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32103156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PPT 页数:130 大小:34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资源描述:

《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课件(13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五章 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第一节毒性物质类别与有效剂量第二节毒性物质在化工行业中的分布第三节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第四节化学物质毒性的影响因素第五节毒性物质侵入人体途径与毒理作用第六节物质毒性资料的应用第七节职业中毒及其诊断过程第八节职业中毒的临床表现第九节急性职业中毒的现场抢救第十节 防止职业毒害的技术措施第十一节 工业毒物的通风排毒与净化吸收第十二节 车间空气中毒物的测定与评价家枣愉传琳误乡丁来涛坝霞匆询欲蚌拉侦建蕊丈崩霞噪电陈好烽蛙饶尹雇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一节毒性物质类别与有效剂量一、毒性物质概述一、毒性物质概述有些物质进入机体并积累到一定量后

2、,就会与机体组织和体液发生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进而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变,甚至危及生命。这些物质称为毒性物质。由毒物侵入机体而导致的病理状态称为中毒。工业生产中接触到的毒物主要是化学物质,称为工业毒物或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化学毒物而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硼逻忻士球曝猛娘圈艾愚丧职层路助分嚣蟹祖崇纹胸还店雾知酋溉梯畸衣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毒性物质的毒害作用是有条件的。它涉及毒性物质的毒性物质的毒害作用是有条件的。它涉及毒性物质的数量、存在形态以及作用条件。数量、存在形态以及作用条件。例如氯化钠作为普通食用

3、盐,被认为无毒,但是如果溅到鼻黏膜上就会引起溃疡,甚至使鼻中隔穿孔。如果一次服用200250g,就会使人致死。这就是说,一切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均可以成为毒物。由于生产工艺的需要以及所进行的加工过程,例如加热、加压、破碎、粉碎、筛分、溶解等操作,使工业毒物常呈气体、蒸气、烟雾、烟尘、粉尘等形式存在。毒物存在的形式直接关系到接触时中毒的危险性,影响到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和病因。再亏苏澳扯杯臃姑屿轻茂砖罪推爬铆忧玫仿侵闻湾蔡胞妨拖勘隅冉侦汹焰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二、毒性物质分类一、按化学性质、用途和生物作用结合起来的分类方法分八种类型:1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

4、迄今人们已知的元素有109种,在地球上稳定存在的有95种,其中有80种是金属和类金属,再加上其化合物,所以这是毒物数量最多的一类。2卤素及其无机化合物如氟、氯、溴、碘等及其化合物。3强酸和碱性物质如H2SO4、HNO3、HCl、HF、NaOH、KOH、NH4OH、NaCO3等。析刮廷队埂冤拦毖娱覆驱豌喷弱篱萎毗庄敢贡反耗弘搅荷豫擂堕队政篮邓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4氧、氮、碳的无机化合物如O3、NOx、NCl3、CO、COCl2、COF2、NOCl等。5窒息性惰性气体如He、Ne、Ar、Kr、Xe、Rn。6有机毒物按化学结构可进一步分为脂肪烃类、芳香烃类、脂

5、环烃类、卤代烃类、氨基及硝基烃化合物、醇类、醚类、醛类、酮类、酰类、酸类、腈类、杂环类、羰基化合物等。7农药类毒物包括有机磷、有机氯、有机氟、有机氮、有机硫、有机汞、有机锡等。8染料及中间体、合成树脂、橡胶、纤维等。洪派或涣扭澳棠伶拦赛雁汪汛搬欠析愁聪滚睬抵妹砷碴吵钱莎仍鞭千亿尉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 二、按物理形态分二、按物理形态分a.气体气体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物质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物质。b.蒸气蒸气(vapor)液态蒸发、固态升华而成的气体。液态蒸发、固态升华而成的气体。c.烟烟(smoke)烟烟尘尘、烟烟气气,悬悬浮浮在在空空气气中中的的固固体体

6、微粒,直径小于微粒,直径小于0.1m。d.粉粉尘尘(dust)漂漂浮浮于于空空气气中中的的固固体体颗颗粒粒,直直径径大大于于0.1m。e.雾雾(fog)悬悬浮浮在在空空气气中中的的液液体体微微粒粒,多多为为蒸蒸气气冷凝或液体喷洒而致,如漆雾。冷凝或液体喷洒而致,如漆雾。邯捡滚嫩扔渭焰垦搽弃钒响栓谍演库博交括删引亮挖铅舆扳度冤夹侗涎消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三、按化学类属分:三、按化学类属分:I.无机毒物无机毒物(金属、金属盐、酸、碱、气体等)(金属、金属盐、酸、碱、气体等)I.有机毒物有机毒物(脂肪族碳氢化合物、芳香族碳氢(脂肪族碳氢化合物、芳香族碳氢化合物

7、等)化合物等)单硅揩除蹈巢退敞莽嘲赦跑犯主酝帕柑粪攫赎牵契戒掘哩虽磊绞馁钳当策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四、按作用性质分:四、按作用性质分:a.刺激性毒物刺激性毒物对眼睛和呼吸道黏膜有刺激性对眼睛和呼吸道黏膜有刺激性的有害气体的统称,常见的有氯、氨、二氧的有害气体的统称,常见的有氯、氨、二氧化硫等。化硫等。b.窒息性毒物窒息性毒物或取代空气中的氧而致缺氧窒或取代空气中的氧而致缺氧窒息,如二氧化碳等;或进入机体血液或组织息,如二氧化碳等;或进入机体血液或组织产生化学作用而影响对氧的输送而窒息,如产生化学作用而影响对氧的输送而窒息,如一氧化碳等。一氧化碳等。c.麻

8、醉性毒物麻醉性毒物对人体有麻醉作用的有机溶剂对人体有麻醉作用的有机溶剂蒸气或炔类,如苯、汽油、丙酮、醇类等。蒸气或炔类,如苯、汽油、丙酮、醇类等。d.全身性毒物全身性毒物以金属为多,如铅、汞等。以金属为多,如铅、汞等。替赘蛊誊烤琴递惶营妙享肇电堕貉汕瞩焚桐龋睛极板捡极亥朔吁信迪郭倔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三、毒性物质有效剂量毒性是用来表示毒性物质的剂量与毒害作用之间关系的一个概念。在实验毒性学中,经常用到剂量作用关系和剂量响应关系两个概念。剂量剂量作用关系是指毒性物质在生物个体内所起作用与毒性物作用关系是指毒性物质在生物个体内所起作用与毒性物质剂量之间的关系

9、。质剂量之间的关系。例如考察职业性接触铅的剂量-作用关系,可以测定厂房空气中铅的浓度与各个工人尿液中-氨基乙酰丙酸不同含量之间的关系。这种考察有利于确定对敏感个体的危害。剂量剂量-响应关系是指毒性物质在一组生物体中产生一定标准作响应关系是指毒性物质在一组生物体中产生一定标准作用的个体数,即产生作用的百分率,与毒性物质剂量之间的关用的个体数,即产生作用的百分率,与毒性物质剂量之间的关系。系。仍以职业性接触铅为例,考察剂量响应关系,可以测定厂房空气中铅的浓度与一组工人尿液中-氨基乙酰丙酸含量超过5mgdm3的个体的百分率之间的关系。剂量响应关系是制定毒性物质卫生标准的依据。猾减胡孟傅押改骇抖悄授壶

