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龙游县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23364771 上传时间:2021-06-0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1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浙江省龙游县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浙江省龙游县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浙江省龙游县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浙江省龙游县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龙游县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浙江省龙游县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9题;共22分)1. (2分) (2019高二上北京期中) 下列选项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徐公来,孰视之B .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C . 举匏樽以相属D . 以何市而反2. (2分) 下列各句中加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府吏见丁宁 渐见愁煎迫B . 君尔妾亦然 作计乃尔立C . 会不相从许 叶叶相交通D . 故遣来贵门 知是故人来3. (2分) (2019高三上佛山期中) 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夫子欲之 , 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不知将军

2、宽之至此也B . 之二虫又何知 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C .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多于南亩之农夫D .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4. (2分) 下列句子中没有活用词语的一项是( )A . 商人重利轻别离B . 青海长云暗雪山C . 侧身西望常咨嗟D . 一尊还酹江月5. (2分)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以”的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 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B . 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C . 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D . 与可以书遗余曰6. (2分)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 不抑耗其实而已B

3、. 以吾一日长乎尔C . 余稍为修葺 , 使不上漏D . 为观几何7. (2分) 下列各句中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异乎三子者之撰A . 故不我若也B .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C .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D .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8. (2分) (2019高一上无锡期中) 下列关于我国二十四节气的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A . 惊蜇谷雨霜降寒露B . 清明小满秋分白露C . 雨水芒种小寒大雪D . 春分大暑处暑小雪9. (6分) (2020高三上渭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木偶戏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简单的舞台、 的道具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4、在木偶戏发展初期,木偶造型讲究“三雕七画”,说的是“三分雕刻,七分绘画”,而在这一阶段,艺人们认为( ),他们把注意力都放在了雕刻木偶上。木偶最传神的部分是偶头,想要制作出一个完美的偶头,艺人们要 许多心力,精心雕刻,不能错过每一个细节。后来,目的是为了创造出更加完美的人物造型,艺人们将雕刻和绘画开始并重 , 绘画色彩方面得到了凸显,还出现了“南江北徐”两位有名的匠师,他们在雕刻和绘画方面造诣颇深,深刻影响了木偶造型艺术的发展。第三阶段是“创造性发挥”阶段,这时雕刻、绘画仍占 地位,但是随着新材料的出现,木偶偶头的制作改用更加阶段,这时 的纸张、塑料等材料,服装的材料也改用更加飘逸的丝绸、聚酯

5、纤维等材料,整体艺术风格开始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追求个性化、多样化和国际化。(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惟妙惟肖 耗费 主要 轻便B . 有声有色 损耗 紧要 便利C . 有声有色 耗费 主要 便利D . 惟妙惟肖 损耗 紧要 轻便(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雕刻是木偶的基础,而点睛之笔则是绘画B . 点睛之笔是绘画,而雕刻则是木偶的基础C . 绘画是点睛之笔,而雕刻则是木偶的基础D . 雕刻是木偶的基础,而绘画则是点睛之笔(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为了创造出更加完美的人物造

6、型,艺人们将雕刻和绘画开始并重B . 目的是创造出更加完美的人物造型,艺人们将雕刻和绘画开始并重C . 为了创造出更加完美的人物造型,艺人们开始将雕刻和绘画并重D . 目的是创造出更加完美的人物造型,艺人们开始将雕刻和绘画并重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3分)10. (2分) (2019高一上哈尔滨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水平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并明确提出“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凸显了党和政府对加强高校人才

7、培养工作、提高教学水平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凸显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双一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占据基础地位,是大学教育的主体组成部分。本科教育质量是大学办学声誉的重要载体。因此,一流的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特征,建设一流大学必须建设一流本科。坚持“本科为本”,是我国一流大学建设的必然选择。纵观国外一流大学,普遍将本科人才培养和本科教育质量放在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世纪之交,美国提出“重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推动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教学改革。近年来,美国一些研究型大学持续深入推进本科教学改革,斯坦福大学2012年出台了本科教育研究报告,开启

