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总论详解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31509985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762.5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腧穴总论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腧穴总论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腧穴总论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资源描述:

《腧穴总论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腧穴总论详解(8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腧穴总论腧穴总论【掌握掌握】1 1、腧穴的概念、腧穴的概念2 2、腧穴的分类、腧穴的分类3 3、腧穴的主治特点、腧穴的主治特点4 4、特定穴的概念和分类、特定穴的概念和分类5 5、腧穴的定位方法、腧穴的定位方法一、腧穴的概念腧腧腧腧穴穴穴穴是是是是人人人人体体体体脏脏脏脏腑腑腑腑经经经经络络络络气气气气血血血血输输输输注注注注出出出出入入入入体体体体表表表表的的的的特特特特殊殊殊殊部部部部位位位位。既既既既是是是是疾疾疾疾病病病病的的的的反反反反应应应应点点点点,又又又又是是是是针针针针灸灸灸灸的的的的施施施施治治治治部部部部位。位。位。位。“腧腧”本本写写作作“输输”,或或从从简简作作“俞俞

2、”,有有转输、输注之意,喻脉气如流水输转、灌注。转输、输注之意,喻脉气如流水输转、灌注。“穴穴”为为“土土室室”,引引申申为为“空空隙隙”、“孔孔窍窍”、“凹陷凹陷”,喻脉气至此如居空洞之室。,喻脉气至此如居空洞之室。一、腧穴的概念虽虽然然“腧腧”、“输输”、“俞俞”三三者者均均指指腧腧穴穴,但在具体应用是却各有所指。但在具体应用是却各有所指。腧穴腧穴是对穴位的统称;是对穴位的统称;腧穴腧穴是对五腧穴中的第三个穴位的专称;是对五腧穴中的第三个穴位的专称;俞穴俞穴专指特定学中的背俞穴。专指特定学中的背俞穴。一、腧穴的概念别名别名别名别名内经内经内经内经“节节节节”、“会会会会”、“空空空空”、“

3、气穴气穴气穴气穴”、“气府气府气府气府”、“骨空骨空骨空骨空”针灸甲乙经针灸甲乙经针灸甲乙经针灸甲乙经称称称称“孔穴孔穴孔穴孔穴”太平圣惠方太平圣惠方太平圣惠方太平圣惠方称称称称“穴道穴道穴道穴道”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通称通称通称通称“腧穴腧穴腧穴腧穴”神灸经纶神灸经纶神灸经纶神灸经纶则称为则称为则称为则称为“穴位穴位穴位穴位”一、腧穴的概念素问素问素问素问气府论篇气府论篇气府论篇气府论篇解释腧穴是解释腧穴是解释腧穴是解释腧穴是“脉气所发脉气所发脉气所发脉气所发”灵枢灵枢灵枢灵枢 九针十二原九针十二原九针十二原九针十二原讲讲讲讲“节之交,节之交,节之

4、交,节之交,,三百三百三百三百六十五会六十五会六十五会六十五会 所言节者,神气所游行出入也,所言节者,神气所游行出入也,所言节者,神气所游行出入也,所言节者,神气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非皮肉筋骨也非皮肉筋骨也非皮肉筋骨也”灵枢灵枢灵枢灵枢 小针解小针解小针解小针解“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者,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者,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者,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者,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说明腧穴说明腧穴说明腧穴说明腧穴不是一个孤立的点不是一个孤立的点不是一个孤立的点不是一个孤立的点,是与内部组织,是与内部组织,是与内部组织,是与内部组织有密切关

5、系、互相输通的特殊部位。有密切关系、互相输通的特殊部位。有密切关系、互相输通的特殊部位。有密切关系、互相输通的特殊部位。从内向外,反应病痛,从外通内,接受刺激,从内向外,反应病痛,从外通内,接受刺激,从内向外,反应病痛,从外通内,接受刺激,从内向外,反应病痛,从外通内,接受刺激,防治疾病。因此,腧穴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防治疾病。因此,腧穴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防治疾病。因此,腧穴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防治疾病。因此,腧穴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的施治部位。针灸的施治部位。针灸的施治部位。针灸的施治部位。二、腧穴的发展腧穴的腧穴的腧穴的腧穴的最初阶段最初阶段最初阶段最初阶段-既无定位,有无定

6、名既无定位,有无定名既无定位,有无定名既无定位,有无定名-以痛以痛以痛以痛为腧为腧为腧为腧腧穴发展的腧穴发展的腧穴发展的腧穴发展的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第二阶段-定位、定名阶段定位、定名阶段定位、定名阶段定位、定名阶段-有些有些有些有些腧穴有确定的位置和主治病症,并予位置的描述腧穴有确定的位置和主治病症,并予位置的描述腧穴有确定的位置和主治病症,并予位置的描述腧穴有确定的位置和主治病症,并予位置的描述和命名和命名和命名和命名腧穴发展的腧穴发展的腧穴发展的腧穴发展的成熟阶段成熟阶段成熟阶段成熟阶段-定位、定名、归经阶段定位、定名、归经阶段定位、定名、归经阶段定位、定名、归经阶段-对腧穴的主治作

7、用进行了归类,并与经络相对腧穴的主治作用进行了归类,并与经络相对腧穴的主治作用进行了归类,并与经络相对腧穴的主治作用进行了归类,并与经络相联系。联系。联系。联系。二、腧穴的发展 从十四经穴总数看腧穴的发展从十四经穴总数看腧穴的发展从十四经穴总数看腧穴的发展从十四经穴总数看腧穴的发展uu内经内经内经内经论及学名约论及学名约论及学名约论及学名约160160160160个个个个uu晋代皇甫谧晋代皇甫谧晋代皇甫谧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针灸甲乙经针灸甲乙经针灸甲乙经载周身穴名载周身穴名载周身穴名载周身穴名349349349349个个个个uu北宋王惟一对腧穴重新进行了考订,撰写北宋王惟一对腧穴重新进行了考订

8、,撰写北宋王惟一对腧穴重新进行了考订,撰写北宋王惟一对腧穴重新进行了考订,撰写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详载了,详载了,详载了,详载了354354354354个腧穴个腧穴个腧穴个腧穴uu元代滑伯仁元代滑伯仁元代滑伯仁元代滑伯仁十四经发挥十四经发挥十四经发挥十四经发挥记载经穴记载经穴记载经穴记载经穴354354354354个个个个uu明代杨继洲明代杨继洲明代杨继洲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针灸大成针灸大成针灸大成记载经穴记载经穴记载经穴记载经穴359359359359个个个个uu清代李学川清代李学川清代李学川清代李学川针灸逢源针灸逢源针灸逢源针灸逢源定经穴定经穴

