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31333877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4.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现代论法理的学者中有些极重视人的因素。他们注意到在应用法律于实际情形时,必须经过法官对于法律条文的解释。法官的解释的对象虽则是法律条文,但是决定解释内容的却包含很多因素,法官个人的偏见,甚至是否有胃病,以及社会的舆论都是极重要的。于是他们认为法律不过是法官的判决。这自是片面的说法,因为法官并不能任意下判决的,他的判决至少也须被认为是根据法律的,但是这种看法也告诉我们所谓法治绝不能缺少人的因素了。这样说来,人治和法治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人治是法治的对面,意思应当是“不依法律的统治”了。

2、统治如果是指社会秩序的维持,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社会的秩序可以不必靠什么力量就可以维持,人和人的关系可以不根据什么规定而自行配合的。如果不根据法律,根据什么呢?望文生义地说来,人治好像是指有权力的人任凭一己之好恶来规定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的意思。我很怀疑这种“人治”是可能发生的。如果共同生活的人们,相互的行为、权利和义务,没有一定规范可守,依着统治者好恶来决定,而好恶也无法预测的话,社会必然会混乱,人们会不知道怎样行动,那是不可能的,因之也说不上“治”了。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

3、相同的。可是所不同的并不是说乡土社会是“无法无天”,或者说“无需规律”。的确有些人这样想过。返朴归真的老子觉得只要把社区的范围缩小,在鸡犬相闻而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里,社会秩序无需外力来维持,单凭每个人的本能或良知,就能相安无事了。这种想法也并不限于老子。就是在现代交通之下,全世界的经济已密切相关到成为一体时,美国还有大多数人信奉着古典经济学里的自由竞争的理想,反对用人为的“计划”和“统制”来维持经济秩序,而认为在自由竞争下,冥冥之中,自有一双看不见的手,会为人们理出一个合于道德的经济秩序来的。不论在社会、政治、经济各个范围中,都有认为“无政府”是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所谓“无政府”绝不是等于

4、“混乱”,而是一种“秩序”,一种不需规律的秩序,一种自动的秩序,是“无治而治”的社会。可是乡土社会并不是这种社会,我们可以说这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

5、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用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不管一种生活的方法在过去是怎样有效,如果环境一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了。所应付的问题如果要由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大家接受个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治”。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是礼治一词不会像人治一词那样容易引起误解,以致有人觉得社会秩序是可以由个人好恶来维持的了。礼治和这种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

6、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是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在转型期的中国乡村社会,我们既不能以“礼”拒“法”,也不能以“法”代“礼”,只有实现两者在乡村现代化进程中的互动整合,才能建立真正受到农民认可的公正秩序。乡村社会中的“礼”仍对农民个人行为和乡村秩序发挥着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尊重和善待有着广泛社会认同的礼治规则,并从中汲取积极成分,进而构建乡村法治秩序的正当性基础。比如,通过“法”对“礼”的确认,允许那些积极、合理的乡村礼治规则经过一定程序被认可并上升为国家法律或以弹性条款形式被吸纳。转型期的中国乡村社会道德领域常常出现多元、

7、多变种种矛盾和冲突,这就需要建立乡村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实现礼治秩序和法治秩序的良性互动。如,在司法层面,法官应尊重乡村礼治传统和生活实际,发挥自由裁量的优势,通过对国家法和民间法之间调整关系的界定和区分,缓解法律条文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疏离甚至冲突;在执法层面,执法人员应熟悉当地独特的地域伦理文化,理解村民的伦理观念和道德判断,并善于借助独特的公共道德平台,实现法律理念在乡村共同体内的传播。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往往依靠“长老统治”或“贤人政治”。选拔懂经济、有道德、讲原则、能服人、善协调的新型村庄干部,形成获得村民接受和认同的基层组织,也是实现法治秩序和礼治秩序有效融合的一种方式。(摘编自王露璐伦理

