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栽培学全套教学课件

上传人:努力****83 文档编号:234599801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PPTX 页数:369 大小:57.6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药用植物栽培学全套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69页
药用植物栽培学全套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69页
药用植物栽培学全套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69页
资源描述:

《药用植物栽培学全套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用植物栽培学全套教学课件(36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药用植物栽培学V101我国药用植物资源概述02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性质、研究任务及特点03药用植物栽培的历史和现状04药用植物规范化生产和发展方向CONTENTS第一章 绪论01我国药用植物资源概述02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性质、研究任务及特点03药用植物栽培的历史和现状04药用植物规范化生产和发展方向CONTENTS第一章 绪论1.1相关概念1.2我国药用植物开发利用现状1.3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分布1.4存在的问题CONTENTS1我国药用植物资源概述1.1 相关概念天然药物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药用植物是指含有生物活性成分,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和种子植物类。1.1

2、相关概念 中药:是中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以治病防病药物的总称,广义的概念包括传统中药、民间药(草药)和民族药。中药与天然药物的区别?321中药:从形式上包括中药材、饮片、中成药3类。中成药饮片中药材炮制组方、制剂中医与中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致中和。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二毒。广义中药药性是指中药所具有的与治疗作用有关的性能,可概括为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1.1 相关概念 狭义中药药性是指四气,即寒、热、温、凉。五味:辛、甘、酸、苦、咸。1.1 相关概念u辛: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u甘:有补益、和中、缓急等作用。u酸:有收敛、固涩作用。u苦:有泄和燥的作用。如大黄,栀子,苍术,

3、黄连。u咸:有软坚散结、泻下作用。u淡:有渗湿、利尿作用。1.1 相关概念u 归,即归属,指药物作用的归属。u 经,即人体的脏腑经络。u 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就是把药物的作用与人体的脏腑经络密切联系起来,以说明药物作用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从而为临床辩证用药提供依据。u素问宣明五气篇:“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1.1 相关概念u配伍:u君臣佐使配伍 u七情配伍: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1.1相关概念1.2我国药用植物开发利用现状1.3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分布1.4存在的问题CONTENTS1我国药用植物资源概述1.2.1我国药用植物资源概况我国共有

4、药用植物 1,1146 种,分布于383 个科2,309个属。(第4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我国市场上流通的中药材中野生的占70左右,栽培的占30左右。其中200种大宗常用药材基本实现人工栽培。我国市场上流通的中药材有10001200种,植物类药材有800900种。种子植物占90%以上;裸子植物共有10科,27属,126种;被子植物共有213科,1957属,10027种。1.2.1我国药用植物资源概况250230180706040502025根及根茎类药材果实种子类药材全草类药材花类药材叶类药材皮类药材藤木类药材菌藻类药材植物类药材加工品我国市场流通的主要药用植物种类(按入药部位分)1.2.1

5、我国药用植物资源概况我国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按入药部位分)1.2.2我国主要药用植物的分布1.Southwest1.Southwest2.Central South2.Central South3.East3.East4.Northwest4.Northwest5.Northeast5.Northeast6.North6.NorthThe species number of medicinal plant in 6 administrative regions of China:1.Southwest 1.Southwest 2.Central South 2.Central South 3.

6、East 3.East 4.Northwest 4.Northwest 5.Northeast 5.Northeast 6.North 6.NorthSouthwest of China:4,800 species.Yunnan,4,758 species,occupying 30%of national total.Sichuan,4,000 species,occupying about 22%of national total.Guizhou,3,900 species,occupying 20%of national total.Tibet,1,460 species.Central

7、South of China:Guangxi,more than 4,000 species.Guangdong,Hubei,Hunan,Henan,etc.Each of them has more than 2,000 species.The species number of medicinal plant in southwest and central south of China is the richest,it occupying 50%60%of the national total.西南地区代表性药用植物黄连川贝母西南地区代表性药用植物川芎羌活西南地区代表性药用植物三七西南

8、地区代表性药用植物灯盏花西南地区代表性药用植物冬虫夏草中南地区代表性药用植物茯苓天麻中南地区代表性药用植物贴梗海棠射干中南地区代表性药用植物山茱萸中南地区代表性药用植物重齿毛当归独活中南地区代表性药用植物续断中南地区代表性药用植物灰毡毛忍冬山银花中南地区代表性药用植物铁皮石斛中南地区代表性药用植物广藿香中南地区代表性药用植物槟榔阳春砂中南地区代表性药用植物佛手In this area,the species of medicinal plant is less,but the reserves is large and has many special materia medica.The s

9、pecies number of medicinal plant in northwest of China and east of China is occupying 30%of the national total.East of China:Including Anhui,Shandong,Fujian,Shanghai,Jiangsu,Zhejiang,Jiangxi,each of them has more than 1,000 species.西北地区代表性药用植物枸杞西北地区代表性药用植物甘草西北地区代表性药用植物麻黄西北地区代表性药用植物当归西北地区代表性药用植物肉苁蓉华东

10、地区代表性药用植物浙八味浙白术浙白术、浙白芍、浙贝母、杭白菊、浙玄参、浙麦冬、延胡索、温郁金华东地区代表性药用植物浙八味浙白芍华东地区代表性药用植物浙八味浙贝母华东地区代表性药用植物浙八味杭白菊华东地区代表性药用植物浙八味浙玄参华东地区代表性药用植物浙八味浙麦冬华东地区代表性药用植物浙八味延胡索华东地区代表性药用植物浙八味温郁金Northeast of China:This area has many precious species,the reserves is large.North of China:It is the centralized producing area of TCM

11、 materials in warm temperate zone of China.The species number of medicinal plant in northeast of China and north of China is occupying about 10%of the national total.华北地区代表性药用植物人参华北地区代表性药用植物辽细辛华北地区代表性药用植物五味子1.1相关概念1.2我国药用植物开发利用现状1.3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分布1.4存在的问题CONTENTS1我国药用植物资源概述1.3我国药用植物开发利用现状1.3.1 药用 中药材是我国目

