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蓬莱镇泉水村村庄规划课件

上传人:494895****12427 文档编号:232707706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PPT 页数:126 大小:94.4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蓬莱镇泉水村村庄规划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蓬莱镇泉水村村庄规划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蓬莱镇泉水村村庄规划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蓬莱镇泉水村村庄规划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蓬莱镇泉水村村庄规划课件(1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2目录目录第一章 规划总述篇.31.1规划背景.41.2项目特点.61.3工作进展介绍.81.4上层次规划要求.9第二章 村域现状分析篇.102.1区位关系.112.2现状概况.122.3建立村域现状调查数据库.132.4山水格局分析.192.5综合用地现状.202.6村域产业发展现状.212.7村庄建设及环境现状.242.8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现状.292.9特色资源挖掘.302.10问题梳理总结.312.11村民诉求.32第三章 规划总则篇.333.1规划愿景.343.2规划案例借鉴.353.3规划路径.363.4规划理念与特色.373.5规划依据.383.6规划目标与定位.39第四章

2、 村域发展篇.414.1村域功能结构分区规划.424.2产村相融的产业规划.434.3产居一体的新村重构.564.4景村一体的景观塑造.594.5城乡统筹的设施完善.624.6空间管制规划.674.7综合防灾规划.69第五章 新村聚居点建设篇.715.1起步示范区概况及地形分析.725.2起步区定位与布局思路.775.3起步区空间规划.805.4起步区产景一体规划.905.5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配套布局.945.6环境保护与环卫工程规划.1035.7综合防灾减灾规划.1045.8景观小品示意.1055.9经济技术指标.110第六章 住宅设计及规划指引篇.1126.1住宅设计依据.1136.2村民

3、住宅设计要求.1136.3村域建筑风貌分区.1136.4村庄建筑风貌指引.114第七章 富民增收长效机制篇.1197.1政策创新机制.1207.2产业创新机制.1207.3人才创新机制.1217.4土地创新机制.1217.5环境创新机制.121第八章 村庄建设行动计划篇.1228.1可操作性建议.1238.2落实建设项目表.125第一章第一章 规划总述篇规划总述篇1.1规划背景1.2项目特点1.3工作进展介绍1.4上层次规划要求31.1.1四川省新村建设的阶段分析1.1规划背景u2004-2006年:以村庄整治为主。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确立农民在村庄整治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利用已有

4、条件,整合各方资源,完善农村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农村最基本的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关注村民焦点和迫切解决的基本问题,治空、治散、治乱、治缺、治脏。u20062009年:以村庄风貌改造为主。按照省委“全域、全程、全面小康”和“三打破、三提高”的要求,统筹城乡规划体系,高起点、高标准编制新村建设规划,以科学规划引领新村建设。突出民居和地方特色,以建筑风貌、立面景观,院落环境优化提升为主。u20092012年: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主。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和“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要求,四川省委作出了开展城乡环境综

5、合治理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加快建设美好家园,加快建设经济发展高地战略目标,按照“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的评价体系标准,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突出城乡环境卫生和容貌秩序两个重点,加快营造清洁、整齐、优美的城乡环境,着力提升发展环境质量和改善人民居住环境质量。u2012年至今:通过产村相融,构建现代化农业、新农村、新农民。在新村建设中不仅注重以适度集中居住为主调整农民居住方式,而且坚持以适度规模为主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在新村建设中始终如一地坚持新村带产业、产业促新村,统筹考虑新村和产业的合理布局,坚持产村相融、产村一体的发展路径。通过新村和产业这两个最基本的农村要素的整合,有效地克服农

6、村空心化问题,实现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协调发展。一方面,始终围绕新村建设,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在编制新村规划时,就充分考虑耕作、经营半径和方便从事农业生产的需要,合理布局生产和生活等不同功能分区,有效加强农业生产设施建设,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改善农民群众生产条件。另一方面,始终围绕新村建设,加强农业多功能开发。依托特色种养殖业的农业“本底”,通过新村的合理布局和科学设计,积极发展民宿、生态旅游、生产新服务业等新的产业形态,有效促进一、三产业互动。41.1.2四川乡村旅游的发展四川乡村旅游的发展主要分三个阶段:p自发阶段(1987年1991年),规模小,较分散;p规模阶段(1992年2

7、002年),规模逐步扩大,功能逐步完善,分布趋于集中。在郫县农科村的带动下,成都周边乡村纷纷发展“农家乐”旅游,从事旅游接待的农户迅速增加;p规范阶段(2002年至今),旅游氛围比较浓厚,旅游特色更加突出,旅游规范标准逐步建立和完善。目前,全省已有28家乡村旅游点顺利通过国家旅游局验收,成功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如今,我省已拥有了4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8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8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1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34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392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乡(镇)村、645家乡村酒店、14379家农家乐。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体系日趋完

8、善。四川乡村旅游的发展呈现三种不同的特点:p城市依托型。依托大城市就近的客源市场,利用农村、农园的自然生态和乡村文化,从吃、住、游、购、娱等多方面满足城市居民周末休闲度假的需求。p景区带动型。以重点旅游景区为核心,把旅游景区的部分服务功能分离出来,吸引和指导周边乡村的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从而带动景区周边乡村的旅游住宿、餐饮、购物及配套服务,拉动农副产品、土特产品销售,带动旅游景区周边农民就业和收入增加,形成旅游景区和社区经济的互动发展。p特色村寨型。以特色村寨的生产活动、生活方式、民情风俗、宗教信仰及各种传统节日为特色,吸引广大游客和研究者前来观光游览、娱乐、学习以及研究。51.2.1项目

9、能代表四川最广泛的农村居住形态1.2项目特点u项目用地位于成都平面东部片区的丘陵地带。四川省拥有68个丘陵县(市、区),其幅员面积8.9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幅员面积的1/5,但耕地面积占全省的60%,GDP占全省GDP总量的45%以上。四川丘陵县城人口稠密,拥有全省六成以上的乡村人口,可以断定,无论从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的比重上来看,丘陵地区农村的发展关系着四川省全省的经济发展。而本项目所在地遂宁市大英县是典型的丘陵县,其丘陵占86%,平坝、台地占14%,平均海拔554米,最低288米,相对高差266米。故项目点能代表四川最广泛的农村居住形态。2006-20102006-2010年四川农民工资