9、定经穴定经穴361361361361个个个个二、腧穴的发展 从古医籍看针灸腧穴的发展从古医籍看针灸腧穴的发展从古医籍看针灸腧穴的发展从古医籍看针灸腧穴的发展uu内经内经内经内经 首次论及腧穴名称、位置、归属、主治、刺首次论及腧穴名称、位置、归属、主治、刺首次论及腧穴名称、位置、归属、主治、刺首次论及腧穴名称、位置、归属、主治、刺灸法等,但不够完善。灸法等,但不够完善。灸法等,但不够完善。灸法等,但不够完善。首次提出估度法、草量法、特殊体位定位法首次提出估度法、草量法、特殊体位定位法首次提出估度法、草量法、特殊体位定位法首次提出估度法、草量法、特殊体位定位法 首次论及特定穴的理论,如五输穴、下合

10、穴首次论及特定穴的理论,如五输穴、下合穴首次论及特定穴的理论,如五输穴、下合穴首次论及特定穴的理论,如五输穴、下合穴背俞穴、络穴、原穴。背俞穴、络穴、原穴。背俞穴、络穴、原穴。背俞穴、络穴、原穴。首次载及刺激部位。首次载及刺激部位。首次载及刺激部位。首次载及刺激部位。uu难经难经难经难经 首次提出特定穴中的首次提出特定穴中的首次提出特定穴中的首次提出特定穴中的八会穴八会穴八会穴八会穴二、腧穴的发展 从古医籍看针灸腧穴的发展从古医籍看针灸腧穴的发展从古医籍看针灸腧穴的发展从古医籍看针灸腧穴的发展uu晋代皇甫谧晋代皇甫谧晋代皇甫谧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针灸甲乙经针灸甲乙经针灸甲乙经 是针灸专著,补充

11、了大量针灸穴位,是针灸专著,补充了大量针灸穴位,是针灸专著,补充了大量针灸穴位,是针灸专著,补充了大量针灸穴位,349349349349个个个个 首次提出首次提出首次提出首次提出交会穴交会穴交会穴交会穴的概念的概念的概念的概念 补充了腧穴的位置、取穴、主治补充了腧穴的位置、取穴、主治补充了腧穴的位置、取穴、主治补充了腧穴的位置、取穴、主治 补充了补充了补充了补充了70707070个腧穴的别称个腧穴的别称个腧穴的别称个腧穴的别称 对充实了五腧穴的理论对充实了五腧穴的理论对充实了五腧穴的理论对充实了五腧穴的理论 全书十二卷篇其中多篇专门论述全书十二卷篇其中多篇专门论述全书十二卷篇其中多篇专门论述全

12、书十二卷篇其中多篇专门论述腧穴,为腧穴学理论实践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腧穴,为腧穴学理论实践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腧穴,为腧穴学理论实践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腧穴,为腧穴学理论实践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二、腧穴的发展 从古医籍看针灸腧穴的发展从古医籍看针灸腧穴的发展从古医籍看针灸腧穴的发展从古医籍看针灸腧穴的发展uu唐代孙思邈唐代孙思邈唐代孙思邈唐代孙思邈千金方千金方千金方千金方 发展了腧穴的配伍,补充了某些腧穴的功效发展了腧穴的配伍,补充了某些腧穴的功效发展了腧穴的配伍,补充了某些腧穴的功效发展了腧穴的配伍,补充了某些腧穴的功效 及临床应用。及临床应用。及临床应用。及临床应用。首创彩色明堂三

13、人图首创彩色明堂三人图首创彩色明堂三人图首创彩色明堂三人图 完善估度定位法完善估度定位法完善估度定位法完善估度定位法 收集大量收集大量收集大量收集大量经外奇穴经外奇穴经外奇穴经外奇穴 最早提出最早提出最早提出最早提出阿是穴阿是穴阿是穴阿是穴uu宋代王惟一宋代王惟一宋代王惟一宋代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第一部腧穴专著,首绘十二幅十二经经穴图。第一部腧穴专著,首绘十二幅十二经经穴图。第一部腧穴专著,首绘十二幅十二经经穴图。第一部腧穴专著,首绘十二幅十二经经穴图。首铸成两具经络腧穴铜人模型。首铸成两具经络腧穴铜人模型。首铸成两具经络腧穴铜人模型。首铸成

14、两具经络腧穴铜人模型。二、腧穴的发展 从古医籍看针灸腧穴的发展从古医籍看针灸腧穴的发展从古医籍看针灸腧穴的发展从古医籍看针灸腧穴的发展uu元代滑伯仁元代滑伯仁元代滑伯仁元代滑伯仁十四经发挥十四经发挥十四经发挥十四经发挥 把十二经与任督脉相提并论,合称把十二经与任督脉相提并论,合称把十二经与任督脉相提并论,合称把十二经与任督脉相提并论,合称“十四经十四经十四经十四经”,并将全身腧穴按气血流注进行排列即十四经,并将全身腧穴按气血流注进行排列即十四经,并将全身腧穴按气血流注进行排列即十四经,并将全身腧穴按气血流注进行排列即十四经穴穴穴穴uu明代杨继州明代杨继州明代杨继州明代杨继州针灸大成针灸大成针灸

15、大成针灸大成 是一部总结性的著作。对腧穴论述详细如:是一部总结性的著作。对腧穴论述详细如:是一部总结性的著作。对腧穴论述详细如:是一部总结性的著作。对腧穴论述详细如:腧穴的主治详尽、辩证取穴,并附有医案。腧穴的主治详尽、辩证取穴,并附有医案。腧穴的主治详尽、辩证取穴,并附有医案。腧穴的主治详尽、辩证取穴,并附有医案。uu清代李学川清代李学川清代李学川清代李学川针灸逢源针灸逢源针灸逢源针灸逢源 把历代医籍十四经经穴数目收集了个,把历代医籍十四经经穴数目收集了个,把历代医籍十四经经穴数目收集了个,把历代医籍十四经经穴数目收集了个,一直沿用至今。一直沿用至今。一直沿用至今。一直沿用至今。二、腧穴的发

16、展 从古医籍看针灸腧穴的发展从古医籍看针灸腧穴的发展从古医籍看针灸腧穴的发展从古医籍看针灸腧穴的发展uu解放后至今解放后至今解放后至今解放后至今 对腧穴的作用、规律性联系等作了大量研究,对腧穴的作用、规律性联系等作了大量研究,对腧穴的作用、规律性联系等作了大量研究,对腧穴的作用、规律性联系等作了大量研究,并陆续发现一些新的经外奇穴使腧穴学不断充实并陆续发现一些新的经外奇穴使腧穴学不断充实并陆续发现一些新的经外奇穴使腧穴学不断充实并陆续发现一些新的经外奇穴使腧穴学不断充实提高。提高。提高。提高。在在在在2006200620062006年年年年9 9 9 9月月月月18181818日发布的国家标准

