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论第一讲脾胃学说最终稿.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3252010 上传时间:2021-06-06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3.9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平衡论第一讲脾胃学说最终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平衡论第一讲脾胃学说最终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平衡论第一讲脾胃学说最终稿.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资源描述:

《平衡论第一讲脾胃学说最终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衡论第一讲脾胃学说最终稿.ppt(4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平 衡 论 第 一 讲脾 胃 学 说 泰 安 市 中 医 医 院 崔 玉 志 脾 胃 学 说 要 从 这 个 炉 子 说 起 。 这 个 锅就 好 比 是 我 们 的 脾 胃 , 下 面 的 火 便 是肾 阳 。 脾 胃 腐 熟 水 谷 , 离 不 开 肾 阳 的温 煦 。 纷 繁 复 杂 的 脏 腑 学说 可 以 浓 缩 成 这 一幅 图 , 从 中 可 以 帮助 我 们 理 解 脾 胃 的重 要 性 。 春 夏 秋 冬的 四 季 变 化 , 体 现了 我 们 人 体 能 量 转化 守 恒 的 平 衡 规 律 。 我 提 出 的 平 衡 论 的 定 义 。 看 似 抽 象 , 但 后面 的

2、解 析 可 以 形 象 地 让 我 们 理 解 平 衡 论 的 实际 运 用 。遵 循 内 经 “谨 察 阴 阳 之 所 在 , 以 平 为 期 。 ” 的 理 论 指 导 , 根 据 脾 胃 学 的 基 本理 论 , 据 理 以 立 法 , 缘 法 以 尽 变 , 以 达 到 “ 阴 平 阳 秘 ” 之 目 的 。 平 衡 论 是 指 平 衡 是 宇 宙 间 一 切 事 物 运行 的 最 佳 状 态 , 万 事 万 物 不 离 平 衡 。中 医 的 核 心 思 想 也 是 “ 和 ” 。 调 和 脏 腑 经 络 , 是 阴 与 阳 、 寒 与 热 、 刚 与 柔 、 虚与 实 、 补 与 泻

3、 、 升 与 降 、 散 与 收 、 通 与 涩 之 间 的 平 衡 。 系 统 内 部 一 切 有 利 于 维 持 平 衡 的力 量 称 为 平 衡 力 。 反 之 称 为 冲 击 力 。平 衡 力 亦 即 中 医 学 之 正 气 。 冲 击 力即 邪 气 。 概 述 中 医 认 为 “ 脾 胃 为 后 天 之 本 ” , 五 脏 六 腑 , 四 肢百 骸 皆 赖 以 所 养 , 脾 胃 具 有 对 水 谷 受 纳 和 消 化 及 对精 微 的 吸 收 和 输 布 的 作 用 , 将 水 谷 转 化 为 人 体 需 要的 物 质 基 础 津 液 、 营 卫 和 气 血 , 三 者 层 层 深

4、 化 ,津 液 化 生 营 卫 , 营 卫 化 生 气 血 。 随 着 现 在 社 会 节 奏 的 加 快 , 脾 胃 病 的 患 病 率 也 大大 增 加 , 据 不 完 全 统 计 , 现 在 社 会 70% 80%的 人都 患 有 不 同 程 度 的 脾 胃 病 。 思 考 : 肥 胖 是 由 于 脾 胃虚 还 是 由 于 脾 胃 功 能 好 ? 生 理 脾 运 化 、 升 清 、 统 血 ; 主 升 ; 喜 燥 恶 湿 胃 受 纳 、 腐 熟 ; 主 降 ; 喜 润 恶 燥病 理 脾 纳 少 、 腹 胀 (痛 )、 便 溏 , 内 脏 下 垂 , 出 血 胃 脘 胀 (痛 ), 呕 恶

