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

上传人:奇异 文档编号:23610707 上传时间:2021-06-1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7.1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探究材料式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川大附中语文组周鸣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从学生平时写作情况看,作文最容易忽视的问题不少,如脱离文题,我行我素;不抓题眼,主题不明;关键词内涵不清,文章重点不突出;不审要求,不合情理。审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关,但有不少学生却偏偏忽视了这一点,往往匆忙下笔,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教学设想】1 、针对学生在作文写作中的偏题现象,本课选取xx 年成都市中考材料式命题作文“挥手自兹去“为活动载体,以探究课的课型通过过程式教学来实施教学内容。2 、围绕教学目标,确立核心任务:以“挥手自兹去”为例探究材料式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以核心任务引导

2、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积极开展思维活动,感悟学习知识,习得作文审题技巧,获得命题作文导语、标题、要求相关联的关联体验以及在乐于分享的氛围中探索知识的乐趣和喜悦。【教学目标】1 结果性目标:学生能归纳出材料式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并用于修改自己的作文。2 体验性目标:在探究材料式作文“挥手自兹去”的活动中,学生能体验标题、导语、要求之间的关联。1 、 导入:故事“深山藏古寺” ( 宋徽宗时期,京城的画院每年都要招收一名画师。这一年,画院以“深山藏古寺”这一句古诗为题来考应试者。经过层层筛选之后, 画院招收的这名画师将在最后的四个人中产生。四个人都向主考官提交了一幅自己满意的作品。第一幅,深山里树木

3、环抱,中间有一座寺庙;第二幅,密林深处仅仅露出寺庙的一角;第三幅,深山老林里并没有寺庙,只有一幅高高飘扬的幡。主考官连看几幅均不满意, 原因是这些画与画题无法吻合, 正当主考官失望之时,却有一幅画深深吸引了他:在苍郁的群山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跳珠溅玉,泉边有个老态龙钟的和尚,正一瓢一瓢地舀着水倒进桶里。主考官连连点头, 称:“好,这才是魁选之作呀!”)聪明的你,知道最后一幅画为什么被选中吗?这幅画的考生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审题深得好, 抓住了题眼“藏”。作文也是如此,只有审好了题,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2 、 提出核心任务:以“挥手自兹去”为例探究材料式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二、解决问题老师 P

4、PT出示材料式命题作文“挥手自兹去”,让学生明确它由“题目、导语、要求”三部分组成。(一)学生活动一:初步探究作文“挥手自兹去”的审题1 、仔细阅读命题作文“挥手自兹去”的文字,设想如果今天你就要完成这篇作文,你准备如何来审题?“挥手自兹去”出自李白送友人,意思是“挥挥手,从此离开”。粗读,平淡无奇;细品,意蕴丰厚。孤独之旅中,杜小康战胜孤独,走向成熟,告别原来的自己,挥手自兹去;最后一课里,小弗朗士幡然醒悟,悄然蜕变,远离过往的生活,挥手自兹去 . 。“挥挥手,从此离开” 的,也许是一个人, 一个地方,一段时光;“挥挥手,从此离开”时,或许有一点无奈、 一丝洒脱、一份期待 . 。请以“挥手自

5、兹去”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要有真情实感;( 2)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3)不少于 600 字;( 4)不得抄袭,套作; (5)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2 、学生发言交流,老师板书学生说的初步探究要点过渡:刚才大家的讨论使我们有了初步的审题收获,下面我们再次走近这个作文的标题,进一步探究作文的审题技巧。(二)学生活动二:合作探究材料式命题作文“挥手自兹去”的标题和导语、要求之间的关联a 、学生合作探讨标题和导语、要求之间的关联,准备发言。 b、小组代表展示、发言 问题预设:1 )、这个标题的题眼及内涵?提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题眼是能体现中心、主旨的词。本题的题眼

6、是“挥手、去”,“挥手”就是告别,“去”就是离开。确定写作的主题就是“离别”。2 )关键词“兹”的内涵?。结合导语理解“兹”的内涵:离别的可以是一个人、一个地方、一段时光 .你可以写一个人,比如写与父母离别,与好友离别;可以写一个地方,比如写与故乡、校园的离别;可以写一段时光,比如写与少年时代离别;还可以写与孤独离别,与失败离别,过往的生活离别?可见“兹”是别离的对象,是写好这个作文选材的关键,你需要选择自己最刻骨铭心的一个离别对象来成文,才能写出真情。3 )别离时的情感?学生找出未解读的“挥挥手,从此离开”时 ,或许有一点无奈,一丝洒脱、一份期待。这是离别时的情怀,需要在文中抒写出来,这也是

