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参赛《一剪梅》教学设计

上传人:hh****8 文档编号:231329740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3年5月参赛《一剪梅》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3年5月参赛《一剪梅》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3年5月参赛《一剪梅》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2023年5月参赛《一剪梅》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5月参赛《一剪梅》教学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一 剪 梅教学设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赏析方法示例【教材依据】一剪梅是人民教化出版社中学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观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中的举荐篇目。【设计思路】指导思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学习鉴赏一首诗歌,教会学生鉴赏诗歌的一种方法。设计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子,在预习、探究、合作、赏析中渐渐体会到如何运用这种方法来鉴赏诗歌。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设计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主要是要让学生在鉴赏诗词名篇中,渐渐驾驭“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诗歌鉴赏的实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没有必要逐字逐

2、句讲解。课前老师设计导学稿指导学生自主预习,充分调动学生的鉴赏主动性;课堂上再辅以多媒体手段,用美丽的画面和音乐营造诗词氛围,指导启发学生在诗歌情境中探讨探究,在美丽的诗词氛围中去对比阅读,感受感悟,落实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学问与实力:1通过了解李清照其人,赏析其词把握李清照作品艺术风格,。2利用开放性原则使学生驾驭“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3在诵读品尝中提高审美情趣,培育学生的探究精神和鉴赏诗词的实力。方法与途径:在教学中仅仅通过鉴赏一剪梅一首词难以达到教学目的,所以利用老师设计的导学稿,课堂上引入其他诗词篇目来拓展阅读,可以让学生更深化的了解作者李清照及其作品风格,同时更利于学

3、生举一反三地驾驭“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词鉴赏方法。情感与评价:培育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探究精神;培育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酷爱。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课前利用导学稿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式预习;课堂上师生吟诵、探讨、探究,运用多媒体设备,将音乐、画面、文字结合起来,营造出一种诗歌鉴赏所须要的氛围和意境。【教学重点】1解读诗句,品尝意境,把握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2以一剪梅为例,使学生理解如何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来鉴赏诗歌。【教学难点】通过拓展阅读,让学生驾驭“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教学打算】老师设计导学稿,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提前预习、思索,带着问题进课堂;制作多媒体课件

4、,课堂上使学生能在唯美的诗情画意中鉴赏、学习诗歌,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带给学生美的体验和享受。【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 由歌曲月满西楼导入。提问: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叫月满西楼,作者是谁?此词原来的题目是什么?二、研读诗歌一剪梅:1师生一起回忆、复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提问:本单元赏析指导中教给大家把握古典诗歌内容和主旨的方法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所谓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是一种什么样的方法呢?明确:“以意逆志”即从作品的整体动身,通过对字义、词义、诗句、文辞的精确解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想作者的本意。“知人论世”即在观赏、吟咏古人的诗

5、歌作品时,应当深化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挚友。现在我们就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来一起鉴赏这首一剪梅。2鉴赏一剪梅:(小组探讨探究)“知人论世”-即分析作者和背景:学生回答,老师明确:具体介绍李清照和她的家庭变故,以及词人创作的前后两期。 一剪梅是她刚刚结婚不久,丈夫赵明诚离家外出后,李清照寄给丈夫以表相思之情的一首词。我们由这些状况可以知道本词应是表达相思之情的思妇诗。至此我们也就完成了“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即精确解读句意,体会诗歌意旨:老师配乐朗读,营造诗歌氛围。学生配乐诵读,感知诗歌感情。刚才我们复习了“以意逆志”的鉴赏方

6、法,现在大家就用“以意逆志”的方法来一起赏析一剪梅。(结合自己预习状况,小组探讨探究诗句含义,小组代表发言,老师点拨)A.红藕香残玉簟秋。 明确:假如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触觉,来表达秋的到来。这样一句话,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溶化在一起了。 B.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明确:裳应读chang,古汉语中上为衣,下为裳,即裙子,古汉语中只有跟在衣后才读shang,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孤独的方法,借泛舟以消愁,非闲情逸致的游玩。意思是:假如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好啊,过去和夫君双双泛舟,充溢诗情画意,今日独自击楫,眼

7、前的情景只能勾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愁思呢?C.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明确:“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一个倒装句,其正常的依次: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思及谁寄锦书来。“谁”指赵明诚,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无边的月色正如无尽的相思。D.花自飘舞水自流。 明确: 写眼前之景,花落水流,与“红藕香残”、“独上兰舟”相合拍,女词人见此景象,极为伤怀,但花和水却不理睬她的情怀,照旧不停地飘落,不停地消逝。也象征了人生、年华、爱情、离别。E.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明确:“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干脆点明白夫妻的两相恩爱,他俩相互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写自己相

