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

上传人:20****08 文档编号:231924199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PPTX 页数:36 大小:11.1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资源描述: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3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2.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它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它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早期国家的特征。第第1 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实物史料文献史料【文明文明】在世界范围内,关于文明的定义有上百种之多,具体到社会发展史角度,就是指人类社会何时进入到国家形态。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集萃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一、中华文明的

2、起源 (一)原始人群时期(一)原始人群时期 (二)氏族社会时期(二)氏族社会时期 1.1.母系氏族社会母系氏族社会 2.2.父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二、中华文明的初步发展二、中华文明的初步发展 (一)(一)邦国邦国时代时代万邦古国万邦古国 (二)早期国家(二)早期国家 1.1.夏朝夏朝 2.2.商商朝朝 3.3.西周西周 1.1.国家的形成过程国家的形成过程 2.2.以华夏族为主体的民族交融以华夏族为主体的民族交融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根根据据中中国国旧旧石石器器时时代代重重要要人人类类遗遗址址分分布布图图,结结合合教教材材的的文文字字叙叙述述归归纳纳,指指出出我我国国旧旧石石

3、器器时时代代的的古古人人类类在在生生活活时时间间、地地域域分分布布、生生产产生生活活方方面面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时间早、分布广,使用打制石器、从事渔猎采集、群居生活、学会用火等。(一)原始人群时期(一)原始人群时期(二)氏族社会时期(二)氏族社会时期 满天星斗满天星斗文化是一个考古文化是一个考古学概念,指的是学概念,指的是在一定地域、一在一定地域、一定时间段内有着定时间段内有着共同文化特征的共同文化特征的一群人所留下来一群人所留下来的遗址或遗迹。的遗址或遗迹。名称名称时间时间代表遗址代表遗址特点特点古人类遗址(旧石器时代)距今 万年 元谋人:我国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使用 石器;

4、从事 和 ;学会使用工具;学会 ;过着 生活距今 万年北京人:其遗址是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新石器时代(原始农耕时期)距今 年前仰韶文化:位于 地区种植 ,典型器物是 ;河姆渡文化:位于 地区种植 ;并掌握了 技术大汶口文化:位于山东距今约5000年(晚期)龙山文化:位于山东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精美的玉器,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红山文化:位于北方 。牛梁河遗址的祭坛、积石冢良渚文化:位于长江下游 满天星斗、多元一体满天星斗、多元一体生生活活不不稳稳定定 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良良渚渚古古城城

5、城城墙墙分分布布范范围围示示意意图图 良良渚渚文文化化是是一一支支分分布布在在我我国国长长江江下下游游环环太太湖湖流流域域新新石石器器时时代代晚晚期期文文化化。因因 19361936年年原原西西湖湖博博物物馆馆施施昕昕更更先先生生首首先先发发现现于于余余杭杭市市良良渚渚镇镇而而命命名名距距。今今已已有有5300-40005300-4000年年历历史史。19591959年年,中中国国社社会会科科学学院院考考古古研研究究所所所所长长夏夏鼐鼐在在长长江江流流域域考考古古问问题题中中,正正式式提提出出了了“良良渚渚文文化化”的命名。的命名。余余杭杭的的“良良渚渚遗遗址址群群”,是良渚文化的中心。,是良

6、渚文化的中心。良渚文化新地里遗址出土的石犁良渚文化莫角山遗址出土的炭化稻谷左:良渚文化高等级贵族墓葬反山M12右:良渚文化平民墓葬卞家山 M61 玉琮王玉琮王 考古研究表明,在良渚文化时期,农业已率先进入犁耕稻作时代;手工业趋于专业化,琢玉工业尤为发达;大型玉礼器的出现揭开了中国礼制社会的序幕;贵族大墓与平民小墓的分野显示出社会分化的加剧;刻划在出土器物上的“原始文字”被认为是中国成熟文字出的前奏。专家们指出:中国文明的曙光是从良渚升起的。“探源工程”启动至今,已经确认,在距今5000年前后,以良渚文明为代表,中国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这个大范围里面,一些地方率先进入到文明阶段,有了自己的国家。