17、日发布的国家标准日发布的国家标准日发布的国家标准GB/T GB/T GB/T GB/T 12346-200612346-200612346-2006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腧穴名称与定位腧穴名称与定位腧穴名称与定位(代替代替代替代替GB 12346-GB 12346-GB 12346-GB 12346-1990)1990)1990)1990)中,中,中,中,印堂穴由经外奇穴归至督脉印堂穴由经外奇穴归至督脉印堂穴由经外奇穴归至督脉印堂穴由经外奇穴归至督脉,定位不,定位不,定位不,定位不变,变,变,变,“在头部,两眉毛内侧端中间的凹陷中在头部,两眉毛内侧端中间的凹陷中在头部,两眉毛内侧端

18、中间的凹陷中在头部,两眉毛内侧端中间的凹陷中”,经穴代码经穴代码经穴代码经穴代码GV29GV29GV29GV29。将经穴的数量由。将经穴的数量由。将经穴的数量由。将经穴的数量由361361361361个增加至个增加至个增加至个增加至362362362362个,是近年来经络腧穴学的一个重要事件。个,是近年来经络腧穴学的一个重要事件。个,是近年来经络腧穴学的一个重要事件。个,是近年来经络腧穴学的一个重要事件。三、腧穴的命名 “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千金千金千金千金翼方翼方翼方翼方 针灸下针灸下针灸下针灸下

19、古人对腧穴的命名,常采用取类比象的方法,古人对腧穴的命名,常采用取类比象的方法,古人对腧穴的命名,常采用取类比象的方法,古人对腧穴的命名,常采用取类比象的方法,结合腧穴分布特点、作用、主治等内容赋予相应结合腧穴分布特点、作用、主治等内容赋予相应结合腧穴分布特点、作用、主治等内容赋予相应结合腧穴分布特点、作用、主治等内容赋予相应的名称。因此腧穴的名称有助于熟悉并记忆腧穴的名称。因此腧穴的名称有助于熟悉并记忆腧穴的名称。因此腧穴的名称有助于熟悉并记忆腧穴的名称。因此腧穴的名称有助于熟悉并记忆腧穴部位和作用。部位和作用。部位和作用。部位和作用。三、腧穴的命名(一)从天象地理命名(自然类):依据大自然

20、(一)从天象地理命名(自然类):依据大自然(一)从天象地理命名(自然类):依据大自然(一)从天象地理命名(自然类):依据大自然的天文、地理等结合腧穴所在部位的形象或气血的天文、地理等结合腧穴所在部位的形象或气血的天文、地理等结合腧穴所在部位的形象或气血的天文、地理等结合腧穴所在部位的形象或气血流注的情况而命名。流注的情况而命名。流注的情况而命名。流注的情况而命名。1 1 1 1日月星辰:日月、上星、华盖、太乙、太白日月星辰:日月、上星、华盖、太乙、太白日月星辰:日月、上星、华盖、太乙、太白日月星辰:日月、上星、华盖、太乙、太白 2 2 2 2山谷丘陵:承山、合谷、大陵、梁丘、丘墟山谷丘陵:承山

21、、合谷、大陵、梁丘、丘墟山谷丘陵:承山、合谷、大陵、梁丘、丘墟山谷丘陵:承山、合谷、大陵、梁丘、丘墟 3 3 3 3大小水流:涌泉、后溪、少海、曲池、曲泉大小水流:涌泉、后溪、少海、曲池、曲泉大小水流:涌泉、后溪、少海、曲池、曲泉大小水流:涌泉、后溪、少海、曲池、曲泉 4 4 4 4交通要冲:气冲、关冲、内关、外关、水道交通要冲:气冲、关冲、内关、外关、水道交通要冲:气冲、关冲、内关、外关、水道交通要冲:气冲、关冲、内关、外关、水道三、腧穴的命名(二)从人事物象命名(物象类):以动、植物、(二)从人事物象命名(物象类):以动、植物、(二)从人事物象命名(物象类):以动、植物、(二)从人事物象命

22、名(物象类):以动、植物、建筑物以及其他物品等结合腧穴所在部位的形象建筑物以及其他物品等结合腧穴所在部位的形象建筑物以及其他物品等结合腧穴所在部位的形象建筑物以及其他物品等结合腧穴所在部位的形象而命名。而命名。而命名。而命名。1 1 1 1动物植物:鱼际、鸠尾、伏兔、攒竹、禾髎动物植物:鱼际、鸠尾、伏兔、攒竹、禾髎动物植物:鱼际、鸠尾、伏兔、攒竹、禾髎动物植物:鱼际、鸠尾、伏兔、攒竹、禾髎 2 2 2 2建筑居处:天井、天窗、地仓、梁门、内庭建筑居处:天井、天窗、地仓、梁门、内庭建筑居处:天井、天窗、地仓、梁门、内庭建筑居处:天井、天窗、地仓、梁门、内庭 3 3 3 3生活用品:大杼、地机、颊

23、车、缺盆、天鼎生活用品:大杼、地机、颊车、缺盆、天鼎生活用品:大杼、地机、颊车、缺盆、天鼎生活用品:大杼、地机、颊车、缺盆、天鼎 4 4 4 4人事活动:人迎、百会、归来、三里等人事活动:人迎、百会、归来、三里等人事活动:人迎、百会、归来、三里等人事活动:人迎、百会、归来、三里等三、腧穴的命名(三)从形态功能命名(人体类):以人体的解(三)从形态功能命名(人体类):以人体的解(三)从形态功能命名(人体类):以人体的解(三)从形态功能命名(人体类):以人体的解剖部位、生理功能、穴位的治疗作用、人体的各剖部位、生理功能、穴位的治疗作用、人体的各剖部位、生理功能、穴位的治疗作用、人体的各剖部位、生理

24、功能、穴位的治疗作用、人体的各个部位和经脉分属阴阳等而命名个部位和经脉分属阴阳等而命名个部位和经脉分属阴阳等而命名个部位和经脉分属阴阳等而命名 1 1 1 1解剖部位:腕骨、大椎、京骨、巨骨、完骨解剖部位:腕骨、大椎、京骨、巨骨、完骨解剖部位:腕骨、大椎、京骨、巨骨、完骨解剖部位:腕骨、大椎、京骨、巨骨、完骨 2 2 2 2脏腑功能:心俞、肺俞、神堂、魄户、意舍脏腑功能:心俞、肺俞、神堂、魄户、意舍脏腑功能:心俞、肺俞、神堂、魄户、意舍脏腑功能:心俞、肺俞、神堂、魄户、意舍 3 3 3 3经络阴阳:三阴交、阴陵泉、阳陵泉、阴都经络阴阳:三阴交、阴陵泉、阳陵泉、阴都经络阴阳:三阴交、阴陵泉、阳陵

