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东坡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23128794 上传时间:2021-06-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5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四川省东坡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省东坡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川省东坡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东坡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东坡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四川省东坡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 (2016高二上香河月考)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李小明在这次学校举行的诚信讲演海选比赛中,台风稳重,_ , 成功进入复赛。莫言讲起他在高密东北乡的故事,_ , 使很多文学青年也非常向往。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_ , 很令人讨厌。A . 侃侃而谈 娓娓而谈 夸夸其谈B . 夸夸其谈 娓娓而谈 侃侃而谈C . 侃侃而谈 夸夸其谈 娓娓而谈D . 娓娓而谈 侃侃而谈 夸夸其谈2.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2、 中日是否会在钓鱼岛问题上“擦枪走火”,进而爆发一场局部战争?大多数人对此持否定态度,基本理由是:日本不敢打,中国不想打。B . 清华大学联合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未来交通研究中心,他们试图寻找解决北京雾霾天出行困难的破解之道。C .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中国中心主任李成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经济改革,特别是金融改革,将为中国的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渠道。D . 为加强巡视队伍自身建设,中央对巡视组组长采取“一次一授权”的管理制度,这种创新,相对减弱了巡视组组长自身发生腐败的风险系数。3. (2分) (2017高二上南江期末)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

3、您嘱咐我给您的大作写一篇书评,恨自己只有八斗之才,恐怕难以胜任,敬请宽恕。B . 由于我们的思想水平有限,公山书院的期刊杂志思则文难免有缺点,欢迎批评指正。恳切希望老师和同学们为我们办杂志尽一点绵薄之力。C . 昨日本人不慎丢失南江雅韵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不胜感谢。D . 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不吝赐教,斧正为是。4. (2分) (2017高二上安顺期末) 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 工会提议用探望一线劳动者的方式过“五一”,这很有意义,群众积极响应,没有一点妄议。(广播稿)B . 分别总是在六月,回忆是思念的愁。同窗数载的无数美好瞬间,将永远铭刻在我

4、的记忆中。(毕业赠言)C . 本人昨日不慎于学校阅览室丢失阿伦特反抗平庸之恶一书,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不甚感激!(寻物启事)D . 特邀您作为嘉宾莅临我校校园戏剧节,相信您会有幸观赏到最具特色的演出,敬候您光临。(邀请函)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5. (6分) (2015高二上合肥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元杂剧作者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坚守李代宽元代初年废除科举制度后,基本上断绝了文人的进仕之路,许多文人走向社会底层,与民间艺人(如红字李二、花李郎等)相结合,组织“书会”从事杂剧创作。但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等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已经深深根植于他们的心中,元杂剧作者们不可避免

5、地要将自己接受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融入自己所塑造的戏曲形象,这是元杂剧思想内容的主流。钟嗣成在录鬼簿记述与其“相知”的“名公才人”时,多次赞赏他们的“浩然之气”,如宫天挺“豁然胸次扫尘埃”,郑光祖“名香天下”,曾瑞“乐幽闲不解趋承”,施惠“道心清静绝无尘”,钟嗣成自己也是“杜门养浩然之志”。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仁”“义”“礼”“智”“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因素渗透到社会生活和思想意识的方方面面,伦理道德至上的观念已内化为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准则。尤其是面对元代没有受到教育的绝大多数社会底层民众,杂剧就承载了更多传统伦理道德教化的功能。李渔在闲情偶寄词曲部中说:“因愚夫愚妇识字知书者少,劝使为善

6、,诫使勿恶,其道无由,故设此种文词,借优人说法,与大众齐听。”平民百姓热爱戏曲,重要的一条原因是他们把戏曲中传达的伦理道德因素当作社会正义舆论的引导和现实生活的规范。从夏商周一直到元代,几千年的社会生活都在元杂剧中得到反映,上至帝王将相下到农夫商贩,各阶层人物无不笼入笔端。蝴蝶梦中王老汉三个儿子,焚儿救母中的张屠,冯玉兰中的冯玉兰,虎头牌中的山寿马,窦娥冤中的窦娥,降桑椹中的蔡顺,都具有善良贤孝的光辉品格。“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论语泰伯),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基础是“仁”。“孝悌”是“仁”的前提,“入则孝,出则悌”(论语学而)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品德,这是一个家庭、家族乃

7、至国家关系的伦理情感纽带。元杂剧的作者希望注重加强个人道德修养,调节好人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社会安宁的理想。礼记中庸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杀狗劝夫老生儿疏者下船实质上传达的是亲亲才能修身,亲亲才能为政,亲亲才是为人根本的观点。礼记大学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治家最重要的一条是教子有方,才能让子孙后代“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孟母三移中的孟母,剪发待宾中的陶母,陈母教子中的陈母,九世同居中的张公艺,东堂老中的东堂老无不遵循这一传统并取得成功。范张鸡黍中的范式和张劭志同道合,替杀妻中的张千为保护朋友而宁担罪责,更彰显了“朋友有信”