7、而以此为起点,一直到距今3800年左右,在1000多年的时段里,各个地方的社会分别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步入了文明。这种诸多地方文明并立的现象有点像我们传说中所描述的,那个时代是天下万国、天下万邦的情景相吻合,所以我们借用这个意境,把这个时代叫做“古国时代”。5000年前中国已进入“古国时代”,北京日报2018年5月29日二、中华文明的初步发展二、中华文明的初步发展 (一)(一)邦国邦国时代时代万邦古国万邦古国陶陶寺寺遗遗址址LOREMLOREMLOREMLOREMLOREMLOREM三皇三皇颛顼颛顼帝尧帝尧黄帝黄帝帝喾帝喾帝舜帝舜名称名称时间时间代表遗址代表遗址特点特点古人类遗址(旧石器时代)距

8、今 万年 元谋人:我国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使用 石器;从事 和 ;学会 ;过着 生活距今 万年北京人:其遗址是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新石器时代(原始农耕时期)距今 年前仰韶文化:位于 地区种植 ,典型器物是 ;河姆渡文化:位于 地区种植 ;并掌握了 技术大汶口文化:位于山东距今约5000年(晚期)龙山文化:位于山东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精美的玉器,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红山文化:位于北方 。牛梁河遗址的祭坛、积石冢良渚文化:位于长江下游 课前检测课前检测 国家?国家?早期国家?早期国家?材材料料一一 笔笔者者认认为为,国国家家形形成成的的标标志志应应修修正正为为:一一是是阶

9、阶级级的的存存在在;二二是是凌凌驾驾于于社社会会之之上上的的公公共共权权力力的的设设立立。阶阶级级的的出出现现是是国国家家得得以以建建立立的的社社会会基基础础,凌凌驾驾于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则是国家的社会职能,是国家机器的本质特征。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则是国家的社会职能,是国家机器的本质特征。王王震震中中:中中国国古古代代国国家家的的起起源源与与王王权权形形成成,北北京京:中中国国社社会会科科学学出版社,出版社,20132013年,第年,第14-1514-15页页材材料料二二 所所谓谓早早期期国国家家,是是指指尚尚未未发发展展到到纯纯以以地地域域组组织织为为基基础础而而体体现现为

10、为地地缘缘与与血血缘缘特特征征相相结结合合国国家家形形态态的的初初始始国国家家。中中国国的的早早期期国国家家时时期期,指指夏夏、商商、西西周周三三代代。这这段段历历史史,是是中中华华民民族族的的上上古古先先民民经经过过若若干干万万年年的的发发育育成成长长、繁繁衍衍生生息息,终终于于突突破破族族邦邦结结构构社社会会的的桎桎梏梏并并接接近近完完成成对对今今日日中中国国疆疆域域之之内内核核心心区区域域的的开开发发与占领的历史。与占领的历史。王王和和:中中国国早早期期国国家家史史话话,北北京京:社社会会科科学学文文献献出出版版社社,20112011年年,封底封底教师设问:教师设问:国家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11、?什么是早期国家?国家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什么是早期国家?(参考答案:标志: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公共权力的设立。含义:早期国家是尚未发展到纯以地(参考答案:标志: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公共权力的设立。含义:早期国家是尚未发展到纯以地域组织为基础而体现为地缘与血缘特征相结合国家形态的初始国家)域组织为基础而体现为地缘与血缘特征相结合国家形态的初始国家)远古五帝之一远古五帝之一帝喾在位时期已帝喾在位时期已“建万国而制九州建万国而制九州”。到大。到大禹禹“涂山之会,诸侯承唐禹之盛,执玉帛亦有万国。涂山之会,诸侯承唐禹之盛,执玉帛亦有万国。”到殷商建国到殷商建国时,时,“其能存者三千余国,方于涂山,十损其