10、性纯收入结构年四川农民工资性纯收入结构u项目用地主要产业类型为传统农业。四川不仅是农业大省,也是人口和资源大省,农村经济通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内部结构变化不明显,农业生产方式仍以传统产业为主,规模相对狭小。从内部结构看,四川农村经济各年度间并没有发生较大变化,种植业和养殖业仍占很大比重。2000年以来,在农业总产值中农业(种植业)和畜牧业所占比重一直稳定在90%以上,其他产业所占比重很小,而且变化不大。2010年,四川农业产值仍占第一产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达到了50.6%,比2000年还提高了0.5个百分点。畜牧业产值占了41.8%,比2000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林

11、业产值则随着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逐步实施,呈下降趋势。2010年,林业产值占2.8%,比2000年下降了0.5个百分点。虽然农业产值比重仍较高,但谷物及其他作物所占比重明显下降,2010年,谷物及其他作物产值占第一产业总产值的24.4%,比2000年下降了10.2个百分点。说明在农业内部传统的种植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蔬菜、食用菌及花卉盆景园艺产品,水果、坚果、茶和饮料,中草药材等得到较快发展。由于四川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较稳定,结构变化不大,林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比重较小,因此,四川农业总产值中农业和畜牧业产值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全国。2010年,四川农业和畜牧业产值占第一产业总值

12、的比重比全国高了9.1个百分点。而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分别比全国低了6.1和2.1个百分点(见下表)。由于四川是内陆地区,渔业所占比重较小是受水资源影响,但农林牧渔服务业的发展就明显滞后于全国水平。1.2.2项目能代表四川最广泛的农村产业业态丘陵地区在非企业组织劳动所得在非企业组织劳动所得在本乡地域劳动所得在本乡地域劳动所得外出从业收入外出从业收入绝对值(元)占工资性收入比重(%)绝对值(元)占工资性收入比重(%)绝对值(元)占工资性收入比重(%)2006年92.47.6350.028.7777.163.72007年114.48.0393.927.4930.464.62008年129.78.0

13、444.027.41046.764.62009年143.57.9432.229.21145.762.92010年175.77.8737.432.61345.459.661.2.4项目能代表四川最广泛农村的发展前景u项目建设得到了省、市、县的重视,当地百姓反应积极p政策引导2009年下半年,省委、省政府作出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策后,确定了50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和10个整县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县(市、区)。在省级示范片带动下,市、县两级确定了130个示范片。目前,省、市、县三级示范片共涉及828个乡镇、4859个村、270多万农户、农业人口达880多万人,示范片覆盖的村和人口均占四川省总数的

14、10%以上。截至2010年底,四川省、市、县三级示范片已建成新村2600多个,新建、改建、扩建和风貌改造56万多户。项目在2013年被确定为四川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p百姓意愿强烈在全省新村建设的带动下,村民近几年对新村建设的理解更为深刻,从以前的被动接受到现在的主动参与,村民对新村建设的热情高涨。1.2.3项目能代表四川最广泛农村的发展状态u项目用地受到经济、生态、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四川省农村发展主要面临着经济、生态、社会三方面的制约。p经济方面四川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较沿海地区发展相对较慢,一方面是由于农村生态环境恶化所导致,但是更为重要的还是长期以来四川农村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些

15、深层次的障碍(即生态环境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四川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而后者就是导致四川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从而无力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原因。其主要表现在四川劳动力素质低下,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尤其以交通基础设施较为突出)。p生态方面四川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除了与其自身的生态环境脆弱有关之外,还与人类改造自然的行为有关。其主要表现在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尤其是水利基础设施落后;目前多数农村采用粗放式的农业生产方式,仍然以传统耕作方式为主,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基本建设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建设资金不足;四川人口众多,尤其是农村人口比重大,众多的人口对有限的土地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16、很多地区都是“山上种到山尖尖,山下种到河边边”;人口素质差,缺乏生态保护意识;p社会方面在城镇化的发展背景之下,农村有文化、有知识和技能的青壮年农民都纷纷外出打工,人才流失严重,这对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是十分不利的,也阻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各类示范园区的建设。与此同时多为老龄人口和学龄儿童在家,造成农村空心化严重,留守儿童问题突出。71.3工作进展介绍第二阶段:驻村体验,搜集必需的基础资料,进行详细的现场勘察。(2013年5月15日2013年6月20日)现状实况及相关的图文资料是规划的重要依据,本阶段结合蓬莱镇提供的资料、我院已掌握的资料情况,根据“化繁就简、分清主次、逐渐补充完

17、善”的原则,搜集规划最必需的资料。为了解实地具体情况,规划工作初期进行一定深度的详细调查研究和现场踏勘,展开为期一个月的驻村体验,增加现场概念,使参与规划的主要人员对规划区资源、地形、地质、产业、交通、农村形态、土地利用等情况有更直观、亲身的感受,为规划编制制定方案奠定基础。同时了解村民意愿,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充分了解村民的意愿及要求,作为此次规划的重要参考依据。第三阶段:制定规划初步方案。(2013年6月25日2013年7月20日)在掌握规划最必需的资料、详细的现场踏勘和蓬莱镇对规划要求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泉水村的性质、规模,通过对项目功能结构、交通组织、生态框架等的分析,进

18、行规划设计,拟定3种规划初步方案,并对3种初步方案制定汇报初稿。着重考虑泉水村的地势地貌,针对其特点,从海拔高度进行产业分区,形成立体式产业布局。解决泉水村“老龄化”、“兼业化”等问题,从产业提升上改变村民从业方式;完善泉水村设施配套,改善环境卫生,提出特色化发展路径。第六阶段:送审成果院内方案正式审查(2013年9月10日)项目组向院内技术审查小组进行送审成果汇报,全面介绍泉水村的现状特点,编制规划的重点、难点及此次规划的创新内容,院内技术审查小组针对“泉水村人口转移分析、农民增收措施、分年度计划安排”等问题提出更改要求,并要求项目组要以小见大,结合以往经验总结出针对“四川丘陵地区新村建设的

