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及牙周疾病的影像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23562853 上传时间:2021-06-09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1.1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牙及牙周疾病的影像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牙及牙周疾病的影像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牙及牙周疾病的影像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资源描述:

《牙及牙周疾病的影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牙及牙周疾病的影像(7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五章 牙及牙周疾病 一、龋病的概念v牙齿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其硬组织出现无机物脱矿有机物破坏的一种疾病v按病变深度分浅龋、中龋、深龋 二、病理病因v在“致病菌、宿主、食物、时间”四个因素作用下,牙硬组织脱钙和有机物分解,牙硬组织逐渐溶解,消失而形成的 三、临床表现v1、好发部位:牙的窝沟、邻面、颈部和根部v2、浅龋只限于牙釉质或牙骨质,尚未达到牙本质。在窝沟处为小黑点,在平滑面上为白垩状。患者常无自觉症状。v3、中龋是龋坏已进展至牙本质浅层,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有时对冷、热、酸、甜等刺激较为敏感,但刺激去除后,症状就消失。v4、深龋是病变发展到牙本质深层,对冷、热、酸、甜等刺激感到明显疼痛

2、,但无自发性疼痛。 四、X线表现v1、X线检查的目的:了解龋坏的部位、数目、程度,是否伴有根尖周炎症。v2、龋病在X线片上表现为破坏区密度减低,形状多为口小底大,龋洞底常呈圆弧形,龋齿中心密度最低,其边缘密度逐渐增高。 v1、浅龋 只累于牙釉质或牙骨质。v2、牙颈部的浅中龋需与正常牙牙釉质牙骨质交界处的三角形密度减低区鉴别 v中龋进展至牙本质浅层。 v1、深龋 龋病进展至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室甚至与牙髓室相通v片上示龋洞与髓室相通则提示有可能已穿髓,须结合临床检查确定 v继发龋是指龋病治疗后,窝洞周围牙体组织又发生龋坏,须经X线检查确诊。vX线片上显示在金属充填物的窝洞边缘,牙硬组织破坏形成密

3、度减低的不规则的窄缝,边缘不光滑。 第2节 牙髓病v牙髓病包括牙髓充血、牙髓炎、牙髓变性、牙内吸收和牙髓钙化vX线检查仅对牙内吸收和牙髓钙化有诊断价值 一、牙髓钙化v病理病因随着年龄的增长,髓腔内有继发性牙本质形成,牙髓组织血循环较差,容易发生牙髓循环障碍而使组织营养不良,细胞变性后钙盐沉淀,形成微小的或大块的钙盐沉淀牙髓钙化有两种形式:髓石形成和弥散性钙化 v临床表现 前后牙均可发生牙髓钙化,一般无临床 症状,极少数病人可因髓石压迫牙髓神 经引起放射性疼痛。 v局限性牙髓钙化多见于后牙髓室内,X线片上显示为圆形或卵圆形可大可小的致密性团块影。 v弥漫性牙髓钙化多发生于前牙,X线片上表现为髓腔

4、内有散在的粟粒状密度增高影,有时整个髓腔被闭塞,表现为均匀致密影,髓腔影像消失 二、牙内吸收v牙内吸收是由于牙髓受到不良刺激后,牙髓组织发生肉芽性变,其内产生破骨细胞而引起髓腔内牙本质吸收。v一般由创伤或慢性炎症所引起,但做过活髓切断术或再植术的牙也可出现牙内吸收。 临床表现v较少见,多发生于单个牙,也可多个牙同时发生,以上前牙居多。v轻度吸收的牙一般无自觉症状。v当冠部牙本质吸收较多时,肉芽组织及外渗红细胞的颜色可透过薄层釉质,使冠部显示出粉红色的斑点。v严重的牙内吸收,患牙易于破损或折断。 v患牙髓腔有局部扩大呈圆形、卵圆形密度减低影像或髓腔呈现局限的边缘不规则扩大影像。v此密度减低区与牙