25、泉、阴都经络阴阳:三阴交、阴陵泉、阳陵泉、阴都 4 4 4 4穴位作用:气海、血海、光明、水分、听会穴位作用:气海、血海、光明、水分、听会穴位作用:气海、血海、光明、水分、听会穴位作用:气海、血海、光明、水分、听会四、腧穴的分类 分三类:经穴、奇穴、分三类:经穴、奇穴、分三类:经穴、奇穴、分三类:经穴、奇穴、阿是穴。阿是穴。阿是穴。阿是穴。1 1 1 1、经穴经穴经穴经穴 定义:定义:定义:定义:指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腧穴,总称指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腧穴,总称指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腧穴,总称指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腧穴,总称“十四经穴十四经穴十四经穴十四经穴”,简称,简称

26、,简称,简称“经穴经穴经穴经穴”。特点:特点:特点:特点:有定名、定位、归经、是腧穴的主要部分。有定名、定位、归经、是腧穴的主要部分。有定名、定位、归经、是腧穴的主要部分。有定名、定位、归经、是腧穴的主要部分。(如内关、足三里、百会、膻中等穴。(如内关、足三里、百会、膻中等穴。(如内关、足三里、百会、膻中等穴。(如内关、足三里、百会、膻中等穴。)四、腧穴的分类 2 2 2 2、奇穴、奇穴、奇穴、奇穴 定义:定义:定义:定义:指既有明确位置,又有固定穴名,但尚未归指既有明确位置,又有固定穴名,但尚未归指既有明确位置,又有固定穴名,但尚未归指既有明确位置,又有固定穴名,但尚未归入十四经系统中的经验

27、有效穴,统称入十四经系统中的经验有效穴,统称入十四经系统中的经验有效穴,统称入十四经系统中的经验有效穴,统称“经外奇穴经外奇穴经外奇穴经外奇穴”又简称又简称又简称又简称“奇穴奇穴奇穴奇穴”、“经外穴经外穴经外穴经外穴”。特点特点特点特点:有定名、定位,无归经(如太阳穴治疗头痛;有定名、定位,无归经(如太阳穴治疗头痛;有定名、定位,无归经(如太阳穴治疗头痛;有定名、定位,无归经(如太阳穴治疗头痛;腰眼穴治疗腰痛等)腰眼穴治疗腰痛等)腰眼穴治疗腰痛等)腰眼穴治疗腰痛等)外耳门乳突颧弓翼点太阳穴解剖太阳穴解剖v千金方:穴位多当“肌肉纹理、节解缝会宛陷之中,及以手扶之,病者快然。”太阳穴位于头部侧面,

28、眉梢和外眼角中间向后一横指凹陷处20四、腧穴的分类 奇穴数目:奇穴数目:奇穴数目:奇穴数目:千金方千金方千金方千金方记载有个记载有个记载有个记载有个针灸学简编针灸学简编针灸学简编针灸学简编(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编)穴(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编)穴(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编)穴(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编)穴针灸腧穴索引针灸腧穴索引针灸腧穴索引针灸腧穴索引谢筠寿编穴谢筠寿编穴谢筠寿编穴谢筠寿编穴针灸经外奇穴图谱针灸经外奇穴图谱针灸经外奇穴图谱针灸经外奇穴图谱郝金凯郝金凯郝金凯郝金凯1963196319631963年编年编年编年编588588588588穴穴穴穴至今仍然不断发现新的奇穴至今仍然不断发现新的奇穴至今仍然不断

29、发现新的奇穴至今仍然不断发现新的奇穴 四、腧穴的分类 3 3 3 3、阿是穴、阿是穴、阿是穴、阿是穴 定义:定义:定义:定义:是指以病痛的压痛点或其它反应点作为针灸是指以病痛的压痛点或其它反应点作为针灸是指以病痛的压痛点或其它反应点作为针灸是指以病痛的压痛点或其它反应点作为针灸部位,随病而定,没有固定位置和具体穴名的一部位,随病而定,没有固定位置和具体穴名的一部位,随病而定,没有固定位置和具体穴名的一部位,随病而定,没有固定位置和具体穴名的一类腧穴。类腧穴。类腧穴。类腧穴。特点:特点:特点:特点:无定名、定位、归经(如软组织损伤或肩周无定名、定位、归经(如软组织损伤或肩周无定名、定位、归经(如

30、软组织损伤或肩周无定名、定位、归经(如软组织损伤或肩周炎时出现的痛点。内脏疾患在背部出现的反应点)炎时出现的痛点。内脏疾患在背部出现的反应点)炎时出现的痛点。内脏疾患在背部出现的反应点)炎时出现的痛点。内脏疾患在背部出现的反应点)始见于唐代孙思邈的始见于唐代孙思邈的始见于唐代孙思邈的始见于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备急千金要方备急千金要方备急千金要方 别名:别名:别名:别名:“不定穴不定穴不定穴不定穴”、“天应穴天应穴天应穴天应穴”五、腧穴的作用(一)生理方面输注气血v腧穴是渗灌气血、神气聚会、通调营卫的场所。v(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转输出入的部位)v灵枢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节

31、之交,三百六十五会,络脉之气,所以渗灌诸节也。v人体气血的虚实盈亏必须通过经络反映到腧穴(二)病理方面反应病证v内脏或经络有病时,穴位是疾病在体表的反应点v反应点:压痛、结节、肿胀、瘀血、丘疹、虚陷、皮色或皮温改变等。(三)诊断方面协助诊断v既然穴位是疾病在体表的反应点,也就是穴位能反映病证、协助诊断(四)治疗作用防治疾病v腧穴是接受刺激,防治疾病的部位。通过刺激穴位,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平衡,脏腑和调,扶正祛邪。六、腧穴的主治特点六、腧穴的主治特点1 1 1 1、近治作用、近治作用、近治作用、近治作用 是指腧穴均能治疗其所在部位及邻近脏腑、是指腧穴均能治疗其所在部位及邻近脏腑、是指腧穴均能治

32、疗其所在部位及邻近脏腑、是指腧穴均能治疗其所在部位及邻近脏腑、组织、器官的病症。这是所有腧穴主治作用所具组织、器官的病症。这是所有腧穴主治作用所具组织、器官的病症。这是所有腧穴主治作用所具组织、器官的病症。这是所有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即有的共同特点,即有的共同特点,即有的共同特点,即“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腧穴所在,主治所在”。如眼区的睛明(经穴)、太阳(奇穴)治疗如眼区的睛明(经穴)、太阳(奇穴)治疗如眼区的睛明(经穴)、太阳(奇穴)治疗如眼区的睛明(经穴)、太阳(奇穴)治疗眼疾;腰眼(奇穴)、肾俞(经穴)、腰部阿是眼疾;腰眼(奇穴)、肾俞(经穴)、