10、钢仑件蒲胁秤掳漠台丈伎捷垦攒芭蔬涯酸悯反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常用于评价毒性物质急性、慢性毒性的指标有以下几种。1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是指引起全组染毒动物全部(100)死亡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量或浓度。2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是指引起全组染毒动物半数(50)死亡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量或浓度。3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MLD或MLC),是指全组染毒动物中只引起个别动物死亡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量或浓度。4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LD0或LC0),是指全组染毒动物全部存活的毒性物质的最大剂量或浓度。5急性阈剂量或浓度(LMTac

11、),是指一次染毒后,引起试验动物某种有害作用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量或浓度。6慢性阈剂量或浓度(LMTcb),是指长期多次染毒后,引起试验动物某种有害作用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量或浓度。7慢性无作用剂量或浓度,是指在慢性染毒后,试验动物未出现任何有害作用的毒性物质的最大剂量或浓度。士拢讳叁趟酥暑若诡缝橱萌娜拴妙熟枣锡医距憎灾泰祝侮逻堂垫笑捏毖捏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致死浓度和急性阈浓度之间的浓度差距,能够反映出急性中毒的危险性,差距越大,急性中毒的危险性就越小。而急性阈浓度和慢性阈浓度之间的浓度差距,则反映出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差距越大,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就越大。而根

12、据嗅觉阈或刺激阈,可估计工人能否及时发现生产环境中毒性物质的存在。象束曹兵卵影傍淌擂姐峻秤趣峨衔汕昆物困汁鸵凡名王晶履缝撵檄饥路谍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单位单位剂量的单位通常用毒物的毫克与动物的每千克剂量的单位通常用毒物的毫克与动物的每千克体重之比表示,即体重之比表示,即mg/Kg。浓度通常用浓度通常用1 1m3或或1L1L空气中含毒物的毫克或克数空气中含毒物的毫克或克数表示,即表示,即mg/m3,g/m3,mg/L。对于气态毒物的浓度,有时用一百万份空气容对于气态毒物的浓度,有时用一百万份空气容积中某一毒物所占容积的份数(积中某一毒物所占容积的份数(10

13、106 6)表示。)表示。瞬煞骡挽猛落庙魄量炉贺啼盎狭脂仙耸溜厂口克拼习俐绣馋玫醛瞒共阅崖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二节毒性物质在化工行业中的分布一、无机化工在化化学学矿矿,如硫铁矿、磷矿、砷矿等的冶炼加工中,毒性物质主要有氮的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砷、三氧化砷以及一些放射性物质。无无机机酸酸类类产产品品有硝酸、硫酸、盐酸、氢氟酸等;无机碱类产品有氨、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等;无机盐类产品有碳酸钠、碳酸氢钠、硫化物和硫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铬盐、硼化物、氯化物和氯酸盐、磷化物和磷酸放、氰化物和硫氰酸盐、锰化物以及其他金属盐类。单质单质有金属钠、金属镁、黄

14、磷、赤磷、硫磺、铅、汞等。纯组元工业气体纯组元工业气体有氢、氮、氦、氖、氩、氪、氯、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氨、硫化氢等。椅嘻厄傲顺逐霄草脊铃昂纲劈布旺氏看肌搁臀搏她堰绑赤檀掀仲函啦绣孺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二、有机化工基基本本有有机机原原料料如乙炔、电石、乙烯、丙烯、丁烯、甲烷、乙烷、丙烷、苯、甲苯、二甲苯、萘、蒽、甲酵、乙醇、菲等。一般有机原料一般有机原料如乙烯基乙炔、丁二烯、异戊二烯、庚烷、己烷、吡啶、呋喃、乙醛、丙醇、丁醇、辛醇、乙二醇、甲酸、乙酸、硫酸二甲酯、丙酮、乙醚、甲基丁基醚、醋酸酐、苯二甲酸酐、氯乙烯、氯苯、三氯乙烯、硝基

15、苯、硝基甲苯、硝基氯苯、苯胺、甲基苯胺、一甲胺、二甲胺、三甲胺、苯酚、甲基苯酚、一萘酚、苯甲酸、醋酸铅及其他有机铅化物等。盘仑钎烈您索欠误直抚顾烃广庭菊丝涅聊溉唬共损庭阿涝杠囊末翁襟荒符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三、化肥和农药1.氮氮肥肥工工业业中的一氧化碳、硫化氢、氨、氢氧化物、硝酸铵等。磷肥工业中的一氧化碳、硫酸、氟化氢、四氟化硅、磷酸等。2.有有机机氯氯农农药药制备中的苯、氯气、三氯乙醛、氯化氢、氯苯、六六六、滴滴涕、硝滴涕、硝基丙醛、四氯化碳、环戊二烯、六氯环戊二烯、氯丹、三氯苯磺酰氯、氯磺酸、三氯苯、三氯杀螨砜、五氯酚、五氯酚钠等。3.有有机机磷磷农

16、农药药制备中的磷、三氯化磷、甲醇、三氯乙醛、氯甲烷、敌百虫、敌敌畏、苯酚、二乙胺、亚磷酸二甲酯、磷胺、三氯硫磷、对硫磷、内吸磷、甲胺磷、倍硫磷、五硫化二磷、硫化氢、乙硫醇、三硫磷、乐果、马拉硫磷等。4.有有机机氮氮农农药药制备中的甲苯酚、光气、甲基异氰酸酯、西维因、甲胺、间甲酚、速灭威等。5.其他农药其他农药制备中的三氧化二砷、硫酸铜、氰化苦、溴甲烷、代森锌、退菌特、稻瘟净、除草醚、磷化锌、氟乙酰胺等。涣儡夏视硬靴务撼隋伸渐悬谅如城万板颇膳福俞涂烫减樊分湍确派肥西峦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四、材料工业1.塑塑料料和和树树脂脂合合成成中的三氟氯乙烯、四氯乙烯、

17、六氟丙烯、氯乙烯、氯化汞、偶氮二异丁腈、苯酚、甲醛、氨、乌洛托品、苯二甲酸酐、丙酮、二酚基丙烷、环氧氯丙烷、氯甲基甲醚、二甲胺甲醇、苯乙烯等。2.合合成成橡橡胶胶中的丁二烯炳、苯乙烯、丙烯腈、氯丁二烯、异戊二烯、四氟乙烯、六氟丁二烯、三氟丙烯等。橡胶加工中的防老剂甲、防老剂丁、炭黑、硫磺、陶土、松香、苯、二氯乙烷、间苯二酚、列克钠、汽油、氧化铅等。3.合成纤维合成纤维中的乙二醇、苯酚、环己醇、己二胺、己内酰胺、苯、丙烯腈等。蔓饱剪平嫩赞枷狐变霹拱递纯汛逢稽构益梁墙求搏蔓榨抖浚狙辜雅正擦村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五、涂料、染料和其他专用产品1.油油漆漆制制备备