12、七。其能存者三千余国,方于涂山,十损其七。”又至周朝克商又至周朝克商之初,之初,“制五等之封,凡千七百七十三国,又减(商)汤时千三百制五等之封,凡千七百七十三国,又减(商)汤时千三百矣。矣。”“”“其后诸侯相并,当春秋时,尚有千二百国其后诸侯相并,当春秋时,尚有千二百国”。而春秋战国。而春秋战国时期又是诸侯国攻夺兼并最为激烈的时期,时期又是诸侯国攻夺兼并最为激烈的时期,“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二百四十二年之中,杀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社稷者,不可胜数。及杀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社稷者,不可胜数。及至战国,存者十余。至战国,存者十余。”转摘自中国古史的转摘自中国古史的“万

13、邦时代万邦时代”兼论先秦时期国家兼论先秦时期国家与民族发展的渊源与地理格局与民族发展的渊源与地理格局 先秦时期国家发展的轨迹是怎样的?先秦时期国家发展的轨迹是怎样的?从邦国时代到帝国时代从邦国时代到帝国时代早期国家:夏商周早期国家:夏商周过渡时期:春秋战国过渡时期:春秋战国统一帝国:秦汉之后统一帝国:秦汉之后1.1.夏朝的国家治理夏朝的国家治理(1 1)阅阅读读教教材材第第5 5页页“学学思思之之窗窗”,思思考考其其中中的的问问题题:关关于于启启的的继继位位,为为什什么么古古书书中会出现不同说法?中会出现不同说法?(2 2)夏作为我国最早的奴隶制王朝,是如何进行统治的呢?)夏作为我国最早的奴隶

14、制王朝,是如何进行统治的呢?中央,通过设机构与职官,仍然是聚族而居,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对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进行间接统治。(二)早期国家(二)早期国家 据据文文献献记记载载,夏夏朝朝王王畿畿内内外外分分布布着着许许多多封封国国。首首先先是是姒姒姓姓封封国国此此外外,还还有有承承认认夏夏朝朝为为“天天下下共共主主”地地位位的的众众多多异异性性族族邦邦夏夏与与这这些些族族邦邦或或长长期期结结盟盟,或或短短暂暂结结盟盟,随随着着夏夏王王朝朝势势力力的的消消长长,它它们们与与夏夏王王朝朝之之间间的的关关系系或或即即或或离离,有的邦甚至后来演化为夏的敌对势力。有的邦甚至后来演化为夏的

15、敌对势力。摘编自詹子庆夏史与夏代文明摘编自詹子庆夏史与夏代文明(3 3)“历史纵横历史纵横”中提到夏王朝还制定了历法夏小正,这说明了什么呢?中提到夏王朝还制定了历法夏小正,这说明了什么呢?2.2.商朝的国家治理商朝的国家治理甲甲骨骨合合集集(第第1 14 41 13 38 8 号号拓拓片片)完完整整的的甲甲骨骨文文卜卜辞辞,一一般般认认为为分分为为四四个个部部分分:前前辞辞(叙叙辞辞)、命命辞辞、占占辞辞、验验辞。辞。前前辞辞:讲讲什什么么时时候候占占卜卜、谁谁占的。占的。命辞:记录贞问的内容。命辞:记录贞问的内容。占占辞辞:指指观观察察烤烤灼灼之之后后龟龟甲甲上上呈呈现现出出不不同同的的裂裂

16、纹纹后后所所下下的判断。的判断。验验辞辞:记记录录占占卜卜活活动动的的应应验验结结果果,可可以以理理解解为为是是事事件件发发生后补刻上去的。生后补刻上去的。时间时间人人物物事件事件结果结果(1 1)商商王王以以占占卜卜的的方方式式来来决决定定自自己己和和国国家家的的行行动动,反反映映出出商商王王朝朝在在政政治治上上具具有有怎怎样的特点?样的特点?神神权权与与王王权权相相结结合合(2 2)商商王王朝朝势势力力范范围围东东到到大大海海、西西及及陇陇山山,南南跨跨江江汉汉,北北至至燕燕山山,面面对对辽辽阔阔的的疆疆域域,主主要要采采用用什什么么方方式式治治理理的的呢呢?内外服制度内外服制度(3 3)

