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分析方法》PPT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23747506 上传时间:2021-06-10 格式:PPT 页数:121 大小:872.3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经济学分析方法》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经济学分析方法》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经济学分析方法》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资源描述:

《《经济学分析方法》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分析方法》PPT课件(1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 导论 目的和要求: 导论是对经济学分析方法的体系纲要 做一个总的了解。 重点和难点: 现代经济学的渊源、内容体系 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 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1、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2、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 实际 逻辑 历史 经济思想史 数据 事件 经济理论 经济史 统计学 计量经济学 经济理论 文字逻辑 数学逻辑 经济思想 图形逻辑 数理逻辑 (方程,函数等) 3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就是用数学逻辑 分析经济学的方法。 4 数学方法的优点。 第二节 经济理论和经济模型 经济理论是对现实的经济事物的主要 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概括和抽象的基 础上,对现实的经济事物进行的系统 的描述,由于现实的经济事物

2、是错综 复杂的,所以,在研究每一个经济事 物时,往往要舍弃一些非基本的因素, 只就经济事物的基本因素及其相互之 间的联系进行研究,从而使得经济理 论能够说明经济事物的主要特征和相 关的基本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二节 经济理论和经济模型 经济理论和经济模型的含义大致相同。 一个经济理论的建立和运用,可以看 成是一个经济模型的建立和使用。所 谓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 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理 论结构。经济模型可以用文字来描述, 也可用数学形式来加以描述。 例子:供求模型 一、需求 1、需求表 2、需求曲线 3、需求函数 二、供给 1、供给表 2、供给曲线 3、供给函数 三、供求均

3、衡 需求表 价格 数量组 合 价格(元) 需求量(单位数) A B C D E F G 1 2 3 4 5 6 7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需求曲线 需求函数 Qd = f( P) =一 P Qd=800一 100P 供给表 价格 数量组 合 价格(元) 供给量(单位数) A B C D E 2 3 4 5 6 0 200 400 600 800 供给曲线 供给函数 Qs= g( P) = -c+dP Qs=-400+200P 供求均衡(文字逻辑) 价格 (元) 需求 量 供给 量 1 2 3 4 5 6 7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

4、0 0 0 200 400 600 800 供求均衡(图形逻辑) 供求均衡(数理逻辑) Qd=800一 100P Qs=-400+200P Qd= Qs 解得: Qd= Qs = 400 P =4 第三节 经济理论渊源 重商主义 配第 斯密 李嘉图 生产成本论 效用论 马克思 马歇尔 第二节 经济理论渊源 马歇尔 一般均衡 福利经济学 完全竞争制度最优,政府不必干预 第二节 经济理论渊源 完全竞争制度最优 市场是不完全的 微观简单加总不是宏观 ( 张伯伦等) (凯恩斯) 产业组织理论 宏观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 第二节 经济理论渊源 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 凯恩斯主义 货币主义 新凯恩斯主义 新

5、古典宏观 第二章 图形逻辑 本章内容借用各个学派在不同的基本 理论观点下,所建立的总供需模型, 体会图形逻辑的分析方法。 新古典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货币主义经济学 不同的理论观点,决定了供求曲线的 差异。 对总需求曲线的认识包含了经济的决 定因素,货币理论等很多基本经济观 点。 而对总供给曲线的争论就集中体现了 各学派对劳动市场,工资理论的不同 看法。 第一节 新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萨伊定律 完全竞争达到一般均衡 工资自由浮动,劳动市场均衡 货币中性论 政府不干预 第一节 新古典经济学 总需求曲线 MV=PY y p 总供给曲线推导 w n n y y y

6、y p 总需求 总供给模型 p y 第二节 凯恩斯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观点 凯恩斯定律 利息决定了投资,货币供求决定利息 刚性工资 总需求曲线 充分考虑了 货币市场对经 济产量的影响, 主要是通过利 率、投资的影 响。此图表明 了由于利率效 应,总需求曲 线向右下方倾 斜。 y1 y2 y P P1 P2 y1 y2 y r 1 r2 LM(P1) LM(P2) IS E1 E2 D1 D2 凯恩斯经济学 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经济学 总需求 总供给模型 第三节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总需求曲线较凯恩斯经济学增加考虑了实际 余额效应及税收效应。因此,价格水平的变 动不仅影响货币市场,同时也影

