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评价 第二章 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34857548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135.0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矿产资源评价 第二章 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矿产资源评价 第二章 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矿产资源评价 第二章 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资源描述:

《矿产资源评价 第二章 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产资源评价 第二章 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7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矿产资源评价第二章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1第一节矿产资源评价的任务及意义矿产资源评价的概念矿产资源评价是对地壳内各种矿产蕴藏量进行估算并对其实用价值作出推测。是在研究和认识地质规律的基础上应用地质理论和可能的技术方法(地质的、物化探的、数学地质的),指出现在还没有发现,而将来可能或应当发现的矿藏蕴藏量或矿床,并对它的质和量作出评价,还应对该蕴藏量在当前和未来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趋势中的地位(开发生产和使用价值)作出推断第二章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一、任务1)据已有的各种地质资料及有关信息的综合分析,判断研究区(段)内的成矿前景;2)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对研究区内资源潜力(或资源总量)进行计算;3)

2、对研究区内的具体有利找矿地段进行分析、优化,从中筛选进行下一步的找矿靶区;4)据地质及经济方面的综合研究成果,对勘查对象的未来开发利用价值进行预估,最终为下步勘查工作的决策提供依据。(进行经济评价)3二、意义1.2007年被评价的25种矿产均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矿产资源。煤是中国的主体能源,有人称它是为中国保底的能源。铀,未来重要的非常规能源之一,发展核电离不开它。其他如铁、铜、铝、铅、锌、锰、铬、镍、钼、钾、磷、硫,以及钨、锡、锑、稀土、萤石、菱镁矿、重晶石等,或是我国短缺、长期依赖进口的大宗矿种,或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矿种,或是重要的非金属矿产,都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意义。42.矿产资

3、源评价是矿产勘查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是保证矿产勘查系统得以合理运行及勘查工作经济合理性的根本途径,也是不同勘查工作阶段成果的体现。3.矿产勘查工作实施的目的是要查明欲调查对象,如矿床的某些特征属性,即获得感兴趣的地质认识。这些认识中除了一些可以变量、可以直接测量的属性参数、如矿体在某一具体测量点上的厚度、品位等,但其总体上的特征只能经过分析推测得到认识,如矿床的可能规模大小、未来的利用价值等只能通过评价的途径而获得。对于经评价认为成矿前景欠佳,或不具备开发利用价值的矿床(点)则应停止后续的勘查工作,以避免进一步的投资损失,反之,则应明确提出应转入下阶段的勘查工作,以加速矿床(点)的开发利

4、用。54.加强矿产资源管理也要依据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矿产资源评价的成果既是编制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和部署地质工作的科学依据之一;同时也对矿产资源的科学管理,扩大找矿效果,进一步提高矿产勘查工作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5.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是找矿的前期工作,是实现找矿突破的基础。66.另外,对蕴藏着丰富矿产资源的我国西部贫困地区,为响应党中央西部开发战略,探索快速矿产资源评价方法,迅速摸清矿产资源潜力,对我国全面小康建设更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7.矿产资源评价成果的好坏,关系到普查找矿的成败,关系到国家、部门产业政策的制定。7三、矿产资源评价的目标(1)在各种技术经济条件约束下估计某一成矿区(带

5、)、省(区)、或图幅(1100万120万)的资源总量,各成矿区(带)、省(区)、或图幅的资源量的总和就是全国的资源总量。(2)根据评价所使用的原始资料的可靠程度确定资源量的级别。(3)用类比和模型理论阐明各种不同地质背景下不同类型的潜藏矿床的找矿标志。(4)确定在各种经济技术条件下可利用的资源量8四、矿产资源评价的发展阶段从矿产资源评价发展历史看,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50、60年代,主要进行各种形式的区域性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研究。第二阶段70年代至80年代初,主要进行成矿预测理论和方法全面总结。第三阶段80年以后,这一阶段以GIS高新技术进入矿产资源评价领域,产生了立足于GIS的矿产

6、资源评价方法为特点。9第二节 矿产资源评价的理论基础一、一、地壳矿产资源富有度理论理论要点:从我们迄今的研究来看,地壳内不存在理论要点:从我们迄今的研究来看,地壳内不存在完全没有资源完全没有资源(价值价值)的地区,也不存在目前资源已完全的地区,也不存在目前资源已完全枯竭的地区。资源量估算就是要确定:枯竭的地区。资源量估算就是要确定:(1)(1)是否有任何资源存在。是否有任何资源存在。(2)(2)有多少资源存在,一个地区已知开采的资源量占有多少资源存在,一个地区已知开采的资源量占总资源量的百分比。总资源量的百分比。该理论确定了矿产资源评价的基本任务和目的要求,该理论确定了矿产资源评价的基本任务和

7、目的要求,阐明了矿产资源在地壳内存在的客观事实和对它作出评阐明了矿产资源在地壳内存在的客观事实和对它作出评价的终极目标。价的终极目标。10二、类比理论在一定地质条件下产出一定的矿床,相似地质条件在一定地质条件下产出一定的矿床,相似地质条件下赋存有类似的矿床,相同的地区范围内,应该有相似下赋存有类似的矿床,相同的地区范围内,应该有相似的矿产资源量。其实质就是成矿地质环境相似类比原则。的矿产资源量。其实质就是成矿地质环境相似类比原则。在此理论原则的指导下,矿产资源评价的工作步骤采用在此理论原则的指导下,矿产资源评价的工作步骤采用“由已知到未知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即在已知区建立矿产资源量的原则,即

8、在已知区建立矿产资源量与地质条件之间关系的评价模型,外推到与已知地区构与地质条件之间关系的评价模型,外推到与已知地区构造格局相似的评价区,对评价区的资源量作出估算。造格局相似的评价区,对评价区的资源量作出估算。11三、模型理论成矿作用理论和控矿因素与成矿作用函数联系理论构成成矿作用理论和控矿因素与成矿作用函数联系理论构成的模型是数学地质研究领域中获得的成果之一。在矿产的模型是数学地质研究领域中获得的成果之一。在矿产资源评价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了资源评价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了“矿产资源评价都是直接矿产资源评价都是直接或间接使用矿床模型或间接使用矿床模型”的理论。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这些的理论。在实际工作中应

