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课标通史版)一轮复习ppt课件:专题六-第14讲1894—1919年列强侵华及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231343354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PPTX 页数:78 大小:1.0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0版高考历史(课标通史版)一轮复习ppt课件:专题六-第14讲1894—1919年列强侵华及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2020版高考历史(课标通史版)一轮复习ppt课件:专题六-第14讲1894—1919年列强侵华及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2020版高考历史(课标通史版)一轮复习ppt课件:专题六-第14讲1894—1919年列强侵华及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课标通史版)一轮复习ppt课件:专题六-第14讲1894—1919年列强侵华及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课标通史版)一轮复习ppt课件:专题六-第14讲1894—1919年列强侵华及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7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专题六专题六 近代中国人民的进一步觉醒与探索近代中国人民的进一步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专题概览专题概览专题概览时空定位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专题概览阶段特征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前(18941919年)中国进一步沉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峰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舞台上都异常活跃。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型。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

2、索引专题概览政治(1)列强发动一系列的侵华战争使民族危机不断加深(2)民族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救国方案,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经济(1)民族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创办实业。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形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思想和社会生活(1)思想: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等思想广泛传播,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2)社会生活:伴随着西方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中国在社会习俗和服饰等方面出现向文明化方向发展的现象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总纲目录

3、第第14讲讲18941919年列强侵华及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年列强侵华及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2)八国联军侵华及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侵华及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3)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4)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考纲要求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总纲目录考点一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考点二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考点三辛亥革命考纲呈现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一一、甲午中日战争一、甲午中日战争考点一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考点一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自主学习1.开始:1894年,日本

4、为了实现其侵占朝鲜、中国的侵略扩张政策,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2.结果:1895年,日本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有:割辽东半岛(后因俄、法、德干涉未得逞)、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一3.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引起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误区警示误区警示(1)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不是军事技术的落后和领导人的失误,而是封建制度本身的落后,即落后的封建制度难以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2)不要误以为马关条约是外国在中国开设

5、工厂的开始。实际上,鸦片战争后列强就已经开始在中国开办工厂和船坞了。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标志着列强在中国投资设厂合法化(得到清政府官方承认)。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一特别提醒特别提醒有的史学家把甲午中日战争看作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水岭,你如何理解这一看法?提示: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促成了民族觉醒;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掀起了不同形式的救亡图存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一图解历史图解历史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

6、考点一教材补遗教材补遗资本输出:资本输出是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列强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以后,资本输出成为对华经济掠夺主要方式。其具体方式有:开办工厂;强修铁路;开办银行;等。通过资本输出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但是同时也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一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开始:1900年,英、德、法、俄、美、日、意、奥等国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维护在华利益,实现其瓜分中国的企图,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结果:1901年,八国联军在镇压了义和团之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

7、4.5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外国派兵保护;严禁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一3.影响: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一漫画解史漫画解史提线木偶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你们的地盘,我做主。”清政府成为列强任意摆布的木偶。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一总结提升总结提升列强侵华的“五大趋向”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一主题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题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

8、原因及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合作探究史料呈现史料1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实着泥沙。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摘编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一史料2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19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

9、引考点一史料3李鸿章想利用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遏制日本,解除中日军事对峙他认为“列强必有区处,必有收场”,命令部下“静守勿动”“保舰勿失”,既贻误了军机,又影响了士气。摘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一读史指导读史指导(1)史料1中信息“炮弹不是实着泥沙”“军需局的坏蛋官吏”从官史腐败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的劣势,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必然性。(2)史料2从国力、战前准备等角度分析了日本的优势。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提高,制定大陆政策,准备充分。(3)史料3中信息“利用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遏制日本”表明清政府寄希望于外国调停,准备不足。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

10、栏目索引考点一问题思考问题思考(1)根据史料1、2,分析甲午战败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教训。提示提示单纯学习西方技术不能救中国;重视海洋强国,科技强国。(2)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综合以上三则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人“救亡”的实际行动。提示提示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逐步由器物层面转移到制度层面,民族资产阶级先后发起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一史论归纳史论归纳甲午中日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历史影响甲午中日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历史影

11、响1894年至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战败并与日本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而告终。甲午中日战争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1.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发生变化。战后,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一2.列强侵华格局发生变化。甲午中日战争前,主要是以英法为代表的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并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甲午中日战争日本战胜中国后,日本在华侵略势力迅速发展,取得了与欧美列强同等的地位,跻身侵华强国的行列。3.列强在华关系发生变化。甲午中日战争前,西方列强多采取相互勾结的方式侵略中国。甲午中日战争