8、了新一轮大规模本科教学改革。国外高水平大学对本科教育的办学定位和做法,对我们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是适应新形势、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新形势、新要求。从世界形势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进行,综合国力竞争越发激烈。从我国改革发展形势看,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央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一系列区域、产业发展战略举措;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动力转换、结构调整、方式转变、产业升级任务紧迫。从教育对象特点看,90后大学生是互联

9、网时代的“原住民”,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与上一代学生相比有了很大变化,我们以往熟悉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方式、管理手段等,迫切需要作出相应调整。“985工程”“211工程”高校拥有最好的生源,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支撑和引领未来发展的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的重要使命。这些高校要深入研究新形势新变化,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提出的新要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加快改革创新,加快推动人才培养链与国家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大力提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摘编自林蕙青一流大学要办好一流本科教育)(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10、) A . 党和国家重视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是基于人才培养在高等教育中的根本性地位。B . 高校要坚持“双一流”建设,是因为本科教育质量是衡量大学办学水平的关键。C . 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新形势,从根本上说是教育对象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D . “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的生源特质决定了它们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主力军。(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立论前提,论证了建设一流大学要办好一流本科的问题。B . 第二段援引美国一流大学本科教育的办学经验,意在通过对比使论证更加深刻有力。C . 文章第三段从三个方面阐述建设一流本科的迫切性,对我

11、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D . 文章的论证思路是先交代背景,再提出观点,紧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提出努力的方向。(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科教育是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只有建设一流本科,才能建设一流大学。B . 如果不进行改革调整,高校教育会跟不上新形势,难以实现“双一流”的建设目标。C . 借鉴国外经验,办“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本科教育应当成为我国高校办学的共识。D . 在推动人才培养进程中,加强“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的本科教育是至关重要的。11. (9分) (2020高二上六安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城市马拉松具有强大的

12、资源整合功能,举办方可以向世界展示城市优美的发展环境,独具特色的赛道和热情友好的民风,是一张塑造城市形象和提升城市品位与国际影响力的最好名片。其次,马拉松赛可以作为城市文化传播的载体,促进国内外城市之间的文化传播与发扬。与此同时,马拉松赛还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剂,给城市的餐饮、住宿、交通、旅游、商业等相关产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应,很少有别的体育赛事可以与之媲美。除此之外,城市马拉松赛在推动全民健身快速发展方面也发挥着巨大作用。当然,由于国内办赛历史不长,一些马拉松赛还停留在组织民众参加的阶段,与其这样花费人力物力,不如在普及推广马拉松、提高全民健身意识方面多下功夫。只有更多民众的自觉参与,马拉松

13、赛事才能具者长久的生命力;城市举办马拉松赛需要淡化利益驱动,秉承严格、科学、缜密、安全的组织管理理念,让马拉松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既是对体育精神的诠释,也是对生命负责的一种态度。马拉松是城市的成人礼,只有扣准时代脉搏、把握办赛规律,办出有特色、高水平的赛事,才是中国体育谋求自身发展的责任所在,更是中国城市自觉融入社会进步的使命所在。(摘自我国城市马拉松发展分析)材料二:20102014年厦门国际马拉松收入情况(单位:亿元)材料三:作为一家早在2011年便进入中国路跑市场的体育公司,智美被认为是中国马拉松产业的开拓者。至2018年底,公司已累计运营200余场大型城市马拉松赛,成为中国最具规模的产

14、业运营商之一。“我们的优势在品牌文化打造、赛事传播,以及围绕赛事文化、品牌做的推广手段。”智美体育集团副总裁宋鸿飞说。马拉松要注重个性打造、文化建设、赛事推广,让赛事围绕体育、文化、旅游延展开来,这些会给马拉松注入更多的资源,加上政策的倾斜,体育产业公司完全可以用这些资源去转化成更丰富的产品。临近年末,智美因为几场备受争议的事件,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11月18日苏州马拉松上,在比赛最后关头,志愿者几次给中国选手何引丽递国旗,导致选手被打乱节奏输掉比赛。12月2日南宁马拉松赛,选手获得冠军冲线后,赛场工作人员拽住选手想要与其合影,致使选手摔倒。有评论者认为,以上事件反映了智美作为一家专业从事赛

