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寒热证.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3666625 上传时间:2021-06-10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140.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医诊断寒热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中医诊断寒热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中医诊断寒热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资源描述:

《中医诊断寒热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诊断寒热证.ppt(7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寒 证定义:指感受寒邪,或阴寒内盛,或阳 气虚损所表现出的一类证候。 第一节 表寒证定义: 风邪之邪侵袭肌表所表现的症候。 常由风寒袭表,腠理闭塞,或风邪袭表, 腠理不固,营卫失和所致。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痛、苔薄白、脉浮。(一) 表实寒证: 寒证的临床表现 + 恶寒甚、无汗、身痛、 鼻塞流清涕、气喘、 脉浮紧。 (二)表虚寒证: 寒证的临床表现 + 恶风、自汗、鼻鸣 干 呕、脉浮缓。 二、治疗法则 解表散寒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功效:发汗平喘,利水应用: 1.风寒表实证 2.咳嗽 3.水肿用量用法:1.5-10克;生用发汗力强麻黄 桂枝性味归经:辛、甘,温。归心、肺、膀胱

2、经。功效:发汗解表,温阳通阳。应用:风寒表虚证;调和营卫;温经通阳 用量用法:3-10克 紫 苏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经。功效:发表散寒,解鱼蟹毒。 应用:外感风寒表证;气滞胸闷; 用量用法:3-10克 生 姜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脾经。 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应用:风寒表证;胃脘冷痛;止呕 用量用法:3-10克 香 薷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胃经。功效:发汗解表,和中话湿,利水消肿。应用:外感风寒加暑湿证;脾虚水肿用量用法:3-10克 荆 芥性味归经 :辛,微温。归肺、肝经。功效:祛风解表,止血。应用:风寒表证;风疹瘙痒;止血用量用法:3-10克 ;止血炒炭用

3、防 风性味归经:辛、甘,微温。 归膀胱、肝、脾经。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应用:风寒表证;风热表证; 风疹瘙痒;风痹;破伤风用量用法:3-10克 羌 活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膀胱、肾经功效: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应用:风寒表证;痹证;用量用法:3-10克 细 辛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功效:祛风,散寒止痛, 温肺化饮,宣通鼻窍应用:风寒表证;痹证;止痛用量用法:1-3克 反藜芦 白 芷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功效:解表,止痛,祛风盛湿,消肿排脓。应用: 风寒表证 ; 头痛;鼻渊; 带下; 皮肤瘙痒 疮疡肿毒用量用法:3-10克 四、常见证型治要(一)风寒束表证 临床表

4、现:恶寒甚、或有发热,无汗、头 身疼痛、或鼻塞留清涕、气喘 苔薄白,脉浮紧。 治疗方法:发表散寒。 代表方剂:麻黄汤 麻黄 桂枝 杏仁 炙甘草 (二)风袭表疏证临床表现:发热、恶风 、头痛、自汗出,或 鼻鸣干呕,舌淡红,苔薄白,脉 浮缓。治疗方法:疏散风邪,和营解表。代表方剂:桂枝汤 桂枝 白芍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第二节 里 寒 证定义: 寒邪直中脏腑经络,阴寒内盛,或阳 气虚衰所表现的症候。 多因外感阴寒邪气,或因内伤久病, 阳气耗伤,或过服生冷寒凉,阴寒内盛所 致。 一、 临床表现 恶寒喜暖,面色苍白,肢冷倦卧, 口淡不渴,痰涎,涕 清稀,小便清长 , 大便稀溏,舌 清苔白面润滑,咏迟或

5、紧。 二、治疗法则 温里散寒。 三、常用中药 附 子性味归经:辛,热;有毒。归心、肾 、脾经 功效:回阳求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应用: 亡阳证; 脏腑阳气衰弱;心阳虚 ; 肾阳虚;脾阳虚; 痹证用量用法:3-15克 干 姜性味归经:辛,热。归脾、胃、心、肺经。功效:温中,回阳,温肺化饮。应用:脘腹冷痛;胃寒呕吐; 亡阳证;寒饮内停用量用法:3-10克止血炮姜 肉 桂性味归经:辛、甘,热。归肾、脾、心、肝经。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应用: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脾肾阳虚:脘腹冷痛、食少便溏、下元虚冷;痛经闭经;寒湿痹痛;用量用法:2-5克 吴 茱 萸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小毒。 归