9、用这些理论建立的矿产资源量与地质条件之间关系的评价模型,理论建立的矿产资源量与地质条件之间关系的评价模型,是地质数据是地质数据(资料资料)和经验综合的结果,也是地质理论的和经验综合的结果,也是地质理论的综合应用。因此,地质理论是建立矿产资源评价模型的综合应用。因此,地质理论是建立矿产资源评价模型的基础。基础。12矿床模型法是在一定地区内,通过对一类矿床一类矿床的典型地质环境进行(定量)分析和描述,建立矿床模型,然后将未知区与模型进行对比,对未知区该类矿床的资源量进行估计。“一类矿床”,是指一定地区内同一成因类型,或成因上有联系的矿床;13“矿床模型”,通常可能涉及以下4类模型:(1)矿床地质概

10、念模型矿床地质概念模型。是对矿床类型及其形成环境的认识,从而决定地质变量的选择。(2)控矿因素、找矿标志统计(或数学)模型控矿因素、找矿标志统计(或数学)模型。是这些因素或标志与矿床之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描述。有时称“模型特征的定量化”。(3)矿床值(规模、品位、单元面积内矿床数矿床值(规模、品位、单元面积内矿床数等)的概率分布模型等)的概率分布模型。反映该区域内该类矿床在数量和质量方面的固有特征。(4)未知单元找矿有利度概率分布模型未知单元找矿有利度概率分布模型。主要用于划分有利单元与不利单元,从而确定资源量估计的空间范围(研究区内的不利单元或无潜力单元应排除)。14四、地质变量

11、的综合和分解理论地质变量是建立矿产资源评价模型的基础,是从各地质变量是建立矿产资源评价模型的基础,是从各类原始地质数据中择取与矿产资源有关的信息表达式,类原始地质数据中择取与矿产资源有关的信息表达式,具有数据具有数据综合综合的意义。对某一类型地质变量来说,评价的意义。对某一类型地质变量来说,评价使用的数据都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时期,是某地质年代历使用的数据都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时期,是某地质年代历史行为的总和。即使对同一时间过程而言,该变量又可史行为的总和。即使对同一时间过程而言,该变量又可看成是苦干个局部的不同地质作用的综合。矿产资源评看成是苦干个局部的不同地质作用的综合。矿产资源评价是从表示一系列

12、地质作用最终结果的地质变量中分析价是从表示一系列地质作用最终结果的地质变量中分析其在各个不同时间和空间过程中地质作用行为,特别是其在各个不同时间和空间过程中地质作用行为,特别是与资源成因有关的行为,这就是矿产资源评价中对变量与资源成因有关的行为,这就是矿产资源评价中对变量分解分解的含义。的含义。15五、地质解释理论地质解释理论就是把评价模型转化成地质成因和资地质解释理论就是把评价模型转化成地质成因和资源特征的概念。因为建立评价模型是客观计算结果与评源特征的概念。因为建立评价模型是客观计算结果与评价人员主观思索交互作用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客观计算价人员主观思索交互作用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客观计算结果

13、需要经过主观加工才能转化和形成成矿地质作用和结果需要经过主观加工才能转化和形成成矿地质作用和资源量的概念,客观计算结果对形成上述概念信息不足资源量的概念,客观计算结果对形成上述概念信息不足时,需要加以补充。为此,建立了矿产资源评价的地质时,需要加以补充。为此,建立了矿产资源评价的地质解释理论。这种理论的解释理论。这种理论的重点重点是用评价人员掌握的地矿理是用评价人员掌握的地矿理论和积累的经验补充矿产资源评价模型还没有包括的那论和积累的经验补充矿产资源评价模型还没有包括的那部分矿产资源信息,并把它转化为地质和资源量概念。部分矿产资源信息,并把它转化为地质和资源量概念。16六、求异理论求异理论是相

14、对于人们熟知的相似类比理论而提求异理论是相对于人们熟知的相似类比理论而提出,其主要是指一些新类型、特殊类型或超规模(巨出,其主要是指一些新类型、特殊类型或超规模(巨型、超大型)的矿床皆产于特殊的地质环境中,这种特型、超大型)的矿床皆产于特殊的地质环境中,这种特殊的地质环境具有与周围地质环境截然不同的地质结构殊的地质环境具有与周围地质环境截然不同的地质结构和要素,构成所谓的地质异常。在找矿评价中,从总和要素,构成所谓的地质异常。在找矿评价中,从总结、研究和探求地质异常入手,进而进行成矿可能性分结、研究和探求地质异常入手,进而进行成矿可能性分析。析。17七、定量组合控矿理论七、定量组合控矿理论定量

15、组合控矿理论是指成矿不是由单一因素,也不是由任意几个因素定量组合控矿理论是指成矿不是由单一因素,也不是由任意几个因素的组合完成的,而是由必要和充分的因素的耦合而完成的的组合完成的,而是由必要和充分的因素的耦合而完成的,但这种,但这种“必要和必要和充分充分”的因素的组合对于矿产勘查工作者往往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了最的因素的组合对于矿产勘查工作者往往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找矿成功概率,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查明控矿的定量组合因素。大限度地提高找矿成功概率,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查明控矿的定量组合因素。在进行某一地区或某一矿区的成矿前景或资源潜力评价工作时,按照定在进行某一地区或某一矿区的成矿

16、前景或资源潜力评价工作时,按照定量组合控矿理论,首先应全面地分析有关控矿地质因素并掌握这些因素对成量组合控矿理论,首先应全面地分析有关控矿地质因素并掌握这些因素对成矿的贡献及其相互之间的耦合关系,尽可能定量地研究控矿因素组合,而不矿的贡献及其相互之间的耦合关系,尽可能定量地研究控矿因素组合,而不是仅限于定性分析和判断。在地质条件相似的情况下,一些地区成矿,而另是仅限于定性分析和判断。在地质条件相似的情况下,一些地区成矿,而另一些地区可能无矿,这是因为相似的地质条件并不一定是成矿的充分条件。一些地区可能无矿,这是因为相似的地质条件并不一定是成矿的充分条件。一般地说,一个地区成矿概率的大小与成矿的

17、有利因素的种类及其耦合有一般地说,一个地区成矿概率的大小与成矿的有利因素的种类及其耦合有关。关。18八、惯性理论惯性理论本身是指自然界的客观事物在其发展变化过程惯性理论本身是指自然界的客观事物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常常表现出一定的延续性,通常称其为惯性现象。中常常表现出一定的延续性,通常称其为惯性现象。在矿产勘查领域中,这种惯性现象表现为成矿事件及其有关在矿产勘查领域中,这种惯性现象表现为成矿事件及其有关的地质体,如矿床等在的地质体,如矿床等在时间、空间时间、空间上所具有的稳定的变化趋上所具有的稳定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趋势越稳定,则越不易受到外界其它因素的干扰势。这种变化趋势越稳定,则越不易受到外

