨的重量观念,这

47、也是教学难点。 本课题的教法与学法拟体现以下两点: 1加大主体参与的力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推算,尽可能创设学生参与的情境,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2帮助组建认知结构。 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教学中,通过复习的填空练习、新知教学中的尝试练习、巩固阶段的综合填空练习,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有序的、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帮助学生组建起关于重量单位及其换算的认知结构。 第一课时。 教具:投影片、图片、小黑板。 1新课导人。 (1).填空。 1千克=()克3千克=()克。 6000克=()千克5000克=()千克。 (2)请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48、。 (3)请学生说出老师的体重约是多少千克。 克、千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它们用来计量较轻物品的重量,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就要用“吨”作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吨的认识”。教师板书:吨的认识。 以旧引新,过渡自然,便于学生接受新知、掌握新知。 2新课展开。 第一层次,教学吨的认识。 (1)利用投影出示课本中的直观放大图,引导学生说出两幅图的图意。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3)再请学生说一说在哪里看见过用吨作计量单位的标志。 这一层次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内容和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在教学中先演示、提问,再小结,让学生充分感知吨这个计量单

49、位,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 第二层次,认识千克和吨的关系。 (1)先出示问题:大米每袋重100千克,10袋重多少千克? 再出示课本的直观放大图,并将图片逐一贴出。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一袋一袋地数数(100千克100千克地数),每袋100千克,10袋是1000千克,1000千克是1吨。 1000千克就是1吨,1吨等于多少千克?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吨:1000千克。 (2)同桌同学互相说出自己的体重,并互相背一背,来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 这一层次的设计,充分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学习,并亲身感受和推算,有利于学生建立1吨重的观念,突破难点。 第三层次,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50、 (1)出示:6吨=()千克,5000千克=()吨,让学生试做。 启发学生想出:因为1吨是1000千克,6吨就是6个1000千克,所以6吨是6000千克;5000千克里面有5个1000千克,所以5000千克就是5吨。 (2)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这一层次的设计,整个过程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给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3巩固练习。 (1)填出适合的单位。 一筐苹果重25()一个乒乓球重3()。 一袋化肥重50()一只大象重6()。 一辆货车载重4()一支粉笔重5()。 (2)匹配连线。 5000千克2吨。 8吨6千克。 20xx千克8000千克。 60

51、00克5吨。 (3)计算:1280千克-1吨6吨+50千克。 72吨-23吨93吨50千克-93吨。 (4)完成练习十九第25题。(做在课本上)。 练习形式多样化,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全课小结。 (略)。 小学数学说课说课稿篇十 小数乘整数是在整数乘法、积的变化规律等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为后面学习小数乘小数、小数除法等知识作铺垫。 我根据教材的知识建构和学生思维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方法,能正确计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作合适的解释。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52、。 1、 情境教学法 2、 启发质疑法 3、 学练结合法 1、 自主探究法 2、 联系实际法 (怎么教才能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实现上述目标呢?我准备采用“情境教学法”、 “启发质疑法”、“ 学练结合法”“物质化的和非物质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如:多媒体体课件整合各种音相资源、自制卡片、小磁铁、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肢体动作等)以期望学生能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实际,自主探究,正确迁移类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依据教参,紧扣教本,我充分利用语言的亲和力、电脑课件和自制卡片等物质化和非物质化手段,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安排我的教学: 课堂伊始,怎样才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很快的进

53、入课堂学习呢?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充分挖掘主题图的内涵,创设明明一家准备进行户外放飞风筝前的采购活动,用声情并茂的话语把学生带入现实生活的情境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学生熟知的购买食品入手,(意在复习整数乘法,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后提出明明家准备购买三个喜鹊风筝,要学生帮助算要多少钱,还要学生谈想法,这时学生的情绪高涨。老师要学生先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能写几种就写几种。教师巡视,走近学生,倾听心声,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融洽师生间的关系,当学生和老师的亲近感进一步增强时,他们自然会踊跃发言,急于把自己的想法与老师分享、与同学们分享。并主动参与购买风筝的行列中。这时老师

54、唯一能做的就是与学生一起快乐分享他们的智慧,凸显计算策略多样化,并引导分析比较得出将小数化为整数的这种方法是比较简便的,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会了知识。“如果是你,你会怎样买?买几个?共需多少钱?”更是把此次购买活动推向了高潮。学练结合及结合情景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就像春雨润物细无声。 小学数学说课说课稿篇十一 在新课程背景下,计算课到底该怎么上,是每位数学教师都十分关心的问题。“算法多样化” 又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理念之一,倡导算法多样化的目的是鼓励与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学生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通过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为不同的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供有效途径,

55、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我们开展了在算法多样化中培养低年级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研究。 首先谈谈对“算法多样化”的理解,我们认为,算法多样化不同于算法多样。算法多样是指在数学学习中,对同一个数学问题有多样的计算(解题)方法;算法多样化是指在对同一个数学问题进行多样计算(解题)的基础上,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形成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算法多样化的基本教学策略和一般操作形式。具体策略如下: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独立思考,探究算法交流算法,理解算理体验感悟,优化算法联系实际,应用拓展归纳评价,激励创新。 本次参赛我们选择了“5个3加3个3等于8个3”

56、这一计算教学内容,旨在体现以上教学策略,汇报我们初步的研究成果。 其次谈谈本课的一些设计思路。 在学习本知识之前,学生通过学习,已经理解了乘法的含义(几个几),掌握了乘法口诀,因此,本堂课“新”的地方是:当每一份的个数相等时,可利用乘法分配律合起来算,在教学中则如何巧妙地渗透乘法分配律的思想。 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较活跃,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强,能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也能听取其他组员的意见;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性也较强,但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许多学生不能完整、清晰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因此,在这方面有待于教师的指导与培养。 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课与研究课题之间的关系,我们制

57、订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在情景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思想,并能进行相应的计算。 2、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3、让学生在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是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思想,并能进行相应的计算。难点是理解算理,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思想。 为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并能很好地与课题联系起来,我们是这样设计教学的一、创设生活情景,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

58、经验与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新教材没有独立成章的应用题教学了,在计算教学中,如何恰到好处地渗透解决问题呢?在我们研究课题中也提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开展教学,使学生领悟到数学的现实意义,就能激发起学生主动参与解题的愿望和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创设了学校成立羽毛球队这样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情景,学生不断地在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充分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一共有多少个羽毛球?”、“一共有多少个队员?”看似是一个个简单的生活问题,实质上蕴含了对学生而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即如何计算“几个

59、几加几个几”,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学生既探索了几个几加几个几的计算方法,又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在自主学习中探究算法,理解算理。 教学中,我充分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给他们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算法,学生在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后,得到的是充满个性化的算法。因此在交流时,我也充分放手,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我则帮助学生把思考的过程通过板书展示出来,但当学生表述不完整或错误时,及时给予帮助或纠正,让学生在群体中呈现自己的算法,从中使学生体会到算法的多样化,感悟同伴算法的特点,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 三、在体验感悟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优化算法,感知乘法分配律。 算法多样化后到底要不要优化,这一问题一直是倍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大家争论的焦点。我们认为,算法优化也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在本堂课中,就应该优化,但优化的过程不应该是教师强加于学生的,而是在学生反复地体验感悟中自然而然形成的,是学生思维的水到渠成。在教学中,我虽没有推荐给学生一种自己认为最好的算法,但我在不断地帮学生梳理几个几加几个几等于几个几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