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法律逻辑学绪论邹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23749836 上传时间:2021-06-10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2.3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讲法律逻辑学绪论邹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讲法律逻辑学绪论邹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讲法律逻辑学绪论邹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资源描述:

《讲法律逻辑学绪论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法律逻辑学绪论邹(5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执教自则 第 一 讲 绪 论 目 录第一节 逻辑学的对象和性质第二节 逻辑的发展阶段和逻辑学的发展简史第三节 逻辑学的作用和功能第四节 学习逻辑学的方法 (2课时) 第 一 节 逻辑学的对象和性质一、“逻辑”的相关概念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三、逻辑学的性质第 一 章 绪 论 第 一 节 逻辑学的对象和性质一、“逻辑”的相关概念A.“逻辑”一词源于希腊“逻各斯”,是由英语Logic英译的,愿意指思想、言辞、理性、规律性等;B.古代西方学者用“逻辑”指称推理论证的学问;C.中国第一个将“Logic”译为“逻辑”的人是严复。第 一 章 绪 论 第 一 章 绪 论第 一 节 逻辑学的对象和性质(一)“

2、逻辑”的含义1.事物的规律。例如:“在竞争中择优汰劣,这是市场经济的逻辑”。2.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或者看问题的方法。例如:“这种观点反映了强权政治的逻辑”。3.关于推理、论证的科学。例如:“理性地解决问题的方式,是诉诸证据和逻辑”。4.学校开设的逻辑学课程。例如:“逻辑学的宗旨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素质”。 第 一 节 逻辑学的对象和性质 从逻辑学的视角看,逻辑的定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逻辑就是研究推理形式的科学,广义的逻辑就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以及逻辑方法的科学。逻辑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思维的形式。思维的形式就是在抽象掉具体内容之后所具有的共同结构。第 一 章 绪 论 第 一

3、节 逻辑学的对象和性质(二)思维认识第 一 章 绪 论感性认识的形态:感觉、知觉、表象。特征:(1)直观性; (2)表面性。理性认识的形态:概念、命题、推理。特征:(1)间接性;(2)概括性;(3)与语言材料的有机联系。 第 一 节 逻辑学的对象和性质 1.思维及其种类 思维就是人们通过语言对事物及其规律概括而间接的反映。 第 一 章 绪 论 概念、命题、推理 是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的思维形态或思维类型。 第 一 节 逻辑学的对象和性质 2.思维内容和思维形式 思维内容(材料):反映在意识中的客观现实。 第 一 章 绪 论思维形式(结构):思维内容各部分间的联系方式、组织结构或框架。 食品安

4、全吗 第 一 节 逻辑学的对象和性质 在思维的三种形态中,命题是可以由概念构成的,也可以由命题构成。而推理又是由命题构成的。因此我们研究概念和命题,是为研究推理服务的。第 一 章 绪 论 第 一 节 逻辑学的对象和性质(三)命题和命题形式命题是反映事物情况的思想。例如:(1)所有金属(S)是导体(P)。(2)所有显失公平的合同(S)是无效合同。(P)。(3)所有天体(S)是运动的(P)。第 一 章 绪 论这 些 命 题 的 形 式 、 构 成 方 式 或 组 织 结 构 是 相 同 的 , 都 可 以表 示 为 : 所 有 S是 P ( SAP)( S: Subject; P: Predica

5、te) 第 一 章 绪 论第 一 节 逻辑学的对象和性质(4) 如 果 寒 潮 到 来 , 气 温 就 要 下 降 ;(5) 如 果 要 防 止 经 济 过 热 ( p) , 就 要 实 行 从 紧 的货 币 政 策 ( q) ;(6) 如 果 善 于 把 逻 辑 知 识 灵 活 地 运 用 于 诉 讼 活 动 中( p) , 就 能 在 法 庭 陈 词 中 条 理 分 明 、 重 点 突 出 、论 证 力 强 ( q) 。这些命题的形式是相同的:如果p,就q(或: p q)。 第 一 节 逻辑学的对象和性质第 一 章 绪 论(四)推理和推理形式 推理是由若干命题得出一个命题的思维过程,是从已

6、有知识得出新的知识,进行思维创新的重要方式。 依照思维进程的方向,推理可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第 一 节 逻辑学的对象和性质 思维进程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即从一般性的前提得出个别性的结论的推理就是演绎推理。第 一 章 绪 论例 :身 体 受 到 伤 害 索 赔 的 诉 讼 时 效 为 一 年陈 某 是 身 体 受 到 伤 害陈 某 的 诉 讼 时 效 为 一 年 参考概念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是前提蕴涵结论的推理;是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必然联系的推理。演绎推理就是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充分条件或充分必要条件联系的必然性推理。 演 绎 推 理 的 逻 辑 形 式 对 于 理 性

