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讲课教案

上传人:爱****1 文档编号:232486424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5.9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讲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讲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讲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讲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讲课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第三章 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第一节锥式仪液限试验一、试验目的测定土的液限,并与塑限试验和含水率试验结合,用以计算土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作为粘性土的分类以及判别土的状态之用。二、根本原理土的液限是粘性土从可塑状态转到流淌状态的界限含水率。 圆锥液限仪是依据确定重量和固定角度的平衡锥沉入土中确定深度时的含水率恰为液限这一原理制作的。前苏联 A.M.瓦西里耶夫经过屡次试验认为锥体重量为 0.75N,锥角为 30,锥体沉入深度为 10mm 时,土的抗剪强度是 8.232kPa,此时土的含水率即为液限。三、 仪器设备1、铝盒、调土杯及调土刀;2、锥式液限仪(图 3-1);3、天平:感量

2、为 0.01g;4、筛:孔径为 0.5mm;5、磁钵和橡皮头研棒;6、烘箱:应能把握温度 105110C;7、枯燥器。图 3-1 锥式液限仪1- 锥身;2-手柄;3-平衡装置;4-试杯; 5-底座四、 操作步骤1、制备土样取自然含水率的土样约 50g,捏碎过筛;假设自然土样己风干,则取样 80g 研碎,并过 0.5mm 筛;加纯水调成糊状,盖上湿布或置保湿器内 12h 以上,使水分均匀分布。2、装土样于调土杯中将备好的土样再认真拌匀一次,然后分层装入试杯中;用手掌轻拍试杯, 使杯中空气逸出;待土样填满后,用调土刀抹平土面,使土面与杯缘齐平。3、放锥(1) 在平衡锥尖局部涂上一薄层凡士林,以拇指

3、和食指执锥柄,使锥尖与试样面接触,并保持锥体垂直,轻轻松开手指,使锥体在其自重作用下沉入土中;留意放锥时要平稳,避开产生冲击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治理员删除(2) 放锥 15s 后,观看锥体入土中的深度,以土样外表与锥接触处为准; 假设恰为 10mm(锥上有刻度标志), 则认为这时的含水率就为液限。假设锥体入土深度大于或小于 10mm 时,表示试样含水率大于或小于液限,此时,应挖去沾有凡士林的土,取出全部试样放在调土杯中,使水分蒸发或加纯水重调匀, 直至锥体下沉深度恰为 10mm 时为止。4、测液限含水率将所测得的合格试样,挖去沾有凡士林的局部,取锥体四周试样少许(约1520g)放入铝

4、盒中测定其含水率,此含水率即为液限。五、成果整理1、计算土的液限,方法参见其次章含水率的计算方法。2、本试验须做两次平行测定, 其平行测定差值不得大于 2%,取两个测值的平均值。3、填写试验报告。六、 留意事项1、假设调制的土样含水率过大,只许在空气中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也可用调土刀搅拌或用手搓捏散发水量,切不能加干土或用电炉烘烤。2、放锥时要平稳,避开产生冲击力。3、从调土杯中取出土样时,必需将沾有凡士林的土弃掉,方能重调制或者取样测含水率。七、思考题l、为何不能任凭将平衡锥放入土中? 2、放锥后土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注:测定粘性土液限的另一种方法是蝶式仪法, 美国、加拿大等国广为承受。两种

5、方法测同一土样的液限时, 所得结果是不同的。争论说明, 蝶式仪所测液限值wLC大于锥式仪所测液限值(wLv), 锥入土深度为 17mm 时的土的含水量相当于蝶式仪所测土的液限值。两者之间关系一般可表示为 wLc=(wLv- 0.5)/0.7。蝶式仪测定粘性土液限法可参阅我国土工试验标准及规程。其次节滚搓法塑限试验一、 试验目的测定土的塑限,并与液限试验和含水率试验结合,用来计算土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为粘性土的分类以和估算地基承载力供给依据。二、根本原理土的塑限是区分粘性土可塑状态与半固体状态的界限含水率。塑限的测定方法主要依据土处于塑态时可塑成任意外形也不产生裂纹, 处于固态时很难搓成任意外

6、形, 假设牵强搓成时, 土面要发生裂纹或断折等现象, 这两种物理状态特征作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治理员删除为塑态和固态的界限。当粘性土搓成直径为 3mm 粗细的土条外表开头消灭裂纹时的含水率,即为土的塑限。三、 仪器设备1、铝盒、调土刀、调土杯、滴瓶;2、毛玻璃板:约 300mm200mm;3、磁钵及橡皮头研棒;4、天平:最小分度值 0.01g;5、筛:孔径 0.5mm;6、烘箱、枯燥器、电热吹风器;7、卡尺:分度值 0.02mm。四、操作步骤1、制备土样按液限试验制备试样,但加的水分要少,使土团不沾手。2、搓条取一小块试样在手中揉捏至不沾手,用手指捏成椭球形,置于毛玻璃板 上,用手掌轻轻