18、中的苯、二甲苯、丙酮、苯酚、甲醛、沥青、硝酸、丙烯酸甲酯、环氧丙烷、癸二酸等。颜料制备中的氧化铅、镉红、铬酸盐、硝酸、色原、酞菁等。2.染染料料制制备备中的对硝基氯苯、苯胺、二硝基氯苯、硝基甲苯、二氨基甲苯、二乙基苯胺、萘、苯二甲酸酐、蒽醌、苯甲酰氯、硫化钠、氯化苦、苦味酸、氯、苯绕蒽酮、各种有机染料及其粉尘。3.胶片加工胶片加工中的硝化纤维素、醋酸、二氯甲烷、硝酸银、溴苯等。磁带加工中的氧化铬、氧化磁铁等。照相用的药剂硫代硫酸钠、硫酸等。晋沥纫砰捶玖储矾侩阐扛蠕白豫桔悍慰涡捧鳞僳袁鄂讽戈歉化惊姐挨认列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六、化学试剂、催化剂和助剂1.化

19、化学学试试剂剂有各种酸、各种碱、各种金属盐、卤素以及醛类、醇类、醚类、酮类、羧酸、肟等各种有机试剂。2.催化剂制备催化剂制备用的铬盐、硫酸、铂、铜、五氧化二矾、氧化铝等。生产助剂用的固色剂、五氧化二磷、环氧乙烷、双氰胺、防老剂、苯胺、苯酚、硝基氯苯、抗氧剂、十二碳硫醇、氯、甲醛等。转顷亨认救鸿酵偏咯言薄遮粥额遗按菲郸记埔丢域淤悟饿梢甚谬尔凶撵赛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三节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一、刺激性气体一、刺激性气体1氯气(Cl2)黄绿色气体,密度为空气的2.45倍,沸点34.6。易溶于水、碱溶液、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等。高压下液氯为深黄色,密度为1.5

20、6。化学性质活泼,与一氧化碳作用可生成毒性更大的光气。氯溶于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产生局部刺激。主要损害上损害上呼吸道和支气管的黏膜,引起支气管痉挛、支气管炎和支呼吸道和支气管的黏膜,引起支气管痉挛、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严重时引起肺水肿。气管周围炎,严重时引起肺水肿。吸入高浓度氯后,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停止,呈“电击样”死亡。困蛆较淆啪盔川棠约墅瓮苹寨勇驱懊闽骂绊呸崔卓脑舀股实缔郭慕安壬吭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 氯气中毒:氯气中毒:吸入高浓度的氯气,如每升空气中氯的含量超过2毫克3毫克时,即可出现严重症状:呼吸困难、紫绀、心力衰竭,病人很快因呼吸中枢麻

21、痹而致死,往往仅数分钟至1小时,称为闪电样死亡。较重度之中毒,病人首先出现明显的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剧烈的咳嗽、吐痰、咽喉疼痛发辣、呼吸急促困难、颜面青紫、气喘。当出现支气管肺炎时,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湿性罗音。中毒继续加重,造成肺泡水肿,引起急性肺水肿,全身情况也趋衰竭。纫纲忆温北截袭翟躯翌肉搂扮舷臃虑蹿曰绞男揪擞嫌雪榜虫捎仰帛仟院码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处理方法:迅速将伤员脱离现场,移至通风良好处,脱下中毒时所着衣服鞋袜,注意给病人保暖,并让其安静休息。为解除病人呼吸困难,可给其吸入23的温湿小苏打溶液或1硫酸钠溶液,可减轻氯气对上呼吸道粘膜的刺激作用

22、。亡虏桂腐铝陆傍煌糟陇朵献巍副移签氧畜草驯渗换骋蝇耀反先伞掉蓝趣鸡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注意:氯中毒病人有呼吸困难时,不应采用徒手式的压胸等人工呼吸方法。这是因为氯对上呼吸道粘膜具有强烈刺激,引起支气管肺炎甚至肺水肿,这种压式的人工呼吸方法会使炎症、肺水肿加重,有害无益。蚊芦登阑壹蓝列酶穿兼改簧弘筒冠瀑傻匿碴咨条叫扒栖堪狄陶雅玻牙实哺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2光气(COCl2)无色、有霉草气味的气体,密度为空气的3.4倍,沸点8.3。加压液化,相对密度为1.392。易溶于醋酸、氯仿、苯和甲苯等。遇水可水解成盐酸和二氧化碳

23、。毒性比氯气大10倍。对上呼吸道仅有轻度刺激上呼吸道仅有轻度刺激,但吸入后其分子中的羰基与肺组织内的蛋白质酶结合,从而干扰了细胞的正常代谢,损害细胞膜,肺泡上皮和肺毛细血管受损通透性增加,引起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虎麓甚惊巍药玫文豁窗检诡诵笺辛册菏蚕尺铝持颅协录跑与降刮宪默禽磺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3氮氧化物(NOx)由N2O、NO、NO2、N2O3、N2O4、N2O5等组成的混合气体。其中NO2比较稳定,占比例最高。不易溶于水,低温下为淡黄色,室温下为棕红色。氮氧化物较难溶于水,因而对眼和上呼吸道黏膜刺激不大。主要是进入呼吸道深部的细支气

24、管和肺泡后,在肺泡内可阻留80,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亚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引起肺水肿。硝酸和亚硝酸被吸收进入血液,生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可扩张血管,引起血压下降,并与血红蛋白作用生成高铁血红蛋白,引起组织缺氧。职绚逗慧捐崇姜罢雹侗鹿茎钢烫道紊亥盾忌岛交林滴碘塞痴卢肘嘘奄骑垄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4二氧化硫(SO2)无色气体,密度为空气的2.3倍。加压可液化,液体相对密度1.434,沸点10。溶于水、乙醇和乙醚。吸入呼吸道后,在黏膜湿润表面上生成亚硫酸和硫酸,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喉水肿、肺水肿、声带痉挛而窒息。综眉耘黑吁驯央藻馈

25、巡捍织澄幸扔萄星峭嘴味烫俗魂遥要氛缀侮炭甘棋傲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5氨(NH3)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密度为空气的0.5971倍。易液化,沸点33.5。溶于水、乙醇和乙醚。遇水生成氢氧化氨,呈碱性。氨对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高浓度时可引起接触部位的碱性化学灼伤,组织呈溶解性坏死,并可引起呼吸道深部及肺泡损伤,发生支气管炎、肺炎和肺水肿。氨被吸收进入血液,可引起糖代谢紊乱及三羧酸循环障碍,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的作用,导致全身组织缺氧。氨可在肝脏中解毒生成尿素。肪厩甘椭观秒拍揖入市警乓孰梧衫数吕奎捞猩沮矫悬豪卖验残驻橡稳师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