5、周间隙之间有密度较高的牙本质牙骨质相隔。 第三节 根尖周病变及其他v根尖周病变是指牙根尖周部及其周围组织所发生的病变。v引起根尖周病的原因主要是感染,但急剧的外力、长期的创伤及治疗时使用药物或操作不当也会引起。 一、根尖周肉芽肿v病理病因 由于根管内存在感染及其他病原刺激物,根尖孔附近的牙周膜有慢性炎症反应,使其根尖部牙周膜组织破坏并形成炎症性肉芽组织。肉芽组织周围分化出破骨细胞,并逐渐使其附近牙槽骨吸收,当毒力较弱时,肉芽组织中的纤维成分增多,在其周围形成纤维包膜,包膜与牙根相连。 v临床表现 一般无自发痛,但咀嚼和叩诊时患牙有不适感,咬合无力,有时患牙有伸长感, 因牙髓多已坏死分解,所以牙

6、变色。 X线表现v多发生在病原牙根尖,也可发生于根侧或根分叉处v呈圆形或椭圆形的密度减低区,其边缘清晰,但无致密线条围绕,周围骨质正常或稍有致密v病变范围较小,其直径不超过1cm。 二、根尖周脓肿v病理病因 根尖周脓肿分为急性或慢性两种。根尖周感染时牙周膜充血,血管扩张,血浆渗出引起组织水肿,白细胞由血管逸出,吞噬毒素而死亡液化成脓液,最初只局限在牙周膜中,继续发展向牙槽骨扩散,穿过膜到达骨膜下造成骨质破坏。 v临床表现 初期只有患牙伸长感,用力咬合时还可缓解,逐渐咬合痛加重,出现持续性自发性疼痛,有搏动性痛及明显叩击痛。有时牙龈上可出现瘘管,牙可变色,无活力。 v早期X线检查常看不出根尖周骨

7、质有明显改变。v较晚期则可见根尖周骨质有弥漫性破坏,以病原牙为中心,骨质破坏最甚。v慢性根尖周脓肿急性发作时,则X线片上可见根尖周有不同程度的牙槽骨破坏所形成的密度减低区,边缘多不整齐,其外围常有骨质致密反应。 三、根尖周囊肿v病理病因 常由根尖周肉芽肿转变而来,也可以由慢性根尖周脓肿发展而来。肉芽肿由于营养来源受到限制,其病变中心发生变性、坏死、液化而形成囊肿,脓肿附近的上皮细胞沿着脓腔表面生长,并覆盖脓腔的表面。 v临床表现 因囊肿生长缓慢,多无自觉症状。 患牙牙髓多坏死,牙体变色多为深灰色且无光泽。 囊肿较大时,可见根尖部的龈黏膜呈半圆形隆起,不红,扪时可有乒乓球感, 富有弹性。 多数囊

8、肿体积不大,平均直径为1 2cm v X线表现v 1、X线片上多能看到病原牙v 2、以病原牙为中心,形成形状较规则、大小不等的圆形或卵圆形骨质破坏低密度病变区,边缘清晰锐利。v 3、囊肿边缘有致密线包饶。v 4、囊肿有继发感染超过2周,致密线可以消失。v 5、囊肿可压迫邻牙使之移位,牙根被压迫呈斜面吸收。 四、致密性骨炎vX线表现v1、多见于青年人,最常受累的是下颌第一磨牙v2、病原牙周围的骨小梁数目增多,骨质密度弥漫性增高,边界不清。v3、有病原牙v4、一般不超过下颌管水平。 五、牙骨质增生vX线表现v1、增生的牙骨质沿牙根不断沉积,使牙根变粗增大v2、相应的牙周膜间隙可消失。 六、牙骨质结

9、构不良v临床表现牙骨质结构不良又称假性牙骨质瘤,不是一种真性肿瘤。多发生于中年女性,平均年龄为40岁左右。以下切牙多见,常为多发性损害。 病理及影像学表现v1、早期病变(骨质溶解破坏期)在患牙根尖周牙槽骨溶解破坏,代之纤维结缔组织。X线片上表现为低密度透射区,多数牙为小圆形或类圆形,边缘不整齐,骨硬板及牙周膜间隙消失。v2、第二期病变(牙骨质小体生成期)在纤维结缔组织内出现牙骨质小体样结构、骨样组织和骨组织。X线表现为病变区有高密度的点状或小片状团状钙化影 v3、第三期病变(钙化成熟期)钙化成分增多,出现较大的牙骨质团快和编织状组织。X线表现为根尖区成团状、体积增大的钙化影像。其外围仅绕以一窄

