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23463952 上传时间:2021-06-09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57.1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二讲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o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气味、发光、超声波、动作、声音o动物传播的局限性:1)动物的信息行为是一种先天的本能行为,其能力更多地取决于体内的信息功能和遗传因素,而不是后天的系统学习;2)动物传递和接收信息的过程是基于条件反射原理的过程,而不伴随复杂的精神和思维活动。动物传播是对自然界的被动适应,而不具创造性和能动性。 劳动创造了人类语言o语言的产生是 人类传播诞生的根本标志。o语言是在人类生产劳动和社会协作中产生和发展的。o语言的特性:1)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能力;2)无限的灵活性;3)发音的经济性;4)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o语言活动不仅是人类对

2、自然界和社会进行能动改造的总体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不断创造和发展着自身。 第二节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o口语传播时代o文字传播时代o印刷传播时代o电子传播时代o新媒体与数字传播时代每一次传播“革命”都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口语传播时代o 4万到9万年前,人类获得说话的身体能力o增强人际沟通,维系社会,促进思维,传承文化o公共传播(public munication)领域出现:绘画、舞蹈、音乐、戏剧表演、原始宗教仪式、公共演讲o受众和表演者的区分,传播形式结构化、标准化,维持文化认同和社会整合,维护合法统治o口头传播的局限性:不稳定,不可靠 文字传播时代:o结绳记事与原始图画(壁画、器

3、皿符号)o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出现文字:农业、商业、国家管理o记录与保存:信息体外化传递,政府管辖范围扩大o内容相对独立:削弱情境要求,可从容审视,深化思维o轻便可携带文献的发展: o碑刻、石器、陶器、青铜器、甲骨文、竹简、木简 埃及莎草纸(2500A.C.)、欧洲牛羊皮纸、汉代蔡伦纸,阿拉伯人的传播、欧洲黑死病、造纸技术的普及 印刷传播时代o唐代雕版印刷,毕升发明泥活字印刷(11世纪)o 1456年“古登堡革命”:铸字装置,金属合金字模,机械印刷机,印刷油墨o 15世纪末,欧洲各大城市印刷业发展:o书籍:保存传播,出版商+“专业作者” 商业出版o书面语言标准化、大众扫盲o定期邮路,商

4、业新闻信(newsletter),官方报纸 o 1665年创刊牛津报,1690年美洲第一份报纸:商业化、都市化o政党报刊“观点纸(view paper)”o便士报与大众传播时代:1833年纽约太阳报,蒸汽驱动印刷机o“严肃新闻”职业化新闻教育 o印刷媒介的黄金时代:18901920s,整行铸造排字机o印刷垄断的结束:在与广播电视的竞争中发展o计算机排版和新的印刷技术:1960s末o商业化浪潮和趋势o中国报刊史:传教士改良派政治家无产阶级党报改革开放 电子传播时代o 1837年莫尔斯发明电报,1844年第一条电报线路开通:o 1858年横跨大西洋的海底电缆竣工:国际通讯社“环形联盟”o 1876

5、年贝尔发明电话o 1895年法国卢米埃兄弟发明电影摄影机,1929年彩色电影出现。o 1899年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o 1920年,美国西屋电器公司在匹兹堡创办了第一家电台,o 1930s,美国建立全国商业广播网,欧洲公共服务广播(BBC)o 1929年机械电子电视 o 1930年电子电视o 1939年黑白电视o 1940年彩色电视o 1965年彩色电视的普及二次大战后电视的普及开辟了大众传播新时代 大众传播的特点o传播者:专业化的媒介从业者,把关(gate-keeping)o传播方式:先进的媒介技术,大量复制生产、迅速、公开地向社会传播o媒介组织:产业化和制度化,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各国

6、均有不同的传播制度和政策体系。o传播对象:广泛而分散的社会大众(mass)o内容性质:兼具商品属性和文化属性 o过程性质:单向性,反馈延迟、非直接、非人格化 新媒体传播o 1946年,第一台模拟计算机出现o 1950s末,调制解调器的出现,解决计算机与电话的兼容o 1960s末,美国军方阿帕网(ARPANET)实验o 1971年第一台芯片电脑:集成电子新时代o 1970s末,通讯卫星o 80年代初互联网民间化,个人计算机和在线网络日益流行o数字光纤网络:宽带和压缩技术o 1989-94, 网络浏览器、万维网、搜索引擎 o有500个频道的光缆电视,移动电话,无线上网 o新的媒介环境: 内部:计算

7、机性能的迅速发展,数字化 外部,连接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国际标准化 互动:在“虚拟现实”和“电脑空间”中,人机之间的仿生互动 新媒介传播特点使用目的:人际传播媒介:如电话,包括移动电话和电子邮件等。互动操作媒介:电子游戏及其他互动方式,享受过程。信息搜索媒介:网络在线搜索集体参与式媒介:BBS、维基百科等,目的是共享和交换各类信息和意见并发展活动。使用者的感受:互动的程度。“使用者”对来源/传播者“所供”信息的回应比例;“社会现场感”或者“社交”程度。通过运用媒介所感受到的人际接触。也意味着“媒介丰富性”。自主的程度,使用者能否控制媒介的内容与使用,并多多少少独立于信源之外。娱乐的程度,媒介用于娱

