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讲稿 创新的概念及特点(三)

上传人:女**** 文档编号:231791922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自然辩证法讲稿 创新的概念及特点(三)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自然辩证法讲稿 创新的概念及特点(三)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自然辩证法讲稿 创新的概念及特点(三)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讲稿 创新的概念及特点(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讲稿 创新的概念及特点(三)(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自然辩证法讲稿 创新的概念及特点 自然辩证法观点的演变及启示 摘要。自然观是指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人们对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演化方式、运动变化及动力原因的根本看法。他的产生、发展源远流长,经历了很多的阶段。从最初的神论、唯心主义到最后的唯物辩证主义,其发展都历经曲折,研究自然观的演变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字:自然观、演变、启示 1、引言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和总结。它站在

2、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包括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等部分。在以系列讲座形式学习自然辩证法的过程中,自然观的演变及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起源与产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让我对自然的发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自然观的演变过程 自然观是指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人们对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演化方式、运动变化及动力原

3、因的根本看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自然观,不同时期人类的自然观也不同。在自然观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共经历了原始的宗教自然观、古代朴素自然观、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自然观、近代的机械自然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过程,最终形成科学的自然观。 一、原始的宗教自然观。它承认自然界的客观存在,认为人要适应它。在此阶段许多自然现象还不能解释,于是产生了万物有灵论和对自然、图腾、灵魂、祖先的崇拜及巫术的发展。 二、古代朴素自然观。其本质是对万物本原研究的探讨。最早对“自然”作哲学思考的是古希腊的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三位哲学家。他们思考的问题是:万物是由什么构成的。他们一致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单一的物质性本

4、原构成,而他们的任务就是去找出这个本原是什么。泰勒斯认为本原是“水”,阿那克西曼德认为是“无定”,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是“气”。米利都学派通过对流行的宗教观念的改造,在事实上肯定了本原不仅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元素,而且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但它的局限在于它无法解释宇宙的秩序问题。继而毕达哥拉斯学派将自然由什么构成转化为了自然以怎样的形式存在的问题,突出了数学方法的意义。随后赫拉克利特提出“人不能俩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论断,意思是说,河里的水是不断流动的,你这次踏进河,水流走了,你下次踏进河时,又流来的是新水。这一名言,说明了客观事物是永恒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真理。苏格拉底、柏拉图的促进了唯心主义的

5、发展。 三、中世纪神学自然观。自然界及万物是由上帝创于虚无之中;地球是宇宙不变的中心,这是上帝的创造和安排;自然界万物自己是不能运动的,而是在上帝的推动下运动的,运动又服从造物主的目的;人类由上帝创造,人类既不能理解上帝的目的,更不能改变上帝的意志,一切只能服从。此阶段是利用哲学来为神学服务,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为基督教教义和教条做论证,使基督教变成一个完整的神学体系。这一时期是神学统治时期,科学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但肯定了亚里士多德的归纳-演绎法,运用逻辑方法推理,尊重理性。 四、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于文艺复兴时期,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诞生。从科学上说,

6、推翻了一千多年来占统治地位的托勒密体系,使人类对地球和太阳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从哲学上讲,根本上揭穿了所谓“上帝赋予地球特殊地位”的说法,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伟大胜利。从而使禁锢了人类近十个世纪的自然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变革。近代自然科学逐步发展成为真正的系统的实验科学。艾萨克牛顿爵士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微积分,建立了古典力学体系。牛顿的哲学观点与他在力学上的奠基性成就是分不开的,一切自然现象他都力图用力学观点加以解释,这就形成了牛顿哲学上的自发的唯物主义,同时也导致了机械论的盛行。此时力学成为

7、主导学科,人们热衷于用力学和机械论的观点看待一切。同时,形成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人们总是把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而不是把他们看作运动的、变化的东西,总是看作静止的、永恒不变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提供了一幅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图景,而没有提供其演化图景,认为自然界向来如此,万事万物只是时间上的并列,而没有时间上的发展。同时期还有决定论和还原论。决定论认为自然界的同一类结果,必须尽可能归结于同一原因;还原论的观点追求简单性,人为总体总可以分解为部分,复杂的现象总可以分解为简单的现象来理解。 五、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这是伴随着星云假说、地质渐变论、生物进化论、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和原子

8、论、元素周期律的确定而产生的。它从用机械运动的观点进入到了用联系和运动变化的观点来研究自然界的阶段,逐步解释了自然过程的辩证性质。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久的产生和消亡之中,处于不断运动、变化过程之中。承认了物质本原性,关注到了人的主体性因素在自然观中的地位,把自然界、人和社会看成一个统一的自然历史过程,遵循统一的客观规律,创立了科学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是人类自然观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它标志着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思维到近代机械论思维,再到现代辩证思维的否定之否定过程。自然观对科学发展起指导作用,是通过不断影响科学家的思想、概念和方法,从而将自然观的思辨形式转化为实证的科学概

9、念、科学规律和科学方法。 3、自然观演变意义及启示 自然观的演化经历了相当漫长的过程,最终我们认识到事物都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平常我们要从辩证法的角度思考问题,正确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及否定之否定三大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发现规律,发现真理,促进人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如同自然观的演变过程一般,真理的产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漫长的一个过程。真理性的确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而不是一次能完成的。从尼古拉斯起初从事植物研究,提出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和吸收水分的某些过程有关到海尔蒙特的柳条试验,将增重归于水,尽管这些再后来都被证明是错误的结论,但科学的试

10、验方法已渐渐引入了研究中。19世纪初泰伊尔的腐殖质营养学说盛行,认为肥力取决于腐殖质含量,是唯一营养物质,矿物质起间接作用,后李比希否定了腐殖质学说,提出了矿质营养学说,并提出了养分归还学说和最小养分律,但他仍未认识到养分间的联系,将作用各自独立。这些科学结论无一不在实践中得到证实。在一次次的否定后,科学结论得到证明,并逐步趋于正确。 在我们从事科学研究中,应该明白大自然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是时刻都在进行的,而且只有保持平衡才能维持地球大的生态系统正常运作,打破任何一方都是有害无益的。在当前生态危机日渐明显,环境质量日益下降的情况下,研究植物的重要性也逐渐显现,在人类生活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11、要根据植物的实际情况来为其提供有利条件促进其健康生长发育,用植物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的功能,为生态建设服务。 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们应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联系自然辩证法的理论知识,主动把自然辩证法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科学研究中,科学的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吸收教训,总结经验并不断完善自我,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自然辩证法概论.自然辩证法概论编写组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52西方哲学史罗素.商务印书馆.2021.13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w.c.丹皮尔.商务印书馆.2021.34科学的历程.吴国盛.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55古希腊哲学.苗力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5 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