18、界其它因素的干扰而改变其发展趋势,即惯性越强。在进行地质评价时,依据惯而改变其发展趋势,即惯性越强。在进行地质评价时,依据惯性理论作指导,通过分析、总结有关的地质体及成矿事件的性理论作指导,通过分析、总结有关的地质体及成矿事件的发展变化规律,就可以对其相邻地段及深部地段的成矿前景及发展变化规律,就可以对其相邻地段及深部地段的成矿前景及可能的成矿规模进行推断。可能的成矿规模进行推断。例如一些大的成矿带和脉状矿体的规模及延伸方向在空间上一般都比较稳例如一些大的成矿带和脉状矿体的规模及延伸方向在空间上一般都比较稳定。定。19九、相关理论相关理论是指任何成矿事件的发生、变化都相关理论是指任何成矿事件的

19、发生、变化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与其它地质作用的相互影响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与其它地质作用的相互影响下发展的,并且这种相互影响常常表现为一种因下发展的,并且这种相互影响常常表现为一种因果关系。果关系。20第三节 基本方法一、类比法一、类比法概念概念类比法实质上是一种经验性的方法,其主要是类比法实质上是一种经验性的方法,其主要是利用通过对已知区(研究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的深利用通过对已知区(研究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的深入解剖研究所取得的有关认识或已经过验证的评价结入解剖研究所取得的有关认识或已经过验证的评价结论,去类比成矿地质条件相似的待评价区(工程程度论,去类比成矿地质条件相似的待评价区(工程程度

20、相对较低的地区)的有关问题,从而得出评价结论的相对较低的地区)的有关问题,从而得出评价结论的方法。方法。21二、趋势外推法二、趋势外推法概念概念本类方法立足于矿床(体)的已知特征,据矿床(体)有关特征的自然变化趋势从已知地段外推相邻未知地段内的有关成矿特征的一种成矿预测方法。在使用本类方法时应注意的事项是:必须是在起点真实的基础上,严格地按照变化趋势进行有限的外推;外推时应考虑到后期地质作用改造的影响,如后期断裂活动对先成矿体的错失、岩浆活动对先成矿体的熔蚀等。22三、归纳法三、归纳法概念概念归纳法是立足于对具体对象作深入、具体的分析,归纳法是立足于对具体对象作深入、具体的分析,通过对本地区或

21、某一具体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的深入研究,总通过对本地区或某一具体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的深入研究,总结成矿规律,进而对成矿前景做出科学的评价的方法。结成矿规律,进而对成矿前景做出科学的评价的方法。本类方法无论是在地质研究程度较高的老区或研究程度较本类方法无论是在地质研究程度较高的老区或研究程度较低的新区都有其广泛的使用前景,并且是应用类比法的基础,低的新区都有其广泛的使用前景,并且是应用类比法的基础,类比中所应用的各种模式都是通过对已知区域成矿特征的归类比中所应用的各种模式都是通过对已知区域成矿特征的归纳、总结才建立起来的。纳、总结才建立起来的。应用归纳法时应重视已有成矿理论的指导作用,并注意总应用

22、归纳法时应重视已有成矿理论的指导作用,并注意总结新的成矿理论及建立相应成矿模式等以指导相似地区的矿产结新的成矿理论及建立相应成矿模式等以指导相似地区的矿产资源评价工作。归纳法的具体方法有地质归纳法、成矿系统分资源评价工作。归纳法的具体方法有地质归纳法、成矿系统分析法、预测析法、预测-普查组合方法、建造分析法、统计分析普查组合方法、建造分析法、统计分析 方法等。方法等。23四、求异法四、求异法概念概念求异法是以求异理论作指导,从分析、总结研究对求异法是以求异理论作指导,从分析、总结研究对象的异常特征入手,进而利用研究对象的某种异常特征而对象的异常特征入手,进而利用研究对象的某种异常特征而对其可能

23、的成矿前景及规模作出科学评价的方法。其可能的成矿前景及规模作出科学评价的方法。求异法也是地质评价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如通过物求异法也是地质评价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如通过物探异常和化探异常而对矿产资源进行评价等。探异常和化探异常而对矿产资源进行评价等。需要指出的是,严格地说,求异法应属归纳法的一种,需要指出的是,严格地说,求异法应属归纳法的一种,因为科学的归纳本身就包含着求同及求异两种途径。具体的因为科学的归纳本身就包含着求同及求异两种途径。具体的求异法可以分为地质异常评价法,物探异常评价法、化探异求异法可以分为地质异常评价法,物探异常评价法、化探异常评价法等。常评价法等。24五、综合方法五

24、、综合方法概念概念 综合方法是前述几类基本方法中的有关具综合方法是前述几类基本方法中的有关具体方法的不同最佳组合。由于运用该类方法时分体方法的不同最佳组合。由于运用该类方法时分析问题是从多方位出发,对同一地区强调运用不析问题是从多方位出发,对同一地区强调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互相验证对比,因而得出的结论可同的方法进行互相验证对比,因而得出的结论可信度较高。信度较高。综合方法是针对成矿预测工作不断深入和难度不综合方法是针对成矿预测工作不断深入和难度不断加大的局面而提出的,其也是成矿预测方法今断加大的局面而提出的,其也是成矿预测方法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重点发展的方向。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重点发展的方向。

25、25一、矿产资源评价的基本内容矿产资源评价除了要在矿产资源评价除了要在研究和认识地质规律的基研究和认识地质规律的基础上用地质理论和可能的技术方法础上用地质理论和可能的技术方法(物探、化探、数学地物探、化探、数学地质质)预先预先指出现在还没有发现,而将来可能或应当发现指出现在还没有发现,而将来可能或应当发现的矿产资源,并对它的质和量作出评价外,还要的矿产资源,并对它的质和量作出评价外,还要对它对它在当前和未来的社会政治环境中该产品的地位在当前和未来的社会政治环境中该产品的地位(开发利用开发利用和相对价值和相对价值)作出估算。作出估算。第四节 评价内容和原则26二、矿产资源评价基本原则(一)搞清两

