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答题格式大全-精编.

上传人:海盗 文档编号:23372397 上传时间:2021-06-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4.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中语文中考答题格式大全-精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中考答题格式大全-精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中考答题格式大全-精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中考答题格式大全-精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中考答题格式大全-精编.(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记叙文一. 记叙文阅读规则 (1) 标题:含义:表面含义:字面上的意思、点明写作对象、概括主要内容深层含义: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作用:作为文章线索概括主要内容(中心事件)表明写作对象,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揭示文章主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生动形象、新颖别致、吸引读者(比喻、拟人、一语双关、象征)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2) 记叙顺序及作用:1. 顺叙按人物的经历或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它是最基本、最常见的记叙顺序: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2. 倒叙把事物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前,然后再从事件开头按原来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使文章结

2、构富于变化,增强文章生动性3. 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线索,插入与主要情节相交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中心事件: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作用,交代了(补充了、解释了),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能够突出人物性格(形象、品质)(3) 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写出)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节令、天气、景物特点)渲染了气氛,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烘托了人物心情反应人物性格(品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突出(深化)主旨(4) 五种表达方式及用法:记叙(叙述):是指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事件发生的经过描写: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以及环境做细致入微的描绘,

3、给人真切的感觉议论:讲论道理,表明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抒情:抒发自己的感情说明:对事物进行客观、平实、科学的解说和介绍侧重介绍事物的特点、功用、构造能方面内容。(5) 文章线索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 :1.形式:以某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地点为线索以某一问题为线索明暗两条线索2.线索出现的位置: 文章的标题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作者的思想感情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6)人称及作用:1.第一人称我、我们:有真实感、亲切感、有说服力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便于抒情2.第二人称你、你们:好像在和人物直接对话,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3.第三人称他、她、它

4、、他们: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写起来自由(7)某段(句)在文中的作用:1开头:结构: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总领全文点明中心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紧凑 内容:交代了环境(背景)渲染了气氛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2.中间:结构: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单独成段的一句话总结上文(引出下文)一段的末尾 内容: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心理)表现人物形象3.结尾:结构:总结全文,深化中心照应开头(题目)、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 内容:点明中心(主旨)深化主题引人深思、给人启示、意味深长、设置悬念画龙点睛议论抒情结尾扣题突出人物性格品质(8)分析人物形象:把人物放在故事情节中来分析人物形象通过人物描写方

5、法分析人物形象重视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中去理解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9)修辞手法的作用:比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具体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情感拟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赋予人格化的(动作、神态等),表现了,表达了作者对的之情排比:强调了,句式整齐,增强文章气势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形式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夸张:突出了特征,给读者以鲜明,鲜明而强烈的印象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反问:语气强烈,加重语势,激发读者的感情反复:突出强调了,更能突出文章主题,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长句和短句 :有节奏感,使文章语言铿锵有力,形成音乐美

6、(10)结构层次的划分: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总分总(掐头去尾)(11)表现手法:1.手法: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2. 重要表现手法的作用:衬托(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事物)衬托主要的人(事物)突出主要的人(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设置悬念:引起读

7、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12)设置悬念的作用 :使故事情节曲折,吸引人。凸显人物的精神面貌为下文情节做铺垫(13)语言特色: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诙谐幽默。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14)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其中情节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15)运用正副标题相结合的方式的作用:增强表达效果。(16)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 答: A、 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8、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C、 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17)品味句子和关键词。最好找词语点评或整体点评:即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答: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应选择有生命力的词语进行。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或从正面和侧

9、面点评。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18)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答:A、能或否 B、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C、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习惯,内在的顺序)。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 说明文(1) 说明方法及作用:举例子:举了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分类别:条

10、理清楚地说明了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说明了打比方:把比作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引资料:A引用例子。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古诗文、名言、格言、谚语。使说明更有权威性,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谜语、轶事趣闻等。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E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引出说明对象下定义:准确、科学地说明了的本质作诠释:具体地解释说明了 使说明更通俗易懂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使读者一目了然(2) 语言特点:用语准确、严密、精省多种修辞方法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3) 定义:介绍说明客观事物的文章,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

11、知识为目的,以说明事物或剖析事理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4) 分类: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介绍实体事物 事理性说明文解释抽象事理 从语言特征:一般性说明文简明平实 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5) 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特征到用途(6) 结构: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 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出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 并列式(7) 说明对象: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对象事理性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指出说明内容形成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8) 开头的作用:引出说明对象引出说明内容提出说明的问题(9) 结尾的作用:

12、总结全文提出一些希望、展望、预测等(10) 顺序及作用: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11) 中心句: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但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考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12) 语言品析:类型一: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对策:起限制作用,如“大约”“几乎”等A表推测、估计、不确定、有限制作用B在句中表示什么意思,排除了意思C结论:语言有分寸,说明符合事实,从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表现力强,能准确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A准确写出了说明对象的特点B语言生动、形象、准确、概括力强C用了修辞

