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动物总论-两栖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23608540 上传时间:2021-06-10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3.5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脊椎动物总论-两栖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脊椎动物总论-两栖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脊椎动物总论-两栖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资源描述:

《脊椎动物总论-两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椎动物总论-两栖(6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为什么节肢动物数量如此巨大,占整个动物界的80%以上?节肢动物在整个动物界所占比例 其他动物节肢动物 一、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分类二、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及分类三、脊椎动物的骨骼系统四、脊椎动物各纲主要特点及进化事件 (一)主要特征1 脊索2 背神经管3 咽鳃裂4 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比较(二)分类1 半索动物亚门2 尾索动物亚门3 头索动物亚门4 脊椎动物亚门 脊索是位于动物体背部的一条棒状结构,主要作用是支撑身体。低等动物中终生存在,高等动物中仅幼年存在,成年后骨化称为脊柱。脊索 脊索动物的神经系统中枢部分呈管状,位于身体的背中线的脊椎之上,高等动物进一步分化称为脑和髓背神经管 在消化

2、道的前部、咽的两侧有成对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外,在低等类别中终身存在,在高等类别中只存在于胚胎期。咽鳃裂口腔 鳃裂心脏背神经脊索心脏消化道神经索消化道 脊索动物门半索动物亚门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半索动物亚门消化道前具有鳃裂具有背神经口腔背面向前伸出一条短盲管,称“口索”,有人认为是脊索,也有人认为是脑垂体前叶 云南虫清楚地保存有六对鳃裂构造,应该与脊索动物或半索动物有某种亲缘关系。它的躯体构型与现代半索动物柱头虫十分相近,即由吻领躯干三部分构成,而且它并不具有脊索动物的脊索和肌肉节,所以它更可能接近半索动物。 单体或群体脊索仅出现在尾部,成年后消失 尾索动物(urochorda

3、te)长江海(Cheungkongella)它与现代海鞘Styela十分相近。入水孔出水孔 小型海栖动物终生具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现生代表文昌鱼 Cathaymyrus具有鳃裂、咽腔和肌节、与现代文昌鱼很相似。属于脊索动物文昌鱼 昆 明 鱼 发 现 及 其 意 义 昆 明 鱼 发 现 及 其 意 义 1999年11月4日,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权威科学刊物自然,以最高规格刊载了一篇划时代的地球生命科学论文-华南早寒武纪脊椎动物,介绍了两块发现于中国云南53亿年前早寒武纪筇竹寺组地层中的鱼化石-海口鱼与昆明鱼。这两块鱼化石把人类所知的脊椎动物产生的时间向前推进了约4000万年,是地球早期动物进化研究

4、上的又一重大突破。 海口鱼确为已知最古老脊椎动物自然刊发中国科学家最新成果新华社电:科学家经过研究证实,在距今53亿年的海口鱼化石上发现了脊椎骨和头部构造,从而证实海口鱼确为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动物。这标志着脊椎动物起源研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1月30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教授舒德干等与英、法、日等国学者共同完成的这一重要成果。在这篇题为早寒武世脊椎动物海口鱼的脊椎骨和头部构造的论文中,详细揭示了海口鱼的脊椎骨和头部构造特征,为证实海口鱼确为世界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动物提供了最新证据。这是自然杂志第七次发表舒德干等人关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中后口动物研究的系列性成果。

5、早在1997年8月,云南地质科学研究所的地质学家来到昆明海口地区进行野外考察,发现了与澄江动物化石群中“云南虫”脊索动物大不一样的东西,竟然是一条鱼。而鱼是脊椎动物,比脊索动物更高级。这一发现又经过与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所共同研究,把它取名为海口鱼。1998年12月,专家们又在昆明海口地区发现了第二块脊椎动物化石,被命名为昆明鱼。 1999年4月,在早期脊椎动物起源及演化重大事件国际会议上,中国科学家向会议展示这两条鱼化石的照片时,引起全场强烈轰动。专家们一致认为,这是迄今已知的地球生命出现早期的最高等动物化石,这一发现代表了关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研究中最重大的关键性突破。英国和德国的著名古生物

6、学权威都一致认为:这是了不起的发现,是20世纪国际古生物学界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 海口鱼是一种原始的拟似鱼类生物。 它的化石于云南的澄江动物群(帽天山层)被发现,溯源于寒武纪,被认为是至今发掘的最古老的鱼类。它的发现对古生物学及动物源流的学说有极大的影响,因为它把科学家原先预计有脊椎生物出现的时期早推至5亿年前。 昆明鱼最早的脊椎动物之一。从无脊椎动物“无头类”跃进到脊椎动物(即“有头类”)包含一系列的胚胎发育和形态学上的创新,这就包括原始脊椎的出现和头部的视觉、嗅觉、听觉等感官的出现。显然,这一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动物独特的构造特征,很可能恰好代表着进化科学界期盼已久的由无头类进化到有头类的关

