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修复技术指南学习要点

上传人:浪*** 文档编号:232491429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2.2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修复技术指南学习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修复技术指南学习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修复技术指南学习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资源描述:

《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修复技术指南学习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修复技术指南学习要点(4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修复技术指南学习要点1. 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修复是指用生态工程技术方法使退化湿地复原到以前的状态或尽可能接近以前的状态。2. 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修复的主要内容、技术要求、修复方法,以及修复效果评估。3. 修复原则自然性原则:强调“自然是母,时间为父”的原则。以自然为模板,了解原生状态下自然湿地的根本特征,自然湿地的构造和功 能,为湿地修复供给指导。强调与自然合作而进展湿地修复,这样可供给优化的生态效劳功能和效益。自我修复原则:包括湿地生态系统在内的自然界,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力量。湿地修复应首先强调在削减或去除人为影响状况下, 尽可能地利用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力量,去实现其构造与功

2、能恢复的目标。对于退化或破坏相对严峻,仅靠自我修复难以如期实现恢复目标的湿地,可考虑进展适度的人工干预或关心,以促进湿地自我修复力量的发挥。完整性原则:以系统的观点设计湿地修复,应按实地生态系统自身的演替规律,分步骤、分阶段进展,做到循序渐进。湿地修复应在生态系统层次上开放,湿地修复应保证湿地生态系统构造完整性和生态过程完整性。多样性原则:多样性是湿地修复的重要目标与内容。湿地的“多样性”是指其自然形态多样性、生态类型多样性、生物物种多样性、群落构造多样性、生态功能多样性以及景观风貌多样性。通过恢复湿地自然形态和生境类型多样性,实现生物物种、群落构造、生态功能及景观风貌多样性的目标。因地制宜原

3、则: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自然环境,如气候、水文、地貌、土壤条件等,修复的湿地所在区域的差异性和特别性,要求在湿地修复时要因地制宜。依据区域的具体状况,利用适宜的湿地恢复技术。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包括湿地修复的环境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技术措施可行性。要求在湿地修复过程中实施的技术措施, 在实际操作中具有可行性。4. 修复技术流程5. 湿地生态调查包括退化湿地生态调查和比照湿地在湿地公园范围内或周边选择的未退化湿地区域,作为比照区域,为湿地修复供给参照生态调查。6. 退化湿地区域的生态调查包括环境因子调查、生物调查、开发利 用和受威逼状况调查、退化湿地问题诊断。比照湿地的生态调查是为退化湿地修复供

4、给参照。7. 湿地修复目标设定应针对湿地退化的具体缘由、退化程度及进展趋势。恢复目标必需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依据不同地域条件,不同经济社会状况、文化背景的要求,湿地修复目标也会不同。修复目标确实立还必需考虑空间尺度,如流域尺度、景观尺度等。8. 湿地修复目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生物物种保育与恢复;2生态完整性恢复;3自然水系及水文恢复;4生态系统效劳功能恢复与优化。9. 生物物种保育与恢复:湿地是生命的摇篮,是生物物种尤其是湿地生物的重要栖息地。湿地修复是保护湿地生物物种资源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湿地修复目标很多时候是针对珍稀濒危特有生物物种及关键种,实施就地保护及其生境恢复。1

5、0. 生物物种保育与恢复重点针对湿地动植物,其具体目标保护:1乡土物种及其群落构造的恢复;2生态系统关键种的恢复;3珍稀濒危特有物种恢复等。11. 生态完整性恢复:湿地退化表现在湿地生态系统组分缺失生物组分缺失、食物链重要环节缺失等、构造不完整或被破坏、生态过程受到干扰或破坏。12. 生态完整性恢复目标包括:1湿地生态系统组分及构造恢复重建,如湿地植被恢复,重建完整的食物网构造;2主要生态过程得到恢复,如初级生产过程、养分物质循环、水文过程、沉积物冲淤动态平衡过程,等等。13. 自然水系及水文恢复:水文打算着湿地植被类型及水生生物群落的生产和分布,湿地退化与水文特征的转变亲热相关,如修建水坝、

6、修建堤坝、河道渠化、任意取水调水、过度排水等。14. 自然水系及水文恢复目标包括:1恢复自然水系格局、自然水 道,如河流、潮沟等形态与构造特征;2恢复水文连通性,如 河湖连通,河流的纵向、侧向和垂直连通;3恢复自然水文水 动力过程,如自然水位变动、洪泛持续时间和频度、洪水格局等;4恢复生态流量。15. 生态系统效劳功能恢复与优化:湿地的生态系统效劳功能多样, 伴随着湿地构造的破坏,湿地重要的生态系统效劳功能退化甚至丧失。生态系统效劳功能的恢复和优化是湿地修复的最重要目标。16. 湿地生态系统效劳功能恢复与优化的目标包括:1恢复水质净化功能;2洪水调蓄及水资源供给功能;3气候调整和改善功能;4生

7、物生产功能;5栖息地及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6景观及文化功能等。17. 湿地功能与构造严密相连,在湿地修复设计中特别强调“重形态,重构造,更重功能”。湿地功能设计与湿地构造设计亲热相关,我们必需搞清楚某一特定湿地功能恢复所关联的相应湿地构造,当重建湿地的自然构造如植物群落构造、地形格局、水文构造等 时,相应的生态功能就能得到恢复。18. 湿地修复应针对环境可行性、技术可操作性和经济可行性三个方面,进展可行性评估。全面评价可行性是湿地修复成功的保障。19. 在进展环境可行性分析时,要明确湿地的退化缘由、退化程度和进展趋势,针对关键因素,进展可行性分析,以确保修复的湿地构造和功能的可持续性。这些关键

8、因素包括修复工作者是否了解修复区域过去的湿地自然状况、修复区域是否有永久性水源、修复区域的地形及土壤条件是否具有蓄水力量、是否存在土壤种子库或土壤种子库组成状况、人为干扰对湿地水环境和生物环境的影响状况等。依据上述关键因素,做出特定区域湿地修复的环境可行性分析。20. 技术可操作性分析是基于现时的技术水平,针对特定恢复目标, 确定可选择的具体修复技术。一些湿地修复的愿望是好的,设计也合理,但操作格外困难,因此其修复实际上是不行行的。21. 经济可行性包括评估修复工程的资金支持强度,修复后的维持本钱和经济效益。22. 应遵循最小风险与效益最大原则。23. 湿地修复工程往往是长期的和困难的工程,在

