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脂类代谢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31638848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PPT 页数:144 大小:5.2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5章脂类代谢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4页
第5章脂类代谢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4页
第5章脂类代谢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4页
资源描述:

《第5章脂类代谢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章脂类代谢课件(14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5章脂类代谢课件 脂类代谢教学要求教学要求1.1.熟悉脂类的组成和重要的生理意义。熟悉脂类的组成和重要的生理意义。2.2.掌握血浆脂蛋白的概念、组成、分类、代谢和生理掌握血浆脂蛋白的概念、组成、分类、代谢和生理功能。功能。3.3.掌握脂肪酸的掌握脂肪酸的-氧化,熟悉脂肪的动员和调节,熟悉氧化,熟悉脂肪的动员和调节,熟悉营养必需脂肪酸的组成,了解脂肪酸合成的特点。营养必需脂肪酸的组成,了解脂肪酸合成的特点。4.4.掌握酮体的概念,组成,合成与代谢的特点和酮体掌握酮体的概念,组成,合成与代谢的特点和酮体代谢的生理和病理意义。代谢的生理和病理意义。5.5.掌握胆固醇的生理功能、来源、转化和其与医学

2、临掌握胆固醇的生理功能、来源、转化和其与医学临床的密切关系。床的密切关系。6.6.了解磷脂的组成、生理意义和代谢特点。了解磷脂的组成、生理意义和代谢特点。7.7.熟悉脂肪酸源激素的主要组成,代谢特点和其在医熟悉脂肪酸源激素的主要组成,代谢特点和其在医学临床的实际应用。学临床的实际应用。第一节第一节 概论概论1.脂类的特点和组成。2.脂类的消化吸收。3.脂类代谢的生理意义。4.脂类代谢与医学。1.脂类的特点和组成脂类的特点和组成一.脂质是一类不易溶于水而易溶于 有机 溶剂的有机化合物.二.与医学相关脂类的化学组成:1.脂肪(甘油三酯,三脂酰甘油)2.类脂 胆固醇和胆固醇酯胆固醇和胆固醇酯 磷脂磷

3、脂 糖脂糖脂 2.脂类的消化吸收脂类的消化吸收3.脂类代谢的生理意义脂类代谢的生理意义1.脂肪是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2.脂肪是机体有效的储能物质。3.磷脂是生物膜必不可少的结构成分。4.胆固醇是维系人体健康和生存必不 可少的物质。5.脂肪酸源激素在机体的调节中发挥 有重要的生理功能。4.脂类代谢与医学脂类代谢与医学1.脂类代谢与肥胖2.脂类代谢与下列疾病的发生发展 密切相关: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胰腺炎,老年痴呆,高血压,不孕与流产等疾病。3.脂类代谢与智力发育等非常密切。第二节第二节 血浆脂蛋白血浆脂蛋白1.血浆脂蛋白的概念2.血浆脂蛋白的组成3.血浆脂蛋白的结构4.血浆脂蛋白的分类5.血

4、浆脂蛋白的代谢6.载脂蛋白的功能7.异常脂蛋白血症1.血浆脂蛋白的概念血浆脂蛋白的概念n血浆脂蛋白(lipoprotein)是指血浆脂质和载脂蛋白组成的可溶性的生物大分子,由游离脂肪酸与血浆清蛋白(白蛋白)组成的脂清复合物不属于传统的脂蛋白概念的范畴。2.血浆脂蛋白的化学组成血浆脂蛋白的化学组成1.脂质 甘油三酯 胆固醇 胆固醇酯 磷脂2.载脂蛋白 载脂蛋白载脂蛋白A A (A-(A-,A-,A-)载脂蛋白载脂蛋白 (B48,B100)(B48,B100)载脂蛋白载脂蛋白C C 载脂蛋白载脂蛋白E E 其他其他3.血浆脂蛋白的结构血浆脂蛋白的结构4.血浆脂蛋白分类血浆脂蛋白分类5.血浆脂蛋白的