8、视角下中国乡村社会变迁中的“礼”与“法”)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应用法律于实际情形时,必须经过法官对于法律条文的解释,判决的前提是需根据法律,因此,法治要摒除人的因素。B乡土社会不是“无法无天”的,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那么可以说乡土社会是个“无法”的社会。C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礼对乡村秩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长老统治”或“贤人政治”往往可以维持乡村社会的秩序。D尊重和善待有着广泛社会认同的“礼治规则”并汲取其积极成分,进而构建乡村法治秩序的正当性基础,是加速法治与礼治融合的唯一有效方式。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9、的一项是()A“族长有权惩罚族人”“小姐有权收拾丫鬟”“兄长有权管教弟妹”,这些现象都是礼治的常见表现形式,是乡土社会的特点。B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已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无法解决道德领域多元多变的矛盾和冲突。C一些农民在遇到纠纷时,往往选择找村委会或村干部解决,这一现象启示我们,在工作中要善于选拔新型村庄干部,以此获得村民的认同。D一些合理的乡村礼治规则,可以通过“民间规范”“交易习惯”等方式在相关法律条文中被接纳,体现其合法性和正当性。3结合材料二内容,下列做法中,不能实现“礼治”与“法治”在乡村现代化进程中良性互动的一项是()A修订与完善乡规民

10、约B成立乡村纠纷调解站C下乡村宣讲法律知识D对村干部进行业务培训4我国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第六条第一项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工作应“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调解,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依据社会公德进行调解”。请结合材料,对这一规定加以分析。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百合花(节选)茹志鹃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

11、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地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通讯员乘这个机会

12、,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可是来不及了,那个媳妇抱了被子,已经在房门口了。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

13、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刚走出门不远,就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就是她唯一的嫁妆。我听了,心里便有些过意不去,通讯员也皱起了眉,默默地看着手里的被子。我想他听了这样的话一定会有同感吧!“那!那我们送回去吧!”“已经借来了,再送回去,倒叫她多心。”我看他那副认真、为难的样子,又好笑,又觉得可爱。不知怎么的,我已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乎乎的小同乡。他听我这么说,也似乎有理,考虑了一下,便下了决心似的说:“好,算了。用了给她好好洗洗。”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

14、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地走了。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打水,烧锅,作些零碎活儿。那位新媳妇也来了,她还是那样,笑眯眯地抿着嘴,偶然从眼角上看我一眼,但她时不时地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什么。后来她到底问我说:“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我告诉她同志弟不是这里的,他现在到前沿

15、去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说:“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说完又抿了嘴笑着,动手把借来的几十条被子、棉絮,整整齐齐地分铺在门板上、桌子上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做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

16、,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跟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

17、,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

18、,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有删减)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将小通讯员壮烈牺牲的场景通过担架员的叙述从侧面表现出来,就连小通讯员第一次借被子碰壁的冲突也未正面描写,构思巧妙。B小说通过女性视角,更加细腻地刻画了小通讯员的

19、腼腆、羞涩、纯朴与善良,让小通讯员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C小说语言清新、自然、优美,把一个流血牺牲的战争故事写得充满诗意,而描写人物时语言又个性鲜明、生动传神。D小说属于战争题材,故事性强,情节跌宕,融描写议论抒情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呈现人物的人情美、人性美。6关于文中通讯员受重伤之后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既是小通讯员作为一个革命者自觉主动行为的表露,又是他临危不惧、舍身救人崇高精神的体现。B新媳妇先后两次“短促地啊了一声”,其中第二声是她了解到小通讯员负伤原因后发出的,表现她对“同志弟”英勇壮举的震惊和崇敬。C“狠狠地瞪”“气汹汹地嚷”表现了新媳