7、响产品市场。 总供给曲线 既不是认为工资可以自由浮动,劳动市场 可以随时达到均衡,也不是认为工资刚性, 在未充分就业是,不受价格因素的影响。而 是认为就业与物价存在一定替代关系。由奥 肯定律和菲利普斯曲线来分析。 总需求曲线 y1 y2 y P P1 P2 y1 y2 y r 1 r2 LM(P1) LM(P2) IS E1 E2 D1 D2 IS(P2) 奥肯定律公式 奥肯定律可能用下面的公式为表示 ( y-yf) /yf = -(u-u* ) 其中 y为实际产出, yf为潜在产出, u 为实际失业率, u*为自然失业率, 大 于零的参数。 简写为: y = f(u) f (u ) 0 菲利

8、普斯曲线 该曲线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 提出。 1958年,菲利普斯根据英国在 18611957年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 动率的统计资料分析,得出一条用以 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 替关系的曲线。 原始菲利普斯曲线 u失业率 W 货币工资增长率 w PC 0 u 原始菲利普斯曲线解释 当失业率较低时,厂商对劳动需求较 高,厂商为了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劳动 力,需要提高工资吸引工人,这将推 动工资迅速增加,即货币工资增长率 上升;当失业率较高时,厂商的劳动 需求减少,工资的上升受到限制,则 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 原始菲利普斯曲线转化 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随 后把菲利普斯曲线改造为

9、失业率和通 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并把菲利 普斯曲线作为凯恩斯总需求理论的总 供给理论补充。用来解释经济和作为 给出政策决策的依据。 =w-劳动生产增长率 当劳动生产增长率为零时, =w 菲利普斯曲线 PC 0 u 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推导 公式 u = g () g () 0 y = f(u) f (u ) 0 y = f (g () ) = f (g (p) ) y(p)= f (u ) g ()0 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y = AS (p) 凯恩斯主义 总需求 总供给模型 p AS AD y 第四节 货币主义经济学 一、总需求曲线 MV=PY p AD y 二、货币主义总供给曲线 在

10、60年代末,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 ( M.Friedman)和费尔浦斯( E.Phelps) 对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 率之间的交替关系提出了疑问:菲利普斯 曲线是一条稳定的关系曲线吗?在长期内, 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上述交替关系吗? 他们认为,上述菲利普斯曲线忽视了人们对 通货膨胀的预期所产生的作用。因此,他们 提出了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并从短期 与长期的角度加以说明。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P/P B C P2 PC2 P1 A PC1 O U1 U 图 7-4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 1)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对于上述第一个 疑问,弗里德曼等

11、人认为,菲利普斯曲线不是一条 稳定的关系曲线,而只是短期内因人们没有预期到 通货膨胀而暂时存在的曲线,如果人们的预期发生 作用,菲利普斯曲线将会移动。如图所示,经济运 行的初始状态在 PC1曲线上。如果通货膨胀率为 4%, 即图中的 P1=4%。人们能够预期到这个通货膨胀率, 因此,当劳资双方签订工资协议时,要考虑到 4%的 通货膨胀率,即要求货币工资增长率至少也应为 4%, 以保证实际工资不变。劳资双方确定的工资水平决 定了就业量以及产量,故相应的失业率为 U1。 当政府为降低失业率而实行扩张性政策时,总需求 增加,价格会上涨,实际通货膨胀率上升至 P2=8%。 由于在短期内人们的信息不充分

12、,暂时没意识到整 个社会的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因此,工人的预期通 货膨胀率未变,仍为 P1,货币工资也暂时不会变动。 货币工资上升赶不上价格上升,导致实际工资下降, 这意味着厂商的利润增加,所以,厂商要增加生产, 从而对劳动的需求也增加。其结果,产量增加,失 业减少,失业率下降为 U2,经济运行从 A点移动到 B点。这种状况是短期存在的,由于人们的预期通 货膨胀率与实际通货膨胀率不一致,导致货币工资 增加落后于价格上涨,从而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有 一种暂时性的交替关系。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当通货膨胀持续发展,工人意识到通货膨胀率已上 涨并使他们的实际工资减少时,他们将改变自己对 通货膨胀的预

13、期,并相应要求提高其货币工资率, 以保证实际工资不变。结果,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 实际通货膨胀率达到一致,货币工资增加比率与价 格上涨率一样,实际工资回升至原有水平,因此, 厂商的利润回落到原有水平,厂商增加生产的动力 消失,则其产量以及相应的劳动的需求减少到原有 水平,失业率回到 U1,但这时的通货膨胀率因工资 上涨而上升到 P2,经济从 A点上升到 C点,失业率 与通货膨胀率的对应点在另一条菲利普斯曲线上, 即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到了 PC2。曲线 PC2 表明,同样的失业率对应的通货膨胀率比以前提高 了,或同样的通货膨胀率对应的失业率提高了,说 明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恶化了。