12、后,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争夺,列强在华关系也由相互勾结侵略中国为主转变为争夺中国为主,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一4.中国社会性质进一步变化。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与其他帝国主义列强为争夺在华利益,展开了疯狂的角逐,帝国主义对华大规模输出资本,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5.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大国形象彻底扫地,此后,列强看到了中国的软弱可欺,便趁火打劫,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瓜分势力范围,中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一6.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革命进

13、程发生变化。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华民族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初步发展,“实业救国”运动兴起。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爱国救亡运动,使民主革命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由“器物变革”发展为“制度变革”,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更要改变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如维新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一1.学者马勇在论述晚清后二十年历史时写道:“会议进行了两天,他们终于达成一致行动的谅解,同意各国适度向中国增兵,计划在条件成熟时先夺取天津,然后以天津为基地大本营,继续向北京用兵

14、,向华北用兵,拯救被困在那里的外国人。”此后,列强发动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考点集训D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一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据“晚清后二十年”排除A、B;据材料“他们”排除C项;据材料“他们终于达成一致行动的谅解”“先夺取天津”“继续向北京用兵”可知该战争是1900年发生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D正确。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一2.(2018课标)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

15、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C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一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列强侵华。解读题干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本充分利用舆论宣传策略和公关手段,引导欧美舆论倒向日方,西方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是日本将中国“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解放出来,而清政府却对此没有任何回应,这本质上说明了昏庸的晚清政府不谙熟近代外交,故选C项。材料只反映了日本利用舆论宣传掩盖其侵华的本质目的和晚清政

16、府的不作为,未反映A、B、D三项。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一3.(2018河南八市测评)1933年,学者张荫麟指出:“甲午一役关系我国国运至巨,宜为治我国近世史者所注重。顾关于此役,从中国观点之第一手的纪录,至为窘乏,即使间接之史料亦稀。”这反映了()A.历史研究应关注第一手史料B.史料缺乏不利于历史研究C.甲午战争提升我国国际地位D.知识分子的责任和情怀D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一解析解析A、B两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故错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故C项错误;张荫麟先生之所以主张关注甲午一役,是因为其“关系我国国运至巨”,虽然第一手、第二手史

17、料缺乏,张先生也要强烈呼吁重视,故D项正确。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二考点二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考点二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黄海海战一、黄海海战1.爆发:日军蓄谋已久,清军仓促应战。2.经过:丁汝昌、邓世昌、刘步蟾、林永升、叶祖珪等英雄人物进行抵抗。3.结果: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后因李鸿章的“避战保船”思想,威海卫战役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破产。自主学习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二二、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二、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背景:清政府因甲午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概况:台湾各族人民在

18、邱逢甲、徐骧领导下组成义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并肩作战,英勇抗击日军,给侵台日军以沉重打击。3.意义: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决心和不畏强暴的爱国精神。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二三、义和团运动三、义和团运动1.背景: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概况: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英勇抗击八国联军,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3.意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二特别强调特别强调(1)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9、具体表现为提不出正确的指导思想,缺乏统一的领导,没有科学的革命纲领,斗争方式落后。(2)对义和团运动既不能一味地肯定,也不能一味地否定,要辩证地看待。一方面,义和团运动是反帝爱国运动,直接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另一方面,也带有盲目的排外性,看不到清政府的反动本质。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二图解历史图解历史义和团、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二知识拓展知识拓展对“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1)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2)灭洋:能动员广大民众参加反帝斗争,但却带有盲目性、笼统的排外性质。(3)扶清灭洋:具有爱国性质、突

20、出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二四、戊戌变法四、戊戌变法(选修选修1)1.背景(1)国际环境:发展资本主义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2)民族危机: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导致民族危机加深。(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4)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5)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并发展。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二2.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3.内容(1)政治:准许臣民上书言事,允许办报,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2)经济:提倡和奖励士民投资设厂,开

21、垦荒地,修筑铁路,开采矿产。(3)军事:裁汰绿营,改用西法训练军队。(4)文教:废八股、倡西学、办学堂、派人赴日留学。4.结果:失败(1)标志: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2)原因:a.维新派势力弱小,守旧势力过强;b.维新派采用的方式及手段有误。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二5.影响(1)戊戌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也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迅速到来。教材补遗教材补遗百日维新:属于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阶段,同时也形象地说明其短暂性,预示了其失败的必然性。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二主题正确评价义和团运动主

22、题正确评价义和团运动史料呈现史料呈现史料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大刀一耍,地裂山塌,大刀一耍,洋头搬家。拿起铡刀片,快把洋人斩。练好义和拳,洋人变泥滩。艮字团,不简单,上廊坊,去决战,顶枪子,冒炮弹,洋人砍没数,铁道都扒断。合作探究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二见洋人就杀,见洋货就烧,不杀洋人没饭吃,不烧洋货气不消。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那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义和团民谣读史指导该史料是民谣,反映了义和团的斗争。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反帝特点。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二问题思考问题思考