9、修复的短期内效益并不显著,并带有肯定的风险性,这就要求对所修复的湿地对象进展综合分析、论证,将其风险降到最小。同时,必需保证长期的资金稳定性和对工程的后期持续监测。此外,还要分析湿地可为当地社区和原住民带来什么好处如水质改善、洪水掌握或生物多样性带来的特别景观、湿地景观优化对休闲游憩的促进等。24. 修复场地分析包括选择参照地点、场地本底调查水文与水质、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地形、社会经济与文化特征。25. 参照地点是湿地公园范围内或周边没有受到人为干扰或受人为影响很稍微的湿地区域,以此来替代修复区域退化前的状态,作为参照。26. 参照地点的调查包括水文与水质调查、基底调查、生境调查、生物调查

10、四个方面。特别强调原生水系、原生水文状况、原生地貌、乡土动植物种类的调查。可通过野外调查、走访、座谈、查找文献等方法猎取参照地点的水文、土壤、植物物种、植被类型、野生动物种类等方面的信息。27. 场地本底调查:实施修复打算重要的第一步就是对场地根本信息进展收集,包括区域水文、土壤、植被状况、修复区面积和受干扰类型,野生生物资源利用状况。对修复场地现存状况进展描述是了解实施何种修复措施及打算哪种修复方式的关键,在修复设计和实施前应先开展实地调查。28. 水文与水质调查:1水资源和水文状况是湿地修复场地最重要的特征。水文条件是打算能否在特定区域生长某一植物的重要因素之一,每一种植物都有其特定的水需

11、求和忍耐值。2场地的水文分析包括水源、水量、水质、水深、地下水位、漂浮及饱和期、季节性涨落、洪泛持续时间和频度。对修复区域水文状况的了解将打算湿地修复的成败。理论上,在开展修复前应对场地进展至少一年的水文调查。3此外,要调查靠近湖泊或池塘的修复场地在正常状态下的最高、最低水位线;接近河溪的修复场地,其冬春季低水位和夏季高水位如何影响修复区;沼泽湿地区域是否为季节性或永久性洪水漂浮或处于饱和状态。4水质调查包括水体受污染状况、相关水质指标如pH 值、溶解氧、透亮度、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水质类别。29. 植物调查:1识别所选取的修复场地植物种类,明确其生活习性, 包括喜阳还是耐荫、耐涝还是抗干

12、旱、杂草生长潜力,野生植物的重要性和赏识品质。2了解修复区现状植被构造及特征,判定适宜在修复区生长的外乡植物。修复区现存植被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植物的选择,现存植被可为修复区遮阴,或供给种子及植物生殖体。30. 野生动物:修复区现有的野生动物资源、栖息地和与之相关的接近栖息地的状况很大程度上打算了野生动物种群的恢复。31. 野生动物会利用可供给食物、水资源以及能够躲避天敌和进展生殖的区域。32. 分析修复区是否有适宜其栖息和迁移的生态廊道,是否有可能将修复区那些孤立的栖息地与四周的栖息地和邻近高地栖息地连接起来。33. 分析修复区对野生动物筑巢、躲避或生殖具有重要意义的物理和生物生境要素,包括湿

13、地修复区的树木、枯木和木质物残体。34. 土壤:修复区的土壤类型影响着对植物的选择,土壤质地、pH 值、有机质含量、养分状况和压实度都会影响植物生长。有机土主要由腐烂植物或未分解植物组成,泥炭质土壤主要有粗砂、粉砂和局部黏土组成,沙质土下渗快速,黏土相对不透水。土壤是否具有蓄水力量是湿地修复的一个关键要素,对维持湿地水文条件具有重要作用。有毒污染的土壤则需要专业人员进展处理。35. 地形:1对修复区地形地貌特征进展评估能够打算修复场地坡度和水深是否适宜栽种植物。2库塘和湖泊的水下地貌特征打算了该区域是否适合种植浅水植物,以及是否适合种植需要漂浮更深的植物包括沉水植物。3除地形地貌外,方位即湿地

14、修复所选取的朝向也是湿地修复中与地貌相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修复区北坡种植的植物应当是耐荫植物;相反,南坡则易种植喜光植物。4坡度、场地方位和现存生物生长状况都会对所选取的修复场地区域小气候造成影响。36. 社会经济与文化特征:了解修复场地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背景, 包括人口数量、民族、地区经济进展水平、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妇女儿童的意愿、生活习俗、文化遗产等,很多数据可以从当地政府部门或实地调查中获得。37. 湿地修复方法包括自然修复与人工促进修复两类。38. 自然修复以自然的自我设计为主,即偏重于借助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力量、自组织力量进展湿地修复。39. 湿地自然修复的过程就是消退导致湿

15、地退化或丧失的威逼因素, 从而通过自然过程恢复湿地的功能和价值。1在湿地修复的初期, 以最小的人为干扰,即通过去除修复区域的人为干扰,如封围禁牧、禁猎禁捕、制止砍伐和收割湿地植物、消退点源污染、撤除堤坝围堰等等,恢复湿地的水文状况,充分利用当地和邻近区域湿地的种子库,通过植物的自然生长、植被的自然更替,逐步恢复湿地的构造和功能。2这种修复方法费用低廉,修复后的湿地与四周景观协调全都,主要适用于人为干扰较小、尚存有湿地特征、土壤种子库丰富的修复区域。以最小的代价,恢复重建湿地的自然生态构造和生态过程。3自然修复的优势在于低本钱和与四周景观的协调全都。40. 人工促进修复:1人工促进修复涉及自然干

