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抒怀》_模板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23541201 上传时间:2021-06-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8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蓬莱抒怀》_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蓬莱抒怀》_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蓬莱抒怀》_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蓬莱抒怀》_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蓬莱抒怀》_模板(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蓬莱抒怀 _模板教 学 目 标 1理解课文通过写眼前之景、忆古人伟业来直抒胸臆,表现主题特点2体会课文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方式突出主题的写法3理解反衬手法对突出所要表现景观所起的作用重 点 领悟优美的游记散文是如何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起来,是文章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第一教时初读课文,疏通文字编序号(共26 节)借助词典,读准字音,圈画成语交流注音释义认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行文思路表情朗读全文(个别)理清课文层次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 ( 14 节),总提全文, 点明每次登临蓬莱阁,总不禁要涌起一阵火辣辣的情感第二部分 ( 510 节),点明缘由,

2、 指出牵动作者情感的不是这里的山海形胜,风物独具,而是戚继光的遗迹和雕像第三部分( 1122 节),歌颂伟绩。作者记叙了戚继光的卓著功勋,抒发了对他的敬仰之情。第四部分( 2326 节),抒怀叙志。作者描绘了瞻仰英雄的肃穆气氛,表达了牢记历史,效法先贤,创造新的历史的志向。整体把握本文线索和主要内容分析把握本文线索全文从感情为线索,以抒情为要旨,熔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于一体,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讨论、归纳本文的主要内容(以四人为小组先讨论,然后大组交流评比)。蓬莱抒怀 是一篇抒发爱国情怀的优美散文。 文章以优美的笔触追述了明代爱国将领戚继光戎马一生、抗击倭寇、 抵御外辱、 保国安民的光

3、辉业绩,歌颂了千千万万像戚继光这样一心为民的英雄儿女的伟大献身精神,抒发了决心效法先贤、弘扬民族精神、 兢兢业业地为国家为人民创造新的光辉的火辣辣的情感。 全文激荡着一种汹涌澎湃的爱祖国、 爱人民英雄的崇高的情感。作业第 二 教 时研读课文,提高整体阅读散文的能力朗读第一部分(集体) ,讨论:为什么作者每次登临蓬莱阁“总不禁要涌起一阵火辣辣的情感”?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抒发了这种情感?这一部分,语言不多,但感情极为深沉,三个“每 ”字,两个 “总 ”字,在记叙的基础上,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出心中 “汹涌澎湃,激荡不已”的 “火辣辣的情感 ”,点明了题旨。朗读第二部分(小组)

4、,讨论:课文写蓬莱仙境主要写雄伟壮观的水城及耸立于水城广场中央的雕像,却为从蓬莱的 “山海形胜、风物独具”写起?这一部分,作者不马上抒发这种火辣辣的情感的缘由,却一笔荡开,先赞美蓬莱阁山、水、海市蜃楼,这种种景物, “虽然 ”也有着很大的兴趣和魅力,“但是 ”更加牵动着作者的心,激起作者情感上波涛的却是戚继光的遗迹和英雄史诗般的伟绩,这样更加突出了这位大名鼎鼎、人人敬仰的民族英雄震撼人心的力量和摄人心魄的魅力,在比较中给读者留下了更加强烈、深刻的印象。朗读第三部分(个别) ,讨论:作者从哪几个角度记叙戚继光的显赫战功的?最后作者阐发的议论有何作用?作者从戚继光驰骋疆场的时间之长、地域之广、战功

5、之显赫等方面,赞颂了他的光辉贡献。接着又描绘他精心设计的古长城敌楼和为训练水师而修建的蓬莱水城,想象他当年奋勇杀敌的悲壮图景。作者阐发的议论, 赞颂了 “千千万万 ”个像戚继光那样一心为国为民的英雄儿女,从而使文章大大拓展了内容,感情也更强烈、深厚。朗读第四部分(集体) ,讨论 “本章结尾部分大段议论揭示了什么?揭示和表达了中华民族的炽热的爱憎、伟大情怀和奋斗目标,从而使文章的主旨更加鲜明而深刻。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牢记历史、效法先贤、创造新的历史的志向。比较挥手之间与本文哪些表现手法相同?三作业:把以上五点书面写下并交流课后教学笔记:有的人.教案示例一、素质教育目标(一 )知识教学点1指导朗读,