14、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公式 u = g ( e) g ( e) 0 货币主义总供给曲线 公式 u = g (-e) g ( ) 0 y = f (u) f (u ) 0 y = f (g (-e) ) = f (g (p p e) ) 货币主义总供给曲线 y = AS (p) LAS p AS2 pe2 AS1 pe1 y 货币主义总需求 -总供给模型 LAS p AS3 AS2 pe3 AS1 pe2 pe1 AD1 AD2 y 第三章 数理逻辑 经济模型可以被区分为静态模型和动 态模型。从分析方法上讲,与静态模 型相联系的有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 析,与动态模型相联系的是动态分析。 静态分

15、析 静态分析: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 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比较静态分析: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 量变化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 的外生变量条件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 动态分析:在动态模型中,需要区分变量在 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 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动态模型所做出的分 析我们称之为动态分析。 第一节 数学模型的构成 数学模型:是一组用以描述模型结构 的方程。这些方程以某种方式把一定 数量的变量联系在一起,通过对这些 方程进行相应的数学计算,可以推倒 出一系列逻辑结论。 一、变量、常数 变量是大小可以变化的量,即可以取不同值 的量。 经济学中经常使用的变量包括

16、价格、利润、 收益、成本、国民收入、消费、投资、进口、 出口等等。因为这些变量可以取不同的值, 所以必须用一个符号而不是一个特定的数字 表示它。例如,我们可以用 P 表示价格,以 R 表示收益,以 C表示成本,以 Y表示国民 收入等等。 通过解一个适当构建的经济模型,我 们可以得到一组变量的解值,如市场 均衡时的价格,利润最大化时的产出 等。其解值可以通过模型求出的变量, 称作内生变量(源于模型内部),但 模型中也包含一些由模型外部因素所 决定的变量,其大小仅被视为给定的 数据,这样的变量被称为外生变量 (源于模型之外)。 常数是一个大小不变的值。如 1, 2 二、方程 在经济学的应用范围内,

17、我们需要区 别三种类型的方程:即 定义方程 行为方程 均衡条件 定义方程是在两个具有完全相同含义 的不同表达式之间建立恒等式。 如: = R - C 行为方程则规定了当其它变量变化时, 某一变量相应的变化方式。这可能包 括人类行为。 如: Qd = f( P) =a一 b P Qs= g( P) = - c + d P 均衡条件,只有当我们的模型包含均 衡这一概念时才会涉及。如果模型中 包含这一概念,则均衡条件就是描述 实现均衡前提条件的方程。 如: Qd = Qs 第二节 静态(或均衡)分析 均衡最一般的含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 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 对静止的状态。经济事

18、物之所以能能够处于 这样一种静止状态,是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 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参与者的力量能够相互 制约和相互抵消,有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 关该经济事物的各方面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 正因为如此,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的 研究往往在于寻找在一定条件下经济事物的 变化最终趋于静止之点的均衡状态。 一、局部均衡 在经济学中,市场均衡可以分为局部均衡和 一般均衡。 局部均衡是就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和 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一般均衡是就一个经济社会中两个以上市场 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 析。一般均衡假定各种商品的供求和价格都 是相互影响的,一个市场的均衡只有在其他 所

19、有市场都达到均衡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1、供求模型 Qd = f( P) =a一 b P Qs= g( P) = - c + d P Qd = Qs 得 Qd = Qs=(ad-bc)/ (b + d) P =(a + c )/ (b + d) 例 Qd=800一 100P Qs=-400+200P Qd = Qs 解得: Qd= Qs = 400 P =4 2、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产品市场均衡) AS=y AD=c( yd) + i + g=a + b yd + i + g yd=y T +tr AD=AS y =a + b yd + i + g =a + b (y T +tr ) + i

20、 + g y = (a b T +b tr + i + g)/(1-b) 假定三部门经济中 , 消费 c = 100+0.8 yd ,投资 i =100 ,政府 购买 g =100 , 税收 T=150 ,转移支付 tr =50。 求:均衡时的国民收入 。 AS=y AD=c( yd) + i + g yd=y T +tr =y 150+50 AD=AS AS=y AD=100 + 0.8 yd +100+ 100 yd=y 150+50 AD=AS y =100 + 0.8 (y 150+50) +100+ 100 y =1100 二、一般均衡 1、商品市场的一般均衡 在现实世界中,没有一种