16、预,即人类直接掌握湿地修复的过程,以恢复重建湿地生态系统。2这种修复方式强调人的乐观主动介入,师法自然。3以近自然工法,进展微地貌改造,修复湿地的基地构造;4通过水流掌握设施调整和治理水量、水位变化,恢复湿地水文状况;5种植适生植物、构建合理的植被构造;6去除外来入侵有害生物。7这种修复方法时间短、见效快,但费用相对较高,主要适用于人为干扰强度大、干扰频繁、严峻退化的区域,或者只有通过湿地建筑和最大限度地改进才能完成预定的目标时。41. 在湿地修复工作中,依据场地的实际状况及修复目标需求,常常两种方法并重。事实上,依据湿地修复的根本原则和理论,好的湿地修复肯定是以自然的自我设计为主、人工调控为

17、辅。42. 湿地修复工程的设计和实施是湿地修复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工程实施前必需由专业机构进展规划设计,主要包括水文和水环境修复、基底构造与土壤修复、植被恢复、生境恢复四个方面。43. 水文和水环境修复是湿地修复的关键环节。44. 水文修复主要通过维持水文连通性、满足生态需水量、转变水流形态和掌握水位等方法实现。45. 水环境修复内容包括泥沙沉淀、水质改善、面源污染防控等。46. 水文连通技术:主要通过撤除纵横向挡水建构筑物,建设引水沟渠、桥涵、水闸、泵站,底泥生态疏浚等技术实现。47. 撤除纵横向挡水建构筑物,贯穿修复区域内部水系,并使其与周边水系相连,形成沟通完善的水体网络。48.1在

18、相邻的水体间通过撤除纵向挡水建构筑物,实现水文连通。如撤除河流水坝,实现河流纵向水文连通。2在河流、湖泊、水库沿岸,通过撤除堤坝,合理利用洪水脉冲,实现河流侧向的水文连通和生态联系。3在滨海盐沼恢复中,运用堤坝开口方式向被围垦土地中重引入潮汐,并在盐沼潮上带挖掘露出已被填埋的潮沟,以增加潮汐与沼泽的水文联系。49. 修建桥涵、水闸、泵站:1桥涵是泄水建筑物,其规模打算着通过水量的大小。2水闸对水流起着掌握作用,水闸建设保证了水体水文连通。3泵站是修建在河流、湖泊或平原水库岸边的泵站建筑物,通过与输水河道、输水管渠相连,实现水体水文连通。选择站址要考虑水源或承泄区,包括水流、泥沙等条件。50.

19、修建引水沟渠:以人工挖掘方式修建以排水和浇灌为主要目的的水道,即沟渠系统,连接水源地如河流、湖泊、水库与湿地, 增加湿地生态系统内外水体的连通与交换,并发挥多样化的生态水文功能。沟渠系统建设应参考自然河溪河道及河岸生态特征, 尽可能生态化。51. 疏浚底泥:1在河湖湿地,常常由于底泥的大量淤积,造成暂时性或永久性的水文联系中断。2对淤积严峻的湿地中的水道, 需进展合理疏浚生态疏浚。3生态疏浚必需在保证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底栖系统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准确标定底泥疏浚深度, 承受生态疏浚设备,施工期必需避开动植物的生殖期。52. 合理利用洪水脉冲:1洪水脉冲将河流中的养分物质、植物种子或生殖体和大量泥

20、沙等带入河流两岸的湿地,促进湿地土壤发育和植被生长,河流与洪泛湿地间的水文动态和物质交换对维持河流水体河漫滩湿地复合系统具有重要意义。2当洪水脉冲被阻隔时,河流与湿地间的水文联系也因此中断,并导致湿地退化。3通过掌握沉积物下沉以抬高河床、引河水注入河流两岸的沼泽地、在河流两侧挖掘形成较低地形区域等措施,增加河岸湿地的洪泛频率,重建退化河道与河岸湿地间的水文过程。53. 恢复潮沟:1淤泥质河口潮滩湿地和滨海潮坪常被很多分支的沟道潮沟所切割。2潮沟系统在维持潮滩湿地水文连通性、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过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3对于潮沟受到破坏的潮滩湿地和红树林湿地,恢复潮沟系统是恢复潮滩湿地水文连通性的

21、重要措施。4潮沟恢复包括 a.重建呈树枝状的潮沟系统,通常分 2-3 级;b.恢复河曲发育良好的潮沟;c.恢复具有从潮沟底潮沟边滩植被掩盖潮滩的横断面格局,提高潮滩湿地生境异质性,利于底栖动物和鸟类的生存。54. 水量恢复技术主要包括生态补水、修复区域局部深挖、围堰蓄水、牛轭湖、阶梯式水泡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水源修养林。55. 生态补水:1利用河流、人工渠道、提水泵站等措施引水,实 施生态补水。2湿地生态补水也可承受经净化处理的再生水。3 在湿地缺水区可通过现有沟渠或临时铺设管道引入其他水体的水。(4) 利用雨水补给湿地水源是一个资源化、可持续的补水策略。(5) 也可将城市雨污分流后的雨水

22、管通入人工湿地净化,利用自然重力出水流入缺水湿地,进展生态补水。56. 修复区域局部深挖:深挖如在缺水枯槁的地面、或浅水沼泽中挖掘水凼制造湿地修复区域局部深水区和各种类型的湿地塘, 增加湿地水量。这些湿地塘和深水区有助于湿地在枯水季节不致外表枯槁,保障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和鸟类的饮水场所。57. 围堰蓄水:1在由地势差异而形成的湿地中,构建围堰是恢复水量的有效措施。2以潜坝围堰,可以保持比湿地原始状态高的水位,形成肯定面积的水面,提高蓄水力量。3潜坝的凹凸和宽度依据修复区地形、场地面积和汇水区面积而定,通常砌筑土质潜坝即土埂。4在河流上砌筑潜坝,不能阻断河流的纵向水文连通性。5通过围筑陂塘和填堵

23、排水沟如用麻袋或木质物分级填堵排水沟、挖掘“泻湖”“牛轭湖”等构造,也可为湿地蓄积水源。58. 牛轭湖:1平原河流的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弯曲度渐渐增大,由于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孤立水体,即牛轭湖。2参考牛轭湖形态构造及生态功能,在河流湿地修复中, 沿河岸区域,挖掘牛轭湖形态的水湾凼,起到蓄水、供水作用, 保障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发挥污染净化功能。3在湖泊、库塘湿地的恢复中,构建牛轭湖也常常起到为水鸟供给生境的重要功能。59. 梯级式水泡系统:在河流上,尤其是沟道上游,以及湖岸、库岸缓坡,通过扩挖小水面水泡、小型浅水塘,沟通相

