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31696888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7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基于我国19952005 年分省数据面板分析的实证研究 杨新铭,周云波作者简介杨新铭(1979-),男,天津人,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人力资本理论与收入分配周云波,1970年出生于天津市蓟县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经济学博土,副教授,现为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94年7月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94年9月考入南开大学旅游系攻读硕士学位;1997年7月毕业并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7年9月考入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2000年7月毕业并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博士学位毕业论文为非法非正常收入对中国居民收入差别的

2、影响 学科专业及指导研究生方向: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主要研究领域:经济发展、经济体制改革、收入分配及贫困在研课题:l、教育部项目(参与人):“理顺收入分配体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2、天津市软科学项目(参与人):“天津市科技综合实力评价研究”主要著作(20002003):1.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主要参编者),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2.发展经济学(主要参编者),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发表论文(20002003):l.“经济体制改革对城镇居民收入差别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6期2.“非法非正常收入对居民收入差别的影响及其经济学解释”,经济研究2001年4期3.“城镇居民收

3、入差别及制约其变动的某些因素”,经济学季刊第1卷第3期4.“文化程度等人口特征对城镇居民收入及收入差别的影响”,南开经济研究2001年4期5.“行业特征等因素对居民收入及其分配差别的影响”,中国经济论坛2001年第10,11期6.“深化体制改革,加速市场化进程”,天津社会科学2000年3期科研课题(20002003):l.教育部项目(参与人):“理顺收入分配体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2.天津市软科学项目(参与人):“天津市科技综合实力评价研究”获奖情况(20002003):1.2000年9月参与的课题“中国城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研究”国家城调总队重点课题二等奖 2.2001年参与编写的社会主义经济

4、学通沦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3.2002年6月论文中国城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研究获第六届全国统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主讲课程:1.经济学院研究生课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专题”(中国居民的收入分配问题)。2.经济研究所研究生课程:“发展经济学”。摘要、关键词摘要、关键词摘要摘要劳动力人力资本的差异是造成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随着技术进步的加快,技术进步成为收入差距形成的又一影响因素。利用19952005 年分省数据进行的面板分析表明,我国城镇在1995 年以后的技术进步向城镇低人力资本倾斜,对收入差距缩小有明显作用;农村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的不相匹配,造成农村技术进步对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并不明显。

5、因此,要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必须在发展技术进步的同时,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使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相互匹配。关键词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文献综述作者和时间 主要结论World Bank,1997;陈宗胜、周云波,2002;李实、岳希明,200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迅速增长的同时,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其中最主要是城乡收入差距,它占整体差距的50%以上。姚耀军(2005)认为,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倒“U”关系,我国正处于金融发展初期,因此,城乡收入差距会随着金融规模的扩大而扩大。黄祖辉等(2003)发现,我国现阶段的转移性收入并没有成为消除收入不平等尤其是消除

6、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再分配手段,反而加剧了收入的不平等。Zhao(1999)教育等人力资本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作用显著。Meng 和Zhang(2001)证实了教育可以提高进城农村居民的就业机会。赖德胜(1997)、白雪梅(2004)认为,教育与收入差距变动之间存在倒“U”关系,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收入差距最终会缩小。纪玉山等(2005)技术进步和知识资本化是造成贫富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杨新铭、罗润东(2007,2008)分析了我国城乡内部劳动力市场结构变化与技术进步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利用19952005年我国的分省数据,分析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结

7、果表明:在农村劳动力尤其是农村高人力资本劳动力向城镇大量转移时,农村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会扩大收入差距;农村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之间存在的错配现象,即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速度落后于技术进步的速度,导致技术进步的作用难以发挥,对收入差距的影响也不明显;城镇在1995 年以后发展的主要是中等人力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其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二、计量模型选择与数据说明二、计量模型选择与数据说明(一)计量模型推导 Yj=Fj(AiHi)(i=1,2,n;j=u,r)(1)由(1)式可以得出相应的劳动力工资:Wi=Y/H=Aif(Hi)(2)劳动力之间的工资差距可以表示为:2W=2A+2H (3)城乡收入