17、什什么么是是内内服服?什什么么是是外服?外服?(1 1)商王与方国、诸侯是一种怎么样的关系?商王与方国、诸侯是一种怎么样的关系?材材料料一一 侯侯的的担担任任者者多多为为商商周周围围方方国国的的首首领领,他他们们一一方方面面臣臣服服于于商商,接接受受商商王王赐赐予予的的封封号号,一一方方面面是是土土著著国国家家的的首首领领。但但是是,各各方方国国的的官官吏吏,不不是是由由商商王王任任免免的的。诸诸侯侯国国要要负负担担纳纳贡贡、服服役役、戍戍边边或或随随王王出出征征等等义义务务。商商王还要派王族的亲信去地方监督当地首领,便于控制并加强其统治。王还要派王族的亲信去地方监督当地首领,便于控制并加强其

18、统治。卜宪群中国通史(一)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卜宪群中国通史(一)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 臣服关系,但又相对独立。臣服关系,但又相对独立。(2 2)材料中哪些关键词能够体现这种臣服关系?)材料中哪些关键词能够体现这种臣服关系?(3 3)这种关系稳固吗?)这种关系稳固吗?材材料料二二 外外服服之之地地只只是是间间接接地地受受商商统统治治,隶隶属属关关系系并并不不是是完完全全稳稳固固,往往往往视视商商之之国国力力盛盛衰衰而而定定。外外服服以以至至外外服服以以外外的的方方国国,其其经经济济多多较较商商落落后后,故而也不时进入王畿抢掠。终商一代,与方国的战争十分频繁。故而也不时进入王畿抢掠。终商一代,与

19、方国的战争十分频繁。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臣服关系并非完全稳固,且战争频繁。臣服关系并非完全稳固,且战争频繁。材材料料一一 封封建建亲亲戚戚,以以藩藩屏屏周周。左传左传 材材料料二二 周周公公兼兼制制天天下下,立立七七十十一一国国,姬姬姓姓独独居居五五十十三三人人焉焉,周周之之子子孙孙苟苟不不狂狂惑惑者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蒋蒋南南华华、罗罗书书勤勤、杨杨寒寒清清注注译译:荀荀子全译子全译(1 1)结结合合教教材材上上的的西西周周分分封封示示意意图图思思考考,分分封封制制的的目目的的、对对象象有有哪些?哪些?3.3.西周的国家治理西周的国家治理分封制分封制(2

20、 2)这这一一制制度度又又是是以以什什么么方方式式进进行行分封分封以及再分封以及再分封的呢?的呢?(3 3)形成了一种怎样的政治结构?)形成了一种怎样的政治结构?天子天子诸侯诸侯卿大夫卿大夫士士3.3.西周的国家治理西周的国家治理宗法制宗法制材材料料一一:(周周)王王夺夺郑郑伯伯 (郑郑庄庄公公)政政,郑郑伯伯不不朝朝。秋秋,王王以以诸诸侯侯伐伐郑郑,郑郑伯伯御御之之。(周周)王王卒卒大大败败,祝祝聃聃(郑郑庄庄公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的臣下)射(周)王中肩。左传左传桓公五年桓公五年 材料二材料二: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三字经三字经材料三材料三:

21、周人的政治权利,造就了一个文化共同体。:周人的政治权利,造就了一个文化共同体。许倬云西周史许倬云西周史思考:综合以上材料表明,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有何影响?思考:综合以上材料表明,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有何影响?对中华民族的形成有何影响?对中华民族的形成有何影响?(2 2)农具)农具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 、等材质的工具,农具极少。4 4.商周时期的社会经济商周时期的社会经济农业:农业:(1 1)土地制度)土地制度 制制 方方里里而而井井,井井九九百百亩亩,其其中中为为公公田田。八八家家皆皆私私百百亩亩,同同养养公公田田。公公事事毕毕,然然后后敢敢治治私私事事。孟孟子子滕滕文文公公上上 名义上占有全

