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实施方案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23566174 上传时间:2021-06-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4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实施方案(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实施方案课题名称: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相结合的研究实验学校:大洼区东风学校课题负责人:孟 红一、学校概况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27个教学班,其中小学18个,初中9个。有专任教师143人,学生人数900多人。近年来,全校教职员工团结拼搏,艰苦创业,在学校班子的领导下,学校的教育教学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在中考中取得了可喜的佳绩,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我校现有语文教师6人,其中副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2人,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科组教师团结协作,克难攻艰,乐学善教,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曾多次组织学生参加中国联通杯书信大赛

2、,取得过较好的成绩。但在语文教改方面,目前还处于自发阶段,面对新一轮课改,我们还正在积极探索。为使我校的语文教学有大的突破和改观,学校决定以教研促教学,提出“教研是教学工作的生产力”,于是我们承接“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这个科研课题。二、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文化,曾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过极大的推动作用。今天,随着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汉语成为世界通用的七大语种之一。2005年1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宣言中写道:“21世纪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回到两千多年前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这足以说明中

3、华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的作用和地位。然而,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尤其是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下,我国大部分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他们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背离传统文化的倾向相当严重,并且有愈演愈裂的发展态势。在阅读方面,随着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传统阅读从内容到形成都受到极大的冲击。大部分中学生不去认真品读唐诗宋词、古文观止,而是醉心于灌篮高手、乌龙堂、七龙珠等卡通漫画。少数学生干脆放下书本,迷恋“韩剧”、流行歌曲、NBA或各种各样的“超级女声”。他们被这些文化现象弄得晕头转向,有时还对网上一些文化垃圾津津乐道。在写作方面,写作方式、写作内容也在背离传统文化。QQ聊天、博客写作、bbs发贴、

4、网上恋爱、飞鸽传书代替了传统的纸和笔。“菜鸟”、“大虾”、“酱紫”、“7456”等等,花样繁多,表达随意的网络语言有时竞堂而皇之进入学生作文或偶像派少年作家的著作之中。这种现象实在令人担忧。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语文教育工作者,肩负着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责任,肩负着培养文化素养高,具有创新能力现代中学生的责任,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到当前这种肤浅文化、粗俗文化泛滥成灾,我们要特别警惕“文化赤字”的出现,我们不能让我们的中学生长期生活在浮躁、盲目、浅薄的文化环境之中,我们更不能让他在文化垃圾中成长。反之,这就是我们的失职,这就是犯罪。语文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民族精神,

5、民族灵魂。伴随着中华民族从远古走向今天,从今天走向未来。语文教学的春天已经来临,全国上下围绕着新的课程标准,面对高科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党中央国务院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要求我们培养出“具备良好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以及搜集,处理信息和交流能力的新世纪主人。”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按照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按照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实施语文教学。力求通过对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课题研究和探索,旨在改变目前沉闷的语文教学现状,学习新的理念,革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集全校语文教师之智慧,真正培养出具有人文素养,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和创

6、新能力的现代中学生。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内容(一)研究对象:七年级、八年级的全体学生(二)研究内容: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可供语文教学的资源,选编可供系统使用的教学资源,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研究。重点把握标准中的四个基本理念:一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是挖掘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三是倡导自主、合作、研究性学习方式;四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由语文组集体完成)。2、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研究。传统文化是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从整体上理解和宏观上把握,主要从五个方面着手:睿智的哲学宗教思想,完整的伦理道德体系,辉煌的文学艺术成就,独特的语言文字形态,浩

7、瀚的文化典籍。(由历史组协助语文组完成。) 3、“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研究(1)增加传统文化的积淀,吸收经典营养,实施“走进经典”工程。(2)改革语文教学模式,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内涵。(3)加厚文化底蕴,提升文化素养,创建研究性学习平台。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学设计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筛选过滤,确定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并把其中一些新颖独特、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密切相关的观点,作为本课题的重要理论支撑。 (2)调查法 通过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了解初中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情况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制定课题设施方案提供

8、依据。在研究过程中适时发现问题,做出调整,使课题研究更有针对性,解决实际问题。 (3)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具有鲜明的直接经验特征,因而特别适用于实践性强的本课题的研究。用实证研究法,可以更好地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对教学策略的成效做出检验和评价。 (4)行动研究法 强调教学行为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强调行动过程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反思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与学生写作水平提升的相关问题,把课题研究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五、课题实施的策略(一)七年、八年、同时启动“走进经典”工程,从三字经百家姓增广贤文千字文渔翁对韵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书;增加传统文化积淀,吸收经典营养,为学生写作提供资源。使学生有的放