5、代谢血浆脂蛋白的代谢1.乳糜微粒的代谢2.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谢3.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谢4.高密度脂蛋白的代谢1.乳糜微粒的代谢乳糜微粒的代谢1.乳糜微粒的组成特点。2.乳糜微粒的结构。3.乳糜微粒的代谢途径。4.乳糜微粒的生理功能。乳糜微粒的组成特点乳糜微粒的组成特点1.乳糜微粒是颗粒最大,密度最小的脂 蛋白。2.乳糜微粒的脂质成分最为丰富,其中的甘油三酯可以达到90。3.乳糜微粒是蛋白质成分最少的脂蛋白,只占大约12。其最主要的载脂蛋白是B48。乳乳穈穈微粒的形成微粒的形成乳乳穈穈微粒的结构微粒的结构 乳糜微粒的代谢乳糜微粒的代谢乳糜微粒的生理功能乳糜微粒的生理功能n乳糜微粒是在小肠合成的脂蛋

6、白,其主要生理功能是转运外源性的脂肪(膳食摄入)供给全身组织利用。2.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谢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谢1.极低密度脂蛋白的组成特点。2.极低密度脂蛋白的结构。3.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谢途径。4.极低密度脂蛋白的生理功能。VLDL的组成特点的组成特点n nVLDL是含脂类较多的脂蛋白,脂类大约占90。主要是甘油三酯。n nVLDL中蛋白质约占10,主要的载脂蛋白是apoB100,apoE和apoC。n nVLDL是正常人空腹血浆中含甘油三酯最为丰富的脂蛋白。VLDL的结构的结构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谢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谢VLDL的生理功能的生理功能 VLDL是在肝脏合成的脂蛋白,其主要的生理功

7、能是转运在肝脏合成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供给全身组织利用。3.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谢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谢1.低密度脂蛋白的组成特点。2.低密度脂蛋白的结构。3.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谢途径。4.低密度脂蛋白的生理功能。LDL的组成特点的组成特点nLDL是血浆中含胆固醇最为丰富的脂蛋白,大约含量为45。血浆中胆固醇的大约2/3是以低密度脂蛋白的形式存在的。nLDL中的胆固醇称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常以LDL-c表示。nLDL中主要或唯一的载脂蛋白是apoB100。细胞内胆固醇的调节细胞内胆固醇的调节1.通过别构机制调节HMGCoA还原酶的活性和胆固醇的合成。2.调节脂酰基甘油胆固醇脂酰基转移酶(ACAT)的活性

8、,促进胆固醇的酯化和储存。3.通过转录环节调节LDL受体的合成和利用。LDL的生理功能的生理功能n nLDL 是在血液中由VLDL代谢转变生成的,是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其是向机体组织转运胆固醇的主要载体。n nLDL可以把肝脏合成的胆固醇转运到全身组织供组织利用,一般把这种胆固醇的转运称为胆固醇的正向转运。n nLDL是一个致动脉粥样硬化因子,LDLc水平越高,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越大。4.高密度脂蛋白的代谢高密度脂蛋白的代谢1.高密度脂蛋白的组成特点。2.高密度脂蛋白的结构。3.高密度脂蛋白的代谢途径。4.高密度脂蛋白的生理功能。高密度脂蛋白的组成特点高密度脂蛋白的组成特点nHDL是颗粒最

9、小,密度最大的脂蛋白。nHDL是含脂类最少,蛋白质含量最多的脂蛋白,蛋白质含量可达50。nHDL中的主要载脂蛋白是apoA1。高密度脂蛋白的代谢高密度脂蛋白的代谢高密度脂蛋白的生理功能高密度脂蛋白的生理功能1.HDL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将外周组 织的胆固醇转运回肝脏,这种转运又称为胆固醇的逆向转运。2.HDL是抗动脉粥样硬化因子。HDL的水平多用HDLc表示,HDLc越高,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越小。6.载脂蛋白的功能载脂蛋白的功能1.载脂蛋白的概念。2.载脂蛋白的种类。3.载脂蛋白的功能。1.载脂蛋白的概念载脂蛋白的概念n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又称为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简称 a

