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概论第一章彭兰教授第三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32319632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1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网络传播概论第一章彭兰教授第三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网络传播概论第一章彭兰教授第三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网络传播概论第一章彭兰教授第三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资源描述:

《网络传播概论第一章彭兰教授第三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传播概论第一章彭兰教授第三版(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网络传播技术与发展第一章第1节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硬件若干台计算机、通信设备、通信线路软件网络通信系统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应用系统第1节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一)广域网和局域网局域网(LocalAeaNetwork,LAN):通信范围在几公里之内,传输速率相对较高。广域网(WideAeaNetwork,WAN):通信范围在几十公里以上,甚至可以达到几万公里。传输速率相对局域网来说较低。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第1节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二)有线和无线网络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的区别:是否通过传输介质来实现连接。有线网络中,各个计算机之间必须用一定的介质来连接,这些介质包括双绞线、同轴电

2、缆、光导纤维等。无线网络则采用视线介质(无线介质),包括微波、电磁波、红外线或激光等作为传输介质,进行数据传输。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第1节三、网络协议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SandardOrganization)的简称,它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OSI(OpenSystemterconnectiony)的参考模型。这个模型共分成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现在互联网上的标准协议,是对OSI模型的简化,包含以下四个层次:网络接口层、网间层、传输层、应用层。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TCP/IP第1节四、网络互连技术网络互连的目的是使某一个网络的用户

3、能访问其他网络的资源,使不同网络上的用户能够互相通信和交换信息。实现网络互连需要一定设备,常见的包括:中继器网桥路由器网关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第1节四、网络互连技术网络接入技术从大的方面来说分为两类有线接入,在有线网络中,各计算机间必须用一定介质连接:双绞线、同轴电缆、光导纤维无线接入,采用无线介质,包括微波、红外线或激光等作为传输介质,进行数据传输。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第2节互联网技术及应用发展的基本线索一、互联网的诞生互联网的雏形ARPAnet(阿帕网)于1969年诞生于美国,是美国国防部的高级计划研究署的一个实验性网络。后来,许多研究机构和大学也相继加入到阿帕网中。1974年瑟夫和鲍勃坎提出

4、了TCP协议和IP协议,这意味着互联网世界有了统一的“语言”。第2节二、互联网的大众媒介化1983年,阿帕网被分成两个网ARPAnet(用于进一步的研究)和MILnet(用于军事通信),它们之间仍保持着互联状况,能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这种网际互联的网最初被称为RPAInternet,但不久就改称Internet(互联网)。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一批服务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应运而生。在美国,CompuServe、AmericanOnline等是早期联机服务的代表。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的蒂姆伯纳斯李在1989年提出的WWW(WorldWideWeb,万维网)的技术构想从根本上为互联网成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

5、奠定了基础。互联网技术及应用发展的基本线索第2节搜索引擎的基本形式有两种:网络蜘蛛形搜索引擎(Google、百度)、基于人工分类目录的搜索引擎(Yahoo!)搜索引擎服务也在近年实现进一步发展:从文字搜索向多媒体搜索扩展,从一般搜索向专业化搜索扩展,从单纯搜索向搜索与社区结合方向发展,从被动提供搜索结果向主动整合、满足搜索需要发展。未来搜索引擎的发展目标是实现智能化搜索,这依赖于语义网等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及应用发展的基本线索WWW是互联网中的一种应用方式,主要功能是利用互联网传送超文本信息:包括文字、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同时,利用超链接将网络中的信息相互连接起来。在蒂姆的思想基础上开发

6、出的WWW浏览器,是一种图形化的网络操作界面。打破了必须使用命令才能执行网络操作的局限,使网络操作变得简单、方便和趣味盎然。第2节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甚至是下一代移动网络的基本协议,它将大大地提高下一代互联网的地址容量。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则更是可以直接地从各种物体上采集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发送到互联网上。物联网意味着只要需要,各种物体都可以连接到网上,对这些物体的控制也就变得更为直接和直观。(一)IPV6与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及应用发展的基本线索第2节(二)网格计算与云计算网格计算网格计算是专门针对复杂科学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式,利用互联网把分