9、矢,自觉运作,并采用以下对策:1、每天两个一:利用课余时间诵读一首古诗,交流一句自己喜欢的座右铭。2、每周两个一:读一篇文言散文,写一张以古诗文为内容的书法习作。3、每月两个一:老师开设一次传统文化的专题讲座,学生写一篇关于古诗文的心得体会或谈书笔记。4、每期三个一:举办一期成果展,举办一次古诗文竞赛活动,评选一次先进班级和先进个人。5、评价一张表,每个学生拥有一张“走进经典”成绩卡,用以记录学生的活动次数、表现,背诵、默写的真实成绩。记载、评估工作由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完成,送课题组存档,向家长通报。开展“走进经典”工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情怀,扩大学生阅读视野,克服目前青少年学生中盲

10、目崇外、迷恋网络、民族意识淡薄、奉献精神不强的不良倾向,力图通过经典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在“润物细无声”中去领悟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内涵,达到外化道德行为,内化学识本领的目的,使他们“博于学问,明于睿思,笃于务实,志于成人。”(二)挖掘语文教材的文化内涵,改革语文教学模式,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语文本来就是“文化”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载体。历来是一个人文化水准最外在、最鲜明的标识。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提升语文课的文化品位,让学生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水平。1、创设文化课堂的教学情景(1)空间情景:教室墙上挂出名人画象和名言警句。(2)导语情景

11、:语文课前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铺垫蓄势导入新课。(3)音乐情景:引用校园广播系统播放音乐,利用激昂慷慨或深情婉转的音乐语言,把汉语言魅力烘托出来,课堂也可以用一定时间播放音乐散文。(4)影像情景:利用多功能教室播放相关的像影资料,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的精湛与美妙。2、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语文教材不仅贮积着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字列行间流淌着中国文化浓浓血液,如何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子,引导学生求真、求美、求智慧?我们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从课文注释、引语入手,挖掘有关民族传统文化信息;(2)从故事情节入手,挖掘整篇(部)著作的文化内涵;(

12、3)从文章主题入手,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4)从课文词句入手,挖掘相关的文化背景、哲理境界;(5)从课文插图、练习入手,挖掘文化意趣。3、构建“导引诵读探究拓展总结”教学模式,(1)导引:创设课堂教学情景。(2)诵读:通读与精读结合,美读与品读相结合,让文学作品穿越千年的情感意志,通过诵读形式来滋润学生的心田;(3)探究:探究词法句法现象,探究文章蕴涵的思想美、情感美;探索文中的民族风情和民族情结,探究人物形象美与丑;(4)拓展:以课文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拓展,同一作家的此文向彼文拓展;(5)总结:教学的心得体会、学生的成长进步,都要及时地加以总结。(三)加厚文化底蕴,提升文化素养,创建研

13、究性学习平台。1、实施“走进经典”工程,开发校本教材。本着“汇知识之萃,补教材之缺”的学术精神,开发出诵读经典、美文选萃、民俗风情、故事传说,四册校本教材,分别供七年、八年学生选用。2、开展弘扬传统文化各种竞赛活动。3、组建若干个课题组,由指导老师带着学生走进社会,构建研究性学习平台,以长作业的形式完成,“楹联文化”“节目传统故事”“成语故事”“课本剧编”等专题研究。六、课题研究步骤及成果形式(一)研究步骤1、培训准备阶段。时期:2018年6月-2018年9月。主要工作是:问卷调查,制定方案。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多少”的问卷调查,对我校三个年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兴趣方向进行全面

14、分析,结合教学现状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可供语文教学利用的资源,初步选编可供系统使用的教学资源。2、具体实施阶段(2018年10月-2019年4月) 在这一阶段,及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汇总,定期举办成果展,编写“走进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教材; 建立“走进传统文化”学生成绩档案,将学生学习内容及心得、参加活动的次数、成绩表现等记入档案; 定期举办传统文化知识讲座,让学生吸收经典营养;开展“寻找传统文化”的研究性实践活动,例如了解调查家乡传统文化,考察家乡历史名人古迹和传统习俗等。3、总结结题阶段(2019年5月-2019年7月) 对课题进行全面总结,汇总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进行结题鉴定,为下一轮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二)成果展示:研究报告、经验总结、学生成果、课件资料等。七、经费预算本课题经费用作打印资料,外出学习的旅差费,活动发奖等(自己承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