6、体会该诗强烈鲜明的爱憎之情,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并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二 )能力训练点1体会诗歌语言的精炼,理解诗句的含义。2体会该涛融情于诗、融理于诗的特点,说一说该诗的情与理。(三 )德育渗透点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树立高尚的人生观。(四 )美育渗透点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美的情操,明白 “为人民服务的人在人民中 “永生 ”的道理,塑造自已美好的人生 ”。二、学法引导1.标题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2.分句读,分段读、对照读等灵活多样的朗讲读等灵活多样的朗读手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 )重点对比的手法及前后对照的结构。(二 )难点深刻理解诗歌丰富的思想性

7、。(三 )疑点诗歌未三节能否去掉?这三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四 )解决办法“重点 ”主要通过学生的朗读、思考、讨论解决,对于 “难点 ”和 “疑点 ”,在学习时教师应进行方法的引导与适当的点拨。四、课时按排1 课时五、教学用具录音机、朗读磁带。六、师生互动活动没计1教师分层指导学生朗读,学生在正反复朗读的训练中读出诗歌的情。1 教师精心设计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明确诗歌中的理七、教学步骤(一 )明确目标1反复朗渎,体会诗歌爱憎分明的感情。2学习对比手法,体会对比的好处。3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中所寓含的道理。(二 )整体感知有的人 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作的。但

8、这首涛又非一般的悼卓念性文章, 文中运用对比手法,将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进行对比,歌颂了鲁迅先生以及像鲁迅先生一样的人。(三 )教学过程1以介绍诗歌的 般特点导入本文学习。诗歌作为文学的一大样式,其特点有:高度集中、高度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和着感情,想象丰富,语言凝练、形象,音调和谐,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新诗 般分行排列:这是诗歌的一般特点。具体到某一诗歌里,其特点又是:丰富多彩的,各不相同。引导学生阅读 “预习提示 ”:看第一段作者介绍,要抓住姓名、 出生时间、 什么地方人、 评价、作品五个方面去了解作者。看其他各段,主要了解本诗的特点、背景。 提示概括本诗特点有四: (1)

9、富有哲理性。 (2)语言凝练有力。(3) 采用对比手法。(4)用形象的语言发议论讲道理。2学习正文,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和理解诗歌的深刻内涵和特点。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体会诗歌朗诵的轻重、缓急、分节、节奏处理及本文思想内容。范渎后,要求学生将诗中八处“有的人 ”分别改换成具体的某种人、某类人,提醒改时,要注意结合上下文,尽量准确。明确:改换要具体、明确,注意措词,有 定的概括性;可改成:被人民憎恶的人,被人民爱戴的人, 残酷剥削人民的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妄想流芳千古的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鱼肉人民的人,造福人民的人等。学生改后,抽学生根据自己所改朗诵全涛,朗诵后学生一起评议。然

10、后,再分组齐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感情。3分析对比写法,引导更深入地钻研课文。提问:文中八处 “有的人 ”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明确:两种人,对人民有利的人和对人民有害的人;提问并引入讨论:前四节是从哪四个方面写出了两种人的不同?后三节与前四节是什么关系 ?在内容 上后三节对全诗起什么作用 ?为了说明两种人的不同通篇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写法 ?(对比 )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这句是什么意思 ?最后 句中 “抬举 ”一词是什么意思?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明确:从生死、言行、追求、作用四个方面。因果关系,不但呼应前文,形象地反出两种人截然不同的结局,而且使全诗内涵升华到赞颂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高尚的

11、人生观的高度,诗的内涵容量增大了。这里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指的是像鲁迅这样为人民服务的人将会得到人民广泛的纪念,“抬举 ”表示称赞和提拔的意思。主题思想是通过鲜明的对比,歌颂鲁迅先生以及像先生一样的人,号召我们要像鲁迅先生那样: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四 ).总结、扩展这首诗虽然是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便没有停留于一般的纪念性文章,而是更深层次地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观念。英语里有这么一句名言:“To beornot is a question ,”意思是:人究竟应该怎样活着 ?另外我们读过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保尔的名言,思考他们每个时代的人生价值,那么,在今天什么才是有价值的人生呢?