5、 , 呃 逆 嗳 气 攻 补一 .要 想 掌 握 好 脾 胃 学 说 , 首 先 要 重 视 攻 补 之 间 的 平 衡 。 也 就 是 把 握 好 脾胃 病 的 虚 实 。 千 万 不 能 犯 虚 虚 实 实 之 戒 。 虚 实 当 人 越 是 处 在 安 静 的 状 态 , 就 越 容 易 感 到 不 舒 服 ,出 现 各 种 症 状 。 实 际 上 是 静 下 来 时 , 元 气 才 有 机 会 来 修复 我 们 的 身 体 的 各 种 失 衡 , 所 以 出 现 症 状 。 而 当 我 们 忙忙 碌 碌 时 , 或 是 剧 烈 运 动 时 , 是 不 会 感 觉 到 症 状 的 , 因

6、为 那 时 候 元 气 根 本 抽 不 出 时 间 来 修 复 身 体 。 所 以 读 书 使人 长 寿 , 是 因 为 读 书 人 、 练 书 法 的 人 有 更 多 的 时 间 , 身体 处 于 心 平 气 和 的 安 静 状 态 , 有 更 多 的 时 间 来 自 我 修 复 。 1 脾 气 虚 证概 念 脾 气 不 足 , 运 化 失 职 之 证机 制 禀 赋 不 足 饮 食 不 节 劳 倦 过 度 思 虑 太 过 处 方 : 四 君 子 汤党 参 白 术 甘 草 茯 苓 。 党 参 功 效 健 脾 补 肺 ,益 气 生 津 。 用 量 1 0 到 3 0 克 。 白 术 功 效 健

7、脾益 气 , 燥 湿 利 水 , 止 泻 , 安 胎 。 用 量 5 到1 5 克 。 甘 草 功 效 补 脾 益 气 , 缓 急 止 痛 , 润肺 止 咳 , 泻 火 解 毒 , 调 和 诸 药 。 用 量 3 到1 0 克 。 这 三 味 为 常 用 补 益 药 。 茯 苓 属 常 用祛 湿 药 , 功 效 利 水 渗 湿 , 健 脾 宁 心 。 用 量1 0 到 1 5 克 。 2 食 滞 胃 脘 证概 念 饮 食 停 滞 胃 脘 不 能 腐 熟 之 证 现 代 社 会 撑 死 的 比 饿 死 的 多 很 多机 制 表 现 分 析 脘 腹 胀 痛 , 拒 按 - 食 滞 内 停 , 气

8、机 不 畅 嗳 腐 吞 酸 - 食 滞 内 停 , 胃 失 和 降 , 浊 气 上 犯 厌 食 - 食 积 于 内 , 纳 腐 不 利 或 吐 物 酸 腐 - 胃 气 上 逆 , 浊 气 上 犯 吐 后 胀 痛 得 减 - 吐 后 胃 气 得 舒 或 矢 气 , 泻 下 臭 秽 如 败 卵 - 食 滞 肠 道 , 阻 滞 气 机 舌 苔 厚 腻 , 脉 滑 - 食 积 脘 腹 胀 痛 , 拒 按 , 嗳 腐 吞 酸 , 厌 食 处 方 : 保 和 丸 食 欲 的 重 要 性 【 组 成 】 山 楂 ( 1 8 g) 神 曲 ( 6 g) 半 夏 ( 9 g) 茯 苓 ( 9 g) 陈 皮( 6

9、 g) 连 翘 ( 6 g) 萝 卜 子 ( 6 g) 【 功 用 】 消 食 和 胃 。 【 主 治 】 食 积 。 脘 腹 痞 满 胀 痛 , 嗳 腐 吞 酸 , 恶 食 呕 吐 , 或 大 便 泄泻 , 舌 苔 厚 腻 , 脉 滑 等 。 【 歌 诀 】 保 和 神 曲 与 山 植 ,苓 夏 陈 翘 菔 子 加 ,炊 饼 为 丸 白 汤 下 ,消 食和 胃 效 堪 夸 。 注 重 健 运 、 消 补 同 用 : 脾 胃 为 后 天 之 本 , 古 人 云 : “ 谷 气 者 , 比如 国 家 之 饷 道 也 , 脾 胃 一 败 , 则 百 药 难 效 。 ” 调 治 脾 胃 , 重在 恢