7、 的 重 要 意 义 在 于 ,它 对 人 的 思 维 保 持 严 密 性 、 一 贯 性 有 着 不 可 替 代的 校 正 作 用 。 这 是 因 为 演 绎 推 理 保 证 推 理 有 效 的根 据 并 不 在 于 它 的 内 容 , 而 在 于 它 的 形 式 。 思维进程从特殊(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即从个别性的前提得出一般性的结论的推理就是归纳推理;例: A有权力,A腐败, B有权力, B腐败, C有权力, C腐败, N有权力, N腐败,权力导致腐败。 思维进程方向是从特殊到特殊或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即从个别性的前提得出个别性的结论,或者从一般性的前提得出一般性的结论的推理就是类比推理

8、。鲁班伤手而造锯鲁班伤手而造锯 第 一 章 绪 论 第一节 逻辑学的对象和性质 现代逻辑认为,演绎推理就是前提蕴涵结论即从真前提必然得出真结论的推理。演绎推理因此是必然性推理。一般情况下,归纳推理的结论超出了前提的范围,即使其前提为真,其结论也可能不真,前提和结论至今的联系没有必然性,而只有或然性。类比推理的结论也不是从前提必然推导出的,因此前提和结论的联系也是或然性的。 既然逻辑主要是研究推理的,相应的,逻辑也就分为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 第 一 章 绪 论第一节 逻辑学的对象和性质二、逻辑学的对象 (一)演绎逻辑 演绎逻辑主要是研究有效性的 1、有效性 非有效的推理(invalid infe

9、rence):不能从真前提必然得出真结论的推理是非有效的推理。 有效的推理(valid inference): 凡是能从真前提必然得出真结论的推理是有效的推理。 第 一 章 绪 论第一节 逻辑学的对象和性质 2、可推演性 从形式方面考察,演绎推理是在推理规则的控制下,从前提得出(变形为)结论的。遵守推理规则的推理是形式正确的推理,结论是可从前提推出的;违反推理规则的推理,是形式不正确的推理,前提推不出结论。喝 酒 、 吸 烟 、 吸 毒 与 长 寿 的 关 系 第一节 逻辑学的对象和性质3、可靠性 一个演绎推理,如果推理形式有效,并且前提是真的,那么,这个推理是可靠的;如果前提不真实,或者推理

10、形式非有效,那么,这个推理就是不可靠的。第 一 章 绪 论 第一节 逻辑学的对象和性质4、逻辑常项与变项逻辑常项(logical constant)在命题形式以及在推理形式中意义固定不变的语词(逻辑词)。例如:“所有”、“有的”、“是”、“不是”、“如果,就”、“并非”、“并且”、“或者”等 第 一 章 绪 论 第一节 逻辑学的对象和性质变元(variable),也称变项 : S、P等可以表示任何具体的语词或词项(term),它们称为以词项为变域(range)的“词项变项”(变元);p、q等可以表示任何具体的命题,它们是以命题为变域的“命题变项”(变元)。第 一 章 绪 论 第一节 逻辑学的对

11、象和性质(二)归纳逻辑1.归纳逻辑:主要讨论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或然性联系的推理和方法的学科。从广义上讲,归纳推理是研究或然性或者不确定性推理的学科。或然性推理是前提(证据)对结论(假设)只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支持的推理。第 一 章 绪 论 第一节 逻辑学的对象和性质 2.支持程度和归纳可靠性 一个归纳推理的的前提(证据)对结论(假说)提供了强的支持,就是说,如果前提是真,那么,结论很可能是真的;否则,我们就称这个推理的前提不是强支持结论的,或者说,前提和结论没有强支持关系。 第 一 章 绪 论一个归纳推理是归纳可靠的标准:当且仅当这个推理的所有前提是真的,并且前提对结论具有强支持关系。 第一节 逻

12、辑学的对象和性质(三)论证和论辩 1.论证 从论证的角度讲,我们可以把逻辑学定义为研究论证的科学,是用来区分“好”的论证和“不好”的论证的方法和原理。论证是由若干推理构成的。因此,相对于对推理形式的微观分析,我们可以从宏观方面来分析论证的结构。第 一 章 绪 论 第一节 逻辑学的对象和性质 2.论辩 论辩就是以论据和逻辑推理,来判断人们所持的观点的是非对错的的交际活动。从对话的类型看,论辩是通过批判性的讨论或者说服型的对话来支持或者反驳某个或者某些主张。论辩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理性方式来消除意见分歧。在论辩中,如果立场是肯定的,那么,就必须证明这个立场涉及的命题是真的(合理的,可接受的,);如果论