7、键环节。 个体发育的各个阶段均有神经管,并进一步分化为脑和脊索脊索仅在幼年存在,成年后骨化成脊柱水生终生用鳃呼吸,陆生用肺呼吸除圆口类外均有上下颌,并以下颌上举方式闭合口腔有完整的骨骼保护系统 无 颌 纲两栖纲爬行纲鸟 纲盾皮鱼纲软骨鱼纲硬骨鱼纲哺乳纲 脊椎动物的骨骼不易风化,在正常的埋藏条件下多可保存成为化石。一个脊椎动物个体的骨骼数量巨大,一般上百块。 骨骼分类头 骨躯干骨附肢骨 躯干骨由脊柱、肋骨和胸骨组成。躯干骨一般不具备鉴定属种的作用,但脊椎对鉴定脊椎动物有一定的意义。神经孔椎体 双凹型椎体两端均凹入鱼和一部分有尾两栖类动物具有此类脊椎椎体残余脊索神经脊 前凹型椎体前端凹入,后段平坦

8、无尾两栖类、部分爬行类及鸟类第一个颈椎前 后凹型椎体前端平坦,后段凹入少数两栖类、爬行类 双平型椎体两端平坦,其间具有椎间盘哺乳动物所具有的椎体类型椎间盘椎 体 根据脊椎在动物体内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又可分为: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颈椎胸椎荐椎尾椎腰椎 肩胛骨肱 骨桡骨尺骨腕 骨掌 骨指 骨髋 骨股 骨胫骨腓骨跗 骨柘 骨趾 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指骨 髋 骨股 骨胫骨腓骨跗 骨柘 骨趾 骨 脊椎动物的演化第一步就经历了颌骨的演变,由早期的无颌类逐步演化出了有颌类颌的出现使动物体的主动攻击捕食成为可能,变被动为主动无颌类-半环鱼 颌的出现是在鱼形类演化阶段完成。鱼形类的特点是:终生水生,鱼雷形,

9、鳃呼吸脊椎双凹,残留脊索,仅有躯干椎和尾椎之分,有各种鳞片 无颌类的主要特点无颌、无偶鳍体覆骨板,体内软骨古老无颌类叫甲胄鱼化石代表Cephalaspis D头甲鱼 无颌类化石复原图 盾皮鱼类仅头部和躯干有骨板具有原始的上下颌具有成对的附肢化石代表沟鳞鱼(Bothriolepis) D2-3 软骨鱼类海生,D-Rec软骨,盾鳞化石代表弓鲛(H ybodus)现代鲨鱼 硬骨鱼纲辐鳍亚纲肉鳍亚纲软骨硬鳞类:软骨、硬鳞、歪尾,古鳕鱼 D-Rec.肺鱼:偶鳍内骨骼双列排列真骨鱼类:硬骨、圆鳞、正形尾,狼鳍鱼 J-Rec.全骨鱼类:部分硬骨、半歪尾,弓鳍鱼 T-Rec .总鳍鱼:偶鳍内骨骼单列式,头骨鱼

10、两栖类相似 辐鳍亚纲和肉鳍亚纲 登陆-脊椎动物演化的里程碑 由于加里东运动的影响,出现了大面积的陆地,促使了一部分鱼类分化并向陆地转移,逐步演化出了两栖类。 总鳍鱼类早期螈类 从鱼到两栖类的化石代表-鱼石螈具有两栖类的特征:四足、具肺、有颈椎残留有鱼形类的特征:具鳞、具鳃盖骨残余、有鱼尾 两栖类起源于鱼类的证据化石证据-鱼石螈比较解剖证据 经过一系列包括迁徙、保水、呼吸等生存斗争,一些鱼形类弃水登陆,在机能上出现了许多进步性特点:脊椎进一步分化,已有颈、躯干、荐和尾椎四足运动,但钎细,位置也其他与四足不同皮肤裸露,易失水,只能生活在潮湿区肺尚不发育,皮肤起一定的呼吸作用 两栖动物是第一个登陆者,身体机能尚不完全,未能完全摆脱对水的依赖。在幼、成年间有一次变态过程。 一些古老两栖类,特别是石炭纪、二叠纪两栖类,因头部覆有坚固的骨板而背称为“坚头类”,其牙齿珐琅质褶皱复杂,也称为“迷齿类”。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