10、po)。n载脂蛋白是决定脂蛋白结构、功能和代谢的核心成分。2.载脂蛋白的种类载脂蛋白的种类3.载脂蛋白的功能载脂蛋白的功能 载脂蛋白是决定脂蛋白结构、功能和代谢的核心组分:1.载脂蛋白是脂蛋白必不可少的结构成分。2.载脂蛋白是其所在脂蛋白被相应脂蛋白受体识别的信号和标志。3.载脂蛋白是脂质代谢酶的调节因子。7.异常脂蛋白血症异常脂蛋白血症血脂测定的常见项目血脂测定的常见项目 1.总胆固醇(T C)2.甘油三酯(T G)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5.载脂蛋白A-1 (apo A-1)6.载脂蛋白B-100 (apo B-100)7.Lp(a)异常脂蛋白血

11、症的概念异常脂蛋白血症的概念1 高脂血症2 高脂蛋白血症3 异常脂蛋白血症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1.血浆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2.早发的的动脉粥样硬化3.皮肤黄色瘤4.阳性家族史皮肤黄色瘤皮肤黄色瘤第三节第三节 三脂酰甘油的代谢三脂酰甘油的代谢1.三脂酰甘油的化学2.三脂酰甘油的动员3.三脂酰甘油的分解代谢4.三脂酰甘油的合成代谢1.三脂酰甘油的化学三脂酰甘油的化学1.脂肪酸中碳原子的标示2.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3.营养必需脂肪酸4.三脂酰甘油的生理功能1.脂肪酸碳原子的标示脂肪酸碳原子的标示2.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1.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2.单不饱和与多不饱和脂肪

12、酸3.3脂肪酸4.“忘不了3A”与“脑黄金”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18:29,12)亚麻酸(18:39,12,15)花生四烯酸(20:45,8,11,14)DHA(docosahexaenoic acid)二十二碳六烯酸(22:64,7,10,13,16,19)DPA(docosapentaenoic acid)二十二碳五烯酸(22:57,10,13,16,19)EPA(eicosapentaenoic acid)二十碳五烯酸(20:55,8,11,14,17)3.营养必需脂肪酸营养必需脂肪酸n机体代谢需要,但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需经膳食摄入获得的脂肪酸称为营养必需脂肪酸。人体营

13、养必需脂肪酸主要包括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4.三脂酰甘油的生理功能三脂酰甘油的生理功能1.是体内供能和储能的重要物质2.脂肪组织还具有内分泌功能,如瘦蛋 白(瘦素)的合成3.三脂酰甘油中的必需脂肪酸是机体代 谢所必需,具有重要的功能4.具有物理保温作用5.缓冲机械撞击保护内脏6.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2.三脂酰甘油的动员三脂酰甘油的动员1.脂肪动员的概念2.激素敏感脂肪酶3.甘油的分解代谢4.脂肪酸的分解代谢5.酮体的代谢1.脂肪的动员脂肪的动员2.调节激素敏感脂肪酶的激素调节激素敏感脂肪酶的激素1.抗脂解激素:胰岛素2.促脂解激素:胰高血糖素 生长素 肾上腺素 ACTH3.甘油的分解代

14、谢甘油的分解代谢4.脂肪酸的分解代谢脂肪酸的分解代谢1.脂肪酸活化为脂酰CoA2.脂酰CoA进入线粒体3.脂酰CoA的-氧化4.脂肪酸氧化的能量计算5.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脂肪酸的活化脂肪酸的活化脂酰脂酰CoA进入线粒体进入线粒体脂酰脂酰CoA的的-氧化氧化软脂酸完全氧化的产能计算软脂酸完全氧化的产能计算1.软脂酸(棕榈酸)为16碳饱和脂肪酸。2.软脂酸活化为软脂酰CoA消耗2个ATP.3.软脂酰COA经7次氧化,可以生成7分子的FADH2,7分子的NADH+H+和8分子的乙酰CoA。4.7分子的FADH2和7分子的NADH+H+可以产生28分子的ATP;而8分子的乙酰CoA可以产生80分子的