21、商品是孤立存在 的,每一种商品都有许多替代品和互补品。 因此,对一个商品需求函数的更为实际的描 述不但要考虑到商品自身价格的影响,还应 考虑到大部分(如果不能做到全部)相关产 品价格的影响。供给函数也应如此。但是, 一旦其它商品价格被纳入考虑范围,模型的 结构必须加以扩大,以便能求出其它商品价 格的均衡值。因此,多种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变量必须一并以内生变量纳入模型。 例一 已知经济中存在两个商品市场, 商品 1市场的需求函数为: Qd1= 100-P1+P2 供给函数为: Q s1= -200+P1 商品 2市场的需求函数为: Q d2= 200+P1-P2 供给函数为: Q s2= -100

22、+P2 求两市场一般均衡时的均衡价格 P1、 P2和均 衡产量 Q1, Q 2 。 Qd1= 100-P1+P2 Q s1= -200+P1 Qd1 =Q s1 Q d2= 200+P1-P2 Q s2= -100+P2 Q d2=Q s2 得: P1 =300 P2 =300 Q1=Qd1=Q s1=100 Q1=Q d2=Q s2=200 例二 已知经济中存在两个商品市场, 商品 1市场的需求函数为: Qd1= 1-P1+P2 供给函数为: Q s1= -2+P1 商品 2市场的需求函数为: Q d2= 2+P1-P2 供给函数为: Q s2= -1+P2 求两市场一般均衡时的均衡价格 P

23、1、 P2和 均衡产量 Q1, Q 2 。 例 Qd1= 1-P1+P2 Q s1= -2+P1 Qd1 =Q s1 Q d2= 2+P1-P2 Q s2= -1+P2 Q d2=Q s2 得: P1 =3 P2 =3 Q1=Qd1=Q s1=1 Q1=Q d2=Q s2=2 2、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假定二部门经济中 ,消费 c = 100+0.8y , 投资 i = 200- 6r ,货币供给 m = 200, 货 币需求 L = 0.2y- 4r。 试求: ( 1) IS和 LM曲线, ( 2)产品市场和 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国民收 入。 AS=y AD=100 + 0.8

24、 y+ 200- 6r AD=AS L = 0.2y- 4r m = 200 L = m y=100 + 0.8 y+ 200- 6r -IS 0.2y- 4r = 200 -LM r=( 300- 0.2 y) /6 -IS r= ( 0.2y- 200 ) /4 -LM 得: y=1200, r=10 假定二部门经济中 ,消费 c = 100+0.8y , 投资 i = 150- 6r ,货币供给 m = 150, 货 币需求 L = 0.2y- 4r。 试求: ( 1) IS和 LM曲线, ( 2)产品市场和 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国民收 入。 AS=y AD=100 + 0.8 y

25、+ 150- 6r AD=AS L = 0.2y- 4r m = 150 L = m y=100 + 0.8 y+ 150- 6r -IS 0.2y- 4r = 150 -LM r=( 250- 0.2 y) /6 -IS r= ( 0.2y- 150 ) /4 -LM 得: y=950, r=10 第三节 比较静态分析 比较静态学,顾名思义,涉及两种与 不同参数值和内生变量相联系的不同 均衡状态的比较。 假设给定初始均衡状态作为出发点。 若我们令模型发生非均衡变化(某些 参数或外生变量发生变化),则初始 均衡必然会被打破,形成新的均衡。 比较静态分析就是:新均衡与原均衡 的比较。 1、供求模

26、型的比较静态 Qd = f( P) =a一 b P Qs= g( P) = - c + d P Qd = Qs 得 Qd = Qs=(ad-bc)/ (b + d) P =(a + c )/ (b + d) dQ/da = d/ (b + d) dP/da = 1/ (b + d) dQ/d-c = b/ (b + d) dP/d-c = -1/ (b + d) 供求定理 供求定律: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 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 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 同方向变动。 2、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比较静态 已知三部门经济中: y=c( y