7、文章的升华、深化如别离好友的不舍与无奈;别离网吧的决绝,从此走向新生;别离母校的留恋;别离童年,对成年成熟的向往 . 4 、小结:1 )解读导语,能帮助我们理解标题题眼“挥手、去”的内涵,从而确定写作的主题和中心;2 )解读导语能帮助我们理解标题里的关键词“兹”的内涵,提供很有价值的选材提示和启示,从而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话说,最能发挥真情实感的离别对象来写。3 )解读导语,还能提示我们写出别离时的情怀,让我们的文章的得以升华。 至此,文章的写作重点慢慢在脑子里清晰起来:围绕别离这主题,重点写和谁怎样别离(别离时的情景和感情 )总结:可以说,标题和导语、要求之间的关系可谓是紧密相联,唇齿相依,

8、三者是我们审题写好作文的关键。三、归结提升(一)师生共同反思以上的探究过程,交流探究命题作文审题的思路和技巧,完善板书(二)归结出材料式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1 、 看标题: 抓题眼 定主题; 2、析导语:知内涵 晓重点; 3 、读要求: 懂要点 明文体小结:我们通过解读导语、标题、要求之间的关联,才能很好的完成材料式命题作文的审题:定主题、晓重点、明文体。 四、运用反馈1 、运用刚学会的命题作文审题技巧反思自己的作文“挥手自兹去”审题得失。2 、交流评价。3 、老师分享自己的下水作文“挥手自兹去”片段五、课后作业:修改作文“挥手自兹去”板书:核心任务:以“挥手自兹去”为例探究材料式命题作文的审

9、题技巧1 、看标题:抓题眼定主题 “挥手、去”2 、析导语:知内涵晓重点“挥手、去”:别离(主题)“兹”:人、物、地方、时光、挫折 .(选材) 无奈,洒脱、期待 .(情感)3 、读要求: 懂要义明文体 真情、文体、字数限制等 六、反思改进本节课以 “挥手自兹去” 为例 探究材料式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为核心问题,通过学生三个活动来解决核心问题。首先,学生初步探究“挥手自兹去”的审题;然后, 进一步探究导语和标题之间的关联,并明确标题题眼“挥手、去”以及关键词“兹”的内涵以及情感的升华; 再次是让学生快速浏览要求部分,明确要点。三个学生活动紧紧围绕核心问题, 层层深入。然后师生通过对前面学习过程的反

10、思,提炼出材料式命题作文审题技巧。 运用反馈是学生用习得的以上审题技巧反思自己的作文 “挥手自兹去” 的审题得失并加以修改来检测学习的效果。在此过程中,学生还会习得材料式命题作文审题时标题与导语、要求之间唇齿相依的关联体验, 从而习得材料式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去修改“挥手自兹去”是本节课的延伸。作文技巧谈二:如何审题( 一审,是认真分析,反复思考、推敲的意思;审题,就是在动笔作文之前,先认真分析,反复思考、推敲题目的含义和要求。为了行文的方便,下面按题目类型分别就审题技巧的问题予以阐述。一、命题作文虽然不同的作文类型有着不同的审题方法,但是万法归宗,不管什么类型的作文题,都

11、需要凝炼成一句话,找到这句话,就可以转化为命题作文来写作了,所以,这里将重点阐述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命题作文,由于指定了题目,限定了作文的内容和写作范围,因此,审题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它是动笔作文之前的最关键的步骤,是保证合理选材、正确构思的前提(也可以说是构思的开端),是防止作文离题偏题、下笔千言而离题万里的一项重要措施。(一)命题作文的分类、独字类。如“美”、“和”、“脸”、“茧”等。、词语类。名词类:风筝( xx 德州中考)形象、空间、肩膀、冬天等;动词类:接力、传递、突围、登临、陪伴( xx 河北中考)、留心等;形容词类:、短语类。 偏正短语:身后的目光( xx 台州中考)、绿色生活、冬