12、前公共卫生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撑。阶段疾病谱变化70-80年代 病菌、病毒等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成主要威胁本世纪初癌症、脑中风、冠心病等非传染性疾病,SARS等重大突发疫情开始威胁人类现阶段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病、慢性疾病增多,甲型流感、H7N9等疫情爆发不同阶段不同疾病谱的演变表数据来源: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20082016年中国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变化及未来发展预测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E2014年E2015年E2016年E04000800012000160002000024000280000%10%20%30%40%50%469956847084942611

13、1741318115858193262335820.96%24.63%33.06%18.54%17.96%20.30%21.87%20.87%中国医药医药流通销售总额(亿元)增长率(%)20102012年中国医药商业各子类别销售分布情况类别2010年2011年2012年药品类78.00%76.20%70.50%中成药类13.80%15.20%16.80%中药材类3.30%2.90%4.50%医疗器械类2.60%2.70%3.40%化学试剂类0.40%0.50%1.20%玻璃仪器类0.10%0.10%0.10%其它类1.80%2.40%3.50%合计100%100%100%数据来源:商务部Ton

14、grentang,16691.3我国药用植物开发利用现状1.3.2 保健食品卫生保健理论:药食同源;药食两用药材种类多达4,000 余种;保健食品中,主要有效成分是中药材的占44.5%以上。Place in a competitionBrandMarket shareranks 1stNaobaijin,it contain melatonin(脑白金,褪黑素)12.61%ranks 2nd Taitai Oral Liquid,it contain Polygonum multiflorum,Radix Angelica,Rehmannia glutinosa,Radix paeoniae(

15、太太口服液,首乌、当归、熟地黄、白芍)5.39%ranks 3rdthe I&Onlly,it contain bifidobacteria(昂立一号,双歧杆菌)5.21%ranks 4thKangfulai,it contain Panax quinquefolius,Mentholum Mentholatum etc.(康富来,西洋参、薄荷脑等)5.05%ranks 5thDuoer,it contain Ganoderma Lucidum,Cordyceps sinensis,Panax ginseng etc.(朵而,灵芝、冬虫夏草、人参等)3.05%中国营养与保健食品行业销售额及发展

16、趋势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E2014年E2015年E2016年E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0%5%10%15%20%25%40004850580070008450101501220021.25%19.59%20.69%20.71%20.12%20.20%市场销售额(亿元)市场增长率%注:销售额以生产企业实际销售收入计算。1.3我国药用植物开发利用现状1.3.3 功能性食品“保健食品”须国家药监局批准注册才可使用。未获注册的、法律身份为食品的类似产品称为“功能性食品”。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功能性食品暂不得声称特定保健功能,但可对所含营养成

17、分进行规范性的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1.3我国药用植物开发利用现状1.3.4 农业中兽药 中国兽药典1990年版二部收载了中药成方制剂81个,2000年版收载了183个,2005年版收载了195个。植物源农药 我国已有20多种天然产物农药制剂登记。1.1相关概念1.2我国药用植物开发利用现状1.3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分布1.4存在的问题CONTENTS1我国药用植物资源概述1.4存在的问题1.4.1 药用植物资源危机10年之内,天然药物的需求量将会翻三番;将会导致巨大的资源和环境危机;中药材资源枯竭,野生资源连年减少。Chinese patent drugs¥68.4 billionThe

18、extract¥0.74 billionTCM preparation¥16.5 billionAnnual total ouput value¥110 billionConsumption 700,000 tons/yearFunctional food¥20.7 billionBring onTCM resources crisis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年鉴(2012年)。1.4存在的问题1.4.2 中药材质量危机1.4存在的问题1.4.3 中药材市场炒作如何解决这些问题01我国药用植物资源概述02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性质、研究任务及特点03药用植物栽培的历史和现状04药用植物规范化生产和发展方向

19、CONTENTS第一章 绪论2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性质、研究任务及特点2.1 药用植物栽培学 是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稳产、优质、高效为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2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性质、研究任务及特点2.2 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性质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直接服务于中药材生产的应用学科。是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由于生产目的、产品的品质要求、栽培技术以及经营方式的特殊性,是一门颇具特色的新兴学科。2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性质、研究任务及特点2.3 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研究任务 是根据药用植物不同种类和品种的要求,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采取与之相

20、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充分发挥其遗传潜力,探讨并建立药用植物稳产、优质、高效栽培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体系,实现中药材品质“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生产目标。2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性质、研究任务及特点2.4 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特点药用植物种类繁多;栽培技术涉及科学范围广;产品质量要求的特殊性;中药材的道地性;药材市场的特殊性;大多数药用植物栽培处于初级阶段。01我国药用植物资源概述02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性质、研究任务及特点03药用植物栽培的历史和现状04药用植物规范化生产和发展方向CONTENTS第一章 绪论3药用植物栽培学的历史和现状3.1 国外药用植物栽培概况WHO:80%人口依靠传统药物来维持基本健康

21、,提出GACP;FDA:为了对天然药物生产制剂和原料进行控制,特别强调原产地的概念;1998年欧共体提出了药用和芳香植物规范化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草案);1992年日本厚生省编撰了药用植物栽培和品质评价。3药用植物栽培学的历史和现状3.2 国际上药用植物栽培发展趋势以获取优质药材为目标的药用植物栽培包括常用药用植物的规范化生产(GACP)体系的建立。现代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栽培中的应用。在加强药用植物传统育种的基础上,发展药用植物分子标记育种与药用植物品质定向调控。3药用植物栽培学的历史和现状3.3 我国药用植物栽培历史公元前11世纪,诗经记载了蒿、葛、芍药等100多种药用植物;公元前8世纪,山海

22、经记载药物达百余种;秦汉时代,世界上最古老的本草神农本草经问世;北魏齐民要术记载了地黄、红花、吴茱萸、姜、栀子等20余种药用植物栽培法;隋代在太医署下专设“主药”、“药园师”等职,掌管药用植物栽培;3药用植物栽培学的历史和现状3.3 我国药用植物栽培历史唐、宋时代,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明、清时期,医药巨著本草纲目问世,群芳谱、农政全书等本草学和农学名著详细论述了多种药用植物的栽培方法;新中国成立初,家种中药材约140余种3药用植物栽培学的历史和现状3.4 我国药用植物栽培现状主要人工栽培药材多达250余种;1998年,全国有600多个中药材生产基地,药材生产专业场13000个,中药材专