15、ATP。n n软脂酸彻底氧化可以净产生106分子ATP.不饱和脂肪酸的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氧化1.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分解与饱和 脂肪酸的氧化分解基本相同。2.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分解需要另外的附加酶。3.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比同样碳原子的饱和脂肪酸氧化产生的能量要少。4.三脂酰甘油的合成代谢三脂酰甘油的合成代谢1.甘油的来源2.脂肪酸的合成3.三脂酰甘油的合成1.甘油的来源甘油的来源(2)脂肪酸的合成脂肪酸的合成1.合成原料:乙酰CoA、NADPH、ATP2.合成的细胞定位:胞液3.合成的器官定位:肝最强,其次是脂肪组 织,肝的合成能力比其大8-9倍。4.乙酰CoA自线粒体转运至胞液:柠檬酸-丙酮

16、酸循环限速步骤:3.三脂酰甘油的合成 肥胖与瘦蛋白肥胖与瘦蛋白(瘦素瘦素)如果人体的体质指数(BMI)26就可被诊断为肥胖。肥胖症是一种能量代谢性疾病,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机体的能量摄入长期大于能量消耗使得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肥胖发生的原因相当复杂,瘦蛋白的结构、水平和其生物学功能异常在肥胖的形成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瘦蛋白(Leptin)是由人脂肪细胞中位于7q31.1的肥胖基因编码由16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一类多肽激素。瘦蛋白的生理功能相当广泛,其主要功能之一是促使机体减少摄食,增加能量释放,抑制脂肪细胞的合成等,其综合结果是减轻体重。瘦蛋白受体是位于1号染色体受体基因编码的由1165个

17、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跨膜蛋白质。瘦蛋白通过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其生物学功能。一方面,瘦蛋白可与位于下丘脑的受体结合和信号转导系统抑制具有促进食欲作用的神经肽Y(NPY)的合成和释放,因此可以认为瘦蛋白是外周的抗食欲信号,通过降低食欲和减少摄食导致减轻体重。另一方面,瘦蛋白还可通过与位于胰岛-细胞的受体抑制具有促进瘦蛋白的合成和释放的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这就形成了瘦蛋白与胰岛素之间的双向调节。胰岛素不仅可抑制脂肪的动员还可促进脂肪合成和储存,是一个促使体质量增加的激素。尽管理论上瘦蛋白水平应该与机体质量成反相关,但研究发现肥胖患者血循环中瘦蛋白浓度为正常人的2倍,是消瘦者的3倍以上,肥胖而瘦蛋白缺乏

18、者仅占5%。肥胖患者普遍存在瘦蛋白抵抗。所谓瘦蛋白抵抗就是体液中的瘦蛋白由于多种原因不能发挥其降低体质量的生物学效应。瘦蛋白抵抗发生机制是复杂的,瘦蛋白血液运输中抗体和抑制剂的存在,瘦蛋白跨越血脑屏障的转运障碍,受体结构变异和数目的减少,特别是受体后信号转导途径中众多因子的异常均可导致瘦蛋白抵抗。由于瘦蛋白抵抗的存在使得瘦蛋白不能正常地发挥抑制食欲和增强能量消耗的双重功能最终导致肥胖的发生。5.酮体的代谢酮体的代谢1.酮体的概念和组成2.酮体的生成3.酮体的利用4.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5.酮体生成的病理意义1.酮体的概念与组成酮体的概念与组成2.酮体的生成酮体的生成 合合 酶酶3.酮体的利用酮体

19、的利用乙酰乙酸硫激酶乙酰乙酸硫激酶4.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1.酮体分子量小,水溶性强,可以 通过血脑屏障,是肝脏向肝外组织转运脂肪酸能量的有效方式。2.酮体保留了脂肪酸的大部分能量,在血糖水平低下时,心脏和脑组织可以利用酮体维持生命活动。5.酮体生成的病理意义酮体生成的病理意义1.酮体是较强的酸性物质,血液中酮 体超过一定水平称为酮血症,尿中有酮体排出称为酮尿症,由于酮体增加造成酸中毒称为酮症酸中毒,严重的酮症酸中毒可以造成患者死亡。2.治疗酮症酸中毒治标要纠正酸中毒。治本要恢复和建立正常的糖代谢。第四节第四节 磷脂的代谢磷脂的代谢1.磷脂的概念与分类2.磷脂的生理功能3.常见