15、事运营的公司尚缺乏应有的专业性。宋鸿飞表示,智美体育还需要更加注重赛事方方面面的细节,智美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推动公司朝着更健康、更规范的方向发展。(摘编自智美体育:主动承担责任,助力马拉松发展!)材料四:近年来,马拉松赛事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参与。“经济发展了,人们也有更多的闲钱和闲暇来多追求健康。”北京体育大学副教授闫俊涛说。“跑马”除了满足大众的健康需求,还满足了跑者的社交需求,乃至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当前,公务员、企业等中青年人是马拉松赛事的主力军。但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人并没有足够时间进行跑步训练。闫俊涛指出:“马拉松和平时跑步不一样,是长距离的极限运动。如果没有一定的

16、基础和储备,盲目跑马一定会带来伤害。”他强调,普通人最容易出现的误区就是“盲目自信”,对自身实力缺乏了解,轻视马拉松难度而贸然上场,“这是不敬畏、不尊重比赛的表现”。对于经验不足又想尝试“跑马”的普通人,闫俊涛建议:一是做好自我评估,最好在专业机构进行耐力能力分析,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水平;二是选择适当的赛地和时间,了解赛道难度,选择适宜运动的时节;三是注意比赛的规范性,尽量少参加未得到国家认证的田径赛事,避免组织不力、服务跟不上的情况出现。(摘编自马拉松虽“热”,参赛者需“冷”)(1) 下列关于材料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 . 2014年之前中国马拉松赛事发展比较缓慢,之后赛

17、事数量和参加人次均迅速增长。B . 2016年马拉松赛事场次相比之前增幅较大,这表明在我国该项运动规模超过其他赛事。C . 厦门马拉松收入主要来自运动员后勤消费,酒店接待、观众消费等收入也助推了城市经济发展。D . 2010-2014年厦门国家马拉松总收入持续增加,这符合中国马拉松赛事的发展趋势。(2)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城市马拉松能促进国内外城市间的文化传播与发扬。其他体育赛事难以与之媲美。B . 不可否认,城市马拉松项目的迅猛发展有利益驱动的因素,但只要把握赛事规律,就能办出有特色、高水平的赛事。C . 智美体育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马拉松产业运营商,在赛

18、事文化及品牌宣传方面作出了很多贡献,但其专业性也受到质疑。D .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健身并不是跑马的唯一目的,很多人想通过跑马满足社交需求,乃至更髙层次的精神需求。(3) 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促进中国城市马拉松更好发展? 12. (12分) (2017北京)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根河之恋根河是鄂温克人的母亲河。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冽,水晶一般透明。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

19、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传统的鄂温克人跟森林河流贴得最近。他们与驯鹿为伴,生活起居、狩猎劳动,都离不开看上去“四不像”的驯鹿。眼下,这些温顺的大鹿在全世界已所剩不多,鄂温克人结束了最后的狩猎,放下了猎枪。他们离开森林,进入城市或远走他乡,但敖鲁古雅部落受人尊重的长辈94岁的玛丽亚索一步也不想离开她的驯鹿。一踏进根河,我就听说了她美丽的名字。先前见到过作家乌热尔图为这位老奶奶拍的一张照片。白桦林里,老人穿着长袍,扎着头巾,侧身站在一头七叉犄角的驯鹿前,她微微佝偻着身子,皱巴巴的手轻抚着鹿柔细的皮毛。鹿依偎在她的袍子下,那儿一定有着母亲的气息。她神色沉静而坚毅,嘴角两旁的