19、规划方法”,并向全省推广。第一阶段:规划任务承接,制定泉水村新村建设规划工作计划(2013年5月13日2013年5月20日)明确大英县蓬莱镇泉水村新村建设规划的编制任务,理解规划任务书的要求,确定规划编制依据,深入了解本次规划项目的性质、规划目的、任务与内容;认真解读遂宁市、大英县、蓬莱镇和大英县规划局有关的方针政策性文件;与蓬莱镇镇政府签订合同。第七阶段:规划评审(2013年9月27日)针对院内技术审查小组的意见,全面完善规划方案,总结出适用于四川丘陵地区新村建设的规划方案及技术路线,项目组向评审专家进行方案汇报,获得好评,一致同意通过本规划。第五阶段:送审成果编制(2013年8月8日201

20、3年9月5日)梳理初步方案汇报反馈意见,利用系统方法进行优化分析,作出技术经济比较,将“产村相融、产景一体”作为方案重点,依据泉水村现状提出可实施项目库,针对村民关心的民生工程、环境卫生工程着重考虑,同时完善规划方案道路工程、管线、综合防灾等内容。第四阶段:初步方案汇报及就方案提出的项目、设施建设可行性做现状补充调研(2013年7月25日2013年8月4日)项目组向大英县规划局和蓬莱镇政府进行初步方案汇报,主要针对泉水村产村一体、基础设施及公用服务设施配建、建设项目资金落实建议及聚居点功能分区、交通组织等问题进行沟通,形成会议纪要。泉水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项目组向村民代表进行初步方案汇报,主要

21、针对泉水村的产业布局、基础设施配建、公共环境卫生改善及建筑户型设计等问题进行沟通,记录村民意见,形成会议纪要。81.4上层次规划的要求1.4.1对大英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的解读规划提出大英县总体发展目标为:围绕“新型工业县、优秀旅游城、生态示范区”的定位,努力把大英建设成“成渝黄金分割点上快速崛起的现代产业高地、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现代生态田园城市”。规划提出大英县形成“一核一环,两走廊三单元”的县域空间结构。一核:由蓬莱和隆盛共同构成的县域发展核心。一环:由干线交通串联象山、通仙、隆盛、金元、天保、卓筒井、河边、智水、玉峰的城镇发展环。两走廊:郪江流域城镇产业走廊以新型工业和现

22、代服务为重点的城镇产业发展走廊;蓬乐路沿线城镇产业走廊以文化旅游和现代农业为重点的城镇产业发展走廊。三单元:蓬莱隆盛城乡发展核心单元以新型工业为主导,文化旅游为特色,创新现代服务业,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乡发展核心单元;象山现代农业特色单元以发展乡村旅游与都市休闲农业为重点的特色城乡发展单元;卓筒井文化旅游特色单元以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及农业产业化为重点的特色城乡发展单元。相关解析:泉水村在县域产业布局中位于蓬莱隆盛城乡发展核心单元。其功能定位为:新型工业为主导,文化旅游为特色,创新现代服务业,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乡发展核心单元;城乡空间为:中等城市+小城市+特色乡镇+综合体;产业空间为:基地+园

23、区+中心都市农业基地、物流基地;大英工业集中发展区、回马中小企业园区、文化产业园区、科技农业示范园:商贸服务中心、休闲旅游中心。1.4.2对大英县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20112030)的解读规划将县域新村建设风貌分为城乡结合部风貌区、南部盐卤文化风貌区、北部现代民居风貌区。到规划期末,大英县域共有新村1679个(新建344个),其中特大型新村4个,大型新村17个,中型新村188个,小型新村1470个。新村建设总用地1545.57公顷。相关解析:泉水村共规划新村5个,均为小型新村,建设方式为改建,2013年全面推进。泉水村位于城乡结合部风貌区。9第二章第二章 村域现状分析篇村域现状分析篇2.1

24、区位关系2.2现状概况2.3建立村域现状调查数据库2.4山水格局分析2.5综合用地现状2.6村域产业发展现状2.7村庄建设及环境现状2.8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现状2.9特色资源挖掘2.10问题梳理总结2.11村民诉求10大英县遂宁市市域区位关系大英县域区位关系泉水村蓬莱镇域区位关系蓬莱镇蓬莱镇n交通优势:(大英县)距离遂宁、成都、重庆较近属成都、重庆1小时经济圈交叠处;重要交通节点承东启西,连接成都、重庆;南传北递连,接川北、川南。泉水村距死海6公里、射洪侏罗纪公园8公里。n旅游优势:周边借势泉水村紧邻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死海”、国家3A旅游景区东方生态博览园和蓬莱公园,可借助周边这几处

25、影响力较大的景区带动泉水村乡村旅游的发展。n近郊优势:泉水村紧邻大英县城,具有约30万人的潜在消费人口。2.1.1泉水村区位关系2.1.2泉水村区位优势2.1区位关系u泉水村隶属于中国观音文化之乡四川省遂宁市,位于大英县蓬莱镇。u蓬莱镇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西,为大英县城所在地,是四川省四大古镇之一、四川省特色旅游镇。且为遂宁市三个城市副中心之一,在遂宁市旅游发展布局中位于中国死海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翼,在遂宁市乡村旅游规划上位于卓筒井-蓬莱-龙凤峡特色农业旅游走廊。u在大英县“一核一环、两走廊三单元”的县域空间结构中,蓬莱镇与隆盛镇组成“一核”,且位于“两走廊”之上,隶属于“三单元”之蓬莱隆盛城乡发

26、展核心单元。u泉水村位于蓬莱镇东北部,为基层村,以发展水产、生猪养殖、水果种植为主。112.2.1蓬莱镇简介蓬莱镇为新建大英的县城所在地,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西,辖火井、太吉、古柏、寸塘口、红林、红旗六个办事处,49个行政村,388个农业合作社,14个居委会,幅员面积1339平方公里。蓬莱地理位置优越,经济辐射能力半径达50公里以上。蓬莱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著名的景点有蓬莱十二景,魁山晚钟,寸塘烟波;交通条件非常优越,达成铁路、成南高速公路和省道罗桂路、蓬乐路横贯其境。【村域综合现状分析图村域综合现状分析图】2.2现状概况2.2.2泉水村概况1、地理位置泉水村位于蓬莱镇东北部,与虎林村、高桐村、