12、天里的使命、生活的境界; 动宾短语:品味时尚、拒绝平庸、学会欣赏、怀想天空、预约精彩、奖励自己( xx 广州中考); 主谓短语:知足常乐; 并列短语:快和慢、日积月累 (xx 北京中考)、书与生活、心态与命运、以和为贵和竞争意识等。、句子类。我的青春我作主、也是一堂语文课( xx 南京中考)、有钱就幸福吗、风景这边独好、理解是个慢慢的过程 (xx 常州中考)、我长大了( xx 日照中考)、成长路上无捷径( xx 杭州中考)(二)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对于命题作文而言, 审好题,是作文成功的第一步, 若是偏题了,则是死无葬身之地。、扩充比较析题意定写作内容。扩充是指扩字为词, 扩词为短语,扩短语为句

13、子,扩句子为成分,即把文题放置到具体的语言环境是来审视。 比较则是指对照文题的语言形式,另拟一个与之相近或相反的词句作比照, 在这样的扩充与比照之中分析出文题的意义。 在“扩比”训练中,最好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确定思维的方向。词语类。先说扩充,“熟悉”( xx 四川高考)就可扩为动宾短语“熟悉情况” 、“珍惜熟悉” ,扩充为偏正短语 “熟悉的背影” 或“熟悉的陌生人”或“熟悉的脚步声”等等,扩充短语成句子“谁熟悉什么情况?”。再说比较,熟悉熟习(正比);熟悉陌生(反比)短语类。如“诗意地生活”( xx 湖南高考),可扩充为句子“谁诗意地生活?”可与“诗意的生活”(正比)、“

14、枯燥的生活”(反比)作比较。句子 。如“有句 常挂嘴 ”( 07 年天津高考),可 “ 有句什么 常挂嘴 ?”可与“有句 心里”(正比)、“有些 无 常 ”(反比)作比 。当然, 种方法也可以 成“ 充法”或“追 法”或“添加信息法”,其 它 的意思是一 的,即通 追 使得文 的意思 得更具体,化抽象模糊 具体可感。比如“肩膀” ,可追 出 “ 的肩膀” (思 可 散成自己、 人、朋友、 存、“巨人的肩膀”、 “ 肩”、其它),再追 “肩膀担什么” (思 可 散成希望、依 、温馨、幸福、承 、 任等),再追 “肩膀的作用”(前行或成就的 梯)另外, 有一种可行的方法 “一分 二法”或者 “正反

15、法”,用它来分析并能 好地确定写作的内容。比如, “弯曲” ,可用正反法构思 :既要看到“弯曲”的正面(人生的道路是弯曲的,如越王勾践卧薪 胆、 信忍胯下之辱等),又要看到“弯曲”的反面(有的“弯曲”不可取,如卑躬屈膝、溜 拍 等等)。再如以“好奇心” ( 08 年高考江 卷),也是既要看到“好奇心”的正面(能推 人 文明的 步),也要看到“好奇心”的反面( 成人 的悲 )。其 ,在 里涉及 中的 窄做或窄 做, 当 目 泛 ,要极力 小来写(如“窗口”特定的“窗口”),当 目窄 ,要极力由点到面地拓 (如路 母校 口 个 目,从字面上看,集中在“校门品”这一个点上和“路过”时这一瞬间,但是要

16、思维眼前的景物将拓宽到在母校期间经历的难忘的人和事,思绪回到以前了)。、分析结构扣题眼定写作重心。对于命题作文而言,写作的重心之所在其实就是题眼,它是最能体现文章题旨的关键词, 下面分别叙述一下不同的文题如何查找其不同的题眼。词语类的题眼。由于这类文题不存在结构划分的问题,因此,题眼一般在本身。 如“见证”,无论怎样扩充, 其题眼就是在 “见证”这一关键词语上。短语类的题眼。偏正型文题中,其表意重心往往落在“偏”上,考生审题时要重点对表限制或修饰的“偏” 部分正行深入的思考,才会使自己的立意不至于走偏。例如上面的“诗意地生活”,审题时就应紧扣“诗意”两字,“诗意”是什么呢,它不仅是诗情画意,也

17、是心灵的和谐,是超物质的心态, 是乐观豁达的精神等, 即用一种超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去生活。再如“北京的符号”;动宾型文题中,其题眼一般在“动”上,因为动宾短语中的宾语一般规定了写作的范围、对象,而动词表现的是行为主体的行为,为写作重心。如“品味时尚”。主谓类文题中,其题眼一般在谓语上。因为谓语的语法功能是表述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是什么”、“怎么样”,所以是写作的重心。如“我能”;并列类文题中,题眼一般体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之间的关系上。这种关系大致有以下一些: 对立统一关系(山的沉稳,水的灵动),是非取舍关系(向前看与向钱看),先后主从关系(成人与成才),平等共存关系(谦虚与表现)

