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练习及答案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23427190 上传时间:2021-06-08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1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诗歌鉴赏练习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诗歌鉴赏练习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诗歌鉴赏练习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练习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练习及答案(3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作业16答案古代诗歌阅读(一) 1.(2018安徽黄山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野望(杜 甫)纳纳乾坤大,行行郡国遥。云山兼五岭,风壤带三苗。野树侵江阔,春蒲长雪消。扁舟空老去,无补圣明朝。注此诗作于大历四年,作者乘船行于湘中一带。三苗:古代南方部落民族。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行行”有作者乘舟不停地前行之意,同时也暗示了湘中一带水途漫长。B.“五岭”“三苗”写出了空间之广,“云山”“风壤”写出了南方的环境风貌。C.颈联上句是说江边的野树覆盖了宽阔的江面,“侵”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D.作者在写景时,既有概括,又有细描,颈联由远及近地对江边景物进行了

2、细致描绘。E.诗歌前三联紧扣标题“野望”来写,写所见之景,尾联则在此基础上抒情。 1.解析(1)C.“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有错误,“侵”在这里通“浸”,浸满。D.“颈联由远及近”错误,前三联总体来看是“由远及近”的,颈联只是对近处景物的描绘。答案(1)CD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解析:本题选材是名家的非名篇,可以依据知识储备,针对特殊人物、特殊经历,识记特殊感情,如杜甫的感情一般有忧国忧民、壮志难酬、年老无为等。根据本诗借景抒情的特点,紧紧抓住表感情的句子也是快捷、准确定位感情的方法。如“空老去”“无补”是理解本诗感情的关键。答案:对时光流逝、年华空老的

3、伤感,作者的感情主要是通过尾联表现出来的,“扁舟空老去”是说时光流逝,自己已经老去,“空”表现出一种无奈和伤感。于国无补、壮志难酬的无奈和遗憾,“无补圣明朝”是说作者想要报国而不能,透露出一种于国无补的遗憾。 2.(2018河北唐山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11分) 猎骑(薛 逢)兵印长封入卫稀,碧空云尽早霜微。浐川桑落雕初下,渭曲禾收兔正肥。陌上管弦清似语,草头弓马疾如飞。岂知万里黄云戍,血迸金疮卧铁衣。注入卫:入京守卫。黄云戍:唐代驻防边境的军事机构的名称。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联第一句叙写京城的守卫情况。调兵遣将的符印被长久封存,城头很少见

4、到入京守卫的将士。这一句表现了当时天下承平已久、百姓安乐的景象。B.首联第二句写景的同时巧妙地交代了季节秋天。霜降在农历九月,天降早霜应在秋季,此时万里无云,长空湛碧,与夏季的景色大不相同。C.颔联描写秋景,为后文的打猎做铺垫。浐水两岸桑叶落尽,渭曲地区秋禾已收,天上的飞雕眼睛非常敏锐,直冲而下,去捕捉膘肥体壮的野兔。D.颈联运用比喻手法,描写打猎的喧闹场面。田间大帐里管弦吹奏,丝丝乐声像人在细语;秋草之间奔驰的骑兵弯弓射出的箭向猎物飞去,场面热烈而且壮观。E.尾联转入对边塞紧张战事的想象。远离京城、万里之外的黄云戍,战士们身上的剑伤迸裂溅血,但战事紧急,他们也只能披着铠甲而卧,以防备敌人的袭

5、击。 解析(1)A.“表现了当时天下承平已久、百姓安乐的景象”错,应为“表现了京城防卫松懈,且以入卫稀制造悬念,后文回答了卫戍将士的去向”。E.“对边塞紧张战事的想象”错,不是“想象”,而是“联想”。答案:(1)AE (2)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解析:抓题目,“猎骑”点明诗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结合描写,体会作者感情,可知诗人对其不满。抓对比手法,开篇“入卫稀”和“草头弓马”形成对比,少有人保卫,却有人狩猎,可见将士疏于卫戍,不关心京城安危,表现作者的忧虑;“兵印长封”和战士因为战争形势紧张而“卧铁衣”形成对比,表现作者对朝廷的谴责;“陌上管弦”与战场上“血

6、迸金疮卧铁衣”形成对比,一悠闲,一紧张,表现作者的爱憎之情感。 答案:对京城安危的忧虑。京城卫戍松懈,将士只顾纵情娱乐,不关心京城安危。对内地将士纵情享乐的不满,对边塞将士征战沙场的同情。边情紧急,战事危急,而朝廷的将士却只顾狩猎消遣。对朝廷不思边防,不关心边疆将士的谴责。万里之外的黄云戍战事紧急,朝廷却“兵印长封”,不派救兵。 3.(2017四川自贡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11分)桐庐山中赠李明府(孟 郊)静境无浊氛,清雨零碧云。千山不隐响,一叶动亦闻。即此佳志士,精微谁相群。欲识楚章句,袖中兰茝薰。注明府:唐人称县令为明府。李明府,生平事迹不详。零:落。兰茝:“兰”“茝”皆香草