27、福保村及通仙乡接壤。幅员面积1.75平方公里。2、现状交通泉水村现有一条路面宽度为4米的通村公路(最窄处为3.8米),呈“Y”字型结构,连接二、三、四、五、七组,路面较好,为水泥路面,村域内其他道路为机耕道或土路。3、人口及社会状况泉水村辖7个村民小组,共301户(其中纯农户265户、农业兼业户29户、非农业兼业户6户、非农户1户)、912人(常住人口510人),劳动力401人;共有耕地895亩,其中土地流转448亩,占总耕地的50%;林地801亩;园地415亩;设施农业62亩。公建设施缺乏。4、经济概况2012年,泉水村农业经济总收入840.6万元,其中农业收入360万元,占总收入的42.8

28、3%;林业收入3.3万元,占总收入的0.39%;牧业收入360万元,占总收入的42.83%;渔业收入1.7万元,占总收入的0.2%;其他收入115.6万元,占总收入的13.75%。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5、现状产业概况泉水村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其中生猪养殖、水产养殖、油桃基地等产业都有一定规模,乡村旅游初步发展。122.3.1现状踏勘分组对村域内宅基地(含建筑)、道路、产业、设施、环境等进行现场踏勘,并逐一进行编号、照相记录。2.3建立村域现状调查数据库132.3建立村域现状调查数据库142.3.1现状踏勘2.3建立村域现状调查数据库152.3.2问卷调查2.3村域现状调查数据库n开展情况村

29、域问卷4份;村民小组问卷:7份;村民问卷采用抽样调查形式,共计发放民问卷107份,占总户数的35.6%。涉及农村户数100户、养殖户7户,共计471人,占总人口的51.6%。n问卷内容村域问卷:基本情况、公共设施建设情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村民小组问卷:人口、产业、收入、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村民问卷:个人及家庭情况、住房情况、设施及人居环境情况、生活的愿景、生产的愿景n调查成果形成泉水村村民问卷调查分析报告。务工43%务农28%经商6%公务员1%未就业23%就业类型构成务工203务农130经商28公务员4未就业106外省24%本省5%本县28%本村43%人口居住地统计外省113本省23本县13

30、1本村204幼年组14%青年组22%中青年组18%中年组18%中老年组28%年龄构成0-14幼年组6615-29青年组10430-39中青年组8740-49中年组8350中老年组131幼年组21%青年组15%中青年组5%中年组13%中老年组46%留村人口统计表0-14幼年组4215-29青年组3030-39中青年组1140-49中年组2750中老年组94依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泉水村村民就业类型以打工为主,其次为务农;年龄构成中,中老年组比重最大、其次为青年组;居住在本村的人口比例最大,其次为县城总体来说,居住在其他地方的人口大于居住在本村的人口,村庄人口吸引力弱;居住在本村的人口中中老年组比重

31、最大,其次为幼年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数量较多。162.3.2问卷调查2.3村域现状调查数据库2%11%17%16%20%21%2%8%3%每户人口数量统计一人户两人户三人户四人户五人户六人户七人户八人户九人户一人户2两人户11三人户17四人户16五人户20六人户21七人户2八人户8九人户3一层50%二层50%建筑层数统计一层50二层50优20%良56%差24%建筑质量人均建筑面积2521%25人均建筑面积3523%人均建筑面积3556%人均建筑面积分类修建年限1014%10修建年限2028%20修建年限3038%修建年限3020%修建年限房屋改造68%房屋扩建2%房屋迁建28%无意向2%房屋

32、改建意向房屋改造68房屋扩建2房屋迁建28无意向2修建年限101410修建年限202820修建年限3038修建年限3020优20良56差24人均建筑面积252125人均建筑面积3523人均建筑面积35561、泉水村多为三、四、五、六人户,占调查总数的84%;2、泉水村一层、二层建筑各占调查总数的50%;3、泉水村内建筑房龄在20年至30年之间最多,占调查总数的38%;4、村内建筑质量以良居多,占调查总数的56%;5、由于房屋房龄及质量原因,有意愿对房屋进行改造的村民较多,占68%;6、人均建筑面积大于35平方米/人的房屋数量最多,占调查总数的56%。172.3村域现状调查数据库2.3.3村民访

33、谈n开展情况:座谈72户,占总户数的23.92%n访谈形式:集体座谈、入户访谈n访谈内容:家庭人口、家庭收入、就业情况、生活水平、居住需求、生活意愿n访谈成果:形成村庄家庭情况基本数据库编号编号人人口口家庭成家庭成员员年龄年龄居住地居住地就业地就业地就业类型就业类型就业方向就业方向耕地面积耕地面积(亩)(亩)一产收入一产收入(万元)(万元)其他收入其他收入(万元)(万元)年收入年收入(万元)(万元)年支出年支出(万元)(万元)建筑面积建筑面积()()建筑建筑层数层数修建时间修建时间建筑质量建筑质量(优良差)(优良差)改改/扩扩/迁迁意向意向村民关注与诉求村民关注与诉求015陈勤富37深圳深圳司

34、机农商结合4.50.31010.34.5260两层2008年优改建1.改善居住环境2.增加收入父亲58深圳深圳打工母亲57本村本村务农妻子35深圳深圳打工儿子15本村蓬莱镇上学025陈兴发43本村本村务农农家乐4.50.6566.653.2130一层2008年优改建1.增加收入2.改善居住环境3.临近道路,儿童安全没有保障妻子44本村本村务农儿子24本村大英县城打工儿媳22本村大英县城打工孙子1本村036陈兴中43甘肃甘肃打工农商结合5.41.267.23260两层1991年良改建1.增加收入2.增加就业机会父亲68本村本村务农母亲65本村本村务农妻子42本村本村务农大儿子20甘肃甘肃打工小儿