8、这一传统美德。豫让吞炭渑池会伊尹扶汤介子推单鞭夺槊等杂剧塑造了豫让、廉颇、蔺相如、伊尹、介子推、尉迟恭等忠贞报国的忠臣义士形象,即使是鲁斋郎等杂剧中的包拯,双献功等杂剧中的李逵也是元杂剧作者们推崇的标杆和楷模。论语里仁里,曾子曾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苟利 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只有从国家和整体利益至上的原则出发,在个人对他人、对社会、对群体的关系上,“义以为上”“先义后利”才能引导一种文明不断前行,这也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一条主线。元杂剧作者们坚守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这一主线,是赢得广大观众的法宝。只有当这种深层次的文化因素深深扎根于作品之中时,才能够使戏曲观众与戏剧作品之间产生心

9、灵的共鸣。(选自光明日报2013年10月14日15 版,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元代统治者废除科举制度后,文人们将关注点转向民间艺术,而书会这一组织的成立又有力地推动了元杂剧的发展。B .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是元杂剧作者们坚守的主线,他们将这种观念融入戏曲形象中,这是元杂剧思想内容的主流。C . 元杂剧中窦娥、孟母、张千这一类的人物形象寄寓了作者们希望通过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实现家庭和睦、社会安宁的理想。D . 元杂剧题材广泛,从夏商周至元代的几千年的社会生活,帝王将相、农夫商贩等各阶层人物形象都在元杂剧中得到展现。(2)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

10、确的一项是( )A . 第一段首先简介元杂剧产生的背景,然后以钟嗣成录鬼簿记述为证总说元杂剧作者在塑造戏曲形象时将传统伦理道德观念融入作品的创作特点。B . 第二段从时代、文化的角度指出元杂剧承载着传统伦理道德教化的功能,在引导社会正义舆论和规范人们的现实生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C . 三、四两段以高度概括的语言分别剖析了元杂剧中经典人物形象身上体现出来的“仁”“义”“礼”“智”“信”等伦理道德内涵。D . 第五段总结全文,强调了元杂剧作家坚守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意义,并明确指出这是使戏曲观众与戏曲作品产生共鸣的途径。(3) 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 李渔认为,元代科举制

11、度的废除导致绝大多数社会底层民众不识字,因此需要元杂剧这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来完成劝人为善的教化任务。B . 在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中,“孝悌”对家庭、家族乃至国家关系的维护起着重要作用,就家庭关系而言,“孝”和“教子有方”又是相辅相成的。C .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一直强调国家和整体利益至上的原则,使“义以为上”“先义后利”成为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D . 元杂剧作家只要将传统伦理道德这种深层次的文化因素深深扎根于自己的作品中,就能使观众与作品产生共鸣,从而赢得广大观众。6. (18分) (2016高三上临川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一条绳索秘鲁弗朗西斯科埃斯卡特胡安发现了一条从天上垂下

12、来的绳索。那条长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绳索一直往上延伸,延伸,直至消失在冬日的云层里,胡安一边看着它一边想身边没有人会相信他看到的这一幕。“这孩子太孤独,出现幻觉了。”听到胡安的故事,他姑姑会这么说。“应该带他去看心理医生!”最后她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于是胡安一直跑回了家,看见他爸爸正坐在门口的那段老树干上。“有一条绳子从天上垂下来!”胡安喊道。父亲沉默地看了他一眼,好像胡安说的是一种奇怪的无法理解的方言。胡安痛恨没有人认真地对待这件事,然而他已经习惯了,人们总是把他当成一个小孩子,尽管他都快十岁了,在大草原上可以骑着自行车到处来去。“爸爸,你得看看,我发现的那条绳子非常粗大,我一个人没法把它运回家。

13、”胡安试着用父亲的语言表达,想让他别再像平时那样用轻蔑的表情看着自己。“请您跟我来一下吧,爸爸,就一会儿。”胡安哀求道。但这仍是徒劳,父亲不喜欢胡安求他玩耍,就像不喜欢玩耍本身,于是那孩子决定再次消失,重新向发现那条绳索的地方跑去。他很快又看到了它,在大草原中央,纹丝不动,风吹拂着,但那条绳索仍定定地悬在那里,并不是绷紧了,只是静静的。胡安看了它一会儿,又向天上望去,寻找一种解释,但是同样一无所获,这时他想到直到现在他还没有碰过那条绳索,就决定碰碰看,好证明那是真实的,而不仅仅是一种幻觉,或是海市蜃楼,就像那些在沙漠里迷路的旅行者所看到的。胡安重新看了一下绳索,决定走过去。但因为某种原因,他又

14、想起了搂着绳索渴死的旅行者,不敢向前走一步。考虑了几秒钟后,他吸了一口气,向前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又一步,又一步,直到剩下不到一米的距离,他伸出胳膊,用指尖轻轻地碰了一下绳索。“很软。”他想。胡安决定拉一下那条绳索。他用双手抓住绳索,使劲向下一拉,但是什么也没发生,绳索顶住了他的全部力量,于是他决定全身吊上去,他助跑,牢牢地搂着绳索纵身一跳,就像一个九岁的人猿泰山一样吊在了绳索上。胡安想起了一个小孩和三颗菜豆的故事,那个小孩在他家院子里种下了三颗菜豆,最后菜豆长成了一棵巨大的爬蔓植物,一直长到了天上,那孩子顺着它爬上去,在顶端发现了一座城堡,里面满是财宝。但是真的是菜豆吗?菜豆不会长成爬蔓植物