7、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句用一“静”字,概括出桐庐山无世俗浑浊气息、雅致宁静的特点。B.次句用一“零”字,化静为动,描摹出“清雨”在碧云下的飘零之态。C.三、四句以辽阔的“千山”与微小的“一叶”对比,突出桐庐山环境的寂静。D.五句的“佳志士”照应诗题中的“李明府”,表达出对李明府的赞美之情。E.前四句写景着力表现桐庐山的清、静,为后四句表现李明府的形象做铺垫。 解析(1)B.“化静为动”错,只有动景;C.二者不构成对比。答案(1)BC (2)诗歌的最后四句是怎样赞扬李明府的?请简要分析。(6分)解析:调动描写人物手法的相关知识,结合诗句分析。“佳志士”“谁

8、相群”是作者的直接赞美,为实写;“楚章句”是古代的楚地民歌,“兰”“茝”是离骚中常见的意象,最后两句与屈原相关,可知是赞美李明府具有同屈原一样的文采和高洁情操,为虚写。 答案:五、六句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以“佳志士”称李明府,又说他无人可匹敌,直接赞美李明府。七、八句说李明府让“我”产生了去读读楚地民歌的冲动,他的衣服经过了香草的熏蒸,赞美了李明府的文采和高洁情操。最后四句,虚实相生,表达出对李明府的高度赞美之情。 4.(2017吉林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11分) 秋夜二首(其一)(孔文仲)孤枕夜何永,破窗秋已寒。雨声冲梦断,霜气袭衣单。利剑摧锋锷,苍鹯缩羽翰。平生冲斗气,变作

9、泪汍澜。注孔文仲生性狷直,为官廉洁,但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因而被罢官。此诗写于被罢官后。苍鹯(zhn):一种猛禽。汍澜:流泪的样子。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句诘问夜晚为何如此漫长,诗人以反问的语气强烈表达出内心之愁绪。B.首联以季节、时间和居所的环境来做衬托,突出了诗人清贫的生活状况以及孤寂的心绪。C.“雨声冲梦断”承“孤枕夜何永”而来,极写诗人辗转反侧之苦;“霜气袭衣单”承“破窗秋已寒”而来,极写寒气逼人之甚。可见清廉为官的诗人被罢官后的凄苦。D.尾联写出诗人平生气冲斗牛,志存高远,想不到却落得清夜无寂,涕泪涟涟。此联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E.全诗采用了借景抒

10、情的手法,如颔联借秋夜冷雨打断睡梦,抒发诗人衣单难以御寒的苦楚,又如尾联借泪水抒写了诗人内心的失望与痛苦。 解析(1)D.应是对比的手法。E.尾联是直抒胸臆。答案(1)DE (2)请分析作者在颈联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6分)解析:解答此题可分三步,第一步指出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第二步结合诗文具体分析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第三步,答出表达效果,如抒发了什么情感,营造了什么气氛,展现了什么意境,等等。“利剑摧锋锷”,是借剑写人。诗人怀抱利器,心念社稷,本想奋发有为,但利剑的“锋锷”却被摧残了。“苍鹯缩羽翰”,是诗人以猛禽自比。诗人本想奋飞万里,如“苍鹯”翱翔苍穹,但现实却使他垂下了羽翼。诗人

11、以“利剑”“苍鹯”自喻,既写出了心志的高远,又写出了壮志之难酬,是很贴切的比喻。 答案:运用了形象贴切的比喻。此联以“利剑”“苍鹯”自喻,既写出了心志的高远,要为国家出力,又写出了现实之坎坷,壮志之难酬。 5.(2017四川德阳二诊)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目。(11分)过岭寄子由三首(其一)(苏 轼)七年来往我何堪,又试曹溪一勺甘。梦里似曾迁海外,醉中不觉到江南。波生濯足鸣空涧,雾绕征衣滴翠岚。谁遣山鸡忽惊起,半岩花雨落毵毵。注作者自岭南遇赦北归途中过大庾岭作此诗。毵毵(sn):毛羽细长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毛毛细雨。 (1)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中的“七年”突

12、出了被贬的时间之长,“一勺甘”突出了“甘”之少,与“七年”之长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感情更加强烈。B.颔联对仗工整,诗意隽永。“梦里”对“醉中”,似梦似幻;“海外”对“江南”,意蕴悠长。C.颈联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中的“濯足”一词表明在山涧泉水中洗去脚污,亦洗去心灵之尘。D.尾联中“谁遣”一句笔调活泼,是谁让山鸡忽然惊恐地飞起;运用叠词“毵毵”,新鲜贴切地写出了山中细雨纷纷洒落的样子。E.全诗融写景和抒情于一体,既描写了云雾环绕下,空涧中的优美自然风光,又充分体现了苏诗气势磅礴的特点。 解析(1)A.突出的不是“甘”之少,而是溪水之甜。E.“气势磅礴的特点”错。答案(1)AE (2)本诗