35、子14本村本村上学046陈方润70本村本村务农农家乐5.40.81212.85.6256一层1973年差改建1.增加收入2.增加就业机会3.改善医疗条件妻子69本村本村务农儿子48大英县城 大英县城打工儿媳49大英县城 大英县城打工孙子26成都成都打工孙女24大英县城 大英县城打工056陈爱国60本村本村务农农商结合5.41.189.15380两层1991年良改建1.增加收入2.增加就业机会妻子58本村本村务农儿子38大英县城 大英县城经商儿媳38大英县城 大英县城经商大孙子16大英县城 大英县城上学小孙子13大英县城 大英县城上学063陈方双48本村本村务农农家乐2.715.56.52160

36、一层1997年良改建1.增加收入2.增加就业机会妻子47本村本村务农儿子25绵阳绵阳厨师075陈方勤58本村本村务农农商结合4.50.96.57.42.5230两层1989年优改建1.改善居住环境2.增加收入3.增加就业机会妻子56本村本村务农儿子34大英县城 大英县城打工儿媳33大英县城 大英县城打工孙女10本村本村上学085陈方松65本村本村务农农商结合4.50.96.37.23280两层1992年良改建1.增加收入2.增加就业机会3.改善入户路妻子64本村本村务农儿子43大英县城 大英县城打工儿媳44大英县城 大英县城打工孙女20北京北京上学096陈和平60本村本村务农经商5.41672

37、.5290两层1993年良改建1.增加收入2.改善医疗条件3.改善入户路妻子58本村本村务农儿子38大英县城 大英县城打工儿媳36大英县城 大英县城打工孙子14本村本村上学孙女10本村本村上学182.4山水格局分析山:泉水村为浅丘地貌,以鱼塘为基础,其东、西、北三侧地势逐渐升高,形成三处背斜、三处向斜。泉水村海拔在280450m之间,高差较大,最高点位于村域北侧的伢狗寨。水:鱼塘自南向北延伸,形成带状水系整个泉水村形成“以水作带、三面浅丘环绕”的山水格局。192.5综合用地现状泉水村幅员面积1.75平方公里。泉水村用地由村庄建设用地(含村民住宅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农业生产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和

38、水域及其他用地(含水域、基本农田、一般农田、林地)组成。其中水域及其他用地(含水域、基本农田、一般农田、林地)总面积为2428亩,占泉水村总用地的92.50%;村庄建设用地(含村民住宅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农业生产设施用地、道路用地总面积为197亩(合13.13公顷),占泉水村总用地的7.5%。序号序号类别类别面积(面积(h)1村民住宅用地5.422公共设施用地0.0163农业生产设施用地5.474道路用地2.224合计合计13.13村域现状建设用地计算表村域现状综合用地计算表序号序号类别类别面积(亩)面积(亩)1基本农田8052一般农田6373林地8014水域1855建设用地197合计合计2

39、625【村域土地利用现状图村域土地利用现状图】202.6村域产业发展现状泉水村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其中生猪养殖、水产养殖、油桃基地等产业都有一定规模,乡村旅游初步发展。东跃养猪场七组生猪养殖小区六组生猪养殖小区一组生猪养殖小区二组生猪养殖小区五组生猪养殖小区三组生猪养殖小区泉水村生猪养殖分为两种模式。业主承包模式该类模式共有一个生猪养殖场,即东跃养猪场,东跃养猪场占地面积18亩,有猪圈90间。人畜分离养殖基地模式该类模式共有六个生猪养殖小区,猪圈300间。泉水村生猪养殖实行公司+农户+市场的运作模式,极大地带动了泉水村经济发展。但村域内生猪养殖场离居民较近,对居民生活影响较大。2.6.1生猪养殖

40、212.6村域产业发展现状2.6.2水产养殖2.6.4乡村旅游泉水村通过土地整理,已建成鱼塘185亩,水产养殖发展势头良好。泉水村水产养殖主要以业主承包为主,可解决40人的就业问题。但目前村域内水产养殖结构单一,产业链较短。2.6.3水果种植泉水村水果以油桃为主,规模为415亩,多为村民自种,缺乏统一管理与指导。依托“千亩鱼塘”,泉水村乡村旅游初步发展,但处于起步阶段,乡村旅游资源有待开发、旅游设施有待完善。222.6村域产业发展现状泉水村的传统种养业在村民收入组成中仍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12年,泉水村农业经济总收入840.6万元,其中农业种植收入360万元,占总收入的42.83%,牧业

41、收入360万元,占总收入的42.83%。传统种植业粮油作物、蔬菜、青饲料。其中粮油作物主要有谷类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大麦)、豆类作物(大豆、红小豆)、薯类作物(红薯、土豆、脚板苕)、油料作物(花生、油菜、棉花);蔬菜主要有芹菜、菠菜、大白菜、卷心菜、红萝卜、生姜、南瓜、豇豆、四季豆、茄子、辣椒、西红柿、大葱、蒜。传统养殖业小家禽、羊、生猪、牛、兔。传统种养业以家庭为单位,规模小,以满足家庭需求为主。【村域现状产业图村域现状产业图】泉水村共有蔬菜设施农业62亩,其中黄瓜10亩、西红柿20亩、辣椒30亩。花卉苗木2亩。2.6.6设施农业2.6.5传统种养业232.7村庄建设及环境现状2.7.1

42、现状建设情况泉水村现有7个村民小组,8个聚居点,共计301户。一层50%二层50%建筑层数统计优20%良56%差24%建筑质量人均建筑面积2521%25人均建筑面积3523%人均建筑面积3556%人均建筑面积分类修建年限1014%10修建年限2028%20修建年限3038%修建年限3020%修建年限房屋改造68%房屋扩建2%房屋迁建28%无意向2%房屋改建意向u农房概况全村农房建筑均为一层或二层建筑,建筑多沿道路修建。根据抽样调查(100户)结果显示:村内建筑房龄多在10年以上,占调查总数的86%,房龄小于10年的多为2008年地震之后修建;村内建筑质量以良居多,占调查总数的56%,建筑质量差