22、国的土地和臣民,土地不能随意买卖,经营方式是 。手工业:手工业:(1 1)青铜铸造)青铜铸造 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2 2)养蚕缫丝:)养蚕缫丝: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绢帛是商周贵族普遍的衣着材料。文化 经济 政治木石生产青铜鼎盛土地国有血缘政治神权色彩象形文字礼乐文化尚未集权祖先崇拜家国同构敬天保民集体劳作夏商周早期国家的特征夏商周早期国家的特征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原始人群时期(一)原始人群时期 (二)氏族社会时期(二)氏族社会时期 1.1.母系氏族社会母系氏族社会 2.2.父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

23、二、中华文明的初步发展二、中华文明的初步发展 (一)(一)邦国邦国时代时代万邦古国万邦古国 (二)早期国家(二)早期国家 1.1.夏朝夏朝 2.2.商商朝朝 3.3.西周西周 部落时代部落时代邦国时代邦国时代早期早期国家国家 1.1.国家的形成过程国家的形成过程 2.2.以华夏族为主体的民族交融以华夏族为主体的民族交融华夏族群的扩大华夏族群其他族群其他族群其他族群其他族群其他族群其他族群其他族群其他族群作业作业第一课第一课笔记检查(笔记检查(课代表负责,名单报给我课代表负责,名单报给我)第一课制作思维导图第一课制作思维导图通知通知周三晚(周三晚(5:35-5:555:35-5:55)积分赛:)

24、积分赛:1010分钟晚读分钟晚读+10+10分钟默写分钟默写夏商周早期国家的特征夏商周早期国家的特征1.1.政治:最高统治集团政治:最高统治集团集权程度集权程度不高,管理比较松不高,管理比较松 散。维持着世卿世禄制度,国家官制仍由散。维持着世卿世禄制度,国家官制仍由氏族贵氏族贵 族世代族世代承袭。王朝军队由各部族军队组成。尚未承袭。王朝军队由各部族军队组成。尚未 出现固定的成文法,国家出现固定的成文法,国家法律制度法律制度尚未健全。尚未健全。2.2.经济:进入经济:进入青铜青铜时代,时代,生产力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工水平低下,生产工 具仍是木石工具。具仍是木石工具。集体集体劳动。已经出现劳动。

25、已经出现奴隶制奴隶制。贵族和平民是社会两大对立阶级。贵族和平民是社会两大对立阶级。3.3.思想:呈现较浓厚的思想:呈现较浓厚的鬼神迷信鬼神迷信与与原始宗教原始宗教色彩。色彩。统治阶级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统治阶级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敬天保民敬天保民的的民本民本思想。思想。三、早期国家的特征归纳: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归纳: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夏朝夏朝商朝商朝西周西周确立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架构确立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架构具备了职官、军队、刑法等国家机器具备了职官、军队、刑法等国家机器三、早期国家的特征中国早期国家的局限:a.a.血缘血缘关系没有彻底被地缘关系取代,关系没有彻底被地缘关系取代,部落部落组

26、织残留组织残留严重;严重;b.b.中央集权中央集权程度不高;程度不高;c.c.世卿世禄世卿世禄的选官制度;的选官制度;d.d.以以礼治礼治国而非法制。国而非法制。殷墟文字丙编第302号正面拓片 A A 壬壬寅寅卜卜,(ququ)贞贞:“自自今今至至于于甲甲辰,子商翦基方。辰,子商翦基方。”B B 壬壬寅寅卜卜,贞贞:“自自今今至至于于甲甲辰辰,子子商商弗弗其翦基方。其翦基方。”这这是是一一版版壬壬寅寅日日由由贞贞人人占占卜卜的的卜卜辞辞,内内容容是是:“从从今今天天到到甲甲辰辰日日,是是不不是是要要让让子子商商去去剪剪除除基基方方呢呢?”子子商商是是武武丁丁时时期期的的一一位位王王子子,擅擅长