12、八、布置作业1熟读并理解鲁迅的自嘲 。2唐代涛人杜甫有 句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虽然只有 10 个字,但它通过对比手法把不平等社会现象揭露得人木三分, 同学课外查阅这首诗, 写一篇二百字左右的读后感。九、板书设计略。有的人教案示例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夏夜,遥望星空导写【话题设计】以“夏夜,遥望星空 ”为题,写一篇 800 字左右的文章。要求:发挥想象和联想;须按一定顺序组织篇章;文体自选。 ( 2003 上虞市高三期末统测)【.写作指导】文章在反映客观事物的同时,总会在不同程度上带上作者的主观色彩。想象和联想,是表现作者

13、主观色彩常用的两种手段。(一)关于想象想象是人脑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在.写作中,想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利用事物间的相通、相近、相似或相反的关联,丰富突出事物的形象性。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认识,对未来进行想象。大胆虚构,超越时空,突破现实生活的限制。(二)关于联想与日常生活中自发、随意性、散漫无序的联想有所不同,在.写作中产生的联想则有明确的目的,有由此及彼的清晰过程,能反映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并说明社会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联想方式很多, 常见有: 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之间进行的同向联想;相反的事物之间进行的反向联想等等。善于想象和联想, 离不开我们高尚的情操, 离不开丰厚的知识和认

14、真的思索, 更离不开用心探究客观事物中所蕴涵的道理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构思点拨】下面提供几种 .写作范例:夏夜遥望星空, 由举目望见满天的星星,联想到老人经常讲起的每一个凡人在天上都有一个对应的星座, 从而勾起曾经在星空下发生的平凡人与事的回忆。适宜写成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遥望星空, 由星空的遥不可测,追溯人类探索宇宙的征程,畅想人类探索宇宙的美妙蓝图。可以写成一篇虚构的想象作文。遥望星空, 看到夏夜转瞬即逝的流星,由此想到了自然界尽情绽放的昙花及人类历史长河中如过往云烟般的凡人与伟人, 进而体悟到人生的哲理: 短暂与永恒。 可以写成议论性的散文。夏夜遥望星空,联想到与星星有关的故事与传说

15、(如牛郎织女的故事),想到人类现在的爱情。通篇可夹叙夹议。【考场佳作】夏夜,遥望星空高三( 3)班王燕飞脚下 留有一片仲夏的余温, 而 上已是清新一片。 黑 般的 穹里, 着点点光亮, 人不禁 足 望。“那 是 河, 河的 一 是牛郎,那一 是 女。 ”“那七 星是北斗星,是永 的航 , 我 指明方向。 ”每一次抬 遥望,都会引 我无 的 想。我希望有一天会看到彗星, 看到他 回奔跑的悲 , 一路 着朝圣的 旗。 我希望有一天看到牛郎 女之 搭起 , 他 得以相聚。 但我不希望看到流星, 我不希望看到它 瞬即逝,粉身碎骨的行迹。正在我的双眼和每一 星星四目相 的 候, 一道耀眼的光芒 眼 ,