24、邻接的小水面水泡,构筑阶梯式水泡系统,发挥其在湿地修复中的储水、蓄水、补水生态功能。61. 雨水花园:通过人工挖掘,形成小面积浅凹绿地,用于会聚并吸收来自屋顶和地面的雨水,是湿地修复中可持续的雨洪掌握与雨水利用设施。60.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1雨水是湿地的重要水源之一。2依据雨水源不同,分屋顶雨水和地面雨水两类。3湿地修复中常见的雨水收集系统包括屋顶花园、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塘、生物沟、生物凹地。62. 生物滞留塘:1在地势较低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构建蓄渗、净化径流雨水的水塘。2生物滞留塘宜分散布置且规模不宜过大,生物滞留塘面积与汇水面面积之比一般为5%10%。3生物滞留塘的蓄水层深

25、度应依据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渗透性能来确定,一般为 200300mm。63. 生物沟:沿湿地修复区内各级道路两侧,构建种植有植被的地表沟渠,一般为碟形浅沟,可收集、净化、输送和排放径流雨水。64. 生物凹地:人工挖掘形成低凹地,通过土壤改进使凹地基质具有良好渗透性,在凹地池中栽种植物,是湿地恢复中掌握雨洪、蓄积并补给地下水、净化面源污染的技术措施。65. 旱区、缺水区域湿地恢复应进展雨水利用工程的建设,优先选择收集利用雨水作为湿地补水和绿化浇灌用水。在干旱地区可考虑建设雨水收集系统,收集的雨水就地作为生态补水。66. 湿地修复区内硬化道路、停车场应承受透水铺装,宜在道路两侧布设雨水收集系统,雨水

26、经自然净化后流入渗入湿地。67. 暴雨储留湿地:1在重点针对水质净化、防洪、蓄水的河流湿地、湖库湿地修复中,建设暴雨储留湿地。2模拟自然暴雨系统的特征和功能,综合利用水塘和湿凹地的蓄水和过滤功能,设计长的处理路线,让暴雨及洪水通过低洼湿地、植被缓冲带和大面积地表缓流的湿地塘系统,使上游来水得到缓冲、滞留,并使水质得到净化。3暴雨储留湿地分为 3 个局部:湿地塘浅水沼泽湿地系统,由两个独立的单元组成,即湿地塘和浅水沼泽湿地;延长带滞洪湿地系统,增加径流雨水临时储存池,植被带分布沿着延长带滞洪湿地斜坡边缘从正常塘面高度始终延长到滞洪水面的最高处;小型水塘系统,为实现暴雨掌握水塘系统的储蓄水、缓流和

27、生物生境等功能,建设 25%50%的水面,且水深在 50cm 左右,其余 50%70%的水面区域水深到达 1.52.5m。68. 水源修养林:1水是湿地的重要因子,除了上述水源及生态补水措施外,水源修养林恢复和建设是修养湿地区域内水的重要措施。2在河流第一层山脊、湖泊及水库周边营造水源修养林, 有利于保障湿地区域内的水量和水质。69. 水位掌握技术:1水位掌握主要实行建设生态闸坝、潜坝通 常砌筑土质潜坝,以潜坝围堰,可保持比湿地原始状态高的水位; 潜坝凹凸依据修复区地形和水文掌握要求而定、水闸、原木拦截堰、泵站等措施,按湿地保护需求和栖息动植物适宜水深掌握水 位。2可利用水控构造掌握水位。在沟

28、渠的适宜位置安装水控 构造进展排水治理,同时也可用来转移和掌握水流,其设计要求 考虑季节性水位的变化,以优化丰水期排水和枯水期储水的功能。70. 水流形态多样化调控技术:1将渠化的河流或笔直的沟渠恢复成自然曲折形态,使水面在更宽阔的湿地区域中自由流淌,可丰富湿地水文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性。2向河道、湖泊、库塘边缘抛石,或种植挺水植物可在小尺度上转变水流形态,提高生境异质性并为底栖动物和鱼类供给生境。改造渠化河流或笔直沟渠成自然曲折形态使水流形态多样化71. 水环境修复技术:1湿地水环境污染源六大污染源包括湿地区域内和区域外的生活污染源、工业废水污染源、城市面源和农业面源及内源污染污染底泥的

29、再释放。2依据修复区域水环境现状及污染源,实行相应修复措施。3水环境修复技术八大技术包括:泥沙沉淀池、人工湿地处理、稳定塘、 沿河流增加水质净化的功能湿地、滨岸湿地缓冲带、种植沉水植物、人工浮岛、水体富养分化治理。72. 泥沙沉淀池:1沉淀池是让水流中较重的悬浮物沉积池底。2通常在河流的入湖库处建设泥沙沉淀池,设置过滤层,用于过滤粗大垃圾、杂质,多余泥沙在沉淀池内沉积去除。73. 人工湿地处理:1在郊区、农耕区域的湿地修复中,对少量农户的生活污水可通过微型人工湿地处理达标后排放。2对湿地修复区域内的治理效劳区、访客中心、接待中心所产生的少量污水,通常承受人工湿地外表流人工湿地、潜流型人工湿地进

30、展水质净化。3在湿地修复中人工湿地建设还应与生物多样性提升、科普宣教、景观美化等功能结合起来。75.沿河流增加水质净化的功能湿地:1在河流两岸、或湖库沿岸建设自然湿地,即增加针对水质净化的功能湿地。2建功能湿地形态和大小可依据修复场区地形和空间而定,在净化水质的同时,发挥修养水源功能,并为野生生物供给栖息地。74. 稳定塘:1稳定塘也称氧化塘或生物塘是湿地修复中利用自然净化力量对污水进展处理的湿地构造。2将土地进展适当修整,建成池塘,设置围堤和防渗层,依靠塘内生长的微生物和植物,利用菌藻共同作用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76. 滨岸湿地缓冲带:1在河流、沟渠两侧构建肯定宽度的植物缓冲区,发挥其过

