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hh****4 文档编号:232059922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 公务用车, 一般是指党政机关、 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组织和个人用于工作、 业务、 接待等公务活动的各类汽车。 作为职务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车运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行为和腐败现象时有发生, 领导挪用公款甚至扶贫款购置车辆、 公车私用等现象和案件在媒体上经常遭到曝光, 人民称这是车轮上的腐败 ,而且反映猛烈, 公车不公 引发的呼声已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焦点, 并且已经引起中心的高度重视。 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代表提出的议案资料表明: 八五 期间, 全国购买公车耗资720 亿元, 年递增 27, 大大超过同期 GDP 的增长速度。 20

2、世纪90 年头后期, 我国约有 350 万辆公车, 包括司勤人员在内, 耗用约 3000 亿元人民币, 已经成为财政不堪重负的大包袱。 正如全国政协委员们的大声呼吁, 公车改革势在必行。 现行的公务用车制度的弊端愈来愈明显。 全国各级各地方对改革公务用车制度, 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但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为加快我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步伐, 我们对全市近年来公车购买、 运用和管理状况进行了调查探讨, 并深化分析了现行公务用车制度存在的弊端, 在细致借鉴国内城市成功阅历的基础上, 提出了我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具体方法和政策建议, 供领导完善决策和部门实施公车改革时参考。 一、 我市公务用车的基

3、本状况 我市现行的公务用车制度基本上沿用了供应制, 它以行政配置为手段, 靠支配批示来限制, 从买车、 管车、 养车到用车各个环节, 一切费用都由国家或集体用公款来支付。 据市纪委统计, 我市目前公务用车共有 870 辆: 其中, 市级机关部门 455 辆, 公安局、 检察院、 法院、 司法局等 265 辆, 乡 镇一级政府 150 辆; 按市编委统计, 我市现有在编司机 142 名, 临时司机 255 名; 市财政局 20xx 年总的财政支出为 10 亿元, 公务用车消费为 6960 万元, 占总财政支出的 6. 9。 近几年来, 我市对公务用车配备和运用加强了管理: 制订了一些政策, 对党

4、政机关的公务用车的编制、 标准配备、 购置更新等进行规范化管理、 阳光操作; 同时也加大了对违纪运用公车案件的处置力度; 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作了一些探究, 在规范公车运用、 降低财政支出等方面也取得了确定成效, 但现有公务用车制度的弊端照旧特别突出。 公车运用中出现的问题照旧存在, 特别是我市近期发生的几件公车私用的案件, 群众反响很大, 人民群众对于公车改革的呼声日益猛烈。 二、 目前公务用车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制度的不规范, 所造成目前公务用车问题, 全国各地区各部门也大同小异, 就我们瑞安市而言, 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的突出问题: 1、 公务用车的费用过高, 财政负担沉重。 公车理应用

5、于执行公务, 但在运用过程中往往不计成本, 不管办事的距离远近, 能用 公车的一律用公车。 再加上用公车办私事个人不必付任何费用,不用白不用, 用了也白用, 何乐而不用?同时监督管理制度有漏洞, 公车消费中存在腐败行为。 公车修理的猫腻 最多, 吃回扣已是公开的隐私。 有的汽车修理厂为了留住客户, 以不正值手段吸引公车司机经常上门修车, 按修理费用的确定比例返还司机, 有的司机须要什么就给什么, 有的则按司机的要求开发票,单位能报多少, 发票就开多少, 反正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 由公家负担, 其结果是公车修理费用大大增加。 公车加油也有不小的黑洞 。 间或会出现, 多开、 虚开发票现象。 这样

6、一来, 公车的运行成本远远高于其他车辆也就不足为怪了。 据不完全统计, 每年一辆公务车的运行成本(含司机工资、 福利) 至少在 6万元以上, 有的甚至超过 10 万元, 再加上车辆的价钱, 一辆公车一年的费用或许在 20 万元以上, 人民群众形象地比方是屁股底下一层楼 。 地方公车消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在 612 之间, 有些地方甚至更高。 2、 公车私用现象严峻, 公车成为权力象征。 由于制度缺乏约束力, 导致公车私用现象屡禁不止。 公务车早已成为主子身份、 地位、 权力的象征, 不少领导干部都是一人包一辆车, 到了无车不出门的地步, 严峻脱离了群众。 单位或部门的公车运用虽有相应的制度, 但

7、是这些制度形同虚设, 因为公车费用不仅全部由财政采担当, 而且个人(驾驶员) 有时还享受出车费、 加班费等。 正因为如此, 政府虽然三令五申, 公车不公、 公车私用等不正之风愈 演愈烈, 公车迎亲、 公车旅游、 公车扫墓、 公车钓鱼、 公车接送子女上学等现象早已是司空见惯。 市纪委纠风办每年在节假日进行的突击检查中, 查证违规运用的公车达 30 辆。 少数人更是凭借手中的权利或职务上的便利, 使得公务车几乎成了他们的私家车 , 上下班哪怕几分钟的路要坐车、 下班后赴宴要车、 节假日走亲访友要车, 甚至家属子女、 七姑八姨办私事也要车。 据调查, 在某些地方公务车公用占三分之一、 干部私用占三分