20、的甘油磷脂4.甘油磷脂的合成代谢5.甘油磷脂的分解代谢1.磷脂的概念与分类磷脂的概念与分类1.含有磷酸的脂类称为磷脂2.磷脂可以依照其骨架不同分为以甘油为骨架的甘油磷脂和以鞘氨醇为骨架的鞘磷脂,本节主要介绍甘油磷脂。2.磷脂的功能磷脂的功能1.磷脂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部分2.磷脂是脂蛋白的重要组分3.磷脂是必需脂肪酸的贮存库4.磷脂酰肌醇在跨膜信息传递中起作用5.二软脂酰磷脂酰胆碱是肺表面活性物质6.血小板激活因子是一种磷脂酰胆碱3.常见的甘油磷脂常见的甘油磷脂磷脂酰胆碱4.甘油磷脂的合成甘油磷脂的合成5.甘油磷脂的分解甘油磷脂的分解第五节第五节 胆固醇的代谢胆固醇的代谢1.胆固醇的结构2.胆固

21、醇的生理功能3.胆固醇的来源4.胆固醇的酯化5.胆固醇的转化与排泄6.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原则1.胆固醇的结构胆固醇的结构2.胆固醇的生理功能胆固醇的生理功能1.胆固醇是动物生物膜必不可少的结构成分2.胆固醇是维生素D3的前体3.胆固醇是胆汁酸的前体4.胆固醇是类固醇激素的前体5.没有胆固醇就没有健康与生命!3.胆固醇的来源胆固醇的来源1.胆固醇的外源性摄取 食物来源 影响因素2.胆固醇的内源性合成 合成原料 限速反应 临床应用1.胆固醇的外源性摄取胆固醇的外源性摄取1.所有的胆固醇均来源于动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不含胆固醇。2.膳食中胆固醇含量越多,胆固醇的吸收率越低,但吸收总量还是增加。3.动

22、物性食品中胆固醇的含量差别巨大,动物脑髓、内脏和蛋黄是常见的高胆固醇食品。4.高胆固醇血症的饮食治疗是有效的,其疗效也是有限的。2.胆固醇的内源性合成胆固醇的内源性合成1.合成原料:乙酰辅酶A,NADPH+H+2.能量提供:ATP3.限速反应:HMGCoA MVA4.限 速 酶:HMGCoA还原酶合成原料合成原料 胆固醇合成的原料以乙酰辅酶A为唯一碳源,以NADPH为供氢体,ATP为合成的供能物质。乙酰辅酶A为三大营养物质共同的代谢中间产物,NADPH主要来源于磷酸戊糖代谢途径,因此胆固醇的生物合成不存在原料的缺乏。胆固醇合成的限速反应胆固醇合成的限速反应胆固醇合成限速酶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

23、CoAHMGCoA还原酶还原酶还原酶还原酶临床应用临床应用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n n调节和保护内皮功能(升高eNO合酶活性)n n抗炎作用(CRP显著降低)n n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活性n n抑制血小板活性和凝血n n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n n斑块稳定作用n n抗氧化作用4.胆固醇的酯化胆固醇的酯化5.胆固醇的转化与排泄胆固醇的转化与排泄1.转化为Vit D3:Vit D3 调节机体钙磷 代谢,Vit D3缺乏可致软骨病和骨质疏松。2.转化为胆汁酸:胆汁酸是乳化剂,帮助脂类的消化吸收。胆汁酸也是机体排泄胆固醇的主要途径。3.转化为类固醇激素:类固醇激素具