7、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电脑组织成一个“虚拟超级计算机”,其中每一台参与计算的计算机就是一个“节点”,整个计算是由成千上万个“节点”组成的“一张网格”。网格计算的确显得有些高深,与之相似但更平民化的P2P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云计算云计算”的目标是将网络中的服务器作为一种共享的资源,用户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这些资源。因此,更多的设备可以成为网络的终端,这是物联网的另一个基础。互联网技术及应用发展的基本线索第2节语义网就是能够根据语义进行判断的网络。语义网希望计算机能“看懂”网页的内容,使计算机成为“智能”的导航工具。(三)语义网(四)虚拟现实及3D技术虚拟现实及3D技术与网络的结合,也是未来网络技

8、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互联网技术及应用发展的基本线索第2节四、Web2.0与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到来普遍认为,Web2.0是互联网的一次理念和思想体系的升级换代,即由原来自上而下的、由少数资源控制者集中控制主导的互联网体系,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由广大用户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主导的互联网体系。目前,Web2.0相关的主要技术有RSS、博客(播客)、维基(WiKi)、SNS(社会网络服务)、微博等。Web2.0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内容为中心。Web1.0时代的口号是“内容为王”,网站的目标是以内容来吸引眼球。Web2.0则试图把人与内容的关系深化为人与人的关系。个体内容生产的目的也往往不在于内容本身,

9、而在于以内容为纽带、为媒介,延伸自己在网络社会中的关系。互联网技术及应用发展的基本线索第3节互联网的应用形式一、逐渐淘汰的应用形式这是互联网最早提供的服务之一,这种服务可将用户主机与远程主机连接起来,作为该主机的终端来使用,这样,用户就可以享有远程主机提供的各种服务。(一)Telnet(远程登录系统)(二)Gopher(信息检索)这是一种信息检索系统,1991年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开发,当时的目的是,为分布在校园内不同校区的各个系提供简单而方便的资源共享和传输系统。第3节互联网的应用形式Usenet是互联网上的一种信息服务,是网络上成千上万的网络新闻组(Newsgroup)的集合。Usenet包

10、括几个大的专题组,它们是Comp、News、Rec、Sci、Soc、Humanities、Talk、Misc、Alt。(三)Usenet(网络新闻)新闻组与BBS第3节二、目前主要的应用形式通过计算机网络与其他用户进行通信联系的手段,是互联网应用最广泛的服务之一。电子邮件系统由电子邮件客户软件、电子邮件服务器和通信协议三部分组成。目前很多网民是通过某个网站提供的邮箱系统来收发邮件的,即直接在WWW页面中完成相关操作,而不使用专门的邮件软件。(一)E-mail(电子邮件)互联网的应用形式第3节WWW中译名为万维网,是互联网中最受欢迎的一种多媒体信息服务系统。WWW只是互联网提供的一种服务。198

11、9年,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的蒂姆伯纳斯李提出了关于WWW的构想,即通过一种超文本的方式提供信息查询服务,并可将互联网上各种主机上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WWW的主要优点包括:多媒体方式、超链接、友好、易用的用户界面。WWW系统由Web服务器、浏览器及通信协议三部分组成。WWW除了可以进行信息浏览外,还可以实现E-mail、FTP、Gopher、BBS等其他服务。(二)WWW万维网互联网的应用形式第3节FTP(FileTransferProtocol)是TCP/IP应用层的基本协议之一,也是互联网上广为应用的一种服务。FTP用于网络上两个主机之间的文件传输,用户也可以从主机上拷贝各种文件。FTP系统由