43、的占调查总数的24%,建筑质量优的仅占调查总数的20%;由于房屋房龄及质量原因,68%的村民有意愿对房屋进行改造;人均建筑面积差异较大,其中人均建筑面积大于35平方米/人的房屋占调查总数的56%,小于25平方米/人的房屋占调查总数的21%,位于25平方米/人到35平方米/人的房屋占调查总数的23%。242.7村庄建设及环境现状2.7.1现状建设情况u农房风貌农房风貌差异较大。2008年后修建房屋多为砖混结构,以“坡顶、米黄色瓷砖贴面、红色琉璃瓦”为主基调。2008年前修建房屋风貌多样化:如陈兴富与陈兵全两兄弟1998年修建房屋为“平顶、砖结构、外墙无粉刷”;陈方应1991年修建房屋为“坡屋顶、

44、砖结构、外墙为水泥粉刷”;同一年修建的陈兴中的房屋为“屋顶平坡结合、砖结构、正面石灰粉刷”;陈方润1973年修建房屋则为“土墙、青瓦、L型平面”。部分农房由于长期无人居住,有的已变得破烂不堪、有的被杂草包围,已无法看出其风貌特征。252.7村庄建设及环境现状2.7.1现状建设情况u养猪场泉水村于2007年修建7个养猪场。养猪场建设特点:靠近主要道路修建、一层砖结构、红色琉璃瓦、外墙以水泥或石灰粉刷、条状布局,部分养猪场以围墙与周围隔离、配套有沼气池。养猪场存在的问题:对环境影响较大,养猪场周围空气质量较差、气味难闻,村民意见大。u公共服务设施泉水村公共服务设施包含村委会和医疗室。泉水村村委会、

45、医疗室相邻布置,修建于2011年,位于7组陈方应与陈兵全房屋之间,占地面积160平方米。其建设特点为:一层砖结构、坡顶、红色琉璃瓦、外墙以白色、浅绿色涂料粉刷。u鱼塘泉水村现有鱼塘185亩,呈带状分布,沿路部分以水泥或石板护坡,其余部分则以田坎等自然陡坎为边界,未做特别处理。u排洪沟为预防山洪灾害,泉水村沿路修建有排洪沟。目前,村域内排洪沟为自然排洪沟,只有部分零星房基堡坎,自然边坡垮塌、淤积严重,杂草丛生、垃圾繁多。262.7村庄建设及环境现状2.7.1现状建设情况射射大大路路至射洪至射洪至大英至大英u现状道路p现状射(洪)大(英)路从泉水村西侧经过。p内部主要道路为从射大路延伸出的“Y”字

46、型道路,该条道路为水泥路面,路面较好,宽4米,最窄处为3.8米,连接二、三、四、五、七组。内部其他道路在此基础上进行枝状延伸,较为散乱,且断头路较多,此类道路多为原土路面或碎石路。p村域内部缺乏交通设施、无公交站、停车场,无法满足村民出行需求。272.7村庄建设及环境现状2.7.2现状环境情况u水资源情况泉水村水资源分为地下水与山泉水,水质优良,各类检测均符合标准。村民生活用水以井水为主。u能源使用情况泉水村所用的能源主要为电能、柴草、煤炭,部分使用沼气、太阳能(主要为热水器),由于村内植被较好,环境的自身净化能力较强,人口相对较少,所以并没有很明显的由于燃烧物而产生的污染情况。u绿化情况村域

47、内植被丰富,现有林地801亩、油桃林415亩,森林覆盖率为46%。村域内房前屋后均种植有竹林、果树、乔木或小型灌木,但较为杂乱,多注重实用性,观赏性较差;道路两侧无人工绿化,均为自然形成,道路两侧杂草丛生,部分道路由于少有人走动,已被杂草掩盖。u垃圾处理情况目前,泉水村垃圾采用村统一收集、镇处理方式,但泉水村境内现无垃圾收集点,需将垃圾运至射大路处的收集点,路程较远,村内现无统一转运,靠村民自行运输,因此部分村民选择集中焚烧或随意扔弃的处理方式,在村内部分地方能看见比较明显的垃圾堆放,对环境影响较大。u畜禽养殖粪便废弃物处理情况泉水村现已实行了人畜分离,但主要是针对生猪,村内集中养猪场主要采用

48、沼气池处理生猪粪便废弃物,但由于工艺等原因,导致养殖场周围环境较差、空气难闻,村民意见较大。小家禽等小规模养殖主要以家庭为单位,仅小部分村民采用沼气池处理,其余村民均直接作为农作物的肥料。282.8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现状2.8.1公共服务设施现状目前,泉水村现有村委会、医疗室、文化室、商业点四类公共服务设施。其中村委会、医疗室相邻设置,村委会占地面积100(含文化室20),设会议室一间、办公室三间、文化室一间;医疗室占地面积60,可提供门诊医疗;村内现有商业点一处,位于四组,为村民兼业经营,主要为村民提供日常用品零售。2.8.2基础设施现状u给水现状村民给水采用分散供给方式,以井水(地下水

49、)为水源。u排水现状泉水村雨水自由排放,主要道路一侧或两侧有自然排洪沟。泉水村无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养猪场及建有沼气池的农户的污水均通过沼气处理后用于农业灌溉;无沼气池的农户为直排式。生活污水绝大部分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出室外空地后任意渗入地下,少部分经化粪池简单处理后任意渗入地下,对环境影响较大。u电力现状泉水村用电由蓬莱镇110kv变电站提供。村内用电由三个变压器提供:位于虎林村二社(紧邻泉水村)的变压器主要为泉水村三、四、五、六、七组的提灌站供电,容量100kw;位于泉水村四组的变压器主要为泉水村三、四、五、六、七组生活供电,容量为80kw;位于泉水村二组的变压器主要为泉水村一、二组生产生

50、活供电,容量为20kw。上述三处变压器能满足泉水村的用电需求,村域内电力线采用杆式架空方式敷设。u电信、广播电视现状村域内无电信线,村民多使用手机或移动座机,村内有移动信号塔一座。目前,全村共安装宽带20户。泉水村广播电视入户率达100%。【村域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现状图村域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现状图】292.9特色资源挖掘1、优美的自然山水格局泉水村平面酷似桃花花瓣,以水作带、三面浅丘环绕,风景宜人,泉水村大体被三处凸出的浅丘分隔,形成“三凸三凹”的形态,凸出部分以林木覆盖,村庄多分布在“凹”里,似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2、极佳的观景平台村域北侧的伢狗寨景观视野开阔

