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23602623 上传时间:2021-06-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5.4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影像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影像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影像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影像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像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影像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为加强放射科影像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保证放射科诊断质量和医疗安全,落实“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参照湖南省卫生厅下发的放射影像质量保证方案,特制定本院放射科影像质量保证方案。一、 放射科影像质量保证组织和人员职责分工1、 各级医院放射科应建立影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应包括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放射科技师、影像设备维修人员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一般由57人组成。2、 放射科常规X射线统一管理,放射科主任负责影像质量保证方案的全面实施,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核查。影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成员中,影像设备维修人员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影像设备正常运行,保证影像设备运行稳定,参数准确

2、,发生设备故障及时检修。技师负责X射线检查和扫描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影像诊断医师负责诊断操作的质量控制和影像诊断质量报告的控制。3、 各种设备日常保养责任落实到人二、放射科工作人员准入要求:1、 从事X射线医师和技师人员应经上岗培训,取得执业医师证和放射工作人员证方可上岗。2、 从事放射诊断应有执业医师资格。技术人员应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或已取得技师资格。3、 从事放射诊断和技术人员应经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合格,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三、影像质量评价制度1、 科内放射技术质控每周一次。核查X射线摄片体位是否符合标准:胶片尺寸统一,影像放大比例统一,不同时期检查,图像放大比例前后一致。评价影像质量,分析不

3、合格片和差级片原因,提出改进办法。2、 在日常诊断读片的同时,从诊断角度,对影像质量进行评价,发现图像质量不能满足影像诊断,技师与技术人员沟通,提出改进建议。3、 根据诊断报告书写要求,每月一次抽查诊断报告质量。4、 技师或医师日常工作中发现质量问题应逐级报告,上级技师或医师要求技师及时处理。如质量问题较多,或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由影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研究解决。5、 定期进行放射诊断与临床手术、病理或出院诊断随访对比,一般每年不少于6次,统计影像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分析误诊漏诊原因,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诊断正确性。四、影像质量评价标准(一) X射线影像质量标准1、 一般要求(1) 检查器官和结

4、构在检查范围内可观察到。主要结构、解剖结构、解剖细节清晰辨认,影像能满足影像诊断要求。(2) 照片中的诠释齐全、无误、左右标志、检查号、检查日期、检查医院、被检查者姓名、性别、年龄、图像放大比例或比例尺等信息完整。正确放置铅号码,以分辨前后位或前位。(3) 所用胶片统一,胶片尺寸合理,分隔规范,照射野大小控制适当。成人胸片不小于11x14英寸,成人四肢不小于10x12英寸。(4) 图像放大比例一致:正位片、侧位片或斜位片放大比例不小于65%。(5) 整体画面布局美观,影像无失真变形。(6) 对辐射敏感的组织和器官应尽可能的屏蔽。(7) 对不同检查部位的影像质量标准参照湖南省放射科管理与技术规范

5、第五章第一节,X片影像标准。2、 优质片标准(1) 密度合适,(照片中诊断密度范围控制在0.252.0之间)。(2) 层次分明(不同部位要求不同)。(3) 摄影体位正确,被检查组织影像全部在照片上显示,重点组织界限清楚,脊柱应含相邻椎体,四肢应包括临近关节,肋骨应包括第1或第12肋骨,组织影像应符合正常的解剖投影,无失真。(4) 无技术操作缺陷,无体外阴影,无污片、划片、粘片、水迹、指纹、漏光、静电等阴影。3、 良级片标准优级片中有1项不足,但对影像诊断影响不大。4、差级片标准优级片中有2项以上不足,尚能用于诊断。5、废片标准不能用于诊断。五、诊断报告书写格式和质量评价标准(一) 诊断报告书写

6、格式参照湖南省放射管理与技术规范第七章第一节,诊断报告书写常规。(二) 诊断报告质量评价标准1、 良好的影像诊断报告:书写格式符合放射管理与技术规范第七章,诊断报告书写规范。要求项目齐全,影像描写如实反映影像学改变,影像描述与诊断意见一致,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术语准确,字迹清析。2、 不符合影像诊断报告要求的:影像描述与诊断意见矛盾;书写过于简单;用语不规范;病灶主要象征未描述或描述错误;字迹不清。六、影像检查过程的质量控制(一) 放射科登记人员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检查目的和要求,核实收费,正确登记检查编号,登记或将所有资料输入电脑。发放诊断报告时再次核对。(二) 检

7、查技术人员首先顺序开机,检查设备是否完好;仔细核对申请单,检查目的和要求,目的和要求不清时主动与临床开单医师联系。核对被检部位准确无误后进行检查。完成检查后观察影像质量是否良好,是否符合临床申请要求和影像诊断要求。(三) 诊断医师:核对申请单,检查目的和要求,核对申请单、影像资料和报告单资料是否统一,观察影像质量是否符合诊断要求,诊断报告书写完成后应再次检查。4、 相关资料的记录、保存(一) 放射科设备使用日志、设备维修情况、每周一次的科内放射技术质控、每月一次的诊断报告质量抽查、日常诊断读片、放射诊断与手术、病理或出院诊断随访讨论应有专门记录本记录或有电子文档记录。(二) 摄片操作者要签名。

8、(三) 电子文档、数字影像资料做好双备份。(四) 申请单、报告单、电子文档、影像资料等保存15年。5、 医疗安全的保证(一) 控制诊断质量,避免漏诊、误诊,提高准确率。(二) 对于重危病人,在技术检查和诊断性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对病人生命体征,必要时临床医师陪同检查。对于脊柱外伤病人,摄片检查过程中,要注意正确搬动体位,避免脊髓损伤。颅底骨折禁止摄颏顶位。(三) 加强应急能力:X射线造影室配备急救药品和急救用品,放射科医务人员具有对造影剂过敏反应的处理能力。(四) 放射科信息安全的保证,已实施数字化、信息化的放射科资料的查阅、修改、打印、拷贝等应设置权限;内部网络的开放应予控制;坐好资料备份。

9、6、 影像检查设备的质量控制(一) 日常维护:普通X线检查设备,每日开机后先检查机器是否正常,有无提示错误等,如有必须先排除。对于X射线机使用前必先预热球管后才能工作(二) 设备定期维护(每三个月进行一次):设备机械性能维护,各机械限位装置有效性检查,各种运动运转检查,操作完整性检查。设备电气性能维护,各种应急开关有效性检查,曝光参数(KV、MA、MAS)检查。状态检测:每年一次,由具备相关资质的机构进行检测7、 放射科质量控制小组负责对放射科的质量控制。成员名单:组长:吴坤群成员:石耀文 周多智 潘天虎石进柳 麻秀丽 吴文将影像科二O一三年五月二十日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r den persnlichen f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des fins commerciales. , , . 以下无正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