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复习学案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23224336 上传时间:2021-06-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3.0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必修三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复习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必修三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复习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必修三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复习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三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复习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三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复习学案(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最新人教版必修三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复习学案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章末总结 学案(人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 1.以某区域为例 ,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 2.以某流域为例 ,分析该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专题一德国鲁尔区和我国山西能源基地综合比较德国鲁尔区和我国山西能源基地煤炭资源都很丰富,资源条件优越 ,在发展过程中都曾遇到过产业的结构单一、环境问题突出等问题。鲁尔区自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的综合整治出现了明显的效果。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正在提高煤的利用技术,调整产业结构 ,治理 “三废 ”

2、,环境的保护和综合治理成效日益明显。在治理和发展过程中,山西能源基地可以借鉴德国鲁尔区成功的经验。二者对比如下:项目德国鲁尔区山西能源基地开发地理位置优越 ,水陆交通发达;煤炭资源丰煤炭储量丰富 ,开采条件好;水源不条件富;离铁近;水源丰富;市场广阔足;位置适中 ,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生产五大传统工业部门:煤炭 、钢铁 、机械、煤炭是其主导产业 ,产业结构正在逐渐结构向多元化发展 ,形成三条产业链:煤 1 / 9电力 、化学 ,生产结构单一电 铝;煤 焦 化;煤 铁 钢存在煤炭开采成本提高 ,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世界生产结构单一 ,煤炭运力不足 ,环境问问题性钢铁过剩 ,传统产业衰落 ,环境问题

3、明显题突出综合调整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扩大煤炭开采量;发展交通,提高煤炭兴产业 ,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调整工业布整治外运能力;加强煤炭加工转换;调整局;治理环境污染 ,加强环境管理 ,营造绿色措施产业结构 ,延长产业链;治理环境污染空间;拓展交通 、完善交通网产煤 电 铝;煤 焦 化;煤 铁 业原煤生产 原料输出钢链【专题练习1】读“煤炭的综合利用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结合本区的 _、 _等资源优势 ,围绕 _开发 ,构建了三条产业链 ,其中输出化工产品的是 _产业链(2) 简述能成为全国能源基地的条件有哪些(3) 图中输出产品的工业部门是 ()A 采掘工业B 原料工业C

4、 加工工厂D 电子工业专题二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开发整治措施河流是自然地理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对人类生产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而要掌握河流的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开发和整治措施 。(1) 从地形 、气候等自然特征入手 ,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流向:由地势决定。 河网密度:与地形 、降水多少均有关 。流量:与降水 、地形和流域面积有关。 结冰期:长短与有无由气温决定 。含沙量:与植被覆盖状况、河流补给条件 、流域内人类活动有关 。水能蕴藏量:取决于河流水量和地势落差两方面。(2) 分析某河流对流域内人类活动的影响,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供水:包括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 ,从河流流量

5、大小 、季节分配情况和水质方面分析。 航运:从河床坡度 、流量大小方面说明 ,一般情况下 ,河流流量大 ,水流平缓利于航运;同时需考虑流域内经济发展状况。 发电:从河流水量和地势落差说明,河流水量大且地势落差大更有利于发电。 水产养殖:重点考虑水域面积及水质状况。 旅游:与河流及其周边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搭配状况有很大关系 。(3) 对某河流治理则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修建水利工程:效益从防洪、发电 、航运、供水 、水产养殖等方面说明 , 其中前两方面易于理解,对航运产生有利影响,是因为水利2 / 9工程使上游水深增加,水流变平缓且季节流量变化小而实现的。 流域内水土保持工作:可减少河流含沙量

6、,提高防洪能力 。 流域内污染治理工作:保护水质、安全供水 。【专题练习 2】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 ,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 1600mm 之间 。 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列资料,回答 (1) (5)题 。资料一资料二资料三(1 )长江上游流域的优势自然资源有_ 、_ 、 _、 _等。(2)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_;在地形坡度 5 25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 ,水土流失面积比例 _。(3)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_( 多选题 ,填选项字母 )。A 植物种类增加B 土壤肥力降低C 涵养水源能力下降D 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E 增加降水量 、引发滑坡

7、、泥石流(4)分析影响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3 / 9(5) 提出该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专题三如何正确认识水利工程的利与弊从生态和环境效益而言 ,水利工程在本质上就是改造环境、趋利避害的工程 ,以三峡工程为例说明 。 三峡工程本 质上是一项保护环境的工程,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长江中下游的防洪能力,保护和改善人民的生存环境,产生正面的环境效应 。 但是任何一项大型工程的建设都难免会对其周围环境以及相关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1 正面效应长江三峡工程是一项特大型水利工程,具有防洪 、发电 、航运、养殖、供水 、灌溉 、旅游、发展库区经济等巨大的综合利用效益。现主要分析以下三方面:(1) 防洪