26、个概念(一)搞清两个概念储量:储量:是指勘察证实并被勘探工程揭露知道是指勘察证实并被勘探工程揭露知道存在存在的矿体。的矿体。矿产资源量:矿产资源量:是指是指潜在潜在资源,是根据地质理论和可能的资源,是根据地质理论和可能的技术方法技术方法(勘探、物化探、数学地质等勘探、物化探、数学地质等)推测推测可能存在可能存在的的矿床所有的量。矿床所有的量。即即储量储量是已知区域矿产资源的量是已知区域矿产资源的量储量:储量:根据揭穿矿体的工程所获得的矿体参数计算储量。根据揭穿矿体的工程所获得的矿体参数计算储量。矿产资源量:矿产资源量:通过间接途径估算和评价未知区的矿产资通过间接途径估算和评价未知区的矿产资源量

27、。源量。27二、矿产资源评价基本原则(二)基本思想(二)基本思想(1)(1)在已知区建立矿产资源的评价模型;在已知区建立矿产资源的评价模型;(2)(2)寻找在地质构造格局上类似于已知区的未知区;寻找在地质构造格局上类似于已知区的未知区;(3)(3)将已知区的矿产资源模型外推到未知区,从而估计出将已知区的矿产资源模型外推到未知区,从而估计出未知区的矿产资源数量;未知区的矿产资源数量;(4)(4)按评价模型客观估计的结果进行地质解释,对未知区按评价模型客观估计的结果进行地质解释,对未知区作出较为合理的评价。作出较为合理的评价。28(三)基本原则三)基本原则(1)(1)从已知到未知的原则从已知到未知

28、的原则(类比原则类比原则)在未知区进行矿产资源估计时,评价模型实际上都在未知区进行矿产资源估计时,评价模型实际上都考虑了同已知区对比的问题,也就是说,它是应用已知考虑了同已知区对比的问题,也就是说,它是应用已知区建立的某种模型区建立的某种模型(数学模型、地质概念模型、甚至是人数学模型、地质概念模型、甚至是人的经验的经验)评价未知区的资源量。因此,已知区同未知区在评价未知区的资源量。因此,已知区同未知区在地质构造格局上要大体相似,这就是类比理论的具体应地质构造格局上要大体相似,这就是类比理论的具体应用。用。29(三)基本原则(三)基本原则(2)(2)建立矿产资源数量同地质条件的定量关系建立矿产资

29、源数量同地质条件的定量关系矿产资源数量同地质条件之间的定量关系是矿产资矿产资源数量同地质条件之间的定量关系是矿产资源评价模型的实质部分,它对未知区资源量评价起着决源评价模型的实质部分,它对未知区资源量评价起着决定性作用,是评价工作中较困难的一环。在某些评价模定性作用,是评价工作中较困难的一环。在某些评价模型中,仅研究矿产资源参数的分布和变化而不涉及地质型中,仅研究矿产资源参数的分布和变化而不涉及地质条件,但实际上这种分布和变化是受地质条件支配的,条件,但实际上这种分布和变化是受地质条件支配的,也隐含了地质条件的作用。所以,我们在利用和解释评也隐含了地质条件的作用。所以,我们在利用和解释评价结果

30、时一定要考虑其地质背景。价结果时一定要考虑其地质背景。30(三)基本原则(三)基本原则(3)(3)建立矿产资源数量同地质人员的知识建立矿产资源数量同地质人员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经验之间的关系系。某些评价模型不是依靠地质条件,而是从地质人员某些评价模型不是依靠地质条件,而是从地质人员的经验知识出发,建立矿产资源数量同地质人员的经验的经验知识出发,建立矿产资源数量同地质人员的经验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各种地质条件则隐含在地质人员的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各种地质条件则隐含在地质人员的经验和知识之中。经验和知识之中。31(三)基本原则(三)基本原则(4)(4)尽可能丰富地输入信息与尽可能简单的评价结果尽可能丰

31、富地输入信息与尽可能简单的评价结果矿产资源定量评价应该利用尽可能多的原始资料,矿产资源定量评价应该利用尽可能多的原始资料,这样评价的结果才能具有足够的正确性。在结论上,应这样评价的结果才能具有足够的正确性。在结论上,应该尽可能地简明,这样才有利于地质人员进行识别和有该尽可能地简明,这样才有利于地质人员进行识别和有关部门的应用。关部门的应用。32(三)基本原则(三)基本原则(5)(5)数据的格式、方法流程和结果解释应统一化数据的格式、方法流程和结果解释应统一化使用统一的数据格式和方法流程是矿产资源评价的使用统一的数据格式和方法流程是矿产资源评价的必然趋势,它有利于推广和系统评价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必

32、然趋势,它有利于推广和系统评价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的资源。区的资源。33(三)基本原则(三)基本原则(6)(6)矿产资源定量估计的结果具有概率性矿产资源定量估计的结果具有概率性出于成矿地质作用的复杂性,我们今天的地质知识出于成矿地质作用的复杂性,我们今天的地质知识还远不足以概括出一个确定的成矿数学模型。我们所建还远不足以概括出一个确定的成矿数学模型。我们所建立的各种矿产资源评价模型都带将随机性,估计出的矿立的各种矿产资源评价模型都带将随机性,估计出的矿产资源量也具有随机性。故我们常常在概率分布的意义产资源量也具有随机性。故我们常常在概率分布的意义下作出资源量的估计,这就是说,所估计的资源量不是下

33、作出资源量的估计,这就是说,所估计的资源量不是绝对的,它有一个波动范围,是一定意义下作出的资源绝对的,它有一个波动范围,是一定意义下作出的资源量的判断。量的判断。34(三)基本原则(三)基本原则(7)(7)解释结果解释结果一般来说,各种评价模型估算的结果,并不是矿产一般来说,各种评价模型估算的结果,并不是矿产资源评价的最终结果,还需要地质人员进行详细地分析资源评价的最终结果,还需要地质人员进行详细地分析和解释。和解释。35一、基本形式按照矿产资源评价的侧重点的不同,可分为按照矿产资源评价的侧重点的不同,可分为地质评地质评价价和和经济评价经济评价两大类。两大类。根据国民经济计划部门、地质矿产部门

