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岩体的渗透特性

上传人:zhan****gclb 文档编号:231294194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5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2章岩体的渗透特性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2章岩体的渗透特性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2章岩体的渗透特性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第2章岩体的渗透特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岩体的渗透特性(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第2章章 岩体的渗透特性岩体的渗透特性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岩土工程系岩石力学课程组水在岩土体孔隙中的流动过程称为渗透。岩土体具有渗透的性质称为岩土体的渗透性。2.1 2.1 概述概述第第2 2章章 岩体的渗透特性岩体的渗透特性 由水的渗透引起岩土体边坡失稳、边坡变形、地基变形、岩溶渗透塌陷等均属于岩土体的渗透稳定问题。水在孔隙介质中的渗透问题,目前的研究在试验及理论上都有一定的水平,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也能够较好地反映土在孔隙介质中的渗流的运动规律。在一定的水力梯度或压力作用下,岩石能被水透过的性质,称为透水性。对孔隙介质岩体,一般认为,水在岩石中的流动,如同水在土中流动一样,也服从于线性渗流规

2、律达西定律;渗透系数是表征岩石透水性的重要指标,其大小取决于岩石中空隙、裂隙的数量、规模及连通情况等,并可在室内根据达西定律测定。岩石的渗透性一般都很小,远小于相应岩体的透水性,新鲜致密岩石的渗透系数一般均小于10-7cm/s量级。同一种岩石,有裂隙发育时,渗透系数急剧增大,一般比新鲜岩石大46个数量级,甚至更大,说明空隙性对岩石透水性的影响是很大的 岩石的透水性岩石的透水性:2.2 2.2 岩土体的渗透性岩土体的渗透性岩体的渗透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根据目前的研究,岩体的渗流大体可划分为准均匀介质渗流、裂隙性介质渗流和岩溶性介质渗流三种。(1)准均匀介质渗流:属于这一类型的有全、强风化带及弱风

3、化带的中上部的多孔隙砂岩。在该渗流场中,达西定律基本上适用;(2)裂隙性介质渗流:裂隙性介质渗流是岩体渗流的基本形式,水的渗流主要受裂隙的类型、裂隙的大小、裂隙的产状及裂隙充填情况所控制。岩体的渗透性岩体的渗透性:2.2 2.2 岩土体的渗透性岩土体的渗透性(3)岩溶介质渗流:岩溶介质渗流是岩体渗流最复杂的一种形式,由于受岩溶的发育规律所控制,岩溶的渗流具有间歇性、隐伏性、封闭性和地下水系等特点。岩溶介质渗流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多循环系统共存 这是岩溶介质渗流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如一个泉眼可能是一个循环系统的排泄点,也可能是几个循环系统的排泄点。同时,单个系统在空间上可以相互交叉。裂

4、隙性渗流与管道型渗流共存。多种渗流特征参数共存。岩体的渗透性岩体的渗透性:2.2 2.2 岩土体的渗透性岩土体的渗透性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规定,岩土渗透性可按表23分级。岩土渗透性分级岩土渗透性分级:2.2 2.2 岩土体的渗透性岩土体的渗透性渗透性等级标准岩体特征土类渗透系数k(cm/s)透水率q(Lu)极微透水K10-6q0.1完整岩石,含等价开度0.025mm裂隙的岩体粘土微透水10-6K10-50.1q1含等价开度0.0250.05mm裂隙的岩体粘土粉土弱透水10-5K10-41q10含等价开度0.050.01mm裂隙的岩体粉土细粒土质砂中等透水10-4K1

5、0-210q100含等价开度0.010.5mm裂隙的岩体砂砂砾强透水10-2K2.5mm裂隙的岩体粒径均匀的巨砾坝基下的渗透水流,使岩土体中的某些颗粒移动或颗粒成分、结构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渗透变形或渗透破坏。渗透变形对土石坝稳定影响极大,据美国发表的资料,在破坏的土石坝中,有40是由于坝基或坝体土的渗透变形所造成。我国对有问题的土石坝的调查发现其中由渗透变形所引起者竟达60。四川陈仓水库条石拱坝的实事便是一例。该坝由于清基不彻底,在三号拱基下发生渗透变形,不仅把红色风化泥岩裂隙中的粘土冲蚀,而且把泥岩也冲蚀了7m深,连同被冲蚀的坝身成为一个高13m,宽8m的冲蚀洞。坝基渗透变形的主要类型是管涌

6、和流土。坝基下的渗透坝基下的渗透:2.3 2.3 坝基渗透稳定性分析坝基渗透稳定性分析在工程地质勘测的基础上坝基渗透稳定性的分析步骤如下:(1)在宏观第四纪地层结构分析或软弱夹层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坝基渗透变形特征的分段。(2)根据岩性和颗粒分析以及物理分析试验资料,对各地段进行渗透变形类型的预测。(3)确定坝基各点的实际水力坡降。确定方法有理论计算法、流网法、水电比拟法和观察法等。初步判定可用计算法。双层结构且透水层厚度稳定,坝下溢出平均水力坡度为:2.3 2.3 坝基渗透稳定性分析坝基渗透稳定性分析(4)确定临界水力坡降。确定临界水力坡降有计算法、试验法和经验数值法。计算法,临界水力坡降可用