23、根据史料分析义和团运动的特点。提示提示具有反帝爱国性和笼统排外的落后性。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二史论归纳史论归纳正确评价义和团运动正确评价义和团运动1.对“扶清灭洋”口号的认识(1)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具有爱国性质,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它也带有局限性。(2)“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动员广大民众参加反帝斗争,却带有盲目、笼统的排外性质。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二2.对义和团运动的正确评价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爱国的正义性,但不具有历史进步性。(1)义和团运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国家和民

24、族的独立,具有鲜明的爱国性和正义性。(2)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排斥包括先进生产力在内的西方文明,带有浓厚的愚昧落后色彩。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二1.(2019湖南长沙模拟)1900年8月,浙江秘密会党首领率众起义,在其影响下,衢州百姓杀死了保护洋教势力的知县和传教士,史称“衢州教案”。这一事件()A.表明清政府成为洋人工具B.推动民主革命进入高潮C.受北方政治形势的影响D.与义和团运动如出一辙考点集训C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二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义和团运动。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衢州教案”和此时期义和团运动的反洋教斗争是吻合的,即这一事件受北方政治形势

25、义和团运动的影响,故C项符合题意。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二2.百日维新是中国近代政治改革的一次重大实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光绪帝下谕旨取消各衙门堂官对司员士民上书的审查权后,短时间内上书次数猛增至三百多人次。他们中的大多数不了解公文程式,开出了长长的救时方,建策往往同时包含军事、政治、外交、社会、财政等等诸多方面。然而,正是他们的参与,使得戊戌变法有了更大的展开面,波及更多人的内心。方案种种,对策多多,却没有一条清晰的改革思路,对彼得、明治的模仿也只能是外貌,而不详其真精神。摘编自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二材料二法之为用,其先后缓急,当视其所

26、遇之时。时安则局缓,时危则局急。而中外风气,号为讲求时务者,皆务搜求新异之说,以为迎合上意之具。臣愿我皇上于广开言路之下,必持一安危缓急之定见,必以求实为先,勿为好奇所动。愚臣之意,究以练兵造械为至急之图。环顾诸臣,其老成者既苦于素无学术,其新进者又苦于未经历练。故于奏对之次,颇怀有君无臣之忧。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二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日维新中的主要举措并分析其意义。材料一、二对这一举措实施中暴露出的问题有何共同看法?(10分)(2)材料二中关于变法的主要观点有哪些?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得到的关于政治改革的借鉴价值。(10分)总纲

27、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二解析解析(1)举措:鼓励官民上书言事。意义:提供了官民参与政治的可能性;人们获得一定的政治言论自由,激发了爱国热情。看法:上书者缺乏政治实践;上书言论不切合实际。(2)观点:变法须依据时局轻重缓急;变法要以求实为先,以练兵造械为急务;变法缺乏有用人才。价值:改革要有兼具政治经验和改革能力的人才;改革措施要切实可行。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三考点三辛亥革命考点三辛亥革命一、武昌起义一、武昌起义自主学习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反动性充分暴露;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主革命思想传播。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三2.

28、条件(1)组织基础:1894年成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成立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2)清政府“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加速了革命的进程。(3)军事基础:一系列武装起义,尤其是1911年4月的广州黄花岗起义。(4)群众条件:1911年5月的四川保路运动为起义提供了有利时机。(5)思想宣传:湖北革命团体共进会和文学社在新军中努力发展革命力量。3.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次日,成立湖北军政府。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三二、中华民国的建立二、中华民国的建立1.时间:1912年1月1

29、日。2.概况: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3.性质:中华民国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三4.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内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2)性质:它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3)意义: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三三、历史功绩1.结局:1912年2月,宣统帝退位,清朝结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2.性质:辛亥

30、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功绩: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三4.局限: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误区警示误区警示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不可理解为推翻了封建制度,因为封建制度不仅包括君主专制政体,还包括了经济上的土地制度等。同时,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袁世凯窃取,中国的社会性质也没有根本改变。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三名师点拨名师点拨辛亥

31、革命失败的表现及原因表现(1)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对内维护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对外出卖国家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2)辛亥革命所取得的成果先后被废除,袁世凯及其以后的北洋军阀拒绝执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徒有虚名。原因(1)根本原因: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天不足所决定。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三(2)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的妥协性,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脱离人民群众。(3)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共同窃取了辛亥革命果实。图解历史图解历史铁血十八星旗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三红色为底,中间一

