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性繁殖植物的育种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23333820 上传时间:2021-06-07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0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无性繁殖植物的育种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无性繁殖植物的育种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无性繁殖植物的育种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资源描述:

《无性繁殖植物的育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性繁殖植物的育种(5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无性繁殖作物育种 1、掌握无性繁殖作物育种概念及途径;2、芽变选种二、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结合育种三、嫁接杂交育种 教学目标: 无性繁殖是指植物利用根、茎、叶、芽等营养器官,经过压条或嫁接等方式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其实质是植物体的营养器官具有再生能力,它不经过细胞的减数分裂,没有性细胞的融合和基因的重组,而只是经过细胞的有丝分裂产生新个体。而且任何一个单独个体的独立性状都能够长期的保持下去。 一 、 无 性 繁 殖 概 念 一、芽变选种(一)芽变的意义和特点1、概念 芽变:分生组织的体细胞突变,变异的芽萌发长成的枝条及由此形成的个体在性状上表现出与原来类型不同的现象。芽变不单单包括木本植物枝

2、条上的芽,还包括草本植物上能用以繁殖部分的芽,如细辛、地黄等的根茎,平贝母、百合的鳞茎,山药、卷丹的珠芽,薄荷、川芎的茎与根茎等上面的芽及不定芽、潜伏芽。 无核白葡萄的无性系变异大 长芽变选种:从发生优良芽变的植株上选取变异部分的芽或枝条,用无性繁殖的方法使变异性状得到延续和固定,并通过比较鉴定,选出优系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2、意义 u芽变是无性繁殖植物产生新变异的重要源泉,它既可为杂交育种提供新的种质,又可直接从中选出优良的新品种; u芽变在观赏植物中发生的频率较高,通过选择可快速获得新的植物类型和品种,方法简便。 芽变选种最突出的例子是庞大的元帅系苹果的形成第一代:1880年,在美国发现偶

3、然实生,元帅(Delicious)第二代:1932年,从元帅中选出红星(Starking)等一批红色芽变品种。第三代:1954年,从红星等品种中选出新红星(Starkrimson)等一批短枝、红色芽变品种。 第四代:1980年,从新红星等品种中选出首红(Redchief)等一批着色早、短枝、浓红、高桩、五棱突起明显、市场竞争力强的新一代品种。 彭福田副教授等选育的金久红桃新品种,具有果个大、外观美、品质优及耐储运等显著优点,已大面积示范推广。 3、分类芽变的表现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形态特征的变异,包括茎、叶、花、果等形状、大小、色泽、数量等的变异;另一类为生物学特性的变异,包括生长发育、抗性、

4、育性、品质等的变异。 叶发生变异的如金边常春藤、变叶木、红叶李等;花发生变异的如梅花的洒金型、大丽花的一些重瓣品种;枝发生变异的如藤月季、龙爪槐、垂直梅等。 4、芽变的特点 1)芽变的相对稳定性和不稳定性 自然界有稳定的芽变和不稳定的芽变:稳定的芽变指性状发生变异后,在其生命周期中可长期保持,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进行繁殖,都能将变异的性状遗传下去;不稳定的芽变指芽变发生后,只有通过无性繁殖才能保持。 实质:基因突变的可逆性;芽变的嵌合性 2)芽变性状的局限性和多效性与有性后代的变异相比,芽变一般是少数性状发生变异。有性后代是遗传物质重组的结果,芽变是少数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 某些控制基础性状的基

5、因发生了突变,则会引起多种性状发生变化(一因多效)。 如苹果的短枝型芽变的变异性状涉及树高、冠径、新梢长度、粗度、萌芽率、成枝力、短枝率、叶面积、叶型指数及叶厚等一系列性状;多倍体芽变也常发生由细胞变大引起的一系列性状的变异。 3)芽变的重演性 相同类型的芽变,可以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单株乃至于相近的植物种属中重复出现。 如:黑莓的一些品种在陕西甘肃分别产生了一些无刺的品种; 金边 黄杨的突变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肯定还会有。 4)芽变的嵌合性 体细胞突变最初仅发生于个别细胞,就发生突变的个体、器官或组织来说,它只是由突变与未突变的细胞组成的嵌合体( chimera )。 只有在细胞分裂、