8、防洪是三峡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是解除中下游洪水威胁的关键。表现在:提高了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 ,由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配合分 、蓄洪工程等措施可避免大于百年一遇洪水造成的荆江河段干堤溃决;缓解洪水对武汉的威胁;减轻洞庭湖的淤积;大幅度减少分 、蓄洪造成的损失。(2) 发电兴建三峡工程对缓解华中、华东及重庆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状况,减轻煤炭供应和运输的压力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另一方面 ,以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 ,可大幅度减少废气、废水和废渣的排放 ,其环境效益十分明显 。(3) 航运长江航道 ,特别是宜昌至重庆 660 千米的川江航道 ,流经高山峡谷地段,落差大 ,水流急 、险滩

9、多,通航能力差 ,运输成本高 ,使长江航运受到很大限制。三峡工程的建设使上游水位提高,险滩淹没 、水流趋缓 ,航道加深加宽;对下游通过放水增加枯水季节的流量,使水位抬高 ,航道加深 。三峡工程提高了通航能力 ,降低了运输成本 ,增加了运输流量 ,从而促进了东西部物资流通,减轻了铁路运输压力 ,有利于西南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2 负面效应三峡工程产生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移民安置问题、生态环境问题 、名胜古迹问题 。 其中生态环境问题根据其所受影响的大小可分为可逆转的、不可逆转的两个方面 。(1) 可逆转的生态环境问题因农村移民开发、城市迁建不当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加,加剧水库及中下游湖区淤积;破坏库

10、区的生态环境。 水库蓄水后水流条件发生巨大变化,导致库区和库尾回水区泥沙淤积,影响水 库使用寿命;威胁重庆港通航。(2) 不可逆转的生态环境问题水库蓄水 ,水位上升 ,淹没线以下的耕地受淹,使耕地减少 ,加剧库区人多地少的矛盾,同时造成淹没线以下的文物古迹受淹。三峡大坝隔断了中华鲟的洄游产卵路线,还影响白鳍豚的栖息环境 ,影响珍稀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专题练习3】根据“世界某著名河流流域局部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4 / 9(1)读图甲 ,L 河流的名称为 _,图示范围内该河流经的自然带有_、_。(2)简要说明 M 河上游地区降水丰富的影响因素。(3) 读图乙 ,并结合甲图 ,分别说明

11、Q 湖以下河段在 20 世 60 年代与 70 年代流量变化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出现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 。(4) 依据图丙 ,描述该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度状况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1 利用该区能源矿产加工增加产值,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是()5 / 9发展电力工业发展化学工业发展冶金工业发展炼油工业A B CD 2 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澳大利亚西北部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 ,该区域铁矿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A 森林锐减B 土地沙漠化C 土地盐渍化D 物种灭绝3 黄河河口海岸带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是()A 建设大型海港 ,发展远洋运输B 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12、C 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滨海旅游D 开垦成为耕地,发展粮食生产读“ 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回答 4 5 题 。4 建设图中水利枢纽的首要目标是()A 发电B 航运C 防洪D灌溉5 有关图中区域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图中自然保护区以保护亚热带季雨林为主地处山区 ,多生产力低下的坡耕地经济发展水平高 ,资源开发程度低地形条件复杂,旅游资源丰富A B C D 题号12345答案6.读“ 1 月某时地面天气图”(单位:百帕 ),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阴影区域是我国 21 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 ,说明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2)与 20 世纪初期的鲁尔区比较,该能

13、源基地所在地区面临哪些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要回答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因素。6 / 97 读图和材料 ,回答问题 。图 1 是 “ 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和发电成本变化图” ,图 2 是 “ 某区域风能资源分布图” 。(1) 进入 21 世纪 ,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结合图 1 说明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的变化特点 ,并从矿物能源供需状况、技术和环境因素分析其主要原因。(2)从自然和市场条件分析甲地建设风力发电基地的不利因素。(3)分析乙地风能资源贫乏的原因,该地正在开发的可再生常规能源是什么?【反思小结】重要知识点关键点总结我的反思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综合开发的措施及借鉴经验参考答案