10、 复 其 纳 化 功 能 , 纳 化 正 常 , 则 气 血 生 化 有 源 , 正 气 充 足 , 元气 不 断 得 到 补 充 , “ 四 季 脾 旺 不 受 邪 ” 。 而 且 服 食 的 药 物 始 可 吸收 , 转 输 全 身 , 发 挥 其 治 疗 效 应 。 如 现 代 人 肥 胖 、 血 脂 异 常 者 越来 越 多 , 往 往 要 重 用 行 气 、 消 导 的 药 物 , 此 时 佐 以 补 气 的 药 物 ,融 和 消 补 药 物 于 一 炉 , 以 防 耗 气 。 虚 实 同 调 、 扶 正 祛 邪 : 脾 胃 之 病 常 常 虚 实 夹 杂 , 脾 胃 虚 弱 兼 有

11、 痰 饮 、 瘀 血 、气 滞 、 便 秘 、 食 停 。 目 前 城 市 人 所 患 疾 病 主 要 与 生 活 方 式 有 关 , 特 别 是 与 饮食 生 活 不 规 律 、 冷 热 不 调 、 饥 饱 不 节 有 关 , 出 现 纯 虚 纯 实 、 纯 寒 纯 热 者 很 少 ,往 往 是 湿 、 浊 、 痰 、 郁 、 瘀 互 现 , 内 伤 外 感 皆 有 , 寒 热 兼 夹 , 食 滞 与 脾 虚 共存 , 上 下 同 病 , 所 以 要 要 圆 机 活 法 , 要 将 诸 法 融 为 一 炉 。 虚 实 同 调 , 补 虚 不忘 治 实 , 治 实 不 忘 补 虚 , 补 虚

12、不 要 峻 补 , 治 实 不 要 孟 浪 , 掌 握 二 者 的 轻 重 缓急 , 所 以 在 临 床 上 多 用 平 补 、 淡 补 的 药 物 , 如 太 子 参 、 南 沙 参 、 北 沙 参 、 茯苓 、 炒 薏 苡 仁 、 山 药 、 茯 苓 。 寒 热二 .要 想 掌 握 好 脾 胃 学 说 , 其 次 要 重 视 人 体 脏 腑 的 寒 热 变 化 , 使 局 部 气 机运 行 不 卑 不 亢 , 平 衡 稳 定 。 1 胃 寒 证 概 念 寒 邪 犯 胃 , 胃 府 失 和 之 证饮 食 生 冷脘 腹 受 凉 机 制 表 现 分 析 胃 脘 冷 痛 拘 急 , 痛 势 急 剧

13、 , 得 热 痛 减 - 寒 盛 胃 络 拘 急 呕 恶 - 胃 失 和 降 吐 后 痛 减 - 吐 后 气 机 得 畅 实 寒 证 : 面 白 肢 冷 , 口 淡 不 渴 , 或 泛 吐 清 水 舌 苔 白 滑 , 脉 沉 紧 或 弦 - 胃 寒 盛辨 证 要 点 胃 脘 疼 痛 + 实 寒 见 症 处 方 : 附 子 理 中 汤 组 成 : 附 子 ( 6 g) 人 参 ( 1 8 g) 干 姜 ( 1 4 g) 甘 草 ( 炙 , 1 4 g) 炒白 术 ( 3 0 g) 补 虚 回 阳 , 温 中 散 寒 。 主 治 五 脏 中 寒 , 口 噤 , 四 肢 强 直 , 失 音 不语 ;

14、 下 焦 虚 寒 , 火 不 生 土 , 脘 腹 冷 痛 , 呕 逆 泄 泻 。 2 胃 热 证概 念 胃 火 亢 盛 , 胃 失 和 降 之 证机 制 嗜 食 辛 辣 火 ) 热 和 降 失 职外 感情 志 不 遂 胃 表 现 分 析 胃 脘 灼 痛 , 拒 按 - 胃 火 亢 盛 , 气 血 壅 滞 口 臭 - 胃 火 熏 蒸 浊 气 上 犯 或 消 谷 善 饥 - 胃 纳 腐 能 力 过 亢 或 齿 衄 , 牙 龈 肿 痛 - 胃 火 灼 伤 龈 络 实 热 证 : 渴 喜 冷 饮 , 便 秘 尿 赤 , 舌 红 苔 黄 , 脉 滑 数辨 证 要 点 胃 脘 灼 痛 拒 按 、 口 臭