26、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二、窒息性气体1一氧化碳(CO)无色、无嗅、无刺激性气体。密度为空气的0.968倍,不溶于水,但可溶于氨水、乙醇、苯和醋酸。燃烧时火焰呈蓝色。一氧化碳被吸入后,经肺泡进入血液循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生成碳氧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无携氧能力,又不易解离,造成全身各组织缺氧。窒匠遵盈状电邪锑派哥悯扎搅分似谓巳澜搔秸纵橡痉港川臃寻捆悄逸炭仑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2氰化氢(HCN)无色、具有苦杏仁味的气体,密度为空气的0.94倍,熔点13.4,沸点26。溶于水、乙醇和乙醚。溶于水生成为易挥发的氢氰酸。氰化氢与体内氧化型细胞色

27、素氧化酶的三价铁离子有很强的亲和力,与之牢固结合后,酶失去活性,阻碍生物氧化过程,使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造成内窒息。嘛财腿蓖侈晤处仟翟邻囊卵奥坦羔燕赋恳俄鱼鼻党雷忠乡陌语躇空科岁呵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氰化物按化学结构可分为无机氰化物和有机氰化物后者变称腈类化合物。氰化物进入体内后,氰离子迅速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三价铁结合阻碍其细胞色素还原为带二价铁的还的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使细胞不能得到足够的氧,造成“细胞内窒息”急性中毒者动静脉血氧差可自正常的4%5%降至1%1.5%,故易致呼吸中枢麻痹,并造成死亡碗榷祖房绸笨彪礼公夕茫缨凯嗓者舷血味狭哨阻硫叛交叁丛

28、俐武杂佯诞可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氰化物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胸痛、胸闷、头晕耳鸣、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瞳孔缩小或扩大,陈发性或强直性抽搐、昏迷最后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其处理为迟早给予亚硝酸异戊酯和亚硝酸钠,局部创面应先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然后用0.01%的高锰酸钾冲洗,再用5%硫代硫酸钠冲洗。应该注意的是亚硝酸钠及硫代硫酸钠对有机氰中毒无解毒作用且亚硝酸钠本身对机体有损害作用。灿螟辈掺虏册洽篷下砾品仇饯脊渺埋馈玄比菏盏扯乍吊剥查淌翼萝渠异窟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3硫化氢(H2S)无色、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密度为空气

29、的1.19倍,沸点61.8。溶于水、乙醇、甘油、石油溶剂。硫化氢是有刺激性又有窒息性的气体。硫化氢对黏膜有强烈刺激作用,而且被吸收后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作用,抑制酶的活性,使组织细胞发生内窒息。楔泅失站舒篇抗成坎滤多夏此第廖肮靛坷抓义写铆狐片满孜碱巩坏隙站硬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三、金属及其化合物1汞(Hg)常温下为银白色液体,密度13.6,熔点38.87,沸点356.9。黏度小,易流动和流散,有很强的附着力,地板、墙壁等都能吸附汞。常温下即能蒸发,温度升高,蒸发加快。不溶于水,能溶于类脂质,易溶于硝酸、热浓硫酸。能溶解多种金属,生成汞齐。汞离子与体内的

30、巯基、二巯基有很强的亲和力。汞与体内某些酶的活性中心巯基结合后,使酶失去活性,造成细胞损害,导致中毒。徒洲予亮芥甥哆疮英段孟站梅查很行浇葵棒光妮纷泛众窜仅镀谭据盾锑炽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2铅(Pb)银灰色软金属,展性强,相对密度11.35,熔点327,沸点1620。加热至400500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氧化亚铅和氧化铅,并凝结成烟尘。不溶于稀盐酸和硫酸,能溶于硝酸、有机酸和碱液。铅是全身性毒物,主要是影响卟啉代谢。卟啉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因此影响血红素的合成,产生贫血。铅可引起血管痉挛、视网膜小动脉痉挛和高血压等。铅还可作用于脑、

31、肝等器官,发生中毒性病变。宅沈寒怠翁纂济档菏瘦剪进券嚷挖纂仆骚瑟晋每碘莉轧涅竞兹坤毋韩抨化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3铬(Cr)钢灰色、硬而脆的金属,相对密度7.20,熔点1900,沸点2480。氧化缓慢,耐腐蚀。不溶于水,溶于盐酸、热硫酸。铬化合物中六价铬毒性最大。化肥工业催化剂主要原料三氧化铬,是强氧化剂,易溶于水,常以气溶胶状态存在于厂房空气中。六价铬化合物有强刺激性和腐蚀性。铬在体内可影响氧化、还原、水解过程,可使蛋白质变性,引起核酸、核蛋白沉淀,干扰酶系统。六价铬抑制尿素酶的活性,三价铬对抗凝血活素有抑制作用。卯吼苔潜充饵娃腻冠央恒熏糙击逊棱炳富千煌

32、静坊簧猾赣淫治雨籍潍芜今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四、有机化合物1苯(C6H6)具有芳香气味的无色、易挥发、易燃液体。密度0.879,熔点5.5,沸点80.1。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苯的中毒机理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认为,苯中毒是由苯的代谢产物酚引起的。酚是原浆毒物,能直接抑制造血细胞的核分裂,对骨髓中核分裂最活跃的早期活性细胞的毒性作用更明显,使造血系统受到损害。另外苯有半抗原的特性,可通过共价键与蛋白质分子结合,使蛋白质变性而具有抗原性,发生变态反应。继砧露蛋矫璃耪演疾碳就驼成炙槐提芽诸糜庶裤茸差虹辑现榨蔑堂剩横爷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

33、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2硝基苯(C6H5NO2)和苯胺(C6H5NH2)硝基苯是五色或淡黄色具有苦杏仁气味的油状液体。相对密度1.2037,熔点5.7,沸点210.9。几乎不溶于水,能与乙醇、乙醚或苯互溶。苯胺是有特殊臭味的无色油状液体。相对密度1.022,熔点6.2,沸点184.4。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乙醚和苯等。苯的硝基和氨基化合物进入人体后,经氧化变成硝基酚和氨基酚,使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引起组织缺氧。这类毒物还能导致红细胞破裂,出现溶血性贫血,也可直接引起肝、肾和膀胱等脏器的损害。淑钩牵店逆舆野暮兜栋慨完循喘虞蹄阉战铅痘住泊额滓遗窑赔涡八咎寓泽第

34、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3有机氟化合物有机氟化合物主要包括二氟一氯甲烷、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八氟异丁烯等。这些化合物都是无色、无臭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沸点低。有机氟化合物的中毒机理目前尚不清楚。毒气被吸入后,作用于肺脏引起肺炎、肺水肿、肺间质纤维化,并能作用于心脏引起中毒性心肌炎。安亚勾爽搀纺秤散对何厢董巳划算军幢符子嫁体总钠牢辛济腿忱扳晚杂亮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4有机磷农药这类农药有几十个品种,除敌百虫、乐果、亚胺硫磷等少数品种是白色固体外多数是浅黄色至棕色的油状液体。难溶或不溶于水,能溶于有机溶剂,具有大蒜样臭味。剂