6、发育过程中异型细胞间的竞争和选择的作用下才能转化成突变芽、枝、植株和株系。 此外。芽变和其他突变一样,多数是不利的,有的甚至是有害的,只有少数是有利的。 (二)、芽变的细胞学基础 1 梢端分生组织的组织发生层学说 梢端:位于茎和枝条的顶端,包括生长点及幼叶原基的一个区域,是新梢的生长起始部位。 LLL平周分裂垂周分裂组织发生层:被子植物梢端分生组织都有几个相互独立的细胞层,分别以 L I 、 L 、 L 表示,称组织发生层。各个组织发生层按不同方式进行细胞分裂,并且衍生成特定的组织。 各组织发生层的特性: L I 层 :垂周分裂,衍生表皮、茸毛、皮刺、果皮。 L 层 :垂周分裂平周分裂,衍生皮

7、层的外层、孢原组织、果肉。 L 层 :垂周分裂平周分裂,衍生皮层的中内层及中柱、输导组织和髓心组织、不定芽、根。 2 嵌合体的概念 两个或两个以上遗传型不同(突变型或原始型)的细胞在同一组织或器官中并存的现象。 植物上突变的组织和未突变的组织同时并存于一棵树,一个枝条或一个组织器官时,即形成嵌合体。 3 嵌合体的类型及其特性 1 )嵌合体的主要类型 周缘嵌合体( periclinal chimera ):层间基因型不同。突变发生的时间早,梢端处于分裂的细胞数少,突变细胞位于某一组织的中心处。 扇形嵌合体( sectorial chimera ):层内不同部分的基因型不同。突变发生的时间晚,梢端

8、处于分裂的细胞数多,突变细胞的位置不在中心处。 周缘嵌合体内周中周外周 中内周外内周外中周同质 Chimera in M1Periclinal Chimera周缘嵌合体 扇形嵌合体内扇中扇中内扇外内扇外中扇外扇 Sectoral Chimera扇形嵌合体 Sectoral Chimera 不完全周缘嵌合体 2 )嵌合体的发生 梢端分生组织的 L I 、 L 和 L 三个层次的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具有相同的基因型,而突变往往是发生在某一组织层的单一细胞。三层细胞同时发生同一突变的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的。因此,芽变开始发生时总是以嵌合体的形式出现。此后,变与未变的细胞成为同时分裂、竞争共存的嵌合体。由

9、于突变发生时期的早晚、突变细胞在变异发生时所处的位置及以后在分裂过程中发生的层间取代作用,导致多种结构类型嵌合体的形成。 3 )嵌合体的转化 层间取代:在种种原因的影响下,嵌合体的突变部分与未突变部分发生竞争,一方排挤另一方,最后取而代之的现象,称为层间取代。 原因:内因:不同层次的细胞或组织的生理活性及位置的差异。 外因:嫁接、修剪、辐射、逆境等 同质突变体扇形嵌合体非突变体不定芽技术嵌合体的转化 4 )嵌合体与芽变性状表现的相关性 L 层突变:表皮产生变异,茸毛、针刺有无,表皮细胞色彩的变化等。 L 层突变:皮层的外层和孢原组织产生变异,叶片色彩的变化,胚珠、花粉变异 L 层突变:内皮层、

10、中柱和输导组织的变异。 (三)芽变的遗传学基础 1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多倍体、单倍体、非整倍体 2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易位、倒位、重复、缺失 3 基因突变:正突变及反突变如大丽花花色突变:正突变: A a ;逆突变: a A 4 核外遗传物质的突变(细胞质突变):雄性不育、斑叶等 Two Types of Deletions Mutagenic induced chromosome deletion Cytological Detection of a Deletion Visualization of a Deletion Inversion Loops Mutagenic induced

11、change in the sequence of DNAa b c d ea b c d e a b c d e b c d e a d b d. Mutagenic induced chromosome Translocations Diagram of a Reciprocal Translocations 芽变的遗传效应:多数芽变性状只能在无性繁殖时保持稳定,但有些能在有性繁殖过程中遗传 。突变发生于 L2 层(孢原组织),如苹果旭的短枝型芽变类型本迪旭和威赛旭,杂交能传替变异性状 “杂合的栽培类型易发生突变” 对应一对基因控制的性状,可发生 4 种突变: AA Aa Aa AA Aa

12、 aa aa Aa 。 (四)、芽变选种的程序与方法 1、选择时期 在植物整个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进行细致的观察和选择;重点抓住芽变最易发生的时机,进行集中选择。 如:花期前后、果实成熟期、自然灾害期等。 药用植物产品收获期的前后是选择芽变的良机。此时期植物材料集中,数量多,工作人员也多,便于观察、选择各种材料。在严重的自然灾害后,是选择具有抗逆性芽变的好机会。在遭到自然灾害的群体中,若发现无受害、或受害很轻的植株、枝条,则可能是芽变材料;由于正常的叶、茎、芽遭损失后,使深层组织的潜伏变异得到表现机会,重新萌发出来的不定芽、萌蘖枝条很可能是芽变的材料。 2、变异材料的分析1)、芽变与饰变的 鉴定