16、在空中划出一道 美的弧 ,消失在天 。是,是流星。那种一刹那的震惊 在 海中, 那种瞬 的感 在心里。 另一种声音告 我, 流星曾 放了它所有的美 ,即使等待它的是香消玉 ,但它留下的震撼力却使所有的星星黯然失色。像开得 猛的花 , 然春尽它 便将 黄凋零, 但今天它 的周 是蜂 蝶舞, 在 吐芳香和春意,那是一种美 。像勇敢的蜜蜂, 然刺 外来侵略的 果是同 于尽。 但它 舍命保 了家园, 那是一种美 。流星美 ,花 美 ,蜜蜂美 , 它 用生命的光彩照亮 个世界,用生命的力量感 片天地。像鬼才 人李 ,像冤死 嵬的 妃, 像逝于 天的徐志摩;像逝于大海的 耳,像逝于青山秀水的瞿秋白 不必哀

17、 他 英年早逝, 只因 他 的智慧, 他 的斗争,他 的精神,要比他 的 月丰富地多。他 把一生所有的美 聚起来,在最后的一刹那迸 。我开始欣 刑天,断首后仍舞干戚的英姿;欣 嵇康刑 演奏广陵散的的悲壮;欣 李 ,天牢中 刀自刎的豪 ; 欣 嗣同留下来但求一死的决 ; 欣 迅 海 : “忘了我,好好生活。 ”的透脱。我不在低吟 “花开易 落 ,一朝春尽 老, 花落人亡两不知 ”,因 我已明白花 在逝去之前已完成了它的使命。我不再 流星 息,因 最后的光亮,是他最漂亮的 役。看,又是一 流星。听,又是一种声音:不求天 地久,但求曾 有。( 827 字)【 作点 】 是一篇 成功的考 作文。 想合

18、理有序,作者遥望星空,从流星中打开了.写作的思路:流星 放了它所有的美 , 即使等待它的是香消玉 , 但它留下的震撼力却使所有的星星都 之黯然失色。自然 象中,不乏此例,如 花一 ,如礼花 放;人 史 河中,更是不 枚 ,如李 、 妃、徐志摩、 耳、瞿秋白、刑天、嵇康、李 、 嗣同、 迅 作者占有例子 多,排例整 匀称中 气 ,有力地 述了 “短 亦是一种美 ”的 点。本文不少 言凝 而富于意 ,耐人咀嚼, 人深思, 得一 。【教学后 】走上 文教学工作 位已近十年, 四年的高三教学,使我 作文教学又多了一份关注、一份 : 60 分的作文分 ,竟占整 高考 文完卷的四分之一, 足足可 作文在

19、文高考中的地位之重。因此,可以 么 ,教 在 考 程中,作文教学抓得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决定了学生高考 文成 的能否再上台 。 五年、 贯彻 “三自 ”方 的 作文 种命 形式, 考生激 其内在的.写作潜能提供了可能。但考 作文又明 有 于平 的自由 笔, 用江 省高考 文科 卷 何永康教授的 来 ,高考 作文需要考生“戴着 跳舞 ”。那么如何提高考生 作文的分数,教会学生几招 用的考 制 “秘笈”, 更多从事高三 文教学同仁 的心愿。就本人个体而言,高三的作文教学, 失 与挫折,也品 微笑与欣喜,但无 酸甜 是苦辣,都如同 往云烟,而残存、 淀于 海的雪泥 爪,就是以下几条所 的“ ”。一、定

20、期开展 文的 品 作文靠 ,当是一个 扑不破的真理。.写作素材的 累,信息源的 大,知 域和.写作 野的 开, 于充 学生知 素养、 提高 水平甚 重要。所以 , ,是作文的前提,是作文的准 。高三的.写作教学,教 的 “开源 流 ”尤 重要。我的做法是搜集、整理、摘 充足的文 兼美的 外 材料供学生 。利用丰富的网 源, 我主 的 学生下 印 一些精美的 文,每周 3 至 4 篇,作 定律 持。 有 在早自修供学生 ,有 辟出 的 ,本着“ 一 、 一 、品一品、 一 ”的形式展开,适 必要的点 能引 学生更好的把握文章的精要。 子与枯井 、我很重要、 着感恩之心生活 、 待人性等文章更是学