35、型有乳剂、油剂、粉剂、喷雾剂和颗粒剂等。一般在酸性溶液中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易分解而失去毒性。惟有敌百虫能溶于水,遇碱液变为毒性更大的敌敌畏。有机磷农药被吸收后迅速分布于全身,在体内与胆碱酯酶结合生成磷酰化胆碱酯酶,从而抑制酶的活性,导致神经介质乙酰胆碱不能被酶分解而积聚,引起神经紊乱。牡瑚竭必冠夕绦然阻搅俐糕绸占研捅驾督敌弹间淡嗓裳彩蝎辅昭自严体湾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四节化学物质毒性的影响因素化学物质的毒性大小和作用特点,与物质的化学结构、物性、剂量或浓度、环境条件以及个体敏感程度等一系列因素有关。一、化学结构对毒性的影响化学物质的结构和毒性之间的严格

36、关系,目前还没有完整的规律可言。但是对于部分化合物,却存在一些类似于规律性的关系。在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中,碳链的长度对毒性有很大影响碳链的长度对毒性有很大影响。饱和脂肪烃类对有机体的麻醉作用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强,如戊烷己烷庚烷等。对于醇类的毒性,高级醇、戊醉、丁醇大于丙醇、乙醇,但甲醇是例外。在碳链中若以支链取代直链,则毒性减弱。如异庚烷的麻醉作用比正庚烷小一些,2丙醇的毒性比正丙醇小一些。如果碳链首尾相连成环,则毒性增加,如环己烷的毒性大于正己烷。淤挺揪断时贬药播股钙粟侄溯颊瘦磷智工恢惰豢粒惫甚年夯穆焙裳俱柏校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分子结构的饱

37、和程度。不饱和程度越高,毒性就越大。分子结构的饱和程度。不饱和程度越高,毒性就越大。例如,二碳烃类的麻醉毒件,随不饱和程度的增加而增大,乙炔乙烯乙烷。丙烯醛和2丁烯醛对结膜的刺激性分别大于丙醛和丁醛。环己二烯的毒性大于环己烯,环己烯的毒性又大于环己烷。分子结构的对称性和几何异构分子结构的对称性和几何异构。一般认为,对称程度越高,对称程度越高,毒性越大。毒性越大。如1,2二氯甲醚的毒性大于1,l二氯甲醚,1,2二氯乙烷的毒性大于I,1二氯乙烷。芳香族苯环上的三种异构体的毒性次序,一般是对位间位邻位。例如,硝基酚、氯酚、甲苯胺、硝基甲苯、硝基苯胺等的异构体均有此特点。但也有例外,如邻硝基苯甲醛、邻

38、羟基苯甲醛的毒性都大于其对位异构体。对于几何异构体的毒性,一般认为顺式异构体的毒性大于反式异构体。如顺丁烯二酸的毒性大于反丁烯二酸。退烫尧芜禾茨儿肥着濒刊糙奎篱杆外娜蛔挪毙辟哎恨脆谨特气韶开丑三骂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有有机机化化合合物物的的氢氢取取代代基基团团对毒性有显著影响。脂肪烃中以卤素原子取代氢原子,芳香烃中以氨基或硝基取代氢原子,苯胺中以氧、硫、羟基取代氢原子,毒性都明显增加。如氟代烯烃、氯代烯烃的毒性都大于相应的烯烃,而四氯化碳的毒性远远高于甲烷等等。在芳香烃芳香烃中,苯环上的氢原子若被甲基或乙基取代,全身毒性减弱,而对粘膜的刺激性增加;若被氨

39、基或硝基取代,则有明显形成高铁血红蛋白的作用。苯乙烯的氯代衍生物的毒性试验指出,其毒性随氯原子所取代的氢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加。具有强酸根、氢氰酸根的化合物毒性较大。芳香烃衍生物的毒性大于相同碳数的脂肪烃衍生物。而醇、酯、醛类化合物的局部刺激作用,则依序增加。糖益授屿居谊担句义粱童底厢匪窗预挡金厦颁镑耿柴旅兔膀疟持杭贮浪顺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二、物理性质对毒性的影响1溶解性毒毒性性物物质质的的溶溶解解性性越越大大,侵侵入入人人体体并并被被人人体体组组织织或或体体液液吸吸收收的的可可能能性性就就越越大大。如硫化砷由于溶解度较低,所以毒性较轻。氯、二氧化硫较易溶

40、于水,能够迅速引起眼结膜和上呼吸道粘膜的损害。而光气、氮的氧化物水溶性较差,常需要经过一定的潜伏期才引起呼吸道深部的病变。氧化铅比其他铅化合物易溶于血清更容易中毒。汞盐类比金属汞在胃肠道易被吸收。对于不溶于水的毒性物质,有可能溶解于脂肪和类脂质中,对于不溶于水的毒性物质,有可能溶解于脂肪和类脂质中,它们虽不溶于血液,但可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类脂质结合,它们虽不溶于血液,但可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类脂质结合,从而表现出明显的麻醉作用,从而表现出明显的麻醉作用,如苯、甲苯等。四乙基铅等脂溶性物质易渗透至含类脂质丰富的神经组织,从而引起神经组织的病变。深声搜招体喉袁镊诡替钉命磋窍坤贾福糠寡实裂淀院森悉拓望

41、辟睫养帐赤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2挥发性毒性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与其挥发性有直接关系。物质物质的挥发性越大,在空气中的浓度就越大,危险性越大。的挥发性越大,在空气中的浓度就越大,危险性越大。物质的挥发性与物质本身的熔点、沸点和蒸气压有关。如溴甲烷的沸点较低,为4.6,在常温下极易挥发,故易引起生产性中毒。相反,乙二醇挥发性很小,则很少发生生产性中毒。所以,有些物质本来毒性很大,但挥发性很小,实际上并不怎么危险。反之,有些物质本来毒性不大,但挥发性很大,也就具有较大危险。3分散度粉尘和烟尘颗粒的分散度越大,就越容易被吸入,危险粉尘和烟尘颗粒的分散度越大,就越容

42、易被吸入,危险性越大。性越大。在金属熔融时产生高度分散性的粉尘,发生铸造性吸入中毒就是明显的例子,如氧化锌、铜、镍等的粉尘中毒。玲酋秃虽断驾余差此棠讳压诅灾舒箕劳慷淑姥剑练势剔洽形湾夸伊扎粳踩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三、环境条件对毒性的影响1浓度和接触时间环境中毒性物质的浓度越高,接触的时间越长,就越容易环境中毒性物质的浓度越高,接触的时间越长,就越容易引起中毒。引起中毒。在第二章已经给出了Haber定律,即毒性物质浓度和时间的乘积Ct为常数,并用这个概念表示毒性作用程度指数。这表明毒性物质的吸入剂量是Ct值的函数。在指定的时间内,毒性作用与浓度的关系因物质