31、滤、净化功能,包括河岸林及河岸灌丛;2在乔木和灌木稀有的地带,也可在河流、沟渠和周边高地间种植乡土草本植物,形成缓冲带。77. 种植沉水植物:1沉水植物种植是湿地修复中净化水质的优选 技术,可增加水中溶氧,净化水质,扩大水生动物的有效生存空 间,给水生动物供给更多栖息和隐蔽场所,为水生动物供给食物。2常见的具有水质净化功能的沉水植物有黑藻、苦草、菹草、穗花狐尾藻、眼子菜等。3可种植于软底泥 10cm 以上,水深0.52.0m 甚至更深的水体;也可适用于底部浆砌或无软底泥发育的水体。78. 人工浮岛:1针对湖泊、库塘等湿地的水质净化,在水位波动大的水库或因波浪等缘由难以恢复岸边水生植物带的湖沼或

32、是在有景观要求的池塘等封闭性水域应用人工浮岛。2人工浮岛框架常见材质有竹木、椰子纤维、泡沫、塑料、橡胶、藤草、苇席等等。浮岛上面栽植水生植物,如芦苇、香蒲、茭白、水葱、美人蕉、千屈菜,等等。3除净化水质的功能外,在湿地修复中应用人工浮岛还可以为鱼类供给产卵附着基质,为鱼类、水生昆虫和水鸟供给栖息生境,优化美化湿地景观。79. 水体富养分化治理:1主要实行掌握外源性养分物质输入、清理水面外来物种、生态清淤、生物除藻生物操纵法、底泥疏浚洗脱、水生生态系统优化等措施来治理水体富养分化。2其中,生物操纵法通过转变捕食者鱼类的种类组成或多度来操纵植食性浮游动物群落的构造,促进滤食效率高的植食性大型浮游动

33、物,特别是枝角类种群的进展,进而降低藻类生物量,提高水体透亮度,改善水质。3在湿地修复中,常用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滤食性软体动物来掌握藻类,治理水体富养分化。4方法为:放养浮游植物食性鱼类控藻,如鲢、鳙;通常鲢、鳙以3:1 的比例放养;放养大型滤食性软体动物,如河蚌、河蚬等。80. 基底构造与土壤修复:1大多数湿地的水文恢复和植被恢复都伴随着对基底的改造和修复。2基底构造的修复主要包括基底地形恢复与改造;3土壤修复的内容包括去除土壤污染物、土壤理化性质改进等。81. 地形修复和改造:在湿地修复工程中,适宜的地形处理有利于掌握水流和营造生物适宜栖息生境,到达改善湿地环境的目的。82. 营造修复区地

34、形根本骨架:1通过微地形营造和恢复,确立湿地修复区地形根本骨架;2营造湿地岸带、浅滩、深水区、浅水区和促进水体流淌的地形、开敞水域分布区等地形;3疏通水力连通性,促进水体中物质迁移转换速率,恢复湿地植被及生物多样性。83. 典型湿地地形恢复:1通过挖深与填高方法营造出凹凸不平、错落有致的湿地地形。2必需以恢复目标为前提,在修复区域内制造丰富的湿地地貌类型或凹凸起伏的地形形态。3通过地形恢复,使地形不规章化和具有起伏。具有不规章外形和边缘的湿地更加接近于自然形态,拥有更大的外表来吸取地表径流的养分物质,并且包含更多形态多样的空间和空穴来为水生生物供给栖息和庇护场所。4典型地形恢复主要包括缓坡岸带

35、、浅滩、深水区、生境岛、急流带、滞水带、凹地、水塘等 8 种类型。84. 营造缓坡岸带:1对库塘、湖泊、河流等湿地类型,通过对水岸地形的适度改造,营造局部缓坡岸带,可为湿地植物着生供给基底,形成水陆间的生态缓冲带,发挥净化、拦截、过滤等生态效劳功能。2依据岸线发育系数恢复岸带,确定地形修复工程的空间位置,对较陡的坡岸进展削平处理,削低高地,平坦岸坡, 去直取弯,进展缓坡岸带地形恢复。85. 营造浅滩:1对于石驳岸、陡坡等类型湿地岸带,需进展地形修复,营造浅滩基底。2通过对接近水面起伏不平的开阔地段进展局部微地形调整即局部土地平坦,削平过高地势,减小坡度,以减缓水流冲击和侵蚀。3对四周地势过高区

36、域,通过削低过高地形、填土降低水深等方式塑造浅滩地形,营造适宜湿地植被生长和水鸟栖息的开阔环境,使其成为涉禽、两栖动物的栖息地以及鱼类的产卵场所。4在坡度较陡和粗颗粒泥沙的岸带, 应把浅滩作为恢复湿地地形的方法之一。86. 营造深水区:1湿地中需要保存或营造肯定面积的深水区,保证其底层水体在冬季不会结冰,为鱼类休息、幼鱼成长及隐匿供给庇护场所以及湿地水生动物越冬场所。2深水区地形的恢复, 可满足游禽栖息和觅食需求。3营造深水区以凹形地形恢复为主,深挖基底形成深水区,深度应保证湿地修复区所在地最冷月份底层水体不结冰,并预留 0.5m 深的流淌水体。87. 营造岛屿:1岛屿地形营造对于拟恢复的退化

37、湿地来说是重要的地形恢复工程。2结合不同种类湿地生物如水鸟、爬行类等的栖息和生殖环境要求,通过堆土石,进展生境岛地形恢复。88. 营造凹地:1在平坦地面上塑造不均一分布的凹地,提高地表环境异质性。2在降雨时蓄滞水,在非降雨期由于水分饱和、土壤潮湿,起到释放水分、调整微气候的作用。89. 营造水塘:1在水岸上挖掘大小、深浅不一的塘,这种地形重塑的方法通过洪水脉冲和季节性水文变动使岸边水塘与水体发生联 系,形成湿地多塘系统,是旱涝调整、提高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模式, 为水生植物和涉禽等鸟类供给更多的生存空间。90. 营造急流带:1急流带地形恢复承受地形抬高和地形削平相结合的方法营造,在来水方向抬高地形