33、腰部阿是眼疾;腰眼(奇穴)、肾俞(经穴)、腰部阿是眼疾;腰眼(奇穴)、肾俞(经穴)、腰部阿是穴治疗腰痛;耳部的耳门、听宫、听会均能治疗穴治疗腰痛;耳部的耳门、听宫、听会均能治疗穴治疗腰痛;耳部的耳门、听宫、听会均能治疗穴治疗腰痛;耳部的耳门、听宫、听会均能治疗耳病;胃部的中脘、建里、梁门均能治疗胃病。耳病;胃部的中脘、建里、梁门均能治疗胃病。耳病;胃部的中脘、建里、梁门均能治疗胃病。耳病;胃部的中脘、建里、梁门均能治疗胃病。六、腧穴的主治特点2 2 2 2、远治作用、远治作用、远治作用、远治作用 指某些腧穴不仅能治局部病症,而且还能治指某些腧穴不仅能治局部病症,而且还能治指某些腧穴不仅能治局部

34、病症,而且还能治指某些腧穴不仅能治局部病症,而且还能治疗本经循行所达的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疗本经循行所达的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疗本经循行所达的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疗本经循行所达的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病症。的病症。的病症。的病症。具有远治作用的腧穴,主要指十二经脉在四具有远治作用的腧穴,主要指十二经脉在四具有远治作用的腧穴,主要指十二经脉在四具有远治作用的腧穴,主要指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如:合谷穴不仅能治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如:合谷穴不仅能治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如:合谷穴不仅能治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如:合谷穴不仅能治疗上肢的病症,而且能治疗颈

35、部、头面部疾病、疗上肢的病症,而且能治疗颈部、头面部疾病、疗上肢的病症,而且能治疗颈部、头面部疾病、疗上肢的病症,而且能治疗颈部、头面部疾病、外感发热等;足三里位于下肢,能治疗消化系统外感发热等;足三里位于下肢,能治疗消化系统外感发热等;足三里位于下肢,能治疗消化系统外感发热等;足三里位于下肢,能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提高免疫功能等。疾病、提高免疫功能等。疾病、提高免疫功能等。疾病、提高免疫功能等。六、腧穴的主治特点3 3 3 3、特殊作用、特殊作用、特殊作用、特殊作用 是指某些腧穴具有的良性双向调整、整体调是指某些腧穴具有的良性双向调整、整体调是指某些腧穴具有的良性双向调整、整体调是指某些腧穴具

36、有的良性双向调整、整体调 整和相对的特异性治疗作用。整和相对的特异性治疗作用。整和相对的特异性治疗作用。整和相对的特异性治疗作用。特定腧穴,特定主治特定腧穴,特定主治特定腧穴,特定主治特定腧穴,特定主治(如:背俞穴与原穴主(如:背俞穴与原穴主(如:背俞穴与原穴主(如:背俞穴与原穴主治五脏疾患;募穴与下合穴主治六腑疾患;八治五脏疾患;募穴与下合穴主治六腑疾患;八治五脏疾患;募穴与下合穴主治六腑疾患;八治五脏疾患;募穴与下合穴主治六腑疾患;八会穴主治慢性病;五腧穴的井穴主急救,荥穴会穴主治慢性病;五腧穴的井穴主急救,荥穴会穴主治慢性病;五腧穴的井穴主急救,荥穴会穴主治慢性病;五腧穴的井穴主急救,荥

37、穴主热病)主热病)主热病)主热病)同一腧穴,双向主治同一腧穴,双向主治同一腧穴,双向主治同一腧穴,双向主治(如:天枢既能止泻又(如:天枢既能止泻又(如:天枢既能止泻又(如:天枢既能止泻又能通便;内关既能减慢心率又能加速心率;合能通便;内关既能减慢心率又能加速心率;合能通便;内关既能减慢心率又能加速心率;合能通便;内关既能减慢心率又能加速心率;合谷既可止汗又可发汗。)谷既可止汗又可发汗。)谷既可止汗又可发汗。)谷既可止汗又可发汗。)六、腧穴的主治特点 主治相同,疗效有别主治相同,疗效有别主治相同,疗效有别主治相同,疗效有别(如隐白、太白、三阴(如隐白、太白、三阴(如隐白、太白、三阴(如隐白、太白

38、、三阴交均可转胎,但以至阴疗效最佳;二间、三间、交均可转胎,但以至阴疗效最佳;二间、三间、交均可转胎,但以至阴疗效最佳;二间、三间、交均可转胎,但以至阴疗效最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等穴均可治疗牙痛,但以合谷效佳;合谷、阳溪等穴均可治疗牙痛,但以合谷效佳;合谷、阳溪等穴均可治疗牙痛,但以合谷效佳;合谷、阳溪等穴均可治疗牙痛,但以合谷效佳;荥穴均可以治疗热病,但肺热当取鱼际,胃热荥穴均可以治疗热病,但肺热当取鱼际,胃热荥穴均可以治疗热病,但肺热当取鱼际,胃热荥穴均可以治疗热病,但肺热当取鱼际,胃热当取内庭;心火当取少府;肝火当取兴行间)当取内庭;心火当取少府;肝火当取兴行间)当取内庭;心火当取

39、少府;肝火当取兴行间)当取内庭;心火当取少府;肝火当取兴行间)不同经穴,不同主治不同经穴,不同主治不同经穴,不同主治不同经穴,不同主治 某些穴位所具有的全身性作用。某些穴位所具有的全身性作用。某些穴位所具有的全身性作用。某些穴位所具有的全身性作用。(如:合谷、(如:合谷、(如:合谷、(如:合谷、曲池、大椎可以治疗外感发热;足三里、关元、曲池、大椎可以治疗外感发热;足三里、关元、曲池、大椎可以治疗外感发热;足三里、关元、曲池、大椎可以治疗外感发热;足三里、关元、膏肓俞补益正气,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膏肓俞补益正气,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膏肓俞补益正气,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膏肓俞补益正气,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40、)七、腧穴的主治特点七、腧穴的主治规律uu分经主治规律分经主治规律uu分部主治规律分部主治规律七、腧穴的主治规律(一)分经主治规律(一)分经主治规律 分经主治,是指某一经脉所属的经穴均可治分经主治,是指某一经脉所属的经穴均可治疗该经循行部位及其相应脏腑的病证。同一经脉疗该经循行部位及其相应脏腑的病证。同一经脉的不同经穴,可以治疗本经相同病证。的不同经穴,可以治疗本经相同病证。十四经腧穴的分经主治既各具特点,又具有十四经腧穴的分经主治既各具特点,又具有某些共性。现将十四经腧穴分经主治规律归纳如某些共性。现将十四经腧穴分经主治规律归纳如下:下:七、腧穴的主治规律(二)分部主治规律(二)分部主治规律