8、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 公车不公 日益严峻。 有的领导干部上班时间由司机驾车, 下班后和节假日自己开车, 更有部分领导干部干脆自己驾车, 让在编司机休息 。 3、 公车运用效率低下, 奢侈惊人。 资料表明, 社会其他运营车辆每万公里运行成本为 8215 元左右, 党政机关则的公务用车运行成本高达数万元, 每辆出租车的运用效率至少为公车的 5 倍以上, 而运营成本仅为公车的 13 左右。 效率的低下, 造成自然资源的极大奢侈。 另一方面, 由于现任领导都有相对固定用车, 有的则成了 专车。 由于是领导的专车, 其他须要用车的业务处室却很难用到车, 造成了公车的闲置奢侈。 4、 超编制超标准配

9、备运用轿车问题屡禁不止。 我市目前车辆配备的标准是依据市委发1997121 号关于市级党政机关小汽车配备数量实行编制管理的规定, 乡 镇参照实行。 但是在现实中,超标准配备车辆照旧存在。 据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调查: 20xx 年,全市 61 个市级单位 238 辆(其中轿车 204 辆。 面包车 34 辆, 不 含特别单位的专用车辆) 的公务用车中按现有标准衡量, 达标的单位 19 个, 未达标的单位 1 个, 超标的单位 37 个, 超标率达61。 三、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 改革公务用车制度不仅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 也是各级机关始终在努力解决的现实问题。 从 1998 年起, 我国公

10、车改革进入快车道 , 许多城市都在主动探究改革现行公车制度弊端的有效方法。 从先行改革的地方状况分析, 改革的思路和举措大体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一) 公车服务市场化: 一是实行公车租用 , 即部门、 单位相对集中的区域将车辆集中管理, 成立车辆管理服务中心, 将党政机关现有公车整建制转为经营性实体, 模拟市场经营实行有偿服务。 按市场租车计价方式, 向部门、 单位和个人供应有偿用车服务。 公务人员依据级别、 岗位发放交通补贴或实行费用包干,需用公车时按里程、 车型交纳费用。 这种改革方式的最大好处是主动稳妥, 既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原有公车制度的弊端, 又照看到目前驾驶、 后勤人员无法安置的现

11、状。 山东省泰安市于 20xx 年下半年成立了市直机关管理局车辆管理中心, 规定各部门和单位除保留一辆工作用车外, 其余车辆和驾驶员全部由车辆管理中心集中管理, 统一调度, 计价运用。 部门按每车每年 8000 元的标准领取用车代币券, 超支不补, 节余归己。 当年 11 月, 泰安市 53 个党政机关搬到新大楼, 1700 多 名公务员从部门领导到一般干部, 上下班都持市财政局统一办理的乘车证, 搭乘由公交公司开通的专线公共汽车。 同时, 泰安市把 G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引入车辆管理, 指挥中心依据每一辆车的行驶路途和所处位置, 在全国范围内刚好就近调度用车, 从要车、派车、 行程、 耗油、

12、计费到问题处理等全过程实现了智能化管理。 这种公务用车形式, 变更了家庭式 、 小而全 的公务资源配备方式, 实行资源共享。 二是实行私车公用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私有车辆越来越多, 其中不乏机关工作人员, 私车公用就是指当公务须要时,由单位指派干部驾驶自备车款待公务, 补助标准以二人乘坐公交车及三轮车计算。 其优点就是能有效解决派车难、 节约经费开支、提高工作效率等问题。 也能达到削减公车数量、 便利工作的要求,针对目前的公务用车制度也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乐清市教化局自从 20xx 年 3 月试行私车公用制度以来, 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据该局的资料显示 20xx 年 3 月、 4 月

13、该局平均每次下乡 的费用分别是 108。 57 元和 133。 54 元, 而试行私车公用后, 20xx 年 3 月、 4 月的平均每次下乡 费用分别为 80。 74 元和94. 65 元, 同期相比, 平均每次下乡 费用节约 27. 83 元和 38. 89元; 私车公用和乘坐公交车下乡 进行比较, 20xx 年 3 月、 4 月私车公用下乡 每次费用分别为 64. 33 元和 54. 37 元, 乘公交车下乡费用分别为 110. 28 元和 123. 95 元, 平均每次节约 45. 95 元和69. 58 元, 从数字上可以看出私车公用后, 经费得到了很大的节 约, 同时, 与同期相比,