8、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两心相印。F.此情无计可消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明确:“李清照将这句写得稀奇,这种相思之情是无法排遣的,皱着的眉头方才伸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这里,作者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把愁说成是一种能够运动的有形之物,更为稀奇的是它的运动方式。愁锁眉间,是感情的外露,愁思在心,才是感情的根源。字眼平常之极,却给读者留下无止境的遐想。小结诗歌意旨:明确:上片主要写女词人的独居生活;下片以抒情为主。全词主要抒写作者的孤独相思之情。品尝音韵美:(老师指导朗读技巧) 学生配乐诵读,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三、拓展阅读:1

9、比较我们学过的一剪梅如梦令声声慢,试试采纳“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来分析他们的内容与主旨。(学生小组探讨探究,代表回答) 学生回答,老师明确:如梦令是为回忆一次开心的郊游而作,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美丽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一剪梅是对丈夫的相思之愁、生离之愁,当时词人锦衣玉食,而士人游学游宦也是社会习俗,故这愁来得轻、浅,正如词人所言是“闲愁”,爱之愈深,思之愈切,这是一种甜蜜的相思之愁。 。声声慢所表达的是女词人晚年寡居时孤独、凄苦的生活感受,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她和着血泪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其中的愁绪是沉重、哀痛乃至于凄厉的,这

10、是融合了家国之思、孀居之悲、沦落之苦的泣血之作。这三首词从三个不同的时期即少女时期少妇时期晚年寡居,反映了李清照不同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在作者笔下得到形象逼真的再现,由此可见,生活是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采纳“知人论世”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以意逆志”的基础上,精确把握诗歌含义。2诵读李清照的醉花阴和武陵春,也采纳“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来分析他们的内容与主旨: (小组合作完成)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

11、,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很多愁。老师明确: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李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游”,深闺孤独,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时值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以表相思之情。武陵春是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从这些诗歌的鉴赏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来鉴赏诗歌,能比较精确的把握住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四、实践练习:李清照除了创作婉约词,还有不同于婉约词风的豪放诗、词、文,例如评说项羽的诗歌夏日绝句,评说项羽的诗词还有以下几首,我们试着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来探究它们

12、各自的中心愿旨和渗透其中的思想感情。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愿过江东。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宋)王安石 百战疲惫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人民解放军占据南京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行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四位诗人为何对同一历史事务有如此迥然不同的观点呢?(学生探讨,探究)老师明确:这当与四位诗人所处的历史背景和人生际遇有关。李清照目睹了宋高宗狼狈

13、南逃的经验,痛恨南宋朝廷在金人南侵后窝居江南的妥协逃跑政策。于是用项羽“不愿过江东”的至死不屈,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南侵、国破家亡之时不管百姓的死活、抛弃中原大好河山、偏安江南一隅的懦弱无能的丑恶行径。作者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杜牧乃世家子弟,探讨文学政治经济,打算入辅为相。其早年仕途不顺,中年历经磨难,最终被招为“考功郎中、知制告”。所以在他看来,只要“包羞忍辱”,总结失败的教训,必能“卷土重来”。所以认为输赢是兵家之常事,项羽在乌江虽遭失败,但是只要“包羞忍耻”,仍是“男儿”英雄,若渡过乌江,吸取教训,再“卷土重来”大有可能。诗歌惋惜他负气自刎,使英雄事业归于覆

14、灭,暗寓讽刺之意。 王安石是北宋闻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所以诗歌能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实在是历史的必定。王安石的诗,非常辛辣冷峻,但却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语道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写这首词时正值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三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国民党反动派盘踞了22年的南京。这首诗不仅描述了人民解放军占据南京这一宏大的历史事务,揭示了它的重大意义,而且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的信念和决心,表达了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可见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精确解读诗歌的主旨及作品的感情。五、音乐观赏并小结:我们再一起回到李清

15、照的一剪梅,一起吟唱这首月满西楼,感受我国古典诗词余音绕梁,意味隽永的奇妙之处吧(多媒体伴奏,师生齐唱)。从今日的赏析诗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赏析诗词时,采纳“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精确地把握作品的意旨和作者倾注其中的思想感情。六、作 业: 1.背诵一剪梅和课堂上分析过的你宠爱的诗词。2.完成导学稿“课后巩固,接轨高考”部分。附:板书设计一剪梅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赏析方法示例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红藕香残玉簟秋。 勾画环境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叙写情事,独居生活 孤独相思之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神驰遐思,孤独相思 花自飘舞水自流。 借景抒情 一种相思,两处闲