24、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1.维生素维生素D32.胆汁酸的肠肝循环胆汁酸的肠肝循环3.胆固醇转化为类固醇激素胆固醇转化为类固醇激素6.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原则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原则 1.饮食治疗:控制胆固醇的外源性摄入。2.抑制胆固醇的内源性合成: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他 汀类药物 3.增加胆固醇的转化和排泄:胆汁酸结合树脂。第六节脂肪酸源激素的代谢第六节脂肪酸源激素的代谢1.脂肪酸源激素的概念脂肪酸源激素的概念2.脂肪酸源激素的分类脂肪酸源激素的分类3.脂肪酸源激素的前体与分类脂肪酸源激素的前体与分类4.前列腺素与血栓素前列腺素与血栓素5.白三烯与脂氧素白三烯与脂氧素6.脂肪酸源激素的临床应用

25、脂肪酸源激素的临床应用1.脂肪酸源激素的概念 相继被发现的前列腺素、血栓素、白三烯和脂氧素等虽然同样具有激素的特征,但是它们既不属于蛋白多肽激素,也不属于类固醇激素。它们的前体均为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二十碳不饱和脂肪酸(花生四烯酸),故又成为二十碳烷酸衍生物。但是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同样也可以合成上述激素,所以依其前体称为脂肪酸源激素更为合适。2.脂肪酸源激素的分类n脂肪酸源激素可以依其合成途径和结构特征分为两大类:一是由环加氧酶催化合成的具有特征性环式结构的前列腺素和白三烯,二是由脂加氧酶催化合成的不具有环式结构的白三烯和脂氧素。3.脂肪酸源激素的前体与分类4.

26、前列腺素与血栓素前列腺素与血栓素1.前列腺素的结构与分型2.血栓素的结构与分型3.前列腺素与血栓素的合成4.前列腺素的生理功能5.血栓素的生理功能6.前列腺素与血栓素的临床应用1.前列腺素的结构与分型前列腺素的结构与分型2.血栓素的结构与分型血栓素的结构与分型3.前列腺素与血栓素的合成前列腺素与血栓素的合成 4.前列腺素的生理功能前列腺素的生理功能1.1.前列腺素的特点是细胞内水平低,半衰期短和生理作前列腺素的特点是细胞内水平低,半衰期短和生理作用极强,因此前列腺素主要发挥局部激素的作用。用极强,因此前列腺素主要发挥局部激素的作用。2.2.前列腺素的作用显示有明显的组织器官多元性和生理前列腺素

27、的作用显示有明显的组织器官多元性和生理作用的复杂性:其对心血管、呼吸、消化和生殖等全作用的复杂性:其对心血管、呼吸、消化和生殖等全身均可发挥作用,同时其可作用于炎症、过敏、血凝身均可发挥作用,同时其可作用于炎症、过敏、血凝和免疫等多种生理与病例过程。此外结构不同的前列和免疫等多种生理与病例过程。此外结构不同的前列腺素生理作用也具有显著的不同。腺素生理作用也具有显著的不同。3.3.前列腺素与血管内血溶和血凝密切相关:不仅可以扩前列腺素与血管内血溶和血凝密切相关:不仅可以扩张冠状动脉血管,而且是血小板聚合的强有力的抑制张冠状动脉血管,而且是血小板聚合的强有力的抑制剂,因此具有防止凝血和血栓形成的作

28、用,与动脉粥剂,因此具有防止凝血和血栓形成的作用,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防治密切相关。样硬化的形成和防治密切相关。5.血栓素的生理功能血栓素的生理功能1.1.血栓素的特点是细胞内水平低,半衰期短和生理血栓素的特点是细胞内水平低,半衰期短和生理作用极强,因此血栓素主要发挥局部激素的作用。作用极强,因此血栓素主要发挥局部激素的作用。2.2.血栓素的作用显示有明显的组织器官多元性和生血栓素的作用显示有明显的组织器官多元性和生理作用的复杂性:其对心血管、呼吸、消化和生理作用的复杂性:其对心血管、呼吸、消化和生殖等全身均可发挥作用,同时其可作用于炎症、殖等全身均可发挥作用,同时其可作用于炎症、过敏、血凝