18、,条件因果关系(一步与一生)。动补类文题中,其题眼一般在“补”,因为动补短语的补语是动词后的补充说明成分,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程度、状态、结果等内容,因此显得非常重要, 它往往是命题的关键所在。 如“行走在消逝中”(07湖南高考)。介宾类文题中,其题眼一般是宾语,因为介词是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面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的词, 它的语法功能是引进对象,所以介宾短语的宾语才是关键词语,比如,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句子类的题眼。 其题眼一般在谓语上, 比如“带着感动出发” 。当然,也有例外之时,如“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同为偏正类文题,但是前者的重心在 “触摸”上,后者的重心在 “乡村

19、”上。、开掘虚实定题型定写作路径。文题的题型有实题、虚题之分,所谓“实题”,指的是有具体意义的话题,如“脸”、“习惯”、“位置”、“踮起脚尖”、“有句话常挂嘴边”等;所谓“虚题”,是指意义比较抽象的题目,如“留给明天”、“出和入”、“一花一叶一世界”等,另外,还有一种虚实结合型的题目,如“提篮春光看妈妈”、“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等。所谓“开掘虚实”是运用联想的手法,对文题进行由表层含义到深层含义, 由现象到本质的分析、 探索、推导,从而解读出文题所具有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比如,“今年花胜去年红”的审题,要明确此题为虚题,“花”是虚的(是喻体,可以比喻“生命”、“人生”、“事业”等美好事

20、物),“今年”与“去年”也是虚的(可以是今天胜昨天,现在胜过去,未来胜现在等等)。从理论上说虚实题的切入路径有四种:实题虚写,虚题实写,实题实写,虚题虚写,如果对四种写法进行优劣比较,则前两种胜过后两种,第三种胜过第四种因此,我们在写作的切入路径上,要有效做到化实为虚,化虚为实,虚实相生,谋求实题虚写,虚题实写,这样才有可能写出优秀作文。(三)命题作文的审题内容、审中心词(关键词)。要善于锁定题目中最核心的词语,即中心词。如“我眼中的色彩” (色彩,不是写色彩本身,而是写它的比喻义,如意味着灾难的黑色,意味着希望的绿色,意味着喜庆吉祥的红色,意味着温馨浪漫的粉色等)、“温暖的时刻”(温暖,不光

21、指身体上的,还指心灵上的,重在心灵)。、审修饰词(重点是副词)。比如:“其实”(包含一个误会设计,起初认为是那样,后来因为某一际遇,明白是这样,行文一定要把 会交代清楚)、“真”(包含一种 自内心的意思,故行文中少不了由衷的抒情)、“也”(表明曾 没有想 , 在却想怎么 )“最”(包含一种 比, 比 后才确定 个“最”,故要用“那些”来突出“ 一个”)等副 。、 句式。 目里如果出 了关 ,或由两个小分句构成,就需要 明其内部关系是因果关系、条件关系 是并列关系。比如:“我参与,我快 ”(因 我参与,所以我快 ),“生活因思考而精彩”等。、 意。主要是 比 入 或象征入 的文 。如“收藏阳光”

22、、“水 有澄清的一天”、“每一种草都会开花”等。、 文体。明确 目提示出的作文体裁、 型,是要求写 叙文, 是 文、抒情文; 叙文中是要求写人 是 事,是要求写景 是状物。比如“十六 的我”,一看就 是写成抒情文或叙事文,而不会写成 文或 明文。近几年,中考命 更关注学生自我及其内心世界,所以 目里往往有“我”功“我 ”,只是后者更突出那个群体而已。、 范 。明确 目要求 叙(或 明)的重点以及所限定的写作范 。如:我的小伙伴,写人,主要写一个人,是和自己同 或近 的人;我和我的小伙伴 ,写人,要写两个,不分主次。再比如,“你在我心里”, 独来看, 里的“我”可指作者本人及其他任何人,而如果加

23、上“以初中生活 素材” 来写, 里的“我”就非作者莫属了。二、半命 作文(一)特点:因为另一半或一部分要由学生自己补上相关内容,这在一定的范围内让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考生在立意、选材上有较大的自由度,可以说,它是介于命题作文(与之比,相对自由些)与话题作文(与之比,有适当的限制)之间的一种形式,故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作文水平,既可使评分更准确,也可避免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故越不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二)形式、补后半题:善待 _、传递 _( xx 江西中考)、补中间部分:在 _中前行、洒进 _的雨( xx自贡中考)、补首尾部分:_是_、_给了我 _(xx襄樊中考)补题时要注意:一是要吸收题目是