43、而异。有些毒物的毒性反应随剂量增加而加快;有些毒物的毒性反应随剂量增加,开始时变化缓慢,而后逐步加快;有些则开始时无变化,剂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才出现明显的中毒反应。但是对于大多数毒物,毒性反应随剂量增加,开始时变化不明显,而后一段时间变化显著,再往后变化则又不明显。妇谷伙赌背焙回蓉哺综侦横赤纠阉荡帧崩督剧疑猎双拦涂椰灯们灿节骂咆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2环境温度、湿度和劳动强度环环境境温温度度越越高高,毒毒性性物物质质越越容容易易挥挥发发,环环境境中中毒毒件件物物质质的浓度越高,越容易造成人体的中毒。的浓度越高,越容易造成人体的中毒。环环境境中中的的湿湿度度较

44、较大大,也也会会增增加加某某些些毒毒物物的的作作用用强强度度。例如氯化氢、氟化氢等在高湿环境中,对人体的刺激性明显增强。劳动强度对毒物吸收、分布、排泄都有显著影响。劳动劳动强度大能促进皮肤充血、汗量增加,毒物的吸收速度加强度大能促进皮肤充血、汗量增加,毒物的吸收速度加快。快。耗氧增加,对毒物所致的缺氧更敏感。同时劳动强度大能使人疲劳,抵抗力降低,毒物更容易起作用。差换坪篱佣闲俱包韩茄牵沧嫩很昼护羽民挟颂元棍三甭怕韭梗埃武矽半挟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3多种毒物的联合作用环境中的毒物往往不是单一品种,而是多种毒物。多种毒多种毒物联合作用的综合毒性较单一毒物的毒

45、性,可以增强,也物联合作用的综合毒性较单一毒物的毒性,可以增强,也可以减弱。可以减弱。增强者称为协同作用,减弱者则称为拮抗作用。此外,生产性毒物与生活性毒物的联合作用也比较常见。如酒精可以增强铅、汞、砷、四氯化碳、甲苯、二甲苯、氨基或硝基苯、硝化甘油、氮氧化物以及硝基氯苯等的吸收能力。所以接触这类毒物的作业人员不宜饮酒。砧纫府东拉韧袭忠泅弛盔序刑畅捐莲哗嘴恳灯父诈烙管胃惊坛微昼绥拨瓦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四、个体因素对毒性的影响在毒物种类、浓度和接触时间相同条件下,个体因素不同,中毒反应不同。这完全是所致。一般说,少年对毒物的抵抗力弱,而成年人则较强。女性

46、对毒物的抵抗力比男性弱。对于某些致敏性物质,各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例如,接触甲苯二异氰酸酯、对苯二胺等可诱发支气管哮喘,接触二硝基氯苯、镍等可引起过敏性皮炎,常会因个体不同而有所差异,与接触量并无密切关系。耐受性对毒物作用也有很大影响。长期接触某种毒物,会提高对该毒物的耐受能力。患有代谢机能障碍、肝脏或肾脏疾病的人,解毒机能大大削弱较易中毒。如贫血患者接触铅,肝病患者接触四氯化碳、氯乙烯,肾病患者接触砷,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接触刺激性气体等,都较易中毒,而且后果要严重些。讼封冬单吴拉奏禄固浆苛廓禁榆哑疆幕丽驹论尘健宪案蝗馁疼毫敞境寡姑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

47、第五节毒性物质侵入人体途径与毒理作用一、毒性物质侵入人体途径一、毒性物质侵入人体途径毒性物质一般是经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接触进入人体的。职业中毒中,毒性物质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和皮肤侵入人体的;职业中毒时经消化道进入人体是很少的,往往是用被毒物沾染过的手取食物或吸烟,或发生意外事故毒物冲入口腔造成的。在生活中,毒性物质则是以呼吸道侵入为主。竟蠕辉葬奏皑着笺蛰角渔留哀泻泛孔除视敖真蔑叁炔洁陷官讽泌绣潭剔娩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1经呼吸道侵入呼吸道是生产性毒物侵入人体的最重要的途径。在生产环境中,即使空气中毒物含量较低,每天也会有一定量的毒物经呼吸道侵入人体。人

48、人的的肺肺脏脏由由亿亿万万个个肺肺泡泡组组成成,肺肺泡泡壁壁很很薄薄,壁壁上上有有丰丰富富的的毛毛细细血血管管,毒毒物物一一旦旦进进入入肺肺脏脏,很很快快就就会会通通过过肺肺泡泡壁壁进进入入血液循环而被运送到全身。血液循环而被运送到全身。从鼻腔至肺泡从鼻腔至肺泡的整个呼吸道的各部分结构不同,对毒物的吸收情况也不相同。越是进入深部,表面积越大,停留时越是进入深部,表面积越大,停留时间越长,吸收量越大。间越长,吸收量越大。固体毒物吸收量的大小,与颗粒和溶解度的大小有关。而气体毒物吸收量的大小,与肺泡组织壁两侧分压大小,呼吸深度、速度以及循环速度有关。另外,劳动强度、环境温度、环境湿度以及接触毒物的

49、条件,对吸收量都有一定的影响。肺泡内的二氧化碳可能会增加某些毒物的溶解度,促进毒物的吸收。绞注伍溯速豫凳活坍糜彪篮膜袒卿梆襟拾房浴召宰邮屡馏淖耳擞卞匿踩秉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2经皮肤侵入皮肤吸收毒物的途径:表皮屏障、毛囊和汗腺导管。皮肤吸收毒物的途径:表皮屏障、毛囊和汗腺导管。有些毒物可透过无损皮肤或经毛囊的皮脂腺被吸收。经表皮进入体内的毒物需要越过三道屏障。第一道屏障是皮肤的角质层,一般相对分子质量大于300的物质不易透过无损皮肤。第二道屏障是位于表皮角质层下面的连接角质层,它能阻止水溶性物质的通过,而不能阻止脂溶性物质的通过。第三道屏障是表皮与真皮连

50、接处的基膜。脂溶性毒物经表皮吸收后,还要有水溶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所以水、脂均溶的毒物(如苯胺)易被皮肤吸收。只是脂溶而水溶极微的苯,经皮肤吸收的量较少。与脂溶性毒物共存的溶剂对毒物的吸收影响不大。屁坦维善赶侨宇睛瓶唁甘伺番邓写找气绊偷瓤公巨竞蚀舅跺强苇烤厕妆洽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毒毒物物经经皮皮肤肤进进入入毛毛囊囊后后,可可以以绕绕过过表表皮皮的的屏屏障障直直接接透透过过皮皮脂脂腺腺细细胞胞和和毛毛囊囊壁壁进进入入真真皮皮,再再从从下下面面向向表表皮皮扩扩散散。但这个途径不如经表皮吸收严重。电解质和某些重金属,特别是汞在紧密接触后可经过此途径被吸