38、,与出水方向形成倾斜状地形, 加速水体流淌速度。2急流带地形恢复可为那些喜流水的水生昆虫、鱼类供给适宜的流水环境。91. 营造滞水带:1在出水方向抬高地形形成类似堤坝形态的基底构造,或者在出水方向基底积存石块,恢复滞水带地形,以减缓水体流淌速度的方式实现滞水效果,为着生藻类、适应静水的沉水植物、各种水生昆虫、鱼类、穴居或底埋动物供给适宜生境。2以削低湿地修复区局部地势较高的区域,间接实现增加水深,以适应一些湿地植被对水位的要求,特别是对水深有要求的挺水植被、沉水植被和浮叶植被。92. 对库塘、湖泊、沼泽、河流等湿地类型,通过对浅水区水下地形的适度改造,使水下地形具有起伏,通过抛石等措施,形成简

39、单的水下生态空间,增加湿地生境的异质性,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93. 利用植物材料进展地形营造:1利用种植的灌木丛或枯死的灌木堆营造湿地地形,为动物供给适宜的地形构造,也可为植物生长供给附着外表。2这种地形构造在水面上下均可存在。3利用木质物残体营造湿地地形,如利用树桩、倒木和其他木质物残体,使营造的湿地地形更自然,为动物栖息、隐蔽供给良好场所。4这些木质物残体可在原地或邻近区域猎取。94. 土壤恢复:湿地土壤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土壤污染修复、掌握土壤侵蚀和土壤理化性质改进等内容。95. 消退土壤污染物:对已受到污染的湿地,去除土壤污染物。掌握土壤污染源,通过其自然净化作用,消退土壤污染。96. 移

40、走受污染土壤:移走受污染土壤,是一种异位土壤修复技术。适用于污染范围不大,污染程度较轻的湿地土壤。97. 修复受污染土壤:1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等技术。2生物修复是应用较广的技术,即通过植物和微生物代谢活动来吸取、分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质,如利用细菌降解红树林土壤中的多环芳烃污染物、利用超积存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利用湿地植物如芦苇与微生物的共生体系治理土壤污染。98. 改进土壤理化性质:1通过提高土壤肥力和减小土壤密度或压实度来改进土壤性质。2充分的有机物质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环境,为植物生长供给养分物质,是湿地植被恢复的前提,且有机土比矿化土具有更强的缓冲力量

41、。3在针对水质净化的湿地修复中,通常在底部构建由粘土层构成的不透水层,防止有害物质对地下水造成潜在危害;在其上覆填渗透性良好的土壤,为各种挺水植物供给生长基质。99. 掌握土壤侵蚀:1水流的过度侵蚀会导致岸线凌乱、水土流失、沉积物淤积、植物生长受到抑制。2通常使用柔性构造进展固岸护岸,减弱水流对土壤的侵蚀。100. 植被恢复包括自然恢复和人工关心自然恢复两种方式。101. 自然恢复:1在人为干扰不大、土壤种子库格外丰富的区域,或保护对象的栖息环境破坏较轻,解除破坏因素即可得到改善时,应实行自然恢复技术。2即实行封禁手段,对湿地修复区域内的滩涂、沼泽、灌丛、疏林等,通过封育措施恢复林草植被,如封

42、滩育草、封滩育林。102. 人工关心自然恢复:1在人为干扰强度大、实行自然恢复效果较慢时;或当保护对象的栖息环境破坏较严峻,通过封禁不能够得到恢复时,应承受人工关心自然恢复;2即实行种植湿地内原有乡土物种改善生境的方式,也就是在恢复前期通过种植乡土植物、进展群落构造配置和优化,恢复湿地植被的外貌、构造及功能;在恢复后期,以自然的自我修复为主。3在人工关心自然恢复中,其技术方法包括植物种类筛选、植被构造重建及优化,充分利用原有湿地的种子库,强调乡土植物的应用。103. 植物种类筛选:1种类筛选原则:湿地修复中植物种类的筛选,要确保该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与湿地修复区条件相像。主要原则如下:应承受本地

43、物种;对修复区域的适应性强;具有环境净化功能,且具有赏识价值;抗病虫害力量强;生殖、栽培和治理简洁。104. 优先选择乡土植物物种开展湿地植被恢复至关重要。乡土植物更易适应本地生长条件,能够与本地动物和微生物形成长期协调进化关系,且很多鸟类与昆虫对特定的外乡植物存在依靠关系。种植乡土植物还能够帮助保存当地乡野杂草资源乡野基因库。105. 种源:除从商业苗圃购置乡土植物外,植物的其他潜在来源包括回收利用土地改造、房屋建设或道路建设和维护中将被破坏的植被及植物资源,也可以建立自己的苗圃并培育所需植物,培育所需的种子肯定要从一样植物区猎取,不主见从现有的湿地中移栽植物,以防止破坏或损伤一片湿地去修复

44、另一片湿地。肯定要向所联系的苗圃询问其植物来源,植物是野生收集的还是苗圃种植的。106. 水生植被恢复应以能够稳定、恢复或改善水域环境质量,且能定植的浮水、挺水和沉水植物物种为主。107. 植物群落配置:1在进展湿地植物配置前充分调查修复区的水文、地形、土壤等环境特征和现有植被状况,借助自然环境梯度构建相适应的植物群落,使其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能够自发演替。2在湿地植被退化严峻的地方可先引入适应性强且对将来生物群落进展具有促进作用的先锋物种。109.在库塘、湖泊湿地修复中进展水生植物群落配置时,依据水下沉水植物、明水面浮叶植物的群落配置格局,水体以具有 2/3 明水面为佳,浮叶植物仅掩盖水面

45、不超过 1/3 面积。108. 水面植被恢复:小型水面植被恢复:以自然恢复为主,利用湿地土壤种子库,让其自然恢复。假设缺乏土壤种子库,可适当撒播漂移和浮叶植物的生殖体,以小型浮叶植物为主,如四叶苹、荇菜、水鳖等。大型水面植被恢复:以适量撒播沉水、漂移和浮叶植物的生殖体为主,如穗花狐尾藻、眼子菜、荇菜等。110. 滨水带植被恢复:1依据库塘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滨岸的水位变化状况营造植物的分带格局,从水体向陆地过渡依次为沉水植物带、浮水植物带、挺水植物带、湿生植物带包括湿生草本、灌木和乔木,形成滨岸水平空间上的多带生态缓冲系统。2这种按水位梯度构建的条带式植物群落利用了物种在空间上的生态位分