24、隐含的信息。比如:“我这个 _迷”,其中主语是“我”,这个“迷”包含着事物、活动、景物等方面,中间要填一个载体(对象),题目暗含的信息包括写成记人的记叙文,要有“迷”的体现。二是要以小见大。比如“走近_”,填“刘翔”胜于填“大自然”,因为对象更具体,范围更小);在“_也美丽”的补题中,有的人补得过宽泛,如填“生活”,有的人补得过于雷同,如填“挫折”,有的人补得过于随意,如填“板书”,较好的如填“配角”,这就比较适中了。三要力求创新。比如“我生活在_中”,这里填“题海”就胜于填“家庭”、“集体”等)。(三)审题当补全题目后,则其审题方法与命题作文相同。这里分三点加以叙述:、审导语。半命题作文的导

25、语或阐释,或举例,或提示,往往有着激发写作情思,界定选材范围的作用。、审题目。把握已有的那一半题目所透露出来的信息,仔细揣摩自己所填内容和已定部分的搭配 (这在我们补充题目时就要考虑好) 。尤其一提的是,审题并不只是补题,更要确定写作的内容、重心、题材、体裁等。如“ _也美丽”一题,经过审题,就可以明确:其立意是歌颂美丽,其重点是美丽的原因,其题材要真实,其体裁可写成记叙文,当然还有字数等其他要求。、审要求。作文的要求常常包括体裁、篇幅及表达等方面限制,仔细阅读,才能写出符合考场要求的作文来。全命题作文 ( 记叙文 ) 审题技巧教学目的:了解审题目的、要求,掌握一定的审题方法和技巧,以提高学生

26、的审题能力,提高写作速度。教学难点:审题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引导、讨论、归纳。教学过程:一、读下列短文并讨论。家乡变了我的家乡是一个小镇,那里风景优美,绿树成阴。春天,树枝抽出了嫩绿的枝条,小草懒洋洋地睁开眼,花儿们也纷纷盛开了,红的、蓝的、黄的、紫的,千奇百怪,五光十色。花儿们发出阵阵醉人的芳香,引来一大群蝴蝶,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那景象可真美!夏天到了,树叶更绿了,还去河里摸鱼,那一棵棵树像一些战士一般。花儿们也更加芬芳诱人。荷花也开了,荷叶是绿的,荷花是淡粉红的,真美啊! 我们小孩子最喜欢到荷塘采莲藕吃,一条条鱼在水中成群结队地游来游去,一被我们捉上来,就“活蹦乱跳”,看它乞求的样

27、子,真可怜!秋天,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一会儿又排成一字形。天空湛蓝湛蓝的,天空下是一片金黄的景象,麦子是黄的,树叶也是黄的,一片一片的树叶离开大树妈妈的怀抱,独自一人“旅行”。农民伯伯在这个季节可乐了, 也很忙,因为他们辛勤的汗水培育的稻子成熟了,他们都忙着割稻子呢!冬天来到了,一颗颗雪花从天上飘落到地上, 整个世界一片洁白,雪花是花状的,白白的,一捏在手中就融化成晶莹的小水珠了。我的家乡真美丽,我爱我的家乡。问题:读了上面的短文, 你认为这篇文章写得是否精彩,为什么?二、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主题。这篇文章以时间为序,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展示了家乡的美丽,但与文章的题目家乡变了不一

28、致,文不对题。即使妙笔生花却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真是可惜!由此可以看出文章的审题是多么的重要!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审题的问题, 明确审题的范围、要求及若干审题技巧。三、 审题审什么?有什么具体要求?审写作对象,写作内容,写作重点。要求:准确,具体。四、怎样去操作呢?下面给大家介绍三种既实用又快捷的方法。一、字词推敲法。二、关键词语把握法。三、添加因素法。五、 根据家乡变了运用方法一字词推敲法进行审题。(1)以词或词组为单位对题目中的词语进行划分。这个题目可分成三个部分:家乡、变、了。(2)根据划分的内容引导审题。对象:家乡内容:家乡的人、事或物。重点:已经发生的变化。写法:运用对比的

