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之我见(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31588438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素质教育之我见(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素质教育之我见(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素质教育之我见(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素质教育之我见(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素质教育之我见(二)(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素质教育之我见 素 质实施中的阻碍因素之我见 初级中学xxxx年x月x日1xxxxxxxxxx 素质实施中的阻碍因素之我见 素质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人才的新要求,素质教育也运而生。进而在全国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改革运动。喊了多年的素质教育,但教育现状并不是许多专家学者期望的那样满意。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教育,注重人的个性发展,注重人的潜能的开发,与单纯的只看分数的应试教育相对应,与高考录取的精英教育相对应。不单看学生考试分数,还要看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素养。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育评价机制的改革,高考录取制

2、度的改革。 应试教育理念的大环境没有变,社会对教育评价的依据是高考考生人数的上线率,上线率高则说明教育质量高,反之则会对教育形成巨大的压力。教育主管部门也多以学生考试成绩评价学校质量高低,学校也以分数论教师,教师在有意或无意的重点关注学生分数,对学生也是以分数论聪明,不管学生的其它方面是否突出,也不管“好学生”的其它方面是否有问题。 家长对学生在学校表现不闻不问,只看成绩单,如果成绩高有奖励,反过来,如果考不好,轻则批评教育,有甚者棍棒加身。 这些社会、学校、家庭的因素都对素质教育的推行造成了重大阻碍。再加上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进行的考核,迫使教师不得不戴着应试教育的枷锁进行素质教育。这也是造

3、成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搞扎扎实实的原因。 2尽管上级部门也会时常提素质教育,比如近年推行的体育、艺术“2+1”,大课间活动等,但教师还是自觉不自觉地以降低其它能力的发展为代价,挤用学生活动时间与休息时间甚至睡眠时间,进行题海战术,加强学生的应试机能。上面检查时突击完成活动任务的计划、记载,检查的风一过继续盯紧分数不放松。继续训练考试“机器人”。 素质教育,简单说来,就是按教育规律办事,遵循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既要使学生具有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基本素质,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发现和培养学生某方面有优势的潜在素质。 素质就是品格,是人在不经意中各种表现的综合。素质不仅包括人的知识和能力

4、,更强调做人的根本,强调人的内在素养。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有一段精彩论述: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由无数行为构成的,行为优秀不是优秀,习惯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只有形成好的习惯,才能有好的品格,有好品格的人,才能成就一番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崇高事业。从这个意义上说,具有优秀品质的人就是高素质的人。关于学生的各项素质,有人比喻为: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残品,心理不好是易碎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四项素质便是我们培养学生的具体要求,学习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欠缺对一个人的发展会带来一些遗憾,品德素质的欠缺却可能毁了一

5、个人,毁了他的一切,甚至对社会、对人类造成极大的危害和损失。所以,品德素质是最为重要的素质,高尚的思想品格是最高的学位,我们不但要教学生学好文化知识,还要花费气力教学生做人,做品格高尚的人。 3树立并坚持正确的育人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我们的育人观是“人人有才,人无全才,因材施教,人人成才”。承认“人人有才”,也就是承认人人具有可造就、可培养的基本素质,这是我们办学的前提、施教的基础。只有承认“人人有才”我们才能坚定对教育的信念和对学生的信心,面向全体而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人无全才”强调了不同学生各项素质发展的不平衡性,即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与多元智能理论是一致的。每一个学生不存在聪明与否

6、的问题,而是在哪些方面更聪明和怎样聪明的问题,所以,学校里不应该有“差生”之说。培养学生“合格+特长”,“合格”是指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特长”表现在学生的优势智力方面,这完全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承认“人无全才”,就不会渴求所有学生在考试成绩上的优秀,就会全面正确地看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正确看待学生的弱势和不足,这对营造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改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是至关重要的。在人人有才,人无全才的前提下,我们所面临的任务只能是“因材施教”。如果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每种树都有适宜自己的土壤和气候环境,对它们的栽培只能“因材而培”,根据各自特点去施肥、剪枝、浇水,只有这样,才能使各种树木成林成