13、辩是为一个否定立场辩护,那么,它就是反驳一个命题。第 一 章 绪 论 第一节 逻辑学的对象和性质三、逻辑学的性质 1.全人类性 各民族的语言可以不同,但是,语言所表达的 思维形式,特别是推理形式是相同的,推出关系遵循的规律是相同的。 2.工具性 逻辑学是人们认识客观现实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也是人们交流思想时不可或缺的工具。第 一 章 绪 论 第一节 逻辑学的对象和性质 3.基础性 逻辑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逻辑学与数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并列为七大基础学科。 4.规范性 逻辑规律或规则不是不可违反的,违反逻辑规律或规则

14、的思维是混乱的。逻辑规律或规则,是人们进行正确思维和成功交际必须遵循的规范。第 一 章 绪 论 第二节 逻辑的发展阶段和逻辑学的发展简史 一、逻辑的发展阶段 按照逻辑学发展的阶段或历程,逻辑可以分为传统逻辑、现代逻辑两大阶段。第 一 章 绪 论 第二节 逻辑的发展阶段和逻辑学的发展简史第 一 章 绪 论 (一)传统逻辑 传统逻辑包括传统演绎逻辑与传统归纳逻辑。 传统演绎逻辑也称传统形式逻辑,是由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创立的词项逻辑和斯多葛派奠定的命题逻辑。传统演绎逻辑认为,推理是由判断构成的,判断是由概念构成的,因此传统演绎逻辑将思维分为概念、判断、推理等类型,并由此出发形成了概念的理论、判断的理论

15、和推理的理论。 第 一 章 绪 论第二节 逻辑的发展阶段和逻辑学的发展简史 传统归纳逻辑亦称古典归纳逻辑,指从英国培根到穆勒创建的归纳逻辑。它主要研究了实验科学中运用的一些推理和方法。 传统逻辑用自然语言对命题形式、推理形式和规则进行分析研究。优点:贴近日常思维,易于人们理解与掌握,不足:推理形式简单、范围狭小、分析极为粗糙。 第二节 逻辑的发展阶段和逻辑学的发展简史(二)现代逻辑 现代逻辑是指从布尔开始到如今,以数理逻辑即符号逻辑为主的逻辑理论。 现代逻辑包括现代演绎逻辑和现代归纳逻辑。 现代演绎逻辑也称为现代形式逻辑,以标准逻辑(命题逻辑、谓词逻辑)为基本内容,包括集合论 、证明论、 递归

16、论、 模型论,也包括多值逻辑、模态逻辑等非标准逻辑,还包括问题逻辑、规范逻辑等应用逻辑。第 一 章 绪 论 第二节 逻辑的发展阶段和逻辑学的发展简史 现代归纳逻辑为了克服传统归纳逻辑的不足,诸如对归纳结论的或然真程度缺乏定量的精确研究,对归纳推理的种类与形式也研究得不充分等,对归纳结论的概然性做出精确计算,求得前提对结论支持强度的概率。第 一 章 绪 论 第二节 逻辑的发展阶段和逻辑学的发展简史 二、西方逻辑学的发展简史 (一)逻辑学的早期状况 中国逻辑、印度逻辑和古希腊逻辑并称为古代三大逻辑传统。中国逻辑与印度逻辑处在研究抽象形式的方向发展之中,未达到发达程度的形式逻辑;而以古希腊逻辑为先河

17、的西方逻辑学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第 一 章 绪 论 第 一 章 绪 论第二节 逻辑的发展阶段和逻辑学的发展简史 1.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1)古希腊哲学家、逻辑学家,逻辑学的创始人,后人称其为“逻辑之父”,主要学说理论被编入工具论;(2)研究和解决了作为认识真理工具的推理有效性的思维问题,对逻辑的形式化研究做出了开创性贡献,成功地构造了一个初级的演绎推理公理系统;(3)研究了概念、判断、推理理论和模态命题,也研究了逻辑思维规律:矛盾律、排中律、同一律;(4)系统的研究了三段论,学说的中心是论证和证明;(5)古希腊的斯多葛学派发展了亚氏逻辑。 第 一 章 绪 论第二节 逻辑的发展阶段

18、和逻辑学的发展简史 2.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1)英国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学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在逻辑学、美学、教育学方面也提出许多思想。著有新工具论说随笔文集等。(2)他推崇科学、发展科学的进步思想和崇尚知识的进步口号,一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3)系统总结和研究了实验科学方法,奠定了归纳逻辑的基础并进而使之蓬勃发展,被公认为归纳逻辑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 第二节 逻辑的发展阶段和逻辑学的发展简史 (二)逻辑学的现代概况 1.著名的德国