41、 分部主治,是指处于身体某一部位的腧穴均分部主治,是指处于身体某一部位的腧穴均可治疗该部位及某类病证。即腧穴的主治作用与可治疗该部位及某类病证。即腧穴的主治作用与腧穴的位置特点相关。腧穴的位置特点相关。如胸膺部和上背部主治肺、心如胸膺部和上背部主治肺、心 胁腹部和下背部主治肝胆脾胃胁腹部和下背部主治肝胆脾胃 少腹部和腰骶部主治前后阴、肠、肾膀胱少腹部和腰骶部主治前后阴、肠、肾膀胱 八、特定穴八、特定穴八、特定穴 是指是指十四经中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有并有特定称号特定称号的腧穴。的腧穴。包括十种,五腧穴、原穴、络穴、包括十种,五腧穴、原穴、络穴、郗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

42、及背俞穴、郗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及背俞穴、募穴、八会穴、交会穴。募穴、八会穴、交会穴。(一)五输穴(首见于灵枢)、含含义义:十十二二经经中中分分布布在在肘肘膝膝关关节节以以下下,从从四四肢肢末末端端向向肘肘膝膝方方向向排排列列的的井井、荥荥、输输、经经、合合五个穴位。五个穴位。古古人人以以自自然然界界水水流流现现象象比比喻喻气气血血在在经经脉脉中中运运行行的情况运行的动向是:由小的情况运行的动向是:由小大,由浅大,由浅深深(一)五输穴(首见于灵枢)灵灵枢枢九九针针十十二二原原“所所出出为为井井,所所溜溜为为荥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经气所出之处,如水

43、的源头经气所出之处,如水的源头-井井经气流过之处,如刚出的泉水微流经气流过之处,如刚出的泉水微流-荥荥经气所灌注之处,如水流由浅入深经气所灌注之处,如水流由浅入深-输输经气所行经的部位,象水在通畅的河中流过经气所行经的部位,象水在通畅的河中流过-经经经气充盛,由此汇入脏腑,如百川汇合入海经气充盛,由此汇入脏腑,如百川汇合入海-合合(一)五输穴(首见于灵枢)、分布规律:、分布规律: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一)五输穴(首见于灵枢)、特点及应用:、特点及应用:井穴井穴所出为井所出为井指经气所出的地方指经气所出的地方特点:经气浅小,十二经各有一井穴特点:经气浅小,十二经各

44、有一井穴 分布:手足之末端分布:手足之末端 应用:有泄热、开窍、通闭之功应用:有泄热、开窍、通闭之功 有急救作用,治疗神志昏迷有急救作用,治疗神志昏迷灵枢灵枢“病在脏取之井病在脏取之井”难经难经“井主心下满(肝木病)井主心下满(肝木病)”(一)五输穴(首见于灵枢)、特点及应用:、特点及应用:荥穴荥穴所溜为荥所溜为荥指经气开始流动指经气开始流动特点:经气稍大,经气开始流动的特点:经气稍大,经气开始流动的 部位部位分布:掌指、跖趾关节前分布:掌指、跖趾关节前应用:治疗热病应用:治疗热病 灵枢灵枢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变于色者取之荥 难经难经荥主身热(心火病)荥主身热(心火病)(一)五输穴(首见于灵枢)

45、、特点及应用:、特点及应用:输穴输穴所注为输所注为输指经气灌注的地方指经气灌注的地方特点:经气渐盛特点:经气渐盛分布:掌指、跖趾关节后分布:掌指、跖趾关节后应用:用于关节病变应用:用于关节病变灵枢灵枢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难经难经输主体重节痛(脾土病)输主体重节痛(脾土病)(一)五输穴(首见于灵枢)、特点及应用:、特点及应用:经穴经穴所行为经所行为经指经气畅通无阻,指经气畅通无阻,经气正盛运行经过的部位经气正盛运行经过的部位特点:经气较盛较大特点:经气较盛较大分布:腕踝关节附近分布:腕踝关节附近应用:治喘咳、寒热、咽喉病变应用:治喘咳、寒热、咽喉病变灵枢灵枢病变于音取之经病变于音

46、取之经难经难经经主喘咳、寒热(肺金病)经主喘咳、寒热(肺金病)(一)五输穴(首见于灵枢)、特点及应用:、特点及应用:合穴合穴所入为合所入为合指经气会合之处指经气会合之处 特点:经气深大,由此深入,会合于脏腑。特点:经气深大,由此深入,会合于脏腑。分布:肘膝关节附近分布:肘膝关节附近应用:脏腑病应用:脏腑病 内经内经合治内腑合治内腑 灵灵枢枢经经满满而而血血者者,病病在在胃胃,及及以以饮饮食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难经难经合主逆气而泄(肾水病)合主逆气而泄(肾水病)(一)五输穴(首见于灵枢)、五输穴与五行关系、五输穴与五行关系五输穴配五行:五输穴配五行:井荥输经合井荥输经合

47、阳经金水木火土阳经金水木火土阴经木火土金水阴经木火土金水(一)五输穴(首见于灵枢)、五输穴与五行关系、五输穴与五行关系临床应用临床应用“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本经子母补泻配穴法:本经子母补泻配穴法:如:肺虚证如:肺虚证肺经属金,补土穴太渊肺经属金,补土穴太渊 肺实证肺实证泻水穴尺泽泻水穴尺泽 他经子母补泻配穴法他经子母补泻配穴法如肺虚证如肺虚证补脾经之土穴太白补脾经之土穴太白 肺实证肺实证泻肾经之水穴阴谷泻肾经之水穴阴谷子子午午流流注注按按时时开开穴穴法法(将将阴阴井井乙乙木木和和阳阳井井庚庚金金结结合起来)合起来)(二)原穴(首见于灵枢)1 1含义:含义:脏腑原气脏腑