34、及其它有关根据国民经济计划部门、地质矿产部门及其它有关的社会经济和科学研究机构使用资源的不同目的与要求,的社会经济和科学研究机构使用资源的不同目的与要求,以及资料水平、评价方法的不同地质评价又分为以及资料水平、评价方法的不同地质评价又分为区域矿产资源评价和矿区矿产资源评价。其中地质评价是经济评价的基础,而后者是前者的补充、拓展和目的。第五节 基本评价形式36地质评价概念地质评价是一个以已有的各种地质资料为基础,依据一定的理论作指导,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经过专门性、有针对性地分析和研究,对研究对象某一地区、矿床、矿点等的某些感兴趣的属性,如成矿前景,可能的资源量及进一步的具体找矿地段等所做出的

35、带推测性的结论性意见。37地质评价基本内容:(一)成矿条件的优劣性评价1.控控矿矿因因素素控矿因素是指一切控制矿床形成和分布的地质因控矿因素是指一切控制矿床形成和分布的地质因素,其一般包括了与成矿有关的构造、岩浆岩、地素,其一般包括了与成矿有关的构造、岩浆岩、地层、岩相、古地理、变质作用、区域地球化学因素层、岩相、古地理、变质作用、区域地球化学因素等。等。控矿因素分析是地质评价工作中最基本的,不可回控矿因素分析是地质评价工作中最基本的,不可回避的研究内容之一。通过控矿因素的剖析,掌握控制避的研究内容之一。通过控矿因素的剖析,掌握控制成矿的主要地质因素的种类,相互关系及其对成矿的成矿的主要地质因

36、素的种类,相互关系及其对成矿的具体控制作用,进而从已知的地质条件方面判断成矿具体控制作用,进而从已知的地质条件方面判断成矿的可能性,为地质评价提供依据。的可能性,为地质评价提供依据。38(1)构造因素构造因素是控制各种矿产资源形成和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进行地质评价时,对构造因素的分析应着重据已有的资料查明研究区内已有的构造种类、规模、构造配套关系以及与成矿的时空关系和构造的形成发展史等方面对成矿的具体控制作用。(2)岩浆岩因素岩浆活动是地壳运动的主要形式之一,许多内生矿产的形成和分布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岩浆活动因素的制约。通过岩浆岩因素的分析,可大致判断区内成矿的可能性大小及可能发育的矿种、矿床

37、类型及大致的成矿有利地段。具体分析时应从岩浆岩成矿专属性、岩浆活动对成矿的时空控制、岩浆岩本身形成时的物、化条件及岩浆岩后期保存程度等几方面入手。39A岩浆岩成矿专属性:指一定类型的岩浆建造常形成一定类型的矿床,两者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主要岩浆矿床类型有关的侵入岩铬铁矿矿床与含镁高的超基性岩,特别是纯橄榄岩有关,其次是橄榄岩和橄辉岩,以及由它们蚀变而成的蛇纹岩。铂及铂族元素矿床与含镁高的及含铁高的超基性岩有关,前者与铬尖晶石矿床密切有关;后者与镍铜硫化物矿床密切有关。钒钛磁铁矿与辉长岩、斜长辉长岩密切有关;其次是与斜长岩及橄榄辉长岩有关。镍铜硫化物矿床与含铁较高的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所组成的基性

38、岩和超基性岩有关,其中特别是苏长岩和橄橄苏长岩,其次是辉长苏长岩以及辉石岩有关。金刚石矿床与角砾云母橄榄岩有关,此外还有与碱性煌斑岩有关。磷灰石磁铁矿矿床与基性和偏碱性的超基性有关铌稀土元素矿床与超基性碱性杂岩中的碳酸盐岩有关。表1岩浆成矿专属性40表2不同成因类型花岗岩的成矿专属性花岗岩成因成矿特征陆壳改造花岗岩常形成热液型的W、Sn矿化组合陆壳重熔花岗岩形成矽卡岩型热液型的、W、Sn、Bi、Mo,Au、Cu、Pb、Zn矿产,早期有Be、Li、Nb,稀土形成。幔源型花岗岩主要是形成矽卡岩型的Fe、Cu矿产组合碱质花岗岩与岩脉有关的Sn、Ta、Nb稀土矿产41B岩浆活动与成矿的时间联系岩浆活动

39、在时间上的特征对矿产的形成具有不同的影响。不同时代的岩浆岩具有不同的成矿物征。C岩浆活动与成矿的空间联系一定类型的矿床受岩浆岩条件的制约而通常产出于岩体的特定部位。42D岩浆活动的物理化学条件与成矿的关系岩浆岩是否成矿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所影响,而岩浆活动时的物理化学条件又主要与岩浆岩的侵入深度、分异程度、岩体规模、形态等有关。E岩浆岩的剥蚀程度分析一般来说,岩浆岩被剥蚀程度与矿床的保存程度成反比,即岩体剥蚀程度越高,则发现矿床的可能性越小。但具体到不同类型的岩浆岩,岩体的剥蚀程度对矿床的找寻则有着不同的影响。43(3)地层、岩相、古地理因素地层、岩相、古地理不仅对沉积矿产的形

40、成和分布具有直接的控制作用,并且还决定了矿床的规模、物质成分及其变化特征。44A地层因素地层对沉积矿产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地层时代对成矿的控制上,即一定种类的沉积矿产通常产出于一定的地层层位中,其本身是地层的一个特殊的有机组成部分。B岩相、古地理因素45(4)变质作用因素变质作用对变质矿产的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与变质作用有关的矿产本身也具有相当大的工业经济意义,因此,在变质岩系分布和受变质作用影响改造的地区进行矿产资源评价时,必须对区内的变质作用条件进行如下方面的分析。46A.分析区内的变质作用类型B.分析、恢复变质原岩类型及其建造类型C.分析变质程度、划分变质相带47(5)区域地球化学

41、因素某一地区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是决定某地区内成矿特征的内在因素,它提供了成矿的矿质来源,决定了成矿的元素种类及共生组合特征。区域地球化学特征是指一定区域中化学元素的分布和分配情况,以及迁集活动历史。即一个区域的地球化学背景,包括区域内元素(首先是主要成矿元素)的丰度、元素在空间分布的区域性特点、元素的共生规律等,也包括不同地质作用和成矿作用过程中元素的迁移规律等。48A元素的丰度化学元素在地壳各个部分分布是不均匀的,表现在某一元素或一组元素在某一地区或某个地质体中相对集中。B元素分布的地域性特征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常造成元素分布的地域性特征,即某些元素在一定的地域内相对富集。这种地域分布上的不均