32、个大大的黑色九角星,象征“铁血”,表示革命必须用武力,以热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在黑九角星内外,各有九颗黄星,一共一十八颗,代表我国一十八个行省。黄色代表炎黄子孙。整个旗帜的含义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推翻清政府,实行民主共和。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三教材补遗教材补遗1.东南互保:1900年6月,英美帝国主义与清朝南方各省督抚达成“东南互保”协议。东南互保运动,保护了河北、山东以外的地区免于义和团与八国联军战乱的波及;同时亦使地方的政治与军事权力进一步扩张,中央的权威大为下降。1911年,各省在武昌起义后相继宣告独立,与地方势力崛起、中央权力式微关系密切。2.预备立宪:

33、1905年,清政府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为将来实行立宪之准备”。1906年,清政府发布“预备仿行宪政”的上谕。1907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下令在中央设咨政院,“以立议院基础”,各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三省设谘议局。第二年又宣布以九年为期完成立宪的筹备工作。1910年,清政府宣布,将原定九年预备立宪期缩短为五年,提前于1913年召开国会,在国会召开前两年成立新内阁。1911年5月,撤销军机处,成立以庆亲王奕劻为首的责任内阁。在13名阁员中,满族占9人,其中皇族7人,全部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室,被称为“皇族内阁”。预备立宪的骗局完全暴露,立宪派大失所望,许多人转而投机革命,清

34、政府更加孤立。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三主题辛亥革命的影响主题辛亥革命的影响史料呈现史料呈现史料1偶然与必然有人认为,1911年武昌发生的那些事,是一场意外,意外里的意外。这场意外,毁了一个王朝,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也有人认为它不是一场意外,而是19世纪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合作探究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三史料2肯定与否定“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陈

35、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三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三读史指导读史指导(1)史料1信息“毁了一个王朝”是指武昌起义推翻了清政府;“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指建立中华民国,让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史料2中,陈旭麓肯定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如“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而斯塔夫里阿诺斯则认为辛亥革命并没有触动中国社

36、会的根基,影响有限。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三问题思考问题思考(1)根据史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1911年武昌发生的那些事”是一场意外吗?为什么?提示提示不是一场意外。辛亥革命是19世纪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包括: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中国民众救亡图存意识的增强;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发展壮大。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三(2)根据史料2,说说两人对“民国”的评价有何不同。提示提示前者肯定:“民国”的建立是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后者否定:“民国”在中国缺乏

37、根基,失败是必然的。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三史论归纳史论归纳多元史观评价辛亥革命多元史观评价辛亥革命1.从革命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三2.从近代化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近代化运动,它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1)政治: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迈出了中国政治由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2)经济:制定法令保护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实业救国成为潮流。(3)法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现代法制观念。(4)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总纲目录考点

38、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三3.从文明史观看,辛亥革命促进了传统文明向近代文明的转变,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4.从社会史观看,辛亥革命使社会生活发生巨变,自由、平等、博爱的风气兴起。剪辫易服、废止缠足、废除跪拜礼和革除“大人”“老爷”等称谓的移风易俗举措,使得国民的面貌为之一新。5.从整体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是亚洲觉醒的典型代表。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三1.(2019四川成都模拟)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

39、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考点集训B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三解析解析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清朝末年四川官、商、民筹办铁路的历史事件。1911年,清政府宣布将商办铁路“收归国有”,引发了四川保路运动。清政府派湖北新军镇压保路运动,造成湖北防务空虚,武昌起义爆发,最终清政府垮台。故选B项。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咸丰年间,故A项错误;保路运动发生于1911年,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国民革命运动兴起于1924年,排除C、D两项。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三2.(

40、2018云南曲靖模拟)天朝的镜像一书中描述:“无数中国人在1911年被革命的细菌传染,并于一夜之间在没有具备任何新思想的情况下,变成了暴力反满和反君主政体者。革命党人发明的反满口号很快被大量中国人拾起。”这反映了辛亥革命()A.爆发的条件已经成熟B.许多参与者具有盲目性C.参与民众反对君主制D.革命党人发动民众参与B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三解析解析根据材料“一夜之间在没有具备任何新思想的情况下,变成了暴力反满和反君主政体者”可知,许多参与反满反君主政体者,没有新思想的指导。“被革命的细菌所传染”表明革命的参与者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故B项正确。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

41、三3.下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B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考点三解析解析材料显示民国初年山西某些地方官员出身科举,并且仍行清代官僚之礼仪,说明辛亥革命并未彻底扫清封建传统习俗,故B项符合题意。1917年维新变法运动早已结束,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落后现象,并不能体现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故C项错误。1917年国民革命尚未发生,故D项错误。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本讲小结记知识结构记知识结构本讲小结总纲目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栏目索引本讲小结背史论术语背史论术语(1)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掠夺,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民族危机加深,使中国的民族意识日益觉醒,近代化探索由器物层面进入制度层面。(3)辛亥革命是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