6、肝、脾、胃经。功效: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应用:脘腹冷痛 久泻与五更泻 头痛 呕吐吞酸 外用止痛用量用法:1.5-5克 小 茴 香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肾、脾、胃经。功效:祛寒止痛,理气和胃。应用:脘腹冷痛;痛经闭经用量用法:3-8克 高 良 姜 性味归经:辛,热。归脾、胃经。 功效:温中止痛。 应用: 脘腹冷痛; 呕吐泻泄 用量用法:3-10克 四、常见证型治要(一)寒滞经脉证临床表现:恶寒,肢体冷痛,拘急或麻木, 肤色紫暗或苍白,苔白,脉弦 紧。治疗方法:温经散寒,通阳止痛。代表方剂:乌头汤 乌头 麻黄 芍药 黄芪 炙甘草 白蜜 (二)寒滞胃脘证临床表现:胃脘冷痛,痛势急剧,喜温,

7、呕吐清水,恶寒肢冷,苔白, 脉弦紧。治疗方法:温胃散寒。代表方剂:良附丸 高良姜 附子 (三)寒滞心脉证临床表现:恶寒畏冷,心胸闷痛,遇冷痛 增,得温痛减,苔白,脉沉迟 或沉紧等。治疗方法:行气散寒,通阳宣痹。代表方剂:枳实薤白桂枝汤 枳实 厚朴 薤白 桂枝 瓜蒌 (四)寒滞肝脉证临产表现:少腹冷痛,或阴器收引疼痛, 或巅顶疼痛,遇寒痛增,得温 痛缓,恶寒肢冷,呕吐清涎, 苔白 ,脉弦紧。治疗方法 :暖肝散寒,温阳行气。 代表方剂:1.天台乌药散 乌药 木香 小茴香 青皮 高良姜 槟榔 川楝子 巴豆 2.吴茱萸汤 吴茱萸 人参 大枣 生姜 复习思考题麻黄、桂枝、干姜、附子的临床功效?小茴香、吴

8、茱萸的临床功效?风寒束表证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风袭表疏证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 热 证定义:指感受火热阳邪,或阳热亢盛, 或阴虚阳亢所表现出的一类证候。 第一节 表 热 证定义:指风热之邪侵袭人体卫表的一类 证候。 多由风热之邪犯表,热郁肌凑, 卫表失和所致。 一、临 床 表 现 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少汗或无汗, 或见头痛,咽痛,咳嗽等症,舌质边 尖红,舌苔薄白,脉浮数。 二、治疗法则 清热解表 三、常用中药 薄 荷性味归经:辛,凉。入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应用: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 咽喉肿痛等风热壅盛之证; 头痛、目赤等风热上攻头目之证; 麻疹不透。用量用法:

9、3-6克 牛 蒡 子性味归经:辛、苦,寒。入肺、胃经。功效:疏风散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应用:外感风热证; 麻疹初期; 热毒疮肿及痄腮。用量用法:3-10克 桑 叶性味归经:苦、甘,寒。入肝、肺经。功效:疏风清热,清肝明目。应用:外感风热证; 肝经实热证; 血热吐血轻证用量用法:6-12克 菊 花性味归经:甘、苦,微寒。入肺、肝经。功效: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应用: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证; 目赤肿痛; 头痛、眩晕。用量用法:10-15克 柴 胡性味归经:苦,微寒。入肝、胆经。功效: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应用:少阳证; 项强头痛; 胁肋胀痛; 下痢,脱肛,子宫下垂,倦怠,短气。用量用法:3

10、-10克 葛 根性味归经:甘、辛,凉。入脾、胃经。功效:发表解肌,升阳透疹,解热升津。应用:风寒表证; 风热表证; 麻疹初起; 腹泻; 消渴。用量用法:9-15克 蝉 蜕性味归经:甘,寒。入肝、肺经。功效: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息风解痉, 退翳明目应用:外感风热及温病初期; 麻疹初期; 风疹,皮肤瘙痒; 小儿惊风,痉挛,夜啼,破伤风; 目赤翳障,羞明涩痛,多泪。用量用法:3-6克 四、常见证型治要 (一)风热犯表证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少汗,全身 不适,头痛,口微渴,或有咽 痛,舌边尖红,脉浮数。治疗方法:辛凉解表。代表方剂:银翘散 连翘 银花 桔梗 薄荷 竹叶 生甘草 荆芥穗 淡豆豉 牛