42、匀性大至区域范围、小至研究区内的某一地段,甚至出现于绕岩体外围的一定范围内,矿床范围内的某一区段等。C元素的共生组合元素的共生组合现象是自然界一种自然现象,并且是造成矿床共生的一种重要的内在原因。492.成成矿矿特特征征研究区内已知的成矿特征对于评判矿床研究区内已知的成矿特征对于评判矿床未来的开发利用价值及勘查工作决策都未来的开发利用价值及勘查工作决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矿床成矿特征着重是考虑成矿的矿种及矿床成矿特征着重是考虑成矿的矿种及其共生组合特征、矿床类型、矿床规模、其共生组合特征、矿床类型、矿床规模、矿体赋存特征及其复杂程度、矿物种类矿体赋存特征及其复杂程

43、度、矿物种类及其共生组合、有用元素赋存状态、矿及其共生组合、有用元素赋存状态、矿石结构构造等。石结构构造等。503.矿矿化化信信息息矿化信息是指能够直接和间接地指示矿床存在或矿化信息是指能够直接和间接地指示矿床存在或可能存在的一切现象和线索。矿化信息一般可分可能存在的一切现象和线索。矿化信息一般可分为矿产地质信息、遥感地质信息、地球化学信为矿产地质信息、遥感地质信息、地球化学信息、地球物理信息四大类。息、地球物理信息四大类。514.成成矿矿规规律律成矿规律是指矿床形成和分布的时间、空间、物质来源及共生关系诸方面的高度概括和总结。52例如胶东地区是我国三大金矿集中区之一,在例如胶东地区是我国三大

44、金矿集中区之一,在该区内发育有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床(玲珑式)该区内发育有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床(玲珑式),利用这种已知的成矿规律作指导,有关的地,利用这种已知的成矿规律作指导,有关的地勘单位在胶东地区发现和评价了众多的石英脉勘单位在胶东地区发现和评价了众多的石英脉型金矿床,但随着勘查工作的深入,区内发育型金矿床,但随着勘查工作的深入,区内发育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逐渐被人们认识和发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逐渐被人们认识和发现,特别是通过对焦家金矿床成矿特征的总结现,特别是通过对焦家金矿床成矿特征的总结和推广,不仅区内相继发现了三山岛、仓上、和推广,不仅区内相继发现了三山岛、仓上、河西等一大批焦家式

45、的金矿床,并且在广东的河西等一大批焦家式的金矿床,并且在广东的河台、江西的金山等地也发现和评价了一批同河台、江西的金山等地也发现和评价了一批同类型的金矿床。类型的金矿床。53(二)矿产资源总量估计及潜力评价矿产资源总量估计及潜力评价1.有有关关概概念念(1)资源总量指储量和资源量的总和。(2)资源潜力指资源总量中扣除了储量的那部分资源量。(3)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指在一定的范围内(一国、一省、一地区或一矿区),以区内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为背景,以区内已知的矿产储量及产量为依据,通过适当的途径和方法对有关的矿产资源的总量进行估计,并结合市场需求因素,对有关矿产近、中、长期的供应保证程度作出的评价。5

46、4概念之间的关系:资源总量估计及潜力评价资源总量估计及潜力评价是矿产资源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一般是矿产资源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一般是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进行,通常是对某一大是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进行,通常是对某一大地构造单元、成矿带、省区、国家甚至全球范地构造单元、成矿带、省区、国家甚至全球范围内的矿产资源作出有针对性的评价,故常称围内的矿产资源作出有针对性的评价,故常称之为之为区域矿产资源评价区域矿产资源评价,但是也可以对一个矿,但是也可以对一个矿田、矿区、甚至矿体做出评价,这方面则常称田、矿区、甚至矿体做出评价,这方面则常称之为之为矿区矿产资源评价矿区矿产资源评价。但需指出的是,资

47、源但需指出的是,资源总量估计及潜力评价并不是矿产资源评价的全总量估计及潜力评价并不是矿产资源评价的全部内容。进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意义在于通部内容。进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意义在于通过对矿产资源潜力的调查模底,可以为一个国过对矿产资源潜力的调查模底,可以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制定发展规划、拟定资源政策时提供家或地区制定发展规划、拟定资源政策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以及为地勘单位的勘查决策提重要的参考依据以及为地勘单位的勘查决策提供依据。供依据。552.评价方法资源总量估计和潜力评价方法种类较多。资源总量估计和潜力评价方法种类较多。朱裕生(朱裕生(1984)认为原则上可分为非地质标志评价方法,主认为原则上可

48、分为非地质标志评价方法,主观评价方法,简单地质标志模型评价方法,成观评价方法,简单地质标志模型评价方法,成矿地质标志评价方法和定性地质标志评价方法矿地质标志评价方法和定性地质标志评价方法五大类。五大类。国际地质对比计划国际地质对比计划98号专题号专题提出并推荐了主要以相似类比为基础针对区提出并推荐了主要以相似类比为基础针对区域资源评价的域资源评价的6种具体方法:种具体方法:区域价值法区域价值法、体体积估计法积估计法、丰度估计法丰度估计法、矿床模型法矿床模型法、德尔菲德尔菲法(主观概率法)法(主观概率法)、综合法综合法。56二、区域矿产资源评价区域矿产资源评价又称区域矿产区域矿产资源评价又称区域

49、矿产资源总量预测资源总量预测、小小比例尺预测比例尺预测、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资源估计资源估计等。指在小等。指在小于于1/201/20万地质图的基础上进行的评价工作。万地质图的基础上进行的评价工作。基本任务基本任务是确定大区域范围内的潜在资源量,它不是确定大区域范围内的潜在资源量,它不需要对资源量的位置和矿床特征需要对资源量的位置和矿床特征(数量、品位和成因类型数量、品位和成因类型等等)作出描述。作出描述。其其优点优点是数据水平要求不高,比较容易完成,当获是数据水平要求不高,比较容易完成,当获得新数据时,在不改变评价方法的前提下容易进行修订得新数据时,在不改变评价方法的前提下容易进

50、行修订更新。更新。57二、区域矿产资源评价区域矿产资源评价,它可以作为:区域矿产资源评价,它可以作为:区域范围内选择普查勘探区和开发远景区的依据。区域范围内选择普查勘探区和开发远景区的依据。地区性的经济机构确定资源政策的依据,特别为地区性的经济机构确定资源政策的依据,特别为确立短缺资源的长期供应计划和采用其他商品代用品途确立短缺资源的长期供应计划和采用其他商品代用品途径提供基础资料。径提供基础资料。资源量与人口的增长,环境保护,粮食生产,水资源量与人口的增长,环境保护,粮食生产,水源供给和可能的技术发展等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国源供给和可能的技术发展等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全球