23、业户34万户,种植面积11000多公顷;2002年,中药材GAP颁布实施。20092011年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2009年2010年2011年05001000150020000%5%10%15%20%1180.721242.051385.235.19%11.53%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千公顷)增长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2年中国前十大中药材种植商基地面积比较排名集团化中药材种植商所在省市基地面积(亩)种植品种是否GAP1振东制药山西省长冶市362000苦参、连翘、黄芪、党参、生地等苦参2宛西制药河南省西峡县208000山茱萸、怀牛膝、怀山药等是3广药集团广东省广州市127000金银花、

24、丹参、山楂、黄芪、板蓝根、穿心莲、鸡蛋花、白术等板蓝根、三七、川贝母4同仁堂河南省内乡县122500山茱萸、柴胡、苦地丁、黄芩、板蓝根、人参等是5紫鑫药业吉林省敦化市109770林下参、淫羊霍、细辛等否6新南方集团广东省梅州市100000金银花、菊药、毛根、凉草等是7环球医药安徽省、吉林省、山东省72563野山参、杭白菊等安徽、山东基地8华润三九绵阳、雅安67300麦冬、鱼腥草、附子、川牛膝等是9特安呐药业云南省文山州60000三七是10天齐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江苏省樟树市50000黄桅子、吴茱萸、枳壳等否3药用植物栽培学的历史和现状3.5 药用植物栽培发展趋势药用植物栽培中的生态生理学原理探讨

25、;以获取优质药材为目的的药用植物栽培;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及良种选育研究;现代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栽培中的应用研究。01我国药用植物资源概述02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性质、研究任务及特点03药用植物栽培的历史和现状04药用植物规范化生产和发展方向CONTENTS第一章 绪论GMP Good Manufactural Practice,has been applied into practice since Dec28 1992.GLP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has been applied into practice since Jan1 1994.GCPGood Clin

26、ical Practice,has been applied into practice since Sep1 1999.GSP Good Supply Practice,has been applied into practice since Jul1 2002.4.1中药材GAP提出的背景 2002年4月17日,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AP),对中药材种植生产的基地选定、品种、栽培技术、采收与加工、质量标准等作了相应的规定,为保证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奠定了基础。4.2中药材GAP的概念 GAP内容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程序管理两个方面的内容:硬件设施是生产

27、基地的物质基础,包括场地建设、农事机具、干燥、加工装备及质检仪器等;软件是指管理程序部分,即生产企业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达到GAP要求的方法和措施,即标准操作规程(SOP)。4.3中药材GAP的主要内容第一章总则说明GAP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产地生态环境对大气、水质、土壤环境生态因子的要求;第三章种质和繁殖材料正确鉴定物种,保证种质资源的质量;第四章栽培与饲养制订药用植物栽培和药用动物饲养的多项技术措施,要点是病虫害防治及田间管理;第五章采收与产地加工确定适宜采收期、干燥及产地加工技术;4.4GAP基本框架第六章包装、运输与储藏包装应规范(含包装材料)及运输、贮藏等第七章质量

28、管理质量管理及监控对药材的性状、杂质、水分、灰分等的检测第八章人员及设备受过一定培训的人员及生产场地的硬件设备第九章文件及档案管理生产全过程的记录、有关软件资料等第十章附则术语的解释、说明等。4.4GAP基本框架(一)GAP认证申请(二)GAP认证现场检查(三)GAP认证跟踪检查 4.5GAP认证管理国家科技部组织了一批重点中药材GAP研发项目,在全国展开工作。地方政府也十分重视中药材GAP基地建设,将中药材GAP基地建设列为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工作来抓。4.6GAP实施现状灯盏花(Erigeron breviscapus)青 蒿(Artemisia annua)鱼腥草(Houttuynia co

29、rdata)玄 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麦 冬(Ophiopogon japonicus)附 子aconite root 各论茯苓1 药用价值及开发利用2 资源分布及生产概况3 生物学基础4 栽培技术5 采收及产地初加工茯苓始载于汉代神农本草经,人工栽培记载初见于南北朝时期名医别录。又称云苓、松苓、茯灵、茯蕶、茯菟、松薯、松木薯。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1药用价值及开发利用味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功效: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

30、忘;遗精白浊。1药用价值及开发利用1药用价值及开发利用1药用价值及开发利用有效成分:为茯苓聚糖(pachyman),约占干重的 93%。1药用价值及开发利用野生茯苓在我国大部分省(区)均有分布,主产于云南、贵州。南方各省均有人工栽培,湖北、安徽、浙江、湖南、四川、云南等地为主产地。2资源分布及生产概况2资源分布及生产概况3.1 生长发育习性3.2 资源分布及生产概况3.3 生长发育的营养条件3.4 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3生物学基础茯苓为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真菌,药用部位为其干燥菌核。中国药典(2005年)收载的茯苓拉丁学名为Poria cocos(Schw.)Wolf。茯苓发育过

31、程中包括菌丝体、菌核和子实体3个不同的发育阶段。3.1生长发育习性菌丝体是茯苓的营养器官,由许多具分枝和隔膜的菌丝组成,外观呈白色绒毛状。菌丝间形成较多的“H”型交叉融合,但无锁状联合。1 担孢子柄及担孢子2 菌丝3.1生长发育习性菌核是由大量菌丝紧密交织集聚而成,是茯苓营养储藏器官,也是茯苓的休眠器官。3.1生长发育习性子实体生于菌核表面,蜂窝状,大小不一,平卧,厚0.3-,初时白色,老后或干后变为淡黄白色。3.1生长发育习性茯苓是一种以腐生为主,兼性寄生生活的真菌。茯苓生长发育需要碳素、氮素及矿质等营养。野生茯苓多生活在松属植物的根部,常见于砍伐后的松树蔸上。人工栽培选用松树段木或树蔸作培