11、蒡子 鲜芦根 (二)风热犯肺证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身痛或咽痛, 咳嗽,气喘,舌尖红,苔薄黄, 脉浮数。治疗方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代表方剂;桑菊饮 桑叶 菊花 杏仁 连翘 薄荷 桔梗 甘草 芦根 第二节 里热证定义:指邪热在里所表现出的证候。 常因热邪由表传里; 寒、湿等阴邪化热入里; 热邪直入脏腑等所致。 一、临床表现 身热,不恶寒但恶热,口渴喜冷饮, 心烦或躁扰多言,面红目赤,小便色黄, 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甚则焦燥干黑, 脉滑数或洪数。 二、治疗法则 以解热为主,辅以燥湿、凉血、 息风、解毒等法。 (三)常见中药 石 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应用

12、:气分证; 咳嗽痰稠,发热; 头痛,牙龈肿痛等胃火上炎证; 消渴; 疮疡多脓之证。用量用法:15-60克 知 母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解热泻火,滋阴润燥。 应用:温热证; 阴虚火旺; 咳嗽、痰黄或燥咳、痰稠之肺热, 肺阴虚, 消渴。 用量用法:6-12克 栀 子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肺、三焦经。功效:泻心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应用:烦热郁闷,躁扰不宁,虚烦不得眠; 黄疸等肝胆湿热郁结; 热淋等下焦湿热; 吐血,纽血,尿血等血热妄行。用量用法:6-9克 黄 芩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胆、脾、 大肠、小肠。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应用:热病壮热不退 ;

13、肺热咳嗽;湿热下痢; 热淋;肿痛诸疮;胎热不安; 吐血,咳血,纽血,便血,血崩。 用量用法:3-9 克 清热生用 安胎炒用 清上焦热酒芩 止血炒炭用 黄 连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胃、肝、大肠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应用:呕吐; 泻痢; 壮热,烦躁,神昏谵语。 火毒痈疡; 吐血,纽血。用量用法:1.5-4.5克 黄 柏性味归经:苦,寒。归肾、膀胱、大 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应用:湿热痢疾; 湿热黄疸; 湿热带下; 骨蒸盗汗 痈肿疮疡,湿疹。用量用法:3-12克 大 黄性味归经:苦,寒。归脾、胃、大肠、 肝、心经。功效:泻火通便,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应用:腹满疼痛,热结便秘

14、; 吐血,纽血 ,目赤,咽痛,牙龈肿痛; 产后腹痛,血瘀经闭,跌打损伤。用量用法:3-12克 泻下生用 化瘀酒制 止血炒炭 龙 胆 草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胆、胃经。功效:清热燥湿,泻肝火。应用:湿热黄疸; 阴肿阴痒; 目赤肿痛,胸胁刺痛,耳聋耳鸣等肝 经实热证。用量用法:3-6克 连 翘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肺、心、胆经。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应用: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 高热,烦躁,神昏等热邪陷入心包证; 痈疮肿毒。用量用法:6-15克 蒲 公 英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肝,胃经。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通淋。应用:痈肿疮疡; 目赤肿痛; 湿热黄疸。用量用法:10-30克 金 银 花性味归

15、经:甘,寒。归肺、胃、大肠经。功效:清热解毒。应用;热毒疮痈初发; 外感风热或温病初期。用量用法:10-15克 板 蓝 根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胃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应用:喉痹肿痛,温毒斑疹,大头瘟疫,丹 毒,疮毒,痄腮等温热疫毒; 外感风热。用量用法;10-15克 白 头 翁性味归经:苦,寒。归大肠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应用:痢疾(要药)用量用法:6-15克 生 地 黄性味归经;甘、苦,寒。归心、肝、肾经。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应用:热入营血; 阴虚 内热; 吐血,纽血,便血,妇女崩漏等; 热病伤阴; 消渴。 用量用法:10-30克 玄 参性味归经;甘、苦,咸。归肺、