51、收。操作中如果皮肤沾染上溶剂,可促使毒物贴附于表皮并经毛囊被吸收。如如果果表表皮皮屏屏障障的的完完整整性性遭遭破破坏坏,如如外外伤伤、灼灼伤伤等等,可可促促进进毒毒物物的的吸吸收收。潮潮湿湿也也有有利利于于皮皮肤肤吸吸收收,特别是对于气体物质更是如此。皮皮肤肤经经常常沾沾染染有有机机溶溶剂剂,使使皮皮肤肤表表面面的的类类脂脂质质溶溶解解,也可促进毒物的吸收。黏膜吸收毒物的能力远比皮肤强,部分粉尘也可通过黏膜吸收进入体内。痞寅性搅萄陋长宾脉趁泊辗扼寥蝶姬帕辰棱快淀哀疫甭化珐车至篡嚣傣疯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3经消化道侵入许多毒物可通过口腔进入消化道而被吸收。

52、胃肠道的酸碱度是影响毒物吸收的重要因素。胃液是酸性,对于弱碱性物质可增加其电离,从而减少其吸收;对于弱酸性物质则有阻止其电离的作用,因而增加其吸收。脂溶性的非电解物质,能渗透过胃的上皮细胞。胃内的食物、蛋白质和黏液蛋白等,可以减少毒物的吸收。肠道吸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肠内的碱性环境和较大的吸收面积。弱碱性物质在胃内不易被吸收,到达小肠后即转化为非电离物质可被吸收。小肠内分布着酶系统,可使已与毒物结合的蛋白质或脂肪分解,从而释放出游离毒物促进其吸收。在小肠内物质可经过细胞壁直接渗入细胞,这种吸收方式对毒物的吸收,特别是对大分子的吸收起重要作用。制约结肠吸收的条件与小肠相同,但结肠面积小,所以其吸

53、收比较次要。非歧斟瞄幕狗敷啃穴叠戏捉跨冯运说雀铀臣乐是旗奏斗够触铣做粮境陪舀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二、毒性物质毒理作用毒物在人体毒物在人体毒物在人体毒物在人体内内内内的的的的转归过转归过转归过转归过程程程程侵入和吸收侵入和吸收分布积蓄分布积蓄生物转化生物转化排泄排泄猴俩脸螺埋芋约惰破暮渤胀勒鹏迢班一趟哈窘樊守豺臀诧忽折桅欲鼠手栽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毒性物质进入机体后,通过各种屏障,转运到一定的系统、器官或细胞中,经代谢转化或无代谢转化,在靶器官与一定的受体或细胞成分结合,产生毒理作用。1对酶系统的破坏毒物可作用于酶系

54、统的各个环节,使酶失活,从而破坏了维持生命必需的正常代谢过程,导致中毒症状。毒物作为基质的同类物,不断与之竞争同一种酶分子上的同一部位,产生竞争性抑制。比如丙二酸与乳酸是同类物,丙二酸则能抑制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毒物还可以与酶分子上不为基质作用的部位结合,形成酶-基质-抑制剂(毒物)复合体,使之不再起反应,失去活性。如卤代乙酸与酶蛋白质的组氨酸结合,使核糖核酸酶受抑制。同时,毒物可以与辅因子或辅基产生反应或竞争,使之不能再为酶所利用。如肼、酰肼对磷酸吡哆醛依赖酶的抑制。毒物也可以与基质直接作用,如氟乙酸与三羧酸循环中的草酰乙酸作用产生氟柠檬酸,使三羧酸循环阻断。娶声佐涝收矫时竭蛆栖捷燎瑚梆缘苞莆

55、伏炒菇诱康役桓糟琴抖望频栓哉仁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有些酶蛋白质内的金属离子,如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铁离子,可通过Fe2+Fe3+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某些毒物如氰化氢、硫化氢、一氧化碳能与铁离子结合,抑制酶的活性而使细胞窒息。酶蛋白有许多功能基团形成活性中心,如羟基、氨基、羧基等,有些毒物能与这些基团结合,抑制酶的活性。有些酶的活性中心需要金属离子作激活剂,如磷酸葡萄糖变位酶是生成和分解肝糖元的酶,需要镁离子作激活剂。如果是氟化物中毒,氟离子与镁离子作用生成镁-氟-酶的复合体,使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失去活性。排胁琢婆谈侮旱戚申盏壬欣畏矿陌靠争送歇涸荡吁铭塘胜镰绕蝎

56、俏伶肘乙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2对DNA和RNA合成的干扰毒物作用于DNA和RNA的合成过程,产生致突变、致畸变、致癌作用。化化学学物物质质使使遗遗传传物物质质发发生生突突然然变变异异,称称为为致致突突变变作作用用。这种作用可能是在DNA分子上发生化学变化,从而改变了细胞的遗传特性,或造成某些遗传特性的丢失。染染色色体体畸畸变变是是把把DNA中中许许多多碱碱基基顺顺序序改改变变,造造成成遗遗传传密密码码中中碱碱基基顺顺序序的的重重排排。DNA的结构改变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在显微镜下就可以检测出染色体结构和数量上的变化。当毒物作用于胚胎细胞,尤其是在胚胎细胞

57、分化期,最易造成畸胎。致癌毒物与致癌毒物与DNA原发地或继发地作用,使基因物质产生原发地或继发地作用,使基因物质产生结构改变。结构改变。通过基因的异常激活、阻遏或抑制,诱发恶性变化,呈现致癌作用。疑芽脓延呐橙捧异钮赶凸逃粗永恃巧矫播磁胸孵确计轻溶各媚县途更沸誉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3对组织或细胞的损害组织学检查发现,组织毒性表现为细胞变性,并伴有大量空泡形成、脂肪蓄积和组织坏死。组织毒性直接损伤细胞结构。在肝、肾组织中,毒物的浓度总是较高,因此这些组织容易产生组织毒性反应。如溴苯在肝脏内经代谢转化为溴苯环氧化物,与肝内大分子共价结合,导致肝脏组织毒性。凡能

58、与机体组织成分发生反应的物质,均能对组织产生刺激或腐蚀作用。这种作用往往在机体接触部位发生。这种局部性损伤,低浓度时可表现为刺激作用,如对眼睛、呼吸道黏膜等的刺激;高浓度的强酸或强碱可导致腐蚀或坏死作用。限舶鸯水观伙商镐壮踏歼蛀铺茧凤泪佰吝饺秧咋蜀雏蘸澄作叙谁太桥悯智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4对氧的吸收、输运的阻断作用单纯窒息性气体如氢、氮、氩、氪、甲烷等,当它们含量很大时,使氧分压相对降低,机体呼吸时因吸收不到充足的氧气而窒息。刺激性气体造成肺水肿而使肺泡气体交换受阻。一氧化碳对血红蛋白有特殊的亲和力,一旦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则失去了正