7、材。面对学生的诸多不同又各具特点,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必须“因人而异”,才能使不同学生都学有所获。由此可见,“因材施教”是保障各类学生都能成人成才的根本措施。人人都能成才,那么,什么样的人算人才呢。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行各业,各种岗位都缺一不可,试想,人人都做白领,如果没有农民我们吃什么呢。如果没有环卫工,都市里的人还能生活吗。一个人的价值不取决于他的岗位, 4而取决于他以怎样的姿态作为于这个岗位,所以,社会各岗位所需要的人都是人才,我们不能只盯住有希望考清华、北大的几个学生,而忽视了对更多学生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相关素质,具备不断改善生活、享受生活的意识和

8、能力。 一要使学生具备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即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素质教育不是不要成绩,而是反对“高分低能”的现象,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掌握未来生活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还要体现学生的差异性和教学目标的多样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不能不顾实际,把教学目标完全定位于高考,把教学评价完全定位于高考,因为高考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也不是所有人的学习目标。 二要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不断满足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分数,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取得成绩的过程,即注重学生获取知识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在获取知识、提高技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9、和能力,使学生生动活泼、个性鲜明的成长发展,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运用科学的学习策略,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具备了终身学习的愿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在未来生活中才能根据发展的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挑战、迎接新生活。 三是要引导学生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即通过受教育,学会珍爱生命、享受幸福生活,并不断提升自己,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从而活得 5更美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加幸福,这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既然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人幸福生活,就要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不但要体现知识、技能目标,还要体现情感目标,注重学生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还要渗透德育和美育,因为幸福生活

10、,不是仅有高分就能实现的,它与人生观、价值观等许多因素有关。学生的求学过程,是人的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在“教学生几年,为学生负责几十年”口号的掩饰下,剥夺学生的自主时间和空间,强迫学生在题海中,在高考的战车上,在无烟的战场上疲惫、困惑、紧张地耗尽精力、体力。如果连学生眼前的状态都不顾,还谈得上为学生未来几十年的幸福负责吗。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真正提高学生学校生活这段重要历程的生命质量,“现在”是“未来”的开端,没有良好的现在,难有美好、幸福的未来。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教师要具备较高的素质。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生的学识和做人原则,多是在老师的教育或影响下形成的,许多成

11、功人士在回忆自己的成功之路时,常常感恩于自己的一位或几位老师,非老师对他的教育和影响,发出“遇到一位好老师能影响自己一生”的感叹。有人说“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要有高尚的情操、远大的理想、宽广的胸怀、渊博的知识,还要有处处给学生以身示范的行为。“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工作和生活中每一细节无不显现出他的素质,也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每一个教师不但在知识与业务上要有较高的或不断提高的素质,还要在每一个细节中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以德立身,以身示范。 6作为教师,首先,我们应提高自身素质,做到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友善团结、勤俭自强、爱岗敬业。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要努力使自己具有

12、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强烈的爱国之情,珍视和发扬祖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坚持真理,追求真理,主动认识客观世界发展规律。道德品质素质方面: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严于律己,善做表率,具有创新精神。文化素养方面:要努力博览群书,拓宽知识面,努力做到能居高临下,成功解答学生质疑,在学生心中树立“无所不知”的形象,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加强体育锻炼,有一个良好的身体,加强学习,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等。 另外,要进行素质教育,我觉得我们还要具有极强的工作责任心。教师是崇高而神圣的职业,被人们称之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我从教的几年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教师所肩负的责任有多重。记得一位老师曾说过:真正的爱学生应该用你的心去与学生交流,用你的人格、你的知识去塑造学生。我想我们不仅要通过教学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完善的人格,我想这些都应该包含在我们的素质教育当中。 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肩负着一个伟大的使命。今后,我将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努力跟上素质教育的步伐,做一名新时代的优秀教师。 7 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