16、胃、 肾经。功效;凉血滋阴,泻火解毒。应用:温热病热入营分; 咽喉肿痛; 阴虚便秘。用量用法:10-15克 牡 丹 皮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心、甘、肾经。功效: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应用:热入血分证; 阴虚发热; 吐血,纽血等; 血滞经闭及恶血积聚作痛等证。 创伤跌损; 外痈。用量用法:6-12克 赤 芍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经。功效;清热凉血,祛瘀止痛。应用:温病热在血分; 瘀血积聚疼痛证; 跌扑损伤; 皮肤疮疖、热疮肿痛; 目赤肿痛。用量用法:6-15克 反藜芦 地 骨 皮性味归经:甘、淡,寒。归肺、肾经。功效:凉血除蒸,清泻肺热。应用:阴虚血热证; 咳血,吐血,纽血,便血等; 肺热证

17、。用量用法:6-15克 四、常见证型治要(一)气分证临床表现:壮热烦渴,舌红苔黄,尿赤 便结,脉洪或数。治疗方法:辛寒清热。代表方剂:白虎汤 石膏 知母 甘草 粳米 (二)营分证临床表现;身热夜甚,心烦不寐,时有 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 脉细而数。治疗方法;清营解毒,透热养阴。代表方剂:清营汤 水牛角 生地 元参 竹叶心 麦冬 丹参 黄连 银花 连翘 (三)血分证临床表现:壮热或低热,手足抽搐或蠕 动,神昏谵语,斑疹隐隐, 吐血衄血,舌质深绛。治疗方法: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代表方剂:犀角地黄汤 水牛角 生地黄 芍药 牡丹皮 (四)热盛动风证临床表现:高热口渴,神昏谵语,四肢 抽搐,角弓反张

18、,舌红或绛, 苔黄,脉弦或数。治疗方法:凉肝息风,增液舒筋。代表方剂:羚角钩藤汤 羚角片 霜桑叶 京川贝 鲜生地 双钩藤 滁菊花 茯神木 生白芍 生甘草 淡竹茹 (五)肺热炽盛证临床表现:发热口渴,咳嗽,气粗而喘, 或有胸痛,咽痛,鼻煽气灼, 便秘尿黄,舌红苔黄 ,脉数。治疗方法:清热泻肺。代表方剂: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 杏仁 炙甘草 石膏 (六)心火上炎证临床表现:心胸烦热,口渴面赤,心烦 失眠,口舌生疮,甚则赤烂 疼痛,舌红苔黄,脉数。治疗方法:清心泻火,导热下行。代表方剂:导赤散 生地黄 生甘草 木通 竹叶 (七)肝火上炎证临床表现:发热口渴,烦躁易怒,头痛, 或目赤肿痛,或耳暴鸣暴

19、聋, 或吐血、纽血,面赤,舌红 苔黄,脉弦数。治疗方法:清肝泻火。代表方剂: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 黄芩 栀子 泽泻 木通 车前子 当归 生地 柴胡 生甘草 (八)胃火证临床表现:胃脘灼痛、喜冷,发热口渴, 或口臭、牙龈肿痛、齿纽, 便结尿黄,舌红苔黄,脉数。治疗方法:清胃凉血。代表方剂:生地 当归身 牡丹皮 黄连 升麻 (九)大肠热结证临床表现:发热口渴,大便秘结,腹胀 硬满,疼痛拒按,舌红苔黄 少津,脉沉数。治疗方法:泻热通便代表方剂:大承气汤。 大黄 厚朴 枳实 芒硝 (十)热毒蕴结证临床表现:火热壅盛成毒,肌肤等处生疮疖 疔痈,红肿灼痛,化脓 溃烂,发 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数。治疗方法: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代表方剂:仙方活命饮 白芷 贝母 防风 赤勺 当归尾 甘草节 炒皂角刺 炙穿山甲 天花粉 乳香 没药 金银花 陈皮 复习思考题薄荷、银花、连翘、大黄的功效?石膏、知母、生地、黄连的功效?风热咳嗽用什么方剂?治疗肺热炽盛证的代表方剂是什么?治疗心火上炎证的代表方剂是什么?胃火炽热的胃脘疼痛、牙龈肿痛用什么代表方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