20、妇对卫生员收回被子行为的着恼,对自己曾经给小通讯员带来委屈的自责,更是对小通讯员牺牲的痛心。D“(新媳妇)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是为了呼应上文不把新被子借给小通讯员的情节,使结构紧凑,故事完整。7小说中的三个人物都没有具体的名字,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8卡尔维诺曾言:“一个物象(体)出现在叙述中就立即充满某种特殊力量。”请从下面四个物象中任选两个,说说其在小说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被门钩下来的一片布两个馒头野菊花白百合花的新被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21、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

22、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宋

23、苏轼赤壁赋)(二)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

24、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宋苏轼后赤壁赋)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B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C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D梦一道士/羽

25、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壬戌”在文中指元丰五年。古人常用天干地支来纪年、纪月、纪日,如教材中出现的“壬戌之秋”“戊申晦”“是月丁未”。B“明月之诗”和“窈窕之章”分别指诗经陈风月出及其诗句,这首诗的第一章有“舒窈纠兮”的句子,所以称为“窈窕之章”。C赤壁赋中“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与后赤壁赋中“适有孤鹤”的两个“适”字意思不一样,分别为“享有”和“恰好”。D“巉岩”在文中指高峻险要的山石。诗薮近体中中“七言律,虽圭角巉岩,铓颖峭厉”一句用的也是这个意思。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

26、的一项是()A赤壁赋结尾从眼前的明月清风引出对万物变异、人生哲理的议论,增添了心中的伤感;后赤壁赋以梦作结,表露了作者出世入世的思想矛盾所带来的苦闷。B赤壁赋景、情、理融为一体,虚拟主客问答形式,阐释人生哲理;后赤壁赋则运用象征手法,以仙鹤象征超凡脱俗、随缘任化的道家精神,表明作者的追求。C赤壁赋重在说理论道,以纵情自然来抒发旷达洒脱的思想情感;后赤壁赋重在记游状景,记游过程详尽完整,游览踪迹清晰明了,画面流动,变化多姿。D赤壁赋描写初秋的江上夜景,勾勒出一幅朦胧开阔又充满诗情的画面;后赤壁赋则主要叙写孟冬时节江岸边的活动,写出了江岸山势的陡峭险峻。12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纵一苇之

27、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13下列对这首古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芙蓉,荷花的别名;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这两个传统意象都寄寓美好。起句平缓叙述,主人公涉江采莲的雅洁形象跃然纸上。B本诗第三、四句巧用设问,一句深沉的发问,一声无奈的叹息,自问自答,也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黯然神伤转为欢欣雀跃作铺垫。C此诗后四句,采用“悬想”手法

28、,把游子对“旧乡”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达到“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效果。D本诗是游子思乡之作,采用“思妇调”的“虚拟”方式,以故乡妻子的口吻,设想家室离思,表达了游子思乡的苦闷、忧伤之情。14胡应麟诗薮内编评价本诗语言“浅而能深、近而能远”,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五、情景默写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课文劝学中直接指出“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使自己智慧明达”意思的两个句子是“_,_”。(2)有些同学在阅读经典时,只摘抄妙语警句,而不注重领会思想,用俗语来形容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种做法可用韩愈师说中提到的“_,_”来评价。(3)琵琶行并序中“_,_”两句借邻船寂静、冷

29、月无声来烘托音乐强大的感染力。(4)登泰山记中作者在泰山之巅看到一幅雪山晚晴图,其中“_,_”两句写出了雪和山的美景。(5)东风在古诗中常用来形容春风,比如“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等,请再举一例:“_,_。”(6)龙是我国汉族的民族图腾,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我国龙文化源远流长,描写“龙”的语句在古诗文中更是俯拾皆是,如“_,_”。六、选择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那个秋日黄昏,我在山的额头_,霞光坠满远山。云峰之上,影子挨着木质的凉亭被晚霞拉得悠长,跌入群山褶皱,_。丛林呈碧,革质的白杨总是托起落日金黄。松针指向苍穹切割晚霞,丝丝缕缕,_。劲草摇曳身姿,略显余晖蓬松。远山