16、愁。 此情无计可消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直抒胸臆【教学反思】 一剪梅的课型定位,应当是一堂阅读鉴赏课。学生听、说、读、写实力的提高都是语文课应当关注的,但每堂课都应当有所侧重,这堂课我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实力。这堂课的优点是:1作为一堂阅读鉴赏课,让唯美的音乐和画面充溢整个课堂,在导入时用歌曲让学生品读,学生在听唱声中进入了这堂课,最终又回到师生的诗歌吟唱中,整堂课使学生耳目一新,激发了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宠爱。2通过设计导学稿,指引学生自主预习,使学生在预习时目标明确。3增加了诗歌的阅读量,通过拓展内容让学生在比较中驾驭鉴赏诗歌的方法,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并引导学生主动思索,调动他

17、们自主学习的实力。4重视小组间的合作沟通,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实力。这节课的不足之处:1学生预习落实不好,使鉴赏不能深化。2课堂容量较大,学生预习不到位,使教学时间稍显惊慌。附:一 剪 梅导学稿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赏析方法示例交大二附中南校区 薛婉婷【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李清照其人,赏析其词,学会“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2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来鉴赏诗歌,提高自己鉴赏诗歌的水平。 【学习重点】结合注释,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鉴赏一剪梅,学会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赏析诗歌。【学习难点】逐步提高自己鉴赏诗歌的实力。【学习方法】吟诵,借助字典、注释

18、自主预习,小组探讨探究。【课前预习】一、复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以意逆志”即从作品的整体动身,通过对字义、词义、诗句、文辞的精确解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想作者的本意。“知人论世”即在观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当深化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挚友。二、熟识作者,知人论世:李清照(1084-1155),宋代闻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今山东)人。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闻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

19、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境遇孤苦,词情凄黯,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李词工于造语,擅长创意出新。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后人有漱玉词辑本。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等著作,但久已不传。现存诗文集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1卷,漱玉集5卷。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夏日绝句等

20、。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三、结合注释,品读诗歌,回答问题:(1)“红藕”“玉簟”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进一步发掘,它的深刻意蕴是什么呢?(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孤独的方法,她排遣掉孤独了吗?(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一个倒装句,其意味是什么?(4)“花自飘舞水自流”的意义分析:(5)领会词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所表露的旖旎、纯净、心心相印的爱情。(6)名句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四、小结本词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堂拓展阅读】一、比较阅读李清照的一剪梅如梦令声声慢:采纳“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

21、法分析它们的内容与主旨。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声声慢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难过,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积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 后两首词都写了“愁”,但其含义有所不同,试作具体说明。(2) 这三首词的主旨各是什么?猜想它们的创作属于什么时期?二、举荐阅读李清照其它篇目: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

22、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很多愁。三、拓展训练,课堂延长,提高鉴赏诗歌的实力:李清照除了创作婉约词,还有不同于婉约词风的豪放诗、词、文,例如诗歌: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愿过江东。评说项羽的诗词还有以下几首,我们试着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来探究它们各自的中心愿旨和渗透其中的思想感情。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宋)王安石 百战疲惫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

23、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人民解放军占据南京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行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注释: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 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 肯:岂肯,怎愿。钟山:即紫金山,在南京市的东面。 苍黄:同 “仓惶”。 虎踞(j)龙盘:形容地势优异。三国时诸葛亮看到吴国都城建业(今南京市南)的地势曾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见太平御览引吴录)石头即石头山,在今南京市西。 宜将剩勇追穷寇:剩勇,形容人民解放军(三大战役

24、大量歼灭国民党反动派部队后)过剩的志气。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后汉书皇甫嵩传:“兵法(指司马兵法),穷寇勿追。”这里反其意而为之,号召将革命进行究竟,把敌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掉,不要留下后患。 霸王:指项羽。项羽(曾自封西楚霸王)和刘邦(后来的汉高祖)同时起兵反秦。刘邦先据秦都咸阳拒项羽。项羽歼灭了秦兵主力,拥四十万大军入咸阳。他当时为了避开“不义”之名,没有利用优势兵力歼灭刘邦,后来反为刘邦所歼灭。天若有情天亦老:原句的意思是,对于人间恨事,天若有情,也要因哀痛而苍老。这里是说,天若有情,见到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残酷,也要因苦痛而变苍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人间正道,社会发展的正常规

25、律。沧桑,沧海(大海)变为桑田,这里比方革命性的发展改变。夏日绝句主旨及思想感情:题乌江亭主旨及思想感情:乌江亭主旨及思想感情:人民解放军占据南京主旨及思想感情:【课后巩固,接轨高考】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05北京)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 师伯浑,陆游的友人。(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斗争气氛。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想”“猜想”的意思。C.“雁门西

26、,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D.“漏声断”中的“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连接自然,结构紧凑。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奇妙。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3)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相同点: 不同点: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北京卷,10 分)

27、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闻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与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复原。(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苍老,令人震惊。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想瞩望。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2)“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市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3)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4分)三、2023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 度破讷沙(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破讷沙,沙漠名。鹈(p t )泉:泉水名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_诗 (2分)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答: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