14、 下乡 的次数明显增加, 干部的下乡 主动性明显提高。 (二) 公车支配货币化: 取消或保留少量公务用车, 发给确定交通补贴。 公车支配货币化, 即实行岗位补贴 , 就是公务人员(有些地方是主要领导除外) 彻底取消公车待遇, 按级别、 岗位发放交通补贴, 从而变过去的暗补 为明补 。 与 公车租用 相比, 岗位补贴 更符合职务消费货币化的市场经济法则, 也与国际惯例相接轨, 是一项从根本上杜绝公车弊端的改革举措。 从目前状况看, 已进行车改以及将要进行车改的城市, 大多数实行了此类方法。 交通补贴的发放又分为按月发放(以现金的形式随工资发放) 、 一次性发放、 包干运用等形式。 1、 按月发放

15、交通补贴。 将对全市公务用车实行货币化改革, 即以货币形式发给公务员交通补贴。 其具体的做法是: 车辆向社会公开拍卖。 领导干部、 司机均可参加竞拍, 领导干部、 司机可享受拍卖价确定的实惠。 行政、 事业编制的司机进行转岗, 年纪大的提前退休, 拍得汽车的司机, 两年内发给每月 70的基本工资。 干部发给交通补贴, 依据职务、 岗位发放交通补贴。 补贴标准由各地区核定。 湖北省老河口市是中纪委职务消费综合改革试点市, 其公车改革的做法是: 车辆向社会公开拍卖。 领导干部、 司机均可参加竞拍, 司机可享受拍卖价 20的实惠。 行政、 事业编制的司机进行转岗, 年纪大的提前退休, 拍得汽车的司机

16、, 两年内发给每月 70的基本工资。 干部发给交通补贴, 标准为: 最远的乡 镇党政正职 800 元/月, 较远的 700 元/月, 较近的 600 元/月, 部门一把手最高的 600 元/月, 中间的 500 元/月, 最低的 400 元/月。 副职减半。 无锡市乡 镇机关公车改革的做法是: 全市(含江阴市等 9 个县级市和区县) 全部乡 镇将公车拍卖, 依据职务、 岗位发放交通补贴。 补贴标准由各区县核定, 但总体上镇党委书记、 镇长每月补贴额度一般不得超过 2500 元, 其他职务依次递减。 2、 一次性发放交通补贴。 一次性发放即给车改对象确定数额的购车补贴, 并由公家负责车辆保险、

17、养路、 年审等固定性费用,其他如汽油、 维护、 路桥、 停车等日常费用均由个人支付, 单位不再发给其交通补贴。 实行这一改革方法的一般多经济较发达地区。 具体做法是: 一次性给车改对象每人发购车补贴, 明确个人享有运用权期限, 产权照旧归单位全部, 期限满后产权归个人,公家不再负担当何费用。 东莞市沙田镇的做法是: 将现有的 14 辆公车保留 4 辆, 其余10 辆据车况定价后, 七折卖给车改对象, 可分期付款。 购车者每年发 5000 元补贴及负责汽油费用报销, 其他费用均由个人负担, 此项做法实行后, 每年节约经费约 46 万元。 3、 包干运用交通经费。 包干运用即对用车费用限额包干,

18、超支自负, 节余按比例赐予嘉奖。 这种费用补贴方式整个过程不出现货币, 避开了一些冲突, 也被称为准货币化模式 。 江苏省东台市的做法是: 在拍卖公车全部权或运用权的基础上,对公务交通费实行总额限制, 分档包干 。 乡 镇领导干部公务用车费用包干到人, 其包干标准的确定主要考虑三个因素: 一是乡 镇经济总量、 经济实力; 二是距市区路程远近; 三是领导干部的职务、 分管工作任务等。 市直机关依据车辆数和公务人员数核定交通费, 即在每辆车核定年费用 1 万元的基础上, 区分单位类型确定人均交通费定额, 公、 检、 法、 纪等执法执纪机关 800 元/人, 其他机关部门 509 元/人, 中小学校

19、 89 元/人。 公务交通费用以包干券形式发放, 超支自负, 节余按 29 嘉奖给个人, 其余转到下年运用。 对特别状况用车, 费用买报买销, 但要经过严格的审批手续加以限制。 (三) 公车管理规范化: 完善现有的公务用车制度, 限制车辆的购置、 运用和修理, 堵塞公车管理中的漏洞。 在完全取消公车条件尚不成熟的状况下, 一些地区通过严格限制公车购买, 规范公车运用、 修理制度等, 加强对公务用车的监督和管理, 为下一步公车改革做好准备。 1、 规范车辆更新程序 严格执行 关于市级党政机关小汽车配备实行编制管理的规定和国务院 20xx 年第 307 号令提出的具体审核看法, 制定公务车购置审批