48、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共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共 十二原。十二原。阴经以输代原,阳经排列在输穴后阴经以输代原,阳经排列在输穴后2 2分布:腕踝关节附近分布:腕踝关节附近3 3应用:应用:帮助诊察疾病帮助诊察疾病 脏腑有病,可反映到原穴上脏腑有病,可反映到原穴上 治疗脏腑病变。治疗脏腑病变。灵枢灵枢五脏有病当取十二原五脏有病当取十二原(三)络穴(首见于灵枢)1 1含义:络脉从经脉分出的部位。含义:络脉从经脉分出的部位。有沟通联络表里两经的作用。有沟通联络表里两经的作用。共十五络:十二经络穴、任脉络穴鸠尾、督共十五络:十二经络穴、任脉络穴鸠尾、督脉络穴长强、脾之大络大包脉络穴长强、脾之大络大包(三)络

49、穴(首见于灵枢)2 2分布:分布:十二经络穴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十二经络穴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 任脉位于腹部的络穴鸠尾散于腹部任脉位于腹部的络穴鸠尾散于腹部 督脉位于尾骨下的长强穴散于腹部督脉位于尾骨下的长强穴散于腹部 脾之大络大包穴分布于胸胁脾之大络大包穴分布于胸胁(三)络穴(首见于灵枢)3 3应用:应用:十二经络穴治疗相表里两经的病变十二经络穴治疗相表里两经的病变 任督络穴、脾之大络治躯干前后病变;任督络穴、脾之大络治躯干前后病变;脾之大络还可治全身的关节痛、四肢脾之大络还可治全身的关节痛、四肢 无力无力(三)络穴(首见于灵枢)原原络络配配穴穴法法:络络穴穴与与其其相相表表里里经经脉脉的的原原

50、穴穴相相配配应应用用,称称“原原络络配配穴穴法法”、“主主客客配穴法配穴法”例:先肝病(先病者为主)例:先肝病(先病者为主)取肝经原穴太冲(主穴)取肝经原穴太冲(主穴)后胆病(后病者为客)后胆病(后病者为客)取胆经络穴光明(客穴)取胆经络穴光明(客穴)(四)俞穴(首见于灵枢)1.1.含义: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的含义: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的 十二俞穴。十二俞穴。2.2.分布:背腰部,均在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分布:背腰部,均在膀胱经第一侧线上3.3.应用:治脏腑病变以及与脏腑相关的五官、应用:治脏腑病变以及与脏腑相关的五官、皮肉、筋脉病变皮肉、筋脉病变 多用于脏病(从阳引阴)多用于脏病(从

51、阳引阴)(五)募穴(首见于素问)1.1.含义:脏腑经气汇集于胸腹部的腧穴。含义:脏腑经气汇集于胸腹部的腧穴。十二募穴。十二募穴。2.2.分布:胸腹部,与其所属的脏腑部位基本分布:胸腹部,与其所属的脏腑部位基本 相一致相一致,分布于本经,也有分布于分布于本经,也有分布于 他经。他经。3.3.应用:治疗脏腑病变应用:治疗脏腑病变 多用于腑病(从阴引阳)多用于腑病(从阴引阳)(五)募穴(首见于素问)难经难经阴病行阳阴病行阳俞在阳。俞在阳。素问素问阴病治阳阴病治阳 俞穴分布在背部,属阳,为阴病行阳的位置俞穴分布在背部,属阳,为阴病行阳的位置 脏属阴,多以背俞穴治脏病脏属阴,多以背俞穴治脏病 以阳治阴、

52、从阳引阴以阳治阴、从阳引阴难经难经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素问素问阳病治阴阳病治阴 募穴分布在胸腹部属阴,为阳病行阴的位置募穴分布在胸腹部属阴,为阳病行阴的位置 腑属阳,多用募穴治腑病腑属阳,多用募穴治腑病v 以阴治阳、从阴引阳以阴治阳、从阴引阳(五)募穴(首见于素问)俞募配穴法俞募配穴法:俞、募穴配合应用,称俞募配俞、募穴配合应用,称俞募配 穴法。穴法。如如:胃痛胃痛中脘配胃俞中脘配胃俞 (六)八会穴首载于难经)1 1含含义义:脏脏、腑腑、气气、血血、筋筋、脉脉、骨骨、髓的精气会聚的八个腧穴。髓的精气会聚的八个腧穴。2 2分布:躯干部和四肢部分布:躯干部和四肢部3 3应用:治

53、疗八种精气有关的病变应用:治疗八种精气有关的病变 (七)郄穴(首载于甲乙经)1 1含义含义: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共十六郄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共十六郄 穴(十二经、阴阳跷脉、阴阳维穴(十二经、阴阳跷脉、阴阳维 脉各有一郄穴)。脉各有一郄穴)。2 2分布分布:肘膝关节以下肘膝关节以下3 3应用应用:治疗本经、本脏腑的重症、急症治疗本经、本脏腑的重症、急症 阳经郄穴多治痛证、阴经郄穴多治阳经郄穴多治痛证、阴经郄穴多治 血证。血证。(八)下合穴(始见于灵枢)1 1含含义义:手手足足三三阳阳六六腑腑之之气气下下合合于于足足三三阳阳经经的的六六个个穴穴位位(六六腑腑经经气气在在下下肢肢足足三三阳阳经经汇合

54、的部位)。汇合的部位)。2 2分布:膝关节附近分布:膝关节附近3 3应用:治疗六腑病变应用:治疗六腑病变 (九)八脉交会穴1 1含含义义:奇奇经经八八脉脉与与十十二二经经脉脉之之气气交交会会的的八个腧穴。八个腧穴。2 2分布:肘膝关节以下分布:肘膝关节以下3 3应用:治本经及奇经八脉的病变。应用:治本经及奇经八脉的病变。(九)八脉交会穴并可根据两脉相合的腧穴配合应用:公孙通冲脉公孙通冲脉 合于心、胸、胃合于心、胸、胃内关通阴维脉内关通阴维脉后溪通督脉后溪通督脉 合于目内眦,颈项、耳、肩合于目内眦,颈项、耳、肩申脉通阳跷脉申脉通阳跷脉临泣通带脉合于目锐眦,耳后、颊、颈、肩临泣通带脉合于目锐眦,耳

55、后、颊、颈、肩外关通阳维脉外关通阳维脉列缺通任脉列缺通任脉 合于肺系、咽喉、胸膈合于肺系、咽喉、胸膈照海通阴跷脉照海通阴跷脉 (十)交会穴始见于甲乙经)1 1含含义义:两两经经及及两两经经以以上上的的经经脉脉相相交交或或会会合的腧穴。合的腧穴。2 2分布:头面、躯干部分布:头面、躯干部3 3应用:治本经及相交经脉的病变。应用:治本经及相交经脉的病变。九、腧穴的定位方法九、腧穴的定位方法腧穴的定位方法:v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v体表标志法体表标志法v手指比量法手指比量法v简便取穴法简便取穴法 骨度分寸法(骨度法、折量法)骨度分寸法(骨度法、折量法):v是是以以体体表表骨骨节节为为主主要要标标志志折