51、经济发展的远景规划。家,一个地区或全球经济发展的远景规划。58三、矿区矿产资源评价矿区矿产资源评价又称资源分析、非综合估计、大、矿区矿产资源评价又称资源分析、非综合估计、大、中比例尺成矿远景区定量预测等。指在中比例尺成矿远景区定量预测等。指在95955 5的概率的概率范围内评价某一矿种的成矿区范围内评价某一矿种的成矿区(带带)、矿田、矿区,甚至、矿田、矿区,甚至矿床(或矿体矿床(或矿体)的潜在资源量,除提供一个总的数值外,的潜在资源量,除提供一个总的数值外,还要对该数值所包括的矿床数、位置、质量和数量作出还要对该数值所包括的矿床数、位置、质量和数量作出描述。描述。矿区资源评价比区域矿产资源评价

52、的难度大,它需矿区资源评价比区域矿产资源评价的难度大,它需要大量的、更高水平的数据,消耗更多的人力和较长的要大量的、更高水平的数据,消耗更多的人力和较长的时间,特别是需要更多熟悉区域地质、区域成矿规律和时间,特别是需要更多熟悉区域地质、区域成矿规律和矿床地质人员参加。矿床地质人员参加。59三、矿区矿产资源评价该资源评价的结果可以作为:该资源评价的结果可以作为:确定国家、地区短期内的矿产资源供给计划。确定国家、地区短期内的矿产资源供给计划。确定现阶段和以后的普查勘探和发展计划。确定现阶段和以后的普查勘探和发展计划。确定矿产商品的经济类别和法律地位,特别对于确定矿产商品的经济类别和法律地位,特别对

53、于环境保护和计划经济不利的矿物商品应该用法律对它作环境保护和计划经济不利的矿物商品应该用法律对它作出应有的限制。出应有的限制。矿区资源评价的评价模型都是在综合了大量矿床矿区资源评价的评价模型都是在综合了大量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成矿规律、矿床成因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成矿规律、矿床成因和定量描述的详细程度是当前传统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所和定量描述的详细程度是当前传统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所不能相比的,得出的结论或看法将更具有普遍意义,所不能相比的,得出的结论或看法将更具有普遍意义,所以它也是矿床地质研究的一种手段。以它也是矿床地质研究的一种手段。60四、矿产资源经济评价矿产资源经济评

54、价也称矿床技术经济评价,是在地矿产资源经济评价也称矿床技术经济评价,是在地质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地质勘查工作所获得的资料,通质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地质勘查工作所获得的资料,通过选取合理的技术经济参数,预估矿床未来开发利用的过选取合理的技术经济参数,预估矿床未来开发利用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为矿床地质勘查项目取舍和矿山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为矿床地质勘查项目取舍和矿山开发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工作。开发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工作。61四、经济评价矿床经济评价对于矿床地质勘查、矿山开发及资源的合矿床经济评价对于矿床地质勘查、矿山开发及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理利用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一个

55、矿床从区域地质调查到勘探结束是由浅人深、由对一个矿床从区域地质调查到勘探结束是由浅人深、由表及里、有租到细的过程。一个矿床,地质工作究竞应该作表及里、有租到细的过程。一个矿床,地质工作究竞应该作到什么程度,一个矿种,其资源量、探明储量和开采量之间到什么程度,一个矿种,其资源量、探明储量和开采量之间购比例关系怎样,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要求。购比例关系怎样,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要求。62四、经济评价我国的矿床经济评价工作开始于我国的矿床经济评价工作开始于2020世纪世纪7070年代后期,年代后期,许多从事地质和矿业生产的单位积极开展了这项工作,许多从事地质和矿业生产的单位积极开展了这项工作,成立了专门的研

56、究机构。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19871987年年1212月全国矿产储量委员月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编制了会编制了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参考手册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参考手册,并颁发试行,并颁发试行了了矿产勘查各阶段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的暂行规定矿产勘查各阶段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的暂行规定,要求无论由何单位进行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必须把其成要求无论由何单位进行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必须把其成果编成一个专门章节,作为矿产勘查各阶段报告的组成果编成一个专门章节,作为矿产勘查各阶段报告的组成部分。部分。63一、控制区和评价区1.1.控制区和评价区的概念控制区和评价区的概念 矿产资源评价中类比理论应用具体化的实施方法。矿产资源评价

57、中类比理论应用具体化的实施方法。控制区:又叫已知区,地质研究程度较高的地区;评价区:又称预测区、研究区或未知区。2.2.二者的联系二者的联系我们得不到评价区矿产资源量的参数,通过在已知区建立矿产资源量参数的数学模型,把它外推到地质构造格局上类似于控制区的评价区,对评价区作出资源量的估计第六节 基本概念643.3.控制区域的选择控制区域的选择控制区在地质控制区在地质可以是一个构造单元,也可以是一个成矿区(带)或矿田、矿区,总之它是一个成矿有利地段,且地质普查勘探工作和研究程度较高的矿产富集区。4.4.控制区尺寸选择控制区尺寸选择随评价区的预测比例尺来决定;小比例尺的控制区可从几十万到几百万平方公

58、里;大比例尺评价时,仅选用几个到几十个平方公里甚至更小的范围作为控制区。65选择控制区时,要考虑的一些因素:(1)控制区的地质普查、勘探工作程度比评价区高,在控制区至少要具有与评价区比例尺相同的正式地质图件,(2)在具备上述条件的前提下,必须具备经过勘探工作证实具有工业价值的,而又经过一定地质研究的已知矿床。这些已知矿床必须分散在控制区的不同单元中,同时要具有经过普查和勘探工作证实在控制区内有代表区域地质背景的非矿地段,而这些非矿地段同样应该分散在控制区的不同单元中。(3)控制区内矿与非矿单元的数量原则上分别大于单元内采用的地质变量数。(4)在一个成矿区(带)范围内,控制区的地质特征和它们的空