30、之腹,晚霞如一张金丝织就的网,罩在山顶,金灿灿,晃着世人的眼。丛林之外,倦鸟翕动着翅膀姗姗归来,穿过金网,没入山林。这时,会有曲曲弯弯、丝丝缕缕的炊烟叠入金网,氤氤氲氲,浓浓淡淡,金光之下朦胧,奇幻,迷恋。山林若隐若无,不乏柴草香气,夹在炊烟里,藏满沟沟壑壑。林中每一片叶子都被温着,被宠着,被熏陶。那个黄昏,风掀着叶子哗哗作响,草青中泛黄簌簌而动。裏满霞光的我,如沐浴般_、惬意。下一秒,山掩夕阳,黄昏走远。落日属于谁?属于丛林,属于山川,都不是,它应该属于它自己。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奔走无踪可寻色彩斑斓舒适B奔走销声匿迹斑斑驳驳舒服C游走销声匿迹色彩斑斓舒服D游

31、走无踪可寻斑斑驳驳舒适1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落日属于它自己,不属于丛林和山川。”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越剧服装越来越漂亮,舞台布景设置越来越豪华,高科技不断引入,话剧式的写实表演味越来越浓。同时,相比之下以前的配乐简单朴实很多。规模不大的几个人组成的乐队跟着演员的演唱,适时地拉琴敲板,看起来朴素,却配合得十分恰当自然,既有利于演员感情的表达,也有利于演员功力的展示。现在的越剧较之前变软变柔。浙江人的性格比较温和,长相也斯文温婉,说话吴侬软语细声细语,但是。老辈们的风格每个人都非常鲜明,像袁雪芬、徐玉兰、范瑞娟,没有一个缺少风

32、骨。除范瑞娟老师偶有压着嗓子的唱法,其他人的声腔都打得很开,完全不压抑。现在越剧的共同特征是声音很软,喜欢压着嗓子地唱越剧,不让声音与感情充分表达出来,故意唱得又软又柔。近年来,越剧一直处于变化之中,但并不是所有的变化都是有益的。无论是服装、布景、配乐的变化,如果变化的结果导致越来越多观众的流失,那么这些变化自然是令人失望的。18下列句子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画横线处的省略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对政治的敏感,对生活的敏感,对性格的敏感这些都是作家必须要有的素质。B“这么多年他老人家没有来得及听我一次汇报,总理呀总理,现在我到哪里向你汇报呢?”C大伙情不自禁地唱起红军歌曲:“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

33、大纪律,八项注意”D他轻轻地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七、材料作文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清程国彭在沉浸和喜欢的领域钻得越深,我们所看到天空的范围可能就越小,久而久之,便会像蚕一样,将自己桎梏于自我编织的茧房之中,从而丧失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美桑斯坦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对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评价?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34、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参考答案:1B2B3C4法律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保证,人民调解的根本依据是法律法规;在基层村庄,人民调解工作应力求充分尊重地方风俗习惯,提高调解的灵活性、适应性;人民调解应注意“礼治”与“法治”的良性互动,不断进行修正与完善,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纠纷解决方面的功能和效用。【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法治要摒除人的因素”错误。由原文“这自是片面的说法,因为法官并不能任意下判决的,他的判决至少也须被认为是根据法律的,但是这种看法也告诉我们所谓法治绝不能缺少人的因素了”可知,原文说的是“法治绝不能缺少人的因素”,并不是“法治要摒除人的因素”

35、。C.“长老统治或贤人政治往往可以维持乡村社会的秩序”错误。由原文“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往往依靠长老统治或贤人政治”可知,原文说的是“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往往依靠“长老统治”或“贤人政治”,而不是“乡村社会”。D.“是加速法治与礼治融合的唯一有效方式”错误。结合“选拔懂经济、有道德、讲原则、能服人、善协调的新型村庄干部,形成获得村民接受和认同的基层组织,也是实现法治秩序和礼治秩序有效融合的一种方式”可知,原文说的是“有效融合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唯一有效方式”。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纲五常已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无法解决道德领域多元