15、+ 实 热 见 症 处 方 : 清 胃 散 处 方 : 生 地 黄 当 归 身 各 3 0 克 牡 丹 皮 1 5 克 黄 连 5 克 升 麻 1 0 克 功 能 主 治 清 胃 凉 血 。 治 胃 中 积 热 , 上 下 牙 痛 不 可 忍 , 牵 引 头 部 ,满 面 发 热 , 其 齿 喜 寒 恶 热 ; 或 牙 龈 红 肿 , 溃 烂 出 血 ; 或 唇 口 腮 颊肿 痛 , 口 气 臭 热 , 口 舌 干 燥 , 舌 红 苔 黄 , 脉 滑 大 而 数 。 现 用 于 三叉 神 经 痛 、 口 腔 炎 、 牙 周 炎 属 于 胃 火 上 炎 者 。 备 注 方 中 黄 连 苦 寒 泻

16、 火 , 以 清 胃 中 积 热 ; 生 地 、 丹 皮 滋 阴 凉 血 清热 ; 当 归 养 血 和 血 ; 升 麻 散 火 解 毒 , 兼 为 阳 明 引 经 之 药 。 五 药 配合 , 共 奏 清 胃 凉 血 之 功 。 升 降三 .要 想 掌 握 好 脾 胃 学 说 , 其 次 要 重 视 人 体 气 机 升 降 之 间 的 平 衡 , 做 到 气机 周 流 , 圆 融 无 碍 。 1 中 气 下 陷 证概 念 脾 气 不 足 , 升 清 失 职 之 证机 制 脾 气 虚 证 的 进 一 步 发 展 详 见 “ 脾 气 虚 证 ” 表 现 分 析 头 晕 目 眩 - 脾 虚 清 阳

17、不 升 久 泄 久 痢 , 便 意 频 数 - 脾 虚 清 阳 下 陷 脘 腹 坠 胀 , 胃 下 垂 , 子 宫 脱 垂 , 脱 肛 等 - 脾 虚 举 托 无 力 脾 气 虚 证 : 症 、 舌 、 脉辨 证 要 点 内 脏 下 垂 + 脾 气 虚 见 症 处 方 : 补 中 益 气 汤 (一 )药 物 组 成 黄 芪 4 0 g, 甘 草 1 4 g, 党 参 1 8 g, 当 归 3 0 g, 陈 皮 、 升 麻 、 柴 胡 各1 8 g, 白 术 3 0 g。 每 日 1 剂 , 水 煎 服 。 早 、 晚 各 服 1 次 。 (一 )功 能 补 中 益 气 , 升 阳 举 陷 。

18、(二 )主 治 1 脾 不 升 清 证 头 晕 目 眩 , 视 物 昏 谵 , 耳 鸣 , 耳 聋 , 少 气 懒 言 ,语 声 低 微 , 体 倦 肢 软 , 面 色 咣 白 , 纳 差 便 溏 , 脉 洪 而 虚 , 舌 质 淡胖 , 苔 薄 白 。 2 气 虚 发 热 证 身 热 , 自 汗 出 , 渴 喜 热 饮 , 气 短 乏 力 , 舌 淡 而 胖 ,脉 大 无 力 。 3 中 气 下 陷 证 脱 肛 , 子 宫 脱 垂 , 久 泻 , 久 痢 , 崩 漏 等 , 伴 气 短乏 力 , 纳 差 便 溏 , 舌 淡 , 脉 虚 软 。 2 胃 气 上 逆 证概 念 中 医 认 为 胃