21、生百 不 的美文。二、 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模仿是 新的前提,在模仿的基 上,我要求学生能不断地 承与翻新。基于 种 ,我接 印了几份 年的可供学生.写作借 模仿的高考 分卷作文。佳作的 ,不 拓展了学生的 野,而且使他 于立意 材、 篇布局、行文 、 言 造等.写作要素方面有了 感性借 的范例。三、适时地进行.写作技法点拨高考作文必须要有很强的 “视觉冲撞力 ”,高考作文要多一点 “二锅头 ”,少一些 “碧螺春 ”,这些观点虽引起各方颇多争议, 但笔者还是觉得有独到之处。 大凡参加过高考作文阅卷的老师都有一份几乎相同的认识:在文章中制造几丝 “亮色 ”,以吸引阅卷者的眼球, 实为考生博

22、取高考作文高分的有力举措。具体技法有:巧设题记, 拟小标题 ,合理分段 ,画龙点睛, 一句立骨 ,援用活例 ,力炼整句, 化用诗文等。四、考前必要的应试策略指点考场作文是一类特殊的 .写作,为博取高分,掌握一些必备的应试策略,也不失为明智之举。如:细心把好审题关;努力做好四件事(写好文章的篇首与结尾,拟写一个好标题,抒写一份真情实感,认真对待好书写与卷面) 。当然,抓作文教学并没有一条终南捷径,.写作的最终提高完全依赖于个体日积月累的“造化”。以上介绍的四点,只是本人指导考生应诗五首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各自特点。(二)能力目标、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重点、难点(一)重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二)难点: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各自特点。课时安排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阙( qu)宦( hun)萋萋( q)柯( k)2、熟读这五首诗歌,请同学自己查阅关于这五首诗歌的鉴赏材料。二、正课(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朗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家作品简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选自王子安集,作者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唐高宗时应举及第,授朝散郎,为沛王府修撰,当时诸王好斗鸡,王勃为沛王写了一篇向英王

24、鸡挑战的檄文,触怒唐高宗,被罢斥。后在虢州做参军,不久又因罪除名。25 岁那年到海南交趾探望父亲,溺水而死。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会称“初唐四杰 ”,反对以上官仪为代表的浮艳诗风,对近体诗格律有所建树,为唐诗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有王子安集。3、评点:城阈辅三秦,风烟望五律。“城阙 ”指长安,送别之地。 “五津 ”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气象开阔,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同是宦游 ”是说二人皆为 “宦游 ”,此别乃是别中之别,又有何伤?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只要海内有知音,虽在天涯海角,也如同邻居一般。此句安慰社少府,也道出了千古以来人们的共同心声,成为千年

25、名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不要在分别之时,效儿女之常态,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 此诗是王勃供职长安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 此诗一反送别诗缠绵排恻的格调, 创造出开阔雄浑的意境。 表现出作者旷达的胸襟。这首诗格律上属五言律诗。首句人韵。中间颔联和颈联对仗。二、四、六、八句末字押韵。(二)黄鹤搂1、朗读黄鹤楼 (注意节奏、感情) 。2、作者作品简介:黄鹤楼选自全唐诗,有人评价,唐人七律诗当以此为第一。传说李白到黄鹤楼要想赋诗,忽见崔颢之诗,曰有此诗在此,何必我写,遂罢笔。作者崔额 ,唐代诗人,汴州人,开元进士。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蛇山的黄鹤矾头。3、评点: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

26、楼。从眼前的黄鹤楼阐发联想、想象,昔日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志令人思接千载,心生遐想。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仙人乘鹤已去,只有千载浮云不变。岁月悠悠,世事茫茫,令人产生无限感慨。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空余 ”二字,“历历 ”“萋萋 ”展现了山川草木鲜明的层次和色调。 思路从历史幽情转移到现实景物,实现从时间到空间的转换。形成宏阔而又苍凉的意境。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意境再次由实而虚, 眼前之景、 思乡之情与悠远的历史情怀融为一体, 形成宏阔壮大而又苍凉的艺术境界,气韵横生。言尽而意无穷。这首诗属七言律诗。颔联颈联对仗,二、四、六、八句句末押韵。四、小结

