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影像诊断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23448853 上传时间:2021-06-08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75.0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影像诊断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影像诊断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影像诊断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影像诊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影像诊断(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影像诊断与分子生物学基础 一、脑垂体的组织解剖v脑垂体为椭圆形小体(直径为0.8cm,直径约0.6g),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腺垂体又可分为远侧部、中间部和结节部。神经垂体由神经部和漏斗部组成,漏斗由上半部的正中隆起和下半部的漏斗柄组成。腺垂体的结节部与神经垂体的漏斗共同构成垂体柄 二、腺垂体的分泌功能v远侧部 是垂体的主要部分,约占垂体的75%,腺细胞分为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和嫌色细胞三种。 1、嗜酸性细胞:主要分为两种细胞促生长激素细胞分泌促生长激素,促进骨骼的生长,分泌过剩时,在幼儿引起巨人症,在成人发生肢端肥大症,若分 泌不足可产生侏儒症。催乳激素细胞:分泌催乳

2、激素,促进乳腺发育和乳汁分泌。 2、嗜碱性细胞:三种细胞中最少,可分为三种细胞促甲状腺激素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进甲状腺素的分泌。促性腺激素细胞,根据其分泌激素不同又分为卵泡刺激素细胞(分泌卵泡刺激素,在女性促进卵泡发育,在男性促进精子的发育)和黄体生成素细胞(分泌黄体生成素,在女性促进黄体的形成,在男性又称为间质细胞刺激素,促进睾丸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可促进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细胞分泌糖皮质激素。 3、嫌色细胞:是三种细胞中最多的一种,它是一种无功能的一种细胞,随着机能的需要可分化为其它的各种细胞。 v中间部 位于远侧部与神

3、经部之间的狭窄区域。其中有嫌色细胞和嗜碱细胞,还有黑素细胞刺激素细胞(也存在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内,分泌黑素细胞刺激素,促进表皮内的黑色素细胞合成黑色素。 v结节部 位于垂体漏斗的周围,漏斗的前方较厚,漏斗的后方较薄或缺如。其内主要是嫌色细胞,也有少数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 三、脑垂体的血管分布v基底动脉环垂体上动脉结节部上端垂体柄在正中隆起和漏斗部形成窦状毛细血管网(初级毛细血管网)汇集成十余条垂体门微静脉经结节部下端入远侧部形成次级毛细血管网汇集成集合静脉垂体周围静脉窦 v颈内动脉垂体下动脉进入神经垂体形成窦状毛细血管网(有分支经中间部与远侧部的窦状毛细血管相连)汇合成集合静脉垂体周围

4、静脉窦 四、腺垂体与下丘脑的关系v下丘脑结节核等的分泌神经元所产生的激素,由其轴突输送到漏斗处释放入初级毛细血管网,再经垂体门微静脉到达远侧部的次级毛细血管网,从而调节腺垂体的各种细胞分泌活动。这些激素主要有生长激素释放激素。抑生长素。催乳激素释放激素。催乳激素释放抑制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黑素细胞刺激素释放激素。黑素细胞刺激素释放抑制激素。等 五、神经垂体及其与下丘脑的关系v神经垂体主要由神经胶质细胞和无髓神经纤维组成,后者是来自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的分泌神经元的轴突,经正中隆起和漏斗柄进入神经垂体,于轴突末梢将神经递质释放入血,主要为加压素(或抗利尿激素,

5、来自视上核;增强肾远曲小管和集合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和催产素(来自室旁核,引起子宫收缩和促进乳腺分泌) 六、海绵窦的解剖 七、垂体瘤的生物学行为v垂体瘤是 人类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约占颅内肿瘤的10%,垂体腺瘤在组织学上属于良性肿瘤,但是有些垂体腺瘤呈侵袭性生长,包绕或侵犯周围的组织结构。根据其生物学行为可分为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和垂体腺癌。 八、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病理诊断标准v侵袭性垂体腺瘤是1940年由Jefferson首先提出,来源于病理学,而不是影像学。v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大体诊断标准为术中直视下海绵窦内侧壁硬膜受侵或刮除过程中海绵窦内侧壁粗糙。证实有鞍隔、鞍底骨质的侵蚀破坏。肿

6、瘤突入蝶窦腔或侵入海绵窦。v虽然侵袭性垂体腺瘤侵犯邻近组织,但在病理 分类上仍属于良性肿瘤,只有出现颅内或其他脏器的转移时,才能诊断为恶性。侵袭性垂体腺瘤在组织学上细胞多形性或核分裂活动较非侵袭性垂体腺瘤明显。 九、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发病机理与分子生物学基础v研究发现,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能溶解型胶原蛋白的型胶原酶过度表达, 型胶原蛋白能抵抗炎症或肿瘤造成的硬膜的吸收和破坏,而型胶原酶的过度表达,使型胶原蛋白溶解破坏,从而使肿瘤与正常组织间的屏障破坏,为肿瘤的侵蚀创造了条件。vP53基因、nm23基因的表达 十、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v内分泌症状v肿瘤向上侵袭引起的症状,如视力下降等。v肿瘤向

7、两侧侵袭海绵窦引起的症状。v肿瘤向下侵袭鞍底突入蝶窦。v肿瘤卒中引起症状的突然加重。v术后复发率高。 十一、影像学诊断标准v颈内动脉被肿瘤包绕百分比67%。v肿瘤超过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和床突上段外侧壁连线。v颈内动脉沟静脉间隙消失。v视交叉受压移位、三脑室受压变形,一侧或双侧室间孔阻塞,导致脑积水。v鞍底骨质下陷或肿瘤突入蝶窦内,鞍底斜坡骨质破坏。 v侵袭性垂体腺瘤最常见的鞍外侵蚀方向是鞍上扩展,其次是鞍底,再次是两侧扩展侵及海绵窦。 十二、鉴别诊断v发源于鞍隔或鞍结节的脑膜瘤v颅咽管瘤v脊索瘤v鞍区的生殖细胞瘤v蝶窦肿瘤v鼻咽癌v转移瘤 十三、小结 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与非侵袭性用病理方法难以证实,而影像学对肿瘤的侵袭性提供帮助,同时结合临床症状,可估计肿瘤的可切除性以及预后,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 谢 谢 大 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