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231874868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8.5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测量长度和时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知道学习物理要做些什么。教材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物理学后,通过安排学生人人动手的小实验,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奇妙、有趣的物理现象就在身边,让学生从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学会测量长度和时间的一些基本方法。其目的就是让学生知道学习物理就需要仔细观察、认真动手实验和进行测量。【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具有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还没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能力弱。学生乐于动手实际操作,缺乏对规范操作规程的掌握,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重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

2、误差和错误有区别2、过程与方法 (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理念】: 突出新科学课程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现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和情感教育思想、学习的个体化。本节的重点在于:(1)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本节的难点在于:误差和错误的区别鉴于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建议采用的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实验与讨

3、论【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进入了物理学的世界,现在我们先来做几个有趣的实验:1、隔掌吸钉2、纹丝不动3、成像奥秘(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二、新课教学师:长度测量在生活中非常重要,如要量体裁衣。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长度的测量。先请同学们作个智者,用什么方法判断:(1)二位同学的高矮;(2)上海的东方明珠与法国的埃菲尔铁塔,谁高。(学生讨论)师:测量是比较的过程,是指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要科学精确的测量物体的长度就要借助一定的仪器,同时还要有一个比较的标准。展示常见的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三角板,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让学生观察。(一)长

4、度的测量1、 长度单位师:以前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长度标准,中国市尺,英国英尺,(以故事的形式讲解英尺的由来),但各个国家的标准不统一,为方便国际间的交流制定出了一个统一的标准。引出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米(m)。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测量长度的单位?对于比米大的距离,我们可用千米(km)表示,比米小的距离用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和纳米(nm)表示。 2、 刻度尺的使用(1)先让学生观察自己有的尺,注意:测量范围,起始点,大格小格的单位,零刻度线等(2)归纳刻度尺正确的使用方法:a、 认。观察刻度尺的三个基本特征:零刻度线的位置;分度值;量程。b、量。使零刻度线对准

5、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线紧靠并平行被测物体。思考:如果刻度尺一端损坏或0刻度线模糊,你能正确读出物体的长度吗?没有平行是什么结果?演示一些错误的放法。c、读。视线垂直尺面对准待测物体。注意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和单位。测量长度往往要求比较精确,就要进行估读,即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d、记。不但要记下测量值,还要正确写上单位。指出:没有单位的实验记录是没有意义的3、误差与错误 (1)在测量过程中要进行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就叫测量误差。由于仪器本身不可能做的非常精确,实验者对实验的观察总会有偏差,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不能消灭,但尽量减小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

6、: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会更接近真实值,误差较小。(2)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分组实验:练习使用刻度尺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高学生长度估测的准确度。a、课本的长和宽b、 测出身体上某些部位的尺寸(如身高;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离;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人步行时,平均一步的长度;某一个手指的宽度等)c、 先用眼睛估测课桌的高度,再用你身体上的“尺”粗量,最后用刻度尺测定,看看这三个结果之间相差多少 二、认识直方图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看懂直方图,了解怎样从直方图中寻找有价值的信息

7、。1、 对照表格观察直方图(学生观察,教师给予适当引导和辅助) 2、 观察直方图回答下列问题a、 这个班学生身高较多集中在_cm至_cm范围内。b、 身高在159170cm之间的学生数占学生总数的百分率为_三、测量时间1、时间单位师:概括介绍计时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在古代,人们用沙漏等器具来计时。16世纪后,欧洲出现了有重锤的摆钟,近代机械式钟表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让学生看课本1-21了解几种计时工具。(1)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2)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毫秒(ms)、微秒(s)、纳秒(ns)2、时间单位的换算3 、停表的使用学生分组实验

8、练习使用停表,并测量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四、间接测量(1)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 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下进行测量,直径的位置难以判断,会使测量不准确。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方法一(卡尺法):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币紧压在桌面边缘;借助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用两把三角板紧夹住硬币,均可从刻度尺上读出硬币的直径d。根据公式L=d 求出硬币的周长。 方法二(滚轮法):在纸面上画一条直线,让硬币从某个记号开始,在纸面上沿直线滚动n周记下终点。测出线段长度s,先求出每周的周长L=s/n,再利用L=d求出硬币的直径d=s/n. 方法三(替换法

9、):把硬币放在纸上,贴着边缘用笔画上一圈,再剪下对折,然后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圆的d,即为硬币的直径。根据公式L=d求出硬币的周长。 方法四(化曲为直法):把弹性不大的棉线重合在硬币边缘上,在棉线上标出起点和终点。然后将棉线放直,用刻度尺测出两点间的距离L,就是硬币的周长。根据公式d=L/求出硬币的直径。(2)测量一页纸的厚度(测多算少法) 探究:纸的厚度为10-4m,用毫米刻度尺测不出一页纸的厚度,也测不出二页纸厚度,但是能测出上百页纸的厚度,而一页纸的厚度只要把测出的厚度除以总张数就可以求出了。测量时取若干页纸(纸的页数要足够多),压紧后,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总厚度L,然后将总厚度除

10、以纸的页数n,求出每页纸的厚度l=L/n.(3)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多算少法) 测量道理与测量一页纸的厚度相同 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l/n .小结本节学习中我们了解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方法以及它们一些常用单位,知道了误差和错误的差别,误差是不可能避免的,错误是必须避免的,学会看直方图,并且能从图中寻找有价值的信息。布置作业 1、 教材P1112 中自我评价与作业1至4题及课外活动2、下表是某班男生以体重相差3公斤为一组的统计资料(1)根据以上表格绘制出直

11、方图。(2)这个班男生体重最多的是在_公斤至_公斤范围内,占了总人数的_%。(3)某男生的体重是公斤,属于_公斤至_公斤范围内。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测量的含义理解上有些生涩,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强化,而且学生容易简单理解成是测量仅包括长度的测量,另外就是科学记数法来表示物质的长度的时候,学生由于之前没有学习过这方面的内容,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讲解,并简单加以应用。在刻度尺的使用过程中,对于四个正确,学生对于读正确存在较大的问题,因为教材对于该内容是忽略处理,而教学中又将它明确提出,学生因此在理解上需要一定的练习和时间来巩固。板书设计一、长度的测量1、国际制中基本单位:米其他单位:千米(

12、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和纳米(nm)单位的关系:1km=1000m=103m; 1dm=0.1m=10-1m;1cm=0.01m=10-2m; 1mm=0.001m=10-3m1m=0.000001m=10-6m;1nm=0.000000001m=10-9m2、正确使用刻度尺(1)零刻度线、最小刻度、量程(2)使用:认,量,读,记 3、误差与错误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二、直方图三、时间的测量1、 国际制单位:秒(s)其他单位:小时(h)、分(min)、秒(s)、毫秒(ms)、微秒(s)、纳秒(ns)2、 时间单位的换算 1h=3600s 1min=60s 1ms=0.001s=10-3s1s=0.000001s=10-6s; 1ns=0.000000001s=10-9s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