27、从形式上看,这两首诗都属律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五律, 黄鹤楼是七律。律诗的共同特点是颔联颈联对仗。二、四、六、八句句末押韵。当然还有其他如平仄方面的要求,我们可暂不管它。 五言律诗朗诵的节奏可以是二 二 一或二 一 二。七言律诗朗诵的节奏可以是二 二 一 二或二 二 二 。以不念破词为准。如: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从内容上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属于送别诗,写得开阔雄浑,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黄鹤楼属于思乡诗写得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它们确是唐诗中的精品。五、作业、完成相关的课后练习、默写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黄鹤楼第二课时一、预习1、背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黄鹤楼

28、。2、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泊秦淮夜雨寄北二、正课(一)酬乐天扬州动迁席上见赠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2、作家作品简介:这首诗选自全唐诗 ,作者刘禹锡(77 842),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3、评点: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 ”泛

29、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在当时这些地方都是很荒僻偏远的。怀旧空吟闻窗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闻笛赋 ”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 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 不胜悲叹, 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 “烂柯人 ”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

30、前头万木春。“沉舟 ”“病树 ”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 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也有人认为这句是对比了自己的沉沦与新贵的得势,诗人的愤激之情达到了顶点。(两种观点各有依据,讲授时不必强求理解的一致性)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酬赠之意,同时又友人共勉。体现出作者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本诗是刘禹锡回赠白居易的诗作,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

31、地的愤慨不平心境。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附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磋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二)泊秦淮1、朗读泊秦淮 ,注意朗读节奏,读出感情。2、作家作品简介这首诗选自 樊川诗集,作者杜牧 (802 852),字牧之, 京兆万年 (今陕西省西安市) 人,唐代诗人。太和二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世称杜樊川。杜牧工诗、赋及古文,以诗的成就为最高。后人称为 “小杜 ”,以别于杜甫。秦泊,河名。发源于江苏省漂水县东北,横贯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 流入长江

32、。 相传秦时凿钟山以疏淮水,所以叫秦淮河。 秦淮河两岸曾是酒家林立的繁华地区。3、评点:这首诗是五言绝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首句 .写作者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互文见意,写皎洁的月光洒在烟雾迷蒙的水面上,栖在水边的白沙上,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情冷的景象。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指以卖唱为生的乐妓。 后庭花又名玉树后庭花人陈后主在金陵时,荒于声色,作玉树后庭花舞曲。终朝与狎客、妃嫔们饮酒作乐,不理政事,终至亡国。世人以玉树后庭花为亡国之音。诗人在人们习以为常的歌声中听出了亡国之音,并加以艺术概括,具有典型意义,表现诗人对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和对历史兴亡的感慨。这首诗描写

33、了两幅画面:一幅是淡烟寒水,夜幕朦胧;一幅是歌楼酒树,灯红酒绿。迷惆的景色与淡淡的哀愁取得了和谐的统一。(三)夜雨寄北1、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节奏和感情。2、作家作品简介这首诗选自李义山诗集。作者李商隐( 813 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唐代诗人。25 岁时中了进士,因受到党争的牵连,屡遭排斥,没有担任过重要官职, 一生穷愁潦倒。 他的诗多表现个人穷愁潦倒的生活、 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对爱情的追求。 但他开创了诗歌上新的风格、 新的流派, 在艺术技巧上他对我国的古典诗歌有所发展和丰富。这首诗是李商隐留滞巴蜀时寄怀他的妻子王氏之作。也有人说是写给友人的。3、评点: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意思是妻子寄信来问我什么时候能回家团聚,而我因事耽搁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家。答,一抑一扬, 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巴山夜雨和诗人的愁情形成一种融通,揉合,达到了极好的抒情效果。一问一情与景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构筑了一个现实与想象融合、时间与空间自由切换的艺术境界境界,曲折委婉,含蓄隽永。这首诗把秋雨夜景与思妇愁绪结合起来写,写得情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