15、呀,真是个奇怪的故事胡安学校的作业本上总是写满了老师的评语,说他是个非常不专心的孩子,喜欢在课堂上想入非非。现在胡安可给了所有那些老师一个理由了,在他眼前出现了一条悬空的神奇的绳索。“我应该爬上去,我得看看这是什么。”他这样想着,开始攀着绳索向上爬。胡安爬到了十米高的时候,就害怕得不敢继续了,但是也没有勇气松开手,于是就停在了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的小手很疼,胳膊开始颤抖,他决定慢慢地滑到地面上去,然后从家里随便找个人来,让他看看这条绳索。但是他刚准备动一下,就感到绳索开始下降。突然,从很高的地方传来一声:砰胡安一下子掉在了地面上,绳索开始往他身上落,好像终于从固定它的地方松开了。绳索不停地

16、往胡安身上落,把胡安埋在里面形成了一座小山;胡安绝望地挪动着胳膊,这时他感到绳索湿透了他终于从里面钻了出来,一溜烟跑回了家。父母不想听胡安解释,他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开始下着细雨;一顿惩罚后,他上楼回到自己的房间,透过窗户看着雨,无法讲述自己的奇遇。雨不停地下了三天三夜,胡安的父母决定停止度假回城去;胡安无法回到发现绳索的地方了,全家人都监视着他,同时全家人都受够了那场绵绵不绝的雨。似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那场雨的罪魁祸首在绳索落地的地方,大雨形成了一个湖;随着时间的流逝,湖带来了植物,植物引来了动物,大草原变成了一个山谷;七十年后,那个被称为“拉坎提亚”的山谷里的湖成了当地河鳟最多的地方。最近

17、一次我去那里,一些东西引起了我的注意,湖里的所有小艇上只有一个人没有在垂钓,那是一个老人,他看着沁凉的湖水,似乎在思念着什么,看了他好一会儿,我禁不住好奇心驱使,上前问他在找什么。“我的绳索。”他回答道。(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小说生动形象地塑造了胡安这个人物,运用了语言和心理描写表现他的性格特点。B . 小说通过细节描写,将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绳索”写得充满真实感,比如绳索从空中垂下来的样子,对胡安爬绳索的过程描写也很真实。C . 小说主要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这样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故事更具有真实感,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D . 对比鲜明

18、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看起来不可能发生的行为,就是通过胡安和“我”的对比表现出来的。E . 小说中的“绳索”象征意义丰富,象征着成人缺失的童年好奇本能、象征人们向往的某种奇迹或理想等内容。(2) 第段的插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 小说主人公胡安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4) 小说最后两段安排七十年后寻找绳索的情节,结合文本和补充材料,探究这样写的作用。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7. (14分) (2017高二上射阳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

19、,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

20、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管仲富拟予公室,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

21、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选自史记管晏列传,略有删节)(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合:会盟。B .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 贾:做买卖。C .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多:赞美。D . 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 次:排列。(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B .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

22、君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C . 以区区之齐在海滨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D . 故论卑而易行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3分)(4) 虽然孔子并不认可管仲,但太史公却称赞管仲为贤臣,从选文看管仲的治国方法有哪些成功之处,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8. (10分) (2017高二上济南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23、。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 , 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注】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 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 . 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C . 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

24、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 . 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E . 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2) 以下关于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B . 颔联劝勉。上句勉励苏辙不辞辛苦,下句鼓励兄弟不辱使命。C . 颈联嘱咐。上句要子由身居沙漠,时时回望汴京的月亮,不要忘记故国。下句写作者的梦境,梦中的湖光山色应该是杭州的湖光山色。时苏轼任职杭州,故有此语。D . 这首诗以送别为题,写出苏轼对子由出使辽国的复杂心

25、理,一再劝勉,谆谆嘱咐,殷殷盼归。语言平实,自然流畅,属对工稳,用事精警。写寻常之题材,寄兄弟之亲情,明国家之大义。(3)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6分)9. (6分) (2016海丰模拟)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阿房宫赋中_ , _两句,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舞蹈的盛况,既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离骚中表现诗人忍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侮辱的句子是_ , _。文天祥过零丁洋中“_ , _”两句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崇高的民族精神。六、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10. (5分) (2019

26、高三上松原月考)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万丈高楼平地起,道出了打好基础的真谛。材料:心境 复习 谦逊不管风吹浪打 温故可以知新 虚心使人进步虚怀若谷 心如止水 查缺补漏 不耻下问 安之若素 亡羊补牢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1. (5分) (2016高一下合肥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有人说:人一生的状态就是在路上。那么,你渴望在什么样的路上?你又希望以怎样的姿态在路上?请以“在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正确弄懂其中“路”的含义,并据此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1、2-1、3-1、4-1、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5-1、5-2、5-3、6-1、6-2、6-3、6-4、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7-1、7-2、7-3、7-4、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8-1、8-2、8-3、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6分)9-1、六、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10-1、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