36、多变的矛盾和冲突”错误。“五常”为仁、义、礼、智、信,是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能解决道德领域多元多变的矛盾和冲突。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C.“下乡村宣讲法律知识”是宣传法律知识,不能形成“礼治”与“法治”的互动。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结合题干“我国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第六条第一项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工作应“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调解”可知,法律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保证,人民调解的根本依据是法律法规;结合材料“在执法层面,执法人员应熟悉当地独特的地域伦理文化,理解村民的伦理观念和道德判断,并善于借助独特的公共道德平

37、台,实现法律理念在乡村共同体内的传播”可知,在基层村庄,人民调解工作应力求充分尊重地方风俗习惯,提高调解的灵活性、适应性;结合材料“转型期的中国乡村社会道德领域常常出现多元、多变种种矛盾和冲突,这就需要建立乡村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实现礼治秩序和法治秩序的良性互动。如,在司法层面,法官应尊重乡村礼治传统和生活实际,发挥自由裁量的优势,通过对国家法和民间法之间调整关系的界定和区分,缓解法律条文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疏离甚至冲突”可知,人民调解应注意“礼治”与“法治”的良性互动,不断进行修正与完善,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纠纷解决方面的功能和效用。5D6D7不给人物具体的名字,而用“小通讯员”“新媳妇”“我”表身

38、份和职业的词代替名字,简洁直观体现人物关系,便于读者厘清人物形象和情节。更具典型性,不局限于某个人物,更便于代表当时的一类人,“通讯员”泛指所有的战士,“新媳妇”泛指人民群众,显得更有普遍的现实意义。更好地表达主旨,文章表现的是战争年代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歌颂人性美和人情美,表现战争时代的军民鱼水情,人物都没有具体的名字,更利于主题的表达。8两个馒头:体现了通讯员对“我”的关心,两个馒头不仅是通讯员美好心灵的寄托,更象征着他的纯真与憨厚。野菊花:表现了小战士的天真、孩子气,在紧张的战斗间隙,这个小战士还有心思把伪装作为装饰,在枪筒上插上树枝和野菊,体现了小通讯员的青春活力,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39、。【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D.“融描写议论抒情为一体”错误,小说融描写和抒情为一体,没有议论。故选D。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是为了呼应上文不把新被子借给小通讯员的情节”错误。她把自己以前不愿意借的陪嫁被子,毫不犹疑地铺在棺材底,盖在通讯员身上,充分表现了她当时痛惜、后悔、歉疚的心态,从而较好地表现了一个普通民众的淳朴与善良。9A10D11A12任凭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茫茫的江面。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

40、到酒呢?【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梦”的宾语是“一道士”,而不是“一道士羽衣”,故应在“道士”后断句。排除BC。“曰”后是道士所说的话,应在“曰”后断句。排除D。故选A。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思及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C.赤壁赋中“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中“适”,享有。句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后赤壁赋中“适有孤鹤”的“适”,恰好。句意:恰好有一只孤鹤。D. “用的也是这个意思”错误。诗薮近体中中“七言律,虽圭角巉岩,铓颖峭厉”中“

41、巉岩”,形容诗文风格雄健奇崛。句意:七言律诗,即使非常有气势。故选D。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 “赤壁赋结尾增添了心中的伤感”分析错误。应是表达作者旷达洒脱的情怀。故选A。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纵”,任凭;“如”,去,此处可以译为“漂浮”;“凌”,越过;“茫然”,旷远的样子;“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凌茫然之万顷”。“侣”,以为伴侣;“友”,以为友;“扁舟”,小船;“属”,劝酒。“薄”,逼近;“巨”,大;“状”,形状;“顾”,但。参考译文:(一)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

42、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任凭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茫茫的江面。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敲着船边唱起歌来。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美人啊,却在天的另一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的声音呜呜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