56、折量量全全身身各各部部的的长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v见39“常用骨度表”常用骨度简表常用骨度简表起止点起止点起止点起止点长度长度长度长度量用法量用法量用法量用法说说说说 明明明明头部头部头部头部前发际至后发际前发际至后发际前发际至后发际前发际至后发际1212寸寸寸寸直量直量直量直量胸胸胸胸腹腹腹腹部部部部胸剑联合至脐的中心胸剑联合至脐的中心胸剑联合至脐的中心胸剑联合至脐的中心8 8寸寸寸寸直量直量直量直量胸部直量胸部直量胸部直量胸部直量,一般以肋骨计算,一般以肋骨计算,一般以肋骨计算,一般以肋骨计算,每一肋骨为每一肋骨为每一肋骨为每一肋骨

57、为1.61.6寸寸寸寸脐的中心至耻骨联合上缘脐的中心至耻骨联合上缘脐的中心至耻骨联合上缘脐的中心至耻骨联合上缘5 5寸寸寸寸直量直量直量直量两乳头之间两乳头之间两乳头之间两乳头之间8 8寸寸寸寸横量横量横量横量通用于胸腹部通用于胸腹部通用于胸腹部通用于胸腹部腰腰腰腰背背背背部部部部第一胸椎到骶尾联合第一胸椎到骶尾联合第一胸椎到骶尾联合第一胸椎到骶尾联合2121椎椎椎椎直量直量直量直量背部直量背部直量背部直量背部直量两肩胛骨脊柱缘之间两肩胛骨脊柱缘之间两肩胛骨脊柱缘之间两肩胛骨脊柱缘之间6 6寸寸寸寸横量横量横量横量量时两手应下垂量时两手应下垂量时两手应下垂量时两手应下垂上上上上肢肢肢肢部部部部

58、腋前皱襞到肘横纹腋前皱襞到肘横纹腋前皱襞到肘横纹腋前皱襞到肘横纹9 9寸寸寸寸直量直量直量直量通用于手三阴、手三阳通用于手三阴、手三阳通用于手三阴、手三阳通用于手三阴、手三阳肘横纹到腕横纹肘横纹到腕横纹肘横纹到腕横纹肘横纹到腕横纹1212寸寸寸寸下下下下肢肢肢肢部部部部臀横纹到国纹臀横纹到国纹臀横纹到国纹臀横纹到国纹1414寸寸寸寸直量直量直量直量1 1、通用于足三阴、三阳经、通用于足三阴、三阳经、通用于足三阴、三阳经、通用于足三阴、三阳经2 2、外膝眼到外踝的中心适、外膝眼到外踝的中心适、外膝眼到外踝的中心适、外膝眼到外踝的中心适用于屈膝时,伸膝则以膝髌用于屈膝时,伸膝则以膝髌用于屈膝时,伸

59、膝则以膝髌用于屈膝时,伸膝则以膝髌骨中央到踝中心计算骨中央到踝中心计算骨中央到踝中心计算骨中央到踝中心计算外膝眼至外踝的中心外膝眼至外踝的中心外膝眼至外踝的中心外膝眼至外踝的中心1616寸寸寸寸外踝高点至足底外踝高点至足底外踝高点至足底外踝高点至足底3 3寸寸寸寸 体表标志法(自然标志取穴)体表标志法(自然标志取穴):v以以人人体体自自然然标标志志如如五五官官、毛毛发发、关关节节、肌肌肉肉等等定取穴的方法定取穴的方法 v固定标志法:固定标志法:不不受受人人体体活活动动影影响响而而固固定定不不移移的的标标志志。如如五五官官、毛毛发发、爪爪甲甲、乳乳头头、脐脐部部、骨骨节节的的凹凹凸凸、肌肉的隆起

60、等。如膻中、天枢、太溪、昆仑肌肉的隆起等。如膻中、天枢、太溪、昆仑背部的标志:背部的标志:第七颈椎棘突为最高的棘突第七颈椎棘突为最高的棘突v 肩胛岗内端平第三胸椎棘突肩胛岗内端平第三胸椎棘突v 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v 髂嵴平第四腰椎棘突髂嵴平第四腰椎棘突 v活活动动标标志志法法:需需要要采采取取相相应应的的动动作作才才能能出出现现的的标标志志。如如关关节节、肌肌肉肉、皮皮肤肤随随活动而出现的凹陷、皱纹活动而出现的凹陷、皱纹 指寸定位法指寸定位法(手指同身寸法、手指比量法)v以患者手指的某部折作一定分寸以患者手指的某部折作一定分寸来定取穴位的方法来定取穴位的方法 v

61、中中指指同同身身寸寸法法:中中指指屈屈曲曲时时,中中节节掌掌侧侧两两端端纹纹头头之间为寸。之间为寸。v 用用于于四四肢肢取取穴穴的的直直寸寸、背背部部的的横横寸。寸。拇指同身寸法拇指同身寸法:v拇拇指指指指关关节节的的横横度度作作为为寸。寸。v用用于于四四肢肢部部取穴取穴横指同身寸法:横指同身寸法:v将将食食、中中、无无名名、小小指指并并拢拢,以以中中指指第第二二节节横横纹纹处处为为准准,四四指指的的横横度度为为寸寸。又又称称“一夫法一夫法”。v用用于于下下肢肢直直寸寸,背部的横寸背部的横寸v手手指指比比量量法法要要在在骨骨度度分分寸寸法法规规定定的的基基础础上上运运用用,不不能能用用此此法法

62、量量取取全全身身各各部部的的穴穴位位(四)简便取穴法(四)简便取穴法v从从临临床床实实践践中中总总结结出出来来的的简简便便易易行行的取穴法。的取穴法。v如如列列缺缺、百百会会、风风市市、合合谷谷等等穴穴均均有简便取穴法有简便取穴法1、字体安装与设置、字体安装与设置如果您对PPT模板中的字体风格不满意,可进行批量替换,一次性更改各页面字体。1.在“开始”选项卡中,点击“替换”按钮右侧箭头,选择“替换字体”。(如下图)2.在图“替换”下拉列表中选择要更改字体。(如下图)3.在“替换为”下拉列表中选择替换字体。4.点击“替换”按钮,完成。792、替换模板中的图片、替换模板中的图片模板中的图片展示页面,您可以根据需要替换这些图片,下面介绍两种替换方法。方法一:更改图片方法一:更改图片1.选中模版中的图片(有些图片与其他对象进行了组合,选择时一定要选中图片 本身,而不是组合)。2.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更改图片”,选择要替换的图片。(如下图)注意:注意:为防止替换图片发生变形,请使用与原图长宽比例相同的图片。79赠送精美图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