29、和免疫等多种生理与病例过程。此外过敏、血凝和免疫等多种生理与病例过程。此外结构不同的血栓素生理作用也具有显著的不同。结构不同的血栓素生理作用也具有显著的不同。3.3.血栓素与前列腺素作用相反,其不仅可以收缩冠血栓素与前列腺素作用相反,其不仅可以收缩冠状动脉血管,而且可以促进血小板的聚合,促进状动脉血管,而且可以促进血小板的聚合,促进凝血和血栓的形成,因此也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凝血和血栓的形成,因此也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防治密切相关。成和防治密切相关。5.白三烯与脂氧素白三烯与脂氧素1.白三烯与脂氧素的结构 与合成2.白三烯与脂氧素的生理 功能1.白三烯与脂氧素的结构与合成白三烯与脂氧素的结构与

30、合成2.白三烯与脂氧素的生理功能白三烯与脂氧素的生理功能1.白三烯与脂氧素作为局部激素,功能也是多方面的。在炎症、过敏和免疫反应中尤为突出。2.过敏反应的慢反应物质(slow reaction substance of anaphylaxis,SRS-A)是LTC4、LTD4和LTE4 的混合物。3.脂氧素被认为是机体内一类重要的内源性脂质抗炎介质,在炎症,特别是在炎症消退机制的研究中备受关注。6.脂肪酸源激素的临床应用脂肪酸源激素的临床应用1.格陵兰岛爱斯基摩人的流行病学调查2.小剂量阿斯匹林预防冠心病发作3.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4.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应用1.格陵兰岛流行病学调查格陵兰岛流行病

31、学调查 早在20世纪中期,科学家们就发现居住在格陵兰岛上的爱斯基摩人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低,同时显示有较低的血小板聚合能力和出血时间延长。科学家们把这一现象归因于当地居民较多食用富含-3脂肪酸鱼类的结果。深海鱼类含有较丰富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由它们合成的PGI2与TXA2和由二十碳四烯酸合成的PGI3与TXA3功能的差异可以合理地解释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表6-6 不同前列腺素和血栓素对血小板聚合作用的影响 _ 前列腺素 合成部位 血小板聚合作用 _ 2 血小板 促 进 2 血管内皮细胞 抑 制 3 血小板 无 3 血管内皮细胞 抑 制 _ 2.小剂量阿斯匹

32、林防治冠心病小剂量阿斯匹林防治冠心病 阿斯匹林可以使环加氧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发生不可逆的乙酰化而明显抑制其催化活性。但是不同组织的环加氧酶对阿斯匹林的敏感性有所差别:产生的血栓素的血小板比产生前列腺素的血管内皮细胞要敏感,因此药物作用是有利于防止血栓形成。如果阿斯匹林剂量过大,这种有益的药物效果就会消失。当然在临床应用时也必须考虑到阿斯匹林其它的药物作用和服用者本人原有的出凝血时间和状况避免造成不利的药物效果如脑血管出血等可能的副作用。3.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 前列腺素和白三烯均是重要的炎性反应物质。糖皮质激素能够有效地抑制磷脂酶A2的活性,减少花生四烯酸的释放,导致炎性反

33、应介质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的合成与释放减少。这是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炎症对机体也是一种保护反应,同时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是多元的,因此在临床抗炎治疗应用糖皮质激素时要综合考虑,合理应用。4.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应用 非甾体抗炎药物如阿斯匹林,吲哚美辛(indomechacin,又名消炎痛)和布洛芬(ibuprofen)等可以通过与花生四烯酸的竞争性抑制降低环加氧酶的活性而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而显示其抗炎药物功效。教学思考题教学思考题1.试比较四类血浆脂蛋白的合成部位,组成特点,代谢归宿和主要的生理功能。2.为什麽说载脂蛋白是决定脂蛋白核心组分?3.简要说明酮体生成的生理和病理意义。4.通过说明机体胆固醇的来源和去路,试讨论预防和临床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可能途径。5.简要说明脂肪酸源激素的概念,主要组成和生理功能,试解释阿斯匹林和深海鱼油在冠心病预防和治疗中应用的理论基础。感谢光临感谢光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