20、规程, 负责审批车辆配备、 更新支配的各有关职能部门,要严格依据规定要求, 细致执行车辆报废标准; 利用职能部门的权限, 对车辆进行调剂运用, 严格限制公务车的增长。 逐步削减 公车的数量。 2、 建立车辆管理档案 对全市公务车辆进行扎口统一管理, 对全部的公车进行统一着色, 或者统一喷涂显目的标记, 便于公车的管理和监督。 要设定车辆管理的职能单位, 明确管理的职能范围, 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模式, 建立公务车的车辆档案, 精确驾驭各单位的车辆的应配数量、 实有数量、 购置年限、 车辆运用状况等, 加强对现有车辆的管理。 3、 运用和修理规范化 公车运用的不规范性, 是当前公务用车的一个突出问题

21、。 各单位部门要建立严格的公车运用制度, 规范公车的运用程序; 建立全市公务用车的车辆修理服务站, 规定全市公务用车统一进站修理, 实行严格规范的车辆修理, 保证质量、 低价位, 收费接受签单的方式, 由市会计核算中心进行核算; 对于车辆用油, 也可建立定点加油站, 与定点修理一样, 统一由核算中心结算。 这样既可保证修理的质量, 亦可节约经费, 便于管理, 更可以杜绝车辆修理方面的腐败之风。 4、 加大车辆监管力度 在加强对车辆管理的同时, 要加大对公务用车的监督力度, 人大、 政协、 审计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审查、 监督力度, 加强对政府部门的公务用车经费运用、 公车消费进行监督; 开设举报专

22、线,扩大监督群体; 纪检、 监察部门要加强督查职能, 加大违规运用 公车的处置力度。 四、 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中应留意的几个方面 公车改革已是势在必行, 具体实行什么样的改革方式, 应依据本地区、 本单位的实际状况来确定。 我们可以在对上述各种改革方案的综合分析和比较中, 取其精华, 为我所用, 并结合我们的实际, 提出一个既切实可行又有所创新的车改方案。 但在改革中,要留意: 1、 公车货币化改革, 标准制定要科学。 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以工作岗位所担当的任务、 性质和公务活动量为依据确定。 补助标准制定确定要合理、 科学, 要切合当地实际, 严禁借改革之名滥发奖金、 津贴。 假如不顾当地经济的

23、发展水平、 不顾财政的承受实力, 将补贴标准定得很高, 那么改革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 公务交通费补贴的发放范围要适当。 它属于职务消费范畴, 不是职工福利, 既不能搞平均主义, 又不能过于悬殊。 一般来说, 分为领导干部、 中层干部和一般干部三大类。 一个地区一线领导和一个部门的一线领导, 虽然级别不同, 也基本属于同一补贴档次。 同时, 操作程序要规范, 须要在阳光下进行。 2、 公车改革要防止一刀切 。 公车改革是一个困难的工程,决不是简洁的取消公车, 代之补贴 的彻底革命 。 各地方各单位各部门要区分对待。 某些特别公务的用车要有保障。 车改后, 可视状况建立机关出租车队或保留少量公车,

24、 保障执行机要交通、 接待、 老干生活等方面的特别公务的须要。 对保留的公车 要建立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 防止出现公车照用, 补贴照拿的现象。 在市政府出台的车改制度下, 允许各地方各部门有不同的相关政策。 3、 谨防特权现象, 避开虚改实捞 。 因为不搞 一刀切 ,给公务用车改革留下了诸多自我掌控的空间。 对于没有费用列支审批权的一般公务员来说, 落实起来不仅没什么可难的, 而且也确定虚 不到哪里去。 可是对于大权在握的领导来说, 人们最担忧的, 正是这些人可以利用职权, 让自己或小集团既享受诸如交通费用补贴 这样的实惠, 又可以通过虚列开支等手段, 不花自己一分钱地接着享受公费用车, 而变

25、为虚改实捞 。 4、 公务用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 要留意均衡推动。 假如不从行政体制上进行改革, 包括公车改革在内的职务消费改革, 就不能彻底成功。 首先实行财政法制化。 财政预算立法后, 必需严格执行, 违反预算, 就是违法。 职务消费的各个要素的改革要同步进行, 平衡开展, 不能把公车改革单独拿出来。 改革必需在全市范围和整个行业内同时进行。 改革必需从上级起先, 至少也是上下级同步。 公车制度的改革, 其基本方向应是尽量削减公车运用的总量,提高公车运用的有效性, 用发放交通补贴的方法逐步取代目前公车私人专用的现象, 使公共交通工具也成为领导干部、 行政管理机关主要的交通工具。 其核心思想就是限制领导干部和政府机构利用职权, 超越工作须要在公车运用上的特权, 是执政为民 的具体表现, 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当各级领导干部抛弃特权思想包袱之时, 就是公车制度彻底改革成功之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