32、养料。3.2茯苓生长发育的营养条件适宜生长在海拔300-1000米,坡度10-35度,气候凉爽,光照较强,湿度较小,阳坡地的砂质土壤。茯苓菌丝在10-35均可以生长,最适温度25-28,在20以下生长缓慢。茯苓栽培时,菌种培养料含水量35-40,土壤含水量25即可。水分过多,易导致菌丝体停止生长或菌核腐烂。菌丝培养基、菌种培养料和栽培土壤适宜pH为4-6。3.3茯苓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4.1 菌种制备4.2 备料4.3 选场与挖窖4.4 接菌4.5 菌核诱引4.6 栽培场管理4茯苓栽培技术菌种是菌丝体生长在培养基或培养料中形成的复合体,用于菌丝体扩大培养,类似与农作物的种子。4.1.1 一级菌种

33、(母种)4.1.2 二级菌种(原种)4.1.3 三级菌种(栽培种)4.1菌种制备茯苓一级菌种应当年从健壮的菌核上分离培养。将选取的菌核用清水冲洗并表面消毒后,挑取黄豆大小的小块白色苓肉,接入PDA培养基上,22-25培养。一级母种转种培养后,大量气生菌丝长满培养基表面,并产生茯苓的特异气味,即可用于生产二级母种。4.1.1一级菌种(母种)二级菌种培养基配方为小麦粒90%、松木屑10%、营养液(1%蔗糖、0.5%硝酸铵或硫酸铵)。将麦粒置于40左右的营养液中浸泡10h,取出滤干的小麦粒与95%松木屑混拌均匀,装入500ml菌种瓶内,至瓶肩处。将剩余的5%松木屑用营养液润湿,盖在瓶内培养基料表面,

34、用锥形木棒在瓶中扎一直洞约至瓶底。将一级母种接入已灭菌的二级母种培养基内,置于25-28培养室内,培养20-25d即可。4.1.2茯苓二级菌种(原种)培养基配方为松木屑78%、米糠20%、蔗糖1%、熟石膏1%,水料比1:1.0-1.2。先将米糠与熟石膏混匀后加入松木屑拌匀,然后加入溶化了的蔗糖水,搅拌均匀。把配制的培养基料装入塑料袋中,压实,灭菌,备用。接种二级母种,培养30-45即可使用。4.1.3茯苓三级菌种(栽培种)选用树龄20年左右,胸茎10-20cm的马尾松、湿地松、华山松、黄山松、巴山松等。松树削皮留筋后锯成长45cm左右的段木,即成为料筒,再日晒干燥。优质合格的料筒周身有细小的晒

35、裂纹,手击时发出“咚咚”的清脆响声,此时含水量约20%。4.2备料应选择坡向朝南、西南或东南方向,坡度10-25度,pH-6的偏酸性场地,未种过农作物或三年内未栽种过茯苓的生荒地。茯苓栽培场应为砂质土壤,含砂量约70%为好。挖场:不浅于50cm。挖窖:场内顺坡挖窖,长80cm,宽30cm-45cm,深30cm左右,窖底与坡面平行,窖间10-15cm。4.3选场与挖窖4.4.1 接菌时间4.4.2 接菌量4.4.3 接菌方法4.4接菌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进行接菌栽培,称为春栽。在8月末至9月初进行接菌栽培,称为秋栽。栽培场应翻挖日晒3-4个月后用于接菌。4.4.1接菌时间一般每10kg段木接种三

36、级菌种(栽培种)1袋(每袋约400g)。直径20cm的树蔸接种三级菌种(栽培种)2-3袋。4.4.2接菌量将段木分二层摆放在窖底,使“留筋”部位相互靠紧,周围用砂土填实。将菌种袋顶端打开,或将侧面划破,然后进行接菌,接菌后立即用砂土填实、封窖。段木栽培接种方法有斗引法、贴引法和垫引法等。4.4.3接菌方法菌核诱引法是先让茯苓菌丝体在段木上生长到一定阶段,再植入一块新鲜的幼菌核块,使周围菌丝体在幼菌核块上聚集、扭结,可以定点培育形成较大的菌核。先将栽培窖内接种菌种的段木另一端一侧的砂土轻轻扒开,将“诱引块”用贴引的方法紧紧接植在去皮的段木上,然后用砂土填充,封实,覆土。每窖接种幼嫩鲜菌核50g-

37、100g。4.5菌核诱引法接种7-10d后,菌丝生长至段木上,称“上引”。接种40-50d后,茯苓菌丝沿着段木留筋处生长到段木下端,段木间出现菌丝网状联接现象。70d后栽培场上地表面开始出现龟裂纹,窖内茯苓菌核已开始生长。栽培场周围修挖的排水沟应保持沟道疏畅。4.6栽培场管理5.1 采收5.2 产地初加工5采收及产地初加工春栽茯苓,10月下旬至12月初进行采收;秋栽茯苓,翌年4月末至5月中下旬采收。采收时先将窖面砂土挖开,掀起段木,轻轻取出菌核。当菌核长在段木上时,可将段木放在窖边用工具轻轻敲打段木,将菌核完整地震落下来。栽培茯苓后的段木要全部搬离,焚烧。5.1采收挖出的鲜菌核称为“潮苓”,含

38、水量40-50%。鲜菌核去除部分水分的传统方法,称作“发汗”。“发汗”是将潮苓放置在较密闭的环境中,使其内部的水分慢慢溢出。剥皮、切制、干燥。5.2产地初加工各论天麻1 药用价值及开发利用2 资源分布及生产概况3 生物学基础4 栽培技术5 采收及产地初加工原名赤箭,始载本经,宋代开元本草始收载天麻之名,本草纲目将二者合并。为兰科多年生寄生植物,以块茎入药。1天麻(Gastrodia elata Bl.)药用价值及开发利用天麻性温、味甘,微辛,归肝经。“三抗三镇一补”:抗癫痫、抗惊厥、抗风湿,镇静、镇惊、镇痛,补虚。临床上常用天麻治疗眩晕头痛、小儿惊厥、四肢痉挛、肢体麻木,风湿腰腿痛等病症。禁忌