43、上的寡妇为之饮泣。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

44、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

45、。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二)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

46、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回到船上

47、,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着从我这里经过的人,不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13B14“浅而能深、近而能远”是指本诗语言既质朴自然

48、,又凝练含蓄。语言质朴自然,用语不粉饰,不堆砌,浅显直白,有自然美,诗中很多地方是直白口语,如“涉江采芙蓉采之欲遗谁?”日常生活口语不仅没有丝毫粗俗,反而增添了情绪。语言凝练含蓄,化用前代典籍中的典故,把丰富内涵纳入最简约的语言里,不仅丰富了诗歌语言容量,更使诗歌语言凝练,如本诗化用楚辞的意象和诗句,暗示了其未申明的含义,体现了含蓄美。【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由黯然神伤转为欢欣雀跃”错。“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此句抒写女主人公由采花的欢乐转为独自思夫的忧伤,情绪并未转为欢欣雀跃。故选B。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浅而能深,近而能远”,意思是虽然

49、语言通俗易懂,但却道理深刻;虽然故事浅近,但却意义深远。涉江采芙蓉的语言既质朴自然,又凝练含蓄。这首诗用语浅显,自白自然,不加雕饰,有很有口语化的语言,如“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采来芙蓉要送给谁呢?心中的那个人在遥远的地方。几乎就是口语表达,但却并不粗俗,反而准确传达出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由欢乐转为忧伤。还有最后两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心心相印却远隔万里,只能抱一怀愁绪孤独老死。同样用直白的语言表达了相爱却不能相守的忧伤,令人叹惋。这首诗还有一个语言特点就是凝练、含蓄。在用词上,从第一句我们就可以发现作者用了很多楚辞里的常用的意向,比如“芙蓉”、“兰”、“芳草”等等。但是本诗不仅仅

50、限于词,诗歌中很多地方都能感受到对楚辞的一种借鉴。如“漫浩浩”和“路漫漫其修远兮”中的“路漫漫”相似。还包括“同心而离居”这句和楚辞中“何离心之可同兮”也极为相似。可见,本诗歌作者从楚辞中汲取了大量的创作营养。也正是通过对这些典故的运用,极大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和内涵,不仅丰富了诗歌语言容量,更使诗歌语言凝练含蓄。1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

51、法,如“博”“知”“舫”“唯”“堪”“蛟”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16D17原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一问一答,能更好地引起读者的想象与思考;原句多用短句,节奏明快、跳跃,有利于情绪的表达;原句有明确的强调重点属于它自己,更符合原文的逻辑。【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游走:漫游行走。奔走:急走,恰似跑。语境是边走边赏景,“游走”比“奔走”更符合语境。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无踪可寻:是指没有踪迹可以寻求。语境是说影子跌入群山褶皱,找不到了,应选“无踪可寻”。色彩斑斓:形容色彩灿烂的样子。斑斑驳驳: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样

52、子。语境写晚霞的颜色与松针的颜色相间,应选“斑斑驳驳”。舒服:指身心安恬称意,生命的自然状态及心理上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的感觉。舒适,舒服安逸的意思,比“舒服”程度更深。语境与“惬意”搭配,选程度更深的“舒适”。故选D。17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原句“落日属于谁?属于丛林,属于山川,都不是,它应该属于它自己”运用了设问的修辞。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原句一问一答,能更好地引起读者的想象与思考;原句多用短句,如“属于丛林”“属于山川”“都不是”,短句的特点是节奏明快、跳跃,有利于情绪的表达;而改句是长句“落日属于它自己,不属于丛林和山川”,情绪平淡;原句先提问,再回答“都不是”“它应该属于它自己”,这样的写法有明确的强调重点属于它自己,更符合原文的逻辑。18A19越剧的配乐却越来越复杂;温软不等于软到没有骨头;还是演唱风格的变化。【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表示列举的省略,和划横线的用法相同;B.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C.表示引文的省略;D.表示语言断断续续。1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