19、 以 降 为 和 , 胃 气 上 逆 是 指 胃 的 气 机 逆 转向 上 所 引 发 的 病 症 , 表 现 有 呕 吐 、 呃 逆 ( 打 嗝 ) 、 干 哕 、不 思 饮 食 、 腹 胀 等 。 临 证 宜 辨 证 施 治 , 用 和 胃 降 逆 的 方 法治 疗 。 西 医 治 疗 查 找 病 因 , 针 对 原 发 病 进 行 治 疗 的 同 时 配以 对 症 治 疗 。机 制 本 证 常 因 感 受 外 邪 , 饮 食 不 节 , 痰 饮 内 停 , 情 志 所伤 , 或 久 病 等 导 致 邪 气 扰 胃 ; 或 脾 胃 虚 弱 , 而 致 胃 失 和 降 ,胃 气 上 逆 而

20、成 。 其 病 位 在 胃 腑 , 可 由 本 腑 自 病 而 成 , 亦 可因 他 脏 有 病 影 响 而 生 。 证 有 虚 、 实 、 寒 、 热 之 分 。 处 方 : 旋 复 代 赭 汤 旋 复 代 赭 汤 记 载 于 伤 寒 论 , 其 组 成 为 旋 复 花 9 g、 人 参 6 g、 代 赭 石 9 g、 炙 甘 草 6 g、 半 夏 9 g、 生 姜 1 2 g、大 枣 4 枚 , 具 有 降 逆 化 痰 , 益 气 和 胃 之 功 效 。 主 治 胃 气 虚 弱 , 痰 浊 内 阻 证 ,是 治 疗 胃 虚 痰 阻 , 气 逆 不 降 之 证 的 代 表 方 剂 。 现 代

21、 常 用 于 治 疗 胃神 经 官 能 症 、 慢 性 胃 炎 、 胃 扩 张 、 胃 及 十 二 指 肠 球 部 溃 疡 、 幽 门不 全 梗 阻 、 神 经 性 呃 逆 等 辨 证 属 于 胃 虚 痰 阻 气 逆 的 多 种 疾 病 , 对于 防 治 恶 性 肿 瘤 化 疗 的 呕 吐 反 应 亦 有 一 定 疗 效 。 升 降 相 依 、 斡 旋 气 机 :升 降 出 入 是 人 体 生 命 的 基 本 形 式 , 素问 六 微 旨 大 论 “非 出 入 , 则 无 以 生 长 壮老 已 ; 非 升 降 , 则 无 以 生 长 化 收 藏 。 ” 而脾 胃 位 居 中 焦 , 处 于 气

22、 机 升 降 的 枢 纽 , 与其 它 脏 腑 的 关 系 尤 为 密 切 , 如 肺 之 肃 降 、肝 之 生 发 、 心 火 下 降 、 肾 水 上 涵 等 , 均 有赖 脾 胃 升 降 枢 纽 之 斡 旋 , 脾 胃 升 降 正 常 ,则 气 机 升 降 通 畅 , 若 脾 胃 升 降 失 常 则 气 机为 之 紊 乱 。 升 降 并 用 有 两 个 方 面 的 含 义 , 一 是 脾 主 升 , 用 升补 药 物 时 不 要 忘 了 使 用 沉 降 的 药 物 , 要 注 意 加 入行 气 降 气 的 药 物 , 如 厚 朴 、 枳 实 等 。 另 外 , 加 上少 量 风 药 可 以

23、 增 加 升 补 的 力 量 ; 二 是 脾 升 胃 降 ,在 补 脾 气 的 同 时 , 要 加 入 降 胃 气 的 药 物 ; 同 时 选用 药 物 行 而 不 燥 , 并 具 有 和 胃 清 热 解 郁 的 作 用 。 润 燥 相 济 、 阴 阳 平 衡 : 脾 喜 燥 而 恶 湿 , 胃 喜 润 而 恶 燥 , 胃 燥 太 过 ,阴 液 必 伤 ; 脾 湿 太 过 , 则 为 生 痰 化 饮 , 在 临 床 用 药 时 要 注 意 燥 湿而 不 伤 阴 , 养 阴 而 不 碍 湿 , 这 样 才 能 使 脾 胃 功 能 协 调 , 促 进 疾 病康 复 。 养 阴 不 碍 祛 邪 ,