10、条密度减低影像带,为其包绕的结缔组织。与真性牙骨质瘤的区别:真性的多发生于25岁以下的男性,常为单发,以磨牙区多见,病变有明显的边界和包膜,并包绕牙根尖。 第4节、牙发育异常一、牙体形态异常 (一)畸形中央尖v临床表现v1、畸形中央尖是指在牙的颌面,颊舌两尖之间的一个额外小尖,多在中央窝处。v2、多见于下颌前磨牙或上颌前磨牙,常为对称性。v3、畸形中央尖由牙釉质、牙本质组成,容易磨穿,容易发生感染。 X线表现v可显示前磨牙中央有一个突起的尖。因中央尖易折断,故X线上可不显示。如有感染则可见根尖周病变。 (二)畸形舌侧窝、畸形舌侧尖、牙中牙v1、多见上颌侧切牙,有时亦可见上颌中切牙。v2、畸形舌

11、侧尖表现为与牙冠重叠的密度增高的小牙尖。v3、畸形舌侧窝表现为舌隆突异常突起,同时在舌侧窝出现一透射的纵形裂沟。v4、牙中牙表现为牙中央形成一类似小牙的结构与患牙重叠。 (三)融合牙v1、常见于下颌乳切牙。v2、融合牙完全融合者在X线上显示为一个巨大畸形牙。v3、不完全融合者,则显示牙冠融合而牙根分离或牙根融合而牙冠分离。v4、但无论那种融合,其牙本质均连接一起。 (四)牙根异常 (五)先天缺牙 (六)额外牙与阻生牙v1、多于正常人牙数者称之为额外牙。凡因位置不够或因周围存在阻力,不能萌出至正常位置的牙,称为阻生牙。v2、额外牙多见于上颌中切牙之间。阻生牙以下颌第三磨牙多见。其次上颌第三磨牙、

12、上颌尖牙。 v定位投照方法 1、头颅侧位片 可确定额外埋伏牙在前牙的唇侧或腭侧。此法即不经济,也不显示不清。 2、上颌或下颌横断颌片 可确定上颌或下颌额外埋伏牙在牙列的舌腭侧或唇颊侧,并且能确定其埋伏方向。 3、根尖水平移位投照技术 上颌前部埋伏牙定位摄片。 4、CT vX线检查目的 1、阻生牙的位置 2、阻生牙的方向 3、阻生牙本身状况 4、阻生牙与邻牙的关系 5、牙根数目及形态 6、牙根与下牙槽神经管的距离和磨牙后间隙的大小 7、患牙伴随的其他病变 第五节、牙周炎v牙周炎是牙周组织炎症性破坏性病变。病变主要开始于边缘部牙周组织,由此逐渐向根尖方向发展,引起牙槽骨的吸收和牙周袋的形成,晚期牙

13、松动、脱落。v牙周炎发生率高,为50%60%以上,和龋病同为口腔两大常见病。v牙周炎常侵犯一组牙或全口牙的牙周组织。磨牙区发病最多,其次为下前牙区。常有一定的对称性。 v牙周炎分类及病理牙周炎分为 1、慢性成人牙周炎 2、青少年牙周炎 3、快速进展性牙周炎 4、青春前期牙周炎 5、伴有全身疾病的牙周炎牙周炎的主要病理变化为牙周袋的形成和牙槽骨的吸收。 v临床表现牙周炎的基本表现是牙龈炎症,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及牙松动。成人牙周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患牙牙龈红肿,有较多的牙石附着及不同程度的牙周袋形成。青少年牙周炎主要发生在青春期至25岁的年轻人,女性多于男性,早期菌斑及牙石少,牙龈炎症轻,