8、差距的计量方程:Git=c+ustruit+rstrrit+utecuit+rtecrit+uit (4)最终的估计模型:Git=c+ustruit+rstrrit+u humuit+r humrit+utecuit+rtecrit+migit+uit (5)(二)数据与变量说明本文数据是根据新中国55 年统计资料汇编、新中国50 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业统计年鉴以及各省的统计年鉴整理得到。鉴于河北、吉林、贵州、陕西、西藏以及重庆等省、市、自治区数据缺失较为严重,本文仅使用全国25 个省、市、自治区19952005 年的数据。计量模型中所涉及的指标与实际数据由下式计算得到:str

9、=高中及以上从业人员比重/初中及以下从业人员比重humuit=logyu,humrit=log y r,通过下式拟合得到:logyuit=c+Euit+eduuit+meduit+it (7)logyrit=c+Erit+edurit+medrit+it (8)pE=pini (9)ppij=priprij+puipuij puij=(pij-priprij)/pui (10)5i=1Eedumed以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动作为农村技术进步指标的替代:tecrit=(strrit-strri(t-1)/strri(t-1)(11)城镇技术进步可以以分省全要素生产率TFP作为替代,TFP 采用增长核

10、算法进行估算,具体公式为:tecuit=TFP=g-gk 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衡量单位总投入的总产量的生产率指标。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常常被视为科技进步的指标。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为全要素生产率(TFP,也称总和要素生产率)增长率。(12)三、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三、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一)数据的稳定性检验(二)回归结果报告(三)实证结果的综合比较分析各变量对城乡收入比的作用比对城乡基尼系数的作用要大,且更具显著性。城镇劳动力市场结构对收入差距有正作用,说明城镇劳动力市场结

11、构变动引起收入差距扩大,但农村劳动力市场结构的正向变动同样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吸纳率对收入差距的作用也为正,即农村向城镇劳动力转移不仅没有缩小收入差距,反而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这就不难理解农村劳动力市场为什么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了,因为转出农村的劳动力是农村的高人力资本劳动力。技术进步对收入差距的作用严重依赖于技术进步的类型:城镇技术进步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事实表明,城镇1995 年以来的技术进步主要是与城镇低人力资本劳动力相匹配的,而不是适应高人力资本的结果。农村技术进步对收入差距的影响与理论分析不相吻合,表明农村技术进步与农村的人力资本存量不相匹配,技术进步超越人力资本的积累,所以才会出现

12、农村技术进步对收入差距的作用不显著的结果。人力资本与收入差距的关系符合理论分析,即农村人力资本的增加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城镇人力资本的增加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从地区来看,西部地区城乡劳动力市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最为显著,而东部和中部地区则不显著,这是因为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高于西部,且市场化程度也高于西部地区,所以西部地区更符合理论分析结果。从另一分组看,内陆地区明显比沿海地区显著,从而佐证了上述分析。中部地区技术进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最为明显,其作用程度也远高于全国、东部及西部地区,说明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提高水平明显低于技术进步水平。从人力资本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来看,沿海地区

13、最为显著,而且明显为正。从劳动力转移来看,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和东部地区,内陆地区高于沿海地区,这也证明了上文的分析,即东部以及沿海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城乡劳动力转移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小,而中、西部以及内陆地区城市化水平较低,城乡差距较大,因此,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所引起的负面作用较为明显。四、结论与政策建议四、结论与政策建议在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上,农村劳动力市场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负相关,农村劳动力市场结构的正向变动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城镇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与城乡收入差距负相关,即城镇劳动力市场的正向变动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但在劳动力由农村转向城镇的情况下,农村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不但不