51、,可观赏大英县城与遂宁市区。3、独特的文化底蕴村域现存有两处寨子(伢狗寨和三圣寨),早年作为躲避土匪所建,其中三圣寨保存比较完整,山门、石凳均有保留,伢狗寨仅剩遗址,由于地势较高,被植被环绕,少有人去,现无道路可到达;村内现有宋代崖雕一处,现存佛龛10余个,但佛像已被毁,为保护崖雕,早年泉水村人在崖雕处修建释音寺。4、多彩的资源环村415亩油桃树、沿路185亩鱼塘带、浅丘之上801亩松柏树、地下水资源丰富、山间泉水甜美。5、乡土气息浓厚在村内仍可见昔日的风车、水磨;看袅袅炊烟、长满青苔的石板路及童年美好的记忆。302.10问题梳理总结村域现状问题1、人口方面根据基础资料显示,全村现有912人,

52、常住人口仅510人。根据现状调查数据库显示,仅43%的人在本村居住,其余57%的人在外打工或上学。而在常住人口中,老人(中老年组)和孩子(幼年组)比例高达67%,留守老人、留守儿童较多。2、产业方面水产养殖业:泉水村现状鱼塘以承包的形式出租给农业开发公司,农民以亩产700斤黄谷的价格收取租金,除40人作为鱼塘工人外,其余村民几乎不参与养殖产业。水果种植:泉水村水果以油桃为主,根据现状调查,油桃属村组织、农民自种,缺乏统一管理与技术指导、且为自产自销,村民对油桃种植热情较低,部分村民意见较大。生猪养殖:泉水村生猪实行集中养殖,对环境污染大,村民意见大。乡村旅游业:处于起步阶段。小结:村域内主要产

53、业村民参与程度较低,大多数家庭仍以传统种养业为主。3、设施方面村域内除村委会、文化室、卫生室外无其他公共服务设施、无公共活动休闲场所,乡村旅游设施严重缺乏。村域给水、排水、电信、燃气、环卫设施配套不完善。主要道路较窄,错车困难,村民入户路以土路为主。4、农房建设方面农房建筑质量以良居多,部分建筑由于长期无人居住,现已垮塌或破烂,影响乡村风貌;泉水村建筑风貌多样化,但缺乏美观,急需整治;农家庭院环境差,影响村民人居环境。5、环境方面猪场对环境影响大,猪场周围空气质量差,且离村民聚居点较近,严重影响村民生产生活。1、核心问题农民增收及设施配套2、迫切需要解决问题农房建设、产业配套、设施配套3、需长

54、期发展来解决的问题空心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及老龄化312.11村民诉求根据现状调查,村民诉求与关注点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增加收入,如“家里开销大”、“娃娃些还要上学”、“肯定想多赚些钱哦”、“老了,做不动了,儿女在外面打工,把地租出去,收点租金”。2、改善居住环境,如“你看嘛,我们房子都烂成这个样子了”、“当然想住新房子哦”、“书记,我们这路还修不哦”、“不是说要修新房子,哪个时候修哦”、“那个猪场臭死了”、“这个房子什么时候拆哦”。3、增加本村就业机会,如“家里有机会,他们肯定回来呀”、“打工也打不到一辈子”。4、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如“现在买个盐都要走好远”、“想学点技术”。5、改

55、善医疗条件,如“我们卫生室只能医一下感冒这些小病”、“现在岁数大了,病也多了,能就近看病就好了”、“我们家有个病人,每次去看病都要花一天”。6、改善投资环境,如“我们儿子也想回村里干点什么,但现在村里头没得这个环境”、“我们也想开个农家乐,怕生意不好哦”。7、增加儿童活动场所,如“孩子连个耍的地方都没得”。8、儿童安全问题,如“我们家房子离路太近,车子跑得又快,怕孩子出事”、“现在鱼塘这么多,怕孩子掉水里”。9、改善道路条件,如“路太烂,下雨天全是泥”、“路太窄,车子错车困难”、“平时车子很少进来、赶集不方便”。10、增加环卫设施,如“倒垃圾太远”、“垃圾都是我们赶集的时候带到大马路边上的垃圾

56、点倒掉”。0%10%20%30%40%50%60%70%其他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增加文化活动设施环卫设施建设增加商业设施增加村民收入改善居住环境村民需求及关注点其他30%完善公共服务设施42%增加文化活动设施24%环卫设施建设29%增加商业设施21%增加村民收入41%改善居住环境58%32第三章第三章 规划总则篇规划总则篇3.1规划愿景3.2规划案例借鉴3.3发展路径3.4规划理念与特色3.6规划依据3.7规划目标与形象定位33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自别西川海棠后,初将烂醉答春风。自别西川海棠后,初将烂醉答春风。享渔趣、归自然、释天性、养身心343.1规划

57、愿景案例项目开发模式对游客吸引力值得借鉴之处岭南水乡乘船观光,捉鱼,赛鸭,赛猪,快速飞艇,采摘水果,猪跳水表演1、结合浓烈的乡土人情打造水乡特色2、改变产业结构,种植各种热带果树3、采取“观光+活动设计”的旅游模式,使当地渔民从简单的渔民向“渔民+农民+旅游从业人员”转变接待游客平均每天1500人次,被评为2005年最受欢迎国内旅游目的地,其水乡、渔民、果园的特色深受游客喜爱调整单纯的以打渔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发展渔业、农业相结合的模式,提高了其经济收益,对于环境和资源的特色把握十分到位,规划符合当地环境的发展需要。北京蟹岛采摘、种植、饲养、游泳、保龄球、台球、乒乓球、健身、电子游戏、飞博运动、