39、:气血虚甚者慎服,“久服天麻,遍体发出红丹”1天麻(Gastrodia elata Bl.)药用价值及开发利用1天麻(Gastrodia elata Bl.)药用价值及开发利用1天麻(Gastrodia elata Bl.)药用价值及开发利用1天麻(Gastrodia elata Bl.)药用价值及开发利用1天麻(Gastrodia elata Bl.)药用价值及开发利用1天麻(Gastrodia elata Bl.)药用价值及开发利用2资源分布及生产概况2.1 资源分布2.2 生产概况野生天麻主要分布在东北亚地区。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我国野生天麻主产区包括云贵高原的乌蒙地区和东北的长白山

40、区,品质好,产量高。湖北野生天麻资源丰富,1957年收购1.3万kg,为全国16%。2.1资源分布20世纪70年代野转家种试验成功,荣获1978年湖北省科学大会奖,80年代大规模生产。云南、贵州、四川、陕西、湖北和东北三省是我国天麻人工栽培的主要产区。据估计,我国鲜天麻年产量约1200-1600万公斤,其中鲜商品麻900-1200万公斤,种麻300-400万公斤。2.2生产概况3生物学基础3.1 分类3.2 形态特征3.3 生长周期3.4 环境条件3.5 与密环菌的相互作用关系3.6 与萌发菌的相互作用关系3.1分类箭麻重量1001000g,具有药用价值,顶芽能够抽出花茎。白麻比箭麻小,块茎顶

41、端有一类似芽的白色生长点,又名白头麻。20g以上为大白麻,10g以下为小白麻。米麻由箭麻和白麻分生出来的小块茎,重量2g以下。母麻箭麻和大白麻生长出新生麻后,麻体衰老,表皮变黑,内部腐烂中空。天麻3.2形态特征花葶花序4月中下旬5月中旬 6月中下旬 8月-9月 10月中下旬出苗现蕾开花倒杆 旺盛生长期新生麻分化顶芽 休眠期形成白麻和米麻3.3生长周期年均气温10左右、常年多雨多雾、湿度偏大微酸性或中性(5.5-6.0)、腐殖质厚的黑沙壤土,疏松、利水、透气。在被砍伐的杂木林或竹林地中,特别是砍伐烧山之后的二荒地中,密环菌营养来源丰富,适宜天麻与密环菌共同生长。3.4环境条件天麻地下块茎与担子菌

42、门伞菌目的密环菌(Armillariella mellea(Vahl.:Fr.)Quel.)共同生活。密环菌可不依赖于天麻而独立生活,而天麻生长必须依赖密环菌。初始阶段密:密环菌寄生于天麻皮层细胞中。天麻生长阶段:天麻寄生密环菌阶段。最后阶段:密环菌寄生母麻。3.5与密环菌的相互作用关系紫箕小菇(Mycena osmundicola Lange)真菌能促进天麻种子萌发。萌发菌菌丝从种子胚柄细胞侵入,随着胚的发育而向两侧细胞扩展,种子靠消化萌发菌的菌丝获得营养。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0-25,最适pH值为5.0-5.5。常用培养基为:阔叶树落叶66%,阔叶树锯木屑20%,麸皮10%,葡萄糖2%,硫

43、酸镁0.8%,胡萝卜素0.8%,磷酸二氢钾0.3%,维生素B1 0.1%,料水比1:2。3.5与萌发菌的相互作用关系4栽培技术4.1 密环菌菌种制作4.2 菌材的准备4.3 无性繁殖4.4 有性繁殖4.5 种植及田间管理 可以选用菌索、子实体或天麻块茎作为分离蜜环菌纯培养菌丝的材料。一级菌种、二级菌种、三级菌种的制备。4.1密环菌菌种制作采用阔叶树,在冬季砍伐,削枝,截干,长度约50cm。架晒至含水量50%左右。在段木上砍鱼鳞状刀口,间距5-6cm,每根段木上砍2-3行,砍入深度压达木质部。4.2菌材的准备种麻应选择黄白色、新鲜、表面无密环菌菌索侵染,没有病虫害的大白麻。在冬季不太冷的地区,1

44、1月份栽培较好,但在北方寒冷地区,时宜于4月份进行栽培。4.3天麻的无性繁殖11月选优良种麻6月采收种子拌萌发菌7月接种5月人工授粉6月播种11月采收小白麻或米麻4.4天麻的有性繁殖01挖窖02培育菌材03接种块茎04田间管理长60-80cm,宽35-60cm,深25-30cm顺菌棒间隔撒上密环菌三级菌种,覆菌种培养料3-5cm,再次撒上密环菌菌种,覆培养料,再覆盖落叶、杂草秋冬季按每窖小白麻0.25kg或大白麻0.3-0.4kg接种开沟排水,遮荫,防治病虫害4.5种植及田间管理5.1 采收5.2 初加工5采收及初加工采用白麻春季进行无性繁殖时,一般当年冬季可以收获箭麻及大量米麻。采用米麻进行

45、无性繁殖时,在经过一年的生长后,大部分发育成白麻。凡是种子播种的,一般都在播种后一年半收获。天麻收获应在冬季进行,不宜在春季出苗抽苔后采收。5.1采收天麻采收后应尽快加工,否则天麻素易被酶解,使有效成分减少。其次是长时间存放,密环菌也会侵入天麻体,造成腐烂。天麻产地加工方法包括煮、蒸、煨三种。5.2初加工1药用价值及开发利用2分布与生产概况3栽培的生物学基础4栽培技术5病虫害防治6收获与初加工黄连(CoptisRoot)黄连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的干燥根茎,也称“味连”。黄连是常用重要中药,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脾、