46、化,以提高滨岸带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缓冲力量,并形成多样化生境格局。111. 常水位出露滩地植被恢复:以种植低矮湿生植物的幼苗为主, 如选取带土成丛芦苇直径3040cm种植在深为1525cm,坑径为3040cm 的种植坑中,种植密度为 13 丛/m2。112. 常水位以下植被恢复:1以种植高大挺水植物的幼苗或生殖体为主,如选取香蒲幼苗种植在深为 1525cm,宽为 35cm 的种植坑中,种植密度为 2530 株/m2。2利用沉水植被构建水下生态空间也是湿地修复的重要方法。在库塘、湖泊湿地修复中,通过种植菹草、金鱼藻、黑藻等沉水植物,形成抗逆性强的“水下森林”,在净化水质的同时,为鱼类、底栖动物等水

47、生生物供给栖息空间。113. 陆上植被构造优化:1对湿地修复区域内的陆上植物群落灌丛、森林等,依据不同植物种对光的适应差异,形成林下垂直空间上的乔灌草分层格局。2运用垂直混交技术构建“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群落,形成丰富的植被层次。保存林中空斑,在林间营造小型水塘,形成森林泡沼复合湿地系统,作为森林湿地中的特别生境, 对保育野生生物具有重要意义。114. 植物栽培技术分区种植:依据湿地的水下地形、水位高差, 确定湿地植物种植分区,即把恢复湿地分为:沉水植物区、挺水植物区、沼生植物区、湿生植物区、中生植物区、旱生植物区,进展分区种植。115. 植物栽培技术种植方法:1湿地植物种植方法主要分为播种

48、种子和移植根茎等生殖体两种。2在种植前先安置枯木和其他生境构造以避开践踏种植区。3通常在早春或晚秋种植以增大成活率。4秋季是最正确种植时期,由于该时期地面仍保持温和且秋季降雨能够增加土壤湿度。假设气候温和,很多植物在冬季仍能连续扎根。5与此相反,春季种植的植物在夏季到来时可能需要更多的浇灌。116. 植物栽培技术种植深度:1种植乡土植物应确保植物种植深度适当,回填土时浇水消退气泡,时常关注高大乔木直到它们成活。2假设要在密集的草丛中种植乔木或灌木,要确保在每株植物间预留足够的草丛空间,以确保其后期长成。3种植时用护根材料保持土壤水分,如用有机堆肥、农作物秸秆和麻袋,防止水土流失, 在土壤贫瘠时

49、能够起到添加有机质的作用。4留意护根材料不要在有可能冲进河溪和湿地的区域使用,有可能给湿地水域带来额外的附加养分。117. 土壤种子库引入技术:1作为湿地历史植被的“记忆库”,有活力的土壤种子库对湿地植被恢复与建群至关重要。2种子库引入技术包括利用原有湿地基质中保存的种子库以及从其他区域转移种子库等两种方法。3在移植种子库时应尽量选择与修复区原有植被类型、土壤条件等相像区域的土壤种子库,使修复区形成接近于原来的植被类型,以更好地适应湿地水文、土壤等环境要素,并与湿地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协同进化。4也可用表土种子库喷播法恢复湿地植被。5在引入种子库之前评估其物种组成、数量及是否具有目标物种的恢复潜

50、力等条件。118. 外来有害物种掌握:掌握外来物种入侵是全部湿地修复工程的重要局部,其关键步骤包括:区分、预防、治理、恢复、监测。119. 外来有害物种掌握区分:区分入侵植物以及全部与其外形相像的本地植物。120. 外来有害物种掌握预防:1用本地种快速恢复受干扰地区,以最小化入侵风险。2假设外来物种进入,在其种子成熟前杀死它们。3确保外来物种和其生殖体不会通过设备、牲畜、衣物和鞋子等传播。121. 外来有害物种掌握治理:1外来物种入侵掌握技术包括人工收割或打捞、使用除草剂以及马上在受干扰区域再种植本地植物等。2在湿地修复工程中可通过调控水位如潮水涨落而形成水淹环境来抑制入侵植物扩张互花米草。3

51、在不同地区或不同季节常常需要结合多种方法掌握。4例如,在外来种密布的区域,慎重使用除草剂可能效果最好,先向专家询问是使用除草剂的前提,这不仅是为安全考虑,也是为确保不损害可用植物、野生生物和其他生态因子。5在混杂乡土物种的区域,人工拔除或修剪则是一个更好的策略。每一种方法都要求不能损害本地物种。122. 外来有害物种掌握恢复:1一旦入侵物种被移除,本地物种将会在修复区找到自己的位置。2但是对于已经变得孤立或暴露的待修复地区,有时则需要更多帮助。在这些状况下,可选择种植适宜的乡土植物为修复区域重注入生命。123. 外来有害物种掌握监测:即使在乡土植物重生长的过程中,外来种残存的以及被风和鸟类带来

52、的生殖体也可能会再次萌发。因此,加强监控和预警对长期治理格外重要。124. 生境恢复与改善:1在退化湿地修复过程中,为珍稀濒危特有目标物种以及乡土物种营造良好的栖息环境是实现湿地生态系统 功能完整性的关键步骤。2鸟类、鱼类是湿地的重要功能类群,很多种类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对于反映湿地环境变化和调控群落构造起着重要作用。3湿地修复功能就是利用能够提高生境多样性的技术,使得植物和动物多样性增加。通过生境构造的恢复与改善, 通过引入关键种,建立适于鸟类、鱼类及其它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从而恢复湿地的生物多样性。4生境恢复与改善主要包括植被恢复、生境改善、生态廊道、生境岛、隐蔽地庇护地建设等。125