58、垂钓、高尔夫。1、以生态农业为依托,以绿色环保,可持续为经营理念迎合市民对优质生活的追求2、以前店后园的建筑布局,在经营特色上充分体现京郊的乡土人情,以“以园养店,以店养园”的经营模式3、建立水资源合理循环系统以及种植、养殖、沼气、加工业相结合的立体农业模式。据不完全统计,蟹岛的日游客接待量最高达到了每天1万人次左右,平均维持在20005000人立体式农业的发展模式,以及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南街村瞻仰毛主席像,观看升旗表演,各类传统民间运动以独特的毛主席集体主义时期氛围为特色进行发展,结合企业打造原汁原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氛围。主要针对文化大革命时期主题感兴趣的游客和团体通过塑造其独特的历史风格带

59、来了乡村旅游的特色主题,市场具有专一性。观光旅游,休闲农业或者主题村落为主以教育、体验、康体、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方向乡村度假类型现阶段发展方向3.2规划案例借鉴353.3规划路径36依据泉水村现状条件及经典案例借鉴,提出此次规划的路径:产业先行以人为本美丽乡村示范带动打造项目认知度打造认同度基于现状基础奠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新村聚集产村相融景村一体普通农民新型农民自由村民社会保障公民四个转变群众参与,问题导向切实改善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山水格局之美产业希望之美新村活力之美生活宜居之美田园环境之美立足四川东部片区的浅丘地貌,探索新村发展模式产业提升空间分析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培育村域经

60、济内生动力产业发展良性循环输血:生产、生活基础条件的改善3.4规划理念与特色规划理念造血:产业扶持、持续发展自治:内生活力与发展动力结合地方发展需求和百姓需求解决影响未来发展,但当地老百姓做不好、做不了、做起来不的基础性项目。u生产性基础设施u生活性基础设施u示范性项目由遂宁市、大英县等政府部门引导落实,为泉水村域经济形成长久发展的内生活力,主要措施为:u村企对接,统销统购快速增收u土地流转,引导培育家庭农场u农超对接,村社对接持续发展u农科对接,建设农业科技示范u新型集体经济u现代农场与农业大户u现代农庄u农业合作组织u社区居民委员会u基层党组织37规划特色特色二:产居一体的新村重构特色三:

61、景村一体的风貌打造特色四:城乡统筹的设施配套特色五:美丽乡村的景观构建特色六:富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特色七:公众参与的规划可读特色八:项目支撑的可操作性特色一:产村相融的村域规划3.5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村镇规划编制办法以及相关的国家技术标准、技术规范;2、四川省新村(聚集点)建设规划编制办法(2011年)3、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为支撑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工作的意见(川委发【2009】17号)文件;4、四川省全域新农村小康体系规划技术标准和办法;5、遂宁市大英县新村建设总体规划(2011-20

62、20);6、遂宁市大英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7、遂宁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8、遂宁市大英县产业、水利、电力、旅游、交通、林业、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9、有关部门对规划的设想、意见和建议38规划目标:村美民富宜居宜游示范村3.6规划目标与定位指标分类序号指标名称单位目标值2015年目标值2020年一、经济发展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9000150002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4530二、社会发展3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901004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55755农村居民基尼系数-0.340.28三、人口素质6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8.5107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年7478四、生活质量8农村居民恩格

63、尔系数%39359农民居住质量指数%728510农民文化娱乐支出比重%6811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7090五、民主法制12农民对村政务公开的满意度%809013农民对社会安全满意度%8090六、资源环境14森林覆盖率%455515万元农业GDP用水量立方米1500130039 桃花环水,魅力渔家桃花环水,魅力渔家形象定位40第四章第四章 村域发展篇村域发展篇4.1村域功能结构分区规划4.2产村相融的产业规划4.3产居一体的新村重构4.4景村一体的景观塑造4.5城乡统筹的设施完善4.6空间管制规划4.7综合防灾规划414.1.1功能结构分区4.1村域功能结构分区规划依据泉水村地势地貌结构及今后泉

64、水村发展方向,对泉水村的功能结构进行以下分区:静谧养生组团活力渔家组团恬逸风情组团作为泉水村的北部功能组团,以百亩果林为背景,打造大英县的高品质水果基地,依托优美的自然景观,形成大英县城城市近郊的修养目的地。作为泉水村的核心功能组团,以百亩鱼塘为基地,打造以渔家乐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承接泉水村村域旅游的接待功能,也是泉水村对外形象展示的平台。以百亩有机菜园为本底,打造大英县的“菜篮子”,形成一个以田园风情观光、蔬菜种植为主的功能区。42【村域功能结构规划图村域功能结构规划图】4.2.1产村相融的提出背景4.2产村相融的产业规划2010年,四川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以新村建设为载体,成片推进社会主

65、义新农村建设,并将此作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战略决策。同年7月,将新农村建设示范片调整为50个,将整体推进县扩大到10个(50+10)。为实现农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此更好的推进新村建设,四川提出产村相融的发展路径。产村相融就是以新村是载体,产业是支撑,引导生活生产方式同步变革,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以新村是载体,产业是支撑,引导生活生产方式同步变革,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新村没有产业支撑就是“空心村”,产业没有新村带动就难以发展壮大。坚持以集中居住为主要居住方式、以规模经营现代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新村带产业、产业促新村,统筹考虑新村和产业布局是新村能可持续发展

66、的重要途径。4.2.2产业发展定位从理论和实践上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发展生产为首要任务,而三者的共同基础是一个持续健康的农业产业。因此,建立一个新的产业发展模式,是当前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把农村产业做强做大,切实提高农民收入,让老百姓富裕起来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泉水村按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提升产业发展力度、项目实施为契机,着力将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和产业培育相结合,不断增强发展后劲,达到“农村环境优美,产业发展强劲”的农村人居环境。依据泉水村的现状自然条件及今后产业发展动向,分析大英县产业配套政策,确定泉水村产业发展思路为“生态农业为基础,乡村旅游业为提升的循环、立体式产业”。生态农业包括蔬菜种植、经果林种植、畜牧养殖、水产养殖、田园种植。乡村旅游业则为以特色水产养殖、生态农业为基础形成的休闲垂钓、城市近郊度假的现代农村生产服务。4.2.3产业发展思路1、立体式产业结构的构建立体农业是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的新发展,是传统农业精华的优化组合。具体地说,立体农业是多种相互协调、相互联系的农业生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