19、数学家、哲学家布莱尼茨(1646-1716),提出了用数学方法处理逻辑推理的宏伟设想,初步奠定了现代形式逻辑即符号逻辑的基础。 2.英国著名的逻辑学家与数学家汉密尔顿(1788-1856)、摩根(1806-1876)、布尔(1815-1864)在布莱尼茨之后,极大地推动了符号逻辑的发展。第 一 章 绪 论 第二节 逻辑的发展阶段和逻辑学的发展简史 3.美国逻辑学家皮尔斯(1839-1914)建立了第一个关系逻辑的形式演算系统,德国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费雷格(1848-1925)第一次在比较严格、比较完全的意义上构建了一个逻辑演算系统,首开在逻辑体系内建立公理演算系统的先河。 4.英国著名的哲

20、学家、逻辑学家罗素(1872-1970)与怀特海(1861-1947)合著的数学原理完成了数理逻辑基础部分的工作。第 一 章 绪 论 第二节 逻辑的发展阶段和逻辑学的发展简史 5.20世纪30年代,逻辑史上三项划时代的重大成果: A.1931年,德国数学家、逻辑学家哥德尔(1906-1978)提出的不完全性定理,被称为“数学与逻辑发展历史中的一个里程碑”; B.1933年,波兰著名逻辑学家达尔斯基(1909-)建立的逻辑语义学,对人类的认识具有深远的逻辑意义; C.1937年,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图灵(1912-1954)建立的“图灵机理论”,第一次为人类提出了计算机应用的理想模型,标志着人工

21、智能时代的到来。第 一 章 绪 论 第 一 章 绪 论第三节 逻辑学的作用和功能 一、逻辑学在科学发展不同阶段的作用 1.在古代科学中的作用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欧几里德几何学就是根据五条公理通过演绎推理建立起来的科学大厦。2.在近代科学中的作用 通过观察、实验收集经验材料提出假说,进而检验、修正或淘汰假说、从而上升为科学理论的。近代科学的典范牛顿力学,是以归纳逻辑和演绎逻辑为研究方法的。3.现代科学、特别是信息科学,是以现代逻辑为理论基础的 作为基础科学,逻辑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是科学 技术发展的源泉和后盾,是新发明、新技术的先导。 第三节 逻辑学的作用和功能二、逻辑学在现实

22、生活中的作用 1.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探求新的知识,正确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 2.有助于人们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进行正确思维和成功交际。 3.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建立各门科学的理论体系。 4.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提高文化素质,完善个人人格 。 第 一 章 绪 论第三节 逻辑学的作用和功能三、逻辑学的社会功能1.逻辑精神最典型地体现了人类的理性精神。2.民主、科学和法治, 正是建立在理性精神的基础上的。3.逻辑学是社会理性的支柱。逻辑精神的发扬,是社会理性精神的发扬,逻辑精神的缺失,是社会失范的重要原因。 第四节 学习逻辑学的方法 1.逻辑学的教学目标 学习逻辑知识,训练概念明确,判断恰当,

23、推理、论证有逻辑性的能力,是逻辑学的具体的教学目标。求知求真,是逻辑精神的核心。逻辑学是一切知识最可靠的基础。培养逻辑精神,弘扬理性精神,是逻辑学追求的根本目标。 第 一 章 绪 论 第 一 章 绪 论第四节 学习逻辑学的方法 2.逻辑分析的核心问题 在论证和论辨中、特别是在法庭论辩中,分析和评估(控辩)双方的主张(结论、观点、看法、)X和支持X的理由(前提、根据、论据)( 是命题集合)。 X的根据是什么? X的根据支持X吗? X是真(可接受)的吗? 命题集合中每一个命题是真(可接受)的吗? 医学博士故意杀人案案情(略)公诉观点:博士知道山村缺乏医疗手段,也明知在山村动手术很可能会导致产妇死亡

24、,但却放任这种后果发生,所以构成间接故意杀人。 公 诉 人 的 根 据 是 什 么 ? 公 诉 人 的 根 据 支 持 他 的 立 论 吗 ? 这 个 指 控 是 真 ( 可 接 受 ) 的 吗 ? 第四节 学习逻辑学的方法 3.学习逻辑学的方法 根据逻辑学的作用,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态度,是学好逻辑学的首要条件;根据逻辑学的对象,在学习中要从逻辑形式而不是语言形式入手;根据逻辑学的内容,学习中要抓住要点、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系统掌握。 根据逻辑学的研究方法,学习中要克服困难,把握符号、公式的意义,善于进行形式推演;根据逻辑学的性质,在学习中要注意多练、多用、理论联系实际。第 一 章 绪 论 教 学 内 容 安 排 :1.绪 论 : 2课 时 ;2.逻 辑 学 基 础 : 10课 时 ;3.法 律 逻 辑 学 概 论 : 10课 时 ;4.实 践 课 ( 辩 论 赛 ) : 2课 时 。 考 核 方 式 :考 查1.平 时 成 绩 40分 ;2.期 末 考 试 60分 。第 一 章 绪 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