24、燥 湿 不 可 伤 阴 ; 养 阴 不 用 滋 腻 之 品 , 如 太子 参 、 麦 冬 、 南 北 沙 参 、 玉 竹 、 女 贞 子 , 一 般 不 用 生 地 或 熟 地 ;燥 湿 化 湿 一 般 用 藿 梗 、 荷 叶 , 不 用 温 燥 之 品 。 切 忌 过 量 , 因 其 伤 胃 反 而 增 加 脾 胃 负 担 !一 切 药 物 都 是 通 过 脾 胃 进 入 人 体 , 全 都依 赖 脾 胃 的 运 化 作 用 , 所 以 用 药 宜 精 简 ,宁 缺 毋 滥 , 禁 忌 “ 广 罗 原 野 , 冀 获 一兔 ” 。 处 方 的 平 衡 调 整 策 略 每 一 张 处 方 都

25、要 照 顾 到 对 立 的 多 个 角 度 。 处 方 开 好后 , 还 要 有 一 个 审 视 调 整 校 正 的 过 程 。 寒 热 攻 补 升 降 散 收 通 涩 燥 润 动 静 刚 柔 表 里 阴 阳 反 佐每 个 人 身 上 都 有 一 些 慢 性 病 灶 , 每 次 生 病 , 往 往 那 里首 先 出 问 题 。 像 碉 堡 效 应 。疾 病 的 发 生 发 展 不 是 静 止 的 , 而 是 一 个 动 态 平 衡 的 过程 , 很 多 时 候 是 量 变 , 不 是 质 变 。 病 人 的 身 体 系 统 的 平 衡 分 很 多 层 次 。 治 病 首 先 要 分 清楚 ,

26、要 治 理 到 那 一 个 层 次 。 比 如 , 患 者 只 是 计 划 服 药 两周 , 那 么 我 们 要 想 去 校 正 他 深 层 次 的 失 衡 状 态 是 绝 对 不可 能 的 , 所 以 , 只 能 是 纠 正 他 表 浅 层 次 的 失 衡 状 态 , 改善 症 状 , 让 他 当 时 舒 服 一 些 就 算 是 成 功 了 。 中 医 诊 疗 层 面 的 意 义 脾 胃 平 衡 万 能 汤 柴 胡 24g 桂 枝 20g 白 芍 16g 茯 苓 20g 半 夏 12g 黄 芩 10g 枳 实 16g 炒 白 术 20g 党 参 18g 鸡 内 金 14g 麦 芽 16g 厚

27、 朴 14g 甘 草 12g 诊 查 要 点1、 望 舌 象 望 舌 象 包 括 望 舌 质 , 舌 体 , 舌 苔 三 部 分 。 舌 为 心之 苗 , 舌 质 的 色 泽 变 化 , 舌 体 的 形 态 改 变 , 反 映 人 体脏 腑 的 虚 实 和 气 血 盛 衰 。 舌 苔 是 舌 面 上 附 着 的 苔 状 物 ,由 胃 气 的 蒸 腾 所 生 , 有 苔 质 , 苔 色 等 变 化 , 反 映 病 位的 浅 深 , 疾 病 的 寒 热 性 质 , 病 邪 的 进 退 和 胃 气 的 有 无等 。 舌 质 红 多 见 于 肝 热 犯 胃 或 胃 热 积 聚 , 并 且 舌 苔 黄腻

28、 或 灰 腻 , 厚 腻 为 脾 胃 俱 热 或 食 滞 胃 肠 。舌 体 胖 边 有 齿 痕 多 见 于 脾 胃 气 虚 ;舌 质 淡 舌 体 胖 , 苔 厚 白 为 脾 胃 阳 虚 ;舌 色 红 或 绛 , 舌 面 无 苔 如 镜 为 胃 津 干 涸 之 象 ;舌 红 有 裂 纹 或 花 剥 为 胃 阴 不 足 , 阴 虚 内 热 ;舌 暗 或 紫 暗 或 边 有 瘀 点 , 瘀 斑 均 为 胃 络 瘀 阻 之 象 。 舌 苔 有 色 泽 , 厚 薄 , 润 燥 等 变 化 。 有 苔 表 示 胃 气 存 在 , 有 抵 抗 病 邪 的 能 力 ; 少 苔 , 剥 苔 , 无 苔 表 示