27、长带带兵兵打打仗仗,商商王王非非常常信信任任他他。基基方方则则是是商商王王朝朝附附近近的的一一个个小小方方国国,详详细细的的地地理理位位置置并并不不清清楚楚,但但是是可可以以知知道道在在商商王王朝朝和和基基方方发发生生战战争争期期间,商王多次派遣子商前去应战。间,商王多次派遣子商前去应战。董作宾、董敏:甲骨文的故事董作宾、董敏:甲骨文的故事充分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和及时引入最新权威学术成果的精神,充分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和及时引入最新权威学术成果的精神,我们大胆运用我们大胆运用2019 2019 年年7 7 月月6 6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 43 届世界遗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对良渚

28、古城遗址的描述,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得出:城产委员会对良渚古城遗址的描述,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得出:城市三重格局、市三重格局、“首都首都”的出现,从某种程度形成权贵阶层和统的出现,从某种程度形成权贵阶层和统治者产生、早期区域性国家出现等结论。透过众多的考古实证,治者产生、早期区域性国家出现等结论。透过众多的考古实证,逐渐使学生看到在逐渐使学生看到在5000 5000 多年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多年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产生、阶级分化明显、中心城市形成、早期国家形态出现,特产生、阶级分化明显、中心城市形成、早期国家形态出现,特别是国家的产生是文明形成的本质特征,中华文明别是国家的产生是文

29、明形成的本质特征,中华文明5000 5000 多年,多年,因此得以确证!因此得以确证!西周王朝确立了天命无常、敬德保民的思想;建立了分封制,向一个地西周王朝确立了天命无常、敬德保民的思想;建立了分封制,向一个地域国家迈进;建立了宗法制,创立了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建立了礼仪域国家迈进;建立了宗法制,创立了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建立了礼仪制度,华夏文明从此被打上了礼乐文明的烙印。制度,华夏文明从此被打上了礼乐文明的烙印。卜宪群中国通史(一)卜宪群中国通史(一)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西周通过一系列国家治理,终于建立了一个西周通过一系列国家治理,终于建立了一个“普天之

30、下,莫非王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大国,使一个来源多样并由不同族群组成的王的大国,使一个来源多样并由不同族群组成的王朝具有了心理上和文化上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中华民族实体的形成由此朝具有了心理上和文化上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中华民族实体的形成由此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通过引用教材编写者卜宪群先生对西周的评价,进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通过引用教材编写者卜宪群先生对西周的评价,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西周国家总体特征的认识。一步强化学生对西周国家总体特征的认识。是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卿,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朋友,庶人、工、宗,士有朋友

31、,庶人、工、商、皂、隶、牧、圉皆有商、皂、隶、牧、圉皆有亲昵,以相辅佐也亲昵,以相辅佐也。左传左传襄公襄公十十四年四年关强表示,关强表示,“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项目自项目自20012001年年正式提出,正式提出,20162016年完成结项,简称年完成结项,简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它是。它是以考古调查发掘为主要手段,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采取多学以考古调查发掘为主要手段,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采取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式,揭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科交叉研究的方式,揭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重大科研项目。重大科研项目

32、。“探源工程探源工程”以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以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丰富了对人类文明起源的认知,并对中华文明多元一文明历史,丰富了对人类文明起源的认知,并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有了总体认识。体格局的形成有了总体认识。二重证据法二重证据法 19251925年,由王国年,由王国baibai维提倡,维提倡,“吾辈生于今吾辈生于今dudu日,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幸于纸上之材料zhizhi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daodao此种材料,我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训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即百家不雅训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今日始得为之。”意思是运用意思是运用“地下之新材料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与古文献记载相量印证,相量印证,以考古代历史文化,成了一种公认科学的学术正流。以考古代历史文化,成了一种公认科学的学术正流。即把发现的史料与古籍记载结合起来以考证古史的方法。即把发现的史料与古籍记载结合起来以考证古史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