20、皱纹宛如桦树皮上的纹路,仿佛她的脸上就印刻着她相守了一生的森林。她或许就是根河的化身,充满了母性的慈祥,又有着丰富的传奇。年轻时她漂亮能干,是大兴安岭远近闻名的女猎手,与丈夫在密林里行走,打到的猎物无论多远,总是她领着驯鹿运回部落。这位伟大的母亲至今仍恬然生活在她的鹿群之中。其实我很想去为玛丽亚索拍一张照片。这些年,涌到玛丽亚索猎民点参观游览的人络绎不绝,但我想,我这样匆匆来去,怎能配得上她的丰厚?怎能有乌热尔图探望她时目光里的深沉呢?因为乌热尔图是根河的儿子。当年,这位从小生活在大兴安岭的鄂温克青年捧着他的琥珀色的篝火走上了文坛,刹时让人眼前一亮。人们从他的小说里,认识了这个寂寞又热烈的民族

21、。出乎意料的是,乌热尔图后来辞去京官重返故乡。时隔多年,当我行走在呼伦贝尔草原上,那些将天边画出蜿蜒起伏线条的山丘,那些怒放成海洋或孤零零独自开放的鲜花,那些低头吃草或昂头沉思的马群,还有那些袒露在草原上始终默默流淌的河,都让人忍不住心潮起伏。这位鄂温克作家返乡的理由还需要问吗?就是这草原这河流这民族,是祖先留在他身体里的血脉在涌动啊!乌热尔图在回到草原以后的日子里,完成了呼伦贝尔笔记等一系列著作和摄影作品,那是他数十载的文化寻根,是他作为一个鄂温克的儿子,对母亲的深情眷恋与报答。我们山外的人远道来看山,原本住在山上的人却搬下了山。人类到了21世纪,越来越意识到人与自然必须平等相处。生活在根河

22、的大多数鄂温克人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山林,将更多的空间留给了无边的草木以及驯鹿、黑熊、狼、灰鼠和蝴蝶。在离城市不远的一个地方,新建了童话般的家园,这座小城就叫了根河。我们去到那里时,从山林里搬出的鄂温克人正三三两两地在自家门前干着一些零碎的活儿。男人穿着时尚的T恤和牛仔裤,女人们烫了发,有的还挑染成了黄的深红的,她们的裙子仍然长长的,跟老去的玛丽亚索一样,但却是城市里流行的花色。这里的房屋都是政府投资兴建的,咖啡色外墙,小尖顶,搬进来的一家家鄂温克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装扮屋子,盘算着未来。鄂温克人与外族人通婚是常见的事情,近些年更为普通,他们的孩子大多取的是鄂温克名字,成为这新部落的新一代。这里曾有过

23、多年的繁忙,大兴安岭的木材源源不断地从根河运往大江南北。眼下,过往的一切留在了画册里。伐木工变作了看林人,大批工人需要学习新技能,谋求新职业,他们在努力与以往告别,与未来接轨。根河天亮得很早。走到窗前一看,根河就在眼前,河对面的广场上已经有许多人在翩翩起舞,似乎这个小城的人都聚集在此了。根河的水伴着音乐荡漾,我忍不住踱过根河桥,进入了舞者的欢乐。用不着有任何忐忑,大家都是这样笑着来又笑着去的。这些根河小城中的曼妙舞者啊!我模仿着她们举手投足,扭动腰肢,想象着生活在此的种种愉悦。那是我度过的最为愉快的时刻。阳光将河水映照得流光溢彩。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我只能记住这些人

24、和这些让人眷恋的时光。(取材于叶梅的同名散文)注释:鄂温克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东北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1) 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 恬然:自然放松。沉静从容B . 袒露:毫不遮掩,毫无保留地展现C . 盘算:精打细算D . 曼妙:舞姿轻盈而美丽(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 传统的鄂温克人生活在山里,以打猎为生,驯鹿是他们生活、劳动的重要帮手B . 乌热尔图为玛利亚索拍摄的照片,生动地表现了她历经的沧桑与母性的慈祥。C . 第六段中作者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了呼伦贝尔草原的美丽风光D . 搬出山林

25、的鄂温克女子穿上了城市里流行的裙子,过上了快乐时尚的新生活(3) 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5分)(4) 作者在结尾说“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请根据文意,说明“这河的深奥”的含义,“抵达不了”的原因及作者寄托的情感。(6分)(5) 文章叙写了玛利亚乌热尔图和走出山林的人们,请分别概括他们各自:根河之恋的表现。作者这样构思体现了怎样的匠心?(6分)(6) 鄂温克人与根河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对经典作品中环境与人物的联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 大观园是红楼梦中人物活动的一个主要场所。正是这个众姐妹诗意生活着的“世外桃源”,造就了贾宝玉