29、手法来凸现家乡的变化。(3)一句话归纳: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家乡的人、事或物来展示家乡的变化,表达的自己的思想感情。六、小练习:利用方法一来审题。(一)、童年趣事(1)划分: _ _ _(2)根据划分的内容引导审题。对象: _内容: _重点: _(3)一句话归纳:_(二)、一个心灵手巧的人(1)划分: _ _ _(2)根据划分的内容引导审题。对象: _内容: _重点: _(3)一句话归纳:_七、根据家乡变了引导运用方法二-关键词语把握法进行审题。(1)以家乡变了为例进行讲解。关键词:变(2)小练习。童年趣事关键词: _一个心灵手巧的人关键词: _(3)总结:关键词往往是对写作对象进行表述的词(

30、如:变),或者是对写作对象进行修饰的词(如:趣、心灵手巧。)八、根据家乡变了引导运用方法三 - 添加因素法进行审题。(1)以家乡变了为例讲解。(因素就是指构成文章标题的各个词或短语,家乡变了这个题目就包括了三个因素:家乡、变、了,然后通过观察在各因素前添加词语,使题目变得具体、准确。)家乡变了可以通过添加生成许许多多的题目,如:家乡的人变了家乡的景变了家乡的人变文明了家乡的景变美了等。然后根据所生成的题目进行选择,选择自己得心应手的题目进行写作。(2)小练习,利用方法三来审题。心愿可生成的题目有 _ _ _ _尝试可生成的题目有 (前加式) _ _ _(后加式)尝试 _ 尝试 _ 尝试 _ 尝

31、试 _ (两头加式) _尝试 _ _尝试 _尝试 _尝试 _ (3) 强调:添加因素可分为前加式、中加式、后加式、两头加式,生成的题目仅为审题所用, 写文章的时候不能改题目, 只能用指定的题目。九、 总结:审题是作文取得成功的关键一步,在审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抓住写作对象、写作范围、写作重点来进行,同时要符合准确、具体的要求。审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运用它们,同时在平时的作文中要不断的去总结、积累,为己所用,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创造自己的美好人生。十、作业。利用所学的方法为下列题目审题。在同学的影响下1 、运用字词推敲法进行审题。(1)以词或词组为单位对题目中的词语进行划分。这个题目

32、可分成三个部分:_ _ _ 。(2)根据划分的内容引导审题。对象: _内容: _重点: _写法:运用 _手法来凸现 _变化。(3)一句话归纳:2 、运用关键词语把握法进行审题。关键词: _3 、运用添加因素法进行审题可生成的题目有_最难忘的一件事(1)以词或词组为单位对题目中的词语进行划分。这个题目可分成三个部分:_ _ _ 。(2)根据划分的内容引导审题。对象: _内容: _重点: _(3)一句话归纳:2 、运用关键词语把握法进行审题。关键词: _3 、运用添加因素法进行审题可生成的题目有_追求1运用添加因素法进行审题可生成的题目有_教师用:六、小练习:利用方法一来审题。(一)、童年趣事(1

33、)划分:童年、趣、事。(2)根据划分的内容引导审题。对象:我内容:童年的事重点:有生活情趣、使人感到愉快的事(3)一句话归纳:通过一件童年时发生的有生活情趣、使人感到愉快的事情来展示童年的欢乐。(二)、一个心灵手巧的人(1)划分:一个、心灵手巧、人。(2)根据划分的内容引导审题。对象:人。内容:一个人。重点:突出人物的心灵手巧。(3)一句话归纳:通过一件事来展示一个人的心灵手巧,以表达自己的钦佩之情。七、根据家乡变了引导运用方法二-关键词语把握法进行审题。(1)以家乡变了为例进行讲解。关键词:变(2)小练习。童年趣事关键词:趣。一个心灵手巧的人关键词:心灵手巧。(3)总结:关键词往往是对写作对

34、象进行表述的词(如:变),或者是对写作对象进行修饰的词(如:趣、心灵手巧。)八、根据家乡变了引导运用方法三 - 添加因素法进行审题。(1)以家乡变了为例讲解。(因素就是指构成文章标题的各个词或短语,家乡变了这个题目就包括了三个因素:家乡、变、了,然后通过观察在各因素前添加词语,使题目变得具体、准确。)家乡变了可以通过添加生成许许多多的题目,如:家乡的人变了家乡的景变了家乡的人变文明了家乡的景变美了等。然后根据所生成的题目进行选择,选择自己得心应手的题目进行写作。(2)小练习,利用方法三来审题。心愿可生成的题目有 我的心愿奶奶的心愿老师的心愿 我的心愿实现了) 尝试可生成的题目有一次成功的尝试 一次失败的尝试 当老师的尝试尝试炒菜尝试打工尝试当老板尝试当教练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