46、胃、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功效。主治温病热盛心烦、菌痢、肠炎腹泻、流行性脑膜炎、湿热黄疸、中耳炎、疔疮肿毒、目赤肿毒、口舌生疮及发热等症。1药用价值及开发利用13部宋代以前古代方书中有3.2万多方剂,含黄连的方剂有1760,约占5%。据全国中成药品种目录统计,以黄连作原料的中成药品种有黄连上清丸、复方黄连素片、加味香连丸等108种。主要成分为多种原小檗碱型季铵生物碱,包括小檗碱、黄连碱、表小檗碱、巴马汀及药根碱等。近年来用于治疗败血症,癌症等也有一定的效果。1药用价值及开发利用分布于重庆、湖北、四川、贵州、湖南、陕西南部。在商品习惯上,味连又有南岸连与北岸连之分。重庆石柱、南

47、川及湖北西部的利川、咸丰等县所产者,称为南岸连,约占全国黄连产量的80%以上。重庆的巫溪、城口和湖北的巴东等长江以北各地所产者,为北岸连。2分布与生产概况3.1植物学分类3.2生长发育习性3.3植物学特征3.4环境条件的要求3生物学基础为毛茛科黄连属多种常绿草本植物。主要有黄连、三角叶黄连和云南黄连三种。商品上有味连、雅连和云连之分。3.1植物学分类黄连种子有胚后熟和休眠的特性。胚需在13-17下经3-6个月或在0-5下2-3个月才能完成后熟。在自然气温下的湿种子,需自然高温5-6个月,使种子裂口,再经自然低温3-4个月,才能正常发芽。3.2生长发育习性自然成熟的种子播种后,第二年出苗,初生根

48、茎也逐渐长大为一疙瘩状,称为“蜂头”。秋季地下根茎膨大,叶丛中形成叶芽,越冬后从叶芽中抽出新叶,老叶枯萎。一般黄连移栽五年采收。3.2生长发育习性黄连出苗后的第二年或移栽第二年开始开花,以后每年开花结实。黄连种子随苗龄的增长,波动地上升,每隔1-2年即可有一个种子丰产年。而以移栽后第三年的种子品质最好,饱满度、千粒重和发芽率均高。3.2生长发育习性为多年生草本,株高20-50cm。3.3植物学特征根状茎多分枝,形如鸡爪,节多而密,生有极多须根,外皮黄褐色。叶均基生,叶片坚纸质,3全裂,中央裂片卵状菱形,羽状浅裂,侧生裂片不等2浅裂。花葶1-2顶生;聚伞花序,每个花序3-8朵花,花小,萼片5,黄

49、绿色;雄蕊约20;心皮8-12。蓇葖果绿色,后变成紫绿色,成熟时顶端孔裂;每个蓇葖果有种子8-12粒。种子长椭圆形,长约2mm,宽约0.8mm,褐色或黑褐色。喜冷凉,不耐高温,其最适生长气温为15-25,低于6或高于35生长发育缓慢。喜湿润,忌干旱,要求有较大的环境湿度。黄连为阴生植物,忌强光直射。黄连为浅根作物,适宜在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壤土上生长。粗砂土和粘土不适宜栽培黄连。土壤pH以微酸性至中性为佳。3.4对环境条件的要求4.1选地与整地4.2搭棚遮荫4.3育苗4.4移栽定植4.5田间管理4栽培技术选择避风的阴山或日晒时间短的半阳山,土壤肥沃、腐殖质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山

50、腰、山脚和槽地的山地黄棕壤和腐殖质黄棕壤轮作地。生荒地:清除灌木杂草,堆积焚烧作基肥。然后翻耕20cm,耙细整平,起沟作畦。熟地:结合翻耕亩施厩肥及土杂肥4000-6000kg,耙细整平后,按1-1.5m宽起沟作畦。4.1选地与整地夏播,一般于秋季搭棚;秋播,则于整地后搭棚。育苗两年搭高60-70cm的矮棚,棚材多选用灌木、竹子等,使棚内荫蔽度达70%-80。移栽田棚高170cm左右,立桩间距在2-2.5m左右为宜。棚内荫蔽度达60-70。4.2搭棚遮阴黄连主要使用6年生植株的种子。播种时间4-5月或10-11月,以秋季为宜。用细腐殖质土20-30倍与种子拌匀,撤于畦面上,用木板稍加压实,再撒

51、上一层细碎粪土。最后在畦面薄盖一层稻草,于翌年早春气温回升后即揭去。每亩用种量约3-4kg,可育苗50多万株。4.3育苗间苗:3-4月当幼苗长出1-2片真叶时,进行间苗,保持株距1cm左右,并除草、培土。追施苗肥:间苗后追施苗肥,6-7月再追施苗肥1次,8-9月施饼肥。第2年春季3-4月,可再追施苗肥。定植时间:一般以春季移栽为最好,即2、3月份栽,连农称栽“老叶子”,4月下旬至7月栽的称“登苗”。选择2-3年生,具有4片以上真叶,株高6cm以上的健壮苗作为移栽苗。先剪去黄连秧苗部分须根,留1.5cm长,再以多菌灵水浸半小时后,进行栽植。4.4移栽定植补苗:春、夏栽的于秋季进行补苗;秋栽的于翌

52、年早春土壤解冻后补苗。除草松土:“松一次土,长一批叶”。追肥培土:黄连的根茎是向上生长的,经培土,地下茎逐渐膨大。摘花薹,拦棚边。4.5田间管理病害:白粉病、白绢病、炭疽病。虫害:蛴螬、小地老虎、黏虫。5病虫害防治一般移栽后5年采收。选晴天挖起全株,抖去泥土后,剪去须根及叶柄,运回加工。鲜黄连不能用水洗,一般采用炕干或烘干,烘到一折就断时,趁热放到竹制槽笼里来回冲撞,撞掉所附泥土、须根及残余叶柄,即为成品。6收获与加工1忍冬的药用价值及开发利用2忍冬的生物学特性3忍冬繁殖与栽培4忍冬的病虫害防治5忍冬的采收与加工忍冬1 忍冬的药用价值及开发利用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53、1 忍冬的药用价值及开发利用味甘性寒气芳香,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可治疗暑热症、泻痢、流感、疮疖肿毒、急慢性扁桃体炎、牙周炎等病。对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结核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等有抑菌和杀菌作用,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1 忍冬的药用价值及开发利用1 忍冬的药用价值及开发利用金银花价格走势2.1生长发育习性2.2器官建成与生长规律2.3开花习性2 忍冬的生物学特性 2.1 生长发育习性 人工栽培忍冬植物生育时期的划分序号 生育时期 起始时间 持续天数/d日平均 气温/生育特点 1萌芽期 2/中旬 28303腋芽开始分化 2春梢生长期 3/中旬4/下旬 454816枝条甩