14、专题练习1(1) 铝土矿铁矿能源煤 焦 化(2) 煤炭资源丰富 ,开采条件好;市 场广阔;位置适中 ,交通比较便利。(3)B7 / 9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由题目和图中信息可知, 煤炭的综合利用主要是结合本区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开发,主要构建了煤电 铝、煤 焦 化、煤 铁 钢三条产业链 ,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和附加值。专题练习2(1) 水资源水力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 (森林资源 )(2) 旱地增大(3)BCD(4) 自然因素:降水 (强度 );地形坡度;土质条件;植被状况。(5) 治理对策: (封山育林 )保护植被;退耕还林还草 (增加地表植被覆盖

15、 ) ;建设水土保持工程;实施生态移民;调整产业结构。解析整个流域的开发要依据其自然背景,流域的不同河段也要因地制宜,才能做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从资料中可以看出长江上游:处在第一、二级阶梯上,落差大 ,且水量大 ,因此水能丰富;石油、天然气、煤、磷等矿产丰富;该区的水土流失与植被覆盖率关系密切 ,且在地形坡度 5 25范围内 ,坡度越大 ,水土流失面积比例越大。除此之外 ,该地还处在地壳活跃区 ,也是造成滑坡、泥石流频发的原因 ,并可能由此产生水土流失加剧的现象。针对现象产生的原因可以一一对应实施工程或生态措施等进行综合治理或防护。专题练习3(1) 尼罗河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2) 受

16、纬度位置 (赤道低气压带 )和地形 (高原山地迎风坡降水 )因素影响。(3)20 世纪 60 年代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 ,丰水期集中在 8 10 月。 70 年代河流流量变化小 ,各月流量相差不大。 (阿斯旺 )水坝建成后 ,流量受到人为调节所致(4) 分布特点:北高南低 (从沿海向内陆降低 ),由东西两侧向中间降低。原因:上游来水量减少,海水入侵 ,不合理灌溉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流域的水文特征以及河流开发产生的问题。由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和乙图 Q 湖泊以下河段径流量的变化情况可知该河为尼罗河,其支流青尼罗河上游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 ,且位于山地的迎风坡故降水丰富。在水坝修建以前,河流径流变化和降水

17、变化一致,但是水坝修建以后径流变化趋缓,因而是人为原因。课后练习区1 A 煤炭加工增加产值的措施不包括发展炼油工业。2 B开矿易造成植被破坏,加上澳大利亚当地西北部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更易造成土地沙漠化。 3 B黄河河口三角洲附近泥沙沉积作用强,河流水量小 ,不适宜建设大型港口、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旅游。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考虑,合理利用方式是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4 C5.B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区域位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以及地形特征可判断出图中的水利枢纽是长江三峡,自然保护区为湖北神农架,主要保护对象是金丝猴、珙桐等珍稀动植物。 6 (1) 煤炭、天然气能源资源丰富;

18、质量好,开采条件好;地形开阔平坦,靠近水源;交通便利,临近消费区。(2) 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主要人为因素:不合理垦殖,超载放牧 ,过度砍伐 ,乱挖滥采矿产资源。解析 解答第 (1) 题时 ,应首先明确阴影区的能源以煤炭、天然气为主,然后从能源的数量、8 / 9质量、开采条件,以及图示地区地形、水源、交通、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其建设的区位条件。解答第 (2)题时 ,应充分联系鲁尔区的发展中面临的环境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归纳出该区与鲁尔区的不同之处,即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然后从不合理垦殖、超载放牧、过度砍伐、不合理开矿等方面分析其产生的人为因素。7 (1) 变化特点:快速增长。主要

19、原因:矿物能源逐渐枯竭,能源需求增大 ,供需矛盾加剧;技术进步使发电成本下降;开发风能资源,减轻环境污染和破坏。(2) 自然原因:夏季风力相对较小;易受冰冻、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影响。市场条件:远离消费市场 ,输电距离远。(3)原因:离冬季风源地远;受盆地周围山地及高原影响,风力减弱。正在开发的可再生常规能源:水能。 解析第 (1) 题 , 随着经济的发展 , 世界各国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矿物能源的日渐枯竭使人们更加重视利用新能源, 新能源的装机容量迅速增长, 可知柱状图为风电装机容量图 , 则折线图为发电成本变化图。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风力发电的成本大大降低 , 并且风力发电对环境污染少, 有利于保护环境。第 (2)题 , 甲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高原 , 从自然方面分析 , 甲地风速不稳 , 冬季风力大、夏季风力小, 且冬季多冰冻、雪灾等气象灾害;从市场条件分析, 甲地远离消费市场, 需长距离输电。第(3) 题, 乙地为四川盆地 , 距离冬季风源地远且北部有东西向高大山脉的阻挡, 风力小 , 不适合建风力发电站。该地区有众多的名川大江 , 水能资源丰富 , 属于可再生的常规能源9 / 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