13、手法,写出了类型二:能否替换成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对策:答:不可以;原词的意思或内容;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换后意思有改变,不符合实际,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类型三:加点词语在文中能否删去,并说明理由对策:表态能删去或不能删去;定性解释该词在文中的意思,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示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表示估计;“多”“有余”等表示数量;“大概”表示大致的内容或情况;“大体”表示多数情形或主要方面;“可能”“也许”表示猜测、推测、估计的情况;“一般”指通常情况,不包括特殊情况;若删去,原来意思就变成了意思,不符合实际,语言太绝对话了,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4、、严密性类型四:对整篇文章品析一般从一个角度 对策:准确、形象生动、简明平实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可选择一句话为例子格式: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事理,像这样的例子文中还有很多类型五:代指“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一部分 议论文(1)1概念: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观点和主张的文体。 2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3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2)1论点:是作者

15、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是议论文的灵魂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分论点。 2分论点:形式:论点形式上一般是完整的、明确的陈述句或判断句。不能使用比喻,不是疑问句,一般不是否定句 作用:证明补充中心论点 3分清论题和论点:论题是作者在议论文中所论述的问题,而论点则是作者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区分:分论点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如“首先”“其次”“再次”4论点所在位置:标题就是论点论点在文章的开头论点在文章的结尾论点在文章的中间(3)1论据: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材料,解决的问题。2类型:事实论据:包括史实、具体的事例、统计数字等

16、道理论据:包括前人的经典言论、至理名言、民间的谚语、俗语、科学上的公理、规律3论据作用:运用论据,证明了的论点,使文章具有说服力4补写论据:事实论据:人物事例结果 道理论据:(国籍)人物说(4)1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纽带 2论证方法:举例论证:举了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的观点 道理论证:引用名言警句、见解等证明了的观点,增加权威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对比论证: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比喻论证: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浅显易懂(6) 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1以事例开头:引出中

17、心论点论题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增加趣味性2以名言开头:引出中心论点论题最为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如幽默、吸引人增强说服力(7) 常见题型:1概括文中论据:人做什么结果2文中某人事例名言的作用:文章引用事例名言,有力的证明了的观点3文中某个事例名言能否删去,为什么:不能,这个事例名言论证了的观点,从而更全面具体有力的证明中心论点4文中的某个论据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不能,与前文的相照应,它们是并列关系 层层递进的关系5根据论点来选择补充论据:道理 :家说过 事实:人做什么结果驳 论通过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论点来确立自己的论点就是驳论。驳论的作用在于“

18、破”,即辨别是非,驳斥错误的观点,同时树立正确的观点。驳论与立论一样,是一种议论和说理的方式。在进行驳论时,应区分不同性质的矛盾,坚持以理服人的原则。在一篇文章里,立论和驳论往往是相辅相成的。进行驳论,事先必须占有材料,对错误言论进行周密的分析,弄清它的症结所在,集中一点,才能一针见血,击中要害。“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这是驳论的要领。驳倒了错误的论点,正确的论点才能确立起来。进行驳论,还要选准角度。如同打仗一样,进攻的角度选得不好,就不能给敌人以致命的一击。驳论的方法,最基本的仍然是摆事实、讲道理,立论的各种方法都可以在驳论中使用。驳论的一般方法包括驳论点,驳论据和驳论证。驳论点是就文章

19、的论点中的根本性错误,与相关基本原则冲突的部分进行反驳。驳论据是对文章的支撑论据进行反驳,既可以直接反驳,也可以通过归纳论据中的谬误的办法反驳。驳论证是对文章的论证方式进行反驳,针对举例论证可以是找出例子与事实,情理不符的部分,针对排比论证,可以指出排比中不合理的部分,针对道理论证(马克思主义原理)可以采用哲学知识指出其错误的方法进行反驳。立 论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就是立论。换一个角度来说,立论就是运用充分有力的证据从正面直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性的论证形式。立论有时是在破的基础上进行的,“先破后立”、“边破边立”即此意。立论是议论重心,无论写什

20、么样的议论文,都必须立论,驳斥别人的论点也是为了确立自己的论点。立论知识点总结立论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过程。立论的论点要鲜明,要正确。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旗帜鲜明地以判断句方式表示;不能用“大概”“也许”“总之”等模棱两可方式来表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论点提出的位置依常见次序:可在标题上;可在文章的开头;可在文章的结尾;也可在文章的中间;也可由几个分论点总结归纳而成。在确定论点时,要注意论点和论题的区别。论题是先言他物,由他物为据引出论点。他物就是论题,是引出论点的依据。立论的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立论的论证过程分为直接论证(摆事实归纳推理)和间接论证(讲道理演绎推理)两大类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