29、胃 气 受 损 或 胃 阴 损 耗 ; 其 程 度 少 苔 较 轻 , 剥 苔 , 无 苔 较 重 ; 舌 苔 由 薄 变 厚 , 表 示 病 邪 逐 渐 加 重 , 舌 苔由 厚 变 薄 , 表 示 病 邪 逐 渐 减 轻 。 灵 枢 经 脉 篇 指 出 , 足 太 阴 脾 经 “ 散 舌 下 ” , 必 要 时 临 诊 还 需 查 舌 脉 即舌 下 系 带 两 旁 的 静 脉 , 如 增 粗 、 增 长 迂 曲 暴 露 , 色 紫 色 暗 , 其 外 侧 小 血 管 呈 囊柱 状 , 粗 枝 状 或 囊 状 突 起 , 均 提 示 有 瘀 阻 。 2 察 脉 象 难 经 : “ 寸 口 者

30、 , 脉 之 大 会 , 手 太 阴 之 脉 ” , 肺 为 十 二 经 之 终 始 , 营 卫 气 血 循 行 复 会 于 气 口 , 诊 寸 口 能 够 了 解 营 卫 气 血 的 盛衰 , 独 取 寸 口 , 动 脉 浅 , 可 触 之 , 易 分 辨 。 正 确 掌 握 诊 脉 方 法 , 寸 关 尺 要 定 位 准 确 , 指 力 适 度 , 浮 中 沉 应 细 心 体 会 , 且 病人 体 位 要 自 然 , 注 意 异 常 脉 位 置 , 如 斜 飞 脉 , 反 关 脉 。 胃 病 患 者 的 脉 象 多 为 弦 , 细 缓 , 数 , 涩 等 , 右 手 甚 显 。 常 用 脾

31、 胃 中 药 外 治 法 脐 疗 治 腹 泻 黄 连 、 吴 茱 萸 、 丁 香 、 肉 桂 、 苍 术 等 量 研 末 , 适 量 填 脐 , 并 以 伤 湿 止 痛 膏 固 定 。 每 日 1 次 , 3 次 即 愈 。 便 秘 ( 敷 贴 脐 疗 ) 涌 泉 敷 药 法 : 大 黄 1 5 克 , 将 大 黄 研 为 细 末 , 以 醋 调为 糊 状 , 置 于 伤 湿 止 疼 膏 中 心 , 贴 双 足 心 涌 泉 穴 ,压 紧 , 1 0 2 0 小 时 取 下 。 肚 脐 法 : 大 黄 、 芒 硝 1 0 克 , 将 大 黄 研 为 细 末 , 与 芒 硝 混 合均 匀 , 用

32、高 度 白 酒 适 量 调 为 稀 糊 状 , 敷 于 肚 脐 处 ,外 用 敷 料 包 扎 , 胶 布 固 定 , 每 日 换 药 一 次 。 玄 明 粉 4 0 克 、 小 茴 香 6 g共 研 细 末 。 取 一 汤 匙 , 和入 少 量 蜂 蜜 调 成 糊 状 , 敷 脐 , 用 胶 布 固 定 , 每 日 换药 一 次 。 脐 火 疗 法 治 疗 脾 虚 型 慢 性 脾 胃 疾 病 或 者 肝 病病 人 。 先 将 药 饼 ( 由 黄 芪 、 党 参 、 白 术 、 丹 参 、 肉 桂 、水 蛭 各 等 分 加 工 为 细 粉 , 加 水 调 和 而 成 , 饼 为圆 形 , 厚 1 cm) 置 于 脐 部 , 再 将 药 筒 ( 由 草 纸和 蜡 组 成 , 中 间 空 心 , 高 7 cm, 直 径 2 .5 cm)置 于 药 饼 之 上 , 正 对 脐 中 心 在 上 端 点 燃 , 自 然燃 烧 , 燃 尽 后 换 第 二 根 , 7 根 为 一 次 量 , 每 日 1 次 。脐 火 疗 法 感 谢 大 家 的 聆 听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