8、乐的程度,以及在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过程中潜在的娱悦。私密的程度,媒介运用的私人性以及内容的独特性 新媒介环境下大众传播的特点o以前截然分开的印刷和广播技术出现融合o媒介由“稀有资源”转为“丰富资源”o从大众化的广播转向对群体或个人需求量身订做的“窄播”o从单向传输变为互动o信息社会 o网络社区 媒介形态变化o是思考有关传播技术进化的一种统一方法。它不是孤立地研究每一种形式,而是去注意存在于过去、现在和新出现的各种媒介之间的相似之处和相互关系。媒介形态变化原则:o共同演进o传播技术的汇聚:o复杂性: 媒介系统日趋复杂并具有适应性。 麦克卢汉的媒介决定论o机械的新娘、古登堡群英、理解媒介:人的延伸、

9、媒介即讯息、地球村 o媒介即讯息: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其媒介概念是广义的。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新方式,改变了人与人的关系,创造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因此媒介又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o媒介:人的延伸:使用不同的技术会影响人类感知的结构。虽然技术的效果并未在意见或观念的层次上发挥作用,但却逐渐地且不可避免地改变了“感官作用的比例”或理解的形式 o热媒介与冷媒介: 清晰度和参与程度o地球村o对麦克卢汉的批评以及麦克卢汉观念的影响 梅洛维茨: 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o按照社会交往理论,人们的行为规则和社会交往方式是受到

10、特定的场景传播发生的地点及观众所限定的。社会场景形成了我们语言表达及行为方式的基础。当人们进行特定的交往时,首先需要确定场景,然后根据场景要求采取适当的行动。每一个特定的场景都有具体的规则和角色。o我们适应社会生活的方法之一是学习我们文化中的场景定义。在一种文化内,几乎不需要有意识地思考就能适应绝大多数的场景。因此多数情况下,我们关注自己的决定,而很少注意场景给我们的选择所作出的限制。 o被分割在不同场景(或不同的场景集合)中的人们会形成不同的价值观念、社会身份和社会行为, o电子媒介如电视,使得人们的社会场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所以对人的社会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电子媒体对社会行为影响的个案研究

11、o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融合:群体身份变化o成年和童年的模糊:社会化与角色转换o政治英雄降为普通百姓:权威的衰落 新的群体身份o信息系统的融合导致群体经历的融合o后台群体行为的暴露o群体地点的破坏 成年和童年的模糊:社会化与角色转换o社会化场合的交叉o后台接触与角色转换的模糊o社会化地点的弱化 政治英雄降为普通百姓:权威的衰落o高低身份场景的融合:神秘性的丧失o后台的可见性使权威失去控制o新的场景产生新的规则和新的角色行为 媒介的逻辑与传播的偏向性 o不同种类的媒介按一定方式编排报道和解释事物。包括如何组织材料,以什么样的风格来表现事物,突出强调什么,以及媒介传播的规则等等。o“媒介事件” o新

12、闻通稿o感觉体验的偏向:偏向视觉还是更多感官参与?o形式或表现的偏向。严格编码还是不需要编码?o讯息内容的偏向。更写实还是更多义?讯息的编排更开放还是更封闭?o媒介使用场景的偏向。私下及个人化还是倾向于集体使用与分享。 o关系偏向。更偏向于单向传输呢还是强调互动。 第三节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o媒介进化与社会发展o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信息社会的经济结构特点: 阅读与思考o传播学教程:第七、第九章o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o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o莱文森:数字麦克卢汉o梅

13、洛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o波兹曼: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 o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 思考与练习o在网上选择一篇文章,看看它适合公开大声地朗读还是私下阅读,为什么?口语传播与书面语传播有什么不同吗?网络阅读与一般书籍的阅读有什么不同吗?o 2选择同一天,翻阅报纸、收听广播新闻、收看电视新闻并检索网络新闻,考察一下不同媒介对同一事件的报道有什么不同吗?其中是否体现了不同媒介的技术特征?o 3媒介形态变化强调了媒介技术发展的哪些原则?o 4在网络传播时代,你如何理解“媒介即讯息”?o 5电子媒介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社会活动的场合从而改变了我们的传播行为?梅洛维茨的理论对你有什么启发? o 6考察一个有媒体参与的公关活动,研究一下公关策划与媒介逻辑之间的关系。 复习题o 1)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特性o 2)信息社会的定义及其经济结构特点。o 3)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阶段o 4)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和步骤o 5)简要分析媒介技术在社会应用过程中的各种阻力或动力。o 6)简述麦克卢汉关于媒介的基本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