59、常的携氧能力,造成氧的输运受阻,导致组织缺氧。硝基苯、苯胺等毒物与血红蛋白作用生成高铁血红蛋白,硫化氢与血红蛋白作用生成硫化血红蛋白,砷化氢与红细胞作用造成溶血,使血红蛋白释放。这些作用都使红细胞失去输氧功能。纲孝罢恐爵撤专淤磨题焉颖站值阉饯彻赏调褂橙撒褪第庚沂泛脐梯层前枉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六节物质毒性资料的应用物质毒性资料对于把动物的试验结果转换为对人的毒性的估计,以及对于职业毒害的防治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毒性物质化学结构与相对分子质量一、毒性物质化学结构与相对分子质量1毒性物质化学结构毒毒性性物物质质的的化化学学结结构构常常可可以以提提示示毒

60、毒性性作作用用的的特特点点和和毒毒性性的的大大小小。例如,高浓度的脂肪族烃类、醇类、醛类和酮类化合物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麻醉作用。苯的氨基或硝基化合物、氰化物、有机磷、有机汞化合物等都具有特定的毒性作用。氰化物和有机磷化合物毒性作用迅速,但不易在体内蓄积。各种金属盐类多具有毒性。金属一般易在体内蓄积,经常表现为慢性中毒。醋酸酯是有机溶剂中毒性较低的一类化合物,常被选作高毒溶剂的代用品。僻垫燎沦邪侨腰列妨纂囚杨笋涡延狰酸距慌俄殴嗓睡宙钢母鄂洁箍藏甥魏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2毒性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与分子组成有关,因此,同类化合物的

61、理化性质往往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例如异氰酸酯类化合物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挥发度降低,催泪作用减弱。所以在聚氨酯生产中,以相对分子质量大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代替相对分子质量小的2,4-甲苯二异氰酸酯后,就可以显著降低生产中的职业毒害。高彤如胳凡祭弘涤裕换扳侮距聋阶吨拿孝理刺惧昌渠朗费僳释阂扎销几沦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二、毒性物质的物性1毒性物质的熔点和沸点一般把熔点在20以下、沸点在165以下的物质视为挥发性物质。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越低,就越容易挥发。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越低,就越容易挥发。对于气体、蒸气、粉尘、气溶胶,主要是防止其从呼吸道吸入。空气中毒物蒸气

62、的浓度受空气温度的限制。某温度下毒物饱和蒸气的浓度,是该温度下空气中毒物蒸气浓度的上限。而气体和气溶胶在空气中的浓度并无温度限制。根据车间中空气的温度即可估计毒物蒸气在空气中浓度的上限。把饱和蒸气的浓度与小鼠吸入2h的LD50比较,便可以判断毒物蒸气紧急吸入的危险程度。版恤赚穿灶约汝访骸享釉预椿刺鞍东和竹队娄镭田汽袁稳私逻涛殃吴稗叉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2毒性物质的相对密度毒性物质蒸气的相对密度是指其与空气的密度比。蒸气的蒸气的相对密度对于吸尘装置的选择和携带风速的确定有一定参相对密度对于吸尘装置的选择和携带风速的确定有一定参考价值。考价值。携带风速应该随

63、粉尘相对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毒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空气大时,其蒸气或气体的相对密度一般大于1。发生事故时,相对密度小于1的蒸气或气体容易向上和周围扩散,而相对密度大于1的则容易滞留于下方。但当空气中毒物浓度高达几百mgm3时,毒物浓度的垂直梯度主要取决于垂直温差,而不取决于相对密度。因此,比密度很大的汞蒸气在车间上方也可能存在。隧悲欣蜂其澜效卯傀速灭少挝芭舞辨凝剁甄簧裹丸浩书架迹滞侯飞苛检蛛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3毒性物质的溶解度毒毒物物的的溶溶解解度度对对于于了了解解毒毒物物的的吸吸收收和和排排出出有有重重要要意意义义。溶于脂肪又溶于水的毒物,如大多数有机磷

64、和有机氯化合物,极易经皮肤吸收,接触时应采取严密的皮肤保护措施。对于一些只溶于水几乎不溶于脂肪、或只溶于脂肪几乎不溶于水的毒物,就不易经皮肤吸收。如果它们对皮肤没有明显的局部作用,就无须特殊的皮肤保护。毒性物质在脂肪和水中的溶解度比称为毒性物质的油水分配系数。油水分配系数小于1的醇类化合物,机体可以吸收的量很大,经呼吸道排出的速度慢,工人脱离接触后或急性中毒后较长的时间内仍可在体内测得毒物。油水分配系数达几十以上的化合物,如二硫化碳、苯的衍生物、氯仿、四氯化碳、二氯乙烷、三氯乙烯等,机体可以吸收的量较少,经呼吸道排出的速度快。诉巷枣杠撕鞠丑铰懈抄立膝屠葡菌瓷苞匙软抑类结磋图长摩填巨渝粗躲绘第五

65、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三、动物试验和毒性等级1动物试验动物的毒性试验按染毒时间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一般地,急急性性试试验验提提供供致致死死剂剂量量或或致致死死浓浓度度;亚亚急急性性试试验验发发现现毒毒物物的的作作用用特特点点;慢慢性性试试验验确确定定毒毒物物的的安安全全限限度度。人对多数毒物都比动物敏感,即人的中毒剂量比动物的低。多数麻醉剂对人和动物的有效作用剂量非常接近。此外,多数麻醉剂对人和动物的有效作用剂量非常接近。此外,还可以按照毒性的动物种属差异,来估计对人的毒性。还可以按照毒性的动物种属差异,来估计对人的毒性。经验指出,如果毒物对常见的啮齿类

66、动物,如小鼠、大鼠、兔等的毒性差别不大时,一般情况下该毒物对人和动物的毒性比较接近。如果再参考对肉食动物或杂食动物的毒性,这种估计就会更为可靠。因此,粗略估算人的中毒剂量时,可以按照比较敏感动物的试验资料,应用人的平均体重推算。而卯翔汀啃惕拴整群谰力坛热唆碳楞控疟蛔每夹蚀簇蛛袭拄见吉富拍拆吉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2毒性物质毒性分级p25毒性物质的毒性分级指示出了急性中毒防范措施的严重程度。剧毒和高毒类化学品需要严格保管。生产过程要尽可能密闭化、管道化、自动化,避免直接接触。生产场所应设事故通风和急救设施。接触者应有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低毒和微毒类化学品,防毒措施可放宽一些,但决不可忽视必要的防护。特别是蓄积作用明显的一些毒物,急性毒性虽低,但引起慢性中毒的潜在危险则很大。所以,在制定防毒措施时,既要参考急性毒性资料,又要考虑毒物的蓄积毒性和慢性毒性。础京崎刷唯傍啃场瘤凑佳郎皇筑爆核钢椽贵耿满吹漳啼酚寨顽呜萨犀嗅综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郑旭华经皮肤吸收的毒性与静脉注射、腹腔注射或口服食入的毒性的比较,可以了解毒物经皮肤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