14、但牙周袋较深。快速进展性牙周炎病变弥散,影响多数牙的牙周组织,有严重的牙槽骨吸收破坏。青春前期牙周炎是一种发生在儿童的牙周炎,表现为弥散性牙龈重度炎症,牙槽骨破坏很快,牙松动甚至脱落。 v影像学检查方法根尖片 有分角线投照技术和平行长焦距投照技术两种方法。分角线技术操作简单,应用最为广泛。但分角线投照技术拍照的根尖片所显示的牙槽骨吸收会有不同程度的失真。平行长焦距投照技术,能反应牙槽骨吸收的真实情况。但操作复杂,费时、费事,目前仅用科研。牙合翼片 能较真实反映牙槽骨吸收程度和类型,对于发现早期牙槽骨吸收有较好的效果,但不能显示整个牙根及根周骨质情况。曲面体层片 能在一张X线片上观察全口牙的情况

15、,细微结构显示较根尖片差,患者接受的照射量要小于全口牙片,但有时断层域与牙槽骨厚度不完全吻合,需要加拍局部根尖片。根尖片数字减影技术 影像学表现v牙周炎引起的牙槽骨吸收有三种类型 1、牙槽突水平吸收:表现为多数牙牙槽突或全部牙槽突,从嵴顶呈水平方向向根尖方向高度的减低,吸收程度比较均匀一致。早期牙槽嵴顶骨硬板变模糊消失,继而前牙区牙槽嵴顶由尖变平,后牙区牙槽嵴顶由梯形变成凹陷,进一步发展牙槽骨向根尖吸收。 2、牙槽骨垂直吸收:表现为局部牙槽骨或牙槽间隔的一侧,沿牙体长轴方向向根端吸收。早期牙槽骨壁吸收,骨硬板消失,牙周膜间隙增宽。牙槽骨垂直吸收明显,呈楔形或弧形牙槽骨混合型吸收:表现为牙槽骨水

16、平吸收的基础上,又有牙槽骨的垂直吸收,多见牙周炎晚期。 v牙槽骨的正常高度在X线片上应在牙颈下1mmv牙槽骨吸收的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常以牙槽骨的高度与牙根长度的比列来表示。 1、慢性成人牙周炎:主要表现为水平型牙槽骨吸收,吸收程度较轻。 2、青少年牙周炎:主要表现为早期即可出现第一磨牙牙槽突垂直吸收,近中面较远中面牙槽突吸收多见。前牙区以楔形吸收多见,磨牙区以弧形吸收多见。 3、快速进展性牙周炎:主要表现为全口牙牙槽突广泛性吸收,而第一磨牙和切牙区牙槽突吸收并不比其他处牙槽突吸收严重。 4、青春前期牙周炎:显示乳牙列的牙槽突广泛的不同程度的水平吸收。 第六节、牙外伤v牙外伤是临床上常见

17、的疾病,多发生在前牙。牙外伤包括牙脱位和牙折。v(一)牙脱位由于外力使牙向颌面方向或根部自牙槽窝内脱出或嵌入,称为牙脱位。 影像学表现v轻度脱位表现为牙周膜间隙增宽,切缘超出正常邻牙切缘。v重者表现为牙从牙槽窝内脱出,造成牙缺失。v嵌入性牙脱位表现为牙周膜间隙消失,切缘低于正常邻牙的切缘。v有时伴有牙槽骨骨折。 (二)牙折v1、按解剖部位分根折、冠折和根冠折,按折断线可分水平、倾斜和垂直折断。v2、牙折线在X线上表现为不整齐的细线条状密度减低的影象,断端之间可有错位。v3、冠折时临床上容易发现,牙冠硬组织易掉,X线上表现为牙硬组织缺失。v4、根折多见于距根尖的1/2或1/3处。 第七节、牙根折裂v1、一般无外伤史,又无牙的病理变化。v2、只发生于后牙牙根,不波及牙冠。v3、可能与咬合力过大和颌创伤、牙周炎、牙根发育缺陷、牙内吸收因素有关。v4、病牙多有冷热痛、自发性痛、咬合痛,牙松动和叩痛、牙无龋坏。 影像学表现v1、牙根折裂可表现为纵形、横形和斜形,以纵形多见。v2、早期仅见根管影像局部或全部变宽。v3、晚期沿牙根中轴从牙颈部折断并常发生移位。v4、绝大部分牙根折裂的牙槽突都有程度不同的牙槽骨吸收现象。 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