59、间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区代表性。66二、单元1.1.概念概念为了统一观察和取值范围,将控制区(或预测区)划分成等面积(或体积)或面积接近的小区(有时称地段),这样的小区就是单元。单元又称网格,一个单元犹如岩石的一个样品、地质图的一个观察点、或化探的一个取样点,在一个单元里可以观察到足够多的地质数据,用它建立评价模型。单元在矿产资源评价工作中是变量的取值单位。单元的大小及形状,对矿产资源评价的结果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单元面积越大,不含矿床或含一个矿床的单元数越少,含矿单元的分布特征也相应发生变化。672.2.单元的作用单元的作用-桥梁桥梁矿产资源评价模型都是使用样品的观察值建立的,该模型明确了矿

60、产资源量与地质条件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区域矿产资源评价模型,还是矿区资源评价模型都是按此理论进行的。但在进行矿区资源评价时,为了预测未知矿床的个数、品位、资源量及位置,往往利用“单元”的观察值建立评价模型。683.3.单元的大小单元的大小目前,对单元的划分和每个单元的大小无统一的规定,一般按地质图的比例尺确定单元的大小,原则是在评价地区的地质图上划定14km2为一个单元。地质图比例尺1:5万0.251km2地质图比例尺1:20万416km2地质图比例尺1:50万25100km2694.4.单元的类型单元的类型正方形单元:它是目前在矿产资源评价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单元形式。不规则单元:又称流域单元,在

61、矿产资源评价中应用较少,但它是一种按地质变化实际,或按地质数据变化的性质合理划分单元的一种新途径。穿透单元:又称块段单元,它是根据预测区内地质构造的变化,特别是对矿带内岩层、矿层与线形褶皱构造紧密有关的矿带、矿田范围内进行矿产资源评价时,有可能采用垂直矿带走向,按一定间距穿越整个矿带的等面积的长条形单元。704.4.单元的类型单元的类型无单元:在矿产资源评价中,有些统计方法,例如趋势面分析方法对控制区和预测区无须划分单元,只要对预测区内按选定的地质变量进行数据处理,其结果有可能获得矿产资源赋存位置的某种信息,对它作出评价。目前主要用于对石油资源的预测评价和一些构造变化简单的沉积矿产评价中。71

62、三、数据1.数据的概念 数据一词一般系指由数字或代码组成的资料数据一词一般系指由数字或代码组成的资料 在地质上,数据的含义还包括文字、图表等组成的资料。在地质上,数据的含义还包括文字、图表等组成的资料。表示地质现象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组分取用不同数值的量称表示地质现象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组分取用不同数值的量称地质数据地质数据(或地质变量或地质变量)。地质现象的变化可采用各种各样。地质现象的变化可采用各种各样的地质数据来表示。的地质数据来表示。72三、数据1.数据的概念 但是,描述地质现象的地质数据种类很多,它们可以但是,描述地质现象的地质数据种类很多,它们可以是地质意义下命名的地质变量,如地层、厚度、

63、产状要素、是地质意义下命名的地质变量,如地层、厚度、产状要素、岩石名称、断裂、地质年代等;也可以是物理意义下的物岩石名称、断裂、地质年代等;也可以是物理意义下的物性名称,如磁化率、岩石和矿体的体重、导电率等;还可性名称,如磁化率、岩石和矿体的体重、导电率等;还可以是地球意义下的元素含量,如地壳元素的克拉克值、离以是地球意义下的元素含量,如地壳元素的克拉克值、离子电位、原子序数、原子核离子半径、配位数等。总之,子电位、原子序数、原子核离子半径、配位数等。总之,地质数据可以是定量的、半定量的、定性的数据,也可以地质数据可以是定量的、半定量的、定性的数据,也可以是文字的、图表的,在这里数据的概念是广

64、义的。是文字的、图表的,在这里数据的概念是广义的。732.数据的分类定量型数据:用数值来表示地质现象变化的数据称定量型地质数据,其定量型数据:用数值来表示地质现象变化的数据称定量型地质数据,其中以连续型数据为主,但也有些属于离散型数据。它不仅能算出两个数据值之中以连续型数据为主,但也有些属于离散型数据。它不仅能算出两个数据值之间的差,而且可以算出相差的倍数,它所反映的数量概念最完整,意义最明确,间的差,而且可以算出相差的倍数,它所反映的数量概念最完整,意义最明确,是地质数据中最重要的一类数据。是地质数据中最重要的一类数据。名义型数据:地质学中有大量的名义型数据,它用于鉴定区分不同的对名义型数据

65、:地质学中有大量的名义型数据,它用于鉴定区分不同的对象或个体,它没有数的概念只起到一种代码作用,例如描述岩石常用象或个体,它没有数的概念只起到一种代码作用,例如描述岩石常用“红色红色”、“灰色灰色”等形容词。等形容词。有序型数据:这类数据具有一定的顺序,例如摩氏硬度计,它是把滑石有序型数据:这类数据具有一定的顺序,例如摩氏硬度计,它是把滑石至金刚石的十种矿物分别代表十种不同的硬度等级,硬度从至金刚石的十种矿物分别代表十种不同的硬度等级,硬度从l l至至1010的等级是一的等级是一个有由低级到高级的有序数列,这里包含的是顺序的概念。个有由低级到高级的有序数列,这里包含的是顺序的概念。间隔型数据:

66、该数据彼此间不仅能比较其大小,而且可以定量地表示这间隔型数据:该数据彼此间不仅能比较其大小,而且可以定量地表示这种差异,这类数据的差级是不等的,而间隔数据对于相同的间隔来说,长度是种差异,这类数据的差级是不等的,而间隔数据对于相同的间隔来说,长度是相等的。相等的。比例型数据:这类数据与实际的数值是以一定的比例关系出现的。比例型数据:这类数据与实际的数值是以一定的比例关系出现的。743.原始数据矿产资源评价要涉及到地质、物探、化探和卫星影象等资料,这些矿产资源评价要涉及到地质、物探、化探和卫星影象等资料,这些资料都是按照各个地球科学分支的需要和要求获取的,称为原始数据。资料都是按照各个地球科学分支的需要和要求获取的,称为原始数据。因此,对矿产资源评价来说,并非一切原始数据都能在构造评价因此,对矿产资源评价来说,并非一切原始数据都能在构造评价模型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对区域矿产资源评价来说,主要应用区域模型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对区域矿产资源评价来说,主要应用区域性的地质、物探、化探和卫星影象资料,从中择取区域成矿地质作用和性的地质、物探、化探和卫星影象资料,从中择取区域成矿地质作用和区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