54、出,迅速生长,形成花枝,级枝现蕾 3春花期(第1茬花期)5/初5/下旬 283220级枝花枝节上花蕾逐次生长发育,至大白期采收 4夏初新梢生长期 6/初6/中旬 162024修剪春梢后,级枝迅速生长,现蕾 5夏初花期(第2茬花期)6/下旬7/初 101226级枝花蕾逐次生长发育,至大白期采收 6夏末新梢生长期 7/上旬7/中旬 182027修剪夏梢后,级枝迅速生长,现蕾 7夏末花期(第3茬花期)7/下旬8/上旬 121526级枝花蕾逐次生长发育,至大白期采收 8秋梢生长期 8/上旬8/下旬 182025修剪夏梢后,级枝迅速生长,现蕾 9秋花期(第4茬花期)8/下旬10/下旬 42502412级

55、枝花蕾逐渐生长发育,至大白期采收。此后不再形成新枝,贮藏营养回流 10冬前与越冬期 10/下旬翌年2/初 11812063霜降后,生理活动变缓,减少养分消耗,并利于营养贮藏 2.2 器官建成与生长规律 2.2.1根忍冬实生苗的侧根非常发达,主根不明显。扦插苗的须根系庞大,没有主根。扦插苗新根首先从茎节处生出,数量居多。根系生长在一年里有两次高峰期,一次在45月,另一次在79月。根的寿命短,易老化死亡。2.2 器官建成与生长规律 2.2.2芽芽通常着生在新梢叶腋或多年生枝茎节处,多为混合芽。忍冬的花芽分化属无限生长型,只要温度适宜,可以不断地形成花芽。忍冬多在当季抽生的新梢上现蕾开花。2.2 器

56、官建成与生长规律 2.2.3叶在同一新梢上,单叶叶面积由基部到第一棚花着生处,由小增大,到现蕾处最大;越过现蕾处到新梢顶端,则又依次减少。大田栽培忍冬,测定3年生植株,其叶面积指数为2.78。1423枝条丛叶枝徒长枝营养枝花(结果)枝2.2 器官建成与生长规律 2.2.4枝条长度在10-100cm的无蕾新梢。多着生于主干基部及骨干枝分枝处,一般长200cm,最长可达400-500cm。长度一般在10cm以下,多生长在植株内膛枝叶稠密处,萌芽期应抹除。多分布于植株周围,着生在1-2年生结果母枝的茎节处或多年生骨干枝的分枝处,结果枝有长、中、短之分。2.2 器官建成与生长规律 2.2.5主干茎主干

57、茎,是人为培植老茎的结果。2.3 开花习性 2.3.1开花习性2.3.2花蕾的生长发育2.3.3花蕾的开放过程2.3.1开花习性 忍冬具有多次抽梢、多次开花的习性。河南黄淮海平原,从5月中旬到9月底。一般第1茬花,在5月中、下旬现蕾开放,6月上旬结束,花量大,花期集中。以后只在长壮枝抽生二次枝时形成花蕾,花量小,花期不整齐。2.3.2花蕾的生长发育 幼蕾期:花蕾长0.5-3.5cm,开始似米粒,绿色,又称花米期,后花蕾直立,又称青条期。三青期:花蕾长3.0-4.5cm,唇部已膨大,微向内弯曲,绿白色。二白期:花蕾长4-5cm,唇部明显膨大,向内弯曲,绿白色。大白期:花蕾长5-6cm,唇部绿白色

58、,含苞待放。银花期:即开花期,花全开放,长5-7cm,花筒状。二唇形,上唇四裂直立,下唇舌状反转。金花期:花初开放时为白色,后逐渐变黄色。2-3d变为金黄色,经5-7d凋谢。2.3.3花蕾的开放过程 一般植株内膛长壮枝花蕾首先开放,外围短果枝开放迟。在同一果枝上,一般从基部以上4-5棚叶腋处(多茬花常见于2-3棚处)出现花蕾。花蕾自下而上,逐渐开放,每天开放1棚。一条结果枝一般开花6-8棚,最多达14棚。3 忍冬的繁殖与栽培 3.1品种类型3.2选地与整地3.3繁殖与育苗3.4田间管理3.5整形与修剪3.1 品种类型河南省根据忍冬的树冠、枝条变异、叶及花的变异,划分出9个品种类型,分两大品系:

59、线花系、毛花系。主要品种有:大毛花、青毛花、长线花、小毛花、多蕊银花、多花银花、蛆头花、红条银花和线花。据山东省初步统计有10余个,基本上可分为三大品系,即毛花系、鸡爪花系和野生银花系。主要品种有大毛花、小毛花、大麻叶、大鸡爪花、小鸡爪花、野生银花等品种。3.2 选地与整地忍冬栽培对土壤要求不严,抗逆性较强。为便于管理,以平整的土地,有利于灌水、排水的地块较好。移栽前每亩施入充分腐熟有机肥3000-5000kg,深翻或穴施均可,耙磨、踏实。3.3 繁殖与育苗3.3.1扦插繁殖3.3.2种子繁殖3.3.3移栽3.3.1 扦插繁殖选1-2年生健壮枝条,截成30cm插条,除去下部叶片,上部保留2-4

60、片叶。插条下端在500ppm吲哚丁酸溶液中浸泡5-10秒。稍晾干后扦插,行距15-20cm,株距3-5cm。夏季扦插,经过7-8d,芽即开始萌动,10多天后开始生根。冬、春季扦插,一般先生根后发芽。3.3.2 种子繁殖浸种催芽:4月将种子放在35-40的温水中,浸泡24h,取出拌2-3倍湿沙催芽,等种子裂口达30%左右时播种。播种:按行距22cm开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在播沟里,覆盖细土1cm。厢面盖一层稻草,每隔2d喷1次水,约10天即可出苗,每亩用种子0.10kg。3.3.3 移栽于早春萌发前或秋冬季休眠期进行移栽。按行距1.8-2m、株距1m挖坑,坑宽深各33cm每坑施足量土杂肥,栽苗1株,