53、. 针对生境的植被恢复:生境恢复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恢复湿地区域内的植被。通常承受封禁等自然恢复方法或人工关心自然恢复的措施。1湿地内的滩涂、沼泽、灌丛、疏林等通过封育措施能够恢复林草植被时,应实行封禁方式恢复。2经封育不能恢复或恢复较慢的区域,应实行补植播乡土植物等人工措施恢复植被。3水生植被恢复应以能够稳定、恢复或改善湿地生态环境质量,且能定植的沉水、浮水和挺水植物物种为主。126. 生境改善措施依主要保护对象的生物学习性和生态特征而定。生境改善主要实行微地形改造、植被掌握、鱼类种群重建、底栖生物种群重建、水深掌握、补充食源地等措施。127. 鸟类生境改善:1鸟类生境恢复是湿地修复工作的重要

54、内容。2鸟类栖息地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即为鸟类供给栖息场所、避敌场所和食物来源。3在恢复技术上主要是多样化生境单元构建和食源供给两大方面,依主要保护对象特性而定。4可按栖息、生殖和觅食活动分别进展微地形改造、底质改造、水位掌握和补充食源地配置。5在自然食物链不能满足觅食需求时,可通过农田留存作物如稻谷、玉米等等方式补充食源。128. 鸟类生境改善微地形改造:1湿地鸟类包括涉禽鸻形目、鹤形目、鹳形目和游禽雁形目、鹈形目等。2水域、裸地、植被是影响湿地中涉禽、游禽分布的三个重要生境单元。湿地鸟类的生存,需要水域、裸地、植被三种要素共存,且不同生境单元的组合也会影响鸟类种类和数量。3涉禽觅食和栖息需要

55、浅滩环境,游禽需要开阔明水面和深水域。因此,营造浅滩大水面复合生境可为湿地鸟类供给多种栖息环境。4同时通过挖掘或淤填等方式构建不同水深环境以提高生境异质性。5湿地植被为鸟类筑巢觅食、躲避天敌入侵和人类干扰等制造了自然的庇护环境,配置乔灌草混交的植物群落以满足不同喜好的鸟类。6如在滨海潮滩湿地修复工程中进展鸟类生境营造,可将原来以湿地植物群落如芦苇为主的潮滩湿地营造成明水面光滩植被复合构造,营造斑块状湿地植被和其他多类植物并存的格局,鸟类、底栖动物和鱼类等生物多样性得以显著提高。7枯木或倒木也是重要的小型生境单元,能够为鸟类供给庇护和栖息生境,在其腐烂的同时也为苔藓、草本植物的生长供给基质。从岸

56、边伸向开放水域的倒木可为水禽、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供给栖木,并且能够成为鱼类和水生昆虫的庇护场所。129. 鸟类生境改善生境岛:1依据地形、水文特征、植被类型、水鸟种类等确定生境岛的外形、大小、空间异质性和高程等。2 地面凸起区域如高滩、岛屿等可设计成鸟岛,其上再挖掘湿凹地或浅水塘,并种植低矮的湿生草本植物,这种孤立岛状地形是鸟类等湿地生物隔绝外界干扰的重要构造。130. 鸟类生境改善底质改造:1依据鸟类需要吞咽少量沙子以帮助消化植物性食物。2因此,生境恢复与改善中,对一些完全是淤泥质的底质,可适当在局部区域斑块状铺设粗砂,形成有利于鸟类生存的镶嵌状底质斑块。131. 鸟类生境改善水位掌握:1针

57、对不同的鸟类,设计不同水位深浅的缓坡水域。2就觅食环境来说,设计水深分别为,鸻鹬类:00.15m;鹤鹳鹭类:0.100.40m;雁鸭类:0.11.2m。132. 植被恢复和掌握:1植被是鸟类重要的栖息地、庇护地、觅食场所和生殖场所。2针对不同鸟类栖息、觅食和生殖习性,进展植物种类和不同群落构造的配置。3植被恢复和掌握包括食源性植被恢复、生态隔离带植被恢复和干扰性植被掌握。4应依据主要保护鸟类和优势水鸟的觅食习性,恢复相应的食源性水生植被和外围保护隔离带植被;5同时,掌握地面植被干扰和侵占水鸟的栖息觅食空间。133. 食源供给:1在自然食物链不能满足觅食需求时,可通过农田留存作物如稻谷、小麦、玉

58、米等、种植食源植物等方式补充食源。2鸟类食源主要包括底栖动物、鱼虾、植物种子、球茎和果实等。3游禽多以水中昆虫、鱼类及植物为食,涉禽喜在滩涂觅食软体动物、昆虫、小鱼等,鸣禽多在水边灌丛或密林中找寻浆果、草籽、昆虫等为食。因此,营造鸟类栖息地时应尽量制造多种食源,满足不同鸟类的食物需求。4在湿地周边种植鸟嗜树种如桃、杏、李、樱桃、葡萄、火棘、枸杞、女贞等,同时可在水塘中人工投放适量动物性饵料如河蚬等贝类。134. 鱼类生境改善滨岸带和洲滩湿地恢复:1湖泊、库塘湿地沿岸带是草食性鱼类索饵和产黏性卵鱼类产卵的重要场所,围湖造田导致鱼类索饵、产卵场面积缩小,生境多样性下降,无序采砂影响局部鱼类产卵场的

59、基质和生殖行为。2恢复湖泊、库塘、河流洲滩植被,对洲滩进展湿生及水生植被的恢复与重建,包括先锋种以乡土植物为主引入,植被栽培“目标”种优选、根本条件创立、植物栽种、群落配置,以有效恢复鱼类生境。135. 鱼类生境改善滨岸腔穴系统恢复:1河流湿地、库塘湿地、湖泊湿地的基岩质岸线岩石腔穴对于鱼类庇护、临时性产卵具有重要作用。2岩石腔穴及其周边也是水生昆虫、附着藻类以及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生殖的场所。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近岸水域食物网。3鱼类生境恢复,重点是营造多孔穴的生境空间,供给鱼类庇护及产卵生境。136. 鱼类生境改善水下生态空间构建:1在浅水区域种植沉水植被,形成良好的水下生态空间,为鱼类供给栖息及觅食生境,也为产黏性卵的鱼类供给产卵附着基质。2在浅水设置木质物残体, 如枯树枝、倒木等,形成简单的水下生态空间,为鱼类产卵、庇护及幼苗培育供给良好场所。3在近岸水域及河口地带,通过抛置圆石、卵石、块石,营造鱼类栖息繁衍的生境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