13、方法: 直接鉴定法(直接检查遗传物质):染色体的数目、结构、 DNA 的测定 间接鉴定法(移植鉴定法):将变异类型与对照通过无性繁殖移植到相同的环境下进行比较鉴定。 2)、芽变材料的研究一般性调查研究,如:变异性状的性质:质量性状、数量性状、生物学特性等。 变异体的范围:枝变、单株变、多株变等。 变异的方向:与环境条件的变化是否一致?日照、坡度、肥力等 变异性状的稳定性:环境条件的存在与否是否决定了变异性状的存在? 变异性状的变异程度:是否在基因型的反应规范内? 突变部位与嵌合体类型的分析研究,作为芽变材料的分离 和繁殖时的参考。分析方法主要是植物组织解剖学和细胞学的方法。 3)变异体的分离同

14、型化 芽变常常以嵌合体的形式出现,使变异不够稳定,选种时,要设法分离出同质突变体,以稳定优良性状。 分离方法:短截修剪;诱发不定芽、不定根;实生繁殖;组织培养 3、芽变材料的培育1)鉴定圃 用于对变异性状虽十分优良,但仍不能肯定其为芽变的个体,与其原品种类型进行比较,为深入鉴定变异性状及其稳定性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为扩大繁殖提供材料来源。 扦插、分株鉴定:对于一些植物体较小,通常采用扦插、分株等方法繁殖的观赏植物,可采用移植鉴定圃。将变异体的无性繁殖后代与原品种类型栽植于同一圃内,进行比较鉴定。 2)复选圃(选种圃) 对芽变系进行全面而精确鉴定的场所。 一些虽已肯定是优良芽变,但还有某些性状尚未

15、充分了解者,均需进复选圃作全面鉴定。 复选圃除进行芽变系与原品种间的比较鉴定外,同时也进行芽变系之间的比较鉴定,为繁殖推广提供可靠依据。 复选圃的安排: 复选圃地的土壤地势要力求一致 每系不少于 10 株,在圃内采用单行小区,每行 5 株,重复 2 次 异花授粉的种类,授粉品种可作为保护行配置。对嫁接繁殖的园林植物种类,砧木宜用当地习用类型,并注意芽变系与对照之间及各芽变系间砧木的一致性 3)、决选: 选种单位对复选合格品系提出复选报告后,由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决选评审。经过评审,确认在生产上有前途的品系,可由选种单位予以命名,由组织决选的主管部门作为新品种予以推荐公布。选种单位在发表新品

16、种时,应提供该品种的详细说明书。 决选时,选种单位应提供完整的资料,包括不少于 3 年的连续观察数据,不同区域的生产试验结果,选种历史、实物等。 二、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结合育种 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结合育种简单、迅速、育种周期短,这是一般植物所不能比拟的突出特点。(一)诱导植物开花1、用嫁接法来诱导开花2、采用调节植物光照时间来促进植物开花3、在生育期内多施磷、钾肥,喷施赤霉素、2,4-D等植物激素及生长调节剂,促进植物开花。 (二)获得种子途径1、人工有性杂交2、人工自交(三)后代的选择与无性系的培育 三、嫁接杂交育种 最初应用嫁接是为了保持优良品种的特性和利用砧木根系的适应性增强植物的抗性,

17、现已在植物育种和生物实验上广泛应用。(一)嫁接杂种的争论通过嫁接技术进行的无性杂交叫嫁接杂交。其植株或后代称嫁接杂种。嫁接杂交育种:通过嫁接使植物当代或后代产生既有接穗、也有砧木的遗传性,或使一方发生遗传方面的变异,进而培育出新品种。 通过性细胞杂交叫有性杂交, 通过营养体的杂交称为无性杂交。其含义较广,可包括体细胞杂交、细胞核融合、细胞液注射等。 最早提出嫁接杂种概念的是达尔文。1825年法国花匠亚当把一种紫花金雀花嫁接在一种金链花上后,由于接穗死亡,在愈伤出产生不定芽,长出一种花呈中间型,取名亚当金雀花。 番茄嫁接在烟草植株上,番茄叶能产生烟碱,把含有烟碱的番茄种子繁殖,其后代番茄叶并没有