27、) + i + g ; (其中 y为国民收入, c( y)为消费函数, i 为投资 , g为政府购买支出),试用 比较静态法(微分法)推导投资乘数 ,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y=c( y) + i + g d y=dc( y) + d i +dg d y=c( y) dy + di +dg (1-c) d y= di +dg d y= 1/(1-c) di + 1/(1-c) dg 乘数 已知三部门经济中: y=c(yd) + i + g ; yd=y T +tr (其中 y为国民收入, c(yd)为消费函数, yd为可支配收入, T为固定税收, tr为政府转移支付, i 为投资 , g为政府购

28、买支出),试用比 较静态法(微分法)推导税收乘数,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投资乘数 ,政府 购买支出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y=c( yd) + i +g d y=dc( yd) + d i +dg d y=c( yd)( dy dT +dtr) + di +dg d y= c/(1-c) dT + c/(1-c) dtr + 1/(1-c) di + 1/(1-c) dg dy = c/(1-c) dT + 1/(1-c) dg =c/(1-c) dg + 1/(1-c) dg = dg 第四节 动态经济分析 动态经济分析:是探寻和研究变量的具 体时间路径,或者是确定在给定的充 分长的时间内,这些

29、变量是否会趋向 收敛于某一(均衡)值。 新古典增长模型 一 、 假定 ( 1)社会储蓄函数为 S=sY,其中 s是作 为参数的储蓄率; ( 2)劳动力按一个不变的比率 n增长; ( 3)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 二、模型 1、 人均生产函数: 在暂不考虑技术进步的情况下,设经济的总 量生产函数 Y=F(K,L),由假定( 3),对上 述生产函数有 Y=F(K,L),对任何正数 都 成立,特别地,今取 =1/L,则有人均量生 产函数 Y/L=F(K/L,1),即 y=f(k),其中 y为人 均产出, k为人均拥有资本量。 随着每个工人拥有的资本量的上升,即 k的 增加,每个工人的产量也增加,但由于报

30、酬 递减规律,人均产量增加的速度是递减的。 2、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 ( 1)资本存量的变化有三个原因:投 资增加了资本存量,折旧减少了资本 存量,人口增长,导致人均资本量减 少,用公式表示为 k=i- k n k 又因为 i= S=s y= s f (k) 故基本方程为: k=s f (k) - k n k, ( 2) (+n)k是使人均资本存量不变所必需的 投资量。首先,一定量的储蓄必须用于替换 折旧资本,这一用途的储蓄为 k。在有人口 增长的稳态中,一定量的人均储蓄必须用于 装备新工人,这一用途的储蓄为 nk;总计为 (+n)k的人均储蓄被称为资本的广化。 人均储蓄超过 (+n)k

31、的部分则导致了人均资 本 k的上升,即 k0,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 因此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式可以表 述为:资本深化 =人均储蓄 -资本广化。 y yA syA A kA k O (n+)k f(k) sf(k) 3、经济增长的稳态分析 稳态分析。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所谓 稳态指的是一种长期均衡状态。在稳 态时,人均资本达到均衡值并维持在 均衡水平不变,在忽略了技术变化的 条件下,人均产量也达到稳定状态。 因此,在稳态之下, k和 y达到一个持 久性的水平。根据上述定义,要实现 稳态,即 k=0,则人均储蓄必须正好 等于资本的广化。换句话说,新古典 增长理论中的稳态条件是 sy=(n+)k

32、。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的本质和分析范式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本质 一、研究对象 1、传统政治经济学的标准答案是:马克思经 济学是关于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 2、马克思、恩格思观点: ( 1)马克思在 资本论 导言中指出:“本 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 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 2)恩格斯在 反杜林论 中指出:“政治 经济学,从最广义说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 3、马克斯、恩格斯都强调政治经济学的 研究对象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包括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在这两个 方面,生产关系是研究的重点,但不 排斥对生产力的研究,相反,

33、正是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构成了马 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线。”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 学研究对象的比较 ( 1)近年来,一些看法认为:马克思主 义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制度,西方经 济学研究的是资源配置。 该种观点是不正确的,马克主义经济 学中包含许多制度经济学所不能涵盖 的内容,如:分工理论,价值理论, 货币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等。马克思 主义经济学不只研究生产关系,也研 究生产力和资源配置。 吴易风指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 学的根本分歧不在于是否研究资源配置,而 在于:要不要研究生产方式, 要不要研究和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要不要区分抽象的生产一般的资源配置和 具体的