61、填土踏实,浇透定根水为提前高产可按行距1m、株距60cm栽植,第3或第4年隔行隔株移出3.4 田间管理3.4.1除草追肥3.4.2水分管理3.4.3松土培蔸3.4.4保花3.4.5修剪整枝3.4.1 除草追肥每年中耕除草3次,出新叶时进行第1次,7-8月进行第2次,第3次在秋末冬初霜冻前进行。结合中耕进行培土,以免花根露出地面。栽植后的1-2年,是发棵定型阶段,每株施有机肥15-20kg、过磷酸钙0.25kg、硫酸铵0.10kg。每茬收花后,结合浇水,每株追施复合肥0.25kg,每年的早春每株追0.25kg碳酸氢铵。3.4.2 水分管理春季干旱易影响花枝发育,需适当浇水。长期积水易发生病害,雨

62、季要注意排水。3.4.3 松土培蔸在秋季茎叶枯萎时,应施肥培土壅蔸越冬。春季清明前注意除草松土。3.4.4 保花在幼蕾期进行1次根外追肥。用人尿一担加尿素0.015kg兑水20kg混合,喷洒,以减少沤蕾和落花。3.4.5 修剪整枝在距地面17-24cm处剪去上端枝条,促使主杆粗壮。第2年,选留杆上粗壮的新枝4-5条,其余剪成长15cm左右,使主杆直立挺拔。以后萌生的新枝逐渐剪成伞形,并剪掉主杆旁侧发出的新芽。主茎木质化后,每年秋季修剪老枝弱枝,春季修剪徒长的“油条枝”。采过头次花后,立即剪去花枝上端,促新发枝。4 病虫害防治白粉病4 病虫害防治炭疽病4 病虫害防治白绢病4 病虫害防治蚜虫有翅蚜

63、雌蚜若蚜4 病虫害防治棉铃虫4 病虫害防治银花尺蠖5 采收与加工5.1采收5.2加工5.1 采收最佳采收期:二白期和大白期金银花采收最佳时间是清晨和上午采收时要只采大白和二白期花蕾,采后放入竹篮子内集中的时候不可堆成大堆,应摊开放置,放置时间不可太长,最长不要超过4小时5.2 加工烘干时开始温度控制在30-35;2h后将温度提高到40左右;再经5-10h,温度提高到45-50,维持10h;最后升到55-58,最高不得超过60,烘干总时间24h。温度过高烘干过急,则花蕾发黑,质量下降;温度太低,烘干时间过长,则花色不鲜,呈黄白色,也影响质量。无论是晒花还是烤花,在花蕾干燥前均不能用手触摸或翻动,

64、否则花蕾变黑,降低品质,影响销售。1 薄荷的用途及开发利用2 薄荷的分布与生产概况 3 薄荷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4 薄荷的栽培技术5 薄荷的病虫害防治 6 薄荷的收获与初加工 薄荷(mint)1.1 薄荷的药用价值1.2 薄荷的香料用途1.3 薄荷的食用1.4 薄荷的绿化作用1 薄荷的用途及开发利用全草入药,是常用中药,本草纲目“薄荷,辛能发散,凉能清利,专于消风散热。”内服可治流行性感冒、头疼、目赤、身热、咽喉、牙床肿痛等症;外用可治神经痛、皮肤瘙痒、皮疹和湿疹等;平常以薄荷代茶,清心明目。是清凉油、仁丹、十滴水、感冒片、半夏露等多种药品的主要原料。1.1 薄荷的药用价值新鲜薄荷叶含挥发油约1

65、%,主要成分为薄荷醇和薄荷酮。薄荷精油经冷冻、结晶、分离、干燥可得到薄荷脑。薄荷油和薄荷脑具有特有的芳香、辛辣味和清凉感,是医药、食品、饮料、日化等的重要香料。薄荷脑是我国传统的大宗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素负盛誉,畅销欧美及亚太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1.2 薄荷的香料用途薄荷精油薄荷脑1.3 薄荷的食用1.4 薄荷的绿化作用薄荷大部分的原产地在欧洲和亚洲,少部分在南非、美国和澳大利亚。栽培薄荷的国家有印度、巴西、巴拉圭、阿根廷、日本、朝鲜、澳大利亚等,其中印度和巴西为主产国。薄荷在我国的主要产地是云南、江苏、安徽、江西、浙江、河南、台湾等省,其中安徽省太和县面积最大。2 薄荷的分布与生产概况 3

66、.1 形态特征3.2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3.3 生长发育习性 3.4 薄荷油的积累规律 3 薄荷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薄荷为多年生草本,高达100cm,有芳香。根状茎细长,白色或浅绿色;地上茎直立,棱形,具分枝。3.1 形态特征叶对生,叶边缘具细锯齿,两面具柔毛及黄腺鳞,下面较密。轮伞花序腋生,球形,苞片条状披针形;花萼管状钟形;花冠淡紫色或白色。喜温,最适温度25-30。长日照作物,喜阳光。喜湿润,不同生育期对水分要求不同。对土壤的要求不十分严格,以pH6-7.5为宜。氮对薄荷产量、品质影响较大。3.2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多次收割,多次生长。我国多数地区1年收割2次,广东、广西、海南可收割3次。生长期可分为苗期、分枝期、现蕾开花期。3.3 生长发育习性 薄荷油主要贮藏在油腺内,它占植株全部含油量的80%。叶片油腺分布多,占植株总含油量的98%以上。叶片的出油率与收获期有关。不同叶位出油率不同,一般以顶叶下第5-9对叶出油率、含薄荷脑量较高。3.4 薄荷油的积累规律 椒样薄荷不同收获期对产量、出油率和含脑量的影响收获期 始蕾期 盛蕾期 10%花蕾 开花期 30%花蕾 开花期 50%花蕾 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