13、表现了苏轼洒脱旷达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解析:“洒脱旷达”是一种放任的、达观的人生态度。苏轼的“洒脱旷达”表现在一生颠沛流离、辗转奔波,走遍天南海北,一直过着迁客的生活,却能安然处之,怡然自乐。从诗中找出这些表现即可。答案:诗的首联,写作者贬官归来,再饮曹溪甘甜之水,尽显他的乐观。颔联写南迁七年如睡梦,今日北归如一醉,尽显他视世事如醉梦的洒脱。后两联写濯足于空涧,雾沾征衣,山鸡惊起,花雨纷落,尽显他置身自然的畅快。 6.(2017广东百校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11分)杜鹃花得红字(真山民)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枝带翠烟深

14、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注得红字:诗人和朋友分韵赋诗,分到的是“红”字,“红”属“东”韵,这首诗押的为“东”韵。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描写了愁云密锁、凄凉黯然的环境,为全诗定调。往事成空,无法挽回,诗人无奈之余,只好对亡国之恨释怀。B.颔联借景抒情,杜鹃鸟声声悲啼,啼血染红了万山开放的杜鹃花,表明诗人眷恋故国的心不改,千古难白,怨深恨长。C.颈联描写夜中之花极为传神,因是写夜,诗便不再写花而写枝叶,既避免了重复,又与夜的朦胧融成一气,升腾起一片悲凉之气。D.尾联

15、点出题意,满山的杜鹃花,是杜鹃精魂的化身,充满思乡怨恨,行人见了凄然泪下,将行人的恨与杜鹃的恨统一在一起。E.这首咏物诗是咏杜鹃花的,诗层层相扣,渐次推进,先从杜鹃上着眼,然后过渡到杜鹃花,最终言志,表达故国之思。 解析(1)A.“只好对亡国之恨释怀”错。B.“借景抒情”错,而是借“杜鹃”这一典故明志。答案(1)AB (2)这首咏物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杜鹃花的?请简要分析。(6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题干要求回答作者表现杜鹃花所用的手法。纵观全诗,而非着眼于某一句,某一联,自然会排除诗中出现的拟人、用典、烘托手法,得出“虚实结合”这一手法。虚实处曲尽其妙,不滞于物,情

16、感丰富。 答案:虚实结合。首联从虚处着笔,哀怨动人的传说给杜鹃抹上了一层神秘色彩。第二联由虚到实,杜鹃啼血染红千山万岭,红杜鹃开遍万山。景象悲壮,遗恨尤为沉重。第三联前句写实,月下杜鹃花翠雾笼罩枝条;后句虚写,杜鹃精魂早已乘昔日和暖的东风飞回朝思暮想的锦水之滨,意象凄美动人。(如答拟人、用典、烘托,酌情给分) 7.(2017河南郑州、平顶山、濮阳第二次质量预测)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11分)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叶梦得注)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注叶梦得(10771148),南宋主战派人物之一,本词作于宋高宗

17、绍兴五年(1135),作者去任归居卞山时。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词的首句开门见山,与词题中“绝顶小亭”照应;“缥缈”二字写出了小亭立于绝顶、云雾缥缈的情景。B.“笑谈独在千峰上”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异曲同工,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情感。C.从“独在”二字看,词人似乎是独自登上小亭,但从“笑谈”和“少年豪放”来看,一同登亭的应该还有晚辈。D.“万里横烟浪”写词人在绝顶小亭极目所见,描绘出一幅辽远无际、苍茫宏阔的景象,意境雄浑。E.“莫学”一句饱含着词人的自嘲,意在与“少年豪放”形成对比,突出自己的老态,并与前面的“老去”相照应。 解析(1)B.“表达了相同的思

18、想情感”理解错误,该句既有登高临远的豪迈之情,也流露出世无同道(知音)的孤独之感。E.“意在突出自己的老态”理解错误,词人奉劝少年“莫学衰翁样”意在激励晚辈们要胸襟豪迈、胸怀大志。答案(1)BE (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解析:研读每一句词,逐句分析其情感。“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抒发了词人到了人生暮年仍然富有雄心壮志的情感;“空惆怅”则抒发了无奈、报国无门的情感;“独”“与谁同赏”,明显流露了孤独失意的情感;“莫学衰翁样”则表达了作者对年轻人的期望。 答案:表现了词人年纪虽大却依然想要恢复中原的壮志。“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一句中的“天涯”一词就非常鲜明地表现了词人的雄心壮志。抒发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无奈之感。词人空有恢复中原之志,却无人支持,终究“空惆怅”。抒发了缺乏知音理解的孤寂之情。大好河山,“独”“与谁同赏”,流露出孤独失意之情。鼓励身边的年轻人应胸襟豪迈、胸怀大志。词人激励年轻人应该豪放一点,“莫学衰翁样”。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