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怎么搞“小店经济、地摊经济”?

上传人:功*** 文档编号:231536706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8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加坡怎么搞“小店经济、地摊经济”?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加坡怎么搞“小店经济、地摊经济”?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加坡怎么搞“小店经济、地摊经济”?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新加坡怎么搞“小店经济、地摊经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加坡怎么搞“小店经济、地摊经济”?(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新加坡怎么搞“小店经济、地摊经济”? 多地为临时占道经营“松绑”,地摊经济概念股涨停,“摆摊神车”横空出世……要论近期最火的话题,非“地摊经济”莫属。 6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山东烟台考察时再次表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 几天前的记者会,总理就曾肯定“地摊经济”:“我们西部有个城市,按照当地的规范,设置了3.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结果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 此前,中央文明办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今年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在“稳就业保民生”背景之下,地摊经济显然有着促进就业、活跃经济的

2、现实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鼓励地摊经济发展也考验着城市治理水平与社会文明程度。 在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李铁看来,把地摊作为支持中低收入居民就业的举措之后,还可以塑造具有特色的城市景观,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实践和探索。 纵观全球城市,新加坡围绕“邻里中心”(NeighborhoodCenter),在培育社区商业、提升治理水平等方面的经验,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相伴而生 邻里中心源自新加坡政府1965开始推行并长期实施的组屋计划,主要分布于政府组屋区域内,为当地居民提供完善的生活、社区和商业服务,最终发展成成熟的社区商业中心。 在新加坡社区建设历程中,政府从一开始就扮演

3、着主导角色,大力推动组屋计划。 20世纪60年代初期,新加坡住房情况异常糟糕,160万人口中只有不到一成人拥有自己的房子,超过50万人居住在狭小拥挤的陋屋里。于是,政府开始大力推行“居者有其屋”政策,为市民建造公共住房。 1960年至1975年是新加坡组屋计划“大跨步”时期,数十万套公共组屋拔地而起,大多数新加坡人住进了政府修建的组屋。伴随这一过程,邻里中心开始成形。 新加坡将社区规划分为三种类型:每1000至1200套住户配套建设一个邻里商店;每6000〜8000套住户配套建设一个邻里中心;每40000~60000套住户配套建设一个新镇中心。 1980年前后,新加坡政府为了给居民提供

4、更优质的居住环境,开始为邻里中心打造丰富的生活服务场景,满足居民健康、教育、出行、文化等多元化需求。 在新加坡政府大力主导的组屋计划之下,邻里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新加坡原有的传统社区形态被改变,新的现代社区体系逐步建立起来。 迄今,新加坡已建造近百万套公共住房,超过80的新加坡人生活其中,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与此相伴而生,一个个聚合了丰富社区服务和消费场景的邻里中心经过多年发展,成为新加坡政府不断提升治理水平,完善政府服务,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关键“中枢”。 如今,灯火通明的便利店,具有人情味的社区活动,便利的社区服务早已成为邻里中心亮眼的标签。 多元共治 诚然,无论是邻里中心

5、前期的规划打造还是后期的治理运营,新加坡政府都起着主导作用。不过,真正要让邻里中心实现协调发展,迸发出巨大活力,社区力量的培养不可或缺。 在新加坡,邻里中心是社区治理的核心及着力点。 以“服务型社区”为目标,新加坡逐步形成完善了“以政府为主导,法定机构组织、民众参与”的社区治理机制,构建起一套庞大的公共服务体系。其显著特点是:民众参与度高、专业的分工管理与服务、事权与责任明晰。 从政府下设部门到机构型组织再到民间组织,新加坡的社区治理组织主体非常多元。多元主体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实现了对社区全覆盖的管理和服务。 以公民咨询委员会为例,该组织在政府指导下成立,主要负责社区内的公共福利

6、服务以及与其他组织的协调工作。 该委员会可以根据社区居民要求与政府进行沟通,在涉及社区重大问题时向政府建言,如公共交通线路设置与走向等。在反映居民需要和问题同时,该委员会也将政府的有关政策信息和规划传达给居民,在政府和社区居民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此外,源于社区的民众俱乐部,主要负责兴建维护邻里中心的各类设施和组织一系列文体、娱乐、教育和社交活动。这类俱乐部的活动经费来自于社区,参与主体也是社区居民,可以说是邻里中心最活跃,“最有存在感”的社区力量。 此外,新加坡还在所有公共组屋区设有居委会,通过组织家政课程、社区联欢会、消防演练、民众对话会等活动促进邻里团结和睦,不断完善社区服务。

7、 在社区建设初期,新加坡大力培育社区组织力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社区建设中。许多专家认为,未来在社区治理领域,多元共治是一种趋势,可以实现居民、社区和政府力量之间的平衡,促进三者良性互动,协调多方利益,最终达到社区的“善治 消费场景 以邻里中心为特色的社区,其建设和治理离不开政府主导和社区力量的积极参与,但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让城市的烟火气“长盛不衰’,离不开多元消费场景的打造和社区商业的不断完善。 新加坡邻里中心的商业模式撰弃了沿街为市的粗放型商业形态,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小区内的零散商铺,而是立足于“大社区”理念科学设计各类社区服务,满足居民健康、教育、出行、文化、邻里关系等多样化需求

8、。 邻里中心布局了多种业态,包括菜场、银行、邮政、卫生所、洗衣房、理发店、快餐店、超市、书店、修理铺、公共厕所和社区活动中心。完善的商业配套极大地增强了社区居民粘性。 坐落于新加坡西部蔡厝港的第一乐广场是新加坡政府规划的高密度组屋住宅区,周边居住人口近50万人,是邻里中心社区商业的典范。 第一乐广场成功的关键在于,通过大量亲民设施增加社区商业粘度。位于邻里中心核心位置的第一乐广场,根据家庭消费特征均衡布局了多种业态,购物、餐饮、娱乐、其他四类业态的占比分别为26、25、17、32o营业面积仅有2万多平方米,却分布了150多家零售商家,足见其商业活力。 在发展社区商业过程中,新加坡始终根

9、据居民消费需求变化,以及社区网点数量作出总体规划,并从更宏观视角将邻里中心的社区商业纳入到城市总体建设规划中。 去年2月,新加坡本地首个新一代邻里中心一一绿洲台正式面世。绿洲台靠近绿洲轻轨站,毗邻新加坡知名的榜鹅水道。 不同于传统邻里中心分布于组屋区域,主要满足社区居民娱乐、购物及餐饮三大需求,新一代邻里中心综合性能更强,增设更多专业服务,同时更好地与城市其他商业区块实现连接。 正如《跨越边界的社区》一书所描写的那样:“城市社区犹如海洋上的一个个岛屿,表面上独立,但在水面下却是相互连接着的一一所有社区的社会组成方式都能够发生沟通和相互交错。” 未来,新加坡新一代邻里中心在扎根社区,大力发展社区商业,对社区实现“反哺”的同时,其商业触角将伸向这座城市更为广阔的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sobing.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