7、式(2-7)计算。试验法确定临界水力坡降的试验法有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室内试验多在透明的有机玻璃渗透仪或水槽中进行(图2-8和图2-9)。2.3 2.3 坝基渗透稳定性分析坝基渗透稳定性分析现场渗透变形试验对于砂砾石土类有堤坝式、围堰式、现场试件式等,以堤坝式较好。2.3 2.3 坝基渗透稳定性分析坝基渗透稳定性分析如坝基下不深处有粘土隔水层,则可使隔水墙嵌入粘土层,将试验砂砾层全部封闭起来(图2-10)。如粘土层很深,可用半封闭或不封闭堤坝式(隔水墙深为设计水头的1/2)。试验坝的底宽和长度分别为设计坝的1/100和1/200。软弱夹层渗透变形现场试验有辐射流法和平行流法。前者是用一个主压水

8、孔,产生辐射渗透,在四周打孔,挖坑观测;后者是打一排孔联合压水,使试验地段的中心地带,产生近于平行流渗透,后一种方法与坝基实际渗流状态接近,具体布置如图2-11。2.3 2.3 坝基渗透稳定性分析坝基渗透稳定性分析图2-11软弱夹层现场渗透变形试验布置图现场试验也是逐级升压,逐级稳定,并经历试验与逐级减压两个阶段。一般在每级压力下要稳定23h,所以试验历时较长。试验结束,绘制流量与压力关系曲线或1gI1gv关系曲线,以曲线转折点求出I。(图2-12)2.3 2.3 坝基渗透稳定性分析坝基渗透稳定性分析控制坝基及地基的渗流,其主要任务可归结为三点:一是尽量减少渗漏量;二是提早释放渗透压力,保证地

9、基与水工建筑物有足够的静力稳定性;三是防止渗透破坏,保证渗透稳定性。渗透变形的防治措施可分为渗流水动力条件改变、渗流出口保护和土石性质改善等三个方面。2.4 2.4 渗透变形的防治措施渗透变形的防治措施这种防治措施主要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使地下水位或水头低于基坑底板。其目的是在防治流砂的同时,又防止了地下水涌入基坑。也可采用板桩防护墙施工。水平坑道、竖井开挖遇流砂时,前者可采用盾构法施工,后者采用沉井式支护掘井。目前工程中也可采用冻结法或电动硅化法改善砂土性质,使施工顺利进行。1)建筑物深挖基坑及地下巷道施工时流砂破坏的防治建筑物深挖基坑及地下巷道施工时流砂破坏的防治2.4 2.4 渗

10、透变形的防治措施渗透变形的防治措施通过在过滤管与井壁间充填反滤料,以保护渗流出口。反滤料的粒径选择必须考虑到被保护的含水层中潜蚀颗粒的大小,以细颗粒不能穿过反滤料孔隙为原则。2)抽水井防止管涌的措施抽水井防止管涌的措施2.4 2.4 渗透变形的防治措施渗透变形的防治措施坝基有岩基和非岩基两大类,非岩基也称为松散地基。对松散地基的渗流通常采用垂直和水平两种控制手段,具体措施有:设置截水槽;浇筑混凝土防渗墙或灌浆帷幕;铺筑上游水平防渗铺盖。土石坝基的渗流控制主要是防渗和保证渗透稳定,如我国黄河小浪底工程高154m的土石坝及三峡工程二期围堰堰体等均采用防渗墙和防渗帷幕灌浆结合防止坝基渗流。3)土石坝

11、坝基渗流控制措施土石坝坝基渗流控制措施2.4 2.4 渗透变形的防治措施渗透变形的防治措施(1)防渗帷幕在大坝靠上游面的地基中,平行坝铀线打一排或几排钻孔,在高压下将水泥等浆液压入基岩的裂隙或断层破碎带中,待凝固后就形成一道隔水的屏幕,称为防渗帷幕。帷幕的深度、厚度、灌浆孔距、排距、灌浆压等参数,应根据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建筑物规模及其防渗要求综合考虑,最好由现场灌浆试验确定。3)土石坝坝基渗流控制措施土石坝坝基渗流控制措施2.4 2.4 渗透变形的防治措施渗透变形的防治措施图2-13砂砾石坝基防渗处理示意图(2)防渗墙和铺盖当砂砾石透水层不厚时,可挖出梯形糟回填粘土成为截水槽。当透水层厚时

12、可用板桩、混凝土连锁管柱和混凝土防渗墙等垂直防渗措施截断透水层。用大直径钻孔造圆孔或槽孔,然后回填混凝土与不透水层相接,各孔相互搭接成为连续的横河防渗墙,效果较好(图2-14)。当透水层很厚时,则宜在坝上游采用粘土铺盖。3)土石坝坝基渗流控制措施土石坝坝基渗流控制措施2.4 2.4 渗透变形的防治措施渗透变形的防治措施图2-14基岩坝基排水系统示意图(3)坝基排水为了阻截透过防渗帷幕的渗水,减少坝基扬压力,一般都在防渗帷幕下游设置排水孔组成主排水幕。(图2-14)。砂砾石坝基在防渗的同时,在下游也常采用排渗沟和减压井(图2-15)。3)土石坝坝基渗流控制措施土石坝坝基渗流控制措施2.4 2.4 渗透变形的防治措施渗透变形的防治措施图2-15砂砾石坝基排水减压示意图(a)排渗暗沟;(b)减压井(完整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