12、客户软件、服务器软件和FTP通信协议组成。(三)FTP(文件传输)互联网的应用形式BBS(BulletinBoardSystem),是一种多对多交流的服务形式。现在BBS都被放在WWW上,通过WWW浏览器便能访问。早期的BBS只能提供字符型的服务,现在的BBS站点则可以提供多种功能的服务。(四)BBS(电子公告系统)第3节聊天指互联网提供的各种一对一或多对多的实时交流服务。聊天服务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WWW上设置的各种聊天室来提供,另一种是通过即时通信工具来实现。(五)聊天服务互联网的应用形式搜索引擎技术是针对在互联网的信息海洋中查找信息诞生的。可分为两大类:网络蜘蛛形搜索引擎(简称搜索引擎

13、)、基于人工分类目录的搜索引擎(简称分类目录)。搜索引擎的自动信息搜索功能分为两种:一种是定期搜索;另一种是提交网站搜索(六)搜索引擎第3节BT下载是P2P技术的一种应用方式,是互联网上一种新型的信息传输方式。BT的特点是越多的人同时下载同一个文件,那么平均每个人的下载速度就越高。(七)BT下载互联网的应用形式“博客”是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也有人称其为“网络日志”。博客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也与手机媒体结合了起来,出现了移动博客,即利用手机来进行博客更新。(八)博客第3节播客可以视作博客的一种,只是人们在博客平台上发布信息的手段发生了变化。与一般的音频技术的区别:必须是一个独立的、可下载的媒

14、体文件;可以使用RSS2.0文件格式传送信息;接收端能自动接收、下载并将文件转移至需要的地方,放置于播放器的节目单中。目前的播客技术不仅支持声音内容,也支持视频内容。(九)播客互联网的应用形式第3节维基的原名为WiKi(也译为维客),原意为“快点快点”。它是一种超文本系统,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在维基页面上,每个人都可以浏览、创建、更改文本,每个人都可以对别人生成的文件进行编辑。(十)WiKi互联网的应用形式RSS是“RichSiteSummary”英文首字母缩写。应用分两方面:信息供应方用RSS信息源方式,向用户提供以RSS技术整合的信

15、息;用户利用RSS阅读界面来读取这些内容。RSS阅读界面主要有三种:独立的RSS阅读器;沿用Web页面风格的阅读界面;将RSS种子与其他内容整合在一起的客户端。(十一)RSS第3节Widget,它是独立式或嵌入式小程序的统称,包含了娱乐、工作、学习等多种实用功能。Widget可以在电脑桌面上单独执行,网民无须通过浏览器便可连接到网络,从而获得相关信息与服务。(十二)Widget互联网的应用形式SNS是SocialNetworkingService的缩写,中文译为“社会网络服务”,它是基于“六度分隔”理论的一种应用。SNS网站向每个用户提供建立自己的朋友圈的服务,用户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朋友去认识他

16、们的朋友。(十三)SNS第3节微博也称为微博客,它是一种基于社交关系网络进行信息传播的方式。用户可以利用手机、电脑等终端,在微博平台上发表简短的消息,这些消息可以即时地传送给关注自己的那些对象。(十四)微博互联网的应用形式第4节互联网的发展走向一、以“个人门户”为中心、基于“关系网络”的互联网二、作为公民新闻平台的互联网三、作为媒介融合中枢的互联网媒介融合体现为几个层面: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平台融合、市场融合以及机构融合。四、无时不在、无所不在的互联网五、聪明的、人性化的互联网六、作为社会形态的互联网学习与思考1.你平时上网时使用过哪些协议?它们对应着哪些服务?2.WWW与互联网的关系是什么?WWW技术对于互联网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3.你还接触过哪些P2P技术应用?它们与WWW应用的区别是什么?4.网络带宽的不断提高将对新闻传播产生什么影响?5.你如何看待移动传播对互联网发展的影响?6.社会化媒体及公民新闻将对新闻传播产生哪些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