7、滚搓,手掌用力要均匀,土条长度不能超过手掌宽度,土条不能消灭空心现象。当土条被搓至直径为 3mm, 且产生裂纹并开头断裂时,此时的含水率恰为塑限。假设土条被搓至 3mm 仍未产生裂纹,表示该试样含水率高于塑限,应将土条重揉捏,再滚搓。假设土条直径大于 3mm 就断裂,表示其含水率低于塑限,应弃去,重取土样揉捏滚搓,直至到达标准为止。取直径 3mm 且有裂纹的土条 35g,放入铝盒内,随即盖上盒盖,避开水分蒸发。3、测塑限含水率将放在铝盒中的土条称重,烘干后再称干土的质量。计算含水率,准确至0.1%。五、成果整理1、计算土的塑限,方法参见其次章含水率的计算方法。2、本试验须做两次平行测定,并取其

8、算术平均值,其平行测定允许误差值:当 w10%时为 1%;当 w40%时为 2%。3、用测得的液限与塑限值计算塑性指数,并按塑性指数分类定出土名。应用测得的液限、塑限、自然含水率计算液性指数,并评价土所处的稠度状态。4、填写试验报告。六、 留意事项1、滚搓土条时,必需用力均匀,以手掌轻压,不得作无压滚动;应防止土条产生空心现象,滚搓前土团必需经过充分的揉捏。2、土条须在数处同时产生裂纹始达塑限;如仅有一条裂纹,可能是用力不均所致,产生的裂纹必需呈螺纹状。七、 思考题1、为什么搓条规定为 3mm 粗细?为什么滚搓到规定状态即认为到达塑限?2、如土样含水率大于塑限而需吹风时,为什么不能向试样中加土

9、以减小含水率?第三节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一、 试验目的测定粘性土的液限和塑限,并由此计算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进展粘性土的定名及推断粘性土的脆弱程度。二、根本原理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是依据圆锥仪的圆锥入土深度与其相应的含水率在双对数坐标上具有线性关系的特性来进展的。利用圆锥质量为 76g 的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测得土在不同含水率时的圆锥入土深度, 并绘制其关系直线图, 在图上查得圆锥下沉深度为 10mm(或 17mm)所对应的含水率即为液限, 查得圆锥下沉深度为 2mm 所对应的含水率即为塑限。联合液塑限仪法的优点是可以削减人为误差,免去搓条的环节。缺点是要测定三个不同的含水率,还要画图求液限和塑限,时

10、间并不节约。此法为我国独创。本试验适用于粒径小于 0.5mm,以及有机质含量不大于试样总质量 5%的土。1、联合液塑限测定仪(图 3-2);锥质量为 76g,锥角为30,读数显示形式为光电式;2、其他设备与测液限同。三、 操作步骤1、制备土样:按液限试验制备土样的要求,取代表性土样约 200g, 分别放在三个调土皿中,加纯水调制成三种不同含水率的土膏,并盖上湿布,静置 12h 以上。三种不同含水率分别把握圆锥入土深度大致在 34mm、79mm、二、 仪器设备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治理员删除1517mm。2、装土进杯:将任一含水率的调土皿中的土膏用调土图 32 联合液塑限测定仪刀充分搅拌均匀

11、后, 填入调土杯中, 填满后刮平外表;将杯放在联合测定仪的升降杯座上。3、放锥入土:在圆锥上抹一薄层凡士林, 接通电源, 使电磁铁吸住圆锥;调整升降座, 使圆锥尖接触试样面。调整读数零点, 关断电源, 使圆锥失磁而自重下沉土中。约 5s 后, 测读圆锥入土深度。旋转土杯,转变锥尖与土体接触4、测含水率:取下调土杯, 取锥体附近的试样不少于 10g,放入称量铝合内, 测定含水率。重复以上步骤, 再测定另两试样的圆锥入土深度及含水率。5、填写试验报告。四、成果整理1、计算三次试验试样的含水率 w 及相应的圆锥平均入土深度 h。2、绘制曲线:以含水率 w 为横坐标,以圆锥入土深度 h 为纵坐标, 在

12、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 w-h 关系曲线, 三点应在始终线上。当三点不在始终线上时, 将高含水率的点与其余两点连成直线, 并在入土深度为 2mm 处查得相应两个含水率。当两个含水率差值小于 2时, 应以该两点含水位置,重复两次。要尽量使三个点相隔最远,得到 h1,h2,h3,相互误差不得超过 0.5mm。图 3-3 锥入深度与含水率关系图率的平均值与高含水率的点连成始终线,A 线三点在同始终线上作为关系直线(图 3-3),否则应重做试B 线三点不在同始终线上验。3、确定液、塑限:在 w-h 关系图上查得入土深度为 10mm 所对应的含水率为 10mm 液限即习惯的锥式仪液限,查得深度为 2mm 所对应的含水率为塑限, 取值以百分数表示,准确至 0.1%。4、用测得的液限、塑限、自然含水率,计算土的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并进展土的定名,评价土所处的稠度状态。五、留意事项1、对于较干的土样,应先充分揉搓、搅拌。2、每次提起锥杆时都要擦拭锥头,涂少许凡士林。3、接通电源翻开开关后,应留意数码显示是否为零。六、思考题1、土的液限、塑限物理意义是什么?2、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法有哪些优缺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