18、烟碱。 1、黑龙江省合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从50年代就开展了大豆品种间嫁接杂交,发现嫁接杂交后代稳定快、育种年限短等优点,后代分离规律尚需进一步研究。现已培育出9个品种。2、195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把多穗高粱的嫩粒浆汁注射到水稻品种的嫩粒中,经连年选择,1964年性状稳定,育成一个抗倒伏、耐肥、抗稻瘟病的新品种。3、1968年湖北省黄梅县胡三女同志用芽接法将棉花嫁接在蓖麻上,经连年培育,选出比原品种长势旺、株型紧凑,还出现原品种没有过的双蕾、多蕾现象,铃大,蕾铃脱落较少。4、河南商丘农业科学研究所将绿豆嫁接到甘薯上,培育出红薯绿豆,营养丰富,产量高。 5、前苏联用嫁接方法也

19、育成增产14-19%的抗寒冬小麦新品种。6、罗马尼亚育出增产15-29%的大麦新品种。 遗传物质代谢的观点解说:认为改变新陈代谢类型是改变遗传性的基础。教养者作用于被教养者,决定于某一具体代谢物合成的环节上,当调节、改变这一环节的代谢方向就可能得到遗传的变异。如:当把马铃薯接在曼陀罗上时,则看到马铃薯叶子中氮代谢被破坏,蛋白质合成降低,非蛋白质明显增加,这一代谢类型能够传递给后代。总之,应该承认嫁接杂种的存在,同时也承认不是所有的嫁接都能产生杂种,它的产生不象有性杂种来得容易。当前,我们应该研究嫁接产生遗传变异的条件、方法及实质,充分地利用嫁接杂交产生新品种。 (二)嫁接杂交技术1、正确选配亲

20、本 根据育种目标来选配亲本,适当考虑两者的亲缘关系,远缘植物的嫁接不易成活。一般地讲,种内嫁接易于成活,属间嫁接比较困难,科间的就更加困难。例外,山核桃科在本砧上不易成活,但嫁接在同科的枫杨上则很易于成活。 2、科学选择砧木与接穗 砧木与接穗是相互影响的。嫁接杂交时,要明确收获部位主要在砧木上,还是接穗上。总之,教养者应该是遗传能力强、系统发育和个体发育较老的部分,而被教养者应该是遗传力弱、系统发育短的、个体发育年青的植株。 3、加强“教养者”的作用1)当嫁接成活以后,要尽量保存“教养者”的叶面积,经常摘除“教养者”的花芽,同时限制“被教养者”的营养生长,进行摘心、疏叶,只保留少量的花,从而增

21、加“教养”作用。2)把被“教养者”反复嫁接到“教养者”上,不断增强“教养”作用。3)采用双重嫁接,即在“教养者”上嫁接“被教养者”,成活后在“被教养者”上再接“教养者”,上面再接“被教养者”,形成一个四段嫁接,以增强“教养”作用。4)尽量延长嫁接植株的生长期,多采用“教养者”的栽培技术措施。 4、嫁接杂交后代的选育 小 结一、芽变选种 (一)芽变的意义和特点 1、概念 2、意义 3、分类 4、芽变的特点 1)芽变的相对稳定性和不稳定性 2)芽变性状的局限性和多效性 3)芽变的重演性 4)芽变的嵌合性 (二)、芽变的细胞学基础 1 梢端分生组织的组织发生层学说 梢端: 组织发生层: 各组织发生层

22、的特性: 2 嵌合体的概念 3 嵌合体的类型及其特性 1 )嵌合体的主要类型 周缘嵌合体: 扇形嵌合体: 2 )嵌合体的发生 3 )嵌合体的转化 4 )嵌合体与芽变性状表现的相关性 (三)芽变的遗传学基础 1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3 基因突变: 4 核外遗传物质的突变:(四)、芽变选种的程序与方法 1、选择时期 2、变异材料的分析 1)芽变与饰变的 鉴定方法: 2)芽变材料的研究 3)变异体的分离同型化 3、芽变材料的培育 1)鉴定圃 2)复选圃(选种圃) 3)决选: 二、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结合育种(一)诱导植物开花(二)获得种子途径 1、人工有性杂交 2、人工自交(三)后代的选择与无性系的培育三、嫁接杂交育种(一)嫁接杂种的争论(二)嫁接杂交技术 1、正确选配亲本 2、科学选择砧木与接穗 3、加强“教养者”的作用 4、嫁接杂交后代的选育 本章思考题: 1、芽变的特点和嵌合体纯化的方法有哪些? 2、芽变的最好选择时期及其原因?3、嫁接杂交技术措施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