14、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反而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实证检验结果证实了上述理论分析,即农村大量高人力资本劳动力转向城镇,造成农村生产效率下降,使得农村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动与收入差距正相关。我们的实证结果与黄祖辉等(2003)的结论相似,即劳动力转移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城乡人力资本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是不同的,农村人力资本增加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城镇人力资本增加会扩大差距。因此,若想以缩小收入差距为政策着力点,必须在城乡之间采取不同的人力资本积累政策。技术进步与收入差距的关系,取决于技术进步类型。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发展的主要是中等人力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为负,这证实了假说1;

15、农村技术进步明显快于人力资本积累速度,很难发挥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相匹配所带来的效率提高,从而表现为技术进步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不显著。总之,要在经济发展、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缩小城乡差距,就必须继续增加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投资,加速人力资本积累。同时,要合理组织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在不影响农村生产效率的情况下,根据城镇的真实需要,合理组织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避免高人力资本劳动力转移效率低下的问题。要发展适宜技术,提高技术与人力资本的配置效率,使因劳动力市场结构变化所导致的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被技术进步的作用所抵消。平减指数():是指将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平减而成为实质国民生产总值的一种物价指数。名义国

16、民生产总值是以当期物价来计算的;实质国民生产总值指的是以某一基期的物价来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是用来衡量一个社会最终产出品的平均价格。也称为“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或者“隐性物价指数”。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又称GDP缩减指数,是指没有扣除物价变动的GDP增长率与剔除物价变动的GDP增长率之差。它的计算基础比CPI广泛得多,涉及全部商品和服务,除消费外,还包括生产资料和资本、进出口商品和劳务等。因此,这一指数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走向经济专家们之所以关注GDP平减指数,还因为与投资相关的价格水平在这一指标中具有更高的权重。例如,我国2004年GDP平减指数上

17、涨69,高出CPI涨幅3个百分点,说明投资价格的上涨远远高于消费价格的上涨。也有的书上将其表述为按当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与按基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举个例子来说吧,假如以2000年为基年,假设该年A国共生产一个苹果价值为100元,是年该国的GDP计为100元。第二年其又只生产了一个苹果,但是由于通货膨胀该苹果卖200元,于是当年的GDP计为200元,而当年的GDP平减指数为200/100=2,200也被成为名义GDP,相应的100被成为实际GDP。平减指数平减指数():是指将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平减而成为实质国民生产总值的一种物价指数。名义国民生产总值是以当期物价来计算的;实

18、质国民生产总值指的是以某一基期的物价来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是用来衡量一个社会最终产出品的平均价格。也称为“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或者“隐性物价指数”。个人消费支出平减指数个人消费支出平减指数是衡量一国在不同时期内个人消费支出总水平变动程度的经济指数,这里的平减是指通过物价指数将以货币表示的名义个人消费支出调整为实际的个人消费支出。个人消费支出平减指数的计算可以采用某一基期(基准年份)的一组价格来估算出本期的个人消费支出,再用现期价格估算出本期的个人消费支出,然后用前者除以后者,即:个人消费支出平减指数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个人消费支出/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个人消费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为了

19、真实反映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除了按当年价格进行核算外,还需按可比价格(不变价格)进行核算,即剔除其中纯粹价格因素的影响,也就是由于通货膨胀或紧缩而造成核算结果的虚增或虚减,从而真实地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和状况。这就需要利用有关价格缩减指数对现价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进行缩减,从而得到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进而得到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实际发展水平。所以,如何正确使用GDP缩减指数就成为GDP核算中的一个关键问题。GDP缩减指数就是按当年价格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和按可比价格(不变价格)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之间的系数。使用GDP缩减指数的目的在于把按当年价格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通过相关价格指数换算为按可比价格(不变价格)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以反映扣除价格变动因素后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实际的发展水平和状况,为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实际增长速度、发展指数等相对指标提供依据。其计算公式如下:GDP缩减指数=按当年价格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按可比价格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