26、力求摆脱世俗的叛逆性格。B . 边城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湘西小镇茶峒。山明水净的湘西风光,映衬了翠翠、爷爷、傩送等人物心灵的澄澈与人性的善良美好。C . 红岩讲述的是在黎明前的黑暗里共产党员在监狱中艰苦卓绝的斗争。牢房的阴暗、刽子手的凶残,突显了革命者新年的坚定、意志的坚强。D . 阿Q正传写的故事以辛亥革命时期的未庄为主要场景。赵太爷、假洋鬼子为代表的的统治阶级对阿Q的压迫和欺凌,是阿Q“精神胜利法”形成的重要原因。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13. (11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东山记杨士奇洪武乙亥 , 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

27、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是岁三月朔 , 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袅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坐久,闻鸡犬吠。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岗,田畴平洐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

28、匏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来,遂共酌。道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营乐丘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

29、时索我于此。”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 , 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B . 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C . 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D . 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

30、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乙亥指的是乙亥年,这是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法,六十年一个循环,如丙戊年。B . 朔指每月农历初一,“朔”也可引申为“开头”。如“朔”可指清晨,这是一天的开头。C . 传觞是宴饮中传递酒杯劝酒。古人喝酒很有讲究,也衍生了很多游戏,如“流觞曲水”。D . 寒食即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

31、水。B . 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C . 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D . 文章主要记叙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伤感。(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14. (7分) (2019高三上吉林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雨中花慢苏轼初至密州,以累年旱蝗,斋素累月。方春,牡丹盛开,遂不获一赏。至九

32、月忽开千叶一朵,雨中特为置酒,遂作。今岁花时深院,尽日东风,轻飏茶烟。但有绿苔芳草,柳絮榆钱。闻道城西,长廊古寺,甲第名园。有国艳带酒,天香染袂,为我留连。清明过了,残红无处,对此泪洒尊前。秋向晚,一枝何事,向我依然。高会聊追短景,清商不假余妍。不如留取,十分春态,付与明年。(注释)“国艳”二句:指牡丹,“国艳带酒”指绯红色牡丹,“天香染袂”指贡黄色牡丹。清商:指秋天。(1) 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词上片追述词人春日无缘赏花的缺憾,下片着重写对秋日牡丹的诸多感触。B . “闻道”领起六句,写赏花的好去处,词人在“国艳”“天香”丛中流连忘返。C . 起句点明“花时

33、”,暗含词人赏花的兴致,实际上词人面对的却是茶烟、春草。D . 结尾三句是词人对秋日牡丹的劝说,寄寓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语浅情深。(2) 有人评价“一枝何事,向我依然”两句“问得无理而有情”,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5分)15. (5分) (2016高三上平阴期中) 名篇名句默写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表象联想就是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的。“故垒西边,_”,由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联想到有关历史人物,这是相关联想。”问君能有几多愁,_”,由“愁”想到江水长流,这是由特征相似引起的联想。“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时令、月色,触景生情,伤心折肠,这是因果联想。琵琶行中的

34、“嘈嘈切切错杂弹,_”,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无限风光在险峰”之意的句子是“_ , _ , 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秋江风光向为文人所钟;如王勃滕王阁序“_ , _”;苏轼前赤壁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_ , _”。六、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6. (5分) (2017高三下江苏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

35、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题目,自定角度。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全文不少于800字。第 18 页 共 18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9题;共22分)1-1、2-1、3-1、4-1、5-1、6-1、7-1、8-1、9-1、9-2、9-3、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3分)10-1、10-2、10-3、11-1、11-2、11-3、12-1、12-2、12-3、12-4、12-5、12-6、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13-1、13-2、13-3、13-4、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14-1、14-2、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5分)15-1、六、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6-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