34、特定生活方式的资源配置。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回答是肯定的,西方经 济学的回答是否定的。 ( 2)还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马克 思主义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关系的本质, 西方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现象。因此马 克思主义经济学适于说明资本主义的 长期演化,而西方经济学在把握资本 主义经济的日常生产的现象方面,胜 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 方经济学的区别并不在于要不要研究日常的 经济现象,而在于如何研究经济现象。马克 思认为:事物的现象和本质往往是不一致的, 科学的任务就在于从现象中发现本质,并从 事物的本质出发对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这 就是著名的“具体 抽象 具体”的辩证方

35、 法。而西方经济学只满足于对现象的描述。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一门批评的经济学,同 时,它的首要目的是揭示社会经济发展的客 观规律。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 不少学者试图从方法论的角度来定义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 不是教义,而是方法。是进一步研究 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一种认识世界的 方法。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 方法: 相当长一个时期,人们往往从归纳 与演绎,抽象与具体,分析与综合, 逻辑与历史等逻辑形式的角度去研究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这种研究 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不 可能把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本质。 近期

36、在文献从个人主义和整体主义方法论 的关系来讨论, a.把马克思经济学的方法归结为整体主义, 但这种观点是有局限的。虽从个人主义和整 体主义分,马经更接近整体论,但整体主义 是马经所独有,也不是本质。黑格尔的客观 唯心主义等也持整体论观点。 b.罗默等试图以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和新古典 的理性范式为基础重构马经,形成“理性选 择的马克思主义”学派,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它忽视了社会过程和社会制度,排斥对辩证 法的运用,无法解释许多社会变化现象。 正确观点 理论和方法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任何理论的实质都 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任何方法都是以一定理论 为基础的。马克思经济学在理论的完整性和自主性 方面具有自

37、己的优势: 第一,它是以自己独创的历史唯物主义为世界观和 方法论的。 第二,它把生产力发展和资源配置的分析与社会经 济制度的演进有机结合在一起。 第三,它有强烈的历史感,坚持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要求理论的发展反映历史的客观进程。 第四,它对社会结构中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因素的 相互作用有着辩证的理解。 第五,它实现了静态与动态,本质与现象,宏观与 微观,质与量的统一。 第六,它对经济过程中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 等所有重要环节进行了全面考虑。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 析范式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虽然马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 但它又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同义语,历史唯 物主义是在哲学层次上的方法

38、论,它说明了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马经是以社会经 济运动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因此,仅仅理解 历史唯物主义还不足以全面认识马经的本质 和精髓,还需要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 建立与经济学层次相对应的更为具体的概念、 范畴和规律体系,或者说,更具体的方法论 原则。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原则或理 论特征可从以下三个层次来认识: 1、一般的方法论或基本原理。研究包括一 切人类社会经济运动一般规律的方法和规则, 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基础。 2、特殊的方法论或特殊原理。是研究资本 主义市场经济运动规律的方法和规则。构成 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体部分。 3、个别的方法论或个别原理。是研究资本

39、主义经济生活中某些局部现象运动规律的方 法和规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外围 1、一般的方法论或基本原理。包括 五个基本命题: 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解释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迁。 在历史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的整体制约中, 分析个体经济行为。 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确定整个社会 经济制度的性质。 依据经济关系来理解和说明政治法律制度 和伦理规范。 通过社会实践实现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与目 的的统一。 2、特殊的方法论或特殊原理。包括: 剩余价值理论 利润平均化、生产价格的形成以及 利润率下降趋势的理论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国民收入理论、 经济危机理论 3、个别的方法论或个别原理。 如:货币流通规律

40、、分工、两大部类、 地租理论等。 第五章 最优化分析 第一节 集合 一、概念 集合:就是不同对象的集成。这些对 象可以是不同的数,也可以是别的任 何东西。如 2、 3、 4构成一个集合。 一个班的学生构成一个集合。 二、集合的描述 集合的描述方法有两种: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如: 2、 3、 4构成的集合可写成: S=2、 3、 4。 2、描述法:把集合中元素含有的性质描述 出来。如:正整数集合。 I=x /x为任意正整 数 。用描述法,一定要在代表元素的一般 符号(如 x)和所描述的元素性质之间加一 坚杠或冒号。 三、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合: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合: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可数无限集合:如 I=x/x为任意正整 数 ,可数为 1、 2 。 不可数无限集合:如 J=x/2x5。 笛卡尔积 令 X和 Y为两个(可测)空间, X和 Y的 笛卡尔积为: Z=X*Y=z= (x , y) / x X ,y Y 第二节 效用最大化 第三节 产量最大化 第四节 成本最小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